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属于海河流域,是我国北方少有的清水河,保持着良好的水质。淇河在春秋战国时的先秦时期,就已是盛名远扬了。《诗经》中涉及淇河的诗稿,就有十三篇(人云亦云的误说,涉及淇河的诗稿远远多于13篇——本网站)。“淇水悠悠(应为“滺滺”),松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就是其中的一段描写淇水的语句。众多的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足迹,我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曾在此垂钓。小说家,剧作家罗贯中在此隐居,著书立说。正是由于他们的在此留下足迹,更加增添了淇河的几份韵味。
我的家乡就位于淇河的上游,从老家向南十华里,便可到达淇河。在去年底夏天回老家,顺便造访了淇河。来到淇河岸边,岸边有座村落,农舍洒落在坡间,农家四方的院落,一些农具放置在院中,梧桐树上肥硕的叶子,投下一地斑驳的影。几声狗吠从小巷深处传来,伴着鸡的啼鸣,在夏日的午后,有种懒散悠然的心境。一条弯曲的小路在坡间蜿蜒,路旁萋萋青草里散落着几朵野花,路上是碎石的小路,回首来时小路,隐没在绿荫中去了。土路的尽头就是淇河。宽阔的河床,河床上乱石叠加,沙滩遍地,西面是一汪湖水,东面是一架飞桥。飞桥连接着南北两岸,大桥是刚刚建成的,钢筋水泥浇灌而成,浑然一体。桥身涂上了白色的颜色,在大自然的天然的风光中,大桥增添了时尚现代的气息。桥墩像一根根擎天玉柱,整齐排列耸立在河床上,支撑着桥面。上面的桥面宽敞平坦,可供双向车流顺利畅通。站在下面仰首而望,高耸千丈的大桥,巍峨壮观,感叹建筑工人的精湛的技艺,造就了如此多浩大工程。河床的上空,本没有可以这样的地方,桥身的阴影,正好是遮阳的地方。来到桥墩阴影里,在河滩的乱石上坐下,西边的拦水坝,挡住了水流,河床上只有涓涓的溪流通过。乱石间是一片片的沙滩,沙滩上零乱的布列着小的河蚌小的螃蟹。拿起一枚残缺的河蚌壳,看岁月刻画在蚌壳上的道道纹理,那是岁月流逝中留下的痕迹。在风起潮落的日子里,这条河已不知流淌了多少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古代的女子,盘发施黛,宽衣博带,在河边汲水。芦苇丛中依稀可见的倩影芳踪,风中卷起的衣袂飘飘,清水拂过脚面,沁夫的凉爽,驱除了暑气。水流的轻柔宛如凉风拂过,清醒了尘世间的烦扰,解除了红尘中的种种羁束,完全自我的放松,沉湎于河床沙滩上,惬意的消磨时光。
河水的西面是一座拦水坝,坝顶坦荡如砥,蓄住了上游的水,在此聚起了一汪湖泊。在坝的北头有一个出口,连贯着一条渠,水从此流出,流往下游的农田和水电站。湖泊上水面浩渺,碧波荡漾,风中掀起的一层层涟漪,向四处扩散,与另一圈圈的水晕重合激荡。阳光下水纹闪着灵光,闪烁着人的眼睛。水深不知几许,望是望不到底的,在激荡的水流中,水的深蓝颜色逐渐加深,足见其的深邃,深邃之中有岁月的沉淀感,一种经历过沧桑的淡定与坦然之情在心间升华。几条鱼儿游在水中,摆向转尾,沉潜自如。如鱼得水的成语,就是形容这般自在与惬意的吧。应该是鲫鱼吧,淇河鲫鱼是久负盛名的盘中佳肴,美味引诱了多少人的三尺垂涎,蜂拥而来,饱餐快意而去。河面上有一叶扁舟飘荡,两个渔人乘舟而行,头上一毡草帽身着短褂,一个摇橹荡浆,一个撒网河中,优哉游哉的划舟河上。岸边的柳树成荫,树下作着一位老者,慈眉善目鹤发仙颜神情安详,手中一挂钓钩悬于河面上,垂钓的乐趣,更是一种寻求心灵安静的方式。几只水鸟在水面上翱翔,点水而过于空旷的水面,扬翅冲天扶摇而上,在蓝天白云间来回穿梭驰翔。快乐的精灵,在讴歌大自然的美好。我欲生出双翅,像鸟儿一样飞翔,要在着水面天空中留下轻盈的舞姿,不枉精彩人生的瞬间。
河的两岸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悬崖峭壁间是深涧幽谷,淇河水出山泉,汇聚成河,在万壑峰峦幽谷深涧中迂回徘徊,日夜不停,流淌不息。北方的山巍峨雄浑,山势陡峭,突兀峻秀。苍岩黛石间留下岁月,风蚀雨侵留下的痕迹。山坡上是遍野的树木:槐树,梧桐,白杨……现在是盛夏时节,树上枝繁叶茂遮天荫日,只留下一地斑驳的树影。林间灌木荆棘丛生,枝枝蔓蔓相互缠绕。坡间绿草成茵,遍满山崖。野花在寂寥的山谷间盛情开放,以一种最灿烂的生命状态,用一丝丝的妩媚,点缀山野的颜色,留下了阵阵的芬芳。
从河床中走过,踏过乱石丛中的沙滩,驻足湖边,仰首四野,青山无语自是巍峨,绿荫遮天,花香弥漫。涧中淇水悠悠绵绵不休。古时文人在淇水畔留下足迹,垂钓作文,隐居仙踪。这就是淇水神韵的魅力。站在岸边,遥想当年,怀古幽思,就是这悠悠淇河,千年的流水,才有了千古流传的文稿诗篇,经久不断的美丽传说。今日的淇河,流水依然悠悠,岸边的村落和人们还在依恋着。靠她滋润灌溉农田,造福百姓。来此游览寻访,留恋不舍在这如画的风景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