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多少年前,世界的东方,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突然出现了一帮神奇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一个同样神奇的国度。
这个国度上的这帮人在不停地前进、发展、融合。
后来这帮人又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这个民族不断地壮大,又不断地与外族融合,最终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
这个国度就是中国,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帮人就是中国人,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华夏文明。
世界四大古文明,现在只还有中华民族创造的华夏文明延续至今。虽然它有过颠覆、有过危机、有过互相残杀,但是任何事情也无法改变华夏文明的发展,中国人的血一直在流淌,中国人的梦一直未停止。
梦可以没有尽头,但一定会有开始。
问题来了,中国人的梦是在哪里开始的呢?
是从茫茫的草原、巍峨的群山,还是绵绵的河流?
是从静静的村落、宏伟的故都,还是幽幽的古墓?
答案都不是,我个人认为中国人的梦是从一个女人开始的。
这个女人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尊重的人,她被称为中国上古第一女神、中华民族的母亲。
对,这就是女娲,一个神秘且富有浓重神话色彩的女人。
我们探索中国古代女性的漫长旅程也要从这位女性开始!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揭开这位神秘女性的面纱,看看她到底为什么让我们崇敬了几千年。
女娲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上古神话中的女性,但对于她的印象,似乎我们依旧是模糊的。
记载上古时代的文献资料繁多,这些资料大都归于传说的范畴,不可信的成份很多。但是传说自有传说的价值,虽然不一定可信,但却可以证明中国的历史不存在空白。而且令人十分欣慰的是有些传说资料经过认真的分析之后,还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的。
关于女娲其人在历史上的种种说法,都挺有意思,大家不妨随我来回味一下。
历史记载中的女娲:
女娲也被称为娲皇,传说她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县附近。
女娲其人的说法五花八门,但有三种说法比较完备:
第一种: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
这个说法又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大家普遍知道的是女娲用泥造人的故事。
如果你是80后,估计小时候你一定看过一部着名的儿童连续剧《小龙人》,那里面就曾经提到过这个故事。
我记得幼儿园老师当初问我们:"孩子们,谁知道女娲是谁?"我当时傻乎乎地站起来回答说把橡皮泥捏成小人的那个阿姨,惹得老师和小朋友们大笑起来。
虽然我的话有点孩子气(本来就是小孩子),但是却证明一点,这个传说影响很广泛,且妇孺皆知。
女娲用泥巴造人情节来自于《太平御览》。
这本书中对这个情节描写的非常详尽,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记载女娲造人之前做了很多准备,我把女娲的这些准备工作和《圣经》里上帝造人前的准备做了一下对比,发现很多地方惊人的相似,这可以说是东西方传说的一个巧合,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巧合,而是人类对自己起源问题的最本性化的认识。
《太平御览》成书于北宋,是北宋版的《永乐大典》或《四库全书》,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说这本书"太宗(宋)日览三卷",宋太宗对它的重视程度和喜爱是可想而知的。对于这部书,我个人认为,它对唐史的研究很有价值,我在后面还会频繁引用它。但是它对上古历史的记录,我个人认为偏向于不可信的东西较多。
不可信的原因很简单,北宋离上古年代久远,而且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实际,用泥巴造人,除非是像我当时那样比较单纯的小屁孩,恐怕连再大点儿的育红班的孩子都不会相信。所以说传说只是传说,想象很大胆,趣味性很强,就是很难让人信服。
所以,这种说法虽然流传很广泛,但是这里的记载肯定不是真实的女娲,所以pass。
女娲造人的另一个版本是说人是由女娲和伏羲结合的产物,这个是唐代李亢的《独异志》(注释1)中的记载。
《独异志》上是这么说的:"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
这段史料不难理解,我就不翻译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比前面的故事人性化多了。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伏羲和女娲造人说是一种比较完备的说法,这种说法不再是清汤寡水,而是被加进了大量的佐料。很显然,这是经过后代人的思考、逻辑推理,然后加工后所成的。
伏羲也是很伟大的人,传说他是女娲的亲哥哥,他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但是可能是女娲的光芒被后人无限放大的缘故,伏羲的光芒被掩盖了,所以,知道伏羲的人肯定要比知道女娲的人少的多。
当然,《独异志》这本书充其量是一本轶事小说,可信度也不大。但是我觉得它的记载至少要比《太平御览》可信,因为比较起来,女娲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的说法相对来说更为符合逻辑。
人类不是像草履虫一样的单细胞动物,可以单体繁殖。男性和女性结合才能生出孩子来,这个才是我们现代人可以认同的说法。
这里边的女娲和伏羲更像是人,而不是神。
不过《独异志》的记载,只能使我们与历史上真实的女娲的距离又接近了一步,因为这种说法的还存在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伏羲和女娲到底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如果这个疑问不能找到答案,我们仍旧很难信服这种说法。
想知道孙悟空是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找看,到底有没有那块石头。
对于女娲来说那块"石头",就是她的父母。
哪里有疑问,哪里就会有解答。
这个答案就隐藏在关于女娲出身的第二种说法中。
第二种说法是:女娲是华夏族的母亲。
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从这条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华胥是伏羲和女娲的妈妈,那他们的爸爸是谁呢?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华胥姑娘是当时华胥氏部落的小公主,她很顽皮,到一个风景特别的雷泽去游玩,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有点像魔幻电影的情节),于是华胥"受感而孕",于三月十八日生下一儿一女,男孩取名伏羲,女孩取名为女娲。这个脚印的主人,就是女娲和伏羲的父亲。
史载:他叫雷神。
雷神在《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是这样的:"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从这个记载就可以解释它的儿子伏羲和女儿女娲为什么在各种画像中都是以龙身(蛇身)人首的"半兽人"形象出现。这也多少可以解释我们对龙的图腾为什么会这么久,因为那是我们的"根儿"。
后面的说法就比较符合现实了,大体是说女娲和伏羲他们结合生育了很多孩子,这些孩子就是华夏族的祖先,他们最终创造了华夏族。
这种说法好就好在,可以确定女娲和伏羲本身并不是最早的人类,在女娲和伏羲之前,可能还有很多民族和人类存在,这就基本上弥补了《独异志》中记载的缺陷。
至于伏羲为什么选择自己的妹妹做新娘,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伏羲和女娲都是蛇身人面,他们不大太容易找到自己别的同类交配,第二,高贵的物种就要与高贵的物种交配,这是后世史家录史时的传统观念在作祟,谁还配得上伏羲,只有他妹妹了,第三,当时我估计人类确实很少,茫茫世界找个帅哥、美女也确实是不容易。
女娲和伏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父母,这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们不是泥巴变得,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俺们有爹有娘,有祖宗。
但是,虽然我们找到了那块"石头",弄清了女娲的来历,问题却根本没有减少,我们对于女娲的形象仍旧是雾里看花,所以就有了第三种说法。
很意外这种说法并不是后世史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却要比专家的学说更权威、更系统、更可信。
第三种说法是来自于一个古老且神秘的民族——三苗族。
这个传说是以一次大灾难的长镜头展开的,和诺亚方舟的传说很像,因为洪水,人类灭亡了,世界上只剩下了伏羲与女娲两兄妹。
后来的故事就变得比较系统了,伏羲兄妹为了使人类繁衍下去,结合在一起,生了男女十二个孩子。这几个兄妹简直就是一帮活宝,惹出诸多的事端来。成书于七世纪的日本《古事迹》是一本记录日本起源的古籍,里边的传说故事中还多少有这十二个活宝的影子(日本人爱借鉴外国的历史的习惯是由来已久的),可见这个传说的影响之大。
因为本章是讲女娲和华夏族的起源,所以她的子女我只说与女娲和华夏族关系最密切的一对——傩(nuo,二声)兄、傩妹。
前边说的《独异志》的记载中女娲和伏羲的结合是靠天象的聚合,傩兄傩妹也差不多,傩兄一直想娶自己的小妹妹,但是他不知道天意如何?
傩兄看了看天空,万里无云,这时候要想来个天象聚合,估计妹妹就别想娶到手了。
不知这个傩兄是精还是傻,总之,他想出了个新的创意——纵火,有火就有烟,如果不是突然刮起风来,烟肯定会聚在一起。
于是,兄妹二人在不周山山顶往山下滚两个碾子,结果碾子在山脚撞在了一起,摩擦起火,火又生了烟,烟在天上合在一处。
傩兄松了一口气,他认为这是天意的安排,他和妹妹终于可以结合在了一起。
但是,傩妹很害羞,就说傻哥哥你要是追上我就嫁给你,然后就围着山跑了起来。
世界上第一次浪漫的爱情长跑开始了,傩妹在前边跑,傩兄在后边追,傩兄大哥也够笨的(颇像我追女孩子一样),半天也没追上娇小可爱的妹妹。
土地公看傩兄实在是一根筋,就出来跟傩公说,你转过身朝那边跑不就得了?傩妹就这样被傻小子追上了,然后出嫁了。
傩妹还是害羞,就拿扇子遮住脸。中国婚嫁习俗,新娘子要盖红盖头,传说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这段三苗族的传说中可能包括两个女娲传说,一个女娲是造人的女娲,也就是这十二个兄妹的母亲,第二个就是婚嫁生育的女娲,也就是傩妹。
这两个女娲的形象被后世合二为一了。
我说这个传说是最经典的,并不是因为它情节有这么多趣味性的地方,而是因为它涉及到一个问题,人类曾经遭到过的大灾难。
灾难之说,是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女娲这个人物的。
我理解的女娲其人:
首先说,我相信女娲确有其人,她的身份很有可能是母系社会中一个很有名的部族首领。
据西汉《运斗枢元命苞》记载,女娲和她的哥哥伏羲、尝百草救人无数的神农被列为中华民族历史之初的三皇。
我想伏羲和女娲这对兄妹很有可能是两个不同部落的领袖,女娲也很有可能与自己的哥哥伏羲结合生出了很多儿女来。
由于母性的原因,这些儿女可能大多数依附在母亲女娲的身边(还是和妈妈亲的孩子居多),这使得伏羲的部落日渐衰弱,而女娲部落日渐兴盛,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人口的力量,特别是在古代,人口是一个部落甚至国家兴盛的标志之一。
有的人要问,伏羲为什么不和女娲部组成一个部落?
据考古学家考证,那时候正处于女权社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母系氏族。
在那个时候,女人是受重点保护的,因为人们的意识中只有女人才能给部落带来持续不断的生产力。男人大多是女人的依附,男人除了睡觉外,别的时间是不可以和女人在一起的,结婚时男人要到女方家里来,现在很多少数民族里也还保持着这种习惯,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倒插门"的女婿。
而且在那个时候,有时夫妻都不同属于一个部落,他们只有睡觉的时候才在一起,白天会各自回到自己的部落去从事各自的劳动,颇有点象我们今天的双职工夫妻。
伏羲和女娲就是保持着这样的关系,夫妻兼合伙人。
虽然伏羲的贡献也很大,他也有很大的势力和部族,但是一次灾难彻底改变了华夏族这两大部落的格局,前边提过三苗族的传说是洪水,我觉得很可能是更大的灾难。
《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以上记载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女娲补天的传说。
很多历史学家反驳过这个记载,皇甫谧、司马贞(注释2)都认为这是荒诞不经的故事,是无稽之谈。
东汉着名唯物主义者王充更是在自己的名着《论衡》中提到:"天非玉石之类,岂石所能补,且女娲虽长,岂能及天,不能及天,又安有阶梯可上,此则三尺童子皆能知之,何烦辩驳。"王充这个人,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太懂幽默,也不能开玩笑,更别提浪漫,他总板着一张苦瓜脸却突然会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想要补天,你女娲先想想怎么上去才行?
还有史家称女娲不过是教人用火照明,在黑夜也可以让人们像白天一样,女娲补天是被后人曲解了。近代史家的研究更加奇特,他们说女娲补天实际是女娲将他们所住的山洞上方石壁的裂缝修补上而已。
总而言之一句话,没有人相信这个记载是真的。
他们不信,我信。
我的看法是当时天确实"破"了。
从《淮南子》记载来看,洪水和地震是同时发生的。这么多灾难同时发生,那就很可能是由一个更大的灾难引起的,这是个什么样的灾难呢?
我个人认为很有可能就是陨石撞击地球。
当时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一个淘气的小孩用石头砸碎了邻家的玻璃,而玻璃又恰巧打破了厨房桌子上的油瓶,而此时煤气正开着烧着水,油一点点向蓝色的火焰流去,结果……
有个朋友反对我的这种说法,说你在扯淡,陨石撞地球?恐龙都因为这个灭绝了,人类为什么没事?
扯是扯了点,但是绝对不淡。
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实际是陨石撞击后,土壤的某些化学元素太高,导致了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下一代没了,种族自然就灭绝了,而人类是胎生动物,不受此影响。
就这么简单。
当然,对我提出的这种假说,我还有文献证据。
《竹书纪年》:"帝禹后氏八年雨金于夏邑。"、"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地名,此地已无法考证)"。
《春秋》:"鲁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宋书》:"魏明帝青龙三年正月乙亥,陨石于寿光(青州府寿光县西50里)"
《元和郡县图志卷七》:"陨石水源出县(宋城县)北40里春秋时陨石于宋,其处为潭。"
从古籍的记载上看,在华夏族的发祥地陨石的活动是很频繁的。在女娲时代,地球遭遇陨石撞击也不是没有可能。
由于陨石的撞击,一系列的灾害接踵而来,地震,洪水,泥石流,森林大火等等。面对险情,人们惊慌了,不知所措,华夏族此时面临了一次生死存亡的大危机。
时势造英雄,在这种危急存亡的时候,一个人站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女娲,她成为了华夏族大转移的总指挥和总策划,她亲自带领自己的部众脱离险境,关乎华夏族命运的一次转移就在首领女娲的领导下完成了。
根据《淮南子》中记载,在转移的时候伏羲只是在东海之滨负责接应。
如果你正处于那个时代,你会去崇敬一位带你脱离险境的人,还是会去崇拜那位后方的接应者呢。
我想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女娲补天还有别的我可以接受的说法,那就是平息战争。
传说女娲补天是因为她对自己惹下的祸端的一种补救,这个传说中天不是从外边被捅破的,而是在里边被人撕了个大口子。
因为当时女娲与共工氏争帝,女娲命祝融(官名)领兵攻打共工氏,共工氏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撑天之柱,它倒了,天就塌了,女娲因为这件事才去补天。
这个故事虽然很虚幻,但是可以证明一点,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类之间绝不像历史书上写得大家会公平地分配猎物和财富,实际上各部族间时常会为了利益而发生冲突。历史证明,从有人的那一天起,人类就没有消停过。战争是当时部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造就女娲的另一个原因很有可能也是战争。
女娲也很有可能是这一场规模宏大的统一战争的胜利者,也是一个时代的统一者,或者说是这一个时代最后的赢家。在东方这片土地上,由于一个女人的勇敢,而使她的部众脱离了危险,还是她的勇敢,实现了各部落的统一,民族间的融合,从此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础。
拯救与统一,这就是女娲的贡献,也是最真实的女娲所做的最真实的事迹。
女娲对华夏族的贡献:
女娲先统一了部族又拯救了部族,这种双重的功绩,让她声名鹊起,四方臣服。
女娲赢得了华夏族的尊重和臣服后,她又做了一些事情。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
以上三段史料,都是说女娲创造了世界上很多东西。"一日中七十变"就是说女娲一天能造出七十样东西来,这可比爱迪生一周一个发明效率要高得多,而且都是发明专利,绝无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以上的描述多少有些夸张,与其他的中国创世神的造物描述也有些矛盾(比如盘古和夸父)。所以对这些记载大家也可不必这么认真。
但不可否认的是女娲的创造力确实很强,我举一个例子。
《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帝王世纪》(晋.皇甫谧撰):"女娲氏,风姓,承疱羲(疱羲就是伏羲)制度,始作笙簧。"
翻译过来就是女娲发明了"笙簧"这个东东,这些记录我认为都是比较可信的,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人提出过发明权异议。
我一开始看到这个记载的时候,结合上下文认为"笙簧"是女娲独创的一种制度,但后来看到《唐乐志》:"女娲作笙,列管于匏(pao,二声)上,纳簧其中。"才知道原来女娲还很有音乐细胞,"笙簧"其实是一种乐器。
但是,说"笙簧"为一种制度也不能为错,"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有繁衍滋生人类之意。五代后唐马镐《中华古今注》:"上古音乐未和,而独制笙簧,其义云何?答曰:女娲伏羲之妹,人之生而制其乐,以为发生之象。"
上面古文的意思是说"笙簧"是女娲创造的一种为人的降生而演奏的特制的乐器,我理解可能是在人的降生时要用笙簧演奏来举行某种仪式,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女娲在上古时代还被叫做婚姻之神,那个时代人们是不拜月老和送子观音的(那时没有这两位神仙)。
《风俗通义》记载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婚姻制度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而是由后世历经很多代人的努力才逐渐完成的,就是到了现在,《婚姻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还有人说"同姓不婚",也就是宗族不通婚的理念就是从女娲那开始的,这个就更不可能了,因为不仅女娲和伏羲兄妹结为了夫妻,她的儿女也结为了夫妻。
再者说,这并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左传.禧公二十三年》中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藩",这个记载见于春秋时期,人们认识到宗族婚姻影响生育质量这个问题肯定不会这么晚,但是要把它形成制度是很难的。
还是那句话,哪里去找那么多合适的外族女子去给部落生孩子?你四五条鱼放在一起,他们肯定会近亲生育,没办法这是条件所限,在那种条件下就不可能产生那样的制度。当人口多起来的时候,人们自然也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也就不愿意再找什么哥哥啊、妹妹啊结婚了,后来甚至连表兄妹也被禁止通婚(注释3)。所以,女娲创造并细化婚姻制度是不可能的。
女神的没落和对古代女性的影响:
北欧神话的主体思想是任何的神都和人一样,都是有没落的一天的,都会迎来他们衰败的命运,他们称之为"诸神的黄昏"。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体系中也是这样,长生不老的神仙形象是后来道家的产物。
女神时代的开始,也就同样意味着它的尽头,女神时代的结束对中国女性的未来有什么影响呢?
这个话题酷似一堂政治课上的题目,多少有些没劲,不过如果您想了解近五千年中国女性的命运走势,你必须耐着性子,并一字不拉的把下面的文字看完。
女神时代在上古时代中期就没落了,这种没落实际上就是母系氏族的解体。
母系氏族为什么只是昙花一现?
我觉得是因为男性对于自己在生育中作用的认识来得太晚。当男性终于认识了自己在人口生育中的地位,男性比之女性,就更加具有社会优势。慢慢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取代人口生产而逐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因为身体条件的原因,男性肯定是生产生活资料生产的主力军。
出土的文物说明,在突出女性性征的女神塑像之后,世界各地都开始制造突出男性的男神塑像。
就这样,男性的时代到来了,而且一来就是几千年。
社会形态一旦转变,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血缘情结转变成为物缘情结甚至金钱情结。"孩子和妈妈亲近"只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现象,而不再具备社会作用。
到后来,情况又恶化了。女性不仅没有掌握物质生产的控制权利,而且还失去了人口生产的主导地位。女性此时由女神沦落为女奴,甚至沦落为妓女,成为男性发泄性欲的工具。
女性性地位的低落,就其实质而言,主要是因为她们没有掌握物资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所有权、生产控制权以及产品分配权。一旦女性由于某种历史的机缘掌握了这些权利,她们的性奴役状态就会顷刻瓦解,她们的地位就会随之提高。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都是生动的例子。
但不管怎么说,那只是少数。大部分的女性的身份是低下的,他们的生活是痛苦的。
总之一句话,女神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女娲的光辉不能改变后世的一切。
伟人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伟人是万万不能的。
女娲的神圣形象并没有因为后世女性地位的急转直下而改变,因为那是任何历史都无法掩盖的。
对于她,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
"伟大"
对于她,我只有一种心情可以表达,那就是:
"崇敬"
女娲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女性人物在历史的舞台上即将登场,他们会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不只属于男性。
注释1: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署作者为李亢,《崇文总目》作李元,《四库全书》作李冘,估计是字形相近而误写误抄的问题
注释2:司马贞,字子正,唐河内(今沁阳)人。开元中官至朝散大夫,宏文馆学士,主管编纂、撰述和起草诏令等。唐代着名的史学家,着《史记索隐》三十卷,世号"小司马"。他对史记的注释贡献极大。
注释3:不过这条制度在雍正年间被破了,雍正下令表兄妹结合,"应从民便"。这个属于人类意识的一次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