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鹤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也是一个环境优美、宜居宜玩的城市,这里山水相连,山清水秀,山高水长,非常适于户外游玩。2008年夏,当我踏出户外、开始骑行的时候,便把目标定位在探寻鹤壁及周边历史文化上。三年多来,在鹤壁2182平方公里土地上,我用钢圈滚动美丽人生,用车轮丈量精彩世界,拍了上千张照片,写了近百篇游记,分别发在《淇河晨报》、鹤壁政府网站、极限户外论坛、中华户外网,为宣传鹤壁、推介鹤壁,尽了绵薄之力。
俗话说:“家有藏书三千,不如行路一万。”身居喧嚣的都市久了,总是对湛湛蓝天、朵朵白云、青山绿水充满向往,无论是惠风和畅、秋高气爽,还是赤日炎炎、寒风凛冽,除了加班或天气实在不允许外,每到周末,约上十来个驴友,共同走入山林,人与自然近在咫尺之间,我们也融入了鹤壁的山山水水,阡陌小道、河流湖泊、高山之巅、幽长峡谷,到处都留下我们的足迹。我们发现了鹤壁美的所在,品读着鹤壁厚重的历史,感受着鹤壁的充满活力。
鹤壁之美,美在地名。好的名字体现了丰厚的人文风情和文化意蕴。在访子山,我们一同品味鹤壁地名的由来。相传周灵王之子景王曾驾仙鹤修道于访子山,恩泽庶民,所乘仙鹤栖于南山峭壁,引得万鹤来翔。走进朝歌,解读朝歌名字的来历,纣王改沬邑为朝歌,取“喜迎朝阳,高歌黎明”之意。浚县在朝歌之东,殷都人欢歌迎日出,称其为“黎阳”,黎阳居民称之为“黎民”,“黎民百姓”由此而来。站在大赉店商周文化遗址前,我知道了语出《论语》“周有大赉,善人是富”。鹿楼、柴厂是纣王养鹿屯粮之地,鹿台为藏宝之处,钜桥为储粮之所,隋唐有“天下粮草归于钜桥”之说。登临牟山,方知这里是赵都中牟邑的坐标原点,赵国在此建都38年。在故县村胜业寺,从碑文上了解到这里曾是隋朝荡源县县衙所在地。每个名字后边都有一段悠久厚重的历史。
鹤壁之美,美在淇水。淇水滺滺,桧楫松舟。秀丽淇水千古流,我们去得最多的还是淇河。上自盘石头水库,下至淇门村淇河入卫河处,80多公里的距离,我们走遍了淇河两岸的每一个村庄。淇河是史河,也是诗河。在上古初民的吟咏中,淇河岸边则是与采桑女幽会的地点,“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多么浪漫、动人的故事。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曾写下思念家乡淇河的千古名句: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唐代大诗人李白吟唱着“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飘然而来。岑参与友人泛舟淇水,饮酒弹琴弈棋,“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是那么悠闲自在!王维“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是多么心旷神怡!在河口村淇河岸边,驻足纣王墓前,看千古一帝长眠于此,陪伴他的还有传说中的姜王后和妲己的土丘,只一抔黄土,掩尽了风流。
鹤壁之美,美在大伾。浚县是我省八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县城,她的文化精髓在大伾山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大伾山孤峰凌云,古刹林立,山在城中,山城相依。平地突兀而起的大伾山是一座神奇的山,她雄浑宽厚的胸怀迎来了一代又一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第一个走入大伾山的名人,非大禹莫属,有“禹贡名山”之说。汉光武帝刘秀在山上筑青坛祭告天地,并封此山为青坛山。1600年前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勒开凿石佛,为这里增添了古代宗教文化的魅力。唐王李世民聚兵大伾山下,登山拜谒大石佛,留下了龙槐挡驾的传说。宋太宗赵匡义闯幽州兵败,躲在太平兴国寺,被山下一位美丽的渔姑救起并送过黄河,渔姑义救赵匡义的动人故事至今流传。明朝理学大师王守仁(号阳明)登山揽胜,写下了《大伾山诗》和《大伾山赋》。大伾山诗碑刻如今列为了国宝。步入大伾山,可以感受这里云集的佛道儒三大教派,可以随手触摸到文物,随便呼吸一下都能嗅到文化的气息。
鹤壁之美,美在云梦。云梦山作为我国第一个古军校名副其实,鬼谷子王禅培养出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尉缭、茅濛等旷世栋梁。试看我们今日又有哪一所高校、哪一个名师能培养出这么多高足?我们多次穿越主景区,沿青龙背、三十六计步道拾级而上,漫步云梦山大草原、五里鬼谷,登临雄伟的南天门,回味历史烟云,品读云梦山那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军事文化。“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天空,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但是留下了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