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文史资料 - 千古淇河文化——唐诗淇卫(5-8)
千古淇河文化——唐诗淇卫(5-8)
 
作者:秋 雨  加入时间:2011-2-27 9:47:24

千古淇河文化――唐诗淇卫(5)

2011-02-26 18:14

中唐(771-835)

中唐是指唐代大历五年至文宗太和末年之间,元结、顾况等继承杜甫诗风,创作了一些现实主义诗篇,成了白居易现实主义的先声,刘长卿、韦应物传承王维、孟浩然的诗风,创作了山水诗。这一时期出现了大历十大才子,他们是:夏侯审、崔峒、苗发、司空曙、钱起、韩翃、吉中孚、李端、卢纶、耿湋,十大才子的诗内容贫乏,但技巧比较圆熟。经过一段低潮之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出现了,他领导了新乐府运动,把唐诗推向了新的高潮。韩愈、孟郊是中唐另一派著名诗人,他们不满现实,同情黎民百姓,写出了不少好的作品。刘禹锡开创了竹枝诗,李贺使浪漫主义诗风新面貌再次出现。中唐时期的唐诗主要表现了社会动荡和黎民百姓痛苦的生活,开拓与新变是这一时期唐诗的主要趋向,出现了孟郊、贾岛这样的苦吟诗人。

一、揭露黑暗

49、李嘉祐《赠卫南长官赴任

吏曹难茂宰,主意念疲人。更事文犀节,还过白马津。

云间辞北阙,树里出西秦。为报陶明府,裁书莫厌贫。

京官为难县官,意在劳民伤财。京官搞了些繁琐的礼节和文书,(把卫南原长官免了职)然后过黎阳津而去。卫南新长官辞别京师赴任,自西方秦地而来。为了报答京官的知遇之恩,虽然贫寒,还是需要有所表示的。

李嘉祐,字从一,赵州(河北赵县)人,天宝七年中进士第。李嘉祐是中唐肃、代宗两朝时期的才子,是继郑虔之后向台州传播盛唐文化的第二位著名文人,位居刺史。

二、人生抱负

50、姚合《寄杨茂卿校书

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黄河冻欲合,船入兵罅行。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

丈夫不泣别,旁人叹无情。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惭辱乡荐书,忽欲自受刑。

还家岂无路,羞为路人轻。决心住城中,百败望一成。腐草众所弃,犹能化为萤。

岂我愚暗身,终久不发明。所悲道路长,亲爱难合并。还如舟与车,奔走各异程。

耳目甚短狭,背面若聋盲。安得学白日,远见君仪形。

记得去年与君相遇,咱们同住在黎阳城中。当时黄河就要封冻,船在冰的夹缝中行驶。君是要南渡黄河前往滑州,我是要到长安去。大丈夫惜别泪不轻弹,即使旁人看了也会感到无情倒是真有情。进京应试,心愿成空,有负家乡的鼎力举荐,我自己也要重重惩罚自己。一堆烂草虽然不被人看重,但它也能燃烧发光生热。像我这样愚钝不名的人,难道会永远发不出光亮?哀叹人生之路是那样的漫长,我的亲人们也不会容我了。就像船和车一样,各有自己行走的路线。眼光短浅的人,永远不会看向远方和预测将来。幸喜自己坚持没白天没黑夜地学习,寄上书稿请君斧正。

姚合, 陕州硖石(三门峡)人,在世时间约是唐文宗太和中前后时期。登元和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称姚武功,后调富平、万年尉。宝历年间,历任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剌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颇类贾岛。

三、朋友交情

51、姚合《寄送卢拱秘书游魏州

太行山下路,荆棘昨来平。一自开元后,今逢上客行。

地形吞北虏,人事接东京。扫洒氛埃静,游从气概生。

蓟门春不艳,淇水暖还清。看野风情远,寻花酒病成。

车马回应晚,烟光满去程。

魏州在今河北省南部临漳一带,卢拱秘书前往魏州游玩,姚合写此诗送别。荆棘比喻安史之乱,自从安史之乱爆发至今,才刚开始有人敢往魏州游玩,国家才恢复安定局面。太行山虽处在远离京师的北方,但人和事的变化却直接连着东京洛阳。虽然蓟门关(蓟县)一带春来依然萧瑟,但淇水却是碧清暖意。卢拱秘书要多欣赏野外风情,少寻花酗酒,趁此游魏州之机,多写好诗。车马到魏州时可能天色已晚,卢拱秘书你可要好自为之。

四、人生悲欢

52、皎然《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上人饮茶赋诗

晦夜不可坐,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

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

写他月末月黑之夜与潘述、汤衡、海上人一起,在侍御李萼家里作客饮茶赋诗的情景。他们在琴轩传花饮茶、素绢题诗,与会者不是东邻隐士,就是淇上和尚,茶会一直延续到天亮。诗是这样写的:

皎然(生卒不详),诗僧。名昼,字清昼,俗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浙江吴兴)人。文章与颜真卿、韦应物并重。

53、贾岛《黎阳寄姚合

魏都城里曾游熟,才子斋中止泊多。去日绿杨垂紫陌,归时白草夹黄河。

新诗不觉千回咏,古镜曾经几度磨。惆怅心思滑台北,满杯浓酒与愁和。

这里的“魏都”指的不是许昌,而应是北魏时期的城池。北魏统一北方后,浚地归北魏,黎阳应该是北魏的一座城池。从诗中“滑台北”三字可知,这里的“魏都”当是指黎阳城,也就是北魏的一个城池。历史上有唐都、宋都、元大都和魏都,而北魏时期没有北魏都,北魏历经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京都几经迁址,自公元386年称王建国,建都云中、盛乐,位于今内蒙古、林格尔,398年迁都平城,位于今大同,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迁都洛阳,534年,北魏分裂。北魏时期,可是把淇河卫地糟蹋苦了!

贾岛在黎阳城中玩的很熟,才子们多是在停泊河岸边的船上饮酒聊天。贾岛去黎阳城的时候正值春天,夹岸杨柳青青,田野绿绿,离开黎阳的时候已是深秋,黄河两岸草黄叶枯。贾岛作新诗总是一遍又一遍的看,就像打磨古镜一样,细细的研磨。黎阳城那段惆怅的往事,就随着这杯杯浓酒灌入愁肠吧。

贾岛,字浪(阆)仙,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文场失意后,贾岛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带着失意出家,虽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贾岛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僧人午后不得出寺,他受到束缚,不能忍受,于是写诗发牢骚,但却被韩愈发现了他的才能,后受教于韩愈,还俗参加科举,中了进士。唐文宗时受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常走火入魔。说起“推敲”一词,就要涉及贾岛。一次贾岛去访问李凝幽居,骑在驴背上作诗一首: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未定。贾岛神思恍惚,结果撞上韩愈的车马,“推敲”一词就这样产生了。由“新诗不觉千回咏,古镜曾经几度磨”诗句,不难看出贾岛的推敲精神。

五、描绘河山

54、李嘉祐《春日淇上作

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

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

55、韩翃《送蓚县刘主簿楚

起家得事平原侯,晚出都门辞旧游。草色连绵几千里,青骊躞蹀路旁子。

花深近县宿河阳,竹映春舟渡淇水。邺下淹留佳赏新,群公旧日心相亲。

金盘晓鲙朱衣鲋,玉簟宵迎翠羽人。王程书使前期促,他日应知举鞭速。

寒水浮瓜五月时,把君衣袖长河曲。

韩翃在东都洛阳为官时,送刘楚至河阳,然后过淇水,至邺下逗留一阵,最后在黄河决别。此诗以送刘楚所经地点为序,描写了舟渡淇水时看到两岸竹林茂盛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至爱亲朋间的情意。

56、杨巨源《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杨巨源》

倚槛恣流目,高城临大川。九回纡白浪,一半在青天。气肃晴空外,光翻晓日边。开襟值佳景,怀抱更悠然。

黎阳县楼指的应不是大伓山顶的太极宫,就是常说的八卦楼,因此宫楼建于清康熙十六年。诗人登临的可能是矗立在城中的文治阁,此阁原名中心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已卯年始移钟于中心阁,清顺治六年阁毁于大火,清康熙四十八年二次重修,改名为文治阁。当年登临文治阁,凭栏东北方向,可以看到黄河奔流。高城不是指明代建的围长九里的黎阳城,也不是汉代以前的黎阳古城,因汉代以前的古城没于湖中,而应是唐代以前汉代以后的古城。大川指的应是城东的黄河。

登上黎阳城中的中心阁,凭栏遥望,见壮观的黎阳城临着奔流的黄河。蜿蜒的大河波涛汹涌,顿有半在云端半在天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像是探首天外,浩气贯长虹,像是飞到天边,咫尺于东升旭日。伸开臂膀拥抱眼前的美丽景色吧,溶入美丽的大自然之中会侍怀一切的。

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长庆四年辞官,执政请他作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杨巨源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

57、白居易《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此诗描写了开封至浚县一带当年初秋的景色,时过景迁,生态、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唤起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延缓气候变化。《诗经?鄘风?干旄》就有“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此处又见“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可见浚县自古多出美女。如果不是山清水秀,水土养人,哪里能养育出可人的儿女?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与悯农诗人李绅同年出生,同年辞世。李绅生长于贫穷百姓之间,白居易生长于上层社会。白居易二十七岁从乡试,次年进长安应试,二十九岁以第四名及进士第,三十二岁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晚年作过河南尹。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数次被贬,多为外官,因此自称为“天涯沦落人”,最终贫困潦倒。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辞世十年,杜甫也去世两年,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千古淇河文化――唐诗淇卫(6)

2011-02-26 18:16

中唐(771-835)

六、个人遭遇

58、韩愈《答张彻(愈为四门博士时作张彻愈门下士又愈之从子婿)》

辱赠不知报,我歌尔其聆。首叙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道途绵万里,日月垂十龄。浚郊避兵乱,睢岸连门停。

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渍墨窜旧史,磨丹注前经。

义苑手秘宝,文堂耳惊霆。暄晨躡露舄,暑夕眠风棂。

结友子让抗,请师我惭丁。初味犹啖蔗,遂通斯建瓴。

搜奇日有富,嗜善心无宁。石梁平侹侹,沙水光泠泠。

乘枯摘野艳,沈细抽潜腥。游寺去陟巘,寻径返穿汀。

缘云竹竦竦,失路麻冥冥。淫潦忽翻野,平芜眇开溟。

防泄堑夜塞,惧冲城昼扃。及去事戎辔,相逢宴军伶。

觥秋纵兀兀,猎旦驰駉駉。从赋始分手,朝京忽同舲。

急时促暗棹,恋月留虚亭。毕事驱传马,安居守窗萤。

梅花灞水别,宫烛骊山醒。省选逮投足,乡宾尚摧翎。

尘祛又一掺,泪眦还双荧。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

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日驾此回辖,金神所司刑。

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磴藓澾拳跼,梯飚飐伶俜。

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泾。

微诚慕横草,琐力摧撞筳。叠雪走商岭,飞波航洞庭。

下险疑堕井,守官类拘囹。荒餐茹獠蛊,幽梦感湘灵。

刺史肃蓍蔡,吏人沸蝗螟。点缀簿上字,趋跄閤前铃。

赖其饱山水,得以娱瞻听。紫树雕斐亹,碧流滴珑玲。

映波铺远锦,插地列长屏。愁狖酸骨死,怪花醉魂馨。

潜苞绛实坼,幽乳翠毛零。赦行五百里,月变三十冥。

渐阶群振鹭,入学诲螟蛉。苹甘谢鸣鹿,罍满惭罄瓶。

冏冏抱瑚琏,飞飞联鶺鴒。鱼鬣欲脱背,虬光先照硎。

岂独出丑类,方当动朝廷。勤来得晤语,勿惮宿寒厅。

四门博士是学官名,北魏太和二十年因刘芳表请立四门博士,隋代隶属国子监,唐始合并入太学,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元以后不设。“浚郊避兵乱”当是韩愈青少年时在浚县城郊躲避的兵乱。韩愈出生于公元768年,削藩战争发生于公元763-779年之间,韩愈三岁丧父,由兄韩会及嫂抚养,早年流离困顿,所以浚郊躲的是削藩战争中的兵乱。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内河阳(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代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59、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长安旧游四十载,鄂渚一别十四年。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初逢贞元尚文主,云阙天池共翔舞。相看却数六朝臣,屈指如今无四五。

夷门天下之咽喉,昔时往往生疮疣。联翩旧相来镇压,四海吐纳皆通流。

久别凡经几多事,何由说得平生意。千思万虑尽如空,一笑一言真可贵。

世间何事最殷勤,白头将相逢故人。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

刘禹锡自浚县北要去河南汝州时留给李程的诗句。刘禹锡与李程在长安四十年前相识,那一年刘禹锡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没想到湖北鄂州一别却过去了十四年。那个时候,正值德宗李适即位之初,李适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实施革新,果敢有为。但是,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积重难返,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都收效甚微,有的尽管粗见成效,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当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后,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尽。德宗年间的六位重臣,到刘禹锡写此诗时屈指算来只有四五人了。昔日从安史之乱到平藩战争,乱臣贼子搞得国家满目疮痍,朝廷一次又一次的镇压平叛,国家才算平稳下来。刘禹锡与李程分别之后,经历了几多事情,坎坷的人生一言难尽。曾经的千思万虑已成过眼烟云,可贵的情谊,都在这笑谈之中。当白发垂老能够与故交相见,那种深厚情意胜过世间无数。功成名就之后都会要老的,到那个时候,就是走到天涯海角,刘禹锡也要与李程作邻居。

刘禹锡,字梦得 ,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曾任监察御史,政治上主张革新,是望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被贬后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奉诏还京后又因诗触怒新贵遭贬,外放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之后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时年苏州水灾,他上任开仓赈饥,免赋减役,赢得苏州百姓爱戴。他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

刘禹锡性格刚毅,在遭贬的岁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屡屡勇士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压抑打击更激起他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增加了诗耐人涵咏的韵味,丰富了诗的深度和力度。刘禹锡是一位哲人,他的《陋室铭》是在被贬谪之时所作,《陋室铭》充满了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高洁傲岸的节操,但也流露出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七、儿女之情

60、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其十二

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寸心不可限,淇水长悠悠。

芳树自妍芳,春禽自相求。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

年华逐丝泪,一落俱不收。

拟古诗十二首》其一至十一为:

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流水赴大壑,孤云还暮山。无情尚有归,行子何独难。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严冬霜断肌,日入不遑息。忧欢容发变,寒暑人事易。中心君讵知,冰玉徒贞白。

黄鸟何关关,幽兰亦靡靡。此时深闺妇,日照纱窗里。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无事久离别,不知今生死。

峨峨高山巅,浼浼青川流。世人不自悟,驰谢如惊飍。百金非所重,厚意良难得。旨酒亲与朋,芳年乐京国。京城繁华地,轩盖凌晨出。垂杨十二衢,隐映金张室。汉宫南北对,飞观齐白日。游泳属芳时,平生自云毕。

绮楼何氛氲,朝日正杲杲。四壁含清风,丹霞射其牖。玉颜上哀啭,绝耳非世有。但感离恨情,不知谁家妇。孤云忽无色,边马为回首。曲绝碧天高,馀声散秋草。徘徊帷中意,独夜不堪守。思逐朔风翔,一去千里道。

嘉树蔼初绿,靡芜叶幽芳。君子不在赏,寄之云路长。路长信难越,惜此芳时歇。孤鸟去不还,缄情向天末。

月满秋夜长,惊鸟号北林。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寒蛩悲洞房,好鸟无遗音。商飙一夕至,独宿怀重衾。旧交日千里,隔我浮与沉。人生岂草木,寒暑移此心。

酒星非所酌,月桂不为食。虚薄空有名,为君长叹息。兰蕙虽可怀,芳香与时息。岂如凌霜叶,岁暮蔼颜色。折柔将有赠,延意千里客。草木知贱微,所贵寒不易。

神州高爽地,遐瞰靡不通。寒月野无绿,寥寥天宇空。阴阳不停驭,贞脆各有终。汾沮何鄙俭,考槃何退穷。反志解牵跼,无为尚劳躬。美人夺南国,一笑开芙蓉。清镜理容发,褰帘出深重。艳曲呈皓齿,舞罗不堪风。 慊慊情有待,赠芳为我容。可嗟青楼月,流影君帷中。

春至林木变,洞房夕含清。单居谁能裁,好鸟对我鸣。良人久燕赵,新爱移平生。别时双鸳绮,留此千恨情。碧草生旧迹,绿琴歇芳声。思将魂梦欢,反侧寐不成。揽衣迷所次,起望空前庭。孤影中自恻,不知双涕零。

秋天无留景,万物藏光辉。落叶随风起,愁人独何依。华月屡圆缺,君还浩无期。如何雨绝天,一去音问违。

有客天一方,寄我孤桐琴。迢迢万里隔,托此传幽音。冰霜中自结,龙凤相与吟。弦以明直道,漆以固交深。

此组诗之十二是在写居住在淇水上游的一位少妇思念夫君,同时也描写了淇河的优美风光。以淇水景色的优美来反衬人物内心的凄苦。诗中广有比兴,以淇水源远流长喻少妇思夫之情深,以春鸟追逐引发少妇惜春之情,以蚕丝喻泪线,极为形象感人。

韦应物(737─792),长安人。初以三卫郎事玄宗,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后改左司郎中,复出为苏州刺史。

61、权德舆《杂诗五首》

婉彼嬴氏女,吹箫偶萧史。彩鸾驾非烟,绰约两仙子。神期谅交感,相顾乃如此。岂比成都人,琴心中夜起。

阳台巫山上,风雨忽清旷。朝云与游龙,变化千万状。 魂交复目断,缥缈难比况。兰泽不可亲,凝情坐惆怅。

淇水春正绿,上宫兰叶齐。光风两摇荡,鸣珮出中闺。一顾授横波,千金呈瓠犀。徒然路傍子,怳怳复凄凄。

碧树泛鲜飙,玉琴含妙曲。佳人掩鸾镜,婉婉凝相瞩。 文袿映束素,香黛宜fT绿。寂寞远怀春,何时来比目。

含颦倚瑶瑟,丹慊结繁虑。失身不自还,万恨随玉箸。蘼芜山下路,团扇秋风去。君看心断时,犹在目成处。

此组诗第三首写的是闺中之思。女主人公当为一富贵之家少女。她住在淇奥,明眸皓齿,在淇水边上,望着淇河碧波荡漾,看到上宫兰叶茂盛,顿感春情无限而自己孤单之苦。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一说秦州)人。未冠即以文章称,德宗闻其才,召为太常博士,后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806),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又遭挫折,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千古淇河文化――唐诗淇卫(7)

2011-02-26 18:19

 

中唐(771-835)

八、削藩战争

62、朱湾《寒城晚角(滑州作)》

高台高高画角雄,五更初发寒城中。寒城北临大河水,淇门贼烽隔岸是。

长风送过黎阳川,我军气雄贼心死。羁人此夜寐不成,万里边情枕上生。

乍似陇头戍,寒泉幽咽流不住;又如巴江头,啼猿带雨断续愁。

忽忆嫖姚北征伐,空山宿兵寒对月。一声老将起,三奏行人发;冀马为之嘶,朔云为之结。

二十年来天下兵,到处不曾无此声。洛阳陌,长安路。角声朝朝兼暮暮,平居闻之尚难度。

何况天山征戍儿,云中下营雪里吹。

滑州位于今天的滑县东部,唐代属河南道,管辖胙城、酸枣、匡城、长垣四县。寒城,寒冷的城池,这里指滑州城。淇门位于浚县最南端,那里有唐代建造的一座佛塔,大雪纷飞时,塔四周不落雪,故称为“淇门风雪避”,是浚县八景之一。陇头,借指边塞。寒泉,《诗经》中有诗句:“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巴江,位于广西石林县,巴江头位于湖南祁阳县。

此诗写作的大背景应是唐广德元年至大历十四年,即公元763-779年之间削藩战争。削藩战争中,河北诸州先已降服唐廷,广德元年平息了史朝义叛乱;广德二年,平息仆固怀恩叛乱;当年闰十月,蜀中大乱,永泰二年二月被平息;大历三年二月,商州军乱;四年,泸州闹事,藩镇间因利害冲突发生的争斗一直没有间断;大历八年,田承嗣向朝廷公开挑衅,十年四月,讨伐田承嗣;在唐廷与田承嗣进行软硬兼施的交锋时,汴宋留后李灵曜在汴州反唐,卓英璘据险叛乱;河北诸镇及黄河以南的淄青兼平卢节度使李正己等人,则借着唐廷削藩,乘机发展壮大自身势力。

诗中所写的这场战争应该是朝廷与田承嗣之间的战争,因安史之乱后,田承嗣占据邺城,投降朝廷后再次叛乱。这场战争就发生在滑州至黎阳之间的黄河两岸,唐军处在黄河南岸的滑州,帝方占据黄河北岸的黎阳。除了这一带的战争,其它地方也是“角声朝朝兼暮暮,平居闻之尚难度。”

朱湾,字巨川,号沧洲子,西蜀人,在世时间约是唐代宗大历初前后。朱湾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徵辟(自西汉起,皇帝偶尔会采用特徵和聘召之方法,选拔有志行高洁,博学多才或技艺超群者,授以重要官职。称此举为徵辟)。善工诗,诗善咏物。李勉镇永平,嘉其风操,高薪邀请,署为府中从事。日相契阔谈讌,亲如骨肉。曾拜见湖州崔使君,不得志,以书作别,尽吐牢骚,于是归会稽山阴另择职业去了。朱湾著有诗集四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后世。

63、刘禹锡《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

白马津头春日迟,沙州归雁拂旌旗。柳营唯有军中戏,不似江南三月时。

滑州位于今天的滑县东部,治白马,即古滑台城,唐代属河南道,管辖胙城、酸枣、匡城、长垣四县。“上巳日”,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江南禊事”应为江南修禊事,“修禊”是江南古代一个节日,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曹魏之后改为三月三日,伴着春风和煦,通过在河水中洗浴而将身上的疾病及不祥拂除干净。“白马津”位于今滑县境内,对岸位于今浚县境内,又称黎阳关。

64、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同用淹字)》

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

在浚旌重葺,游梁馆更添。心因好善乐,貌为礼贤谦。

俗阜知敦劝,民安见察廉。仁风扇道路,阴雨膏闾阎。

文律操将柄,兵机钓得钤。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

景象春加丽,威容晓助严。枪森赤豹尾,纛吒黑龙髯。

门静尘初敛,城昏日半衔。选幽开后院,占胜坐前檐。

平展丝头毯,高褰锦额帘。雷捶柘枝鼓,雪摆胡腾衫。

发滑歌钗坠,妆光舞汗沾。回灯花簇簇,过酒玉纤纤。

馔盛盘心殢,醅浓盏底黏。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咸。

福履千夫祝,形仪四座瞻。羊公长在岘,傅说莫归岩。

眷爱人人遍,风情事事兼。犹嫌客不醉,同赋夜厌厌。

这是一首和令狐彰且押“淹”韵的诗,应是白居易作河南尹时赴令狐彰宴会所作。“令狐令公”名叫令狐彰,字伯阳,京兆富平,也就是今陕西富平人,为安庆绪部将,率军取滑州,任滑郑汴节度使,降唐后任滑亳节度使。滑、亳离乱之后,治军重农,治军有方,军队秋毫不犯。其人沉着果敢,知书传大义,善书法。可惜不知道白居易所和令狐彰原诗,只能看到这首和诗。诗中把令狐彰说的治军严整,礼贤下士,勤政廉洁,仪态端方,即使放到如今新时代看来也不落伍,堪称为官楷模。

其实不然,令狐彰与安史之乱叛军多有关系,他们投诚唐朝后,尽管表现很是恭顺,但其所率领的军队受安史叛军影响很严重,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走向叛乱的道路。宣武军先后发生过八次大的军乱,这些与令狐彰不会没有关系。个人陋见,此诗多处是阿谀奉承之词,大有奴颜婢膝、溜须拍马之嫌,不愧为“奉和”之诗。从白居易的经历人品而论,是不该有如此文字的,莫非白居易另有企图,与安史余孽也要暗度陈仓之举,一旦有风吹草动,以保自身。如此看来,盛唐的败落已成必然,由白居易此篇可见那时某些文人作人准则的一斑。

此篇如果出自如今文人之手,这样的文人必然能平步青云,但相信后世也一定会有人说他没有脊梁骨!人是要有骨气和尊严的,为了一官半职去迎合奉承,去丧失人格地奴颜婢膝,活着不如死去!人死并不悲哀,悲哀的是活着在人的心目中已经死去。作为被奉承者,如果真是真心作人民的公仆,也应该把这样的文字销毁在当时,社会的败落就是由这些抬轿人和坐轿人引导的结果。大唐终于江河日下,白居易笔下伟大的令狐彰并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他是可悲的,可悲的是他活着已经在人们的记忆里死亡,更不要说后世对他的记忆!白居易不该当面如此露骨地奉承,不该笔下写出这样令人看后怀疑其人格、让人心里不舒服的文字,他当时一定是喝的烂醉如泥了!

65、李绅《到宣武三十韵》

七月趋梁苑,三年谢尹京。旧风除物蠹,新律奉师贞。

龙节双油重,蛇矛百练明。跃鱼连后旆,腾虎耀前旌。

路转金神并,川开铁马横。拥旄差白羽,分辔引红缨。

在浚风烟接,维嵩巩洛清。贯鱼奔骑疾,连雁卷行轻。

烟垒风调角,秋原雨洗兵。宿云看布甲,疏柳见分营。

鼓彻通宵警,和门候晓晴。虎符三校列,鱼胄万夫迎。

弄马猿猱健,奔车角牴呈。驾肩傍隘道,张幕内连楹。

森戟承三令,攒戈退一声。及郊知雨过,观俗辨风行。

望宋怜思女,游梁念客卿。义夫留感激,公子播英名。

泽广豚鱼洽,恩宣岂弟生。善师忘任智,中略在推诚。

式宴歌钟合,陈筵绮绣并。戏鼙千卒跃,均酒百壶倾。

乐与师徒共,欢从井邑盈。教通因渐染,人悦尚和平。

授钺惭分阃,登坛荷列城。虚裘朝独坐,雄剑夜孤鸣。

白发侵霜变,丹心捧日惊。卫青终保志,潘岳未忘情。

期月终迷化,三年讵有成。惟看波海动,天外斩长鲸。

公元781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建立的宣武军,大本营应是设在今开封一带。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成为叛镇、跋扈藩镇和唐中央政府反复争夺的重要地区。为了防范河朔地区及缁青、淮西等叛镇对唐政府的威胁和保护运河的安全,唐朝廷根据形势的变化先后在淇河卫地设立了一些藩镇,宣武军就是适应这一形势而建立的。宣武军占据着中原腹地,“在浚风烟接,维嵩巩洛清”,说明宣武军的前沿就处在当年流经浚县的黄河南岸。

别看诗人把个宣武军写的威武扬威,其实宣武军内部十分复杂。一是宣武军所处漕运咽喉的地理位置上,军中将士河北平卢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宣武军的核心和骨干,安史之乱期间和乱后,宣武军进入了大量的受河朔化影响比较大的军人。二是先后镇汴的节度使及与宣武军来源有关系的节度使张献诚、田神功、李忠臣、令狐彰等都和平卢军人和安史叛军有关系,他们投诚唐朝后,尽管有的表现得很恭顺,但其所率领的军队河朔化很严重,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走向叛乱的道路。三是宣武军节度使往往靠厚赏来取悦于军队的支持,而军队的要求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反而为军乱埋下祸根。四是唐朝中后期,藩镇军队素质的降低。五是宣武军节度治军失当。由于以上原因,宣武军先后发生大的军乱就有八次。有这样的军队,诗人纵是“虚裘朝独坐,雄剑夜孤鸣。白发侵霜变,丹心捧日惊。卫青终保志,潘岳未忘情。”也难挽回大唐的江河日下。

李绅,字公垂,祖籍安徽亳州,6岁失去了父亲,靠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成人,无锡梅里长大。年青时曾在惠山寺中苦读诗书,于贞元二十一年考中进士,历任国子助教、校书郎、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部、中书舍人、江西观察使、户部侍郎、端州司马、滁州刺史、太子宾客、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担任过河南尹,官声很好。李绅为官41个春秋,被提升也好,受贬谪也好,他都没有丢掉对贫穷农民的那种情感,始终关心着人民的疾苦。

李绅被誉为悯农诗人,青年时期耳闻目睹农民生活的惨状,愤笔写下了《悯农》诗两首,被世代传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九、竹枝诗歌

66、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高人必爱竹,寄兴良有以。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

众芳信妍媚,威凤难栖止。遂于鼙鼓间,移植东南美。

封以梁国土,浇之浚泉水。得地色不移,凌空势方起。

新青排故叶,馀纷笼疏理。犹复隔墙藩,何因出尘滓。

兹辰去前蔽,永日劳瞪视。槭槭林已成,荧荧玉相似。

规摹起心匠,洗涤在颐指。曲直既了然,孤高何卓尔。

垂梢覆内屏,迸笋侵前戺。妓席拂云鬓,宾阶荫珠履。

抱琴恣闲玩,执卷堪斜倚。露下悬明珰,风来韵清徵。

坚贞贯四候,标格殊百卉。岁晚当自知,繁华岂云比。

古诗无赠竹,高唱从此始。一听清瑶音,峥然长在耳。

 “令狐相公”名叫令狐彰,字伯阳,京兆富平,也就是今陕西富平人,为安庆绪部将,率军取滑州,任滑郑汴节度使。“浚泉”源自《诗经》“爰有寒泉,在浚之下。”诗写出了世外高人喜竹爱竹,以竹为楷模。写出了竹的高风亮节,凌空虚心,挺直孤傲。然后写自己竹下读书抚琴的悠闲,写竹实际是在书发自己的情怀。这是一首竹枝词。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

十、歌颂正义

67、元稹《刘颇诗(并序)》

昌平人刘颇,其上三世有义烈。颇少落行阵,二十解属文,举进士科试不就,负气,狭路间病罂车蔽柩,尽碎之,罄囊酬直而去。南归唐州,为吏所轧,势不支,气屈,自火其居,出契书投火中,由是以气闻。予闻风四五年而后见,因以诗许之。

一言感激士,三世义忠臣。破瓮嫌妨路,烧庄耻属人。

迥分辽海气,闲踏洛阳尘。傥使权由我,还君白马津。

刘颇的传记正史没有,只有李肇的《唐国史补》记了刘颇一件事:一千多年前的渑池山道上,隆冬天气,冰雪峻滑,道上塞了无数的车辆行人,拥堵路段正好位于隘口,天色已晚,眼看无数的人马车辆就要整夜困在隘口挨饿受冻。一位骑马的客人勉强挤到隘口,一看才明白是一辆满载大瓮的车子坏在那里,把路给堵死了。骑马人名叫刘颇,他打开自己的行囊,用至少价值七八千的绢帛买下了满车大瓮,然后命人将那些瓮都推到山崖下面去。瓮车移开,隘口很快一路畅通,刘颇也就行囊空空地扬鞭而去。

除此之外,就是元稹的这篇小序,由小序可知,刘颇祖籍昌平,“其上三世有义烈”,家道可能中落,二十来岁时举进士科试,没有考取,毁瓮酬值这件事大概就发生在落第之后。他南归今属河南的唐州,被地方官吏欺压,想侵夺他的房子,他气不过,竟然放火烧掉房子,把房产契书也投进火里,然后就到处漂泊去了。元稹早就听到他的传闻,四五年后见到他,才写了这首《刘颇诗》称赞他,真可谓奇士刘颇!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北魏宗室鲜卑族拓拔部后裔,汉族,唐洛阳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元稹是“次韵相酬”诗歌形式的创始者。他的《离思五首》(其四)极负盛名,该诗写了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她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全诗写道: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十一、道家言语

68、骆汶淇《恩师汶罗清水祖师圣示》

文鹏展翼,黄鸟盘旋,天上人间,自有其兆,世界其时,阴阳瑞照祥晖,嘉年吉岁,天将来临。

胜心古器,淇流如碧,灵慧凡有,得开鸿图,文化苍翠,三清淇耀,道教禋香,鸾鸣天下。

三宝在天,三感在人,二璧合耀,灿光天地阴阳,文鹏展翼之时也。勿迟。

汶罗清水祖师是文化三清宫的主教,清音寺的住持,俗名为骆汶淇。天宝年间,长安芜溪村骆天年所拾弃婴,收为义子,取名为骆汶淇。遭劫死而复生,沦为乞丐四处行乞,被丰安府华为仁收留,拜华为仁为义父,他曾学得桔井杏林之术,周游四方,以行救人济世之志业。也曾加入军旅,所行之处,莫不为当地行医济世,却不收取费用,而广受爱戴。朝廷欲重用其才,赐以高官厚禄,但他生性淡泊,更慕道家黄老之学,乃辞谢德宗皇帝封赏,继续于民间行侠救世。后前往清音寺修道,任清音寺住持。传说他成神以后,仍于冥冥中守护苍生,每每于旱灾时应百姓祈求而降下甘露。后面的传说全是空穴来风,眼下中原干旱,他怎么不现身降些雨雪甘霖?

 

千古淇河文化――唐诗淇卫(8)

2011-02-26 22:37

晚唐(836-907)

晚唐是指唐代文宗开成元年至唐亡,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发生的安史之乱,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唐朝后期北方连年战乱,致使土地荒芜,人口稀少,相对比较稳定的南方又成了华夏经济文化中心。晚唐也出现了一批杰出文人,其中以杜甫、白居易最为著名。杜甫的《兵车行》及三吏、三别等作品不仅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的现实。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

唐朝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唐朝前期,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直到今天,国外一些地方仍然称华人为唐人。安史之乱使唐朝逐渐没落,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终各方纷纷脱离唐朝的而进入五代十国时代。

一、描绘河山

69、薛能《送冯温往河外》

琴剑事行装,河关出北方。秦音尽河内,魏画自黎阳。

野日村苗熟,秋霜馆叶黄。风沙问船处,应得立清漳。

西汉王朝在大河家黄河南置河关县,大河家是介于甘肃省与青海省之间的一座小镇,大禹治水的源头就在大河家的积石关。秦音是指秦腔,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这里的“魏画”可能是指黎阳大石佛,因大石佛就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河内位于河南孟县一带,古时称怀庆府,河外应是相对河内而言。隋开皇十六年在河北肥乡县境东部设立清漳县,大业三年清漳县归属武安郡,清漳河属海河流域,发源于太行山。

这首诗当写于秋季,大意是说:背着琴剑西出青海、甘肃前往北方。河内听到了秦音,黎阳看到了魏画。田野庄稼已经成熟,馆前秋霜染黄了树叶。又要踏上旅途了,大风中问渡船在何处,需得立在清漳河的岸边等待,人们常说:“立马等漳河。”

薛能,字太拙,会昌六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汾州人,晚唐著名诗人。唐人交游之风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

二、世风日下

70、吴融《隋堤》

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馀柳可藏鸦。岸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

曾笑陈家歌玉树,却随后主看琼花。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古家。

隋大业元年,杨广开邗沟,宽四十步,渠旁筑御道,栽植绿柳成行,西自黄河东至淮河,后人称这段堤为隋堤。犊车,车篷为弧形,后面开有软帘,车式豪华,由牛拉着。这里的后主指的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他是南朝亡国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作有宫体诗《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家灭亡的过程也正是此诗在宫中盛行的过程,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玩乐。

这是一篇感时怀事托古讽今的文字,诗人站在隋堤用手梳理着头发,看着就要落山的斜阳,隋堤上已经看不到绿柳成行供鸟儿搭窝的情景了。隋堤的御道上再也看不到拉着隋炀帝乘坐龙舟的纤夫,河床干涸,河底已经跑上了牛车。隋炀帝虽曾笑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家,但随后却随了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成了荒淫无度的昏庸皇帝。天下都在歌舞升平,谁能相信黎阳城中有古宅大户人家。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昭宗龙纪元年进士,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后召为左补阙,拜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元年朝贺时,曾洋洋洒洒御前起草诏书十余篇,深得昭宗赏识,进户部侍郎。吴融的诗当属晚唐温庭筠、李商隐一派,并将温庭筠的诗派引向凄清,多留恋光景、艳情酬答之吟唱,很少触及重大社会主题,但也有少量感时怀事或托古讽今的篇章,很是难得的佳篇。

结语

唐朝是在隋朝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了历史上繁荣强盛、文化发达、贸易远达欧洲、非洲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强盛隋代功不可没。但唐朝的强盛也只是持续了100多年,包括贞观之治、武后临朝和开元盛世,到了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爆发,就开始由盛转衰。后来的近200年,发生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牛李党争,藩镇割据使得朝廷日趋式威,整个华夏又回到了东周列国时代,皇帝完全成了个摆设,并且日子过得很是惨淡,尤其是末代三个皇帝李儇、李晔、李天佑,整日以泪洗面,更是凄惨。

 唐朝灭亡在政治军事体制上,节度使不仅统兵,还掌握当地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控制当地的税收,这为他们招兵买马,犯上作乱,奠定了极好的政治经济基础,安史之乱能够旷日持久就是明证。这不是现在人看出来的,赵匡胤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一立国就将政军分开了,并且将带兵权和指挥权也分开了,后世沿用他的办法,华夏军人政变叛乱的事情再没有发生过。

唐朝可是诗的时代,全唐诗库共收录唐代诗人2529人,诗作42863首。在结束《唐诗淇卫》这一节之前,我也写几句:

繁荣强盛,文化兴、百年盛唐历史。贞观之治多辉煌,一代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风云变换,谁能挽狂澜?藩镇割据,难再往日颜色。

大厦将倾悲惨,黄巢起义,长安被血染。唐朝末代三皇帝,活着以泪洗面。哀帝禅位,朱梁灭唐,望长安日下。太宗知否?大唐已是千年前。





 

 
     
千古淇河文化——唐诗淇卫(5-8)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