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河文化研究7

淇河文化研究  第七卷 2012年

 

   

 

文化新闻 - 厚重的文化是鹤壁独特的城市符号
厚重的文化是鹤壁独特的城市符号
 
作者:hbyhm  加入时间:2012-10-18 10:59:22

 ——访国家一级作家、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湖南《散文诗》杂志社总编辑冯明德

  □晨报记者 韩文雪 文/图

  “是鹤壁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吸引我来到这里!”10月16日晚,国家一级作家、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湖南《散文诗》杂志社总编辑冯明德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几天前,冯明德参加了在周口举行的河南省2012年散文诗年会,会议结束后,在鹤壁友人的热情相邀下,他特意改变行程来到了鹤壁。眼前的冯明德身材瘦削、长发披肩,言谈举止间处处流露出洒脱、率真的诗人气质。

  冯明德,1958年生,笔名皇泯,湖南益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共在国内外200余家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诗1300余首,出版有散文诗集《四重奏》、《散文诗日记》、《一种过程》、《七只笛孔洞穿的一支歌》、《国歌》,现任《散文诗》杂志社总编辑。在他的努力下,《散文诗》期发行量达7万册,年发行量80万册,成为目前全国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泛的诗刊。

  

  谈鹤壁:是这片土地的文化吸引了我

  

  “这是我第一次来鹤壁,虽然只去了云梦山和淇河短暂游历一番,却已经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当时,正是由于鹤壁的文友提到了云梦山的鬼谷子文化,才促使我改变行程来到了这里。”

  冯明德说,他本人对鬼谷子非常尊崇,对鬼谷子文化也很有兴趣。“在云梦山,我看到了中华第一古军校,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军校遗址。就是在这里,鬼谷子培养出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诸多曾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和纵横家。可以说,这里是研究鬼谷子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此外,淇河素有‘诗河’的美称,《诗经》中关于淇河的诗篇就有30多篇。漫步在淇水诗苑和淇河长廊上,欣赏着周边的美景,品读着带有时光印记的古诗词,不禁让人感叹到文化与自然融合得是如此完美。”

  “鹤壁虽然建市时间不长,却是一片文化厚重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也赋予了当地人更多的灵气。”冯明德表示,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一个城市一定要有自己的符号,而这个符号就是文化。鹤壁在文化方面有许多先天优势,例如以鬼谷子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文化及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文化,这对外界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鹤壁作为一座全国旅游城市,可以在文化方面多下功夫,以自己的文化优势打造自己的文化符号,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相信这对鹤壁的城市发展和影响力提升,都会大有益处。”冯明德说。

  

  谈诗歌:作者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人们常说,‘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足以说明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冯明德是《散文诗》杂志社的总编辑,也是位诗人,他的创作自由、随性,呈现给读者的是生命的真实和自然;他坚持走纯文学创作的道路,把一份在职人员少、办公条件简陋的纯文学诗刊成功地推向了国内外。

  冯明德认为,散文诗也属于诗歌的范畴。“散文诗作为一种纯文学性质的题材,也许在这个时代受众不是那么广,但是作者并不能因此而迷失甚至丢掉自己。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这是不是你想写的。听从自己的内心,哪怕所有人都不喜欢,你依然要坚持写你想写的东西。”

  谈到诗歌创作,冯明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只有你自己走的那条路才是你的路。鲁迅曾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诗歌创作的道路则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开辟,这样才会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一个人一定要有精神上的突破,不断汲取文化的力量。在鹤壁这片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上,也涌现出了一批诗歌创作者和爱好者。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写不完、道不尽的,希望鹤壁的本土作家都能从家乡的土地中吸取更多的养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冯明德说。



 

 
     
厚重的文化是鹤壁独特的城市符号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