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文化新闻 - 鹤壁市生态建设综述
鹤壁市生态建设综述
 
作者:马 飞  加入时间:2011-8-30 10:01:26

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

——市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生态建设综述

2011-8-30 8:37:25 来源:大河鹤壁网 作者:马飞

“每年放假回家都会来淇河游玩,每次来都有新变化,淇河真是越来越漂亮了。”8月20日,和朋友在淇河游玩的大学生小高告诉记者。天蓝水清,花红树葱,荡一叶小船在河中,清风徐来,吹起层层涟漪,惹人心醉……每逢节假日,淇河两岸总是游人如织,人们卸下一天的疲惫,三五结伴漫步其间,或赏诗观景,或举目望远,尽享大自然的清新与美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坚持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强化淇河保护利用,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充分享受工业文明实惠的同时享受到生态文明带来的益处。

淇河生态区:一幅绿色画卷徐徐展开

悠悠淇水款款流淌,潺潺水声似在诉说着传承千年的古老文明。淇河是我市的母亲河,是大自然对我市的一笔慷慨馈赠,更是每一位鹤城儿女相通的血脉。

为更好地保护淇河,将淇河建设得更加美丽,市委、市政府在2008年确立了“保护第一、恢复生态,合理利用、促进发展,适度开发、造福群众”的工作方针,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规划了东至大白线、西到天然太极图景区、南到淇县礼河寨村、北至淇滨区冷泉村,面积约35平方公里的淇河生态区。本着生态优先的总原则,我市将生态区分为“一带两轴六区”,分区域进行保护与开发,力图把淇河生态区建设成为一座以湿地为核心,以淇河文明传承、鹤文化挖掘培育、动植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风景优美、生态环保、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中央公园,使之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养生休闲度假会议服务区,并具备承接国内高端论坛的能力。

2010年11月23日,总投资21.6亿元的淇河生态保护区淇河湿地涵养区工程、生态公园、生态植物园、生态绿化工程、淇河文化旅游生态园等1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掀起了淇河生态建设的高潮。目前,淇河生态区的规划、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幅绿色画卷正在鹤城大地徐徐展开。

而在淇河所流经新区的一段,由淇水诗苑、淇河湿地公园、淇河生态园、淇河森林公园、淇水乐园组成的“一河五园”星罗棋布般分散在淇河沿岸,如同镶嵌在淇河这条玉带上的颗颗璀璨明珠,将一湾河水装点得更加美丽夺目而富有诗意。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5500万元,在淇河两岸造林4万亩,栽植乔木、灌木560万株,芦苇、蒲草178万株,形成了淇河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良好生态环境,淇河绿色生态“观光长廊”雏形初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城区宜居:森林城市呼之欲出

淇河越来越美,城市也越来越靓丽。走在新区街头,处处葱郁,俯仰皆景,整个城市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以前听说鹤壁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鹤壁的这几天,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干净的街道,成荫的绿树,难怪鹤壁市民的幸福感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七名,这样一座精致的城市让我真有点乐不思蜀了。”郑州的杨先生告诉记者,在鹤壁出差的这几天,他甚至萌生了在鹤壁买房定居的念头。

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过程中,我市一方面以淇河保护利用为龙头,重点建设淇河生态区和淇河生态带,积极推进“一河五园”等淇河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鹤壁的山川更加秀美,让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这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为把美好的规划变为现实,市委、市政府详细研究部署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对林业生态建设作出指示并现场指导工作。各县区推行了领导分包乡镇和重点工程、乡镇干部和林业技术人员包村制度,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确保了整个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投入资金3.6亿元,新增造林面积70多万亩,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到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8%。今年3月,我市还荣获“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建设先进市”荣誉称号。在不断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的同时,我市还努力建设了一批高标准林业生态示范村,并投入资金1090万元,治理荒沙区20万亩,有效改善了沙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达到了“村村树环绕,村内绿成荫”的效果,农民不但居住的环境好了,通过种植生态林还有效增加了收入。

循环经济:以高新技术促产业提升

“以前,鸡场产生的大量鸡粪堆积如山,既占用空间又影响环境。但是将鸡粪加工成有机肥之后,每吨至少能卖到800元~900元,有的品种能卖到每吨3000元。”瑞普汇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剑辉说。

瑞普汇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大用集团为综合治理畜禽污染、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而设立的下属公司。通过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该公司可将淇县境内养鸡场每年产生的10万吨鸡粪充分利用,年产有机肥料25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15万吨、微生物发酵菌剂3000吨,年产值3.5亿元,利润7000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的双赢。

这只是我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沉重压力。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标准编制循环经济建设规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初步探索出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型、资源生态型转变的节能环保发展之路。

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2005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4个循环经济试点市之一的机遇,规划实施了总投资115亿元的97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已竣工74个,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其中,开工建设了同力水泥节能改造、宝马化肥厂等31个重点节能项目,总投资达到13.5亿元,目前已经完工项目27个,完成投资12.5亿元,项目全部完工后,年可节约标煤61万吨。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2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削减超额完成省定“十一五”目标,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典型向全国推介,并称之为“鹤壁模式”。

【专家观点】 “鹤壁市作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森林、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生态建设,可以不断地提高鹤壁市的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宜居城市;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协调鹤壁市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鹤壁市经济结构的合理转型;通过生态建设,探索走出一条适合鹤壁市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市淇河生态区规划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陈常优告诉记者。

【记者感言】 记者是土生土长的鹤壁人,多年来养成了沿淇河跑步锻炼的习惯。每当清晨漫步在淇河岸边,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色,迎面吹来的是夹带着花香的微风。不远处,总能见到几只水鸟盘旋在清澈的河水之上。对于每天穿梭在钢筋混凝土间的都市人来说,如此美妙的生态环境就是一笔难以衡量的财富!

“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投入资金3.6亿元,新增造林面积70多万亩;2010年11月23日,投资21.6亿元掀起了淇河生态建设的高潮……从短期看,似乎失去了一些经济利益,然而换来的是一个天蓝、水清、城绿、景美的山水城、园林城和生态城的格局,为鹤壁市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高平台。环境美了,竞争力也上去了。当前,新一轮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环境的竞争,特别是大企业大项目的进入更加看中环境,环境质量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011年5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次尝试对294个城市进行了幸福感调查,我市居民幸福感在全国排名第七,是河南省排名最高的城市。这个结果,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在市民幸福感得到满足的背后,不仅显现出我市决策者对科学发展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鹤壁日报记者 马飞)





 

 
     
鹤壁市生态建设综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