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河文化研究7

淇河文化研究  第七卷 2012年

 

   

 

文艺作品 - 父亲的淇河
父亲的淇河
 
作者:鬼哥~唐伯猫  加入时间:2012-7-25 17:17:57

黄昏下的淇河

淇河一隅

    都说漂泊在外的游子们,那种对故乡的眷恋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强,犹如窖藏的老酒一般,时间越老,那味就越是醇厚,年龄越长那味就愈发浓烈。这话不假,父亲也是这样。当子孙们决议要在今夏陪同老人踏上回故乡之路时,父亲就傻呵呵地笑了,又一直这般期盼着,过了冬天,过了春天……终于,盼来了夏天。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强悍的人,自打十四岁那年勇闯天涯至今,已在外飘泊六十余年了。哪曾想到,回到老家,回到淇河边上时,强悍的父亲也勿能把持得住,两行老泪竟自夺眶而出,沿着那张曾被无数风雨雕琢过、已然布满着无数沟壑的脸上缓缓地向下滑落。这情景,足以让任何人感动,又足以让我吃惊!因为在此之前,我总以为父亲是一个永远不会落泪的人。烙印在我内心深处的是一个打不倒、压不垮的硬汉形象,象这种近乎伟大的形象自然也包含着一种儿子对父亲的崇敬成分。所以,我会这般以为……
 

    其实,再强悍的人,在情感的深处总也存留着极为婉柔的一面,平日里涓涓滴滴,百转柔肠,不易让人察觉。一旦这种情感奔涌而出时,却又可以让人清晰地闻听到那种澎湃的涛声,父亲不正是如此么?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父亲也曾多次回来过,适时情景是何等模样,我不得而知……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他第一次落泪。
 

    父亲一生与河结缘,在他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总会有一条、或是数条江河伴随着。故而,在他常向絮叨着的那些故事里,也多是离不开那些江河。说得最多的当然又是淇河了。父亲在叙述淇河时常常会倾注着一股浓浓的乡情,他把淇河描绘成天底下最美丽的一条河,声情并茂,很是让我们着迷。这种浓浓的乡情又很容易地感染着我,每次回来,我总会到淇河边上去感受一下父亲描述的那种“美丽”,这次亦不例外。次日一早,我又独自漫步在淇河的堤坝上,河堤边上,青纱帐与一层薄薄的、却又朦朦胧胧的雾霭融叠在一处,极尽唯美!穿过青纱帐,便能见到淇河了,河里的水依旧清澈透亮,无风,那河面平静而纯净,纯净得能发出蓝盈盈的光,站在河边上,便能清楚地感受到那水面上浸透过来的凉爽;水边生长着成片成片嫩绿的水草,草儿的叶面上,躺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夹杂在水草中间,还零星地生长着一些黄色和白色、又不知为何名的小花,让那平静的水面上跳跃着别样的芬芳。我深深地被陶醉了!

    父亲每每与人说及淇河,他便能口若悬河,说起来没完,就似手中舞动着的一条青绸,他紧紧地把握着一头,另一头却任由着他随意地摆动,飘飘洒洒。这天傍晚时分,我们与父亲漫游(方言,漫步的意思)时又行走在淇河边上,父亲又恢复了年轻时那种略带张扬的自信。父亲说,小时候与玩伴一道来淇河捞鱼,总又是他捞得最多。他手指的捞鱼处,正放牧着一群羊,于是,又勾牵出老爷子的无限畅想,他说,如果我在家里,我就在这几公里的河段上搞立体养殖,在河里养鱼,在河岸上养羊;他说,他不为赚钱,养大了全分给大伙;老爷子的空头支票,直让母亲撇嘴,继而又崩出一句“等于白讲,吹牛不用上税”,嘴角上又挑起一丝略带讽刺、且有几分不屑的笑……那情形,顿时引来儿孙们的开怀大笑。我在想,父亲也不完全“吹牛”,就他那不服输的个性,真就去施展开来他的“宏伟蓝图”,没准还真能成为这淇河岸边的养殖大户。

 

淇河羊群

    笑声依然在河岸边荡漾,白、红混杂着的羊群依旧悠然自得地嚼啃着河边的水草,又与那远方的河水构成了几个大色块,形式了强烈的反差,我猛然意识到这是一幅极为美丽的图画,于是紧跑过去,按下快门,记录下了淇河岸边一个美丽的瞬间。我想把这一瞬间的美丽献给父亲,让这美丽勾牵出他人生中的一个美好时段的印记。这样的印记当然应该属于我的父亲,他爱淇河,又已然将这条养育了他的河流嵌入心间,带出了家乡,带到了一个更为遥远的地方。




 

 
     
父亲的淇河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