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文艺作品 - 瞻斐诗话(46—50)
瞻斐诗话(46—50)
 
作者:秋 雨  加入时间:2011-12-3 19:47:59

第四十六回 郑有德屏前话河复 姚淇明网中说水灾

2011-12-03 16:13:36

不知道是谁给郑有德和姚淇明通风报信,两位积极要求参加网聊,并且还搞到了淇河卫地七子的QQ号。又是一个夜晚,淇河卫地七子正在聊谈,一位网名叫淇竹有德给淇河卫地七子群发了问候语:“淇河卫地七子你们好!我也要参加你们的网聊,今天聊谈的主题是什么?”

“淇河卫地七子你们好!我也来了,请告诉我今晚的聊谈主题。”网名叫做太行淇明的也群发了问候语。

“欢迎两位老师加入我们的聊谈,今晚主题:黄河曾经。”常云梦群发了回话。

“欢迎两位老师!”其他六位先后回话。

“我给贴出一首宋代苏轼的《河复》。”淇竹有德贴出来一首诗: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巨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吾君盛德如唐尧,百神受职河神骄。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河复》这首诗当是写的元丰元年,即公元1078年,记述的是神宗下诏治理黄河,河复北流这件事,其中也隐含苏轼在彭城筑坝拒黄河洪水的事情。诗的前半部,说的就是汉武帝元光三年至汉元封二年,长达二十三年的黄河水患,巨野泽东倾决口,洪水溢漫淮泗,苏轼所在的彭城属于古楚国地界,楚地的人也能捞到黄河鳣鱼。说是汉武帝封禅过后才顾上过问水患,开始把越地的巫师沉到黎阳津白马一侧的黄河南岸水中。后来堵塞河决的河公们再也没有力气了,虽然用了淇竹柴薪,千方百计,但却对洪水无可奈何,洪水照样横流。似有贬低汉朝时水患治理,意在彰显‘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神宗治水之功。”太行淇明群发一段文字。

“《河复》后半部是在为神宗治理黄河歌功颂德,把个神宗几乎吹到了天上,拿神宗与唐尧虞舜相比,大有溜须拍马之嫌,这是封建时代儒生的通病,封建时代的儒生多奴颜媚骨,自汉代董仲舒之后,儒生们都学会了充当吹鼓手。苏轼作为一代名儒,生活在那个时代,脱离不了历史和时代的局限。苏轼生活在封建时代,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情有可原。接着就像是方士讲述经学,苏轼诗中开始玩玄虚神灵,似乎大禹治水时期的神物和鱼兵虾蟹也都出来帮忙了,而忽视了黎民百姓的力量。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北宋时期,治理黄河全是靠落后的人力,黄河能够复入北流,全是黎民百姓的齐心协力。”淇竹有德群发一段文字。

“士大夫们看不到人民的力量,似乎帝王挥手之间就能让黄河乖乖听话,一夜之间濮阳西南的澶州桥就起来了,这暂且可以当作苏轼的夸张笔法。苏轼又拿神宗治理黄河与汉武帝相比较,说是汉武帝用了淇竹堵塞决口,而神宗就没有用淇竹。没有用淇竹又当如何?神宗自己是没有破坏淇园青竹,但三十年后却让徽钦二帝失了江山,金人入主中原,金人大肆砍伐淇竹。苏轼的诗中说,神宗治理黄河以后,他所在的彭城种麦已是满河的淤地,黄河水被制服了,可以坐在古木之上观看河水中漂浮物,漂浮物全是治理黄河时砍伐树木的碎槎。”常云梦发了一段文字。

“号称‘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神宗即位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因而借助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其实神宗怎么能与汉武帝相提并论,他如果有汉武帝能力的一半,也不至于身后不到三十年,便被北国掳走了徽钦二帝,终至北宋亡国,让靖康之耻抹黑了华夏那段历史。大文学家写出这样的诗,显然是受了历史的局限,与他写的《赤壁赋》、《水调歌头》等绝美作品有着天壤之别。但这首诗却记录了一段黄河水患的历史,用苏轼的这首诗看历史时,需要首先剔除糟粕。”淇奥颂鹤发了一段文字。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可以蔑视秦皇汉武,可以蔑视唐宗宋祖,可以蔑视成吉思汗,但唯独不能蔑视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黄河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在孟津以上被夹在山谷之间,除了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代的黄河河道多次变迁,再无大的变化。而在孟津以下,黄河汇合洛水等支流,给黄河两岸的中华先民带来了欢歌笑语,但也留下了他们对黄河的血泪哭诉。”碧水淇滨贴出的文字。

“自古黄河多水患,从公元前602年起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大的改道有9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水波及范围西起孟津,北至天津、南抵江淮,泛区涉及黄淮海平原的冀、鲁、豫、皖、苏五省25万平方千米。中华先民依偎着黄河,总在力争与黄河和谐共处。夏朝建立以前,洪水泛滥,舜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后换成鲧的儿子禹治水,禹用疏导方法,把黄河水从河南孟津开始疏导各大支流、主流入大陆泽,然后又从大陆泽开始疏通九道河流入海,淇河卫地的大伾山上,仍有大禹治水的遗迹。‘茫茫九派流中国’是在写长江,长江到湖北、江西、九江一带有九条支流,因以九派称这一带的长江,后也泛指长江。九派,也指民间传说中的九大武术流派,即嵩山、武当、峨眉、昆仑、华山、青城、泰山、崆峒、天山。其实,远古的大河才是真正的茫茫九派流中国。”常云梦贴出的文字。

“你们几位讨论,我主要是看。”淇竹有德留言。

“周定王五年(前602),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浚县淇门)夺河而出,波涛汹涌澎湃,东行漯川古河道,至长寿津(滑县东北)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水,至章武(沧县东北)入海。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春,黄河决口于顿丘,黄河在古卫国境内瓠子河(濮阳西南)决口,再次向南摆动,洪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河水泛滥十六郡,长达二十三年。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刘彻在泰山封禅后,命汲仁、郭昌率十几万人堵瓠子河决口。刘彻还亲自临祭,令群臣从官皆负薪。时东郡烧草薪少,刘彻指挥伐淇园之竹,制楗堵塞决口,终于成功封堵住决口,汉武帝刘彻即兴赋诗《瓠子歌二首》。苏轼的这首《河复》中‘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说的就是这一事件。”常云梦又贴出文字。

“我也在看。”太行淇明留言。

“王莽始建新朝三年(11),黄河在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南乐、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至利津一带入海。黄河九次大的改道,第一次是周定王五年(前602),第二次就是王莽新朝的这一次,黄河水灾,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异常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致王莽的名字被用作地名,一直用到今天。王莽新朝的农民起义军,几乎全是因黄河水灾起义的,黄河真正要了王莽的命。此后的千年,黄河水患不太频繁,这可能与当时的气候有关,到了东汉气候趋冷,雨水相对较少,到了魏晋南北朝,气候真正地冷了下来,雨水减少,黄河水患自然也就少了。隋唐以后,天气又变得温暖,但到了十一世纪初期的宋代,气候冷于唐朝。但宋代的黄河水患多于唐代,这可能与金、元人南侵人为黄河决口有关。”常云梦又贴出文字。

“都成你的文字了,我都插不上言了。”瞻斐燕淇留言。

“哈哈哈,今晚两位老师在,我要表现的好一些。至北宋初期,决口不断,短期短距离的分流河道不少,五代十国时期人为形成的黄河水患不在赘述。北宋景祐元年(1034)六月,黄河再次发生大的改道,洪水咆哮着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青县与卫水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北宋称为北流。十二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南乐西再次决口,绝口流出的洪水经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北宋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四十年便断流。苏轼诗中提及的北流就是此北流。北宋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濮阳境内决口,造成河道迁徙,经大名、馆陶、清河、枣强、衡水至青县,由天津附近入海。北宋嘉佑五年(1060),黄河在大名境内非出一道支河,名二股河,经冠县、高唐、平原、乐陵,在无棣东入海。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北流断绝,黄河全河东注。”常云梦继续贴出文字。

“加油!”淇奥伾岚、碧水淇滨、卫浚碧霞、朝歌飞燕先后留言。

“宋熙宁十年(1077),黄河在河南北部决口,一合南清水河(泗水)入淮,一合北清河(大清河)入海。是年苏轼在彭城(徐州)任太守,彭城属于古楚国的北边界,泛滥的洪水使彭城遭灾。苏轼受到皇上嘉许,依据五行理论,黃代表土,黑代表水,黃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患。北宋时期,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明的。苏轼却依然用五行理论糊弄无知的黎民百姓,说白了就是挖土垒堰,彭城用此方法修坝一条,并建搂一座,命名黄楼,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苏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常云梦继续贴出文字。

“元丰元年(1078),黄河再次在河南境内决口,神宗下诏治理,河复北流。北宋绍圣元年(1094)春,黄河由人力改道,使北流断绝,黄河东回故道。哲宗元符二年(1099),河南境内黄河决口后,恢复北流,东流复又断绝。”淇竹有德贴出一段文字。

“我贴一首宋代刘敞的《河决东郡以平声为韵叔父令赋》。刘敞闻黄河决口东郡,后应叔父之请而写该诗,全诗主要写闻黄河决口的感受,企盼有大禹、秦矩公那样的治水英雄再世。”太行淇明贴出一首诗:

传闻大河决,远与北溟通。汜滥蛟鼍怒,萧条郡国空。淇园方下竹,瓠子复修宫。世代文成术,民怀伯禹功。沈牲烦太史,负土困关东。封禅应知外,谁人秦矩公。

“原始黄河诞生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第三纪青藏高原经两期隆升和两度夷平,第三纪末开始快速隆升。青藏高原隆升经历三个阶段:360-140万年前,青藏运动;120-60万年前,昆黄运动;15万年至不足1万年前,共和运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黄河断续下切形成一系列阶地。180-140万年前,青藏运动使黄河中游积石峡至三门峡诞生,并随之与下游贯通;160万年前黄河中游贯通;140万年前,黄河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120万年前,黄河开始了上游溯源加长历史;15万年前,黄河到达共和盆地;末次冰期间冰段的45000-25000年前,黄河到达多石峡;冰消期后的11000-10000年前,黄河自多石峡贯通抵达河源,从此现代黄河出现。”常云梦贴出文字。

“常云梦,你也太快了。自从现代黄河诞生,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便开始求索如何能与黄河和谐共处,终于出现了大禹治水,黄河进入大陆泽,分成九条大河奔向大海。之后黄河频繁地决口,黄河先民频繁地治理河决,一代代先人上演了一幕幕战洪图。”太行淇明贴出文字。

“我介绍一首宋代石介的《河决(乙亥中作)》。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山东泰安东南)人,尝讲学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释褐郓州观察推官。景佑元年(1034)调南京留守推官,三年代父远官嘉州军事判官,旋以母丧归泰山。庆历二年(1042)召为国子监直讲。四年,擢直集贤院,不久通判濮州,未赴。五年卒,年41。石介所写的这首诗,展示了黄河决口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反映了古代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治黄的不易。石介回望历史上为救瓠子河决,斫尽淇园竹,安救瓠子役。民力殚将竭,国材耗亦剧。对民力将要用尽枯竭,淇竹砍伐毁灭表示惋惜。这首诗比较长,不想看的话,你们可以私下里聊些别的。”淇竹有德贴出了一段文字。

“请老师快把诗贴出来。”淇河卫地七子先后留言。淇竹有德帖除了石介的《河决(乙亥中作)》:

昆仑山最大,峨峨横绝域。黄河地下来,汹汹不可测。河伯一发怒,擘开昆仑石。水出东北陬,浩渺无涯极。平地水行疾,九州岛如咫尺。汤汤势滔天,黎元多沈溺。上贻尧心忧,四岳举鲧塞。鲧用汩彝伦,九载无成绩。尧怒不能治,遂行羽山殛。有子其曰禹,命使嗣父职。洛中得龟书,九畴文甲坼。禹乃乘四载,周游视水迹。百川各复道,九河皆开辟。禹功既已成,水患方兹息。窃思大禹意,河九为远策。况云杀其溢,闻之孔安国。三代逾千年,所以无灾厄。战国争土疆,诸侯用诈力。迁徙无常岁,湮沦不可识。堤障遏水势,沟渠绝地脉。禹道不复究,河流有壅隔。频为中国患,不国不安席。从官徒负薪,河伯弗受璧。斫尽淇园竹,安救瓠子役。民力殚将竭,国材耗亦剧。四方竞上疏,羣臣争筹划。田蚡方为相,书来多持扼。岂顾天下利,惟以私田惜。贾让不为用,延年亦见斥。如何圣人功,千载复不得。皇宋运熙泰,四圣崇道德。百蛮皆臣顺,万物遂生殖。七八十年闲,人不闻金革。惟兹澶滑郡,河决亦云亟。常记天禧中,山东与河北。藁秸赋不充,遂及两京侧。骚然半海内,人心愁惨戚。河平未云几,堤防有穴隙。流入魏博闲,高原为大泽。良田百万顷,尽充鱼鳖食。救之成劳费,不救悲隠恻。吾君为深虑,不食到日昃。我忝窃寸禄,素餐堪自责。不负一畚土,私辄逃丁籍。又无一言长,万分有裨益。与世同浮沈,随羣甘默默。亦或中夜思,斯民苦瘦瘠。四年困蝗旱,五谷饵蝥蠈。年来风雨时,纔得一秋麦。手足犹疮痍,饥肤未丰硕。若待四体肥,斯民无愁色。不然寻九河,故道皆历历。一劳而永逸,此成功无歝。或可勿复治,顺其性所适。徙民就宽肥,注水灌戎狄。试听刍荛言,三者君自择。

 

 
 

 

 

第四十七回 元代洪水暴溢河决 宋朝久旱逢降甘霖

2011-12-03 16:15:12

“我来贴一首元代贡师泰的《河决》。贡师泰(1298-1362),字泰甫,宣城(安徽)人,元代著名散文家。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官至礼部、户部尚书。”太行淇明也贴出一首:

去年黄河决,高陆为平川。今年黄河决,长堤没深渊。浊浪近翻雪,洪涛远舂天。滔滔浑疆界,浩浩襄市廛。初疑沧海变,久若银汉连。怒声恣砰磕,悍气仍洄漩。毒雾饱鱼腹,腥风喷龙涎。鼋鼍出滚滚,雁凫下翩翩。人哭菰蒲里,舟行桑柘颠。岂惟屋庐毁,所伤坟墓穿。丁男望北走,老稚向南迁。县官出巡防,小吏争弄权。社长夜打门,里正朝率钱。鸠工具畚锸,排户加笞鞭。分程杵登登,会聚鼓阗阗。虽云免复溺,谁复解倒悬!弥漫势稍降,膏血日已朘。流离望安集,荒原走疲瘨。孤还尚零丁,旅至才属联。园池非故态,邻里多可怜。贫家租旧地,富室买新田。颓垣吠黄犬,破屋鸣乌犍。秋耕且未得,夏麦何由全!窗泥冷窥风,灶土溼生烟。顷筐摘余穗,小艇收枯莲。卖嫌鸡鸭瘦,食厌鱼虾鲜。榆膏绿皮滑,莼葅紫芽圆。乍见情多感,久任心少便。金堤塞已溃,淇园竹为楗。玉璧沈白马,冠盖相后先。舜禹事疏凿,汉唐劳委填。瓠子空作歌,宝鼎徒纪年。昨闻山东饥,斗米直十千。即今江南旱,骨肉皆弃捐。仓廪岂不实,赈贷犹迍邅。恐是廊庙远,不闻道路传。恐是天听高,致使雨露偏。小臣思复载,百念倍忧煎。踌蹰惨莫发,愤结何由宣!作诗备采择,孰敢希陶甄。平成谅有在,更献河清篇。

“元末气候处于温暖期向寒冷期过渡的中心时段,至正四年(1344)夏五月,异常气候使得黄河流域二十余日大雨,导致黄河暴溢,平地水深二丈许,北决白茅隄,短短一个月时间,又北决金隄。靠近黄河的济宁、单州、虞城、砀山、金乡、鱼台、丰、沛、定陶、楚丘、武城,以至曹州、东明、巨野、郓城、嘉祥、汶上、任城等处都遭到大水洗劫,黄河水患波及面甚广,遍及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几乎覆盖了中原及以东地区。”常云梦跟帖。

“这次水患固然与连天阴雨有关,但还是归咎于黄河南下三股夺淮的隐患。蒙古军进行统一战争时,多次采用决堤战术,使得黄河分流,造成黄淮流域大面积水患。南宋端平元年(1234),南宋配合蒙古军入汴,蒙古军南下,在开封城北二十余里处的寸金淀决河以灌宋军,造成黄河由封丘南、开封东至陈留、杞县分为三股。一股由杞县、太康经陈州汇颖水至颍州南入于淮;一股经鹿邑、亳州等地汇涡河入淮;一股经归德、徐州,合泗水南下入淮。元初时该三股河道威胁运河漕运,经常决堤泛滥,有时甚至十多处同时决口,而这种状况一直重复到元末。”瞻斐燕淇跟帖。

“蒙古民族南下入主中原,由于生产力落后,前期圈地放牧,大面积破坏了中原的生态环境,黄河流域自然无法幸免。元朝穷奢极欲,财政入不敷出,为了达到自给,政府不断组织大量军队、百姓于黄河流域开荒屯田,导致水土流失,河床抬高,水患多发。元初时为了修建大都,需要大量树木原料,元朝一度组织民众到黄河流域砍伐树木,使得黄河生态破坏加剧。”淇奥伾岚跟帖。

“元至正四年的大水,让顺帝深感不安,他命命贾鲁行督水监。贾鲁,字友恒,籍贯河东高平,仕途较顺利,做过东平路儒学教授、宪史、户部主事、中书省检校官、监察御史等职,还曾以宋史局官身份参与了脱脱辽、金、宋三史的编纂。贾鲁循行河道,考察地形,总结出两条治河方案,一是修筑北堤,以制横溃;二是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时值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忙于镇压农民起义,无暇治水,进而对贾鲁的提议一再推脱。”朝歌飞燕跟帖。

“后来脱脱复相,对贾鲁的治河能力大为看重,在他的推荐下,至正十一年四月,贾鲁以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的荣誉,领黄河南北诸路军民,即汴梁、大名十三路十五万民众,庐州等十八翼两万军士,一起进行治河工程的建设。贾鲁治河只能说是一种官府自救的缓解性行为,并没有标本兼治。元顺帝沉溺于女色、饮酒,能力低下,贻误了治河的时机。”卫浚碧霞跟帖。

“吴泳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1224)在世,宁宗嘉定元(1208)年进士,字叔永,号鹤林,潼川府中江(四川)人。他有一首《堰上行上周宪》,此诗歌颂周宪筑堤防水、造福百姓之功。开头八句,用汉武帝写以淇园竹为楗塞黄河的故事,写堵塞决口和筑堤防水工程的浩大。”淇竹有德贴出了一首:

堰上行,桃花灼灼春水生。水纔一石泥数斗,弥漫滮池浸渠口。树以淇园竹,菑以汉堤石。石填竹落知几丁,驾作青霓千百尺。一夫搴茭前,一
夫荷锸去。旋烧香纸祭水庸,更酌村醪赛田祖。鹿头北,海眼西,绵洛一带填淤肥。苎麻沤池禾稻长,虽有旱暵无凶饥。今年狼头窥井络,罗堰
九星几缺角。匪天十风五日雨,陆海将贫水维浊。上帝悯下民,亲遣苍水使。西门骖前白渠后,指画田塍若鳞次。新堰举,旧堰修,野媪含笑溪
童讴。自言春种皆茁土,桔槹长闲卧畦圃。明朝百役非所知,且乐丰年踏车舞。燕泥新湿花雨斑,四牡趣向东郊还。地平天成九功叙,今秋都筑
沙堤路。

我贴出一首宋代吴潜的《再用前韵各赋三解》,该诗写久旱逢甘霖给田农带来的欣喜,给万物带来的生机,歌颂久旱甘霖对大地和人生的滋润之恩。诗中以江河中的鱼类乐不自胜,雨后竹笋遍地而生,一派万物竞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淇澳生涯龙子孙指的是周时卫国淇园所在地淇奥青竹。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原籍安徽宁国,随父徙居浙江新市。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丁丑科状元。起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淳佑十一年(1251)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宝佑四年(1256)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1259)进封许国公。景定元年(1260)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淇奥颂鹤发帖:

其一:九天膏泽沛羣方,尽扫螟蝗蝥{虫貣}殃。即刻焦烦成爽垲,何时繁富换荒凉。涤场定是多遗秉,栖亩爰知有剩粮。却笑荜门穷措大,瓶罂
脱粟正深藏。神虬卷水向空喷,沟浍充盈到盎盆。天上只消些少力,人闲知受几多恩。江沱乐意鱼夫妇,淇澳生涯龙子孙。无限槁枯皆被泽,阿
香一击尚惊魂。
其二:密云能雨自西方,不假巫{八/几王}解息殃。地产固应滋物产,天凉那更挟心凉。未忧悬釜供苏爨,何事量沙作糗粮。临得颜公乞米帖,
从今岁岁只珍藏。赤米炊香两鼻喷,白盐不用置牢盆。家家已了收藏计,物物何知造化恩。衣褐宽来姑唤妇,垣墉补处祖将孙。江乡此际鸡豚社,
俚舞村歌入梦魂。
其三:先生粗有辟邪方,不怕鱄鱼解降殃。今雨收功真溥博,早秋得势已凄凉。豳场栗栗方登谷,汉甬陈陈可峙粮。此是边筹居第一,贾生表饵
且韬藏。床头酒熟气烝喷,嘉饭何妨置瓦盆。醉饱不知身世事,思量难报后皇恩。垂髫牧子行牵父,戴白山翁坐拥孙。却笑东征西讨客,龙堆万
里欲飞魂。

“我也贴出一首很长的诗,是宋代徐积写的《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这是一首中国古代治水史诗,阐明了黄河难于治理的原因,并用兵法类比,说明治河要因时因地制宜的道理。此诗在陈述汉武帝塞河时,伐尽魏国薪,下尽淇园竹,如实地写出了当时淇园竹之盛,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你们可以不看,只看我在括号里的说明就行了。徐积(1028-1103),字仲车,楚州山阳(江苏淮安)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神宗数召对,因耳聩不能出仕。哲宗元佑元年(1086),为楚州教授。徽宗崇宁二年除监西京嵩山中岳庙,卒,年76。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太行淇明开始分段发帖:

 万物皆有性,顺其性为大。顺之则无变,反之则有害。(全诗之纲。相当于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禹之治河也,浚川而掘地。水行乎地中,其性安而遂。因地为之防,犹恐不足制。故附之山足,使循山而行。山不可必得,或原阜丘陵。水行乎两间,既固而既宁。及将近下流,山远而地平。渠裂为二道,河分为九形。虽暴不得怒,虽盛不得盈。所以顺而制,归之于沧溟。后代蒙其业,历世六七十。凡千有余年,而无所决溢。国君与世主,岂皆尽有德。盖繇河未徙,一皆循禹迹。河道既一徙,下涉乎战国。水行平地上,乃堤防堙塞。其时两堤间,实容五十里。水既有游息,堤无所啮毁。(总结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

后世迫而坏,河役始烦促。伐尽魏国薪,下尽淇园竹。羣官皆负薪,天子自临督。其牲用白马,其璧用白玉。歌辞剧辛酸,姑不至号哭。瓠子口虽塞,宣房宫虽筑。其后复北决,分为屯氏河。遂不复堤塞,塞亦无如何。两河既分流,害少而利多。久之屯氏绝,遂独任一渠。凡再决再塞,用延世之徒。有天时人事,可图不可图。有幸与不幸,数说不可诬。其后复大决,大坏其田庐。灌三十一县,言事者纷如。将欲塞之耶,凡役百万夫。费累百巨万,亦未知何如。如此是重困,是重民叹吁。言事者不已,亦不复塞诸。李寻解光辈,其言不至迂。遂任水所之,渠道自割除。当时募水工,无一人应书。学虽有专攻,术亦有穷欤。诸所说河者,桓谭实主之。但聚而为书,实无以处之。班孟坚作志,亦无所出取。事有甚难者,虽知无所补。(叙述武帝以后汉代治河的教训。)

今之为河堤,与汉无甚殊。远者无数里,近无百步余。两堤束其势,如缚吞舟鱼。适足激其怒,使之逃囚拘。又水性隠伏,有容而必居。浸淫而灌注,日往而月徂。埽材有腐败,土壤有浮虚。水进而不止,正如人病躯。病已在骨髓,医方治皮肤。下不漏足胫,上突为背疽。或水如雷声,或埽如人喘。或决如山倾,或去如席卷。如蛟龙引阵,如虎豹逃圈。如地户开辟,如谁何生变。如神物主之,不可得而辨。嗟乎有如此,堤防岂能禁。盖缘平地上,失水之本性。而又无二渠,分九河所任。以九合为一,所以如此甚。今之为邑居,多在古堤内。以诸埽准之,高于屋数倍。以水面准之,亦高数尺外。诸埽正如城,而土有轻脆。民正如鱼鳖,处破湟畎浍。被溺者常事,不溺者幸大。又河水重浊,淀淤日以积。又夏秋霖雨,诸水凑以入。故有必决势,不决者盖鲜。或决彼决此,或决近决远。或决不可塞,或塞而复决。或决于旦暮,或决于岁月。或新埽苟完,或旧埽溃裂。譬如千万钧,用一绳持挈。必有时而败,必有处而绝。而自决大吴,凡害几郡县。河既北浸边,诸塘皆受患。亡胡与逸马,熟为之隔限。今虽甚盛时,亦防不虞变。所以议论者,复故道为便。故道虽已高,可复亦可为。但恐既复后,其变不可知。(陈述当时不能复行黄河故道的理由。)

我兵学虽陋,公兵学虽奇。我说兵之难,公亦莫我违。河事异于兵,其难堪嘘欷。智有不可及,力有不可施。汲黯非不伟,所塞辄复隳。王遵无奈何,誓死而执圭。若与唐衢说,号哭垂涕洟。未说穿故道,未说治故堤。且说塞河口,所费不可推。诸所调发者,委积与山齐。卷埽者如云,进埽者如飞。下埽名入川,其势忧流移。上埽名争高,少动即势危。万人梯急赴,两大鼓急椎。作号声号令,用转光指麾。其救护危急,争须臾毫厘。又闻被灾郡,数路方荐饥。官私无畜聚,民力俱困疲。朝廷谋已劳,两宫食不怡。生民仰首望,使者忘寝饥。为之柰何乎,勿计速与迟。事虽有坚定,议论在所持。如一身数疾,必以先后医。假如移所费,用以业贫民。偿其所亡失,救其所苦辛。或贷其田租,或享其终身。独孤有常饩,使同室相亲。露尸与暴骸,收敛归诸坟。精选强明吏,处之使平均。乡官与胥徒,欺者以重论。如此庶几乎,可无愁怨人。下酬更生望,上慰再造仁。然而论议者,至今犹纷纷。或复其故道,或因其自然。公如决于一,勿使众议牵。在己者有义,在命者以天。而况行职分,而况本诚忱。圣朝无不察,知子之赤心。嗟余何为者,草莽且贱微。与公本无素,一见即弗遗。以伯兄处我,以古人相期。小设犹致说,大事宁无辞。年且六十一,未作沟中尸。常恐公礼义,如投诸污泥。岂欲为迂阔,不得已为诗。沥吾之肝胆,但恐同儿嬉。又恐误公事,公千万慎思。如将从近功,即深图便宜。如必谋久利,唯古人是希。是询而是度,是访而是咨。或博物君子,或宿儒老师。或滨河野叟,或市井年耆。或愚直夫妇,所言无蔽欺。或老胥退兵,耳闻而目窥。或世为水学,可与讲是非。或博募水工,按地形高卑。从便道穿渠,稍引河势披。海既为大壑,汴既分一支。如关窍疏通,脏腑病可治。此说如何哉,但恐出于狂。如何完障塞,如何复诸塘。观变而待时,亦恐谋不臧。为复有说者,且须严边防。如魏尚守边,见称于冯唐。如祭彤久任,使匈奴伏藏。以车制冲突,如卫青武刚。多置强弩手,如李广大黄。选募如马隆,练卒如高王。 如汉置奔命,使我军势张。短兵斫马胫,冲车乱其行。赏不以首级,所以严部分。大陷刀如墙,可以坚吾阵。羊叔子以德,郭子仪以信。光弼战河阳,挥旗令直进。其时诸军势,如决水千仞。杨素不用车,可汗下马拜。仅以其身免,号哭而大败。将帅在方略,胜却百万兵。安边在良将,胜却筑长城。愿子治水功,有以酬明时。便领铁林兵,尽衣犀牛皮。连营环绣帽,大纛随牙旗。分金赐勇敢,藏书付偏裨。先声义信远,下令霜风驰。出塞有丰草,近关无马蹄。穹庐大漠外,别部黑山西。伐谋为上策,何用长缨羁。本朝正明盛,以德服外夷。使来不受献,南越回山梯。西闭玉门关,东却高句丽。四夷无一事,各安巢穴栖。名将更无功,优诏勒鼎彝。师旋作鼓吹,军容除虎貔。银珰致郊劳,翰林严鏁扉。除书纸用麻,省吏身着绯。公方有所念,山足江之湄。无心入黄阁,有表辞赤墀。乞得老来身,浩歌还会稽。白云与绿波,无所不可之。春风桃花坞,秋色黄菊篱。茶篮与酒榼,壶矢兼琴棋。烹鸡炊黍饭,可倩庞公妻。岂无会稽老,雪夜同泛溪。亦有二三子,棹歌相追随。散尽橐中金,留得身上衣。有宅是官借,无田可扶犁。 闲吟题寺观,长啸入云霓。公得我诗后,一梦须先归。(以兵法类比治河,强调要顺黄河水性,因时因地制宜。)

第四十八回 苏东坡雾猪泉祈雪 常云梦荧屏上讲云

2011-12-03 16:17:03

“今晚聊谈的有些枯燥了,我来说说不讲科学的祈求雨雪。宋代苏东坡有一首《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我先把原诗贴出来。”常云梦发帖:

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傅钦之曾祷此泉得雨。)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我今又复罹此旱,凛凛疲民在沟渎。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仍携王子渊。(钦之时客惟舒在矣。)看《草中》和《乐职》颂,新声妙语慰华颠。晓来泉上东风急,须上冰珠老蛟泣。怪词欲逼龙飞起,险韵不量吾所及。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此时还复借君诗,馀力汰辀仍贯笠。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先讲诗的大意。”卫浚碧霞留言。

“咱们分段讲解,我先说。人们时常笑谈蜥蜴与行云布雨的龙是亲家,宋洪迈《夷坚乙志·嵩山三异》中说,嵩山有大蜥蜴数百,吸了水后立即吐出冰球,随着雷声化为冰雹下降。苍鹅有什么罪啊,但却被可怜地折断了颈项,不叫也不喊冤,静静地横放在祈天降雨的祭盘中成了供品。万万没有想到地下竟有雾猪泉,传说古时某人赶着一群猪经过安徽萧县皇藏峪,一头母猪干渴而开始拱地,竟拱出一眼泉水,人们都叫该泉为母猪泉,后来讹传为雾猪泉。如今却躺在雷神降雨时乘坐的天车上脚踏着地轴,要是也能像那只母猪一样搞出一眼神泉就好了。”常云梦跟帖。

“宋熙宁七年(1074),徐州发生了干旱,前任太守傅钦之曾赶往雾猪泉,为消除干旱祈天求雨,雨点很随人愿从天而降,像撒菽豆似的。太守傅钦之从雾猪泉回归京城后,降雨的龙王也就隐身于雾猪泉之中,至今人们说起此事,都会歌颂太守傅钦之显赫的政绩,就像《诗经·卫风·淇奥》中古卫国人歌颂卫国第十一代国君卫武公那样,把卫武公比作淇园绿竹,歌颂他的政绩、功德、人品、德才。”瞻斐燕淇跟帖。

“苏东坡当了徐州太守,徐州黎民百姓又不幸遭受旱灾,寒冷之中疲惫的黎民百姓冻得瑟瑟发抖,眼巴巴地待在渠沟河川边上无可奈何。苏轼追随着傅钦之的足迹,来到雾猪泉叩拜神泉,去神泉时学着原太守傅钦之的样子,带着西汉蜀郡资中(四川资阳) 汉赋名家王子渊的《洞箫赋》,那可是华夏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描写音乐的作品,可惜乐师惟舒已经不在了,有谁会演奏华美的乐章呢?就看着《草中》和《乐职》吟诵好了,用新声妙语也可以自我慰藉。东方拂晓的时候,雾猪泉东风劲吹,曾经为水患推波助澜的老蛟龙须上结着冰珠。苏轼祈祷着总想逼着老蛟龙飞上天去行云降雪,苏轼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全力。”淇奥伾岚跟帖。

“祈求天降大雪终于成功,鹅毛暴雪使地上的积雪深可埋牛,如此大雪,谁能为春天之神启动春雷第一声,把百虫从冬眠中惊醒呢?大雪下个不停,苏轼咏颂着别人写的咏雪诗,冬季习惯性地执笠御寒,艰难地在雪地中跋涉。回到徐州顾不得一路的劳累,苏轼展纸挥毫写下这首诗,诗写好还未等把笔放下,一声春雷竟把苏轼手中的毛笔震落在地。”碧水淇滨跟帖。

“由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知,丙辰年(1076)四月,苏辙送苏轼去的徐州。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责授黄州。据此推算,苏东坡在徐州任太守的时间应在公元1076-1079年。苏东坡的这首诗中有‘前年太守为旱请’, 说的是前任太守傅钦之曾赶往雾猪泉为消除干旱祈天求雨,苏轼写此诗时为徐州太守。由此推测,此诗应是写于公元1076-1077年。但由苏轼的《河复》知,公元1077、1078年徐州发了大洪水,又祈雪一定是在冬季。所以, 苏轼的这首诗写于公元1076年冬,公元1074年、1076年徐州均发生了干旱。”淇奥颂鹤跟帖。

“这是一首次韵好友舒尧文的和诗,记述了苏东坡到雾猪泉祈雪的情景。诗中显露出苏东坡的忧国忧民思想,但祈雪是封建时代无知的迷信活动,苏轼受到了时代的思想局限。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旱灾记载,应是距今3800多年前(前1809)伊洛河流域的大旱,即所谓伊洛竭而夏亡。《周礼·地官·大司徒》总结了荒政十二条,包括发放救济物资、轻徭薄赋、缓刑、开放山泽、停收商税、减少礼仪性活动、敬鬼神、除盗贼等,后世救灾基本不出此范围。”朝歌飞燕跟帖。

“宋、元、明、清等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有代表性的干旱事例分别是公元989~991年(北宋),1209~1211(南宋),1370~1372年(元),1483~1485年(明),1585~1590(明),1637~1643年(明),1784~1787年(清)和1875~1877年(清)。竺可桢等曾利用《古今图书集成》、《东华录》以及其他文献记载,对中国历史时期的水旱灾害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旱灾发生的次数多于水灾。根据《中国救荒史》的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到公元1936年,我国共发生旱灾1035次,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从中国古代旱灾发生情况来看,时代越晚,旱灾发生的次数越多。我发给大家一篇文字,你们自己看。”常云梦发了一篇文字,题目叫做《不讲科学的祈求雨雪》:

古代每当发生干旱,当地的官员总是领着黎明百姓祈天求雨,苏东坡也是这样,显得那个时代很是无知,但也说明呼风唤雨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理想。雨雪的形成需要天气条件,需要冷暖气团的配合,冷空气一路南下,暖湿气团一路北上,两个冷暖气团相遇,冷空气重而下契,暖湿空气轻而抬升,暖湿上升降温饱和而成云。云中的降水其物理过程相当复杂,可大致分为云动力学和云微物理学,云动力学又分积云动力学和层状云动力学等,云微物理学又包括气溶胶、云滴、大云滴、雨滴、冰晶、雪晶、冰雹、闪电,以及大雨滴的形状和破碎等。

雨滴的形成是云物理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以对流云为例,一个雨滴从凝结核核化开始,凝结核增长成对流云的云滴,半径从0.1微米增大到10微米,长了两个量级,体积增长了100万倍。云滴长成一个雨滴,半径从10微米增大到1000微米,长了两个量级,体积增长了100万倍。其过程主要由云滴碰并增长完成,如果单凭凝结增长是不可思议的,100万个云滴才能合并成一个雨滴,可见要形成一个雨滴是多么的艰难!

地面摄氏零度以下的水是要结冰的,高空摄氏零下十几度依然有液态水,这就是过冷水。过冷水遇到凝结核或附着物会瞬间成冰,尤其是在摄氏零下7到零下11度之间,过冷水极易快速结冰。在过冷云中启动降水产生的因子是水向冰转化的冰晶效应,冰晶效应迅速地使冰粒子长成可以发生重力碰并的大小而成为降水粒子。据高空探测得知,自然云中自然凝结核很少,形不成冰晶直至长成雨滴。因此,干旱季节常常看着云长云消,就是没有雨雪形成,人们只有望云哀叹。

自然天气过程的能量十分巨大。一次风暴凝结的水汽量约为1000万吨量级,相当于燃烧480万桶石油的热量,台风中凝结的水汽每分钟释放的热量,相当于爆炸20个百万吨级核弹所放出的能量。如果直接耗费如此巨大的能量来制造或消灭一个天气过程,实际上是办不到的,经济上也不合算。所以必须寻找自然天气过程中可利用的条件,用少量的耗费促使它们向预定的方向转化,这就是人工影响天气。

“呼风唤雨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理想。人们早期采用各种各样有趣的方法,有些是有目的的,有些是无目的的,都是对呼风唤雨的一种尝试,冯玉祥《我的生活》中就有毫无目的的土炮减雨记述,那只是一种盲目的活动。”碧水淇滨发帖。

“古代祈天求雨、呼风唤雨,多是一种盲目的迷信活动。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才采用了以形成雨的云物理过程的认识为基础的科学方法,科学的人工增雨活动开始于1946年。我再发给大家一篇文字,你们自己看。”常云梦又发了一篇《漫谈人工增雨》:

目前,中纬度地区各省区的人工增雨均是依据冷云催化原理。采用飞机携带着干冰、碘化银、液氮等冷云催化剂,在云中负温区进行耕云播散催化剂;采用高炮射击,将携带有碘化银的炮弹送入云的负温区爆炸,达到催化目的;采用火箭射击,将火箭弹送入一定高度,让带有碘化银的火箭弹燃烧拖烟,使碘化银扩散,达到催化目的;采用烟炉在地面燃烧,使烟剂凭借地形产生的上升气流,将碘化银送入高空云中负温区,达到催化的目的。

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蒸发,便凝结成一块块压紧的冰雪状固体物质,其温度是摄氏-78.5度,并且不会有液体存在,所以叫干冰。由于干冰的温度非常低,当冷却到摄氏-56度左右时,就会冻结成雪花状的固态二氧化碳,起到云中冰晶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冷云播雨的催化剂。用液氮的原理与干冰近似。

碘化银 (AgI),结构酷似冰晶,云中水汽、云滴极易受骗上当,起到了云中冰晶的作用。在人工增雨中,是云中人工冰核的首选。

飞机人工增雨在目前航空装备和技术条件下,受限制因素很多,诸如跑道能见度不够,跑道积雪、结冰,跑道侧风过大或风切变,空中风切变,空中风力过大,空中积冰,雷电等等,严重限制着播雨作业飞行。作为高空增雨催化,通讯设备,计算机设备,播散设备,探测设备都是必须的。

高炮、火箭增雨催化作业,通称为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地面作业在我国东部地区很受空域的限制,每次作业必须申请空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航空事业蓬勃发展,空中飞行器日渐增多,从上世纪的三层飞行,已经增为目前的五层飞行。人工增雨时,全部是复杂天气,飞机遇有复杂天气,只好改变原有的航线、原有的高度。所以,越是天气复杂,天空的飞行也就越复杂,空中管制部门每每一片忙碌,而此时也正是地面人工增雨申请空域的时间。地面作业受着空域瓶颈的制约,必须严格遵守令行禁止的规定。

地面烟炉不需要申请空域,具有很大的时空灵活性,但烟炉需要依托上升气流,也就是说,需要事先考察好地理位置,要有合适的地形,才能有足够的上升气流,才能正好抵达需要的高度和方位。烟炉人工增雨,需要研究烟剂在空中的扩散情况,需要观测放置点的气流情况,需要精确计算燃放时间,不能盲目放置和盲目点燃。

人工增雨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对云天状况十分了解,要知道云的各种微物理参数,影响天气系统,云底、云顶高度,云中温度状况,云的密实程度,水汽状况,风向风速的时空分布等等。只有对这些了如指掌,才能预先设计作业实施方案。否则,只能是盲目的作业,盲目的作业,不会有增雨效果。其次,需要多方通力合作。气象、飞行、空管、通讯、兵器、弹药、农业、水利、公安、后勤保障、财政等等,少了哪一个方面,都将无法实现。

说到人工增雨的效果,定性的效果评价已被公认,定量的效果评价目前属于世界性研究的课题。因为降水自身的变化幅度太大,云天状况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个例子,要想从如此大的降水背景噪音里检索出人工增雨的真值,犹如在大风沙里寻找人为撒进去的那些尘土。不过,随着降水落区定量预报水平的提高,相信人工增雨定量效果评价必然会迎刃而解。国内外大量人工增雨外场科学试验长期统计结果表明,正确地运用人工催化技术,可增加的降水量一般为自然降雨量的6-25%。1961—1967年,1969—1975年,以色列在其北部先后进行了两期飞机人工增雨随机试验,分别得到了相对增雨15%和13%的结果。1975—1986年,我国福建古田进行了12年的人工增雨随机试验,得出平均增雨23%的结果。

好多人担心,如果上游地区实施了人工增雨,下游地区不就没雨了吗。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大范围降水过程中水汽总在源源不断地补充,上升气流不断变化,云天瞬息万变,云系也是不断更新的。人工增雨催化作业对水汽输送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降雨量只是水汽通量的一小部分,而催化增雨量又只是降水的一小部分。整个地球大气中的含水量大的惊人,如果把大气中水全部凝结落到地面,可能比地球上海洋的水还多。我们夏季使用空调降温,一个小小的房间温度降了十几度,就凝结出来几洗脸盆的水,可以想象大气空间会有多少水。所以,人工催化作业对水汽通量的影响是很小的。

为了检验上游人工增雨作业对下游降雨量变化的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曾专门设计过一项人工增雨随机试验,最后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催化区的下风向降水量同催化区一样是增加的。专家们分析了澳、美、以色列、瑞士的人工增雨随机试验,也取得了相似的统计结果。目前,还没有实际证据表明,上游地区进行人工增雨会减小下游地区的降雨量。

有人担心人工增雨的催化剂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我国人工增雨的催化剂主要采用的是干冰、液氮、碘化银等,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成冰能力。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都是空气的组成部分。碘化银用量极小,飞机人工增雨每架次碘化银的用量一般为100-300克,撒播在上万平方千米的高空,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做过监测,我国也做过检测,发现长期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区域在水体和土壤中累积的银离子微乎其微,不可能超过卫生标准。

人工增雨只是人工影响天气活动的内容之一,是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主要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方法,使某些局地天气过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的一项科学技术措施。人们对人工影响天气这一名词感到陌生,其实人工影响天气是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减雨、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削弱风暴和人工抑制雷电等活动的总称。在人工影响天气活动中,开展得最多的是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的规模仅次于人工增雨,人工消雾开展得较早,而人工减雨开展较少,消暖雾、削弱台风、抑制雷电、引导台风、龙卷风路经等尚处于探索阶段。

第四十九回 罗贯中许家沟隐秀 淇河岸佛古刹钟灵

2011-12-04 15:25:23

常云梦感到疲惫发困,晚上洗了个澡就上床迷迷糊糊,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不大一会儿就进了梦乡。梦中他去了瞻斐亭立体镭射剧场,在那里又开始观看演出,演的是《淇河岸边》。常云梦看的聚精会神。第一场开始,字幕打出:淇河岸边著三国。时间:明洪武初年农历二月十五。地点:太行山东麓淇河北岸许家沟。幕布启动,只见太行山峰峦叠嶂,茂密的林木一派新绿,鸟语花香,清澈的淇水山间蜿蜒东流。淇河北岸,南山之上的雷峰塔、山下的金山寺、许家沟山村隐现于雾岚之中。正是古刹金山寺庙会,人们集结进香、朝庙磕头。各种乡间商货、生活用品、小吃、玩具、吹糖人、杂耍等等应有尽有,客商云集,游人如织。淇水河边,一老者正在专心垂钓。淇河岸上,一牧童骑在牛背之上吹着柳笛。幕后合唱:

啊――抬望眼淇水太行流碧玉,雾岚中峰峦两岸有人烟。凭栏眺田园新雨春风绿,山水间阡陌人来古刹前。

罗贯中上场。罗贯中五十多岁年纪,椭圆脸,留着胡须,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青布直身宽大长衣,圆领,宽袖,绣黑色缘边,皂绦软巾垂带。长衣落到脚面,脚上穿黑色白底短布靴。身背行囊,风尘仆仆,虽然显得很是疲惫,但二目有神。罗贯中唱:

好一处钟灵毓秀彼淇奥,只见那绿竹荆扉桑柘间。凡尘中漂泊半生南北路,真个想遍寻归隐著长篇。可怜我踌躇满志无人解,无奈何只把情怀诉笔端。我何不惯看青山淇水上,著三国一壶浊酒付流年。

“我乃姓罗,名本,字贯中是也,号湖海散人。祖居四川成都府,出生于山西太原府祁地。皆因北朝入主中原,华夏文化向南转移,杭州日渐繁华,戏曲、杂剧、平话艺人云集,名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周德清等先后到达江浙。于是,我也就在青年时期离开家乡,云游四方,最后沿运河南下杭州。我对民间文学很是喜爱,虽然南宋湮灭,可我依然热恋着杭州。”罗贯中自我介绍。看见牧童,罗贯中说:“啊,娃娃!借问前面山村叫个什么名字?为何人来人往如此热闹?”

“你怎么知道我叫牛娃?前面就是我们的村子,叫许家沟,那些人是在赶集,今天是金山寺庙会。河边钓鱼的是我爷爷。”牧童许牛娃对着罗贯中说。牛蛙跳下牛背跑向爷爷,病情喊着:“爷爷,爷爷,有个生人打听咱们村子。”

渔翁许淇公回过头来,看向罗贯中,罗贯中走上前去施礼。罗贯中说:“啊,老哥哥,罗本这厢有礼了。”

“啊,老汉还礼。你叫罗本?可是那少小离家外出漫游,先后在冀、鲁、豫交界的大名府、卫辉府、怀庆府、开封府、山东临清、东平一带收集故事素材,后来沿运河南下杭州,写出《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和《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剧本,人称湖海散人的罗贯中先生吗?”许淇公问。

“老哥哥为何对罗本如此了解?老哥哥是……”罗贯中有些不解。

“老汉本是这许家沟人士,乃是传说中白娘娘和许宣的后人,人称许淇公,略通一点医术,也常替人把脉治病,如今后继有人,我也就常在淇河岸边钓鱼陶冶情志,颐养天年。”许淇公唱:

淇水边垂钓养天年,只求个期颐多长寿。太行中几度夕阳欲老时,青山在淇水流依旧。不似那姜尚钓将相,尘世间我钓人长久。性生来不肯蒙羞侍霸权,暮年至归隐一闲叟。

“爷爷可会钓鱼了,回家奶奶给做淇河鲫鱼汤,放上些芫荽,滴啦上香油,可好喝了。”许牛娃作着鬼脸说。

“好个娃儿,还不快给罗爷爷磕头,快叫罗爷爷。”许淇公笑着说牛蛙。

“罗爷爷好!牛娃给爷爷磕头。”许牛娃跪地磕头。

“乖娃,还是老哥哥家教有方。随后我也去喝上一碗你奶奶做的淇河鲫鱼汤,也要上芫荽,滴啦上香油。”罗贯中笑着说。

“哦,我这就去告诉奶奶,就说来了个罗爷爷。”许牛娃说着骑上牛背,吹着柳笛,下场去了。

“好乖的孩子!啊,老哥哥,您说白娘子和许仙就住在这许家沟吗?罗本很有兴趣,愿听其详,请老哥哥赐教。”罗贯中说。“

“白娘子和许仙本是我家先人,怎会有假?容老哥哥随后慢慢讲来。我倒要先问先生,先生为何到得我这许家沟来?”许淇公也有些不解。

“唉!老哥哥有所不知,世道多有不公。像我这样出入于歌台舞榭之中,厮混于勾栏瓦舍之间,热衷于评书创作之人,却被世人认作下九流。其实,我何曾没有远大抱负,我也曾投奔张士诚,想在军中建功立业,谁知张士诚并没有把我等这些文人看在眼里,也根本不听我等献计献策。”罗贯中唱:

如何要将人三教九流分,更可恨耻笑谋生苦艺人。雾岚中世上条条风雨路,多不公人间处处蔑穷贫。思建树也曾投笔从戎去,实可悲不料军中唯用亲。梦已破心事浩茫操旧业,说千古长篇写尽作歌吟。

“先生说的可是十八条扁担起义,至正二十三年在平江自立为吴王的张士诚?”许淇公问。

“老哥哥别再一句一个先生,就直呼我名,要么就喊我一声兄弟。”罗贯中诚心地说。

“好,好,罗兄弟。”许淇公很高兴地叫了一声。

“多谢老哥哥!我说的正是此人,他自立为吴王之后,任命其弟张士信为丞相,用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为参军。刘亮、鲁渊等人心灰意冷纷纷离去,我也只好离开军营。我拜施耐庵为师,因受梁山泊和宋江的故事吸引,客居东原,在那里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搜集民间流传的水浒英雄故事。至正二十六年,我又回到了杭州,师傅着手《水浒传》,我也打个下手。自己也开始着手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眼下已写了十二卷。皆因朱皇帝反感《水浒传》,迁怒于我,说是要捉拿我等。这次我要找一处清净的所在,过上一段隐居的生活,专心编著我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顺便也写写《水浒》,再就是想写白娘娘和许宣的故事。”罗贯中唱:

似我这无用书生曲苑行,更那堪北朝天下憾飘零。路漫漫山川湖海散人我,也只有志向心声文字中。醉眼观东去江河浪昼夜,感叹那英雄成败转头空。孤灯下笔端历数忆千古,月窗前空负一腔不了情。

“哦,罗兄弟是要写那后汉三国,想那东汉末年,土地兼并剧烈,官府盘剥压迫残酷,徭役繁重,朝廷腐败不堪,穷苦人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我等所处的黑暗年月没什么两样,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后汉三分天下,一时多少豪杰,兄弟如能大作问世,必然引起天下轰动。老哥我闲暇也常爱看一些《诗》、《书》、《春秋》,读些汉赋、唐诗、宋词,年轻时也曾弃医从戎,参加过农民起义。”许淇公激动地说。

“哦,原来咱们是同道中人,今日真是有缘。”罗贯中说。

“我哪敢与罗兄弟自称同道。我只是看到元朝内部纷争,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泰定二年河南息州农民起义,一时间烽火燎原,各地农民纷纷起事。至正四年,濒海盐民郭火你赤扯起义旗,起义军在沂州、莒州之间起兵,拥立旗鼓,攻打城邑,释放被囚禁的穷人,转战于曹、濮、滑、浚、相、卫等州,我也就投奔了那支义军。”许淇公回忆往事。

“如此说来,哥哥也有过军旅生涯了?只是我对农民起义不大看好,我崇尚王道和仁政,我很是崇拜英雄,崇拜他们的忠义之举。”罗贯中说。

“农民起义很是伟大,农民起义是历朝历代寿终的先兆,也是新纪元兴起的先导。只可惜农民起义没有大目标,没有纲领,就像兄弟笔下的那些水泊梁山好汉,领头人迂腐以至于以终成乌合之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得的结果总是被有心人所窃取。他们虽是一时间轰轰烈烈,可叹目光短浅,终归是鸟兽而散,兴也匆匆,散也匆匆。”许淇公唱:

谁不想生当人杰做英雄,自古来男子谋求史有名。天下乱烽火燎原旗举起,我也曾弃医投奔义军中。鏖战急攻城略地云天怒,全无敌一往无前风雷动。只可惜纲领目标志向短,悲伤叹轰轰烈烈转头空。

“哥哥说的极是,农民起义很是伟大。秦末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最后被项羽、刘邦所取代,虽然陈胜、吴广没有打下天下,但却为推翻暴秦树立了榜样。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果实被刘秀摘去,虽然都打着刘姓的旗帜,但都未能够成功。”罗贯中说。

“那是他们不懂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农民意识太浓,目光不够远大,没有自己的纲领,正像刘伯温指责农民起义军的那十条,条条都是致命伤,别看一时轰轰烈烈,他们是不可能取得天下的。”许淇公唱:

一时间风雷震怒起狂飙,乱纷纷遍地杀声涌浪涛。皆盲动纲领不知枉聚众,无奈何英雄空把命丢抛。领头人目光短浅胸无志,互攀比称帝称王闹通宵。似乌合你唱我歌魂醉梦,鸟兽散红灯帐底死明朝。

“实可惜功亏一篑,白白地洒了热血,抛了头颅!更可恨他们昧心打杀同类,总爱搞窝里闹!后汉时期的农民起义是这样,梁山好汉更是如此,他们本该乘胜拓展进取,谁知竟成鹰犬,却替朝廷去打方腊。”罗贯中唱:

天地间生当人杰死封侯,凡尘中男子生平志不休。逢乱世铁马夜嘶山月晓,浪拍岸玄猿秋啸暮云忧。夕阳下蓼洼千古藏身地,水东逝啼鸟落花无尽愁。留遗恨出处迷失觅故迹,知多少风流人物话从头。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应善用天时地利人和,莫负一世今生,处涸辙也应常乐,遇春风切莫太得意。功名利禄皆是身外之物,死后一丝一毫也不能带去,唯世间友情忠义,与山河美景,才能化作亘古永久。”许淇公唱:

闻说道天罡尽已去天间,听说是地煞回归入地坛。看人间绿水青山依旧在,歌千古忠肝义胆万年传。凡尘中人生总怨无时运,谁曾想利禄功名隐祸端。醉生死饮鸩一时虽解渴,繁华里谁人会做范蠡船?

“弟弟我与哥哥相见恨晚,我将要写的长篇还请哥哥大力相助。”罗贯中唱:

玄猿秋啸滚滚长江东逝水,铁马夜嘶浪花淘尽英雄。落花啼鸟是非成败转头空。千古归去青山依旧在,万年开来几度夕阳红。颐养天年老哥垂钩淇水上,却把行藏惯看秋月春风。相见恨晚一壶浊酒喜相逢。无尽谈聊古今多少事,生平志向都付笑谈中。

“哎呀!哥哥我真的是老糊涂了,只顾咱哥俩在这淇河岸边说个没完没了,竟忘了让兄弟到老哥家里。走,咱们回家!让你老嫂子把这些淇河鲫鱼拾掇拾掇,好给兄弟做淇河鲫鱼汤。哦,我家还有扁嘴下的缠丝蛋,这可是淇河特产,在别的地方你是吃不到的。走,回家,咱哥俩要好好喝上一壶!”许淇公拉着罗贯中的手说。

“扁嘴?缠丝蛋?”罗贯中有些糊涂。

“哈哈哈,就是鸭子,鸭子生的蛋,我们这里的鸭蛋切开可是一圈一圈的彩色。回家,回家,吃的时候你就明白了。”许淇公笑着说。幕后合唱:

啊――他二人好似桃园结义情,寻得个民风古朴太行东。此间是峰峦毓秀奇山水,这一回人杰归来更隐灵。

合唱声中,许淇公收起鱼竿,提着鱼篓,与罗贯中拉着手,下场。常云梦伸了一下懒腰,回头再看,字幕换成了:第二场 淇河岸边金山寺。时间:明洪武初年暮春。地点:淇河岸边许家沟金山寺。场景为许家沟村外,层峦叠嶂,南山的南边是淇河,西边是南北走向,自许家沟东流,经鹰嘴山阻挡,折头南去绕到金山寺的南面,蜿蜒于太行山中向东流去。南山巅佛塔朦胧于雾岚之中,古刹佛殿楼阁苍翠影隐。寺院大门两边竖着几座石碑,门前有一株古老的桑葚树,树冠如盖,树下一方丈在石桌前禅坐。寺院大门上题“金山寺”,大门两侧对联是:

太行妥圣灵,降祥锡福,仙居寺庙金山影;淇水环神刹,崇德极功,众愿佛殿响河音。

罗贯中、许淇公上场。许淇公说:“啊,贤弟,前面就是金山寺院。”

“哦,果然是一处钟灵毓秀宝地,山水簇仙居,庙貌巍峨,扶起极乐世界,永护清净佛门。”罗贯中唱:

自归隐南临淇水观鱼跃,每日里西倚峰峦听鹿鸣。听远方暮鼓晨钟天半绕,心暗想金山古刹隐神灵。毓秀中太行山簇仙居贤,钟灵间绿水边恩泽众生。好一处峰峙东连大莽野,这里是人神共住感斯通。

“啊,老禅师,打扰了。”罗贯中向着方丈拱手。

“阿弥陀佛,这位施主是……”方丈起身说话。

“方丈老哥,他就是你我常说起的罗贯中,现在已是我的贤弟。”许淇公搭话。

“哦,老衲晨起见寺院上空仙云飘绕,原是大名鼎鼎的罗施主光临我寺,快快请坐,阿弥陀佛。”方丈拱手。

 

第五十回 千古淇奥追思往事 金山佛刹多少曾经

2011-12-04 15:17:14

 “打扰了,阿弥陀佛。”罗贯中还礼。罗贯中、许淇公坐在石桌旁,小和尚送上茶水、干果。方丈开言:“今日得闲,咱二人对弈一局,也好让罗贤弟评判。”

“哦,两位竟有如此雅兴,罗本我很是荣幸。”罗贯中插话。许淇公、方丈开始对弈。

“兄弟呀,你可知这黑白棋子的来历?”许淇公问。

“愿听禅师和哥哥两位赐教。”罗贯中搭话。

“这要从殷商末年的箕子说起,还是请禅师给你细说吧。”许淇公说。

“那就请老禅师讲给罗本听听。那箕子可是了得的人物,他可是儒家的前驱,思想传承于大禹,开周朝明德保民和孔子仁政之先河,箕子堪称华夏文化第一子。”罗贯中唱:

太行中淇水东去数千年,殷商周风流人物不平凡。实堪夸中华文化歌箕子,赞奇才永世流芳万古传。

“罗施主说的是。箕子曾在这淇河岸边的朝歌辅佐帝辛朝政,当他看到帝辛吃饭时用起象牙筷子,感叹说:‘好东西要有好的配套,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长此以往,朝歌的物品将不能满足帝辛的欲望,他必然要去征收远方各国的奇珍异宝。’箕子伟大。但他并不完美,作为殷商贵胄,大义最重,他不该与周人往来,这是他抹不去的污点。”方丈说。

“好个才华横溢但却投敌的箕子!从一双象牙筷子,竟能预测到帝辛的未来。”罗贯中唱:

观古今君王岂敢乐偏安,赞贤能慧眼高瞻早预言。恨伤心苦谏奈何听不闻,真可惜奇才投敌后人嫌。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人之痛苦欢乐,在于追求实际缥缈。实际则容易实现,终有欢乐;缥缈一生虚无,终归痛苦。殷商的灭亡自然有多种原因,但帝辛有推卸不掉的责任,帝辛后期贪欲越来越大,周人还说他建鹿台、悬肉林,使裸体男女在其中相逐为戏,供他观看取乐,这也许有些夸大其词,但帝辛后期是有问题的。”方丈开言。

“好个伟大而又荒唐的帝辛!”罗贯中唱:

温柔乡凤鸾宝帐葬殷商,搞政变牧野悲声殷灭亡。苍茫间曲曲远山魂离去,朦胧中翩翩舞袖在他乡。好一似梨花带雨春凋谢,更那堪淇竹笼烟散大荒。尽风流但得妖娆千古恨,悔已晚朝歌离恨两茫茫。

“阿弥陀佛。箕子从帝辛后期的奢侈享受看到了不可违的天意,箕子改变不了帝辛,而帝辛又怕箕子逃走,箕子不得不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小心地保护自己。箕子披头散发佯狂而作《箕子操》。这些无可非议,但他不该投敌变节。”

“赞兮叹兮,恨兮愤兮。”罗贯中唱:

预感出殷商将亡隐险情,贤臣应忠言逆耳胜偷生。心悲切朝歌冤骨千年后,凭栏望淇水悲流恨未平。路漫漫天生俊杰伪装疯,音渺渺琴曲深山雾漫中。意切切假说隐退实投敌,心茫茫奈何淇水浪涛东。

“周武王灭商后向箕子咨询治国大道,箕子以洪范九酬传授之。箕子被封在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方丈说。

“老禅师可否说说洪范九筹?”罗贯中求教。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简单地说,就是治理国家的九种方法。第一叫五行,第二叫五事,第三叫八政,第四叫五纪,第五叫皇极,第六叫三德,第七叫稽疑,第八叫庶征,第九是劝用五福,诫用六极。洪范九筹自开周以来,被历代尊为天地之法,治国之法。武王曾想封箕子做官,但箕子不从,遂带领遗老故旧一大批人东渡到了高丽,创立了箕子王朝。千年之后,历史延续到秦汉年间,箕子王朝被燕国人卫满所灭。”方丈介绍。

“箕子曾经回来过,当他路过淇河岸边的故都废墟时,不禁悲怆凄然,于是作《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许淇公唱:

好感伤物换人非更动情,总难忘几多往事忆心中。思那时朝歌梦尽韶华去,看如今故地悲凉泪泣声。实可叹殷商帝辛大厦倒,多悲愤当年变节恨无能。终归是茫茫一片废墟地,魂去也漫漫繁华转瞬空。

“两位说来说去,可是没提及围棋之事。“罗贯中接着说。

“老衲倒给忘记了,罗施主请勿见笑。就在周灭商纣时,箕子有过短暂的隐居生活。自这里沿淇河西去,在淇河的上游,有一处棋子山,位于陵川,也是箕子的封地,箕子就隐居在那里。箕子利用那里天然的黑白两色石子摆卦占方,借以观测天象,参悟星象运行,天地四时,阴阳五行,万物循变,未曾想竟演绎出围棋,他可是围棋始祖。”方丈介绍。

“我一定要去看看棋子山。”罗贯中说。

“贤弟要去的地方还有不少。离此不远的南边太行山中有一处叫云梦山,那里峰峦迭嶂,山岚雾霭,云蒸霞蔚,泉水潺潺,气象万千。战国时期的智慧叟在那里培养出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军事家和纵纵家,他教出来的学生虽然德行不怎么样,但个个都有谋略。贤弟要写长篇三国,不可不去。还有古淇河岸边的顿丘,还有……”许淇公唱:

水汤汤淇河文化美诗篇,波涟涟沿岸留存影万千。雾茫茫盘古开天淇水始,云飘飘几多人物话当年。

“阿弥陀佛,许淇公也太性急,还需罗施主日后慢慢游览。”方丈接话。

“云梦山我是一定要去的,为写长篇三国也是要去的。啊,敢问老禅师,山上那是个什么塔?”罗贯中问。

“阿弥陀佛,说起此塔,也就提到早年我寺与许淇公家的一段恩怨。那座塔名叫雷峰塔,是早年我寺法海大师为镇白娘娘所修,白娘娘可是许淇公家的先人,传说为一条白蟒蛇幻化。雷字取淇河流水之声,此地称淇河为响河,雷可震慑蛇仙。塔在山顶,故叫做雷峰塔。”方丈搭话。

“禅师又在以讹传讹,雷峰塔明明是座佛塔,非要说是为镇白娘娘所建。你们说我家祖奶奶是蛇妖,又怕吓着香客,断了金山寺香火,才如此骗人。我家祖奶奶本是一位女郎中,她悬壶济世,医德高尚,医技精湛,人有长的漂亮,时常爱穿白衣服,生前赢得三乡五里百姓的爱戴,都称她为白衣天使。祖奶奶驾鹤西归后,百姓为了纪念她,才开始编起故事……”许淇公有些生气地说。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青岩绝上的白衣娘娘洞仍在,洞内又有竖洞与淇河相通,当年白衣娘娘与淇河中的一条缠鱼是好友。许家千年前的一位先祖许宣父母双亡,家道衰落。许宣常到山上砍柴,一次从老鹰嘴里救下一条白蛇,带回家把其搁在陶罐里调养。谁知白蛇在青岩绝已修行千年成仙,白蛇感念救命之恩,化为人形与许宣成婚……”方丈又在讲解。

“哎呀,禅师,不能再说了。早年因金国进犯,宋都南迁,我们这里加入岳家军的先辈们已把此事传进杭州。如今禅师对罗贤弟细说这些,他又是个写长篇的,不知又要写出什么故事。”许淇公唱:

我祖上先人自古太行边,白娘娘淇奥传奇化美谈。古今来时过境迁传后世,事难料恐移淇水过江南。

“哈哈哈,老哥哥,你还是想让我写白娘娘,我要是不写,你是怕杭州那边的后人把白娘娘写到杭州去。”罗贯中唱:

古今来历史谜踪有多少,事难料谁人清楚断明了?只可惜时空变换难分辨,莫遗憾留待将来细推敲。

“说的也是,贤弟不写,后人也会写的。假如后人写成了杭州的事情,自会有金山寺的主持和许家沟的后人出来说话。”许淇公说。

“老哥哥,没那么简单。金山寺还担心香火不旺,难道后世的杭州就不怕财路不旺?”罗贯中说。

“阿弥陀佛,凡尘之物质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土、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离散之后,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老衲唯求涅槃极乐,管什么杭州汴梁,既是把杭州当作汴梁,或把汴梁当作杭州,终有复归空无。千年轮回,此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方丈像是在讲禅悟。

“老法师说的极是,罗本受用了。”罗贯中唱:

空对着青山绿水间,我只有独对白云吟。寻净土世外桃源地,结善缘清幽濯我心。拈花笑佛音多自悟,和光尘古刹隐仙林。悠远听暮鼓晨钟响,无色界空门觉己真。

“阿弥陀佛,罗施主与我佛门有缘。我佛不像土生土长的道教,是自后汉永平十年引入中国,起初属于教育,讲的是觉己、觉人、觉他,终极就是进入极乐世界,也就是涅槃。我佛有佛法三藏,就是经藏、律藏和论藏,分别讲的是定学、戒学和慧学,佛学研究人的心态,教人向善,启迪人的大智慧,大智若愚。”方丈接话。

“阿弥陀佛,老禅师说的极是。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崇拜多神,讲的是无为而治,人就是自然人,最终愿望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佛道追求的终极是相反的结局。”罗贯中唱:

佛门中禅茶一味空为色,清净地拈花一笑有作无。西方有寂静涅盘无色界,舍利子慈悲极乐归浮图。天地间和光俗世修心境,红尘中利禄功名不是福。还需要佛法经律论启迪,善有缘参禅定戒慧凡俗。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曾在此地居住多年,因此这里人称金山为墨山,只可惜皇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地才不为世人所知。唐代佛家在此建起寺院,后周世宗灭佛,我寺惨遭灭顶,全国寺院被废殆尽。只有东去卫水岸边大伾山上的天宁寺得以准敕不停废,那里后周显德六年立有《准敕不停废记碑》。我寺于北宋嘉佑年间再次重修,如今建有大雄宝殿、卧佛殿及其它建筑群,寺院兴盛时期,高僧云集,僧人数百,庙产千顷。罗施主可否随老衲进去一观?”方丈介绍金山寺。

“罗本正想进寺参拜。”罗贯中说。三人走进金山寺。演出字幕换为:第三场 梦里檄文讨法海。时间:明洪武初年夏天。地点:许家沟西北大湖岸边。场景换作许家沟西北大湖,湖光山色,碧水微波,绿荫环抱,烟柳笼纱。一片翠竹,一片桑林,一水碧波,一抹白云。绿水青山,荷花湖边,朦朦胧胧,扑朔迷离。烟雾起处,梦景里罗贯中上场。罗贯中自言自语:“此地昨天似乎来过,我与许淇公在这湖边观光,牛娃还让给他摘那荷花。前面可不就是大湖村嘛,村里人把这片大湖称作西湖,皆因湖水位于村的西侧。我看这里的西湖并不比杭州西湖逊色,你看那湖光山色,碧水微波,倒是胜却杭州西湖几分。”罗贯中唱:

朦胧中太行美景胜杭州,迷离间此处西湖梦幻游。似瑶池碧水微波仙界地,美如画湖光山色世间留。气清新衔泥紫燕飞来去,微风吹烟柳笼纱飘倩柔。碧云天淇奥平湖游客醉,飘香兰荷花桑竹翠清幽。

“见那边来了两个女子,径直向我走来,见她们一人白衣,一人淡绿,莫非就是人们说起的白娘娘和小青?”罗贯中说着,只见白素贞、小青各人手打一把画伞,白素贞身穿白色裙子,小青身穿淡青色裙子,二人飘飘欲仙上场。幕后合唱:

啊――只见她西湖岸上又来游,夫妻情时过千年梦未休。莫不是情愫犹存恋此地,也可能许宣圆寂她魂守。恨难消皆因法海是非弄,意难平美好姻缘未白头。终不忘哀怨伤心难旧梦,叹人间离恨归去泪空流。

“那位先生,我家姐姐对你有话要说。”小青高声说。

“是喊我吗?”罗贯中问。

“正是。罗先生,小女子这厢有礼了。”白素贞说。

“还礼,还礼。敢问二位姑娘,你们如何认得老朽?”罗贯中问。

“哎呀,先生,昨天你与我姐姐家的后人在此湖边说话,被我们姐妹听个一清二楚。”小青回话。

“莫非你们就是……”罗贯中有些疑惑。

“先生莫怕,我们不是妖怪,也不是什么白蛇、青蛇。我娘家本住白寺山下,也就是离此不远的火龙岗东。因我祖上端木浚在黎阳城中行医,与祖奶奶缇萦爱恋,得罪县衙少爷,冤枉入狱,在押解长安途中,得以逃脱。潜回黎阳后,改姓更名,以白寺山之白字为姓,隐居白寺山下,自后代代行医为业。小女子耳濡目染,自然也就略通些医术。”白素贞唱:

忆当年祖上遭难不白冤,长安路逃脱隐住白寺山。祖上他一家艰苦度年月,从此后济世行医淇水边。终不忘世代教儿行善事,因此上扶伤救死在民间。幸生来白衣身着心清洁,终久是不让泥污把我沾。

“因姐姐行医总喜欢穿白色的衣服,姐姐婆子家许家沟的乡亲们都称姐姐为白娘娘,其实我姐姐叫白素贞。我喜欢穿淡青色的衣服,时常随姐姐外出行医,乡亲们也就叫我小青。传说我祖爷爷名叫卫儿,祖奶奶名叫燕儿,是父母让我一生给定白姐姐的。”小青唱:

姐姐她悬壶济世善慈心,活菩萨心系淇河两岸人。小青我生死不离如绿影,淇河岸影随姐姐感情真。




 

 
     
瞻斐诗话(46—50)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