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河文化研究7

淇河文化研究  第七卷 2012年

 

   

 

文化新闻 - 站在新起点 再创新辉煌
站在新起点 再创新辉煌
——关于创办鹤壁淇滨经济开发区的回顾与启示
作者:马宪章  加入时间:2012-9-7 22:32:05

  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工业园区一角。    吴鹏飞 摄

1991年11月21日,时任鹤壁市委书记的马宪章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资料图片)

1992年4月21日~22日,时任省委书记的侯宗宾(左三)来鹤壁调研,时任市委书记的马宪章(左二)为侯宗宾介绍情况。(资料图片)

1993年10月15日,时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马宪章(左二)到鹤壁调研。(资料图片)

2012年6月20日,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鹤壁市委原书记马宪章(左二)一行,

在市委书记丁巍(右一)等领导的陪同下,在位于鹤淇产业集聚区的河南新纯服装有限公司考察。(资料图片)

 一

  

  今年是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20周年。6月份,我应市委书记丁巍、市长魏小东同志之约,回鹤壁四天,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和学习,受益匪浅。四天的考察让我深切感受到,近年来鹤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探索新经验,开创新局面,难能可贵,令人振奋。作为曾在鹤壁工作过的老同志,我感到欣慰和自豪。

  我对鹤壁怀有深情,虽然在这里只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但从思想上一直把鹤壁作为第二故乡。7月11日,鹤壁市委党史研究室发函,建议我以决策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为题,写一篇回忆文章。鉴于离鹤已久,颇感力不从心,但盛情难却,只得为之。

  淇滨经济开发区已经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回顾当年的决策情况,并非易事。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时任市委书记,但也难事事都说得清楚,只能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就当时主要情况作些简要回顾。

  

  二

    

  我1991年6月到鹤壁任职,当时对市里的情况知之甚少。报到前,仓促看了一些有关鹤壁的市情介绍,报到后第三天看了市容,之后和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交换意见,听取了部分领导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到县区和一些企业做了为期十天的调研,对鹤壁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总体上看,鹤壁的发展与我想象中的水平有差距,但也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发展优势、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在调研中,有的同志对我讲,“鹤壁市的发展在全省省辖市中是滞后的,被人讥讽为‘省辖市的身份、县级市的水平’,在经济总量上甚至比不上发展好的县(市)”。就城市建设而言,有些同志甚至说“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更谈不上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这些尖锐的反映,引起了我的注意,感到鹤壁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绝非易事。但我对干部群众中的一些反映,没有随意表态,而是做了审慎的思考,既要看到困难的一面,又要看到解决问题的积极因素,在我思想上形成了三点基本看法:一是鹤壁的发展有困难但也有优势;二是鹤壁的发展有压力但压力可以变动力;三是鹤壁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着力破解制约瓶颈问题,必须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凝聚发展力量,形成发展氛围。

  这是我到鹤壁工作开始时的思考。但那时还没有精力研究解决这些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问题,更没有想到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的问题,而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充分酝酿和讨论,把精力放在了解决鹤壁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落实上。市委和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部署各项工作,动员全市广大干部和群众,同心协力,克难攻坚,迅速形成干事创业、注重发展的良好局面。当时提出的主题词,即在河南省的发展中,鹤壁市作为省辖市,要增强信心,学先进,找差距,立志向,在“三比三不比”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即同其他省辖市“不比总量比人均,不比过去比今后,不比条件比干劲”,破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工作上追求卓越,发展上敢于争先,成为鹤壁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主旋律。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城市建设上,打了一场群众性的治理脏乱差的攻坚战,初步改变了人们对鹤壁第一印象的看法;在工业发展上,实行领导分包企业责任制,狠抓重点企业的扭亏增盈;在农业结构上,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畜牧业;在项目建设上,全力抓电厂、水泥厂、盘石头水库等重大项目的论证、申报和建设;在改革开放上,强化转变观念,以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等等。这样,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集中精力抓大事,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城市面貌有所改观,企业效益持续攀升,重点项目快速推进,财力逐步增强,进而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改变鹤壁面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信心和决心。

  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市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按照省委要求,经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在充分准备、创造条件、凝聚良好环境的基础上,于1991年11月圆满召开了中共鹤壁市第四次代表大会,顺利完成了大会的议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领导集体,审议通过了党代会工作报告。这次大会的召开,从组织上加强了市领导班子建设,对鹤壁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了部署,明确了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鼓舞和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鹤壁的振兴而努力奋进。

  

  三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鹤壁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比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就为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好的环境。

  当时,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不少市领导和委局同志都曾给我谈过一些有益的看法和建议。但是为什么建,什么时候建,怎样建,一直在我头脑中萦回、思考和判断。在全市经济社会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之后,市委把这一问题提上了重要日程。从1992年初开始,我和市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多次交谈,听取意见,分析论证,共议共谋,集中大家的智慧,并先后组织市委常委和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同志,围绕淇滨经济开发区建设问题进行四次集体考察和论证,多次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我和同志们满怀信心地认为,鹤壁要有大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既要干好当前,又要谋划长远,拓展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发展优势,要尽快解决新区建设的问题,否则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于1992年4月公开发表,不久,党中央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活动。通过学习“南方谈话”,我们豁然开朗,对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更加坚定。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三个有利于”的科学论断,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破解鹤壁发展瓶颈的勇气、智慧、力量和信心。我们认为,从鹤壁实际出发,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符合中央要求,符合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符合鹤壁实际,符合干部群众的意愿,应该时不我待,抓住机遇,科学规划,积极推进。于是在当年7月经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后,召开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市政府提交的《关于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的议案》。接着,我们就向省委、省政府作了汇报,得到了主要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省政府于1992年12月2日正式批复鹤壁市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这是河南省政府第一个批复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当时对淇滨经济开发区的战略定位是慎重的。着眼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过深入思考,反复论证,提升认识,决定把淇滨经济开发区定位于鹤壁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处位置,以开发原大赉店乡为中心,淇河以北为主,京广铁路以东为主,京珠高速以西为主。这块地方,是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的最佳选择,这里在鹤壁市可以说是区位、交通、环境最好的地方。当时之所以以“三个为主”的原则选址,是着眼于长远,着眼于鹤壁更好更快地发展。简而言之,是为鹤壁长远发展留足空间。现在来看,当时的决定是符合科学发展、区域发展要求的。开始,我们曾把淇滨经济开发区称之为鹤壁新区,强调建新区并不意味着放弃老区,而是坚持正确处理老区发展和新区发展的关系,明确提出要继续抓好老区建设,增强实力,支持新区的发展;强力推进新区发展,为老区发展注入活力。

  今天看,经过20年的改革创新、克难攻坚,鹤壁新区和老区都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四  

  

  创办鹤壁市淇滨经济开发区,为鹤壁市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如今,淇滨经济开发区已由省级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鹤壁市也已成为河南科学发展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并荣获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全国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十多个国字号品牌。事实胜于雄辩。鹤壁的发展是河南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和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对此,我概括了四句话: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决策的机遇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决策的信心是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决策的目的是创造鹤壁发展新优势,决策的保障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弹指一瞬,但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又是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20年中,市委已五次换届;从时间上说,是四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跨度。鹤壁市能有今天蓬勃发展的良好形势,深刻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有科学的、民主的、依法的决策,而且需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发展是我们履职尽责的首要任务,建设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则是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建设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干事、敢于担当、艰苦奋斗、作风正派的领导集体,关系到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务实求进、实现跨越、富民强市的重大课题。在这方面,历届鹤壁市委、市政府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工作持续,效果良好。

  6月份,我在鹤壁调研期间,曾听取了鹤壁新区规划和建设情况的介绍。规划闪现出了鹤壁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曙光,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持续性。我认为,新区规划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鹤壁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体现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要求,是在当年淇滨经济开发区基础上的再拓展、再创新、再提升。与淇滨经济开发区相比,鹤壁新区规划空间是大的,设计水平是高的,发展内涵是丰富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客观地看,现在鹤壁新区的规划,是科学谋划的体现,是持续发展的体现,是统筹协调的体现,是关心民生的体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发展没有止境,发展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建设好新区关键在做。要科学做、持续做、务实做,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做,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贡献。要做到三个“无愧于”:无愧于中央和省委的关心支持,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无愧于全市150多万人民的期盼。20年前淇滨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如今鹤壁新区的规划和建设,都面临着重要机遇。实践证明,抓住机遇则兴,丧失机遇则衰。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鹤壁未来的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将有更大的作为。衷心祝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团结奋进,站在新起点,再创新辉煌。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组织部部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鹤壁市委原书记)

  开栏的话

  1992年11月1日,是一个让所有鹤壁人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淇滨经济开发区正式奠基。鹤壁从此揭开了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一页。

  20年解放思想、高歌猛进,开发区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实现了从省级晋升为国家级的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年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由开发区到淇滨区、南部片区、鹤淇一体化,鹤壁新城区不断发展壮大,巍然崛起在淇水之滨,并迎来建设“大新区”的新机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开发区的创办、建设和发展得益于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凝聚着众多领导者、建设者的心血。本报从今日起开办“我与开发区20年”栏目,刊发系列文章,展示开发区20年来的发展历程,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站在新起点 再创新辉煌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