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淇卫名人 - 金不换的“一二三”
金不换的“一二三”
 
作者:贯涌  加入时间:2011-9-20 10:10:04

http://www.cflac.org.cn     2011-09-19 

    应有关方面委约,我于2001年为荣获梅花奖不久的豫剧丑角金不换量身定制了一个剧目,于是有了至今八年的合作,共创作上演了五部戏。相处八年,台上切磋台下交流,大体上品出他个“一二三”:唱得不赖,演得不坏,想得不窄。

    唱得不赖

    人们说,欣赏豫剧放在首位的是听唱。如果拿此论说丑角,恐怕未必尽然。然而,欣赏金不换这位豫剧丑角,倒可以肯定第一是听唱,尤其听他大板大板的唱。

    金不换天生一副好嗓子,清亮、甜美、圆润,受听又耐听。有好嗓子还要会用。很难得,他的演唱高音不炸,低音不闷,中音不横,上下通透,高低自如,收放适度,婉转灵活,产生一定的魅力。他的用嗓行腔,给人们一个鲜明的印象,这就是“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在《唐知县斩诰命》中,唐成眼见严嵩兄妹行凶,秋香遭害,林秀英畏难撤诉,一板“唐知县在雨中长跪不起”被他唱得苍凉激越,更把人物此时此刻的义愤之情、悲悯之情以及壮怀激烈的豪迈之情演唱得层次分明、淋漓尽致。此戏拍电影录音时,他居然唱得撕心裂肺、泪如泉涌,足使闻者酸鼻。《石武举别传》中的武举人石浪,是个贪婪无度的无耻之徒,为掩盖罪行竟要杀妻灭口,而杀妻之前竟然要先祭“亡灵”以求心理安宁,似乎是作秀,却要哭得悲天恸地;明明是预谋暗杀,却要把杀的理由说得天经地义,一板荒诞的“哭灵”,难度极大。金不换“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演唱着流氓恶棍的混账逻辑,“悲哀无奈”地唱着杀人暴徒的理由,用真实、真切、真诚的情感,完成了唱人物、唱心声“以正演邪”的任务。还是这个金不换,很明白唯有“声情并茂”才能打动观众、赢得观众。每一板唱、每一句唱,无论是慢是快,是高是低,是停顿或甩腔,总是为了表达人物情感,总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

    一些老观众总夸说,“金不换演唱掛味”。究竟掛什么“味”呢?

    一是“丑”味。

    丑角就是丑角,唱功再重唱腔再繁,也不能唱成老生腔老生味。金不换演唱中特意突出丑角行当滑稽、幽默、诙谐、风趣的独特风味。即便是正面人物,正正经经的唱腔,经金不换之口唱出来,一听便知是丑角,总那么使人愉悦,总那么讨人喜欢。其中原由就在这股“丑”味。

    二是“牛”味。

    金不换艺宗“牛(得草)派”,演唱岂能没有“牛味”,又岂敢没有“牛味”!于是,“牛派”特有的鼻腔共鸣,那绵软淳厚的腔音,也就成为金不换演唱中极力保持而须臾不可离的标志性元素。学得地道,用得巧妙,群众夸声“掛味”,给予认同,给予肯定,也不枉他下一番心血。

    概括起来:有嗓也会用,唱情又“掛味”,总之一句话:唱得不赖。

    演得不坏

    戏曲表演要“归行归工”,每行每工都有严格的表演规范,戏谚所谓“装农像农、装贾像贾”,这个“像”字是和一行一工的表演规范联系在一起的。拿豫剧丑角来说,什么官丑、公子丑、老丑、娃娃丑,各有一套身段脚步、神气表情,不能演成“一道汤”,这是最起码的要求。金不换成功扮演了或老迈或年少,或尊贵或贫贱,或正派或奸邪,各种年龄、各种身份、各种性格、各种气质、各种穿着打扮的诸多角色。以《唐知县斩诰命》作例子,开场时的唐成顶冠束带属于“官丑”的正扮,接下来——为逃避严嵩迫害而装扮书童;为寻苦主微服出访而貌似书生;入住馆驿被妓女纠缠又全然一副贵公子模样;最后,监斩诰命而归“官丑”正扮。金不换迎接挑战,一剧五换装,一个唐成化作五种类型,诸般角色,从而进行各种相应的表演,手眼身法步——展示出不弱的功力。电影导演讲:“换套戏装就能找到角色感觉,绝了!”

    当然,表演不难,难在演人物,刻画性格。

    塑造《草根秀才》中的秀才时欣,金不换作了难。从艺术基因上讲,豫剧以农民的美学情趣为主体,农民“自身的样子”扮演各色人等,扮演帝王将相往往也像穿上蟒袍的农民。从这种遗传基因中学成的豫剧丑角金不换,如何演出一个饱学之士的风貌呢?他踏下心来向昆剧学习,一招一式地向昆剧小生借鉴。于是,书卷气增强了,确乎有点“翩翩”了。

    金不换以刻画风趣的正面人物见长,不习惯演反面角色。排演《石武举别传》,一开始他把全部力气放在外形上,指望使人一看就是恶棍(也就难免挤眉弄眼的肤浅表演),这样的试验当然不成功。金不换聪明,很快学会寻找内心依据,他找到了“合理的坏心眼”,并且选择了恰当妥贴的表演技术手段,把个“笑面杀手”演得鲜活生动,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转型。

    所以说,金不换演得不坏。

    想得不窄

    金不换每年必有一个新编剧目登场 (外加一两个经过整理的老戏);每个新编戏又大约是一个新类型人物;塑造一个新人物又要选择利用新“招术”……人们看到了金不换近似拼命的勤奋,看到了金不换如饥似渴的创新。通过台下交谈,却有“勤奋”、“创新”背后的许多想法透露出来:

    “不排新戏怎么走市场?排新戏才能满足群众‘看戏求新’的需要。”

    “排新戏我能学些新东西,长些新经验,得到新提高。”

    “传统戏给我们豫剧丑角艺术留的遗产不多,排新戏能给豫剧舞台添点东西,给后人留点东西。”

    “排新戏,促发展。”

    “叫目标也好,叫口号也行,我们就是要发展豫剧丑角表演,弘扬牛派艺术。”

    这许多“想法”,是设想,是理想,更是金不换艺术之路,不断迈进的指导思想。想得不窄,很宽广啊!

    





 

 
     
金不换的“一二三”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