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登陆网络,看到鹤壁我的老师姚慧明留言:“原编写《淇河古诗三百首》时,我想当然将‘胜杰’解释为‘景胜,人杰’——‘名胜和杰出人物’,似乎也能说通,但看来‘胜杰’应为生造词。《淇奥梦》和《千古淇河文化》中涉及这一词时,是否统一为‘胜概’,这样感觉更规范些。”姚老师还说:“关于‘胜杰’、‘杰胜’。孙徵兰有首诗‘淇邑胜杰’,据淇县人王长安说,他曾经亲自到清华大学图书馆查阅过孙徵兰的专著《香国楼诗集》,说原诗为‘淇邑胜概’。我查辞书,确有‘胜概’一词。”老师说得没错,按照传统理念,学生的网文中应该改为“胜概”,从文学的角度显得规范。
“胜”就是立于不败之地、胜利、名胜、胜景等;“概”就是大略、大概、概貌、梗概、概率等。学生的理解,“胜概”就是胜景概况,“淇邑胜概”说的只是“淇奥沬邑自然风光概况”,应该不包括朝歌的人文部分,只是说的“地灵”,而没有“人杰”这层意思。如果用“淇邑胜概”描写帝辛墓那一处风光,应该还有“为帝辛聊发人生感概”这层含义。生造词“胜杰”用在淇奥,应该是说“淇奥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名胜人杰”,词典无该词。学生认为,作为入诗用语是完全可以的。时代在发展,新的词语会层出不穷,只要科学合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但“淇奥胜杰”说的不能仅局限于帝辛墓那一小片地方,而应该是整个淇奥,整个淇河流域。毛老人家那个时代就创出了许多新词语,这个时代也有很多新的词语,但一些有伤华夏传统文化,应当有所取舍。我们不能被古人给套死,要有创新理念。学生个人认为,“胜杰”范畴大于“胜概”,用“胜杰”概括淇河文化,更能体现鹤壁“人杰地灵”的新时代观,其表述比“胜概”要贴切得多。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华夏文学与社会继往开来的印记,看到文学与社会的缓动与巨变。春秋战国时代,华夏文学从无到有,从无知到自发,各家各派相继竞相涌现,《诗经》时代使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第一次步入了辉煌时代。《离骚》开创了文学新纪元,《春秋》、《史记》翻开了历史文学的新篇章,《吊屈原赋》、《鵩鸟赋》首开汉赋先风,南北朝时代开始研究汉字读音,定出平仄。文学演进过程中,儒学渐渐为人们所轻视,从东汉末到魏晋,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得到思想解放,形成了学术活跃的新局面。直到唐诗宋词,其文学艺术笔法已远远高出《诗经》时代,华夏文学进入历史颠峰。后来的元曲、戏剧、小说继往开来,白话文运动、自由诗拉开了现代文学的序幕。从封建社会的灭亡到八股文章寿终正寝,从新时代的到来到新文化的兴盛,新的社会制度代替了旧的社会制度,新的文学形式代替了旧的文学形式,扬弃、创新、开拓、进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但目前的中国文学不容乐观,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底层文学自2004年以来成了亮点,主旋律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共存。
新时代的诗词歌赋要在古人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创新、扬弃,不能一成不变,不能照搬、照抄、照用、照套,要赋予新时代的特色、烙印、内涵、朝气。其实,古人总在发展、标新、立异、求索,否则何来的词牌、诗韵、平仄、佳句?何来的汉赋、唐诗、宋词、小说、白话?时代变迁、物换景移、语言演化、科技发展,如果词牌固化、诗韵死守、不作开拓,那不就是八股新作,其作品只能是老暮横秋、不见朝气、呆板硬拼、没有新奇。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学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继承、发展、扬弃、开拓,敢想敢为,打破传统,创出新文学时代的特色,创出新意,新时代的文学也应该转变发展观念,向着未来迅猛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