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河文化研究7

淇河文化研究  第七卷 2012年

 

   

 

淇卫名人 - 帝辛(商纣王)
帝辛(商纣王)
 
作者:河北文明网  加入时间:2012-6-28 9:49:06

河北文明网   时间:2012-06-26 11:33:00
帝辛(商纣王)篇
   ——兼议“祸水”

    说帝辛,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但说到商纣王,恐怕就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了。那个万人所指的暴虐之君,殷商亡国的罪魁祸首,基本上是祸国殃民的代名词,他那些奢侈腐败、胡折腾乱闹的臭德行事儿照文化大革命时的说法叫“罄竹难书”,“是可忍,孰不可忍”。小时候讲历史,“牧野之战”说的就是他的事儿,当时周武王率众诸侯讨伐,纣王的军队纷纷倒戈,商朝灭亡,纣王自焚而死。这个人物,按理说是不该跟那些英雄豪杰放在一起评述的,更不该给他树碑立传。但是,历史似乎对这个人物的评价并不十分准确,起码存在着不少争议,还原历史的真实,给其以正确的评价,是必要的。

    商朝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它经历了夏代,进入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夏对于我们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理想化或推断性的成分,第一任国王禹是从“尧天舜日”的至圣先贤那里禅让而来,并有着治理洪荒“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崇高境界。商族的先祖契就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到老百姓的拥戴。总之,那时的君主还没有什么恶人,都是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直至夏桀当政,天下无道,鱼肉百姓,契的第十四代孙汤起兵,战败夏桀,建立了商王朝。商朝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青铜器被广泛应用,商品交换大范围展开,文化水平大为提高,当然社会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帝辛、也就是商纣王在这种背景下当政,而且是最后一位君主,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

    商纣王跟河北的关系,主要因为那座著名的沙丘宫。那时候的国家不像现在,基本上还像个部落,经常迁徙,所以,确定一个人的祖籍并不十分容易。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黄河下游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和河南,汤定都亳(伯,河南商丘附近),祖乙曾建都于邢台,盘庚迁都殷(河南安阳附近),纣将殷都向南扩大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向北扩大到邯郸、邢台一带,并在现在邢台的广宗修建了沙丘宫。纣王的很多事儿都发生在这座宫殿里,后来又有赵武灵王和秦始皇先后死于此。可能是纣王名声不好的缘故,这座宫殿多少年来是一片废墟,没有人修建复原。

    罪大恶极还是千古冤案

    “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加给他的,《史记》讲:“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纣”是“残又损善”的意思。人们说起他,似乎用什么形容词都不为过,什么恶贯满盈、罪大恶极、十恶不赦、惨绝人寰、罪恶多端等等,谁要是帮着坏人干坏事儿,叫作“助纣为虐”。

    说到纣王的罪恶,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荒淫无度,生活奢侈腐化,这恐怕是他亡党亡国的直接原因,也是最遭人唾骂的。他即位后,大建楼堂馆所,搞超标准豪华装修,修建了大批的离宫别馆、苑囿台榭,其中最著名的是沙丘宫。沙丘宫规模有多大,到底有多豪华,现在人们只能凭想象,反正能容纳几千人在里面大吃大喝、胡折腾乱闹、狂歌乱舞。修建这样的宫殿,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和物力。他宠爱的美女妲己,终日歌舞,令乐师作“靡靡之乐”,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二是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广生积怨。他大肆搜刮,向老百姓摊派各种苛捐杂税,大量使用徭役,使得黎民百姓日子没法过。三是不听谏阻,排斥异己,残害忠良。他任用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重用贪财好利和善于逢迎拍马的费仲,提拔善于挑拨离间的恶来,贬谪(哲)受人们拥护的贤人商容,他滥用酷刑,把向他进谏的叔叔比干挖了心肝,逼得向他进谏的哥哥微子逃亡,另一哥哥箕子虽然装疯卖傻也没能免遭囚禁。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因不满纣王残暴,被囚禁在羑里(有理,今河南汤阴县)。他拒谏饰非,使得朝廷百姓离心离德。四是过度用兵,耗尽国力,加重人民负担。他连年发动对周边方国特别是东夷的战争,令民众苦不堪言,使得国力虚弱,周武王乘虚而入,商军纷纷倒戈,纣王走投无路,跑到鹿台,自焚而死。

    这些罪状使得纣王背上了千古的骂名,基本属于“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遗臭万年。按常人的看法这么个人一定特别昏庸,俨然是一个“混世魔王”,一天不干正事,将继承的社稷大业糟蹋一光,败家败国,最后还赔上了他自己的性命。但是(中国很多要说的话是在但是之后),似乎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儿,《史记》说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意思是说纣王见多识广,能言善辩,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还力大无比,能赤手空拳与猛兽搏斗,能用手抓住九条牛的尾巴拖着走,叫“纣倒曳(拽)九牛”,称得上是“智勇双全”,很有本事,也很受人尊崇。当然他比较骄傲,认为别人都不如他,“皆出己之下”,这恐怕是本事大的人的共同特点,那时候还没有人告诫领导干部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总之,跟他昏庸的形象有很大的反差。

    既然是这样一种评价,就说明他有着一定的作为,或者说很有作为,并不是一天就会喝酒、乱闹、玩女人。因为史料是后人所撰,并不像当朝需要阿谀奉承,歌功颂德,更何况《史记》是比较客观、公正的。那么,他的功绩有哪些呢?首先是他发动了对东夷和周的战争。殷商末年,商王朝主要有两个敌手,一个是西部的周方国,一个是东部的夷人部族。周方国也就是后来周王朝的前身,它在西部行征伐之势,国力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周文王)仅两代,其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然而姬昌与纣王在山西的黎城交战,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周国的统一大业就将到此完结。我们前面所说文王被俘、被囚于羑里就是在这场战争中。纣王对周的战争维护了商王朝西部领土的完整,应当说是有历史功绩的。击败周军以后,经过休整,纣王又发动了对东夷的战争,因为无暇西顾,这才使得周方国得以重整旗鼓。

    对东夷的战争,纣王一路高歌猛进,他修筑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使战果迅速向我国东部及南部扩展。夷人善用弓射,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射程远、杀伤力大。商军作战部队中有一支独特的“象队”,也就是用大象组成的部队,古籍称“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用长牙戳穿东夷人的胸膛然后将尸体抛向空中,令东夷的军队无法抵挡,纷纷溃败。纣王指挥商军奋勇冲杀,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大批东夷人,取得大胜。纣王征伐东夷的战争,将中原地区的文明传播到了江淮及东南地区,中部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当地的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扩大了商王朝的版图。这使我国的文明区域由原来的黄河流域逐渐扩展到淮河、长江等流域,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大一统格局。

    纣王当政的时期,中原以及东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最突出的是青铜器的广泛应用,那尊无人不知晓的“司母戊”大铜鼎成为这一时代的标志。“商”的称谓经专家考证源于商品生产的兴起,其社会分工趋强,交换规模渐旺,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代的建筑水平也较前代有了相当的提升,造型很华美,风格很大气,沙丘宫就是明证。祭祀文化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铜镜、玉佩等工艺品精妙绝伦。纣王对文明的进程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据说他本人是筷子的发明人,这对华夏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

    纣王在用人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使得晚商的政权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贯彻“用人惟才”的理念,在旧人满朝的情形下,打破贵族的“世袭”制,大胆地从中下层提拔了一批新人,对政权的用人体制进行了重要的改革,这些人对当时的文治武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另外,他不虐杀俘虏,过去氏族间的战争,俘虏作为战利品都被用作祭祀或被杀戳,而纣王则将俘虏收编,重新发给他们武器,为商王朝作战。虽然纣王在任用俘虏的问题上有失误,但从人本主义的角度讲意义是重大的。
    纣王作战很勇猛,豪气冲天,也很有骨气,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君主要是在打仗上没两下子是很难服众的,军事在某种程度上是君王主政最重要的内容。史书上说纣王“百克而卒无后”,意思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打赢与周方国和东夷的战争,名声四起。但是,最后对东夷的战争其精锐的部队正在东南作战,摊子铺得太大了。周武王集聚力量,率领众诸侯乘虚攻商,商朝只是用临时拼凑起来的奴隶和囚徒应战,其战斗力是要大打折扣的。但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战斗也进行的很惨烈,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商溃不成军,奴隶纷纷倒戈,周国的军队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取得了胜利。而是商军奋起抵抗,拼死作战,“血流漂杵”,意思是说将士的鲜血把铁棒子都漂起来了。而纣王很有气节,他见大势已去,宁死不作俘虏,毅然自尽,死得很壮烈。

    空穴来风还是事出有因
  
    从大量的史实看,纣王是个有着一定历史功绩、值得肯定的人物,起码并不像人们流传的那样坏。那么,为什么长久以来他背着历史的骂名,成为“昏君”、“暴君”的典型呢?我们说其中有着历史上的缘由,当然也有他自己的问题。

    首先这是周武王的一种攻略。周国要想攻灭殷商取而代之,在当时是要冒叛逆、僭越等罪名的;而且要攻杀强大的商朝,必须要消弱他的力量,其中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就是要败坏他的名声,让他威信扫地,照东北人说话叫“臭败”他。造谣言、贴标语,这绝对是周武王的强项。他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三是重用小人;第四是听信妇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
    分析这六条罪状,恐怕能站得住脚的并不多。一是酗酒。喝酒是中国人的传统,高兴了或遇上点事儿总喜欢喝两口。而酒量大的或豁出去敢喝的,让人觉得豪爽、大度、够朋友。所以,喝酒在中国往往成为与人交往、成就功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特别是在纣王那样一种时代。当然纣王喝酒可能确实多了点儿,酒量忒大,但这似乎并到不了“酗酒迷乱”的地步,像武王描述的纣王是一个一天什么都不干的老酒鬼,照那样他的明察和业绩则没法解释。而“酒池肉林”正是在这一罪状的基础上演绎而出的。二是不用贵戚旧臣。这恐怕正是纣王的长处,我们前面说纣王当政后并没有维护哥们儿弟兄、娘家亲戚、幕僚、部属的关系,而是提拔起了一批新人执政,这是针砭时弊的革新措施。他从“用人惟才”,到“不才者远”,“人才乐为之用”,对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然也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三是重用小人。这跟第三条是相连的,他破格用人,甚至提拔奴隶为士大夫,实际上是改变着奴隶社会“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儿打地洞”的等级制度。四是听信妇言,这当然主要是指他的宠妃妲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这个话题我们后面要专门谈。反正说一个人好色,说他生活作风不正,在中国是最具杀伤力的。五是信有命在天。这有点儿“君权神授”的意思,如果纣王真能把其上升为一种理论,恐怕秦代的李斯、汉代的董仲舒就没有什么事干了。六是不留心祭祀。这不知道武王是怎么杜撰出来的,祭祀文化是商代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纣王时也是如此,这恐怕有点儿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从此能看出,舆论的作用是太大了,有些事儿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周武王罗列出纣王的种种罪行,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击溃了他,而且让他背负了数千年的罪名。

    其次是商王族内部的分裂。毛泽东说过,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纣王的死,商王朝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兄弟相残的结果,其中微子启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据《左传》哀公九年传、《吕氏春秋》和郑玄的说法,微子启是他和纣王的父亲帝乙的长子,商代君王实行的是传“嫡长”和“兄终弟及”的制度,但帝乙却把王位传给了纣而没有传给微子启,可见纣是相对比较、起码在他父亲眼里是非常优秀的。微子启不得立,自然不甘心。纣王即位后,微子启便与纣王作对,时常说一些风凉话,甚至挑动事端。对此,因为是兄弟,纣王容忍着。到征伐东夷的战争,因为战争时间长,动用的国力多,商军死伤严重,微子启为首的反对派便蠢蠢欲动了,拉帮结派,暗中谋反。纣王战胜归来,了解到这些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平息动乱,矛盾便明朗化了。当时,反对派商容欲以伐纣,没有成功,逃到太行山去了;比干与纣王理论,被纣王杀了;箕子被纣王监禁;微子启出走,他的太师、少师带着祭祀的乐器投奔了周武王,把内情泄露给了武王。这下商王朝内部的矛盾被周王算是彻底地掌握了。对纣王的情况,实际上周武王是心知肚明的,他对纣王和微子启谁优谁劣内心很清楚,所以,灭商之后,周并没有立微子启,而是立了纣的儿子武庚管理商朝遗民。

    这一里一外的夹击,足够纣王喝一壶的了,而他自身又有着重大的失误和弱点。在对待时局的把握上,纣王对周方国的实力估计不足,而对自己又过分自信,这就导致了他在军事力量的摆布上倾其国力征伐东夷,使得后方空虚。净考虑着征服蛮地,扩展疆土,却没想到后院起火,这属于政治经验不足。但后悔是没有用的,历史就是这样,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就要吃亏,更何况是遇到了政治上非常老到的周武王。
    还有,就是个人的素质。周武王给纣王列了那么多罪状,绝非全是空穴来风,大兴土木,奢侈浪费,追求享乐,纣王肯定是存在的,或者说非常严重。当然在那个年代,说这些可能有些苛求,但政治家的威信和魅力绝不是单纯靠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靠打打杀杀就能够树立得起来的。君主必须具备其应有的素质,包括其生活作风,而且其生活作风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其兴衰成败。所以,几千年后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警言。这就给我们现在的干部提了个醒,吃喝误国,腐败误国,绝非是危言耸听。

    谈谈“祸水”

    历史将纣王钉在耻辱柱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说他身边有个近乎于魔鬼的女人——宠妃妲己,或者说是这个女人使纣王声名狼藉,威信扫地。说妲己像个魔鬼,恐怕有两层含意,一是人长得漂亮,妖冶无比,至于美到什么程度,后人有诗描述:“桃花难写温柔态,芍药堪如窈窕(咬挑)妍。”是说她美得连鲜花都难以企及;而且能歌善舞,把个纣王搞得整天神魂颠倒,无心政事。人们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就是这个道理。按照历史的规律,凡是君王昏庸,大都有女人作祟,而且这些女人一般都长得非常漂亮,能把君王的“魂”勾住,夏桀的妹喜,纣王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四),以及武则天、杨玉环等都概莫如此。美貌是女人介入政治的资本,如果五大三粗,歪瓜裂枣,你就是想介入也介入不进去。窈窕(咬挑)秀美,风情万种,你不靠近政治,有时政治也会相中你。所以,有些人把女人比喻成“祸水”,当然,这里面有不尊重妇女的成分,但我们这里讲的是历史的某些现象,并不牵扯男女平等方面的问题。

    但是,这还只是“隐患”层面的问题,就像毒品、烈酒、垃圾食品,你不招惹它,或者说坚决地拒绝它,它也奈何不得你。但事情往往是这样,一般人都很难抵御诱惑,就连干什么都正襟危坐的孔孟,也说“食色”是人的本性。普通人是这样,帝王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手中握有着权力,为所欲为,女人自然是追逐或者攫取的对象。但处于这一层面,女人“祸害”的作用总还是有限的,最多是消磨领导干部的意志,弄得君王整天骨头发酥,腿发软,魂不守舍,儿女情长,英雄志短。

    然而到了另一种层面,问题可就不那么简单了,“祸害”的程度可就要大得多了。女人如果借助君王的权势,奢靡享乐,胡折腾乱闹,甚至涉足朝政,欲望膨胀,那麻烦可就大了。妲己则正是这样,而且表现得非常出格。别看她容貌出众,但内心却非常残忍,一般女人都见不得的事情,这个妲己却感到非常享受。她特别喜欢酷刑,喜欢看人受刑时的难受劲儿。她最喜欢的是一种叫作“炮烙”的刑罚,即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让犯人走在上面,站不住跌落到火红的炭中,发出惨叫,她则得意地狂笑。她做事残忍,有一回,她看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突发奇想,想知道孕妇肚子里的婴儿是什么样子,就叫人剖开孕妇肚子取出婴儿来看。纣王的叔叔比干反对纣王,妲己想知道人的心肝是什么样的,就让纣王施刑时刨出了比干心肝。这个女人可真是够歹毒的了,照阿庆嫂说的叫“毒如蛇蝎狠如狼”,“狠毒莫过妇人心”恐怕就源于她。

    妲己不但与纣王享乐,而且弄着两三千人跟他们一起吃喝,砌个大池子乘酒,在架子上挂满了肉条子,喝得高兴了让男男女女脱光了衣服追逐打闹,弄得个不亦乐乎。妲己会跳舞,纣王让乐师给她作“靡靡之乐”,她和着乐曲狂歌劲舞,撩拨得纣王和众人心跳过速,那风骚劲儿和消磨人的斗志算是登峰造极了。如此的作为,不让人恨才怪呢!妲己在人们心目当中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恶魔。咱们先不说纣王是不是真的坏在这个女人的手里,反正许多帝王是因为女人而丧失了斗志,丧失了原则,丢了江山,赔上了性命。抵御美色的诱惑,是每一个领导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以上讲的是历史的规律,是帝王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在还得回到评价纣王的问题上,我们说是不是真有妲己这个人物,是不是她真就那么坏?应当说这个妲己是真实的,确有其人,但是不是真那么坏,就值得商榷了。说她坏,实际上跟“臭败”纣王是联系在一块的,或者说是攻击纣王最有力的武器,现在叫“爆料”。在中国说一个人跟坏女人有牵连是最具杀伤力、也是最能引发人们兴趣的。这是周武王舆论攻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政治的一个特色。中国政治的主角是男人,但绝对不能没有女人,尤其不能没有漂亮女人。女人是政治的调料,也是政治的陪衬。

    妲己最后是让周武王杀的,古籍说“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而民间传说则就富于文学色彩了,说刽子手杀妲己,见其美貌绝伦,一个个灵魂出窍,手臂瘫软,举不起刀,武王只得下令用布包住她的头,喀嚓一声,才将其斩首。




 

 
     
帝辛(商纣王)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