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春秋》127页出现了四个变体字:、、、。今天早起,接到本书责任编辑杨海燕老师一条短信,让探讨这四个变体字的读音。我们知道,《诗经》里有许多字就不读现在的音,像“家”读“故”,“没”读“觅”,《召南》读“shao nan”等等,很难掌握。宋代人认为《诗经》中有些应该押韵的,但按宋代那时的语音来读却并不押韵,以朱熹为代表的文人便认为要临时改成读某音,就是“叶音”(读:谐音),明末陈第第一个反对“叶音”说。《诗经》许多地方的押韵是和谐的,但今天读来却并不押韵,这是因为语音发生了变化,若按古音来读,肯定是押韵的。
书中的四个变体字在汉字中根本就不存在,原本就没有读音,杨海燕老师给的这个“任务”有些类似于朱熹搞得“叶音”。如果非要给四个变体字给出个读音,这需要研究四个变体字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意图。
书中第126页写道:吴承恩给叶嫦娥介绍说:“浚县大伾山西麓为道教文化区域,崖壁上多摩崖石刻,反映的是大伾山自然风光、道教文化、游览纪实等。你看那‘东皋舒啸’,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再看‘吏隐岸’,出自宋之问《蓝天山庄》中‘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篇’。‘岸’字不书山,以大伾为山,意为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与隐者同。而在大伾山东麓佛教区域,天宁寺北边的摩崖石刻有‘鸿爪’二字,‘鸿’字不书三滴水旁,以山下黄河为水。‘鸿爪’为施耐庵儿子所书,意为自己就是一只鸿鹄,爪触及大伾山就飞向了蓝天。”
四个变体字出现在浚县大伾山吕祖祠的“蓬莱得道祖师纯阳吕帝君铭”碑文里,书中继续写道:这吕祖祠周边可谓一派自然风光,看那“层峦叠嶂”、“翠壁苍岩”、 “鸣琴坳”、“烂柯崖”、“第一峰”,还有“群玉山头”、“步虚声”、“身到蓬莱”,无不体现着道教文化。“群玉山”应是出自《穆天子传》郭璞注:“玉山,西王母居者。”李白《清平调》词:“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传说“群玉山”是西王母居处。“步虚声”指仙人的境界如步虚空。“身到蓬莱”中的“蓬莱”,是神话中三神山之一,看来大伾山真乃仙境也。
此处有王寅宾的“女女女也,女女女也,女女女也,母母母也”碑文,都是道家故弄玄虚的变体字,其实没有此汉字。第一个“”字本是“皋”字变体,意在说位置处在水边高地,隐含“东皋舒啸”,是在褒扬吕祖。皋说的是水边的高地,或是沼泽、湖泊,有鹤鸣于九皋。当年大伾山东有大河,西有卫水,吕祖祠也是处在水岸边高地上的一处道家圣地,祠的南侧还有来鹤亭,所以变体字除了东皋舒啸,也有鹤鸣于九皋的意思。据此,建议第一个变体字“”读音为“gāo”。
第二个变体字“”应该是繁体“边”字的变体,王寅宾故意将内里的“方”换成了“口”,道家皆方士,正像“岸”不书山,“鸿”不书水,不书就不书吧,却又加进一“口”,此口不是口,仍是方,隐含着道家的外圆内方人生哲理。建议第二个变体字“”读音为“biān”。
第三个变体字“”,“一力”似“万”字,“力白”似“召”字,“白”为“清白”,是在说张三丰盖世无双,做人清白,无私欲杂念,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王寅宾用这个变体字是在讲道的力量,建议第三个变体字“”读音为“dào”。
第四个变体字“”,意在表白王寅宾自己与张真人本是同道,张真人是师也是友,是在抬高自己的身价。“母”即西王母,也居住在“群玉山头”,张三丰与西王母为邻,又是王寅宾的老师和朋友,王寅宾一定也是一个得道神仙。看来王寅宾定是和浚县知县刘德新一样的人物,都是修道入魔,不可救药。王寅宾的意思主要是在说自己与道家仙人是朋友,因此建议第四个变体字“”读音为“yǒu”。
请参考:话说蓬莱得道祖师纯阳吕帝君铭 地址:http://i.dahe.cn/space-71522-do-blog-id-2398527.html
记得我曾说过自己的观点:书籍是无声的读物,古韵属于有声的范畴,所以对于谐声、通韵和合韵等问题很难领会。我们只要知道《诗经》是押韵的就行了,非专业人士大可不必用古音来读,古音只是专业人士和文人们的专利,对于我们却是很难的问题,毕竟距今几千年了。《淇水春秋》的初稿名叫《淇奥梦》,历代诗中“淇奥”也有写成“淇隩”、“淇澳”、“淇隈”的,奥:yù,通澳、隩, 水岸弯曲处,一说为“奥水”。《尔雅》:“厓内为奥,外为隈(wēi)。” 隈,山或水弯曲的地方。唐代徐坚解释:“重涯曰岸,岸上地曰浒,曲涯曰澳(隈)。”不少朋友也问过我《淇奥梦》的读音,我当时回复:我的《淇奥梦》应该读成“qí ào mèng”,因为我所说的“淇奥”,不仅仅是淇河弯曲的地方,而是带着神秘,玄奥,奥妙的淇河岸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