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又是元旦。一元复始,气象万千。过了元旦,马上就是中国的春节。西历未引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春节也称元旦。从除夕到元旦,把发明了纸卷的爆竹,家家户户燃放,意在驱邪魔,喜迎平安。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竹报平安,出自《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纲维是主管僧寺事务的和尚。后来就用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元旦了,我也该给家乡竹报平安。
由竹报平安令我想起了象征君子的竹子,更想起了家乡的淇竹。自《诗经·卫风·淇奥》之后,“淇园”、“淇竹”便享誉海内,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楹联书画不胜枚举。《淇奥》大约写于公元前821年,淇竹文化不单单说的是淇竹,内里含着廉政文化,教人如何做世间君子,凌云虚心持节,不畏严寒,刚正不阿,固守根本,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至此元旦佳节,令我遥望家乡的淇奥:
遥望清淇水岸弯,竹林茂盛绿相连。虚
遥望清淇水岸弯,青青翠竹绿相连。虚
遥望清淇水岸弯,葱茏淇竹绿相连。虚
晋代戴凯之撰《竹谱》中说:“植物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或茂沙水,或挺岩陆,条畅纷敷,青翠森肃。”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对竹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没有牡丹富丽,没有松柏伟岸,没有桃李娇艳,但竹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奉献给人间。
吴承恩在《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中写道:
淇澳园中乐圣王,渭川千亩任分扬。
翠筠不染湘娥泪,班箨堪传汉史香。
霜叶自来颜不改,烟梢从此色何藏?
子猷去世知音少,亘古留名翰墨场。
竹为儒、道、佛所共赏,积淀着深厚的竹文化意韵。竹既有美的意象,又与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为历代儒家所吹捧。自魏晋以来,竹就成为风流名士理想的人格化身,敬竹、崇竹、引竹自况,蔚为风气。青竹是佛教教义的象征,所谓“青青翠竹,尽为法身”。竹节与节之间的空心,使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形象体现。观音菩萨现身于南海紫竹林中,听潮起潮落,悟苦空无我,修成耳根圆通,能寻声救苦,大慈大悲。青竹与道教也有缘分,上清派道教领袖陶宏景认为在园内北宇植竹可使子嗣兴旺。
长期社会发展和时代演进,人们把竹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象征着人格道德之美,其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竹子成了
宋代卫宗武有一首《和新篁韵》,诗中写道:“竹君清绝润于玉,谱牒出自淇之澳。”诗中的“谱牒”指的就是记载竹子类种、品种和栽培历史的书,就是由晋代戴凯之撰的《竹谱》,另有作画之竹谱叫《淇园肖影》。《竹谱》出自淇奥,早于农书《齐民要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著。追溯华夏竹文化的源头,竟是起自淇河岸边,《淇奥》开创了淇河文化中淇竹文化的历史先河,也开创了华夏竹文化的历史先河。
小园静静碧湖边, 阅尽沧桑数百年。
夏响青篁冬悦雪, 昼巡红镜夜观天。
民生最念狂风后, 世事常思细雨前。
把卷南窗桑梓月, 鞠躬尽瘁为苍黔。
元旦佳节读来,作为给家乡竹报平安,也写一首《七律·淇竹文化》:
淇奥根深君子生,凌云持节武公灵。
一林绿玉任风雨,两岸潇湘傲雪冰。
历代诗人赋绝句,各朝墨客绘丹青。
寒泉岫黛忆千古,有斐虚心思复兴。
喜迎新春,独自翻阅写有家乡的文字,读到了清代高遐昌的一首《游淇园寄怀浚州诸友》:
层层叠叠白云横,六月炎敲凉气生。
几树松篁连岫黛,十分风雨迎泉声。
行山峰转伾山秀,淇水流通卫水清。
寄语浚郊高士辈,载歌有斐忍忘情!
东方欲晓,霞光满天,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对家乡,追思儿时,几多曾经,激情满怀。于是写道:
年年岁岁太行峰,碧水烟云竹友松。
千古清淇流盛夏,一林有斐傲严冬。
追思君子诗淇奥,想起家乡歌卫风。
辞旧迎新淇卫祝,浚黎泉水我心中。
郦道元《水经注·淇水》中说:“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他哪里会知道他所生活的那段时间,正是华夏经历的一个极冷时期,东晋以后,温度回升,淇竹依然。淇竹历经三劫:汉武帝塞决河,斩淇园之竹;寇恂伐竹淇川,治矢百馀万;金军南侵,毁灭性砍伐,淇竹衰败凋零。千古淇竹消亡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迁,人为破坏只是加剧了淇竹的消亡。清代虽重新栽植,但因气候变迁,淇奥不再有当年淇竹风光。
呼吁家乡有关部门能尽早行动起来,将淇竹文化当一回事。等全国一片风声发掘中华历史竹文化时,鹤壁再说中华竹文化始自淇河就被动了!淇竹是淇河之魂,是鹤壁的精神象征,这是鹤壁独一无二的标识,但如果现在不认识,以后就很难说了。挖掘家乡千古文化,培养家乡父老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家乡文化的大繁荣、经济的大发展,应深感千古淇竹文化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