淇河文研8

《淇河文化研究》 第8卷
     

 

文史资料 - 古城春秋之 九坊联珠 珠联璧合

古城春秋之 九坊联珠 珠联璧合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3-10-4 10:26:39

    牌坊,集建筑、文学、书法、绘画、雕刻诸般艺术于一身,被誉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葩。

    浚县是石刻艺术之乡,《浚县志》记载,仅元明清时期,县境内有名子的牌坊达100多座,仅县城就有30来座。可惜,这些古代建筑的奇葩,大多在上世纪破四旧时被推倒、砸碎填进臭水塘里了。幸存下来的卫贤村的“龙章宠赐”坊(恩荣坊),在雕刻艺术上都远远逊于县城的花牌坊,但就这座牌坊,也被收入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名胜大词典》。谈起那场浚县文化史上的劫难,县城西街村文化老人李顺波痛心疾首地说,浚县的古城墙、古牌坊要是保存下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都不为过。

    为再现古城风貌,丰富文化内涵,浚县县委、政府领导多次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和建议,打算以恢复建设牌坊为切入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逐步擦亮、打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牌子。

    “九坊联珠”牌坊便应运而生。

 九坊联珠

    2011年7月,成立了牌坊恢复建设领导小组, 8月初,邀请河南省古建专家李传泽等来浚考察、论证牌坊建设有关事宜,议定在伾浮路上建牌坊一条街,即“九坊联珠”,自东往西依次为:青坛叠翠、平原奇峰、大河禹迹、黎公遗风、艺乡泥韵、千秋盛会、古城贻福、圣旨坊、浮丘听涛。

    要建牌坊一条街的消息很快传遍古城和乡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南关村80多岁的村民温清祥主动邀请16位老人,回忆原“圣旨坊”的样式、内容,整理成图文材料送给牌坊建设办公室。屯子镇蒋村村民蒋世合,得知要复建“圣旨坊”,主动将收藏多年的“圣旨”石匾额捐赠出来,让其恢复原位。

    随着牌坊设计的确定,坊名和楹联的书写成了急待定夺的问题。是请国内知名人士书写,还是由本地书法人员书丹?如请全国著名书法家书写,书艺肯定上乘,但增加经费、延缓工期不说,重要的是为浚县文化掺了水分。县领导采纳群众建议,坊上所需文字全由浚县书法家秉笔,让九坊联珠展示原汁原味的浚县文化,为后人留下这代人的文化印痕。当这个决策形成时,县委李彦军书记情不自禁地挥毫书写一联:

    伾山莽莽,德化千年百姓,中原圣地比岱岳;

    卫水汤汤,惠泽万顷良田,天下粮仓数黎阳

    这联,后被镌刻在青坛叠翠坊上。

    九坊联珠建设自2012年4月11日举行奠基仪式,至同年9月底竣工。

    九坊联珠,真可谓一坊一故事、一坊一特色。

浮雕

浅浮雕

    崛起的九坊联珠,被当地群众赞为留住了浚县历史文化的筋、骨、肉,传承了浚县历史文化的精、气、神。专家誉为:浚县上演了一出新的“石头记”。如果说,九坊联珠座座是珠,座座便闪耀着浚县历史文化的璀璨光芒。坊下的伾浮路,像一条线,将浚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举重若轻地穿了起来。倘若游人在坊下走过,必是一次感受浚县历史文化、品味浚县历史文化的亲近之旅、美妙之旅。

附:虞美人·黎阳古城坊

——读马金章老师《古城春秋之 九坊联珠 珠联璧合》

秋雨

星移物换尘沙掩,

秦汉人文勘。

澶云伾黛大河浪,

故宅绕蕃淹没浚黎殇。

 

卫风历尽千秋雪,

重建新城

状元节孝德明坊,

兵燹几经满目化凄凉。

 

附:昔日黎阳城

秋雨

  今日浚县城非昔日黎阳城,昔日黎阳城非古时黎阳城。古时黎阳城汉代位居大伾山北麓,卫水西侧。因水患而成湖,遂移城至浮丘山巅。黎阳城历经置州置郡,明洪武三年降州为县,移城于浮丘山东北麓,绕南、东、北三面构筑城墙,城西以卫河阻险。明正德五年,增筑西城墙,抵浮丘山而至。因登山鸟瞰城内尽望,故于明嘉靖十一年跨浮丘山峦拓筑西南城隅。明万历二年,围半壁浮丘于城内重筑城墙,终成昔日黎阳城。

  黎阳城墙围长九里,墙高三丈五尺,城基厚六丈,城头厚二丈。城外石基高一丈二尺,上部砌砖,砖厚三尺,白灰桐油灌缝。城墙四周有雉堞,上有垛。东、南、西、北各筑瓮圈城门,门上分题横额:东望澶云、南控黄流、西瞻行翠、北迎紫极。城门上各筑二层高楼,分题:长春、叠翠、长青、拱北。城墙四角各建有角楼。又于浮丘山西南引卫水,绕城挖护城河,至城西北还与卫河。护城河长八里,宽二丈,深及卫水。城门外各建一石桥,桥头各建一石坊。西门北侧卫水一段城墙开有两个便门,分别题额:观澜门、允淑门。

  城内分东西南北有四条主要街道,节孝、状元、德政牌坊百座连绵,四条街道交汇处,矗立着一座文治阁。原名为中心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已卯年始移钟于中心阁。清顺治六年阁毁于大火,清康熙四十八年二次重修,改名为文治阁。阁的下部为方形平台,高两丈四尺,每边宽三丈六尺,青石基,砖砌墙面。四面开四个拱形大门,青石劵顶,人车可相对通行。四个大门分别题额:丹流东壁、清环黎水、碧泻西山、黛护伾岚。平台上建两层楼阁,阁高三丈,双重檐,琉璃瓦尖顶,四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平台边建有方孔女墙,墙高三尺。上层四面开窗,下层四面开门,四周有走廊绕行。东北角建有砖砌阶梯,可拾阶登阁极目遥望。

  文治阁是黎阳的形象标志。每逢重要集会和盛大节日,阁下车水马龙,街道上商贾云集。每至正月,三省四县远道而来的香客赶集古庙会,登山烧香朝拜。十里八乡的民间高跷、秧歌、武术四街玩耍,竞相登山敬神,好一派锣鼓齐鸣,唢呐吹奏,鞭炮阵阵,热闹鼎沸。

  城内建有一座孔庙,位于城内小西门里街,坐北面南。元末红巾军烧毁浮丘山上孔庙后,明洪武六年移址于此。后经多次增修,终有大成殿、启圣祠、名宦祠、敬一亭、明伦堂、泮池、戟门等建筑。大成殿内供有孔子牌位,左右由颜子、子思、曾子、孟子四人配祀,即四配,两边有十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东西庑各十五间,供奉七十二弟子牌位。

  昔日黎阳城襟山带河,位居伾、浮两山之间,西依卫水。蓝天白云之下,两山青螺,一弯碧水,数点白帆。城内商贾云集,街市繁荣,四座城门出入行人车辆,络绎不绝。护城河内清水微波,荷花飘香,两岸绿柳倒影,紫燕柳间穿梭翻飞,百鸟欢歌。可谓城坚池深,形式壮丽,美如画廊。至明崇祯年间,成为鼎盛,遂有民谚:“南京到北京,比不上黎阳城。”来源:大河博客




 
     
古城春秋之 九坊联珠 珠联璧合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