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评论探讨 - 鹤壁一名的由来探索
鹤壁一名的由来探索
(卫懿公玩鹤与卫国灭亡)
作者:朱彦民  加入时间:2011-5-6 10:41:01

2010-08-23 21:04:58

 

卫国自从武公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其原因就是卫国统治者内部,不是兄弟互相杀戮,争立君位,就是帝王们好色猎艳,乱伦淫荡,致使卫国政局长期不稳,最后以致灭亡。

其中卫武公的孙子卫桓公,被其弟姬州吁所杀。从此开始了卫国王位的纷争。州吁被惩治后,立桓公弟为卫宣公。卫宣公是个好色之徒。给自己的太子娶亲,看见儿媳妇年轻貌美,他自己就霸占了。害怕太子不愿意,就废长子立庶子。儿子们长大之后,也开始了相关杀戮,一时间卫国骨肉相残,绯闻不断。

到了卫宣公的孙子卫懿公时,又闹出了更大的笑话。原来这个卫懿公是个非常前卫的动物保护者先驱人物,不爱人民爱仙鹤。卫懿公对于养鹤,如痴如迷,不恤国政,不问民情。鹤不但在朝歌城里横行无忌,还都封了官,吃大夫俸禄,鹤出门,都乘轩车。普通的车是直辕,“轩”是曲辕,带顶篷,减震效果好,是大夫级别的坐驾。养鹤是很花钱的,国库公帑被用来养鹤,于是卫国民不聊生,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国有内乱,必然要引起外患。公元前660年,北狄人(今大同一带的少数民族政权)出兵伐卫,聚集两万骑兵进犯,直逼卫国都城朝歌。卫懿公发令“敛兵授甲,抵御狄寇”,但国人都不肯响应卫懿公的战争号召,说:“您还是让鹤出征吧。”无奈,卫懿公只好亲自出马,御驾亲征。卫懿公这个顽主,哪里会打仗呀,稀里哗啦,不一阵,就被狄人军队打败了,而且狄人士兵还将卫懿公身体撕碎当肉吃了,只剩一个心肝没有吃掉,仍在野地。

卫懿公死后,国都朝歌沦陷狄人之手,卫国军民活着逃过黄河的仅有700余人,再加上各地逃难来的人,也只有区区五千多口人。有大臣护着公子申向东逃到漕邑(今滑县),立为卫戴公。之后又先后迁往楚丘(滑县东70里)、帝丘(今濮阳),但国势衰微,成为靠仰人鼻息而生存的小国。

从此淇河岸边的这个西周大国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是近年才被考古发现的卫国都城古遗址。

考古发现的卫国故城,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县城四周。城址平面形状呈长方形,南北长3100米,西东宽2100米,周长约10400米。城墙宽70来,城内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地面现存城墙有四段:即西城墙三段,一是在县林业局院内,南北长13米,东西宽12米,高4.2米;二是在银河纱厂西墙外,南北长约250米,基宽约50米,顶宽约20米,残高4-6米。北城墙一段,位于三里桥东西两侧长约500米,宽约10-55米,高4米。城内宫殿区、墓葬区尚未进行全面钻探,不知其详。城内现有商代摘心台遗址、西坛村学校战国冶铁遭址,在东城墙南段外侧的东关村东头发现一处春秋时期的制骨作坊。

卫国故城实系文献记载中确指的“朝歌故城”。199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卫国故墟首次进行了局部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主要是陶器,绝大多数为残陶片,另有少量青铜器、残石器等。时代分属于商代、春秋战国及汉代。初步了解该城址在春秋战国时期曾迭经修补增筑,约废弃于西汉早、中期。

卫国故城的时代为西周、春秋、战国和汉代,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的1080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卫国故城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话说玩物丧志,玩物丧德,卫懿公因为玩鹤,不仅丧志、丧德,而且也丧国亡身,被天下人耻笑。但是由卫懿公的这一爱好,却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地名,这就是我们的鹤壁。

关于鹤壁名称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鹤壁集“古有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鹤山,其村曰鹤壁。”这个传说的依据是:鹤壁集南缘有座其状如鹤的巍巍宝山,面向羑河一面,危岩绝壁,巍峨壮观,为鹤壁(集)镇南的天然屏障。站立山顶,俯视鹤壁集,全景尽收眼底。

二说,鹤壁集在商代时,山峙巍峨,茂林修竹,一派山青水秀景象。商代十四次迁徙,定都朝歌,这一带为殷纣都城朝歌畿辅之地。后纣王常游玩狩猎于淇县西北(今鹤壁地区)建西苑,“鹿为兽,建以楼;鹤为禽,筑以墙”,亦就产生了鹤壁和鹿楼的地名。

三说,春秋时鹤壁属于卫国,卫懿公爱鹤成癖,曾在这里放鹤于南山,其山曰鹤山,其村曰鹤壁。

四说,相传鹤壁最早只有三姓六户人家,一天晚上,明月当空,飞鹤齐鸣,观之,见一对仙鹤飞向村来,落在一家影壁墙上栖息,黎明时腾空而去。鹤栖于壁,故名为鹤壁。

五说,鹤壁古时候有家客店,店主人孝从父母,和睦邻里,待客如宾,传为佳话。但因山村偏僻,过客较少,生意清淡。一天来了一位疯癫道士,衣服褴缕,满头秃癞,腥气烂臭,店客都躲而避之。唯有店主不嫌弃,笑脸相迎,殷切倍至。道士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言道:“名不虚传,我当助之。”挥笔在墙上画了两只仙鹤,翩跹起舞,栩栩如生。此后,道士飘然而去。这等怪事,传之四方,前来这里观鹤者、住店者,络绎不绝。从此,店家生意兴隆起来,而且来这里定居的人也越来越多。遂成一镇,名曰鹤壁。

六说,相传,公元前五世纪,东周国王周灵王的太子王子晋,也叫王子乔,道号乔仙。少时聪颖,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诗词歌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民间流传久远。历朝历代名人都曾赋诗歌咏,如屈原、汉武帝、张道陵、蔡邕、王粲、陶渊明、李密、李白、武则天、唐玄宗、苏东坡、忽必烈、乃至乾隆等,都曾歌以咏之。因厌倦宫廷生活,后拜浮丘仙翁为师,修道成仙。一日驾仙鹤飞临今鹤壁集南山,观此山青水秀,风景宜人,便长此住下。由于乔仙博才多艺、又深谙医道,悬壶济民,恩泽乡里,倍受当地人敬仰。日久,人们称此山为乔山。乔仙所乘仙鹤常栖息于白云洞外悬崖峭壁上,人又称此山为鹤山,附近的村庄称“鹤壁”。至今,半山腰的白云寺已废,而乔仙白云洞遗迹尚存。当地民间所流传的“驾鹤仙游”的来历也源于此。

相比而言,我们认为其他几个说法都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而鹤壁一名来源于卫懿公玩鹤一说,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事实,是真的相信的。





 

 
     
鹤壁一名的由来探索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