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和养生家,其所著《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被称为医学百科全书,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孙思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学识渊博,涉列广泛。他结合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养生经验,对养生方面作了系统全面的精辟论述,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他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家中的光辉典范。他的养生思想和方法,颇具特色,惠及今人,对我国养生保健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发扬光大,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现就其主要养生思想论述如下。
修德善行,养生大旨
孙思邈行医作人,重视品德,养生也不例外。他继承儒家“仁者寿”“智者寿”的思想,认为“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性即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千金要方•养性序》)又说:“有智之人,爱惜性命者,当自思念,深生耻愧,诫勒身心,常修善事”(《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孙思邈强调积德行善,施仁德,方可达到延年益寿。尊重人,爱护人的生命,是最基本和最普遍的道德标准。孙思邈十分重视人的生命和健康,也十分重视人本身的道德操行。业医重德,作人处事重德,万事德为先。作好事者,心安理得,养生的目的是为行“善”,为社会人好事,行善自然可以祛病强体,养性长寿,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道德与性命,二者双修。所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仁爱待人,心无愧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无疑是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孙思邈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养生的指导思想,贯串于养生活动的始终,反复强调养德与长寿的密切关系,并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是中国养生思想的一个突出优点和特色。
动静劳逸,适度为佳
运动有利于锻炼和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抵抗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健康长寿。但运动不宜过量,过则为害。动可以健身,静可以养心,动静结合,适量为佳。神不可大用,形不可大劳。孙思邈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养性保生的措施,应常作轻微的劳动,但不可太过疲劳和做自己不能胜任的事。行、立、坐、卧、视、听不宜过久,也不要安处不动,僵持于一种体位或活动状态,以致经脉气血壅滞而发病。动静适度,动静交替,多元并举,生命需运动,生命需静养,动而心静,心静而体活,二者不可偏废,一味强调生命在于运动,则有失之过偏。所以,孙思邈讲的“常欲小劳”运动适量有益健康。今人学习继承古代养生方法,学习孙思邈的养生思想,也应全面系统,不可断章取义,观其一点,一概全部。“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苏轼《苏东坡集•教战守策》)
调适情志,延年益寿
人的情志变化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应,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变化是人的主体活动的外在表现,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异常的情志变化,暴发性情志障碍可引发疾病的发生,影响人的健康。人不能无七情六欲,但要调控在适当的生理范围之内。孙思邈对如何调节人的情志,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十莫两勿”“十二少”“十二多”等。要求人们“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愁、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跟、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怀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因为“多思则神殆,多食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悉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持续性情志失调,引起气血失和及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所以,“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这是养性的关健。孙思邈在情志调适方面,用“莫”“勿”“少”“多”等作概括,认为人的七情六欲过极足以使人致病而折寿。
凡情志抑郁,烦燥不安,患得患失,多愁善感者,容易导致气滞血瘀,暗耗阴液,损伤正气,感邪患病。学习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和方法,就应去掉私欲杂念,保持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的,较好的涵养,开阔的胸怀,从而达到心地宽广,情志畅达,顺乎自然,防病健身,延年益寿,这是养生长寿的重要因素。
居处佳境,雅素净洁
居室住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精心选择住地居室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件大事。不同身份、职位、爱好、穷富有不同的要求,但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讲,有其共同的基本选择标准。孙思邈《千金翼方》卷第十四中讲:“山林深远,固是佳境,独住则多阻,数人则喧杂。必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孙氏讲的居处即要有山林,又要泉水清美,空气新鲜,从居住卫生学角度讲是十分合理的,犹如当今避暑山庄和疗养胜地,当然是居处的佳境,疗养的理想去处,但普通百姓难以随愿,这只是为退居有闲之士、富贵者设计的。他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又说:“至于居处不得绮靡华丽,令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这是孙思邈为普通人所设计的住宅方案,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居住不能陈设过于细致华丽,容易使人滋长贪婪之心,永不满足,此乃祸患之源。只要布置得当,互相协调,素雅洁净,免除风雨寒暑的侵袭就好。切忌铺张浪费,追求时尚,华丽浮躁,即失去欣赏怡情的价值,又于心身无利,害而无益,不利养生。
饮食有节,素食为主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保证。饮食是人类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任何人,从出生那一时始,就知道要吃,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饮食,所以古人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伴随人的一生,任何人都不例外。有了合理科学的饮食,人类的总体素质才能不断增强,文明的发展才有可能。正因为如此,孙思邈作为医学和养生家,十分注意饮食方面的养生,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饮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养性》中,首先论述了饮食对人体的重要性,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首,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既然饮食是安身的根本,就不能不重视。下面就孙思邈有关饮食养生方面的学术观点和成就,择其要而述之。
一是节制饮食,多餐少食。孙思邈认为“节饮食,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耳”(《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要求人们按所需进食,多餐少食,有利于消化吸收,饮食过饱,无食饮之欲而强用之,害而无益“饱则伤肺,饥则伤气”,损伤脾胃,有碍消化。当前,社会经济情况普遍提高,物质丰富,餐馆林立,大吃大喝,酒足饭饱,对身体实是百害无益。应该引起人们醒悟,牢记少食可以增寿这一道理,这是古人总结的养生延寿的宝贵经验,足供今人借鉴。
二是少食肉多食饭,以清淡为主。古代人们饮食养生,反对膏梁厚味,主张淡素其食,素食为主,荤素结合,孙思邈说:“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千金翼方•养老大例》)。饮食清淡,少食肉食油腻,多食粮食,有益于人体健康,这是祖先通过几千年的生活饮食实践总结的,也与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的大环境有关。生活水平提高后,以膏梁厚味为主食的,尽管从外表看起来膀大腰圆,大腹便便,但毕竟不合理的饮食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肥胖症、动脉硬化等病的发生,在一定意义讲是不合理饮食结构吃出来的,是长期过量不正常的饮食导致的,也是对人们违反饮食规律的一种惩罚。过去人们所讲,丰年多病,饥年少疾,其中哲理性值得今人品味和深思。
三是戒食生冷陈腐之食物。孙思邈要求人们“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唯须煮烂,停冷食之”(《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熟食是人类在火发明以后人们在饮食上的巨大进步。生菜生肉多藏有各种病源微生物,细菌病毒易于滋养漫延,熟食是人类的饮食之正,特别是当今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环境污染,疏菜农药残留量超标,饲养牛、羊、猪等饲料乱加添加剂,食品安全时刻危害着人们健康的情况下,少食生肉生菜尤为重要不可掉以轻心,孙氏的忠告应常记于心。
四是久饮酒者,伤神损寿。酒不仅是一味历史悠久的药,还能使人兴奋,令人豪放。酒为阳物,性热味辣,少量饮酒,可温通血脉为,祛风胜寒,增进食欲,消除疲劳,使人轻快。长期过量的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伤神损志,减少寿命。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强调:“饮酒不欲使多,多则速吐之为佳。勿令至醉,即终身百病不除。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又进一步指出“醉不可以当风”,“醉不可露卧”,“醉不可以接房”等。当今社会因酒害身亡命,因酒致祸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例,屡见不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提倡讲求科学合理少量饮酒,摒弃酒足饭饱的陋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代,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调整身心、延年益寿。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竞争激烈、生活紧张、物欲横流等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不良现象,我们应该正视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扬和继承古代医家孙思邈的养生保健理论和经验,使古代优秀的养生经验和理论,更好的服务于当今,造福人类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挥独特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