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望史河诗河(11)
十一、回望宋代年间的淇奥
北宋(960-1127)王朝建立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974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南唐,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辽、金、西夏等国的并存,使北宋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公元1004年、1044年分别与辽、西夏签订了澶渊之盟(位于濮阳西南,黎阳城东古有澶湖)、庆历和议,边境才有了数年的相安无事。内部先后进行了杯酒释兵权,科举增加了殿试,推行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推行新法,都算是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北宋存续期间,西边界与北边界为:北部湾-广西西南边界-云南省东边界-西昌-成都-天水-兰州-陕西与内蒙边界-大同-保定-白沟-天津-渤海,西部有大理、吐番诸部,再向西(未接壤)有黄头回鹘、西周回鹘、黑汗,西北有西夏,北部有辽,辽的面积比北宋大得多。
北宋科举制度使北宋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文学艺术方面名人辈出,出现了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人,宋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与唐诗并称为我国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北宋绘画出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佳作。《清明上河图》中近六百人跃然纸上,由该图画得知,宋代城市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线,商店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长卷展示了当年汴京的风物。新时代
北宋年间,千古淇河文化复兴,淇竹文化被文人们追思回忆,光大发扬,文人们感叹人生,记录黄河水患,诉说华夏旱灾,描写田园生活,歌颂淇河卫地风光,聊发感叹,伤怀北国南犯,每每提及淇河卫地,回忆淇奥,相思淇竹。
端拱元年(988),北宋于黎阳置通利军,属河北道。军中设宣毅、威武、静戎驽手、清塞、保节、广济、装发、安胜等军,戍守黎阳津,以抵御契丹南攻。后通利军改为安利军、平川军、浚川军。政和五年(1115),置浚州,州治在浮丘山巅,属河北路。
北宋末年官吏的腐败,迫使人民纷纷起兵反抗,方腊、梁山等农民起义,严重动摇了北宋的统治。北方崛起的金消灭了辽以后,矛头直指北宋。公元1125年2月,金兵分两路南侵。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掳掠到北国,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泣泪北去,史称靖康之耻,至此北宋灭亡。
徽、钦二帝被掳,北宋覆灭。当时兵马大元帅赵构正在河北,幸免遇难,于是在应天府南京(河南商丘)即位,后迁行在于临安(杭州),史称南宋。南宋西南有大理,西有吐番诸部的高昌回鹘、喀啦汗王朝等,更西有西辽(不接壤),西北有西夏(不接壤),北有金,北偏西有蒙古(不接壤)。南宋的疆界南部和西南与北宋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北界却因金人的入侵而大大南移了。南宋初年,金兵一度进到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中部;绍兴九年(1139),宋金第一次和议成立,双方确定以当时的黄河为界,次年金人毁约,出兵取河南、陕西;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定以淮河为界,第二年又将西部界线调整至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及秦岭以南;澎湖列岛隶属南宋福建路晋江县。
南宋(1127-1279)是与大理、高昌回鹘、喀啦汗王朝、西辽、金、西夏、蒙古(元)并存的政权,历史学家让南宋作为那段历史的正统者,其实,辽、金、元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经济、科技发展,对外开放,但军事实力软弱,政治无能,最终因缺乏战略眼光,助元灭金,金灭后北边没有了屏障和缓冲地带,被元一举吃掉。假如诸葛亮在世,绝对会让南宋、金、元相互掣肘,共存更长一段时间,以待时机收复中原,遗憾的是,
赵构在位初期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也许是想到救回徽、钦二帝后,自己的皇帝就做不成,于是逃至杭州,偏安一隅,不再抗金,并罢免了抗金将领,杀死岳飞。人们把岳飞之死的仇恨记在了秦桧头上,秦桧当然罪大恶极,但他也是受人指使的马前卒。
金被消灭之后,元军南犯,忽必烈闻蒙哥汗战死,意欲撤军夺取大汗之位,正是南宋反戈一击的好时机,可是南宋权臣贾似道却要与忽必烈议和,忽必烈正求之不得。忽必烈夺取汗位后,再次南犯,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的消息。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国号为元,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杭州,最终灭了南宋,贾似道真是无能误国!南宋残余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童当皇帝,元军穷追不舍,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公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残余兵败跳海而死。
南宋时期,朱熹继承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
朱熹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与程颢、程颐的思想合称朱程理学,使汉代董仲舒那一套理论更进一步,成为封建统治者禁锢人们的有效工具,成为压在广大劳动人民身上的封建大山,人们被先验论、天命论制控着,生活在让人们窒息的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之下。朱熹(1130-1200)之前,宋代还出了几个女诗人和词人,像李清照(1084-1155)、朱淑真(约1135-约1180),朱熹之后,女子们被压在封建大山的最底层,再没有翻身自由的日子。
南宋的诗歌成就很高,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出身北方的辛弃疾词多抗金复国之言,传回北方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元好问将辛弃疾词推崇到很高的地位,称“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到辛稼轩”。元好问词被认为“足以追配稼轩”。南宋散文成就较低,远不及北宋。
南宋时期民间艺术演出兴盛,名叫勾栏瓦舍。当年临安二十几个瓦舍里,约有上百个勾栏在演出,每个勾栏里有上千或数百个观众在看戏。当年杭州城里每天的戏剧观众可达2万至5万人,一年观众累计达700万到2000万人次。
南宋政权与金政权长期对立,南北隔绝,南北文化仅仅通过双方边界民间的交易和官方互派使者之类狭窄的途径,进行有限的交流。由于南宋文化整体水平高于北方,故这种交流主要表现为南宋文化对北方文化的辐射,北方的理学、文学和史学等领域都受到了南宋文化的一定影响。
《千古淇河诗文化》中引用宋代写到淇河卫地的诗词共计115首,诗人分别是:李至、梅尧臣、刘敞、司马光、苏颂、王安石、王汝舟、苏轼、苏辙、黄庭坚、晁补之、刘章、苏过、程俱、李光、孙觌、张元干、李彭、刘子翚、赵鼎臣、张扩、曹勋、陈允平、葛郯、胡铨、洪适、苏籀、曾丰、杨万里、薛季宣、喻良能、袁说友、朱槔、陈淳、释居简、洪咨夔、魏了翁、陶梦桂、岳珂、白玉蟾、李曾伯、李昴英、卫宗武、萧泰来、许月卿、释文珦、方蒙仲、仇远、方一夔、詹初、路铎、张舜民、周麟之、崔与之、陈造、方回、华岳、练潜夫、项安世、熊禾、赵汝腾、周必大、晁说之、王庭珪、罗愿、范成大、张尧同、林同、戴埴、姜特立、文天祥、文彦博、唐庚、谢翱、刘克庄、徐元杰、华镇、贺铸、傅察、王恽、龚璛、李氏、张舜民、张耒、彭汝砺、宋祁、孔平仲、徐积、石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