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13日19:19 河南日报
鹤壁历史源于殷商,兴于卫国的朝歌,厚重的历史和数千年的淇河文明孕育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鹤壁自古以来就有勤政、廉政的传统,在这里,有一批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官员事迹被广为传颂;当前,鹤壁正致力于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好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风清气正,表现为无限忠诚。在鹤壁淇县,一座三仁祠虽饱经风雨却依然耸立。《论语·微子》云:“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三者的共同点是“忠”,代表着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操守,为国为民贡献全部力量的情怀。
当前,鹤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先行先试走在前面?用赤胆忠诚担重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风清气正,体现在勤政爱民。卫国第11代国君卫武公上佐周平王平息戎患,在国内修康叔之政,兴办牧业,增修城垣,政通人和,深得周、卫百姓爱戴。
勤政,更应该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具备的基本素质。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创造鹤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风清气正,反映在廉洁无私。生于浚县的明朝廉吏宋明,史称“铁宋”。他严惩侵占良田之宦官,怒斥行贿谋私的盐吏;对当权的宦官刘瑾拒不行贿,对困苦的家乡父老乐善好施,被后人广为称颂。
廉洁无私,其形在廉,理在无私。在新的历史时期,鹤壁的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永葆廉洁无私本色,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风清气正,重在教育引导,重在纪律严明。周公曾以成王名义在卫国三次发布诰命,规定相关具体政策,作德政教化殷民。
为严明党纪国法,鹤壁持续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让领导干部公开述廉,让权力置身阳光下;开展营造风清气正好环境、做鹤壁人民好公仆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有正确的导向。
风清气正,重在传承拓展廉政文化内涵。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对戏剧《七品芝麻官》那一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耳熟能详。《徐九经还乡记》、《伙夫县长》等独具鹤壁特色的廉政戏剧作品,丰富了廉政文化内涵。同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廉政文化融入广场文化活动、“三下乡”活动和群众性娱乐活动之中。
风清气正,重在典型示范、弘扬正气。古有廉吏出朝歌,今有典范涌鹤城。
拥军模范靳月英60多年如一日坚持拥军,她亲手为解放军缝制的鞋垫成千上万,带人种植的“八一林”绿了荒山;育种专家程相文为培育高产玉米种子,近半个世纪辛勤耕耘、南繁北育,从不间断;好公仆付国庆为了鹤壁的城镇化建设,积劳成疾……正是这些人让大家看到了共产党人廉洁奉公、浩然正气的光辉形象。
风清气正,发力于当前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正是有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才保持了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生产总值增长12.9%;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城镇化率达到49.8%;鹤壁先后被确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全国统筹就业试点市……
传承廉政文化扬清风,逐步扎根在人们心中,必将持续发力于鹤壁当前的各项建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