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都朝歌城遗址新探(上)
□王俊智 陈绍国 姬立文 发布时间:2012-07-13 鹤煤快讯
朝歌城是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国都。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特别是历来在改朝换代时,前朝的宫殿往往都毁于战火,遗址很难确定。像2000多年前的秦国阿房宫至今没有确定遗址一样,3000多年前殷纣王的国都朝歌城遗址在何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仍然无确切的定论。我们通过对一些历史资料的学习和研究,并且多次到现在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鹿台遗址”及周边地区考察,认为现在的鹿台遗址就是商朝纣王的国都朝歌遗址。
●鹿台遗址呈现朝歌城旧貌
《汉书·地理志》载:“朝歌,纣所都。”《水经注·淇水》:“朝歌城……殷王武丁始迁居之,为殷都也。”朝歌城是商代纣王的国都,已是共识。“殷墟”,从广意讲就是殷商王朝国都的废墟。商朝经17世31王496年(《百科全书》798页),曾经多次迁都,从汤到盘庚就经过5次迁都(《史记》:“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武乙即位后,殷商都城再次由亳迁都到黄河以北(《史记》:“武乙立。殷复去亳,徒河北。”)现在大家都知道安阳市是殷墟,郑州市也是“殷墟”之一。那么殷纣王的国都朝歌“殷墟”在何处?我们经过多方考证,认为在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南部的“鹿台遗址”。(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9月25日公布“鹿台遗址”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鹿台遗址,现在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新城区南约3公里处。鹿台遗址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长约2.5公里,是当年朝歌城的中心地段。千古淇河从鹿台遗址(朝歌城)的西边和南边流过。3000多年的历史风雨,几乎把商朝国都朝歌城的遗迹扫荡殆尽,但是,不少素有“活化石”之称的地名和村名,以及该地村民祖先的代代口口相传,却记录和传递了朝歌古城的不少信息。鹿台遗址的北边曾经有护城河,现在在河边有个村叫北郭庄,这是因为其所在地曾经是朝歌城的北城门即北城郭而得名。鹿台遗址的东边是白寺山,白寺山的北边是象山,南边是同山,是一道天然屏障。
鹿台遗址的东部,有个村叫钜桥,是纣王建设的国家金库和粮库所在地,《竹书纪年》载:“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3000年前,将国家的金库和粮库建设在国都内也是合情合理的。鹿台遗址西边淇河西岸边的村叫西高村,以前叫“淇水关”和“高村桥”。西高村人至今仍然为纣王的大将军黄飞虎曾经在此驻守而津津乐道。西高村至今还留存有数段古城墙,西高村的“殷商文化淇水关研究会”认为,这些古代城墙是商代的古城墙(还有待考古专家认定)。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西高村这个城关古镇保存至今的南城门上,历史上一直将“淇水关”三个大字刻写在城门楼的南面。从地理位置看,淇水关正是我们认为的朝歌城的西关,是通往西边和南边的城关和唯一的通道(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御道”,古代的国道)。而不是像有的人所说:“朝歌城在现在的淇县城,淇水关是朝歌城的北大门。”如果是那样,“淇水关”三个大字应该是刻写在淇水关东北角的东城门的东面才是合理的。西高村的村民孙某某等村民在本地区还发现和保存有甲骨文(已经经过国家专家鉴定),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这里曾经是商朝的国都所在地。鹿台遗址内的西北处有个唐庄,现在存有明朝“万历年肆年岁次壬辰清明”立的石碑,碑文中明确记载现在的唐庄那时是“大名府浚县德化里北宫堂”。现在的唐庄,是当年朝歌的“北宫”所在地,是纣王的后宫即寝宫所在地。既然有后宫,就必然会有前宫,而且前宫距离后宫不会很远,只是因为纣王的王宫毁于战火,在3000年后的今天难觅踪影了。在鹿台遗址的北部,有一个村叫姬庄。“姬”,美女也。是纣王王宫舞女、歌女等的歌舞教坊、乐队所在地和居住地。
在鹿台遗址的西边约5公里有一个花窝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纣王时期专门为王室养植花卉的地方。在鹿台遗址的西南约2公里处,有一个村叫古城,以前叫“鹰犬村”,亦名“鹰狗村”,是专门为王宫养鹰和猎犬等狩猎物的地方。在鹿台遗址的东南有紧邻着的王寨、申寨、刘寨三个村,曾经是当年朝歌城纣王的守城军队的驻地。在鹿台遗址的东边,有一个村叫草屯,是纣王军队的草料场。在鹿台遗址的北边约2公路处,有个村叫牛庄,是纣王的养牛和圈牛基地。牛庄的东南有个村叫化皮村,是纣王设的皮革加工场,是专门为商朝的王宫和军队制做皮革铠甲和马匹鞍具等的地方。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66年~527年),他以三国魏人《水经》为蓝本,以水道为纲,参阅437种书籍,并且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全书40卷31万字,记述了252条河流及所经区域的自然、社会及人文状况。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淇河流域历史、自然及人文社会的重要文献。《水经注》记述了淇水发源地隆虑县西大号山,流经壶关县、黎阳县等行政区域和淇阳城、朝歌城等古城。
朝歌城四周的桥已知有六座。城南面在淇河上有3座(现在只留有遗址),北面北城门护城河上有一座,东面在现在的钜桥村有一座(钜桥村因此而得名)。古朝歌城的北面护城河和流经钜桥的河,因为几千年的自然变迁和当地老百姓平整土地,河道大部分已经不见流水。民国初年(1915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及徐世昌(民国第二届总统)拨款投资和捐款在现在的鹤壁市地段上修建天赉渠。建筑天赉渠为省钱省工,部分渠道利用了当年朝歌城北部护城河的故道。天賚渠至今还在为灌溉万亩良田发挥着作用。西面在淇河上通“淇水关”(现在的西高村)有一座。特别是朝歌城西面淇河上的这座大桥,历史上经过多次修建,现在是千古淇河上唯一一座古石桥。而且,该桥是按照周文王(纣王的姑父)的《易经》理论,利用当地地形,将大桥与当地水、土、路统一设计,建设成了“太极图”形状。
在鹿台遗址内的西北处,淇河的东岸边,现在存有一片百米见方的高地,当地年长老人说,这块高地历来被这里的老百姓习惯叫做“西高台”,也是朝歌城的最高处。唐庄的唐全道老人说,当年朝歌城内的最高建筑摘星台就建在这个高台上,是纣王生前登高赏月和欣赏淇河风景的地方。现在在鹿台遗址立的“鹿台简介”石碑上也写有这样的文字:“鹿台上最高建筑物就是摘星台,鹿台高四丈九尺,摘星台更高…… ”
在鹿台遗址北约2公里处是大辛庄和小辛庄,原先是一个村叫辛庄,因纣王帝辛死后埋葬在此地和纣王的族人在此地居住守护而得名。紧临大辛庄的村叫堡上,是朝歌城外纣王军队的关隘哨卡驻地之一。
在鹿台遗址的北边约3公里处,有个女娲宫庙,是纣王祭拜华夏始祖——女娲的地方。
朝歌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主要的粮食产地,有“天下粮仓”之誉。商朝晚期将商朝的国都迁到此处,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周武王占领朝歌城后,便将城内财物等胜利品尽可能带往西岐(今陕西省)。由于纣王的朝歌城内粮库内存粮太多,不能尽数取走,周武王为了安抚民心,便在现在的鹿台遗址北约4公里处的大赉店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纣王国库里的粮食分发给朝歌城四周的民众。此举一时轰动 天下,为周武王赢得不少赞誉,此事流传至今。
《史记》明确记述了纣王兵败退入朝歌城内,死于鹿台。(《史记》:“……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我们上面对鹿台遗址的论述,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朝歌城轮廓概貌,我们认为现在的鹤壁市新区的鹿台遗址就是3000年前的朝歌城遗址。古代的都城,一般都是建设在河流旁边,因为这样有利于人群生存和生活。我们认定的纣王的朝歌城,西面和南面两面临淇河,是商朝晚期都城的最佳选择。而且,鹿台遗址广泛存在有自商朝以来,历朝历代遗留的建筑遗迹、生活用具、钱币、武器等等,庄稼地里的古建筑瓦砾随处可见。这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将鹿台遗址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鹿台遗址现在为鹤壁市淇滨区的姬庄、郭庄、唐庄、申寨、刘寨、王寨六个村庄共同管理。(未完待续)
纣都朝歌城遗址新探(下)
□王俊智 陈绍国 姬立文 发布时间:2012-07-20 鹤媒快讯
●客观回望纣王帝辛真貌
商朝从汤传至纣,共历17世31王,统治约496年(《百科全书》第798页)。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执政52年 。纣王(?—约公元前1046年)名受,庙号“帝辛”,又称帝纣,史称“殷纣王”。是商朝第30位国王帝乙的小儿子。《史记》中说他聪惠敏捷,能言善辩,体壮力强,能赤手空拳跟猛兽格斗。(《史记》:“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深得父王帝乙的欢心,虽然他不是长子,却毅然决然让纣王继承了王位。纣王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毛泽东曾评价纣王说:“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趁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1157页)
纣王帝辛的主要历史功绩:一是,他反对杀害奴隶,取消了残害奴隶的殉葬制。商朝是奴隶制社会,在纣王执政之前,历来对奴隶的处罚是很残酷的。祭祀天地要杀奴隶,祭祀祖先要杀奴隶,奴隶主死亡要用奴隶殉葬,建筑宫殿家庙也要用奴隶奠基,奴隶可以任意宰杀和活埋。但是到了纣王时期,纣王不让再杀害奴隶和战俘,而是让奴隶和战俘从事生产劳动,这是纣王一大功德。
二是,讨伐东夷,开拓了华夏王朝疆土。商朝时,居住在江淮一代的夷人逐渐强盛起来,不断向中原地扩张,直接威胁到商朝的安全,纣王的父亲帝乙曾经多次反击未果。纣王为了平定东夷,征服八方,建立统一霸业,他几次亲自率领大军御驾亲征,征讨东夷,平定了东夷盟国,迫使八方诸侯臣服。在纣王的强力领导下,商朝的疆域扩展到东临大海,西到西岐(今陕西省西部),东北至今辽宁省,北到内蒙古,南到浙赣一带广大地区(《百科全书》第798页),为今天中国地理大版图奠定了基础。
三是,纣王把华夏文化和中原文化传播到东南沿海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大普及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纣王在位52年中,他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积极推广种地使用耕牛,改变了刀耕火种旧的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国家空前富有强盛。“纣王那个时侯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毛泽东语)。
另外,纣王不迷信神和鬼,不信巫术。对后人破除迷信影响也很大。
纣王晚期,对周武王的阴谋簒权缺乏警惕,国家军队主力都派往东夷等地。被纣王封在西岐(今陕西西安一带)的诸侯周武王姬发(纣王的姑表弟)趁纣王国都朝歌城兵力空虚,于纣王52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姬昌死后的第4年),在姜太公(姜子牙)等人的辅佐下,率兵车300乘,士卒4万多人,于盟津渡过黄河伐商 ,进攻朝歌。在牧野(今新乡市)与纣王的军队决战。因为周武王的军队是有备而来,而纣王的军队主要是由战俘奴隶临时组成,而且大批俘虏临阵倒戈,大败。周武王乘胜追击,直逼朝歌城(现在的“鹿台遗址”)下,因纣王这时守卫朝歌城的士兵不足500人,而周武王的的军队有四、五万人,朝歌城很快被周武王的军队攻下。纣王带卫兵英勇抵抗,边战边退,最后退到王宫内。纣王看到身边卫兵一个个英勇倒下,他见大势已去,不甘心被捕受辱,宁死不屈,用剑接连刺杀了几个敌兵后,终于因寡不敌众,被敌兵砍杀。周武王的将士见纣王已亡,把纣王宫殿内的好东西抢劫一空,然后放火烧了纣王的王宫。周武王命令他的士兵将纣王的头颅砍下并且悬挂在一白旗杆上,将纣王的尸体抬起丢进了火海。历史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胜者王侯败者贼”。周武王灭亡商朝后,为掩饰自己的罪行,对外宣扬说,纣王是自己放火烧了王宫后自焚身亡的。
“商朝何以亡于纣?主要有四条原因:第一,纣王族内部爆发了大分裂,帝乙把王位传给了次子纣而不传给长子微子启,朝廷随分两派。微子启一派不断向纣发起进攻,他们进行了种种卑劣的活动。如造谣中伤,发动内讧,阴谋行刺,卖国求荣等等。第二,纣王力克东夷后,兵力损耗大半,未及休整训练,即遭意外袭击。第三,大阴谋家周武王趁机起兵伐商,这支军队经过长期准备,强悍而有组织,并有杰出领导。第四,牧野一战,俘虏兵临阵倒戈,动摇分子一哄而散。(《千古之谜·帝王篇》)郭沫若赋诗说:“武王克殷实侥幸,万恶朝宗集纣躯。中原文化殷创始,殷人鹊巢周鸠居。”(《郭沫若全集·文学篇》32页) “现在传说的纣恶是层累积叠地发展的。时代越近,纣罪越多,也越不可信……妲己的形象,原来得自西汉末年刘向的《列女传》。纣王淫暴,原来出于《封神演义》等小说的艺术加工。”(《千古之谜·帝王篇》 ) 毛泽东说:“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比干反对他。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就是不要听。”(《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1157页)
从周朝以来,纣王的历史功绩很少被人提起,而且后来的历朝历代大都是沿着周朝的宣传基调,层累叠积,添油加醋宣传纣王的种种“劣迹”。说纣王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生活糜烂等等。一个在奴隶制社会的国王,必然会有那个时代一些固有的行为。但是,把纣王说的十恶不赦,是个“荒淫的暴君”,“恶魔的化身”,恐怕就有些言过其词了。
孔子的弟子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贡说:“纣王的坏,并不像传说的那么严重。原因是,讨伐他的人以君子自居,为了掩饰自己的下流行为,所以极力诋毁纣王,把天下的坏人坏事都归到了纣王的身上。”)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说:“其实就拿殷代的最后 一个亡国之君来说吧,这个被周以后的人虽说得万恶无道,俨然人世间的混世魔王,其实那真是有点不太公道的……像殷纣王这个人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殷代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学家所抹煞了。这件事,在我看来,比较起周人的翦灭殷室于我们民族的贡献更要伟大。”(《青铜时代·驳〈说儒〉》)郭沫若还说:“勿谓殷辛太暴虐,奴隶解放实先驱。”“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须。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郭沫若全集·文学编》32页)
鹤壁市一些资深的历史和商史研究者说得好。如鹤壁市原淇县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岳武佐说:“鹤壁地域文化就是淇河文化,其源头是殷商文化。淇河文化研究工程应当把帝辛作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 鹤壁市知名文史研究者郭长敏说:“淇河文化是在殷商文化的基础上衍生的,今天我们研究淇河文化时,不能再犯‘恐纣症’,不能再‘谈纣色变’,我们应当以鹤壁出个帝辛而感到骄傲。要加大殷商文化的发掘和宣传力度。”淇县文化馆知名研究员高水然说:“殷王帝辛实际上并非后来的一些人所污蔑的那样坏。相反地,他是我国古代帝王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国破身亡的败国之君,但他并不失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一个值得中国人民永远同情和怀念的人。”
鹤壁市自1957年建市,50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已经多次搬迁,最后将鹤壁市新市区确定和建立在了3000年前商朝的国都朝歌城遗址上,天意乎?巧合乎?不管怎样,历史地看,都意义非凡。若能认定和开发朝歌城遗址,并且大力宣传,必将会提高鹤壁市的知名度,为促进鹤壁市的经济发展及旅游业做出新贡献。(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