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鄘”为西周初年的封国,公元前
卫风诗歌39首之多,占国风诗歌的四分之一,卫风诗歌被分成了邶、鄘、卫三个部分,邶、鄘二地早已并入卫国,为什么卫诗还冠以邶、鄘之名呢?而周南11首、召南14首诗歌采自洛阳至西安以南的多个国家,但诗歌却未分国别,这又是为什么?是因为周南、召南诗篇太少,卫风诗篇太多的缘故吗?还是因为淇河卫地曾是京畿,周南、召南为当时南部边陲?邶风19首、鄘风10首、卫风10首,为什么又分得如此不平均?其中定有什么原因,需要后人破解其中秘密,笔者不得其解。《鄘风》共有如下10首诗歌:
1. 《柏舟》是在写女子婚姻不得自由,向母亲倾诉她坚贞的爱情。古人称丧夫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为“柏舟之节”,这首诗歌就是这种说法的出处。人们常会将《鄘风·柏舟》与《邶风·柏舟》混为一谈,认为是共姜自誓之作;或者认为是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节,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而作此诗;或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而作此诗。还有人认为是仁臣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女子所作,鲁诗认为是卫庄姜所作。
2. 《墙有茨》属于淇河卫地的讽刺诗。卫宣姜不知羞耻地就答应与自己名分上的儿子公子顽结为夫妇,与卫宣公的庶子顽姘居,卫国黎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于是有人写了这首诗歌。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一朵鲜花染尽污浊终归凋谢在淇河卫地。
3. 《君子偕老》是刺宣姜之作,诗歌字里行间的服饰仪容之美乃是反衬宣姜人品行为之丑。
4. 《桑中》是淇奥爱情诗文化的代表之作。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在暴露世族贵族男女淫乱之风,其实是对古代风俗的不了解。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奠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
5. 《鹑之奔奔》讽刺的是卫宣公霸占儿媳为妻,宣姜又与公子顽通奸。卫宣公死后,齐襄公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暗中告诉宣姜,要她与自己名分上的儿子公子顽结为夫妇。宣姜本应是公子顽的嫂嫂,因新台之丑变成了公子顽的庶母,继而又成了公子顽的妻子。卫宣公霸占儿媳卫宣姜为妻,卫宣姜又与名分上的儿子公子顽姘居,淇奥黎民深以为耻,于是这首诗歌出炉。
6. 《定之方中》是为卫文公歌功颂德的一首诗歌。卫国第19位
7. 《蝃蝀》这首诗歌是在告诫热恋中的子女要谨慎,未婚女子千万不要自酿苦酒,要求女子在未出嫁之前,还是洁身自好、本分一点比较好。中国的传统观念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改变的。虽然结婚后的命运没有人能说清楚,如果一旦出现这样的劣迹,大多情况下不会被人同情,反而都会认为是自作自受。
8. 《相鼠》是在讽刺那些卫国当年的鼠辈们,鼠辈们用虚伪礼节欺骗黎民百姓,口喊仁义道德,实际寡廉鲜耻。黎民百姓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
9. 《干旄》立意之说可谓洋洋大观,有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有卫大夫访贤说,有男恋女情诗说。还有人提出《干旄》是不是写的淇河卫地的黎阳古城,笔者认为是的,写的是去黎阳古城相亲之事,车马当是自鄘地出发,前往古浚邑城中,也就是黎阳古城。
10. 《载驰》应当是卫国发往各国求援的文字,由华夏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起草。公元前660年,好鹤失国的卫懿公在荧泽一战中军败身死,卫国都城臣民整体逃难,宋桓公在黄河边接应,立卫戴公为君,然后就是许穆夫人奔赴国难,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这首诗歌字里行间充满着许穆夫人对故国强烈的爱,读后震撼人的心扉,堪夸绝世红颜敢迎淇奥风雨,当赞舍死忘生挺身奔赴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