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河文化研究7

淇河文化研究  第七卷 2012年

 

   

 

文史资料 - 读《诗经·国风·邶风》19首
读《诗经·国风·邶风》19首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2-8-18 23:12:00

  “邶”是用北与邑联合起来表示君王退位之后所居住的地方,君王执政的地方是王宫,王宫偏南,君王退朝之后休息的地方偏北。大约在公元前1018年之前的那段时间里,殷商帝辛的主力军队征伐西北获胜后,又远往东南平定东南邑,西岐周人以姬昌、姬发父子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大有不臣之心,制造口实,进行欺骗性的宣传和煽动,蛊惑人心,犯上作乱,在殷商内部微子卖国集团的配合下,看准殷商朝中武力空虚,与各诸侯组成联军,在当年的大河以北,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新乡市以北,鹤壁市以南的牧野地域内发动了牧野暴乱,终于鸠占鹊巢,取代了殷商,建立了周朝。周人发动牧野暴乱夺去了殷商的天下,帝辛自焚于鹿台之上,殷商王室退位,退位的王室由帝辛的儿子武庚做代表,被周人姬发安置在“邶”地。

  有人认为西周政权建立后,邯郸划属邶国,还说涞水县出土一批铜器,铜器上铭文都带有“北白”等字样,王国维于是提出邶国在今天的河北省涞水县一带。如果用这一观点解释《诗经》国风中的《邶风》《鄘风》《卫风》诗歌,会矛盾百出,无法自圆其说。魏建震《三代河北中南部古国古部族考》一文因此又认为,邶国的始封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一带,以后曾迁居涞水一带。

  《诗经·大雅·韩奕》有“奄有北国”,“北国”即“邶国”。邶国在河南省汤阴县东南,奄国在汤阴县西北,奄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300年,由于配合武庚叛乱,被周公姬旦所灭。奄国是殷商朝盘庚所建的都城,盘庚迁殷后,由旁系后代管理,所谓的武王姬发牧野暴乱取代殷商后,奄国仍存在10年。有人认为“邶国”被韩国所灭,韩国始封众说不一,有的说是西周初年,有的说是周宣王时期,这一观点与周公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的安排明显矛盾。

  河南省汤阴县东南16公里处有邶城遗址,乾隆《汤阴县志》记载:“邶城在县东三十里,此武王灭殷、分封诸侯,封纣子武庚于此。” 邶城遗址可辩遗存有:冢子,村东500米处,高出地面3.5米,面积约300平方米,相传为古观兵台;教场路,村东750米处,宽7.5米,长1100米。采集文物有:三棱形铜箭头,传为古人习武处;城隍岭,村西30米处,1982年钻探发现,土质坚硬且纯,间有层次,似夯打痕迹。

  “周设三监”是一历史典故,牧野暴乱周灭商后,为了统治商朝的遗民,姬发把殷商王朝直接控制的领地分为四个区:封帝辛的儿子武庚掌管殷都,祭祀祖先,管理殷遗民;将朝歌以东地区的卫,封给管叔姬鲜掌管;朝歌以南地区的鄘,封给蔡叔姬度掌管;朝歌以北地区的邶,封给霍叔姬处掌管。利用后三个区的管叔姬鲜、蔡叔姬度和霍叔姬处共同监视武庚,史称周设三监。

  “三监之乱”也是一个历史典故,周灭商后第二年,姬发病死,其子姬诵即位,史称周成王。成王年幼,只好由姬昌的第四子周公姬旦摄政,代成王行事。管叔姬鲜因企图继王位,对周公姬旦摄政极为不满,于是散布流言,并煽动蔡叔姬度、霍叔姬处,怂恿帝辛的儿子武庚及东部诸方国,以“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为借口,公开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公元前1039年,周公姬旦面对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敌对势力,多方权衡,决定奉成王之命率师平定三监之乱。周公旦杀武庚,灭东方50国,管叔姬鲜被杀,将蔡叔姬度放逐,霍叔姬处被废为庶人。周公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将原来武庚掌管的殷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姬封,让康叔姬封迁徙至淇水岸边的朝歌建立卫国,自此康叔姬封立国,卫国问世。

  “邶国”被韩国所灭可见是不成立的,“邶国”归入了卫国。所以《诗经》国风中的《邶风》《鄘风》《卫风》都是卫国的诗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把《诗经》中的“邶、鄘、卫” 作为一个整体,统称为“卫风”,都属于淇河卫地的诗篇。《邶风》共有19首诗歌,全部采自淇河卫地的“邶”这一区域:

  1. 《柏舟》的作者被小人所欺,不能奋飞,又不甘心退让,怀着满腔幽愤,只好写下这首诗歌来倾诉。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女子所作,内容像是女子遭受遗弃,又被小人欺负,女子不甘屈服,舟中悲愤伤怀。

  2. 《绿衣》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美女诗人卫庄姜的作品,庄姜嫁给卫庄公后,夫妻不和,婚姻很不幸,她心中非常痛苦,于是她写了这首诗歌。也有人认为《绿衣》是一篇丈夫对亡妻的怀念,睹物思人,情意难忘,忧伤阵阵,相思梦断。

  3. 《燕燕》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美女诗人卫庄姜的作品,像是在抒发她的情怀,然而她如何能够燕子凌空淇澳?庄姜唯有一腔悲愤,将歌声留给后世。有人说是庄姜送别某个妾室,辛弃疾有诗‘看燕燕,送归妾’,一个女人挥泪送别曾与自己争宠的人实不多见。

  4. 《日月》是一首弃妇对丈夫变心的哀怨之歌。有人认为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卫庄姜,所指责的男子为卫庄公。鲁诗则认为是卫宣公夫人宣姜为让自己的儿子寿继位而欲杀太子伋,寿为救伋而死,后人感伤而作。

  5. 《终风》是写一位女子被丈夫玩弄嘲笑后遭弃的诗歌。也有人认为是卫庄姜受丈夫卫庄公欺侮而作。

  6. 《击鼓》是写长年行役于外的士兵思念家乡和妻子,堪称天涯思乡曲。

  7. 《凯风》代表着诗经》淇奥孝道诗文化。古人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后人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这应该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作自责的诗。诗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比兴,从而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淇河卫地夏日景色图画。

  8. 《雄雉》以雄雉比兴,表达对夫君的思念。雉就是山鸡,古人除了将竹比作君子,还将雉的品性比作君子的品行。无尽的思念,无限的牵挂,相思的感情层层叠起。日月往复,丈夫久役不归,关河阻隔,归期总是无期,生逢乱世,女主人又很担心在外丈夫的安危,可见其深思至爱之意。

  9. 《匏有苦叶》表达的是一种爱之切切的心情,这首诗歌咏的是一位年轻女子对情人的又喜悦、又焦躁的等候。期盼的爱情充满了喜悦,而爱情的等待,却又令人焦躁。

  10. 《谷风》是首弃妇诗,哀伤古代爱情和婚姻生活中,女子总是充当着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牺牲品。《谷风》与《卫风·氓》都是在说丈夫因境遇变化或用情不专而遗弃结发之妻。《谷风》中的女子在性格上不如《氓》中女子决绝果断,因此在回忆往事和述说情怀时怨而不怒,使人读后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但在艺术风格上,却比《氓》中女子更能体现封建时代的温柔敦厚。

  11. 《式微》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出的怨声。“式微”一词原指天将黄昏,现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由于《毛诗序》将此诗解说成劝归,所以“式微”一词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代名词。

  12. 《旄丘》虽然众说不一,但认为臣责君是较为一致的,可能主要是在谴责卫国君主,诗中先是怪之,继而疑之,接着微讽之,最后直接谴责。似乎谴责的是卫成公外逃之事,他逃到陈国避难,元咺立瑕为国君。后来卫成公回国,杀元咺,赶走了瑕。

  13. 《简兮》属于淇奥赞美诗,是赞美舞师的歌。

  14. 《泉水》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爱国诗人许穆夫人的作品。这首诗歌是身在异国的许穆夫人对故国家园的梦绕魂牵,长流不断的淇河之水,怎能流尽她的一腔爱国情怀,往日的青春都赋予这东去不返的淇水了。许穆夫人还有卫武公,他们代表着一种正气,是应该歌颂和纪念的对象,是淇河之魂,中华民族之魂。

  15. 《北门》是位卑任重、处境困穷、无处诉说的小官吏怨恨之声。小官吏北门出走,窘迫凄凉赤贫,只有悲恨面对苍穹。徐九经在戏台上的唱词,也许灵感就来自这首诗歌。徐九经唱道:

  当官难、难当官,徐九经做了一个受气官。啊一个窝囊官,自幼读书我为做官,文章满腹,我得意洋洋、洋洋得意,进京考大官,又谁知才高八斗我难做官,皆因是,爹娘没有为我生一副好五官,我怨、怨、怨五官,头名状元到那玉田县,当了一个小小的七品官,九年来,我兢兢业业做的是卖命官,却感动不了那皇帝大老官,眼睁睁不该升官的总升官,我这该升官的只有梦里跳加官,原以为,此番升官我能做个管官的官,又谁知我这大官头上还压着官,侯爷王爷他们官告官,偏要我这小官审大官,他们本是管官的官,我这被管的官儿,怎能管那管官的官,官管官、官被管、管官、官管,官官管管,管管官官!叫我怎做官?我成了夹在石头缝里一瘪官,我若是顺从了王爷,做一个昧心官,阴曹地府躲不过阎王和判官,我若是成全了倩娘,做一个良心官,怕的是,刚做了大官我又要罢官!我是升管、是罢官、做清官还是做赃官?做一个良心官,做一个昧心官,升官、罢官、大官、小官、清官、赃官、好官、坏官、官……我劝世人莫做官、莫做官!

  16. 《北风》写的是避祸背井离乡。卫国第十五代国君卫宣公在位的718年至前700年,卫国上层淫乱不堪,政治十分黑暗,时局异常动荡。一帮小人得志,残酷地欺压淇奥的黎民百姓。别说淇奥的黎民百姓了,卫国一般贵族也不堪其苦,纷纷携扶逃亡。淇河两岸黎民敢怒不敢言,为了避祸,不得不背井离乡。

  17. 《静女》是《诗经》中最生动活泼的一篇,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似一幕儿女约会的表演剧。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把静解释为贞静是牵强附会。静女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靓女,静就是好的意思,静女就是好女。《静女》诗歌中并没有一个春字,但却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分明是一副淇奥青春画卷。

  18. 《新台》说得是新台之丑那件乱伦丑事,堪称淇奥讽刺诗文化的代表之作。新台故址一说在今河南濮阳境,一说位于河北省临漳县黄河故道附近,新台是春秋时卫宣公所建,当年位于淇奥,只是后来淇河流域发生了大的变化,今天看来似乎新台与淇水没有了关系。齐国齐僖公有两个女儿超凡脱俗,姐妹花的美貌闻名于世。姐姐名叫宣姜,妹妹名叫文姜。公元前718年,文姜成为卫国太子伋的未婚妻。卫国国君倾心于为昏儿媳的美色,淫心萌生,便借故派太子出使宋国,并命人修了一座行宫新台。原本太子迎娶齐国公主宣姜,却被卫宣公占为己有,并纳于新台,十五岁的宣姜变成了欲要嫁给丈夫卫太子伋的庶母。后人把翁媳之间暧昧的关系称为新台之丑,用新台比喻不正当的翁媳关系。

  19. 《二子乘舟》这是对卫国公子寿和公子及惨遭杀害的哀伤,也是对卫宣公虎毒食子和对淫妇宣姜的鞭鞑。公元前701年的卫宣公十八年,卫宣公听信庶子朔与宣姜母子的谗言,买通盗贼,计划在太子伋出使齐国途中暗杀太子伋,太子伋被混蛋的父侯卫宣公夺走心上人,混蛋的父侯又要杀人灭口,太子伋太冤枉了!朔的亲兄弟寿与公子伋的关系极好,得知此事后告知公子伋,公子伋却不听其劝告准备毅然赴死,决意杀身成仁,成全自己的父侯。公子寿不忍,以送别为名灌醉了太子伋后代其出使齐国,酒醒后的太子伋驾船追赶,但当追上公子寿的小船时,公子寿已被杀死。公子伋悲痛万分,告知杀手真相,也求速死,杀手将二人首级送给卫宣公。卫宣公后悔不已,一病不起,与公元前700年一命呜呼。




 

 
     
读《诗经·国风·邶风》19首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