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淇河诗文化(1)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历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意思是说,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余篇,孔子把重复的都删掉了,只选取了合乎义的用于礼仪教化,《诗》最早的篇章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其次是叙述殷、周两代的兴盛,直到周幽王、周厉王的政治缺失,而开头的则是叙述男女夫妇关系和感情的诗篇。所以,《关雎》作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作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作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作为《颂》的第一篇。留下的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一一进行演奏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
由此段记述不难发现,孔子编篡的《诗经》,把殷商帝辛(前1075—前1046)时段给越过去了,成了空缺。帝辛,也就是后世所称呼的商纣,名受谥纣。后世都认为华夏神州的统一始自秦始皇,其实是始自殷商帝辛,帝辛功垂千古。帝辛为人聪颖,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他辛扩土开疆,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他废除了奴隶殉葬制,解放了奴隶;他征服了东夷,免除了东夷对殷商造成的祸患;他使殷商黎民百姓南下,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他开发沿海,尊重妇女,打破了思想禁锢,打破家天下的用人制度,用人开始重视才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帝辛后期为人残暴,嗜酒好色,大修宫舍,酷刑于民,武王攻伐殷商,借助殷商内部奸人的力量获胜,建立了周朝,可谓雀占鸠巢,就像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开挖的大运河、创下的不朽伟业被李唐继承享用一样。周朝、李唐得益于前朝建立的基业,可谓前人载树,后人乘凉,但他们却使尽解数,绞尽脑计,非要把前朝栽树之人钉在耻辱柱上。
帝辛身死国亡,帝辛有错有罪,但殷商亡国非纣王一人所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帝辛自高自大,刚愎自用,后期暴虐。但也不可否认周朝抓住了机遇,不可否认殷商内部出了个卖国集团。帝辛不该心慈手软,对反对派太姑息,对三仁没有镇压,才使微子吃里爬外背叛殷商,与周签订卖国盟约;帝辛不该轻信西周,周文王与帝辛的反对派勾勾搭搭,成了一颗定时炸弹,经过武王与微子暗中勾结,精心策划,这颗炸弹终于在牧野炸响。
《诗经》中找不到殷商帝辛的痕迹,几乎完全被周以来的史家所抹煞了。帝辛时期淇奥不会没有诗歌,帝辛被周朝及其后世认定为夏桀一样的
郑卫之声中的郑卫是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鹤壁的朝歌就是卫国的都城。儒家认为春秋战国时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其音淫靡,有别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吕氏春秋·季夏纪》中说:“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所以,殷商帝辛时期的诗歌,春秋战国时郑国、卫国诗歌一定是孔子删除的主要对象。
靡靡之音中的靡靡是指柔弱,萎靡不振。靡靡之音就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近义词为亡国之音。《韩非子·十过》说:“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殷本纪》说:“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传说殷末帝辛的乐师延为帝辛作曲,帝辛听后精神萎靡。周武王伐殷商时,乐师延抢琴出城向东逃亡,后投濮水而死,从此濮水中常有音乐声靡靡传出。
其实,真正称为靡靡之音的不是出在殷商帝辛时期,而是后来的公元前534年,由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弟子掩目现在是用于挖苦那些迂腐文人故作姿态、形而上学、假装正经的伪君子丑态。相传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路、宰予出游,路过朝歌,天色已晚,本应在此打尖住店,颜回听说这里是朝歌,于是忙命令师弟催马驱车快跑,并让人们用手捂住眼睛。因为他们认为朝歌曾是帝辛的行宫所在,是块不祥之地,不可目视。宰予隐忍不住,偷偷看了淇河岸边正在歌舞的男女。子路发觉宰予偷看,一脚把他从车上踹了下去,其实子路一定也偷看了,不看怎么知道宰予偷看?颜回故做姿态,真是丑态百出,迂腐透顶,不可救药!弟子能够如此,可见孔子教化之迂腐,也可以推知孔子对《诗经》时代淇奥诗歌文化的态度。所以,殷商帝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淇河卫地的诗歌一定是孔子删除的主要对象。
墨子回车现在是用来讽刺那些迂腐文人缺乏文采、故作姿态、不懂装懂的丑态。郦道元的《水经注·淇水》里有墨子回车的记述,说是宋国大夫、大思想家墨翟,也就是墨子,带着学生到各国游说,经过卫国时,听说前方来到朝歌,他大惊失色说这是新声靡乐之地,其地不祥,于是掉转车头而去。墨翟在朝歌的问题上显得过于迂腐、痴呆,就是说帝辛无道,淇水两岸民间歌舞又有何罪?唐代诗人胡曾赋诗对墨子进行了嘲笑和鞭挞,诗的名字叫《咏史诗·朝歌》:
长嗟墨翟少风流,急管繁弦似寇仇。
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墨子生活在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鲁国人,在孔子之后。齐鲁卫三足鼎立,思想观念相互影响渗透着,可见当时的周朝是怎样做帝辛文章的,由上述的郑卫之声、靡靡之音、弟子掩目、墨子回车,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孔子也是人,他生活在那个时代,深受着时代背景的影响,孔子编篡《诗经》,不删除淇奥记述殷商帝辛的诗歌才叫怪事!
对此,秋雨聊发几句感慨:
古诗三千孔子不存,古老淇河澎湃激昂。淇河诗歌《诗经》删去,为水击伤诗篇断档。曾经淇奥水碧竹翠,卫国朝歌河凭城贵。傩舞民间卫地歌乡,刚柔且和民歌淇水。粗犷激昂委婉隽永,风韵独具如痴如醉。郑卫之音决非乱世,孔子封杀今已难追。张扬自由男女情爱,感情奔放音绕景美。追求爱情梦幻千年,淇园美景淇河岸边。采桑笑声传出淇奥,种桑养蚕岁月千年。云谁之思卫女红翠,淇园歌舞爱情诗篇。送我淇上燕燕于归,舟中之约乐在桑间。卫女幽会春日风和,深婉恋情桑中朝歌。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桑中之约。秋以为期良媒姻缘,遭遇婚变弃妇为何?卫女悲愤恩断义绝,二三其德氓遭谴责。太行巍峨淇水流淌,亘古奔流波恶冲氓。卫女淇上遥望碧空,淇水汤汤女也不爽。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恩怨忘却不思其伤。群山茫茫无心远眺,路途漫漫何处家乡?
《诗经》淇河诗文化(2)
二、《诗经》保留的淇奥诗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有诗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有诗40篇。《风》是相对于王畿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是王畿之乐,王畿之地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孔子编篡《诗经》,虽然删除了淇河卫地殷商帝辛和春秋卫国时期所谓的靡靡之音,但《诗经》里与淇水卫地有关联的诗歌依然占据很大成分,直接与淇奥有关联的诗歌有44篇。其中:
《大雅》1篇,为卫武公在95岁时所写的《抑》。
《小雅》2篇,为《靑蝇》和卫武公所写的《宾之初筵》。
《国风·卫风》10篇,分别是;《淇奥》、《考槃》、《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
《国风·邶风》19篇,风别是:《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弃妇诗《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逃亡诗《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国风·鄘风·》10篇,分别是:《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国风·王风》2篇,分别是卫武公所写的《君子于役》和《扬之水》。
“邶”原来是周初的封国。朱熹《诗集传》说:“武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以封诸侯。”后来卫国尽得邶、鄘之地。所以《诗经》中的《邶风》、《鄘风》实际上都应归入《卫风》。
《诗经·大雅》中的《抑》是卫武王在朝歌所写。《诗经·小雅》的内容为:宴请宾客通用乐歌,祭祖祀神的乐歌,君王出征、战争,徭役之苦,臣民怨恨西周王室赋税和劳役繁重,赞美君王,诲、刺君王,弃妇诗篇,描写宫室宏伟壮丽,歌咏放牧生活,怨天忧人抒发悲愤,借自然天象说人间之事,上层同僚间的政治绝交诗,描写遭受谗人诬蔑陷害无比愤恨,感时伤乱者唱出的自我排遣之歌,大夫悔仕于乱世,歌咏亲迎之事,为谗佞者画像,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不敢朝见等。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商颂》原有12篇,被孔子删为5篇,内容是殷商后代祭祀先祖的颂歌,成诗年代一说成于商代,一说成于东周宋时。由甲骨文字研究,前说最有可能。因此,被删除的《商颂》,很有可能与淇水卫地有关。
由以上叙述可知,如果扣除《周颂》31篇,《诗经》中与淇水卫地有关联的诗篇占16%,是十五国所占平均数6.7%的2.4倍,假若把有关联的诗篇都统计出来,所占的比例更高。这充分说明,淇河卫地的卫国地处中原,是周代文化发达的主要地区之一,淇河卫地的黎民百姓特别爱歌唱,所以收入《诗经》中的诗歌尽管事先被大量删除,依然比其它各地的诗歌多。因其中约有一半涉及到爱情和婚姻内容,所以后世以儒家为首的文人总认为淇奥诗歌是郑卫之声、靡靡之音、桑间濮上之音,常常加以曲解。
《诗经》中淇奥诗歌大体上可分为:
1、《诗经》千古淇竹诗文化,篇目有:《卫风·淇奥》。
2、《诗经》淇奥廉洁诗文化,篇目有:《大雅·抑》、《小雅·宾之初筵》、《鄘风·定之方中》。
3、《诗经》淇奥爱国诗文化,篇目有:《鄘风·载驰》、《卫风·竹竿》、《邶风·泉水》。
4、《诗经》淇奥伤逝诗文化,篇目有:《卫风·氓》、《卫风·伯兮》、《卫风·有狐》、《邶风·柏舟》、《邶风·绿衣》、《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邶风·式微》、《邶风·北门》、《邶风·二子乘舟》、《鄘风·柏舟》。
5、《诗经》淇奥讽刺诗文化,篇目有:《邶风·新台》、《小雅·青蝇》、《邶风·旄丘》、《邶风·北风》、《鄘风·墙有茨》、《鄘风·君子偕老》、《鄘风·鹑之奔奔》、《鄘风·相鼠》、《王风·君子于役》、《王风·扬之水》。
6、《诗经》淇奥爱情诗文化,篇目有:《鄘风·桑中》、《卫风·芄兰》、《卫风·木瓜》、《邶风·雄雉》、《邶风·匏有苦叶》、《邶风·静女》、《鄘风·蝃蝀》。
7、《诗经》淇奥孝道诗文化,篇目有:《邶风·凯风》。
8、《诗经》淇奥感言诗文化,篇目有:《卫风·考槃》。
9、《诗经》淇奥赞美诗文化,篇目有:《卫风·硕人》、《邶风·燕燕》、《邶风·简兮》、《鄘风·干旄》。
10、《诗经》淇奥思乡诗文化:《卫风·河广》、《邶风·击鼓》。
《诗经》淇河诗文化在华夏竹文化、廉洁诗文化、爱国诗文化、伤逝诗文化、讽刺诗文化、爱情诗文化、孝道诗文化、人生感言诗文化、赞美诗文化、思乡诗文化几个方面开华夏历史之先河。正是:
淇奥烟翠歌武公,历代竹文化初始出鹤壁;
朝歌
爱国诗篇唱淇园,卫地流芳巾帼万年情愫;
思乡美曲歌故土,朝歌梦幻役夫千载恨声。
缕缕情思说爱恋,两岸寒烟苍翠万年如梦;
悠悠伤逝话怨悲,一河碧水玉珠千古似魂。
《诗经》淇河诗文化(3-12)
三、《诗经》千古淇竹诗文化
四、《诗经》淇奥廉洁诗文化
五、《诗经》淇奥爱国诗文化
六、《诗经》淇奥伤逝诗文化
七、《诗经》淇奥讽刺诗文化
八、《诗经》淇奥爱情诗文化
九、《诗经》淇奥孝道诗文化
十、《诗经》淇奥感言诗文化
十一、《诗经》淇奥赞美诗文化
十二、《诗经》淇奥思乡诗文化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