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河文化研究7

淇河文化研究  第七卷 2012年

 

   

 

淇卫名人 - 程老载誉归来
程老载誉归来
——昨日下午在鹤接受多家主流媒体采访
作者:王帅 樊琳琳  加入时间:2012-2-16 10:58:32

 

2012年2月16日

 

程相文带领记者参观浚单系列玉米品种展厅。晨报记者 赵永强 摄

  晨报讯(记者 王帅 实习生 樊琳琳)昨日下午,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等12家主流新闻媒体的记者们专程赶到鹤壁市农科院,集中采访了当日中午从北京回到鹤壁的著名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及其团队,他们刚领回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鹤壁短暂停留了5个小时后,程相文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新郑国际机场,直飞海南,到海南玉米育种基地继续给玉米套袋授粉。

  昨日中午12时下火车后,程相文及其团队便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接见。下午3时,程相文一出现在市农科院报告厅,便被记者们包围了,大家纷纷站起来和他握手、向他道贺,程相文说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感谢”。

  程相文难掩激动的心情,向在座的记者讲起14日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接见时的场景,回忆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他颁奖的那一幕时,程相文感动地说:“还差一步时,温总理就伸手与我相握,说‘看到你特别高兴,老程,这个奖你应该得。’”

  在采访互动环节,就《中国日报》记者关于“中国未来从美国进口玉米将增加3倍,中国玉米产业面临何种形式”的问题,程相文说,我国非常重视玉米产业,农业部专家还为玉米产业制定了目标,玉米种植已从东北地区进入黄淮海地区,尤其是河南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20%,只要保持农业科技创新,“我对中国的玉米产业很有信心”。

  《经济日报》记者提出“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玉米产业如何加快发展”的问题后,程相文说,玉米再创高产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也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是农业科技创新年,“我们在培养出更多骨干品种的同时,还要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土地流转承包要找有能力、懂技术的人,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业务素质,要兴修水利”。

  当中新社记者抛出“你认为自己和袁隆平是否有可比性”的问题时,程相文谦虚地说:“袁先生的技术和理论水平都很高,而我1963年参加工作至今,就一直在这个地方,连大城市都没去过,水平跟袁先生不可比,我只是个种地的。”其团队成员张守林补充说:“袁隆平先生和程院长都是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不同的是一个种水稻,一个种玉米。中央电视台一名记者看到程院长的个人简历后,曾评价他做到了‘四个一’: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一个职业,还有一个动作,就是套袋授粉。”

  《中国日报》记者安百杰这样评价程相文:“从程老身上,能看到一种民族责任和社会责任。我观察他的一些细节发现,他的皮肤是古铜色的,这明显是长时间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造成的。他没有提到给年轻人什么忠告,反而谦虚地说‘我一不懂电脑,二不会外语,就是个文盲’,他这种可亲、可敬的品质更令我敬佩。”

  随后,程相文带领记者参观浚单系列玉米品种展厅,记者们纷纷与他合影留念。因要赶飞机,昨日下午5时,程相文和团队成员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新郑国际机场,直飞海南,要到海南玉米育种基地继续给玉米套袋授粉;16日和17日,还要迎接外地专家到基地考察,并进行技术交流。




 

 
     
程老载誉归来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