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评论探讨 - 谈点文化
谈点文化
 
作者:鬼谷云梦  加入时间:2011-12-6 16:04:24
2011-12-05 16:53:19
    “文化”二字在古文字中的文化内涵值得注意。“文”有天文、地文、人文。文之本字依形推测似为站立之人形。“化”字在甲骨文中依形追意,一正一侧,似为辗转反侧之人。据此,文化二字本身就是以人为主体创造的。文化思想的要害就是“以人为本”。
 
    具体来说,天文即日月星辰的相对固定序列定日夜、定晨昏、定节气、定历法;地文指山川草木及五岳等;人文即指人本身、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合一、人与社会所的生产关系、伦理、道德、法律、宗教、制度等,还包括人类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所创造的文学、绘画、雕塑、书法、戏曲、音乐、民艺、建筑等各类艺术。、
 
    总体上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是以“道”、“易”思想为核心,同时融汇了道家、儒家、墨家、名家、兵家、阴阳家、杂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和外来文化思想的精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有两个主要观念。
 
    第一,阴阳对立的统一观。即“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阴阳对立统一观体现在中国大文化的方方面面。治理国家,中国古人讲究“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文武之道,就是一阴一阳。我们现在治理国家,强调两个口号,一方面强调“以德治国”,一方面强调“以法治国”,这也是一阴一阳对立统一的观念。中国人在审美观念上,讲究“中和”为美,“中和”这个观念很清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国人为人处世讲究“中庸之道”“中庸”是什么?不偏谓之“中”,不倚谓之“庸”。中庸之道是很有道理的,谁不遵循“中庸”谁倒霉。火气太盛的,把身边的人得罪光了,你还怎么在那个地方生活下去。我们讲修身,修身讲究文质彬彬,讲仁义礼智信。文质彬彬是什么?就是要求你讲中庸之道。修身其实就是修心。修身要有一个信念,就是做到不激不厉,有一颗平静心,一颗与客观外界相应的平静心。
 
    第二,易和变的观念。易、变的观念体现在《易经》、《道德经》所表述的这几句话里:一句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顶点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就是“物及必反”“否极泰来”。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现在提倡的“与时俱进”也是这个理。再从中华文化来看,中华文化有这么几个板块:黄土文化、草原文化和渤海文化。在中原地区,以黄土文化为核心。以中原文化为核心,不断吸取草原文化、渤海文化、外域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文化历代如此。所以我们要融入世界潮流就要不断创新求变,也只有创新求变才能前进、发展、永葆青春,这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视角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提倡的仁政、内圣外王、中和为美等诸多修身治国观念都有积极意义,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男尊女卑、“上智下愚”等歧视女性和愚民理念却实在要不得。道家提出的关于“道”的理念与阐释都包含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世界观、方法论和对万物本体的认识,但其“无为”及其思辨方式却影响了魏晋玄学的产生。佛家对完善自我、认知世界、普济众生等方面都有直指灵魂的积极意义,但其生死轮回、“缘起”“性空”等世界观、人生观的理念还不能为一般讲实证的人所认识和理解。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百家思想中皆有其精华与不足之处。任何文化思想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现在研究它就必须站在平民立场,一分为二地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其中的精粹,继承弘扬,以促进当今来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



 

 
     
谈点文化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