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代十国淇奥的苦难
五代十国(907-979)是唐末潘镇割据相互争夺的继续,算不得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过渡期。五代指的是:后梁,907-923年,定都开封,朱姓;后唐,923-936年,定都洛阳,假李姓,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后晋,936-947年,都开封,石姓,沙陀人;后汉,947-950年,都开封,刘姓;后周,951-960年,都开封,柴姓。五代是五个次第更迭的北方集团。十国是指五代之外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势力,主要有前蜀(成都)、后蜀(成都)、吴(广陵,即扬州)、南唐(金陵)、吴越(杭州)、闽(长乐,即福建福州;建州,即福建建瓯)、楚(长沙)、南汉(广州)、南平(荆州)、北汉(太原),统称十国。实际上除了十国之外,还有不少割据势力,主要有赵、北平、晋、岐、定难、燕、殷、武平、泉漳等,除定难、武平、泉漳外皆称王称帝,以晋、武平、岐占领的地盘最大,定难历时最长。
后梁时期,北有燕,西北有陀晋,淇河卫地处在后梁与陀晋交界的后梁一侧。后梁开平元年(907)五月至二年五月,后梁军攻潞州(山西长治),征调太行山以东淇河卫地黎民百姓运粮支前,后梁军久攻潞州不下,士卒疲惫不堪,将校引兵逃亡者以万计,最后以后梁失败而告终,淇河卫地的黎民百姓受尽战祸兵燹之苦。后梁乾化五年(915)三月至二年二月,晋王李存勖乘后梁魏州兵变,出援节度使贺德伦,经激战后梁军不支,七万兵几乎全部被歼,后梁刘鄩率数十骑突围收集散卒退保黎阳关南滑州,淇河卫地又遭兵灾。
后晋时期,淇河卫地虽处在后晋版土的中心地带,但后晋的版土比后唐小。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943—946),契丹军数次南下,在以淇河卫地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与后晋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契丹以骑兵优势,实施机动作战。最后契丹军乘晋后方空虚,挥师南下,直入汴梁(开封),灭掉了后晋。淇河卫地的黎民百姓遭受了三年多的战乱灾祸。
后汉时期,版土有些北扩西伸。后汉乾祐三年(950)至四年正月,枢密使兼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郭威起兵进攻东京(开封),他将军队布防在黎阳关,最后后汉灭亡,淇河卫地再次遭受战乱之苦。后周时期,太原多出来一个北汉,淇河卫地处在后周与北汉交界的后汉一侧,淇河卫地黎民百姓依然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后周显德五年(958),后周世宗柴荣令天下废除佛寺,寺僧还俗。相州(安阳)节度掌书记马去非与大伾山寺僧众具表,请求保留大伾山雕有大石像的天宁寺,柴荣下诏敕准保留。次年镌石记其事,今存《准敕不停废记》碑。当时全国都在灭佛的大背景下,独天宁寺能够被敕准保留,这不得不怀疑大石像属于佛的真是性,也许原本就是大禹的化身,只是佛进入中国后才把大石雕像叫成了大石佛。
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再到公元979年北宋灭了北汉,短短的五十四年的五代十国已成为历史。这一时期北方先后经历了五个集团势力更替,而南方则先后或者并存了十几个势力,战争频仍,势力更迭。尤其是北方,生产力被极大地破坏,统治者实行军士黥面制度,强迫农民当兵,刑罚残暴,杀人取乐。租税苛暴,地方随意苛派,名目繁多。盐法严厉,私带盐过界,无论多少必处死刑。商业阻滞,民不聊生。统治者还造成人为天灾,挖决滑州黄河堤,东淹曹、濮、郓等州,历史上黄河大的决口二十六次,五代时期就有九次。
这一时期的北方,文化几乎停止或者倒退,千古淇河文化沉寂了半个世纪,悄无声息。而相对安稳一些的南方,称帝者和各级官员十分注重享乐和文艺创作,因此南方的文学比北方要发达,文学思想大致只是教化说和娱乐、缘情说。教化的代表有牛希济的《文章论》等,娱乐、缘情说的代表则是欧阳迥的《花间集序》等。
五代十国的《花间集》中十八个词人有六人共写了十四首《虞美人》,加上李煜写的两首,共有十六首《虞美人》,但是没有淇河卫地一首。五代十国时期的江南盛行歌咏烟柳,淇竹文化传至江南,到五代十国几乎无人提及。南唐后主李煜有个画师名叫卫贤,卫贤当年却画出了《竹林高士》,不能不说与淇竹文化有关。后人多不知卫贤是何处人士,有人说卫贤是长安人,有人说卫贤是京兆开封人。不管卫贤是何处人士,他的祖籍就在淇河卫地。卫姓的开祖是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康叔,康叔最初被封在康,后来改封在卫,就在卫地繁衍了四十余代,浚县的卫贤镇曾做过卫国都城。卫国一直到秦二世末年,才被强秦灭于野望,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后来卫贤曾作为县城,名字的由来不得而知,后来改名是否与画家卫贤有关也不得而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师卫铄,后人尊称为卫夫人,家住河东安邑,祖籍也在淇河卫地。
被后人视之为文人词曲之祖的《花间集》,收录了晚唐至五代十八位词人温庭筠、皇甫松、韦相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敻、孙光宪、魏承斑、鹿虔扆、阎选、尹卿鹗、毛熙震、李洵的作品,共五百首。十八个人写的五百篇词多是春夏秋冬,星月黄昏夜色,烟云风雨露霜,花草绿柳小鸟,庭院小景情思闺愁,出现最多的词是江南烟柳山色,所写的范围均在汴河、隋堤、洛阳、长安以南的吴、楚、越和巴蜀。淇河在太行山东麓经历着苦难的岁月,淹没在北方连绵的战火硝烟里,伤心地数着飘落的日子,默默地流淌了五十多个春秋。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大大不如唐朝, 但也有一些成果。后唐长兴三年(932)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刻成的九经,是中国后世一切监本九经的祖本,这部九经,历时近二十年,中经后唐、后汉、后周三朝更替,终于得以完成。 后晋天福六年(941)二月,由赵莹主事编修唐史,後晋开运二年(945)六月修《唐书》,后人改名为《旧唐书》,以区别北宋的《新唐书》。
真正代表五代十国文学成就的是西蜀和南唐的词,词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南唐有较大的发展。词体初以花间派为主,内容多描写贵族生活,南唐后主李煜是杰出的代表。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比李煜更加全面,但他没有太多有影响的个人作品传世,孟昶到开封后很快被毒死,历史没有给他时间去创作亡国诗篇。李煜说到底只是个文人而已,孟昶则首制了文人词曲集,他首开画院,大规模地勒石刻经,保留下南管音乐,孟昶在华夏文化史上有着更显赫的位置。
南唐后主李煜是爱情圣手词学宗师,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具有较高的概括性,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在风格上有独创性。李煜虽然没有当好皇帝,但他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一直流到了今天。
后蜀后主孟昶爱好文艺辞赋。广政三年(940),他命卫尉少卿赵崇祚收集当时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名为《花间集》,后人视之为文人词曲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第二年,又诏令史馆编辑《古今韵会》五百卷,工程浩大,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广政十六年,他命人在石头上刻《论语》、《尔雅》、《周易》、《尚书》等十经,尽依太和旧本,历时八年才刻成。又怕刻石经流传不广,就刻为木板,以便于流传。后世用木本刻书,即是始于后主孟昶。他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画院,邀请蜀中著名画师五十多人住院作画,如花鸟大师黄荃父子就在被邀之列。孟昶在音乐上也有创造,今天流传在台湾的南管音乐,被外国人称为唐音,其实也是孟昶命人创作的。按照蜀地风俗,每岁年尾时都要由有学问的读书人写两句吉祥话,刻在桃木制成的桃符上,一来可以避邪,二来也可表达喜庆的气氛。孟昶始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不用在桃符上刻,命人直接贴在寝宫门的左右,并命名为“春联”,华夏春联由此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