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应是由采风制度下周王朝的史官、乐官们所编定。孔子曾整理过《诗经》。《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就其内容而言,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分为15国风,为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的土风歌谣。“雅”是指周王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歌诗。“颂”是在祭祀和典礼仪式上使用的乐歌、颂歌;另外,“颂”中还保留了若干商、周等古老部族的史诗,这些史诗述说了这些部落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英雄的事迹。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说,《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当时,各国社交、外交所用的乐曲都出自《诗经》,《诗经》也是人们学习语言的范本。由于《诗经》长期、广泛的传播,具有极高的公信度,所以,不仅在民间,即便是在上流社会也有着极高的引用频率,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重大的外交场合或是典礼中,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谓的“断章取义”是一种流行的作法。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中,对《诗经》的熟悉程度,对《诗经》引用的恰当程度,都是一个人整体文化修养水平的标志,当然也就关系到他享有的社会尊重程度。
孔子曾经谆谆教诲他的弟子,要熟读《诗经》,深深体会《诗经》,因为在主流文化中,一个人“不学《诗》”,就“无以言”。孔子认为,学习《诗经》,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更加恰如其分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习《诗经》,还可以陶冶情操,使人修炼出“温柔敦厚”的日常品性。随着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受尊崇程度的不断提高,极受儒家学派推重的《诗经》逐渐完成了由文学作品到儒家经典的转变,并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教材。围绕《诗经》的学习与研究,还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诗教”传统。《毛诗序》对于诗教的核心归纳比较全面:“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有关《诗经》内容的学习与训练,也因此成为知识阶层必备的文化素养。对于政治家而言:更是要通过学习《诗经》的内容,深刻体会《诗经》所倡导的基本价值:不仅要通达人情,洞悉人的深心、真心,而且特别要强化自己关注弱势人群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状况的意识,以更有效地解除民间疾苦,消除社会弊病,获得民众拥戴,保持政权稳固。
《诗经》倡导的情感生活态度总体是积极乐观的。无可否认,情感问题是人一生都要面对的巨大生命之忧,孤独、惊惶、恐惧、烦躁等等这些负面情感多多少少都会经常给人带来精神困扰;严重的情感困扰往往还会造成持续性的心理障碍、创伤。《诗经》崇尚个人自主把握命运,特别鼓励人们在情感遭受打击的时候,要勇于自救、自助,并且还倡导人们尽可能地互助。《诗经》善于帮助人们发现生活的动力、行事的信心、为人的责任;善于帮助人们有意识地培养健全的精神和人格。
《关雎》是三百篇之首,也是《诗经》中最著名的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些优美的诗句,饱含着深长的意蕴,自古以来,广为传唱。《关雎》当然是一首爱情诗,说的是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却无缘亲近她,因此而日夜苦恼不已;上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获得了觉悟,通过美好的音乐而得以走进姑娘心中。这首诗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地传诵,是因为它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爱情的真谛:爱,就意味着要千方百计地给予对方细致入微的体谅与关爱,就是想方设法要使对方感受到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古往今来,无数爱侣就是从这首诗中,获取了永相爱悦的秘诀。慷慨付出、一往情深,正是中国文化崇尚的情感基调!
“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台湾著名作家琼瑶作词的歌曲《在水一方》在华人社会有着很高的流行度,这首歌的歌词系由《诗经·秦风·蒹葭》改作。《蒹葭》原诗中的诗句是这样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当然也是一首爱情诗,表达的是一段尚且未能如愿的爱情;不过,这也未尝不可看成是一首含义丰富的哲理诗,表达的是人对理想、对人间亲密关系不懈的追求。这首诗的不同凡响之处,恰恰在于诗中深入揭示了追求、奋斗与挫折、磨难并生的过程中,人经常会遇到的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感受:求之不得的怅惘,南辕北辙的徒劳,不得要领的郁闷,犹豫不决的困惑,匪夷所思的诧异,恍然发现身处悖谬时的自嘲等等。但是面对挫折,《蒹葭》倡导的当然不是绝望、放弃,而是自我宽解,自我反省与自我坚持。在困难面前,在失意当中,更要对大局看得开、对自己的未来想得开、做眼前事则是要放得开,这也是《诗经》中许多诗作共同贯穿着的一种坚忍不拔的执著精神。(张文/作者单位:中央党校文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