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淇卫名人 - 记豫剧名丑、梅花奖得主金不换
记豫剧名丑、梅花奖得主金不换
 
作者:荆桦  加入时间:2011-9-20 10:12:28

    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丑角演员,唱、做、念、打都要熟稔,手、眼、身、法、步都要精通,尤其要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和不着表演痕迹的幽默感,演好人,让观众快乐,演坏人,让观众痛恨,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丑角演员,必须具有出色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艺海无涯,努力攀登不停步

——记豫剧名丑、梅花奖得主金不换

    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做“十旦易得,一丑难求”。这是说,在舞台上,找—个好旦角容易,找一个好丑角很难。事实上,构成戏曲表演的行当——生、旦、净、丑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之所以说“十旦易得,一丑难求”,属于极而言之。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丑角演员,唱、做、念、打都要熟稔,手、眼、身、法、步都要精通,尤其要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和不着表演痕迹的幽默感,演好人,让观众快乐,演坏人,让观众痛恨,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丑角演员,必须具有出色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金不换,就是豫剧舞台上备受观众喜爱的丑角演员。

    拜师“东方卓别林”

    金不换原名金振秀,1967年生于河南封丘县。40多年前,封丘还是个穷地方,身居农村的金不换家庭也不富裕,因为爱好豫剧,也为了摆脱贫困,他想通过学戏找到一条出路。

    1982年,15岁的金振秀考入鹤壁市戏曲训练班。此时,牛得草主演的《七品芝麻官》已搬上银幕,轰动了全国。金振秀多次看过牛得草的舞台演出,放映《七品芝麻官》电影时,他更是每场必到。有“东方卓别林”美称的牛得草的精湛演技使他着迷,他常想,有朝一日能跟牛先生学戏,该是多么幸福。可能是领导看中了这棵好苗子,也可能是苍天有眼,1985年,金振秀毕业时,被分配到牛得草任团长的鹤壁市豫剧团当演员。牛得草经常演出深受观众欢迎的剧目,除《七品芝麻官》外,还有《拾女婿》、《三愿意》、《卷席筒》、《作文章》等一系列好戏。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的人遇到了甘泉,大雪天靠近了炭火,每当牛得草演出,在幕条边总能发现金振秀的身影。他那稚气灵动的眼睛是那样的专注入神,如饥似渴;在排演厅,起早贪黑来练功的,还是这个来自封丘县的小后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牛得草被感动了,他赞赏金振秀那种执著的学习态度,也发现了金振秀良好的艺术潜质。一天,牛得草对金振秀说:“孩子,你对艺术这么热爱,学习这么刻苦,有这种精神,就是成功的基础,这种精神是黄金也换不来的呀!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金不换’吧。以后抽出时间,我给你说戏。”老师的关怀和鼓励,激起了金不换更加努力学习的决心。

    自1985年到1998年,金不换在牛得草身边工作了13年。他发现,虽是同一个剧目、同一个角色,牛老师每次演出,都有新的创造、新的变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牛得草善于广收博采,兼容并包,集多家之长,为己所用。这样,他才能把那些被人讥讽嘲笑的丑角演得活灵活现、美不胜收,以至形成与众不同的艺术流派,独领风骚数十年。

    金不换和牛得草朝夕相伴,如影随行,耳濡目染,心领神会,技艺迅速得到提高。比如,金不换常演的深受观众欢迎的《七品芝麻官》,就是经牛得草亲授、长期打造而成的一出久演不衰的看家戏。

    广大观众熟知,《七品芝麻官》原名《唐知县审诰命》,是豫剧优秀的传统剧目。这出戏塑造了一个面丑心不丑、官小胆不小的艺术典型,使丑行的表演艺术别开生面,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清苑知县唐成,性情随和,豁达乐观,但在达官贵人、邪恶势力面前,却有一副铮铮铁骨,履行着他“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从政格言。幽默与刚正,是唐成性格的支点。

    唐成属于官丑,表演难度很大,最难的是对表演分寸的把握。演得过火,脱离了人物,就成了小丑;火候不够,则失之过正,成了正派老生。牛先生跟金不换说过,丑角表演,首先是幽默,其次才是滑稽,但不能卖弄滑稽,故作低级庸俗的表演,博取廉价的剧场效果。那种浅陋、腻歪人的“技巧”,不叫艺术,大多是脱离剧情的卖弄,实不足取。金不换扮演的唐成,力戒上述弊病,他以老师为楷模,用官丑正演的手段,着力刻画人物性格。

    笑功,是丑角刻画人物性格、营造喜剧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七品芝麻官》中,唐成的笑声很多,每次发笑,都是他内在情感的外化,独特个性的表露。金不换有过硬的笑功,他先后运用了大笑、快笑、喷笑、偷笑、冷笑等多种笑功技巧,为刻画唐成的性格服务。其中,他的大笑最为突出。这表现在:唐成经过机智勇敢的斗争,终于斗败了那个骄横无理、作恶多端的一品诰命严凤娇,并且给她戴上了锁链。这时,处于胜利喜悦之中的唐成由衷地发出一阵大笑。这一阵笑声由低到高,由慢到快,甚至达到夸张变形的程度,是内心积愤的宣泄,是对封建特权的蔑视与挑战。

    《十八扯》原名《拾女婿》,轻松活泼、娱乐性强,是金不换常演的剧目。看这出戏,能使人心神愉悦,分外开心。

    《十八扯》的剧情并不复杂,说的是八旬老叟姜老哏,非常爱戏,也会唱戏,人称“老戏筋”,是个超级戏迷。他性格开朗,乐天知命,只是女儿红莲及笄未婚,成了他的一桩心事。一天,他带着孙子小继在村头乘凉,忽见一年轻公子落马,姜老哏心地善良,扶危济困,忙把公子搀到家中。他看这位公子相貌英俊,一表人才,想为女儿撮合成婚。姜红莲闻讯前来相看,也十分满意。姜老哏亲自提亲,几经周折,终将亲事说成,全家皆大欢喜。

    这出戏语言诙谐俏皮,有些唱词东拉西扯,看似荒诞不经,但又符合剧情,符合人物的性格特色。如其中一段典型的“十八扯”是这样唱的:十冬腊月好热的天,牛皋把守在虎牢关。娶妻名叫穆桂英,生下一女花木兰。姜子牙差人来下聘,媒婆就是薛金莲。张飞敬德放鞭炮,马武抬轿把亲搬。新女婿关公下了轿,来了个陪客张定边。武大郎一见往里让,让进了龙虎状元薛丁山。上轿去本是孟姜女,下轿来变成了秦香莲。诸葛亮只把天地拜,吕洞宾洞房去安眠。韩湘子掀开罗帏看,不好了,变成了白蛇和许仙。生下一子包文正,猪八戒贺喜到门前。杨令公一见冲冲怒,手指着韩信骂李渊。你不该差下孙悟空,抢走我妻武则天。我唱了秦汉三国唐宋元,这就叫七不连来八不沾。

    姜老哏这段“十八扯”,扯出了25个戏剧人物,朝代颠倒,人物关系混乱,达到了荒诞不经的地步。但这正是由于姜老哏会戏、懂戏,又有幽默的性格,才扯出了喜剧效果。因为人物形象定位特殊,唱腔好听,观众便在笑声中接受了他的胡扯乱编。

    金不换继承牛得草先生的《作文章》,也是相当出色的。剧中表现出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的种种丑态,他的装腔作势,自作聪明,都能让人们在笑声中获得启示。

    金不换的长相、扮相、唱腔、表演都酷似牛得草,甚至达到乱真的程度,说明他是牛派艺术的一位出色的继承人。

    下定决心去“夺梅”

    1998年以前,我不认识金不换,也没有看过他精彩的表演。这年4月,两位才貌出众的晚辈李娟(申凤梅大师的学生,现在周口文化艺术学校任教)、李静(现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戏曲广播总监、节目主持人)给我发来邀请,说是一位青年演员想和我聚会。见了面,我才认识了相貌俊朗、身材魁梧的金不换。此时,金不换提出了参加第七届香玉杯艺术奖评选的申请。我作为这个奖项的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接受了他的请求(评委会主任是常香玉、何南丁)。评奖时,全体评委观看了金不换演唱的《学六腔》。在这个节目中,金不换学唱了豫剧、曲剧、越调3个剧种6位大家的名段。这些唱段是:牛得草的《七品芝麻官》、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申凤梅的《收姜维》、海连池的《卷席筒》、刘忠河的《打金枝》和唐喜成的《三哭殿》。比起老师牛得草,金不换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真声、假声、真假声结合,高八度、低八度,他都能唱得声情并茂,字正腔圆。他那惟妙惟肖、中规中矩的演唱,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以高分荣获本届香玉杯艺术奖。此后,金不换的大名,渐渐为人所知。

    到了这年6月,金不换特来见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他要申报夺取中国戏剧梅花奖,希望我给予帮助。此举,使我因突然而感到惊异,同时也为他的勇气所感动。我回答说,让我考虑三天,再作答复。

    1999年的金不换,领导的是一个名为“金不换豫剧团”的民营团体,50多名演职员,排练基地是临时租借的,条件之差,不难想象。我考虑,剧团条件虽差,但金不换的艺术素质较好,参加梅花奖评选的丑角很少,加上他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有评上的可能,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向中国剧协推荐了他。我向金不换郑重提出,参加梅花奖评选,水平是关键,必须把节目准备好,力求精益求精。

    9月间,金不换通知我,演出节目已准备就绪,为了慎重起见,作为“会诊”,我邀请北京戏剧界的领导、专家10余人来到鹤壁市观看金不换参赛剧目的彩排。看了演出,我倒吸了一口冷气,节目平平,不算精彩。座谈会上,北京的专家们礼貌性地给予鼓励,并真诚地提出了卓有见地的改进意见。送走了专家,我对金不换说,必须尽快对节目加以调整,卧薪尝胆,大力改进,目前这种水平,要想拿到梅花奖,希望渺茫。

    十分顽强的金不换没有泄气,他日以继夜地加工排练参赛节目,经费不够,他东挪西借,勉力支撑。10月下旬,我们又请来了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钮镖和北方昆曲剧院的导演丛兆桓,亲临鹤壁市指导排练。经过不懈努力,金不换的表演水平不仅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演出阵容、舞台面貌也已焕然一新,大家增强了参评的信心。

    1999年12月,我陪金不换进京,下了火车,冰天雪地,寒风刺骨,连一辆出租车也找不到。金不换搀扶着我,跌跌撞撞,蹒跚前行,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达住地。

    金不换参赛的演出剧场,是位于首都中心地段的东华门大街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这个演出场所,位置适中,800多个座位,音响效果很好。演出的当天晚上虽然天寒地冻,朔风阵阵,但令人欣慰的是,剧场满员,评委全部到齐。我们特地请来了中央电视台戏曲栏目的主持人董艺进行解说,使金不换的演出为之增色。为了使金不换便于换装,有个喘息的时间,节目前后3个空档,我为他写出了3700字的报幕词,解说很长,但观众竟然耐心地听了下来。

    这一场,金不换主演了3个节目,第一个是上面说过的《十八扯》,他以老丑应功,那幽默风趣的表演,让许多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第二个节目金不换改了行当,在《辕门斩子·二进帐》中扮演杨延昭,以须生应功,按唐(喜成)派的唱腔演唱。观众换了口味,感到新鲜,而且金不换唱得抑扬婉转,酣畅淋漓,显得功力坚实,游刃有余,剧场里多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最后一个节目是《七品芝麻官》中的“审诰命”。这一场戏剧冲突尖锐,音乐旋律流畅,语言犀利,配角称职,金不换的演唱技巧也发挥到极致,剧场里出现了轰动效应。次日,中国剧协召开了金不换专场演出座谈会,肯定了金不换精彩的演出,有的专家说,“豫剧有这样优秀的丑角演员,十分难得。”有的专家说,“金不换嗓子好,表演好,前程无量……”总之,他们都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高度评价。2000年2月,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金不换魁名高中,终于摘取了他梦寐以求的梅花奖桂冠。同年5月,金不换从西安领奖回来,鹤壁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特地为他接风洗尘,慰勉有加。接着,金不换被选为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又被任命为鹤壁市豫剧团团长,真乃是“十年寒窗无人问,魁名高中天下闻”,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了。金不换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努力攀登不停步

    从1985年到1994年,金不换在国营剧团工作了9年。其间,由于领导的着意栽培,使他成为剧团的艺术骨干。国营剧团的许多优势使他受益匪浅,但也有些因素制约了他的发展,使其艺术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团里的一些人事矛盾,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有鉴于此,经有关部门批准,具有开拓精神的金不换,克服种种困难,于1994年组建了民营的、自负盈亏的鹤壁市金不换豫剧团,由他担任团长,承担风险,独立经营。他对演职员实行聘任制,做到双向选择。他狠抓剧目生产,提高艺术质量,把主要的演出市场选择在农村。穷乡僻壤,缺戏少戏,人民群众渴求文化生活的地方,就是金不换豫剧团活动的广阔天地。自己能够当家作主的演出生涯,使金不换的演出场次比在原单位增加了5倍左右,社会效果良好,经济收入可观。这期间,金不换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吃了许多苦头,但重要的是他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得到了锻炼,为他夺取香玉杯艺术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0年,金不换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之后,鹤壁市领导劝说他回到国营的鹤壁市豫剧团工作,任命他为剧团团长,在工作上给以信任,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市领导对金不换的信任与支持,使他为之感动。鹤壁人民是他的衣食父母,饮水当思源,恩情需报答,他义无反顾地又回到他工作多年的“母团”。这10年来,金不换认定了一个硬道理,那就是:干剧团就要狠抓艺术质量,狠抓剧目生产,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演戏。条件好的地方要去,条件不好的地方也要去。他认为,越是条件差的地方,越是他们应该去的地方。由于金不换和他的剧团以高质量的剧目认真地为老百姓演出,鹤壁市豫剧团的影响越来越大,金不换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近些年来,金不换排了一系列新戏、好戏,如《七品芝麻官斩诰命》、《伙夫县长》、《徐九经还乡记》、《草根秀才》、《宝贝》、新编《三打金枝》等等。钮镖担任他们的艺术指导,著名戏剧家贯涌是他们的主要编剧。金不换还不惜重金,请来著名导演、音乐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为打造精品剧目不遗余力。

    金不换和鹤壁市豫剧团同志们的努力,产生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他们的演出市场越来越广,观众越来越多,而且获得了一系列省级大奖,金不换主演的剧目不断在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播出,还经常在名牌电视栏目“梨园春”亮相。每到重要节日,金不换立即成为许多电视台、剧场抢手的“香饽饽”,邀请电话、信函接连不断,邀请人员络绎不绝,真是风光无限,令人艳羡。

    金不换刚逾不惑之年,将近30年的舞台生涯,数千场的演出实践,使他的艺术创作进入成熟期。戏曲演出的严酷现状使他悟出了“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的深刻道理。一个优秀演员成熟之后,再继续提升的关键要靠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艺术水平更上层楼,迈向新的境界。我相信,雄心勃勃的金不换,正在向更高的目标奋力攀登。





 

 
     
记豫剧名丑、梅花奖得主金不换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