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文史资料 - 千古淇河文化——南北统一
千古淇河文化——南北统一
 
作者:秋 雨  加入时间:2011-2-22 15:18:18

千古淇河文化--南北统一

2011-02-21 22:40

一、北朝

北朝(386/439—581/589)的起止年代说法不一,这是因为:公元386年,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国称魏;公元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581年,北方的隋取代了北周,成为新的北方政权;公元589年,北方的隋灭亡南方的陈。

两汉灭亡后的三个半世纪,华夏四分五裂,经历了漫长厮杀战乱的苦难岁月,北方的汉民更是生活在黑暗的时代。东晋江南建国,北方却成了屠杀汉人的战场,各种低劣蛮族大批进入中原,少数民族在中原从人口上占据了统治地位,于是他们开始瓜分中原。匈奴、羯、鲜卑、氐、羌五胡乱我中华,先后出现了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十六国之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仇池、翟魏、宇文部、段部和蜀地的谯纵王国等,实际上共有二十六国,不断有国家成立和灭亡,黄河流域、华夏西部和北部战火连绵,汉人生活在当时低劣、凶残蛮族的屠刀之下,朝不保夕,大量死伤,黄河流域成了汉人的地狱。按照他们称王称帝的起始年代为序,下面列出他们的国号、始终年代(公元纪年)、掌权的民族,建都地点:

1、成汉,304—347,巴氐,四川成都。2、代,315—316,拓跋,蒙古地区。3、汉(前赵),304/318-329,巴氐,四川成都、陕西西安。4、后赵,319—351,羯,襄国、邺城。5、前凉,320—376,汉,凉州地区既成事实的政权。6、前燕,337—370,鲜卑,龙城、邺城。7、代,338-376,鲜卑,内蒙古托克托东北。8、冉魏,350-352,汉,邺城。9、前秦,351—394,氐人,自河南浚县枋头城起事,陕西西安。10、西燕,384-394,鲜卑,陕西地区。11、后燕,384—409,鲜卑,河北地区。12、后秦,384—417,羌,陕西西安。13、西秦,385-431,鲜卑,金城 (甘肃兰州)、袍罕(甘肃临夏)、南安 (甘肃陇西东南)。14、后凉,386—403,氐,凉州。15、北魏,386—532,鲜卑,平城、洛阳。16、南凉,397-414,鲜卑,西平 (青海西宁)。17、南燕,398—410,鲜卑,滑台(黎阳津南岸)、广固(山东益都西北)。18、西凉,400-421,汉,敦煌。19、北凉,401-439,卢水胡,张掖。20、西蜀,405-413,汉,成都。21、大夏,407—431,匈奴,灞上。22、北燕,409—436,鲜卑化的汉人,龙城(辽宁朝阳)。23、东魏,534—550,鲜卑,都邺城,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24、西魏,535—556,鲜卑,洛阳。25、北齐,550—577,鲜卑,邺城。26、北周,557—581,鲜卑,长安。

五胡十六国乱我中华,黄河流域、西部和北部开始蛮夷化,华夏的文化、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千古中华物质文明成为灰烬。数不清的文化宗卷遭焚毁,先秦、两汉时期的艺术基本看不到了,外来的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外来的神,淇河卫地也修建起来伾山大佛,其实大禹治水的印象早在后赵时期以前就有了。外来的佛教已远远地压过汉人推崇的儒教,异族的音乐、舞蹈、佛教的雕塑、绘画完全统治了黄河流域,于是浚县大佛开凿的功绩也算在了低劣蛮族的头上,真是历史的大笑话!

曹丕《黎阳作》诗写道:大伾山“中有高楼亭亭,荆棘绕蕃丛生。”可是卫地浚县大伾山上如今能看到的都是隋唐以后的文物古迹,300余块题记、碑刻全是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公元前669年卫国卫懿公“好鹤失国”常游山大伾的遗迹怎么看不到了?《诗经》时代大伾山也该有建筑吧?东汉刘秀筑起的青坛在哪里?因为大伾山上有《准敕不停废记碑文》,所以都知道公元959年后周曾经灭佛,其实公元579年北周也曾灭佛,是隋执政后,才进一步恢复佛、道二教,令旧时沙门、道士重新入寺观传教。可见大伾山上两汉以前的文化、建筑遭到了北朝毁灭性地破坏!

尤其后赵时期,来自塞外野蛮民族、落后低级的生活、残暴嗜杀的石勒与石虎,他们蹂躏中原,大搞民族歧视政策,血洗汉人,灭绝人性,惨无人道。那个时期,淇河卫地的汉人被石勒几乎杀尽!十六国以及后来称为北朝的拓跋魏,他们占据黄河流域,极大地破坏了中华几千年来发育滋长的经济和文化,成了中国历史上可耻可痛的三百年!更可悲的是,如今开发旅游资源,人们再不管悲惨的过去,恬不知耻地尽管给北朝时期残害汉人的低劣蛮族贴金,难道为了铜臭烂金,历史的血泪就可以摸得一干二净吗?难道就可以忘记历史吗?!

二、南朝

南朝(420—589)是东晋之后建立在南方的四个朝代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九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南朝继承了东晋的版土,其范围为华夏南方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其中:刘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南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

虽然南朝的四个朝代都只有几十年,但作为汉族政权在南方的统治,为汉族文化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传播作出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南京)、江陵、扬州、成都等大城市,南方经济得到发展。南朝在华夏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传承了华夏文化和文明,黄河流域文化、千古淇河文化由于南朝的传承才得以延续,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南朝诗人与魏晋诗人不同,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追求创新。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也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鲍照的乐府诗,写出了广大寒士的心声,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宫体诗的出现,其语言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用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永明体诗的出现,成为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近体诗的雏形就是永明体诗。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古体诗已暂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即将出现。永明体是我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永明体促成了唐代诗歌的辉煌。

三、隋朝

隋朝(581—618)接受北周皇帝禅让,灭了南朝最后的陈朝,设东京洛阳,西京长安,实行东西两京制,是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华夏古代大统一形式下短命的王朝之一,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这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伟大与罪恶并存的朝代。

隋朝满打满算历时39载,其间只历经了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三代君王,真正执政者只是杨坚、杨广两位,杨侑不过是个虚名。杨坚在位24年,杨广在位13年,杨侑只是做了六个月的虚名皇帝,完全是唐高祖李渊设的“挟天子令诸侯”之计。杨侑是杨广的孙子,隋末军阀割据,内乱四起,李渊便乘乱兵占长安,将13岁的杨侑扶上帝位,佯尊杨广为太上皇,杨广死于兵变后,李渊便逼杨侑退位,华夏于是换成李唐的王号,登基后唐高祖李渊便杀了杨侑,杨侑死时才仅15岁。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人在北方重新建立的王朝,虽然短暂,但却实现了华夏的真正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三省六部制度,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了律令,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剂,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洋”等措施,以增加朝廷收入。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可谓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隋朝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汉化的推行为后来唐宋时期的汉文化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朝统一了华夏,开拓了疆土,巩固了城防,重视外交,颁布法律,奠定了三省六部制度;隋朝开挖运河,发展贸易,发展科技;隋朝三教并举,重视文化,重视教育,统一了文字书面声调,绘制地图,开创科举,开始了官修撰史。但隋朝“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李渊看准时机,得了天时,隋朝的江山,连同创下的丰功伟绩全被唐朝夺了去,这些留待后面再说。

四、读江总《渡黄河》

生于南北朝末年,济阳考城(河南兰考)人,早年在南朝梁为官,中年在南朝陈为官,老年入隋朝,著名南朝文学家江总写有一首《渡黄河》:

葱山沦外域,盐泽隐遐方;两源分际远,九道派流长。未殚所闻见,无待验词章;留连嗟太史,惆怅践黎阳。导波萦地节,疏气耿天潢;悯周沉用宝,嘉晋肇为梁。

诗是不能用白话来表述的,诗中的意境、内涵是白话无论如何都说不明白的。

葱山渝外域,盐泽隐遐方――《汉书》中说:“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葱山处在黄河的一个源头,在隋的版土之外,河水在那里就高而下。盐泽是黄河的另一个源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两源分际远。九道派流长――《淮南子》中说:“河水九折注海而流不绝者,有昆仑之输也。”曹魏时期的《灵河赋》中说:“咨灵川之遐源兮,于昆仑之神邱。凌增城之阴隅兮,赖后土之潜流。行积石之重险兮,披山麓之溢浮。蹶龙黄而南迈兮,纡鸿体而四流。涉津洛之阪泉兮,播九道乎中州。”相传大禹治水之时,把黄河水从河南孟津开始疏导各大支流、主流入大陆泽,然后又从大陆泽开始疏通九道河流入海。黄河的两个源头离得很远,汇合后九折迂回奔流到海。

未殚所闻见,无侍验词章――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难以用词句来形容,难以用言语表达。

留连嗟太史,惆怅践黎阳――感叹太史公司马迁对黄河的记载,留恋着黄河带给人的震撼而不愿离去,心中郁闷而不知道该怎么办,唯有在黄河岸边的黎阳走来走去。

导波萦地节,疏气耿天潢――地节,汉宣帝第二个年号;南方有地藏节,地藏菩萨常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救助苦难。天潢――《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中称“天津”星为“天潢”:“王良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潢”;古时称皇室为“天潢”,天潢贵胄。黄河惊涛拍岸,长空清新气清。

悯周沉用宝,嘉晋肇为梁――前一句应是指北周皇帝禅让给隋帝位一事。后一句,《大会歌》:肇建帝业,开国有晋。周代晋国,至公元前376年最终分裂成韩、赵、魏,后来魏迁都大梁,改称梁。词句应是映射北朝之事。





 

 
     
千古淇河文化——南北统一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