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河文化研究7

淇河文化研究  第七卷 2012年

 

   

 

文化新闻 - 房县:《诗经》文化的重要源头
房县:《诗经》文化的重要源头
——访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主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
作者:唐红丽  加入时间:2012-6-19 15:47:17

 

  【核心提示】房县《诗经》文化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是《诗经》的来源地,而在于诗经文化在这里有2800多年的传承历史。与之相比,其他《诗经》来源地的诗经文化大都失传了。

  5月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主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提出了三个可以确定房县为《诗经》来源地之一的证据。

  他认为,虽然目前有质疑,但不能否定房县一带是《诗经》文化重要源头这个事实。“这些质疑都是正常的,是好事。因为这是学术探讨研究的本来过程。”傅广典说。

  依据之一:《诗经》采风地之“召南”地域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怎么看尹吉甫将地方民歌收入《诗经》这一说法?

  傅广典: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尹吉甫作为周朝太师,在将《诗》汇编成册时,将汉江流域的“周南”和“召南”的民歌一同整理进当时的《诗》或《诗三百》,这是可能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有人认为,《诗经》中“二南”的来源地在今天的房县一带。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傅广典:我认为不正确。房县在西周时期属于“召南”。对此,《房县志》有明确记载。虽然《诗经》中将《关雎》划为“周南”地域民歌,但根据文化传播的规律,周南的民歌可以传播到召南。当然,如果为了将《关雎》归于召南,就以模糊“二南”地域的方式来论证的做法欠妥。

  《中国社会科学报》:也有学者提出,房县位于“二南”的交界地带,并不属于“二南”。因此,认为房县民歌是周公和召公推广“二南文化”时将《诗经》民歌推广至这里的,并由此传唱至今。您怎么看?

  傅广典:这个说法不太妥当。早期地界划分得比较含糊,房县本属于召南;到战国时期,才开始以山脉或者河流为界限划分地界。此外,房县在西周时期是富饶之地,且有好歌传统,因此成了西周的诗歌采风地。房县是《诗经》原发地不容置疑。房县《诗经》文化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是《诗经》的来源地,而在于诗经文化在这里有2800多年的传承历史。与之相比,其他《诗经》来源地的诗经文化大都失传了。

  依据之二:与《诗经》描述的风俗类似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怎么看房县存在的某些与《诗经》描写类似的风俗?

  傅广典:《诗经》召南中有一首诗《野有死麕》,说的是一个青年猎人用白茅包裹着猎物送给心爱的姑娘。在房县,河边、田埂、山坡,到处都长有这种白茅。过去,房县人在打猎时,若有人用白茅包裹猎物,就意味着要送给心上人,一起打猎的人就不再分账。这与《野有死麕》的描述非常类似。而且《诗经》中的“麕”至今在房县一带仍然有一定的种群数量。

  此外,房县的婚丧嫁娶、田间劳作保留了很多与《诗经》有关的传统。在房县丧葬仪式中有童子唱《诗经》的习俗。人死后在停灵期间,有儿童为死者唱《诗经》的仪式。这种习俗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才消失。不仅如此,田间劳作时所唱的民歌有很多是《诗经》民歌。

  《中国社会科学报》:有人认为,《关雎》来自陕西洽川的关雎洲。您怎么看?

  傅广典:仅从地名做判断,往往不够科学。地名大都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孤证容易发生错误。

  依据之三:传承《诗经》文化2800多年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诗经》文化在房县的传承与《诗经》来源地有必然联系吗?

  傅广典:我认为两者之间有直接联系。西周时期,房县是紧傍王畿之地,这里丰厚的民歌资源,直接成为西周公卿士大夫们为向宫廷献诗而进行诗歌创作的素材,自然也成为西周公卿士大夫们青睐之地。因此,这里的民间文化与宫廷文化有着非同一般的互动性和融合性。这些成为房县《诗经》文化传承的内在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房县存在流放文化的问题,您怎么看?

  傅广典:流放文化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因为民歌是口口相传的东西,唱歌的人不一定认得歌词,只要记得发音就行。因此,《诗经》民歌在房县的流传有可能是受到流放文化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房县的《诗经》民歌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传唱的,在《诗经》产生前还是产生后?

  傅广典:西周有民间采集歌谣的制度和宫廷献诗制度。这是民歌成为诗歌的重要途径。现在房县传唱的《诗经》民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唱《诗经》里的诗歌,一种是唱由《诗经》衍化的民歌。就一般规律而言,是先有《诗经》,后有《诗经》民歌,尤其是由《诗经》演化的《诗经》民歌在《诗经》之后是确定无疑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有人认为,《诗经》民歌在房县传唱广泛,其中有政府推动因素。您怎么看?

  傅广典:这种情况只能说我们最初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发掘这种文化资源。当然,也不排除为了“打《诗经》文化这张牌”进行新加工创作的情况。

  “四个理由”弘扬《诗经》民歌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果要进一步确证房县一带是《诗经》文化的重要源头,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傅广典:需要当地政府进行长期的、持续的发掘研究,及时收集保护民间唱本。此外,定期邀请研究《诗经》和《诗经》文化的国内外专业学者,与当地的学者进行座谈,互相交流信息,发挥专业学者在研究方法上的优势,给予地方学者指导也非常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目前研究房县《诗经》文化的意义何在?

  傅广典:房县的《诗经》文化让我们从民间看到《诗经》的活态演化过程,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有着积极的不可低估的意义。具体表现为:房县的《诗经》民歌为研究《诗经》和《诗经》文化提供了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模式,是《诗经》研究走出文献、走出学院的新契机;同时,它也给了我们一个民间口头歌谣经宫廷提炼升华演变为文字诗歌,再由诗歌或《诗经》到民间这样一个完整的演变蓝本;另外,它还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诗经》对中华文学的奠基作用,以及《诗经》文化对中华文化构成和中华人文精神构建所产生的重大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目前存在的对房县《诗经》民歌的质疑,您如何看待?

  傅广典:质疑是好事,有利于推动研究继续向前,能够让研究者更加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但不能因为存在一些疑问,就彻底否定房县是《诗经》来源地之一、是《诗经》文化的重要源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肯定会发现更多史料依据和历史事实。




 

 
     
房县:《诗经》文化的重要源头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