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 [野史乱弹]东国朝鲜
作者:南溪山樵 发表日期:2012-4-3 21:19:00
一、东来圣人
这一年,是公元前1046年,这是很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对整个东亚的历史进程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一年,是殷商王朝的末年,是西周武王元年!
也大概是在这一年,一彪人马行进在燕赵大地,在白山黑土。他们人很多,携老带幼。在茫茫地广原上,徐徐东行!
为首的是一位老者,叫胥余,这个名字在今天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封爵叫箕子(箕,古地名,在山西晋中一带,子是爵位),这个,估计也没多少人知道,但他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是真正的圣者。
说起另一个人,估计大家都晓得!这个人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榜样,不过是反面的,但这个榜样主要是给帝王家用的,估计每个小太子发蒙的时候,老师都会给他说:“千万不可以学这个人!”估计还要当着小太子的面狠狠的损他几句。这个人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商纣王,此人名填污史,都被人骂三千年了还不够,不过大家可以放心骂,反正他诈不了尸了(自焚,尸骨无存)。其实商纣王只是众多暴戾昏君中的一位,只是一滩臭水中的一粒小水滴,但他确实是遗臭万年,知名度远超同层次竞争者。这其实是拜陈仲琳所赐,自从这个陈老先生写了一本《封神演义》,纣王名气飚升,就成了无古人来者的中华第一君!
很多时候,评传小说是很厉害的,它抬高了很多人,比如三国的许多人物,但同为乱世的五代十国,虽然也有很多值得书传的忠勇义士,但知名度就远不如三国了,而把他们加以显著区分的恐怕就是《三国演义》了。当然它也把很多人从坑里拉下了地狱,比如我们的纣王,虽然不冤枉他,但确实是够悲哀的。
在百家争鸣的今天,众多学者专家站出来给纣王翻案。其实商纣王对中国国家的形成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当然,纣王必定是无心为之的,其实,在商朝时,中原王朝控制的面积是很小的,就大概是河南、山西南部和河北山东等一小部分。但纣王是个猛人,史载他力气惊人,可敌百人(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这般猛人自是很能闹腾的,所以纣王上台(登基)后,收拾了前来进攻东夷人后,兵指东南,一举拿下徐夷(安徽、江苏、浙江一带),而这一战争,千百年来被大众认为是纣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并导致了商王朝的灭亡!但在今天,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战争,中原王朝得以扩展,南北得以交流,南方得以开化。千古之功,在此一役!
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其实在很多问题上,今天的我们很可能被已化为腐骨的前人所欺骗,而在对纣王的定性上,很可能,千百年来,千千万万的人都被骗了。而在今天,我们得以听到一些质疑的声音,一些理性的声音,比如我们伟大的导师毛主席就曾教导我们:“纣王去打东夷,把那个部族征服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不要听。”
万涓入河,千江归海,后世的争论纣王来说已毫无意义了(死了),当他被大火吞噬的那一刻起,就判定了他失败的一生!
言归正传,我们的圣者胥余和纣王有什么关系呢?这箕圣人是暴君的叔叔,纣王小时候就是由胥余陪着读书的,这实在是可以当作一个“近朱者赤”的反面教材!下面,正式介绍我们的圣者!
箕子,姓子(殷商国姓),名胥余,他是帝辛(纣王)的叔父,孔子将他列入“殷之三仁”之列,这“三仁”我们都应该很熟悉,一个是“亘古第一忠臣”比干,比干也是纣王的叔父,因忠直而被纣王残杀,一个是春秋仁义宋国开国国君微子(子启),他是纣王同母胞兄,而另一个就是箕子。箕子被称为中华文化第一子,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但他确有些生不逢时,他生活于殷商末年,虽然,他贵为王族,但这实在不是一个能人忠士所易于生存的年代。与他同时代的名臣,如我们所熟知的比干、商容都惨遭破害。但我们说箕子是一个智者,他保留了自己的操节,同时,他还保住了性命,而正是这份智慧,影响深远!
大约在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会八百诸侯,逐鹿中原,最终消灭殷商王朝。武王灭商之后,必然会拉拢前朝旧臣来巩固江山社稷。作为前朝第一号圣人,箕子当然在拉拢之列。
武王很狡诈啊!他首先问箕子商朝为什么会灭亡!其实这个问题作为当事人的武王再清楚不过了!他不过是要殷商重臣(特别是箕子还是殷商王族)自己说出来以证实商王朝确实已经风雨飘摇了,我们只不过是踹了两脚,它就哄然倒塌了!这就可以从侧面证实大周取得天下的合理性。而且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分解殷商旧臣的凝聚力。这用意是很凶险的!
当然,作为大智者,箕子当然明白,殷商确实是气数该尽,但他就是不能说原因,他认为这是不道德的,为了奉迎新君而损毁旧朝,这太不地道了,而且必遭殷朝旧臣唾弃,所以,箕子就以不变应万变,他就在那儿装没听见,死也不说话!
这武王看箕子不说话,就觉得自己确实不地道,人家没学伯夷、叔齐跑到山上去吃野菜,肯来朝拜你就算好了,现在还要他说自己侄子(纣王)的坏话,确实太为难他了!这武王也很机灵,马上话锋一转,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这次,箕子不再讳言了,他向武王进献《洪范九畴》。
这《洪范九畴》,是很了不起的,对中国古代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今天经常说到“范畴”这个词就是从书名中而来,还有,我们经常说到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出自这本书,它还提到应怎样为人处事,选拔官员,建立皇级,他对规范中国古代社会行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这本书凝聚了箕子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箕子人生中最伟大成就之一。
在向武王进言后,箕子不愿留在周朝土地上,就提出了出走,武王同意了,只是要他作为藩属国君,四年入镐京(西安)朝拜一次!
史载,箕子“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
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
昔箕子既适朝鲜,作八条之教以教之,无门户之闭而民不为盗。
东国——朝鲜!
对于朝鲜,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就在我们家门口,当然今天的朝鲜半岛已分成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了。这朝鲜的名字很早就有了,但真正作为国家名号出现,那都是后来的故事了(当然传说中檀君最早用,但檀君朝鲜基本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因“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鲜”,所以叫朝鲜,当然,朝鲜半岛上国名还是在经常变换的。这里讲古朝鲜,是指整个朝鲜半岛。
朝鲜呢,面积不太大,主要成南北狭长走向,按照过去朝鲜的计程单位,差不多三千里,故常自称“三千里锦绣江山”。
公元前十二世纪末,箕子率族人五千人到达朝鲜,他的封地就是平壤,其实,从很早开始,中国人就进入到今天北朝鲜一带繁衍,所以,朝鲜得到开发的时间是比较早的。而真正让朝鲜(当时主要还是在朝鲜北部地区)得到深度地,制度化地开发的是箕子。
箕子到朝鲜后,因德高望重,当地人都很尊敬他,都愿意服从他的领导,这样,箕子就有了发展朝鲜的基础了。而箕子晚年最大功劳就是“化及民”,就是化民开智。
箕子首先制定了简单的法规“八条之教”,这和刘邦进咸阳约法三章一样,虽然简单规矩少,但很明了切实,这样既建立了秩序的社会,又让人觉得刑法适度而易于接受。这样,初步的箕氏侯国就稍具雏形了。
接下来,箕子着重于发展经济。他从中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文明。教给当地人种禾养蚕,而这些技术技艺基本上都是从商王朝带过来的,这样,就逐步将当地土人带入了农耕社会。我们可以看到中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比如,今天的朝鲜人的传统服饰多为白色,而这就是受“殷人尚白”的影响。
因为箕子所处的时代在文字刚出现不太久的时候,加之他出走偏僻敝野,所以对他的记载,特别是东行朝鲜后的记载,就特别少。
但从历史记载,朝鲜古人的记录,朝鲜文物的证明,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箕子确是是在商末周初率领族人东迁朝鲜,并且成为当地首脑,带领当地土人迅速走进文明社会,发展地方经济,感化土人,并且与中土周王朝建立起了属统关系,从这以后,朝鲜无论如何改朝换代都不会改变这一关系,一直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而居于东北。箕子对朝鲜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治理,建立起了一个平和安逸的箕氏侯国,这个侯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它如世外桃源一般,当后来中原战乱纷争的时候,这里成了避祸的天堂,被人们称为东方君子国。
二、雾里东国
虽说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都证明了箕子朝鲜的存在,而且朝鲜人以前也承认,但是后来突然变口,否认或回避箕子朝鲜存在这一问题。而将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极可能不存在)拉了出来,将他金玉包身,包装一番,推到历史的舞台上。这就像朝鲜人如果没有皇帝可以叩拜,他们就会剪一个纸人放到龙椅上一样,朝鲜人希望自己的历史是光辉的,这就像太监希望自己是完好的一样,这样,檀君,一个光辉的人物(朝鲜人梦里的)就出现了。
1910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开始了殖民统治,为了唤起人们的抗战情绪,一些朝鲜人开始大力宣扬民族主义,而这一过程必将会有扬己损彼的内容,他们将檀君从书中拉了出来,从天上拖了下来!
在一本名叫《三国遗事》的由高丽僧人一然所著的书中,朝鲜人发现了檀君的影子,这本书大约写成于1280年,是由一然写的野史,这是有关檀君的最早记录。
书中的檀君,被描述成是天神和熊女(熊变的)交合而生的,这种传说各国都有,估计朝鲜人见到熊比较多一些,就用熊来作了他们梦中老祖宗的母亲。
檀君,名王俭,生于公元前3018年,卒于公元前1110年,享年1908岁,这比我们的养身始祖彭祖他老人家还牛,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八十岁,檀君居然比他两辈还多,这实在比千年的王八还牛啊!
檀君在公元前2333年建立了朝鲜国,首都就在平壤,所以平壤也叫王俭城,这檀君当政1500年后,由于箕子的到来,就隐退到朝鲜半岛南部,成了山神。
我们看到檀君最早是出现在《三国遗事》中,而在此前无论是朝鲜的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记载,而且他出现在书中什么部分呢?他是出现在书中《三国遗事?志异》章目中,所以说一然和尚也是将他作为异事奇闻来记载的,蒲松林先生的记鬼述仙的小说就是《聊斋志异》,所以说檀君在一然心里本来就是不确定的,而且在对檀君的记述中,我们能发现佛教的身影,佛教是东汉才传到我们国家再传到朝鲜的,而檀君的时代不可能和佛教扯上关系。而且书中描述说檀君是“天神恒雄庶子”,请注意这个“庶子”,因为朝鲜直到高句丽时代才有了嫡庶观念,在檀君时代不可能有庶子称谓的,这些就更证明了檀君事迹的荒诞。
其实一然记述不确定是否存在的檀君也是有背景的,公元1231年—1259年,蒙古对朝鲜(高丽)前后六次用兵,并最终征服朝鲜人,而一然是这一事件的亲历者,随后蒙古对朝鲜进行了残酷的统治,这一切一然都看在眼里,而檀君作为朝鲜本土的产物,作为伟大的开拓者,是能凝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反抗精神的。
一然,作为一个亡国奴,要告诉他的同胞,我们的历史是光辉的,是由我们伟大的祖先开拓的,而不是外来者创造的;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它不是蒙古人谱就的,而是我们自己描绘的,这幅画里,容不下外来者!
作者:南溪山樵 回复日期:2012-04-04 10:58:03 回复
就这样,檀君,作为一支强心剂,就这样被注进了朝鲜人的心中,每当朝鲜遭遇亡国灭种危机时,朝鲜人就会勇敢向前,有强心剂呢!怕啥?但他们很多人都明白,注进他们心里的可能就是一罐水,强心剂根本就不存在,不过是为了壮胆而自欺欺人。
在一然以后,檀君不断的被朝鲜人完善,逐渐完美这个形象,但其实在1910年日本侵略朝鲜之前,檀君并不被大多数朝鲜人所认同,连朝鲜史学家都认为檀君是荒诞的,而大多数朝鲜人并不知道檀君这个人。
但日本人侵略朝鲜之后,朝鲜民族主义大涨,就这样,檀君再次被史学家搬出来,这一次,发展到后来朝鲜全民族对檀君的崇拜和认同,毕竟,任何人都希望有一个耀眼的祖先。
1993年,北朝鲜挖掘了位于平壤的传说中的檀君陵,并在陵中挖出86块骨头,据推测来自檀君和他的王后,经过朝鲜人测定,骨头来自5011年前,正是檀君所在的年代,就这样,朝鲜宣布檀君确实存在。1994年,北朝鲜倾力为那几根骨头打造了气势恢宏的檀君陵。骨头的主人可能怎么也想不到,死了居然受到这么好的待遇!
我不知道檀君是否真的存在过,我也不知道檀君陵里躺着的骨骸是否就是檀君的!但我知道,在气势恢宏的檀君陵下,有一群辛勤耕种以求果腹老百姓,我知道,在高大气派的檀君陵旁,还有众多的老百姓还在饿着肚子!
作者:南溪山樵 回复日期:2012-04-04 12:55:01 回复
由于朝鲜不允许外界对檀君陵进行考古研究,所以檀君陵的真实性备受质疑。其实北朝鲜高调挖掘檀君陵的目的一目了然,对北朝鲜来说,檀君的发现,对全国全民族具有凝聚作用,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信心,而且对韩国人也极具吸引力,这可以向韩国人表明平壤才是朝鲜民族的发源地,平壤才有资格统治整个朝鲜,因此,北朝鲜对檀君陵的发掘已不仅仅是学术考古层面的行动了,它带有极强的政治意味,而这就给学术研究造成了极大的方向性干扰。所以北朝鲜所谓的考古发现并不具有证实檀君存在的价值。
在提升檀君的同时,朝鲜人逐渐贬低箕子,甚至到二战后就不承认箕子到过朝鲜,因为他们要把朝鲜民族的开国立邦的光辉留给自己。
对于箕子,朝鲜在二战前一直是没有争议的,朝鲜人都是承认他的,并尊称他为“箕圣”,朝鲜正史自不用说,就算是那本记载有檀君的《三国遗事》也对箕子来朝作了详细描述:
(檀君)御国一千五百年。周虎王(周武王)即位己卯封箕子於朝鲜。坛君(檀君)乃移於藏唐京。——《三国遗事》
也就是说,檀君统治朝鲜1500年后,由于周武王将箕子封到朝鲜,檀君就迁到朝鲜南部,据说成了三韩祖先。
作者:南溪山樵 回复日期:2012-04-04 14:39:49 回复
然而同样是民族主义的原因,朝鲜人现在不承认箕子的存在。1959年,为了修公园(不知是不是找借口),金日成主席亲自下令毁掉箕子陵(后来,伟大的金日成主席也干过同样的事,毁了志愿军烈士陵园),这座陵本是高丽王朝时,朝鲜礼部奏请高丽王建立的,为的是记念箕子订制礼仪所做出的供献。(礼部奏:我国(朝鲜)教化礼仪,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高丽史》)
虽然毁掉的仅仅是一座衣冠冢,但这一次行为是对箕子开发朝鲜的历史的否认,是对确凿历史事件的否认,是对箕子和众多古中国移民辛勤耕耘朝鲜的否认。
作者:南溪山樵 回复日期:2012-04-04 18:41:29 回复
正是因为众多的历史事件和政治需求的影响,本来清清楚楚的事情被搞得很复杂。
箕子,三千年后,我们在这里为你正名,你是朝鲜当之无愧的开拓者,是朝鲜的开国君候,是辛勤无畏的拓荒人!
檀君,五千年后,我们在这里为你除名,你是民族主义的产物,是朝鲜人的梦中人,是高天上飘渺的仙人。
三千年后,当我们目及东方,在那里,就是在那块土地上,三千年前,我们的一个同胞带着我们的一群同胞去到那里,帮助那里的人们走进了文明社会,他们共同努力建立了一个和平的王国。
我们不敢说我们的同胞为王国的建立倾注了多少心血,耗费了多少精力,但是他们至少应该被记住,被承认,不是吗?千里迢迢,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但他们确实为这个地方的开发出了力。
因为他们的到来,那片土地上,有了一个国家,东国朝鲜。
作者:wamtwwamtw 回复日期:2012-04-04 18:46:32 回复
那是人家的内政,人家在自己国家里捣毁一个古墓,外国没什么好说的。只可惜,中国本来也应该对等捣毁好太王碑和集安高句丽古城的,可惜懦弱的我们什么也没干,以致留到今天被韩国人证明东北属于他们
作者:南溪山樵 回复日期:2012-04-04 19:14:28 回复
@wamtwwamtw 2012-04-04 18:46:32
那是人家的内政,人家在自己国家里捣毁一个古墓,外国没什么好说的。只可惜,中国本来也应该对等捣毁好太王碑和集安高句丽古城的,可惜懦弱的我们什么也没干,以致留到今天被韩国人证明东北属于他们
但他在销毁中华文明传播的痕迹,也在试图抹去中华文明对他们的影响。高句丽本就是兴起于我们境内的一个地方性政权,最初定都辽宁桓仁,后迁于吉林集安,最后才迁往平壤的。所以照您的话来看,朝鲜境内的高句丽古墓正可以证明朝鲜半岛属于我们!鄙浅薄之见,惟冀抛土块以引美玉!
作者:南溪山樵 回复日期:2012-04-04 20:23:02 回复
三、又一个来者
箕子朝鲜大约在朝鲜半岛存在了一千年,地盘主要在朝鲜半岛北部大同江流域,在这个区域内,建成了朝鲜史上第一个国家,对于箕子朝鲜,尽管众多学者专家认为其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形态,而是部落联盟,但它作为部落向国家转变的领导力量对国家机构的完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对后来形成完整的国家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朝鲜的历史是离不开中国中原王朝影响的!
在箕子朝鲜的同时期,中国经历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几个朝代,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争斗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中华民族来说,是痛苦但相当重要的,因为战争,因为平民的无辜伤亡,因为贪婪丑陋的心,所以它是痛苦的;但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是这场大征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这种大融合包括思想、度量衡、文字、货币、语言的大整合,正是因为这一千年的争斗,统一了我们的认识,从此,在神州这片沃土上,一个步伐协调的民族在同一国家的引导下,大步向前,开启了举世闻名的中华盛世!其光芒逐渐穿透浓雾深瘴,穿越时空距离,影响了包括朝鲜、越南等在内的整个东亚社会的发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随后,秦始皇实行愚民政策,残暴的压制和奴役百姓,最后迫使人民造反,这就有了人所尽知的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争霸!
作者:南溪山樵 回复日期:2012-04-04 22:12:49 回复
事情要从一个小吏说起,韩广,是战国时赵国上谷的一个小吏。陈胜起义后,派赵国人武臣去经营赵国旧地,武臣夺得赵国故地后就又派了韩广去攻夺燕国故地,这韩广到燕国后,很受当地人欢迎,就被当地人推举做了燕王。我们知道后来项羽作了天下共主,盟主,他不当皇帝,他觉得秦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就是它短命的原因,所以项羽并不想当皇帝,他想怎么呢?恢复六国!他觉得众多国家之间相互牵制是天下稳定的根本。当然,他得做老大。其实这么做就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这项霸王是很多疑的人,这韩广不是他手下出来的(民选的),他不放心啊!在大封功臣时,他就把韩广封到辽东(那年头,和流放差不多),而把臧荼封为燕王。
臧荼,本是韩广部将,但他跟随项羽打过很多仗,有交情,所以项羽把臧荼封为燕王。再说这韩广,他不肯走,辽东是什么地方?在那时候,估计就是原始部落,堂堂燕王去当酋长寨主,恐怕谁也想不开,但想不开是要付出代价的。
臧荼看韩广不肯走,也不管是不是老部下了,来得很干脆,直接把韩广杀了!,你不让我舒坦,我就要让你永远舒坦(地下休息去)!
战国的杀伐让人们已不相信道义了,生存,才是这个时代的王道!
而这件事对臧荼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在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这件事对他的影响。
作者:南溪山樵 回复日期:2012-04-05 21:10:44 回复
后来在楚汉争霸中,汉王刘邦异军突起,实在是一匹黑马,仅仅几年就把霸王给灭了,在场争霸中,英雄人物纷至沓来,一个一个登上历史舞台。正是有了这些人的杰出表演,刘邦才迅速赢得了战争。
但也正因为这些人功高震主,让刘邦很不安稳,吃不香,睡不好。于是,他开始对功臣下手,这是为了保全刘家天下!
韩信,首当其冲。韩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胯下之辱、背水一战。韩信确实很有能力的人!正是因为他,楚汉势力才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根本上的逆转。毫不夸张的说,刘邦的天下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让刘邦感到的不仅仅是佩服,而是深深的恐惧。
所以,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鸡群中冒头的那个(长得高确实不是鹤的错,有才确实不是韩信的错)。
公元前201年,刘邦借口游云梦泽(钓大鱼去了),召见楚王韩信,韩信觉得问心无愧就去了(自己上钩),去了之后,刘邦什么也不说,直接捆了扔车上就回长安,不过刘邦还不错,没杀韩信,只是将他降级软禁。
韩信一被抓,有人就坐不住了!
作者:南溪山樵 回复日期:2012-04-05 22:18:02 回复
卢绾,是刘邦同乡,两人同一天出生,后来互为同学,互相敬重,卢绾很早就开始追随刘邦了,虽然他的功劳没有韩信、张良、陈平等人大,但是刘邦非常信任他,也正因为如此,刘邦才在此时将他封为燕王。
汉十一年(前196年),代地陈狶谋反,汉高祖从南,卢绾自北,夹击陈狶,在这个过程中,卢绾逐渐认识到唇亡齿寒的深刻意义,他感受到了刘邦对外姓的猜忌,为了保存燕国,卢绾北联匈奴,南合陈狶,准备广结天下来对抗刘邦。
从内心来讲,卢绾并没有更大的野心,他不过是想将燕地留做自己的自留地,他对刘邦还是存有很深的感情的,这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中是可以反映出来的。
但,刘邦的眼中是揉不得沙子的,在得到一些情报后,刘邦认为卢绾造反了,昔日的老乡、同窗、世交不得不兵戎相见。
我相信,在那个时期,刘邦是很痛苦的,年老体迈,加上旧年老友的背叛,他一定会感受到作为皇帝的孤独,孤家寡人,从他登上高台被人们仰视的那一刻起,他就只是一个人了。别人看到的是高处的光耀,而他感受到的是无端的寒冷!
汉十二年(前195年),高祖以樊哙为将,北讨卢绾,不久后,刘邦病重,卢绾屯兵于长城下,准备等刘邦病好后亲自前去谢罪。汉十二年六月一日,汉高祖崩于长安,卢绾自知谢罪无路,于是率兵北降匈奴,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
作者:南溪山樵 回复日期:2012-04-05 22:56:49 回复
几次汉燕战争对中国历史或许没有太大影响,它只是中国历史上众多中央平叛固权行动中的小小组成部分,但它对东北亚历史进程的影响是巨大的。
人类总是在冲突中交流,文明总是在交流中发展!
持续的战争,迫使人们逃离家园,躲避战火!就在汉燕战争期间,燕北辽东大量的人口迁入朝鲜半岛,为朝鲜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而另一个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它使得朝鲜改朝换代!
另一个来者!燕将卫满!
卫满,在中国历史上,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他在朝鲜却是大名鼎鼎,因为他开创了朝鲜第二个王朝—卫满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