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文艺作品 - 瞻斐诗话(21—25)
瞻斐诗话(21—25)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1-11-15 18:58:22

第二十一回 大伾山上鹭涛虎岫 淇奥吟诗人道伊何

2011-11-15 11:36:02

“《水浒传》第九十回写道: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原来这座山叫做大伾山,上古大禹圣人导河,曾到此处。《书经》上说至於大伾,这便是个证见。今属大名府浚县地方。我来吟诵一首明代高尚志的《大伾山》。高尚志,明代山东寇县人,进士。万历十七年任浚县知县。”周颂鹤吟诵:

紫雾通危嶂,苍山逼古城。诸峰伏地起,独岫入云横。俯带淇滨险,遥襄晋岭平。河隍中野曲,沙势大江迎。窈窕开幽径,参差构绮甍。松巢留鹤羽,兰若问僧名。洞久含灵润,花奇照晚晴。乘高瞻巨迹,寻古辨深铭。兴洽攀藤藟,怀舒委旆旌。浩歌安终极,万里望蓬瀛。

“我也吟诵一首自己写的《大伾山》。”常云梦吟诵:

孤峰慑九重,拔地逼苍穹。大川留遗迹,丹丘伴古城。山门寥廓处,仰望步峥嵘。柏涛怀神禹,千仞壁危倾。历代题摩崖,通幽访古径。山南听道语,恍若问佛僧。海若石佛望,天吴紫气生。龙吟云洞起,灵润雾岚峰。太极宫远眺,苍茫满目青。欲穷黎阳景,绝顶上楼宫。

“我吟诵一首明代王铎的《再至青坛》。王铎生活于公元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人,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尤擅书法。幼时家境十分贫寒,明朝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崇祯十六年曾一度避难于苏州。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魏淇滨吟诵:

窅窅崇色青,中兴溢此坛。石稠原少树,洞背故多寒。帝子留神鼎,河渠志汉官。为怜骐骈歇,暂得憩安盘。

“王铎什么时间上过浚县大伾山,我怎么不知道?山崖上‘鹭涛虎岫’四个大字是他写的不是?”赵燕淇问。

“我来回答。崇祯十七年春,王铎第一次登浚县大伾山,但见眼前龙洞幽深,极目远眺,黄河东移后在山脚下仍留有紫金湖,湖水波光闪闪,白鹭飞翔,如入仙境,王铎被这美妙胜景吸引住了。他参拜完大石雕塑,登上藏经阁,6000多卷的《大藏经》让王铎手不释卷,佛界的清静使他一时忘了家忧国难。他来到大石雕塑北龙洞之南的山崖前,当年此处树木参天,山势峻奇,水波潋滟,鹭鸟点点,烟霭蒙蒙。大伾山的风光激起了王铎奋笔疾书的强烈欲望,一腔豪情油然而生,他情不自禁地在云半山房的崖壁上写下了‘仙崿’、‘鹭涛虎岫’两方大字。”常云梦接话。

“崇祯十七年春,王铎返回京城行至内黄县楚旺一带时,北京又传来消息说李自成已经攻占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无奈之下,王铎只好南下,赶赴南京。南下途中,王铎再一次路过大伾山。这一次因为行程匆忙,王铎只得趁夜色上山,上山走的还是那条路,去的还是云半山房,迎接他们的还是朱隽和尚,可大明江山已经易手。王铎在暮色中打量这云半山房:云半山房建筑奇特,房分三间,随地势,曲折有致,南间一半面东,窗对古槐,名小槐安,小槐安以西的另半间面南,抬头一望,云绕雾罩,名云邮。云邮北边的一间壁上有龛,供着释迦牟尼雕塑。绕龛而过,为山房北间,名维石斋。整个山房石壁环绕,天然回合,磊砢万状。房壁上有他前几日刚书写的‘鹭涛虎岫’和‘仙崿’题记。旧地重游,看着这景这物,一种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王铎在云半山房一手执灯,一手写下了《再至青坛》诗。青坛是大伾山的别称,因刘秀在山上筑青坛祭天而得名。王铎第二次登山之时,明朝政权已经覆灭,王铎的家国之痛、个人忧思,在《再至青坛》中表露无遗,王铎在诗中回顾了大伾山的历史名望,表露了渴望安宁、希求歇息的心情。”常云梦继续介绍。

“大伾山上既有文人名士的诗文题刻,还有一位太监的诗句。明嘉靖己酉仲春,司礼太监贾堪奉旨到河南公干时,来到大伾山。站在一块平坦的岩面上,看着满山苍翠,贾堪不觉诗兴大发。善于揣摩上级意图的下官们早有准备,立即奉上纸墨,于是片刻之间一首诗出炉了,因为贾堪是皇帝身边的人,自然也博得官员们一片叫好之声。几百年后的今天,这首歪诗仍在。”魏淇滨吟诵:

西崖山半有西凉,无数松花送好香。一派笙箫欢畅饮,和风淡荡赏春光。

“我背诵一首明代冯梦龙《三言》里的诗句。该诗说是浚县才子卢柟所作,卢柟就居住在黎阳大伾山下,据说他的宅后建有一园,园中凿池引水,叠石为山,移得淇园翠竹,南方百卉,园子被命名为啸圃。”周颂鹤背诵:

卫河东岸浮丘高,竹舍云居隐凤毛。遂有文章惊董贾,岂无名誉驾刘曹。秋天散步青山郭,春日催诗白兔毫。醉倚湛卢时一啸,长风万里破洪涛。

“我背诵一首清代劳之辨的《大伾碑刻诗》。劳之辨,字书生,号介庵,浙江石门人。康熙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这首诗作于康熙四十二年,碑刻在大伾山吕祖祠。劳之辨乘兴登临大伾山和浮丘山,由两座山眼前的景物写到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但又为命运的不济而无法超脱尘缘而苦恼。”常云梦背诵:

大伾名并古浮丘,乘兴还登最上头。四境桑麻眼底尽,二陵风雨笔端收。鲁山绎山在千里,卫水淇水直一沟。试把吴兴弁岘比,也如劲敌遇曹刘。

世间渺忽隐神仙,谁见洪崖与偓佺。黄石授书空自昔,青牛传道更何年?天开洞府群真集,人到蓬莱万虑蠲。此地只应频信宿,如何容易撇云烟。

“诗的大意是:大伾山和浮丘山东西相望,相离很近,两山的名字从古以来就不可分,我乘兴登上大伾山和浮丘山顶峰。俯瞰四周农作物尽收眼底,两山的风霜雪雨尽收笔端。山东的鲁山和绎山相距千里,淇河卫河却是一条河道。 弁山岘山在浙江,弁山为湖州的主山,素称‘吴兴富山水,弁为众峰尊’。岘山在湖州城南,宋代苏轼作《登岘山诗》:‘苕水如汉水,粼粼鸭头青,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意思是说吴兴的岘山可与襄阳岘山媲美。如果把大伾山浮丘山拿弁山岘山相比,犹如三国时期曹刘两家劲敌相遇。”常云梦解释。

“世间飘渺似乎住着神仙,然而谁也没有见到过洪崖与偓佺。洪崖是神话中的三仙,就是伶伦,相传是黄帝乐官,他创制了十二音律,被誉为华夏音乐鼻祖,后来修道成仙。晋代诗人郭璞  《游仙诗十九首》:‘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偓佺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史记》:‘偓佺之伦暴于南荣。’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老子李耳骑青牛至函谷关而作《道德经》。黄石公授书落得空自叹息,老子著《道德经》又是何年?神仙洞府群仙真人聚来,人到大伾蓬莱仙境便会万千忧烦烟消云散。来到此地会对前世的命运深信不疑,佛家认为今生的命运是由前世行为的善恶决定的。如果真是这样,芸芸众生如何能够轻而易举地脱离尘世。”常云梦接着说。

“淇奥美吧?周颂鹤离开了,常云梦该回来了吧?别在外面云游了,快回来吧!北宋词人贺铸写了一首《阻风白鹭洲招讷上人》,我给你背诵一下。”赵燕淇对着常云梦背诵:

凤皇台下凤皇巢,白鹭洲边白鹭涛。舟未解维先望见,风能传语更相招。江南春物为谁好,淇上归心不自聊。何日结茅钟阜尾,幅巾相对一方袍。

“贺铸要回归故乡淇奥了,船儿被大风困在白鹭洲,站在白鹭洲头,追思当年南京中华门附近凤凰台,想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系舟之绳还未解开,却先看到了讷上人,顺风而呼,举手向招。春风吹绿江南,江南春色为谁娇艳啊?想起故乡淇奥,归心似箭,不能自己。有朝一日就在南京的钟山脚下盖上几间茅庐,与讷上人作伴在此定居,做一个平民百姓或出家的僧人,平淡度日。其实我更怀念故土淇奥,回归家乡淇水岸边,我就隐居在淇滨,过我美好的田园生活。”赵燕淇又对着常云梦解释。

“我也给你背诵一首宋代孔平仲的《途中口占》。孔平仲生活于960-1127年,字义甫,一作毅父,江西新余人,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与兄孔文仲、孔武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这首诗为孔平仲自东州返还故乡途中所作,东州在山东省境内,诗中蒙山、马耳、沂水多为山东省名山大川,河淇指的就是这里。”常云梦对着赵燕淇背诵:

两岁东州不自知,人情全在欲分时。饯行连日侵银烛,送别临岐驻玉羁。望见蒙山思马耳,路经沂水忆河淇。归来定得从容否,寄语庭前红药枝。

常云梦又在背诵西晋陆云的《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五章·其五》:

人道伊何?难合易离。会如升峻,别如顺淇。嗟我怀人,曷云其来?贡言执手,涕既陨之。

然后说:“这是陆云的诗,他生活于公元262—303年,字士龙,吴郡人,也就是江苏苏州,文学家陆机之弟,西晋文学家。西晋末年官拜清河内史,后与陆机同时遇害。人生之道是什么?难以会合,容易分离。相逢难如登山,分别易如顺淇河而下。我思念的人儿啊,何时才来?倾诉心里话,牵着您的,眼泪已经掉下来。”

“我也来上几句南朝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之刘桢》。”郑有德好长时间没说话,他开始背诵:

贫居晏里闬。少小长东平。河兖当冲要。沦飘薄许京。广川无逆流。招纳厕羣英。北渡黎阳津。南登宛郢城。既览古今事。颇识治乱情。欢友相解达。敷奏究平生。矧荷明哲顾。知深觉命轻。朝游牛羊下。暮坐括揭鸣。终岁非一日。传巵弄清声。辰事既难谐。欢愿如今幷。唯羡肃肃翰。缤纷戾高冥。

“谢灵运生活于公元385-433年,浙江会籍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华夏文化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算是华夏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游仙诗也都写到了山水,庾阐、殷仲文和谢混等人都曾有过一定的贡献。但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谢灵运。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隐逸之风大盛,士大夫阶层大都以山林为乐土,他们往往把自己理想的生活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因此山水描写的成分在诗里就逐渐多了起来。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玄言诗本身就孕育了山水诗,从而引导了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魏太子就是曹丕,八首诗分别是曹丕、王粲、陈琳、徐干、刘桢、应玚、阮瑀、平原侯植。黎阳津就是黄河上的黎阳渡口,黄河流经黎阳大伾山东麓。”郑有德介绍说。

“谢灵运本来在政治上很有抱负,但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晋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宋初刘裕采取压抑土族的政策,谢灵运也由公爵降为侯爵,在政治上一直不得意,这自然使他心怀愤恨。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他是想以此举对抗当政,发泄不满,从山水清音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谢灵运的山水诗善于描写山姿水态,创造佳句,富艳精工,典丽厚重。”姚淇明补充说。

“我来几句唐代张说的《相州山池作》。”秘书长背诵:

尝怀谢公咏,山水陶嘉月。及此年事衰,徒看众花发。观鱼乐何在,听鸟情都歇。星汉流不停,蓬莱去难越。邺中秋麦秀,淇上春云没。日见尘物空,如何静心阙。

“张说,生活于公元667-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河北涿县),世居河东(山西永济),文学家。初授太子校书,其后累转左补阙 ,因忤逆抗旨,被发配钦州。中宗召还,累迁工部、兵部侍郎、修文馆学士。睿宗拜为中书侍郎,知政事。开元初,进中书令。开元十八年,封燕国公。出任相州刺史,后调任岳州。召拜兵部尚书,知政事,敕令巡边。后为集贤院学士、尚书左丞相,卒谥文贞。张说出任相州刺史时已经年迈,虽有效仿谢灵运游乐于山水之间,记写自然景物之美的心意,怎奈年事已高,已无登山涉水之力,观鱼听鸟皆已力不从心,深感生活无趣,人生寂寞,心情不能平静,于是写下此篇。”秘书长介绍说。

“张说很是羡慕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歌咏山水,游于青山绿水之间,遥对明月,陶冶情志。可惜张说年事已高,顿生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树前面万木春那样的感觉。观着鱼游碧水,鸟语花香,已经了然无趣。苍茫星河运转不停,蓬莱仙山却难以抵达了,老了,往事不堪回首!正是邺城的中秋时节,张说想起了淇奥殷商时期箕子的《麦秀歌》,于是他吟唱起来:‘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淇水春日里的《诗经·桑中》往事,令张说回想,‘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然而如今都成了过眼烟云,散去了。人海茫茫,红尘滚滚,虽是两鬓霜秋,雪染白头,但张说的内心世界却不能平静。”常云梦补充说。

  说着话,他们几个已经到达淇水诗苑南大门,大门两侧的白色柱子很是雅致,几个人围着柱子细看上面的诗句。

 

第二十四回 评说汉代淇河卫地 历数各朝文化盛衰

听过几个人朗读自己写的赋文,郑厚德说:“汉代出现了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人们称其为汉赋。汉赋的内容主要是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叙述旅行经历,抒发不遇之情,杂谈禽兽草木。虽然汉代淇河落日,但汉赋中总能看到千古淇河文化的影子。”

“秦朝时,淇河卫地设有朝歌和黎两邑,分别位于古朝歌和大伾山北。汉朝时,淇河卫地设有朝歌和黎阳两县,朝歌属河内郡,黎阳属魏郡。西汉高祖初年为浚地设县之始。后汉三国时,淇河卫地终被曹军从袁绍手中夺去,归魏国版土。汉代淇河卫地有几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缇萦救父路经黎阳,西汉名医淳于意,曾经当过齐太仓令,因医病得罪权贵小人,被判进长安受刑,被他的小女儿缇萦进京喊冤免罪,回程路经黎阳。父女路经黎阳,太仓公不幸命归,墓茔葬于大伾山北麓。”姚淇明说。

“二是东汉建武元年刘秀镇压河北王郎农民起义军后,返军经黎阳,在大伾山筑青坛祭告天地。后人曾一度称大伾山为青坛山。三是官渡大战。公元200年,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大将颜良围曹军于距黎阳关附近的白马 ,也就是滑县东北。四月,曹操遣关于迎战,关羽解白马之围,斩颜良于浚县善堂乡朱村南白马坡,颜良尸体被葬于浚县东北十八里的酸枣庙村附近。清康熙年间,浚县知县刘德新立碑,上写‘汉将军颜良之墓’,墓碑现存浚县博物馆。”魏淇滨说。

“四是浚县枋头城。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欲龚邺城,为了运粮草,在淇水口用大枋木筑堰,集淇水入淇河古道白沟,以通漕运,后人便称此地为枋头。当年的枋头是黄河文石津渡口通向邺城南北大道上的要塞。南北朝十六国后赵时期建枋头城,公元351年,苻健率众离开枋头城,入长安称帝,即为前秦。枋头城曾置过永昌县(或为昌水县),设过汲郡。”周颂鹤说。

“五是汉武帝刘彻有《瓠子歌二首》,刘彻的诗记录了为治理黄河水患,历史上对淇河沿岸竹林的第一次大砍伐。六是曹丕的《黎阳作》五首。公元203年,建安八年,曹丕领军自邺城至黎阳,作诗五首,这代表着后汉时期淇河卫地的诗文化。”付伾岚说。

“你们都朗读赋文了,我只好背诵王恽一首《浣溪沙·送王子勉都运关中》。”马飞燕说着背诵:

蓟北分携已六年。秋风淇上又离筵。一尊情话重留连。内史调兵惟汉相,春潭通漕笑韦坚。岳云抛翠上吟鞭。

“我背诵王恽一首《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王碧霞背诵: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秋风倦客,一杯情话,为君倾倒。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正情驰魏阙,空书怪事,心胆堕,伤殷浩。

祸福无端倚伏,问古今、几人明了。沧浪渔父,归来惊笑,灵均枯槁。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恨黄尘障尺,西山远目,送斜阳鸟。

“我来背诵清代王梦兰的《戏成二绝》。王梦兰,字畹芬,赵朴初祖母,晚清诗人。”赵燕淇背诵:

其一:截来空谷玲珑节,乞取芳园富贵花。花若能言应一笑,今朝真到野人家。

其二:洛阳丽质无双谱,淇澳高风有斐诗。富贵清奇两成绝,底须俗笔图燕支。

“诗的大意是:截来山谷之中玲珑的竹节,求得芳卉园中的富贵牡丹花。花如果真的能解语应该一笑,今天真的到了我这村野农夫之家。洛阳牡丹的丽质品貌举世无双,淇奥卫武公的高风和功德与《诗经》中的有斐诗句一起永垂史册。牡丹的富贵和竹子的清奇两者无与伦比。何须用平庸之笔来描绘它们呢,牡丹和竹子的富贵清奇,一般人是描绘不出来的。”赵燕淇解释说。

“我来背诵清代李氏的《季冬淇邑感怀》。李氏,多是这样介绍的:安阳人,山东高唐州判黄次女,秀才黄履平妻子。高唐州为元朝所置,北宋时只有高唐县,属河北东路博州,今聊城市高唐县。州判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州判黄次女李氏似乎不通,既然是黄次女,又嫁给黄家,该是黄黄氏,黄李氏何来?季冬就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 淇邑指淇县城。”付伾岚背诵:

寥寥书馆客中居,况值穷冬百事疏。薄枕忆家千里外,寒窗兀坐五更初。飘零木叶侵幽径,落寞霜华满敝庐。时系寸心归未得,残镫挑尽独踌躇。

“诗的大意是:书馆中旅居的客人非常少,况且恰逢隆冬时节无事可做。晚上睡觉枕上忆起千里之外的家乡,艰苦的读书生活独自五更端坐。纷纷飘落的枯叶覆盖林间小路,冷落寂寞的霜花挂满了自己破旧房子的四壁。内心时时都想回归家乡但却不能够,残灯孤影之下心情很是沉郁。”付伾岚解释说。

“我来背诵宋代司马光的《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五首》。孙器之奉皇命出使淮浙,至长江写信给司马光,司马光写该诗作答。”魏淇滨背诵:

韊矢迎山驿,轺车下帝台。 夜看牛斗分,应有使星来。

晓棹旌旗迥,暮河钲鼓喧。商船极目避,汉使一何尊。

吴酿木兰春,红鲈白锦鳞。玉盘聊下筯,初识紫丝莼。

岫贴晴天阔,舟缘石岸深。遥知作书处,缆袅绿波心。

沙溆鸖争飞,波光可染衣。松江异淇水,信美不如归。

“我来背诵宋代龚璛的《送杨起行》。龚璛生活于公元1266—1331年,字子敬,号谷阳生,江苏高邮人,后徙居平江,也就是江苏吴县。少为徐琬辟幕下,后充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以浙江儒学副提举致仕。与戴表元、仇远等人交善。工诗文,擅书法,有晋唐人法度。”周颂鹤背诵:

缨冠楚楚濯沧浪,彼美人兮淇水阳。大府久须唐令录,中州正用汉文章。忠贞满眼真能几,迟暮相看耿不忘。至治朝廷天咫尺,载歌丞相举贤良。

“我也背诵一首宋代傅察的《同七兄寄二李》,傅察的这首诗先写十年前在淇水与少年二李相会的印象,突出二李的多才多艺与风流倜傥,再写十年后的二李落魄不遇、茅屋草居,后以企盼飞黄腾达不如安贫乐道安慰二李,流露出鄙薄功名富贵的思想感情。”常云梦背诵:

昔我在淇水,二陆皆少年。伯也气轩昻,丹鹤唳青田。季方文章士,摛华桃李妍。力学乃未已,有如火始然。相见一倾盖,便诵胶漆坚。笑语玉麈折,登临蜡屐穿。时时出秀句,洒若沈疴痊。尔来踰十岁,自当冠貂蝉。胡为茅屋下,寂寞尚草玄。方今明堂构,收拾栋与椽。安得刷羽翮,吹嘘送上天。此志傥不遂,何用空言传。不如李翰林,沉醉自称仙。不如陶彭泽,归来谢尘缘。但解琴中趣,何妨瓮傍眠。富贵草头露,名誉空中烟。子意竟何如,余心方寂然。愿求真实语,莫作猾头禅。

“傅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历任司法参军、永年、淄川县丞、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十月出使金国,十二月初七金兵攻隐燕山遇害,时年37岁。”常云梦补充说明。

“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虽然南朝的四个朝代都只有几十年,但作为汉族政权在南方的统治,为汉族文化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传播作出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南京)、江陵、扬州、成都等大都市,南方经济得到发展。南朝在华夏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传承了华夏文化和文明,黄河流域文化、千古淇河文化由于南朝的传承才得以延续,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有德说。

“南朝齐代沈约和谢朓等诗人共同开创了永明体。齐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的四声,著名诗人沉约根据四声和双声迭韵研究诗歌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力求作到—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样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的确是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沈约和谢朓等诗人所发现的诗歌音律,与晋末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这种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永明体是我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没有四声的发明和永明体的出现,唐代的诗歌恐怕也就不会那样辉煌。谢朓是这个时代比较优秀的诗人。”姚淇明说。

“五胡十六国乱我中华,黄河流域、西部和北部开始野蛮化,华夏的文化、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千古中华物质文明成为灰烬。数不清的文化宗卷遭焚毁,先秦、两汉时期的艺术基本看不到了,浚县大伾、浮丘两山上再也看不到那个时代之前的遗迹,大禹石雕也变成了北朝时期的佛像。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淇河卫地伾山大石雕像也说成了那个时期始建。其实大禹治水远远早于佛教的引入,也许佛教引入中国之前,伾山大石雕像那个位置早有了大禹画像的雏形。”周颂鹤说。

“隋朝接受北周皇帝禅让,灭了南朝最后的陈朝,设东京洛阳,西京长安,实行东西两京制,是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华夏古代大统一形式下短命的王朝之一,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这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伟大与罪恶并存的朝代。”魏淇滨说。

“汉族文字语言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两次大进步,一是秦朝小篆统一了文字的形体,二是隋朝《切韵》统一了书面声韵,对国家的统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隋初颜之推、萧该、刘臻、魏渊等八人和陆词讨论音韵学,大家都认为四方文字声调分歧很大,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诸家韵书定韵缺乏标准,各有错误。陆法言等商量南北的是非,古今的同异,多数由颜之推、萧该作决定,陆法言记录。公元601年,《切韵》五卷问世,《切韵》是综合古今南北多种语音、吸收前人韵书所有长处的一部巨著。自从《切韵》问世,前人所作韵书陆续亡佚,后人无论考古音、作诗文,皆奉《切韵》为典范,唐孙愐的《唐韵》,北宋陈彭年的《广韵》以及其他韵书,都是源出于《切韵》。《广韵》后出,比《切韵》《唐韵》更加精密,因而代替了《切韵》和《唐韵》,但《切韵》为音韵学奠定基础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常云梦说。

“唐代是诗的全盛时期,产生了现实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产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诗人。唐诗总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发展、标新、立异、求索,从而形成了唐诗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风格,他们推陈出新,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唐诗的基本形式有: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近体绝句,七言近体绝句,五言近体律诗,七言近体律诗。五代十国是唐末潘镇割据相互争夺的继续,算不得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北方,文化几乎停止或者倒退,千古淇河文化沉寂了半个世纪,悄无声息。”赵燕淇说。

“北宋科举制度使北宋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文学艺术方面名人辈出,出现了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人,宋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与唐诗并称为我国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北宋绘画出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佳作。《清明上河图》中近六百人跃然纸上,由该图画得知,宋代城市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线,商店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长卷展示了当年汴京的风物。新时代王群先生的《正月》被誉为今日的《清明上河图》,《正月》描绘的是浚县正月里的古庙会民俗文化,已是誉满海外,被省里定为赠送国际友人的礼品。”付伾岚说。

北宋年间,千古淇河文化复兴,淇竹文化被文人们追思回忆,光大发扬,文人们感叹人生,记录黄河水患,诉说华夏旱灾,描写田园生活,歌颂淇河卫地风光,聊发感叹,伤怀北国南犯,每每提及淇河卫地,回忆淇奥,相思淇竹。南宋的诗歌成就很高,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出身北方的辛弃疾词多抗金复国之言,传回北方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元好问将辛弃疾词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南宋散文成就较低,远不及北宋。”马飞燕说。

“元朝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明代淇河卫地出了个王越,王越在朝为官,可谓心系桑梓。王越爱家乡,多智谋,也曾卫国戍边,功勋卓著,博学能文,长诗善赋,名显一时。但其急功邀赏,结交奸宦,不顾大局,假公济私,是一位历史复杂人物。如果论官职,卫贤的赫瀛、孟含霓、孟楠也是明代的高官,王越有文字留于后世,赫、孟他们也有诗文传于后世,而且他们为官清正,官声比王越好得多,孟含霓、孟楠还在浚县卫贤镇建有御赐的恩荣坊。”王碧霞说。

“明代产生了古典小说《三国》和《水浒》。罗贯中先后漫游冀、鲁、豫交界的大名府、卫辉府、怀庆府、开封府,山东临清、东平一带,后来沿运河南下杭州,后又投奔张士诚不得重用,因与老师共著《水浒》被朱元璋捉拿,罗贯中来到淇河岸边许家沟隐居,除了继续写《水浒传》,还在淇奥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郑有德说。

“公元1644年甲申年三月到八月,淇河卫地一度成为大顺政权的辖区,李自成派遣马世聪为浚县县令。浚县浮丘山北端,有一处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所建的忠烈祠,记录了明末浚县的一段历史。公元1944年的甲申年,郭沫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黄炎培那一年也提出了如何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历史的周期律。以史为鉴,认真接受当年李自成败亡的教训,才能避免甲申悲剧的重演。”姚淇明说。

第二十五回 梦中剧场大河津口 归故缇萦经过黎阳

2011-11-17 09:41:35

常云梦又在做梦,梦中有人给了他一张河南人民大会堂的门票,说是让他观看演出。等他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后,演出刚好开始,剧场一侧打出来字幕:缇萦黎阳恋。常云梦自言自语:“哦,演的是我家乡的事情,我要好好看看。”大幕徐徐拉开,又有字幕打出:序幕 归故里路经文石津。常云梦像是身临大河文石津口,见大河奔流,波涛东去,岸边柳吐新丝,隔河黎阳地界淡淡薄雾,远方大伾山孤峰突起,丹丘叠翠,阡陌交错,原野麦绿花黄,一派阳春景色。

太仓公引老家员由远而近。太仓公说:“老夫复姓淳于,单名意字,人称太仓公。老夫本齐地临淄人士,自幼家境贫寒,可老夫热衷桔井杏林之术,曾拜公孙光、公乘阳庆为师,研习望闻问切,得些扁鹊脉络,为人医病,远近传名,就医者摩肩接踵,门庭若市。老夫曾任太仓令,但却专志医术,长期行医民间,不图富贵荣华,故此辞官就医。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也曾召老夫入宫做官,被老夫一一谢绝。因老夫时常拒绝前往朱门高第行医,被富豪权贵罗织罪名,送往京都长安苦受肉刑。老夫膝下无男儿,只有五个女儿,可怜老夫一生行善积德,却要肉刑长安。谁知老夫的小女儿缇萦非要随老夫进京,竟敢在文帝面前为老夫伸冤,甘愿代老夫受刑,文帝被小女缇萦感动,不仅免老夫无罪,准老夫回归桑梓,还废除汉朝肉刑。”

“老爷,咱们出得长安,自关中到得关东,一路东归,此处已是文石津口,大河对岸就是山东卫地黎阳。”老家员回话。

“老夫与爱女缇萦一路奔波,一时有说不出的感慨。正是:长安免罪归桑梓,已是春光翠绿时。黎阳景色大伾西,仙雾起,欲渡鸟鸣诗。”太仓公说着唱了起来:

 [仙吕][赏花时]新绿春风紫燕欢,对岸黎阳纱雾岚。遥望大伾山,峰峦隐现,波浪涌黎川。

“今日大河津口满目春色,一路回归奔波劳顿。老家员,且唤缇萦暂且歇脚。缇萦何在?”太仓公说。

“来了,来了!小姐正在观看大河风景,这就来也!”丫鬟燕儿跑过来说。

“俺叫缇萦,本是太仓公淳于意的小女儿。因俺爹爹被人陷害,俺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决意拼着性命也要陪着爹爹进京,喊冤告状。俺进得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奏章中说俺爹爹曾是齐地的清官,只因爹爹悬壶济世,得罪权贵富商,遭人陷害,被判肉刑。俺不但为爹爹悲伤,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儿落泪。人一旦砍去手脚,就是终生残废,割去鼻子就不能复生,刑罚如此残酷,怎么不给有罪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俺甘心为奴官府,愿替俺爹爹赎那冤枉之罪,以免爹爹身受肉刑。文帝看俺奏章,得知俺是一小姑娘,十分同情,并说俺讲话在理,于是朝廷废除肉刑,俺爹爹也被免罪,准回原籍。”缇萦走到太仓公近前,边说边去参见爹爹。太仓公接着唱:

[幺篇]有女无儿心愿甘,小女缇萦女胜男。医术女相传,慈悲行善,治病济人间。

转眼之间场景换成了黎阳津。黎阳津口大河水流悠然,伾山云烟缭绕,黎阳城隐现于大伾山北麓。津口岸边绿柳飞絮,水边游船往来如织,岸上商贾叫卖,远处断断续续传来几声秦腔。端木浚引卫儿登场说:“小生复姓端木,名浚,字黎云,家住黎阳城中,先人端木子贡乃是孔老夫子贤徒,名列孔门十哲。可恨世道不公,不幸至我父一辈家道中落,父亲伤心过度,一病魂归。我与母亲相依为命,孤苦伶仃,不想娘亲继后也撒手人寰。《诗》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我一人,母氏劳苦。晛睆黄鸟,载好其音。有我一人,莫慰母心。’小生幼年也曾读些诗书,略懂些医术,可惜天不作美,功名未遂,只好在这黎阳城中寻些营生,治些小疾风寒,交些穷朋难友。唉!苍天风生云起,世间悲欢无常,贫穷砥砺人生,贵贱交错往复。”端木浚说开唱;

[仙吕][点绛唇]柳绿黎川,伾峰河岸,长声叹。絮舞纷繁,我自黎津观。

[混江龙]大河凭看,浪涛拍岸水连天。春愁求索,浚地悲难。尘世哀伤无限恨,人间悲苦很多冤。双眉紧锁河边站,风尘无奈,心事河滩。

“失路之人,又到黎阳津口。此处人来人往,商贾叫卖,那边似在唱秦腔,小卫儿,咱们就在这津口随意转转,你也好借机讨些吃食果腹,我也四处看看。”端木浚说着又唱:

 [油葫芦]冬去春来紫燕欢,难懂心自寒。黎川归海尽天边,伾山拔地观人世,黎津争渡思千万。恨不能,无助难,云涛接水茫茫憾,缥缈起云烟。

[天下乐]二老抛儿人世间,多难,孤苦单,可怜我形只惨寒。心怨悲,无处攀,哭声冲向天。

“话说间津口那边来了几个裙钗,小生且坐进穷朋友的茶棚看看风景。店家哥哥哪里?小生且在你棚下坐坐。店家哥哥哪里?”端木浚喊话。

“原是黎云老弟,快请入坐,我去给你打碗茶水。”店小二说。

缇萦的大姐绢萦、二姐绸萦、三姐红萦、四姐络萦并众丫鬟登场。绢萦说:“几位妹妹,缇萦小妹可是捎信要我等在此黎阳津等候爹爹?你们看那边有一茶棚,咱们可否坐下歇脚,也好等候爹爹和小妹缇萦。”

“大姐说的极是,我等且在棚下歇脚。[四姐妹坐进茶棚]店家哪里?请给我等上茶来。”绸萦、红萦几位同时说。

“众位大姐,适才听你等说及缇萦,可是那进京为父伸冤的巾帼之女缇萦吗?”店小二迎上前去问话。

“哎呀!那缇萦可是女中丈夫,巾帼不让须眉。自那日有人在此说起缇萦长安救父,消息一夜传遍黎阳城郭,城中已是街谈巷议,无人不知,无人不哓。店家哥哥快给众位神仙姐姐上茶!”端木浚插话。

“遵命,这可要热情招待。”店小二应声说。

“啊,各位大姐,小生家住黎阳城中,家中几进院落、数间空房,如不嫌弃,等老伯到来,你等可到小生那里住下。”端木浚说。

“哦!小妹缇萦的事儿传的倒快。小哥可是哪个,为何请我等住你家去?”络萦问话。

“众位神仙姐姐有所不知,这位小哥复姓端木,名浚,字黎云,乃是端木子贡后人,可惜家道中落,父母双亡。黎云兄弟自立门户,夜阑苦读诗书,白昼替人看些小疾风寒,如今世道,可谓孤苦伶仃,艰难度日。”店小二搭腔。

“原来与俺爹爹同行,失敬,失敬,小女子这厢有礼了!俺家小妹平日也爱随爹爹替人把脉,业已传承爹爹衣钵,这位小哥一定与俺家小妹志趣相投。这可说定,等俺爹爹到来,就住到你的家中。”络萦说着唱了起来:

 [三番玉楼人]俺把缇萦赞,小妹义当先。妙手回春齐地传,俺妹文魁倩。绣织兰,美诗篇,志天边,琴棋画技仙。心诚万千,菩提善念,只是落凡间。

缇萦扶着太仓公淳于意引老家员、丫鬟燕儿登场。缇萦唱:

[醉扶归]函谷家乡远,白马渡黎川。紫燕黎津水上欢,蝶舞花香漫。渺渺乡关梦间,雾绕伾山恋。

“那不是我家众位姐姐吗?原来比我等早到一步。众位姐姐,还不快来扶爹爹一把!”缇萦喊话。众姐妹向前参见爹爹,端木浚一侧偷观缇萦。

“呀,好美丽的巾帼翠红!《诗》曰:孑孑干旄,在浚之郊。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端木浚自言自语后唱:

[村里迓鼓]眼前亮倩,影芳香艳。几曾梦里,魂舞飞、遐方相见。找寻百度,知她何处,黎津出现。远千里,身咫尺,站眼前。勾我魂,缇萦是仙。

众姐妹相互拥抱,喜泪满面,端木浚一侧很是羡慕。缇萦唱:

[大安乐]黎津父女欢无限,春风姐妹舞翩跹,长安灾后庆团圆。去劫难,儿女愿偿还。

卫儿登场见端木浚正在忘情发呆。卫儿说:“黎云哥哥,因何如此发呆,莫不是遇着了你梦中的仙女?”

“呀!她正是我梦中魂牵梦绕的芳兰雅慧。”端木浚情不自禁地说。然后唱:

[元和令]凡尘女万千,芳雅女人恋。缇萦绕梦起无端,魂儿飞半天。倩姿丽影美天仙,魄魂荡梦间。

“众位姐姐,爹爹远路奔波,不胜劳累,还是先寻个住处,让爹爹也好早些歇息。正是:只说生死两茫茫,怎知幽梦又还乡。”缇萦说。

“妹妹说的极是,四姐适才与一小哥说话,知他与爹爹本是同行,小哥诚邀我等到他家里居住。那位小哥,请你这厢说话。真个是:卫地一鹤排空起,直上云霄自有情。”络萦说。

“俺死也!好个白面书生,似曾哪里相识,莫不是前世的姻缘,俺这心里顿生爱怜,真真羞煞人也!”缇萦见到端木浚一惊说。

“小生欢迎缇萦小姐与大伯他老人家光临黎阳!小生复姓端木,名浚,字黎云,家住黎阳城中,本是端木子贡后人。见你们一家团聚,令小生无比羡慕。唉!可恨世道不公,父母离恨魂归,家中只我一人,好个孤苦伶仃也。小生幼年也曾读些诗书,知些礼仪,还略懂些医术,常也替人治些小疾风寒,交些穷朋难友。如今家中房舍到有数间,几进院落,可惜均已空空闲置,诚邀缇萦小姐一家进驻,讨个人气,也好早晚求教老伯医术。”端木浚说。

“如此说来,令缇萦十分同情,小妹就依黎云哥哥,住到你家,俺会让爹爹教你医术。”缇萦说。

“哎呀,今日有缘结识缇萦小姐,我愿足矣!好一个淡雅清香美又柔,黎川渡口秀芳留。”端木浚说。

“今日甚是欣喜,不想黎阳山水毓秀,民风心诚,俺一路多遇好人,更兼他又是俺似曾相识的人儿。”络萦说。缇萦唱:

 [后庭花]原来在眼前,相思梦幻间。只道天涯盼,黎阳津是缘。谢苍天,感恩千万,寄情黎浚山。

“犹如仙女下凡,莫不是为勾小生灵魂而来吧?真个是令小生心津遥遥,魂上九霄。转瞬间凯风缓吹浚黎暖,听她谈一语击破心底天。”端木浚唱:

[上马娇]浚地灵,卫水甜。又见浚泉欢,黎川东去伓山恋。天!让我遇神仙。

“他真是俺梦里找寻不见的人儿,她让俺梦魂颠倒,吧俺的魂儿勾去也。终将是人生短苦春也暮,想劝他莫让鬓秋悔华年。”缇萦唱:

[柳叶儿]净怎能、痴情一片,守空恨、魂梦云天,心无耐把人残害。梦中去,好难寻,念悠悠、浮想联翩。

“缇萦小妹,天色不早,快快随这位小哥进黎阳城去罢。”络萦说。缇萦唱:

[青哥儿]春城春风情恋,回归缘遇黎川,紫燕穿梭蝶舞欢。谁想黎津路一边,将他怨。

端木浚接唱:

[胜葫芦]两道眉儿柳叶弯,齿玉口唇间,燕婉婷婷一雅兰。身姿柔软,翩跹步,疑是九天仙。

[幺篇]恰似莺歌绿柳间,天外降神仙,浚地黎阳巧有缘。诚心相请,盼她久住,永在我家园。

场景幻化成了大伾山。大伾山平地拔起,大河水环东鹿,山中松柏苍翠,山峰楼阁亭台,孤峰凌云,雾岚毓秀,气象峥嵘。缇萦五姐妹引燕儿等众丫鬟登场。缇萦说:“四位姐姐,你等可是快些脚步。趁着爹爹在黎云家中休息调养,我等正好一同登上大伓玩耍。”

“缇萦小妹等等四姐,俺有话问你。爹爹收黎云为徒可是小妹主意?你实话讲来。”络萦说。

“老爷就是看在小姐面上,才收黎云为徒。小姐是明着帮他,暗地自助,俺看的出小姐一定是喜欢上那个白面书生。”燕儿插话。

“俺打你个小燕子满嘴胡说,让俺在众位姐姐面前出丑。”缇萦说着假意追打燕儿。

“小妹住手,俺和燕儿是在与你玩耍,且莫认真。我等把爹爹留在黎阳城中,说是让爹爹休息,爹爹如何能够。昨天黎阳县令前去拜访爹爹,搞得黎阳城中满城风雨,慕名前往看病的人摩肩接踵。爹爹又为人治病,又培育徒弟,三五日内定是走不出黎阳城也。”络萦说着作拦截状。

“你们几个打打闹闹,叽叽咕咕,如何能够登上伾山?还不快快走路。”绢萦说。众人开始登山。

“好一座名山大伾,你看他孤峰拔地而起,松柏苍翠,林间曲径幽回,山势奇特,寥廓峥嵘。正是:孤峰慑九重,拔地逼苍穹。大川奔腾急,丹丘伴古城。柏涛怀神禹,千仞壁崖倾。欲穷黎阳景,绝顶上楼宫。”缇萦唱:

[中吕][粉蝶儿]拔地峥巉,绝壁崖、欲攀长叹。松柏涛、思禹当年。险嶙峋,扶藤葛,魂惊心颤。气喘艰难,手扶膺,仰息观看。

“各位姐姐,俺已经到达山顶,你们定要坚持攀登。呀!好一派山顶风光,放眼寥廓千里,犹如身在天吴。东观海若,西望太行,南遥吴楚,北眺燕赵。你看那大川东逝齐鲁,卫水北流燕赵,黎阳津白马隔河相望,黎阳城大伾东北山下。山腰轻雾薄纱缭绕,山顶白云朵朵碧空。”缇萦说。

第二十二回 千古回首几多人物 遥想追思感叹人生

2011-11-16 12:07:54

站在淇水诗苑南大门,姚淇明说:“唐代张九龄有一首《送韦城李少府》。张九龄,生活于公元678-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曲江也就是广东省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开元尚书丞相。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盛世作出了积极贡献。张九龄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慷慨与展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做出了贡献。”姚淇明吟诵: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代李泰著《括地志》记载:‘滑州:白马县滑州故城、古南燕国,黎阳津一名白马津,在滑州白马县北二十里。’”姚淇明又进行说明。

“唐代高适有一首《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诗中写道:‘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托。’高适从蓟北归来,再次途经淇水。高适以此诗回赠薛三据,兼寄赠郭微。诗中回顾离开长安十年来的生活,写漂泊燕蓟的所见所感,自己远大志向和政治抱负。称颂薛三据和郭微的经国济世之才,但只能做县尉一类小官,无法展志于天下,为齐鸣不平。虽然淇水风光秀丽,但却不能一生隐居淇奥,退隐是没有出路的,归隐山林就像小鸟鹪鹩无所作为,怎么能实现鸿雁之志呢?高适生活于公元701-765年,字达夫、仲武,沧州人。高适少小孤苦贫穷,爱交游,有游侠之风。”郑有德说。

“唐代李白有一首《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此诗写他与苏明府淇水分别时,观女子婀娜蹁跹淇水岸边,水面游船,两岸青楼,万家生平。面对淇水景色壮丽,李白以苏秦比苏明府,颂扬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最后聊叙别情,盼再次相见。”常云梦吟诵: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李白也来过淇奥吗?”赵燕淇问。

“李白生活于公元701-763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又被称为李翰林、李谪仙、李拾遗等。他别离长安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淇水,飘泊于梁园、鲁郡和金陵等地,过着饮酒论文的飘逸闲散生活。”常云梦补充说明。

“唐代储光羲有一首《相和歌辞·采莲曲》,相和歌辞是乐府歌曲名。储光羲独游于淇水,看到淇奥水边荷花繁茂,深水菱叶绿翠,景色宜人,原本储光羲是独自一个人游玩,突然看到一群仙子般的妙龄少女歌舞淇水岸边,于是他厚着脸皮邀请少女一同赏景。广阔的水面之上并没有道路,浩瀚的湖面无边无际,可是似乎能听到波浪之中有戏水孩童的声音,隐约能看到美人鱼水中的住处。储光羲站立舟头,看着这大雁回归,看着新荷不满水面,穿行于繁茂的荷花之间,已是夕阳落日,渔舟唱晚。一天的淇水泛舟赏景,忘记了官场中勾心斗角的烦恼,管他什么谁贤谁愚!”赵燕淇吟诵:

浅渚荷花繁,深塘菱叶疏。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春雁时隐舟,新荷复满湖。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

“储光羲生于公元约706-约763年,润州延陵也就是江苏丹阳人,祖籍山东兖州。开元十四年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县。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中,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天宝末,奉使至范阳。安史乱起,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赵燕淇补充说。

“唐代姚合有一首《寄杨茂卿校书》。记得去年与君相遇,咱们同住在黎阳城中。当时黄河就要封冻,船在冰的夹缝中行驶。君是要南渡黄河前往滑州,我是要到长安去。大丈夫惜别泪不轻弹,即使旁人看了也会感到无情倒是真有情。进京应试,心愿成空,有负家乡的鼎力举荐,我自己也要重重惩罚自己。一堆烂草虽然不被人看重,但它也能燃烧发光生热。像我这样愚钝不名的人,难道会永远发不出光亮?哀叹人生之路是那样的漫长,我的亲人们也不会容我了。就像船和车一样,各有自己行走的路线。眼光短浅的人,永远不会看向远方和预测将来。幸喜自己坚持没白天没黑夜地学习,寄上书稿请君斧正。”付伾岚吟诵:

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黄河冻欲合,船入兵罅行。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丈夫不泣别,旁人叹无情。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惭辱乡荐书,忽欲自受刑。还家岂无路,羞为路人轻。决心住城中,百败望一成。腐草众所弃,犹能化为萤。岂我愚暗身,终久不发明。所悲道路长,亲爱难合并。还如舟与车,奔走各异程。耳目甚短狭,背面若聋盲。安得学白日,远见君仪形。

“姚合, 陕州硖石也就是三门峡人,在世时间约是唐文宗太和中前后时期。登元和十一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称姚武功,后调富平、万年尉。宝历年间,历任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剌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颇类贾岛。”付伾岚补充说。

“姚合还有一首《寄送卢拱秘书游魏州》。”马飞燕吟诵:

太行山下路,荆棘昨来平。一自开元后,今逢上客行。地形吞北虏,人事接东京。扫洒氛埃静,游从气概生。蓟门春不艳,淇水暖还清。看野风情远,寻花酒病成。车马回应晚,烟光满去程。

“魏州在今河北省南部临漳一带,卢拱秘书前往魏州游玩,姚合写此诗送别。荆棘比喻安史之乱,自从安史之乱爆发至今,才刚开始有人敢往魏州游玩,国家才恢复安定局面。太行山虽处在远离京师的北方,但人和事的变化却直接连着东京洛阳。虽然蓟门关一带春来依然萧瑟,但淇水却是碧清暖意。卢拱秘书要多欣赏野外风情,少寻花酗酒,趁此游魏州之机,多写好诗。车马到魏州时可能天色已晚,卢拱秘书你可要好自为之。”马飞燕解释。

“唐代骆汶淇有一首《恩师汶罗清水祖师圣示》。骆汶淇,文化三清宫的主教。天宝年间,长安芜溪村骆天年所拾弃婴,收为义子,遭劫死而复生,沦为乞丐四处行乞,被丰安府华为仁收留,拜华为仁为义父,他曾学得桔井杏林之术,周游四方,以行救人济世之志业。也曾加入军旅,所行之处,莫不为当地行医济世,却不收取费用,而广受爱戴。朝廷欲重用其才,赐以高官厚禄,但他生性淡泊,更慕道家黄老之学,乃辞谢德宗皇帝封赏,继续于民间行侠救世。后前往清音寺修道,任清音寺住持。”秘书长吟诵:

文鹏展翼,黄鸟盘旋,天上人间,自有其兆,世界其时,阴阳瑞照祥晖,嘉年吉岁,天将来临。胜心古器,淇流如碧,灵慧凡有,得开鸿图,文化苍翠,三清淇耀,道教禋香,鸾鸣天下。三宝在天,三感在人,二璧合耀,灿光天地阴阳,文鹏展翼之时也。勿迟。

“我也说一首唐代沈颂的《卫中作》。沈颂,无锡尉。此诗是沈颂在卫地欣赏淇水秀丽景色有感而发,诗的感情基调是忧愁。唐时的卫州,包括现今的鹤壁市淇县。卫地春色宜人,淇水明丽清澈,反而增添了诗人的忧愁。所忧何事?诗人没有说,可能是思乡,可能是相思,也可能是官场失意。”付伾岚吟诵:

卫风愉艳宜春色,淇水清泠增暮愁。总使榴花能一醉,终须萱草暂忘忧。

“‘卫风愉艳’指的是《诗经?国风》中的《卫风》轻浮,不庄重。‘泠’是水声。‘总’有些版本中写为‘纵’。‘榴花’是一种美酒的名称。‘萱草’说的是古人心目中的忘忧草。”付伾岚补充说明。

“我给大家吟诵一首五代时期徐铉的《送钱副使黎阳发运》。此篇是诗人清明时节送钱副使赴黎阳的诗句。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定的节日,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寒食与清明日期接近,唐代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清明作为节日,与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正值黎阳渡百花盛开,春风吹绿浚水两岸的清明时节,诗人一杯饯行酒,送钱副使前往黎阳,说一声珍重,道一声福星高照,如意吉祥,一路平安。”常云梦吟诵:

一杯寒食酒,珍重送君行。花影黎阳渡,春风浚水声。泛舟无废事,骋骥有修程。应用方无暇,何须怆别情。

“徐铉生活于916—991年,字鼎臣,广陵也就是扬州人,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说到徐铉名字,顿然产生能臣侍奉庸主那样的感觉,而徐铉的忠实属愚忠,迂腐之极!徐铉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赵匡胤欲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徐铉质问赵光胤:‘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赵光胤回击说:‘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徐铉再次使宋,徐铉对赵光胤说:‘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光胤辩不过徐铉,愤怒地拔剑而起说:‘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常云梦说。

“南唐后主李煜,不愧是爱情圣手词学宗师,但他却是一个十分窝囊的皇帝!他对宋朝忍辱屈从,纳贡称藩,不敢堂堂正正作皇帝,接见宋朝使者时,总是脱下皇袍,换上紫袍。李煜太天真了,他认为事事恭顺、不出过错,宋朝就不会同南唐兵戎相见。他根本不懂政治,他哪里像个帝王,徐铉应该为他脸红,早应该弃他另择明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光胤还是把他用毒药弄死了!李煜也只有去阴曹地府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周颂鹤接话。

  “南唐亡后,徐铉随李煜入宋,被任命为率更令,后官至散骑常侍。因遭人诬陷,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七十六岁寿终。有《徐公文集》三十卷,由女婿吴淑编集。又有《稽神录》、《质疑论》等。徐铉的文章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他为李煜所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曾录此铭。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颇近白居易诗风。”常云梦说。

“我背诵一首卫州人士、北宋词人贺铸的《田园乐》。贺铸此诗写自己隐居淇上村时见闻,特写一位淇上老农的生活,写出了自己感受到的田园生活乐趣,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淇奥田园淳朴民风图画,寄托着贺铸向往桃源世界的思想。诗前面的序写道:甲子八月,与彭城诗社诸君会南台佛祠,望田亩秋成,农有喜色。诵王摩诘《田园乐》,因分韵拟之,余得村字。”赵燕淇背诵:

昔我未去国,幽栖淇上村。分辞侠少事,喜与农老言。农老孰追从,四邻皆世婚。机中工织妇,籍上成丁孙。昨日春火开,逍遥望高原。西照牛羊下,东风花草繁。今朝夏鸡鸣,麦熟田头喧。归来息树荫,课汲灌中园。秋赛方及辰,酿秫烹膏豚。丛祠响腰鼓,免杖奉神樽。冬雪断门巷,蚕庐清且温。地藉熊豹席,炉明荆枥根。起居就安适,非复系晨昏。不识百里面,不知千骑尊。供输先众期,于我何维恩。太上复淳古,坐超羲与轩。敢忘天地施,击壤声如埙。毕此百岁愿,泰然长夜魂。避秦谁氏子,客死武陵源。

“我也背诵一首宋代苏轼的《和陶酬刘柴桑》。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有一首《酬刘柴桑》:‘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宋元祐八年,哲宗亲政,苏轼被远贬广东惠州,再贬海南儋州,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葬于汝州郏城县。此诗是苏轼谪居海南期间,依照陶渊明《酬刘柴桑》诗词的题材或体裁所写的和酬诗,写的是苏轼谪居时的田园生活。北宋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新旧党争,导致了苏轼当世之志的淡化和消解,卷入新旧党争的苏轼受挫之后,开始追求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歌风格。”付伾岚吟诵: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一饱忘故山,不思马少游。

“红薯是明代才传入中国,据说吃红薯180天可将人闷死,恰巧当时已有白萝卜,化解了红薯的这一毒性。北宋时期的红薯是一种番薯,也就是山药,并非明代以后的红薯。山药茎蔓可长达三米以上,种在墙脚让它沿支架攀缘而上,夏季开花,花单生,乳白色。紫芽就是紫芋,紫梗芋艿,肉色白净,软滑香美,酥而不腻,为蔬菜中之佳品。苏轼在住屋的四周遍植山药和紫芋,山药和紫芽开花时放出类似幽兰的香气,幽兰之春不与秋菊争霜。把山药和紫芋穷冬季节储存在瓮盎中,苏轼收获的劳动果实比农民耕种的田地还多。”付伾岚介绍说。

“淇上也种植一种名叫玉延的山药,我小的时候家乡仍有山药,有一二尺长,大的有鸡蛋粗细,那时间吃不饱,山药接济了那个挨饿的年代。苏轼《和陶诗》自序中说:‘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絶。’苏轼的小儿子名叫苏过,跟苏轼一起谪居海南。吃饱了也就不想家了,也不再想马少游了。马少游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同祖父堂弟,他常劝马援不要为功名所累。苏轼以谪居海南的身份,种植山药,自得其乐,当然也不必追思马少游了,苏轼之志看来已经淡化和消解,开始信奉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安贫乐道。”常云梦接话。

第二十三回 流域今古淇河文化 鹤壁黎阳诗赋颂歌

2011-11-16 12:11:50

大家玩的尽兴,晚上又喝了几杯酒,周颂鹤、常云梦住进宾馆,郑有德、姚淇明、淇河卫地七子坐下来又开始聊谈淇河文化。姚淇明说:“淇河文化属于地域文化,淇河文化与鹤壁文化不能划等号。”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繁衍和发展起来的、带有地域烙印的文化。地域文化不能局限于中国,对于全球任何地方都适用。淇河文化是指在淇河流域从古至今形成、繁衍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淇河流域烙印的文化。”赵燕淇说。

“古今淇河流域差别很大,古淇河最北可抵达天津,淇河卫地皆在古淇河流域范围内。今天所说的淇河文化实际上指的是鹤壁文化,涵盖了今天的淇河流域。古淇河文化在先秦时期是大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一度起着主导作用。既是汉代以后脱离了大河流域,也依然是中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之一。鹤壁文化属于淇河文化,淇河文化属于中原文化。”常云梦说。

“我还想背诵诗句,唐代皎然有一首《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上人饮茶赋诗》,写他月末月黑之夜与潘述、汤衡、海上人一起,在侍御李萼家里作客饮茶赋诗的情景。他们在琴轩传花饮茶、素绢题诗,与会者不是东邻隐士,就是淇上和尚,茶会一直延续到天亮。”王碧霞吟诵:

晦夜不可坐,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

“皎然,生卒不详,诗僧,名昼,字清昼,俗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也就是浙江吴兴人。文章与颜真卿、韦应物并重。”王碧霞补充。

“生活于公元1227-1304年的元代王恽,字仲谋,号秋涧,也是卫州人,元代诗文家、词人。少即有文名,富才干,因荐而至京师。历任按察使,翰林学士、嘉义大夫。师元好问。其文不蹈袭前人,雄深雅健,一生多才艺,未曾一月不学。谁能背诵他几首诗?”常云梦问。

 “我建议别再背诵诗词了,刚才王碧霞不是背诵了一首饮茶赋诗嘛,咱们聊谈一下淇河卫地的赋文如何?”郑有德说。

“这个提议好!清康熙年间户部给事中、淇县人高遐昌写有《淇园菉竹赋》,清康熙年间进士、曾任淇县知事、浚县人郭玥写有《淇奥菉竹赋》,今天咱们不议论他们的赋文,听说你们几位也写有赋文,拿出来处处如何?”姚淇明说。

“我打头阵,读自己写的《鹤壁新区序》。”周颂鹤朗读:

西出太行,南临淇水,商周故地,鹤壁新区,襟京广而控壶台,伴京珠而引鹤濮。淇河文化,新石器溯源之始;卫水文明,夏商周故地之初。鄘卫人文,毓秀钟灵,仙鹤飞落离坤峭壁,古佛守望震巽大伾。淇河汤汤,卫水北去,云梦山中军校鼻祖,大伾山上佛道鸿儒。大禹锁蛟,黎川归海;武王伐纣,烟云遍野。永昌枋头,古道要塞;鹿台千尺,阅尽兴衰。大河东去,卫水独立;千年淇卫,崛起新区。

坝首登高,远瞩气肃。淇水碧而新区岚,轻纱潦而山河美。水环流于八卦,龙横卧于太行;望东方之新区,似璀璨之龙珠。西近层峦而叠翠,东恋平原之浚泉;南面朝歌之纣都,北对羑里之古城。马踏龙雀,鹤飞雁鸣;紫气东来,青螺黎阳。坎艮凭眺,恣长城之内外;倚槛流目,穷嵩岳之中原。西绝峰巅,览太行之巍巍;震对苍茫,观海若之万里。新区携旧城俊采,淇滨共鹤山峥嵘。高临寥廓,半在青冥;不胜佳境,歌舞开襟。

云霞万道,红日东方。春风吹隐秀开泰,淇水欢崛起新区。布局蓝图,吸取古今风采;高楼错落,造型万象多姿。华灯街市,一派朝气蓬勃;湖光山色,彰显时代风貌。风美雨新,市容整洁;花香四溢,绿荫芬芳。闻号角催征,时不我待求发展;听战鼓震天,昂首奋进争朝夕。噫吁兮!今逢盛世,春满华夏,美景良辰,感慨万千。同心同德,鞠躬精粹各业之所望;悠悠我思,发展弥新时代之所期。考察遗址,淇水文明之求索;丰绩可碑,淇滨奉献之新貌。

碧水东流,明月当空,今日聚会,欢乐淇滨。我本一介书生,近日别离故土。虽工作外地,却情系家乡。梦中淇河卫地之茫茫,几曾淇水流碧之悠悠。呜呼!今聚桑梓,遥想追思。临别赠言,敢竭鄙诚,话长纸短,就此停笔。

“我来读自己写的《黎阳赋》。”付伾岚朗诵:

豫北平原之上,新鹤安濮之间,乃浚县黎阳城也。城襟两山而带一河,南枕浮丘东依大伾。大伾山孤峰突起,浮丘山西南静卧。太极阁伾顶云端,碧霞宫丘顶南望。黄河当年,卫水南来,阅尽人间沧桑,历经三千春秋。追思鸿蒙开天,共工怒撞不周。天河水泻人间,浚地诸峰飘渺。苍海水接太行,灵长尚处幼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始有华北平原。万千幻化,沧海桑田,皇帝东徙,逐鹿中原。大川九曲绕秦岭,伏牛太行难阻拦,华北洪水横流,顿成泽国汪洋。神禹开凿龙门,治水伾峰锁蛟,疏浚九河归海,终有黎川东去。五帝夏商,扩地开疆,历经千年,奠定华夏,感尧舜之圣德,恶桀纣之无道。武王伐纣,战于牧野,悲一代昏君鹿台引火自焚,痛五百余载殷商烟灭灰飞。周朝诞生,百废待兴,殷商旧地,分封三国,卫国震方兮紧临黎川建都,康叔封地兮始有黎阳城郭。

定王年间,大川东移,太行东麓兮水聚卫地,卫水茫茫兮成就清河。大川古道,清河北去,六百春秋兮流过岁月,秦皇汉武兮卫水昼夜。王莽新朝,黄巾起义,大川怒涛兮横过齐鲁改道,卫水哀伤兮别离母亲怀抱。清河怨恨,泪洒黎阳,古城迁址兮浮丘山巅,伾山北麓兮化作湖泊。后汉三国,晋南北朝,置州置郡,近六百年,雾绕伾山兮大佛问世,清河改道兮水环浮丘。曹丕《黎阳作》赋诗抒怀五首,庚信谢灵运情洒黎阳津。墨客名人兮八方聚来,丹丘壁崖兮今有遗踪。隋挖运河,唐修永济,清水改作御河,更添黎阳景色。王维遥望浚黎阳,楼眺岑参思故乡。贾岛姚合曾酒醉,浚郊韩愈避兵荒。李隆基白马诗寄,张九龄黎津别伤。浚地名扬传外域,几曾争渡隐遐方。

明代洪武,古城再徙,正德嘉靖,两筑城池。御河更名,始称卫河,引卫环城,古城如画。墙围九里,高三丈五,基厚六丈,城头雉堞。震兑离坎,四方城门,巽乾坤艮,城上角楼。门外石桥,桥首石坊,城门券拱兮上筑高楼,城坚壮丽兮商贾云集。城中街市通四方,文治阁位居中心,高五丈四,阁下车水马龙,阁上两层回廊。登阁极目,黎阳尽收,山灵毓秀,春光明媚,东望澶云丹流东壁之长春,西瞻行翠清环黎水之叠翠;高瞻远瞩,山河多姿,凭栏远眺,满眼物华,南控黄流碧泻西山之长青,北迎紫极黛护伾岚之仙云。东眺泰岱,西望太行,寄情怀于山水之中,托心愿于天地之间。远遥嵩岳南北,极目长城内外,朦胧人间之天上,苍茫大地之锦绣。飘飘兮魂灵欲仙,疑肋生双翅;漫漫兮层云飞度,沉醉于黎阳城阙。

伾山晓月望中天,龙洞秋云吐雾烟。玉女瑶池留倩影,岁寒双秀在浮山。云溪桥下燕歌语,善化峰头奇景观。晚照童山碑影西,淇门风雪古今传。大佛禅坐兮依稀当年,时光荏苒兮景移物换。太极宫风铃叮当,柏涛声与之相和,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坤仪云霄,矗立神州,高阁览胜兮寥廓峥嵘,月吟星语兮三别四壶。千秋禹迹,蓬莱凭看,晓披烟蓦之青峦,日绕峰头之佛顶。惜伾山晓月不再,悲龙洞雾岚消失,步云路歌思乡之曲,依岩峦读丹丘之文。感大禹之伟业,吊大河之遗踪,笑知县求道于伾山西麓,羡今人参佛于大伾山南。乾坤玄幻,天地冷暖。风生云起之苍穹,雨落雪飞;绿黄红翠之伾山,雾漫霜侵。历酷暑之盛夏,经寒冷之严冬;春夏秋冬更替,迎和煦之阳春;四季冷暖交错,送凋零之清秋。时太平盛世,时战火连绵,凄风苦雨几经兵燹,黎阳岿然继往开来。悠悠春秋之久远,漫漫岁月之绵长,逝者如斯,犹如人生也。鸟瞰黎阳今昔之巨变,万千感怀心中之情愫。蹉跎岁月,转瞬百年,哀人生弹指,叹大伾千古。朦朦如仍处仙境之中,乐而忘返;恍惚似羽化苍茫之上,黎阳芬芳。人生悲欢,旅途曲折,回首往昔之岁月,展望未来之征途。

“我来背诵自己写的《大伾山赋》。”赵燕淇朗诵:

时至深秋,麦苗青青,余与同窗忆起登大伾情景。柏涛迎客,忆童年之时,恋故乡之美。攀葛扶栏,拾阶而上,观西麓道教之文化,览东麓佛家之古迹。高瞻远瞩,满眼物华。山灵毓秀,春光明媚。东眺泰岱,西望太行,寄情怀于山水之中,托心愿于天地之间。远遥嵩岳南北,极目长城内外,朦胧人间之天上,苍茫大地之锦绣。漫漫兮层云飞度,沉醉于山巅;飘飘兮丹丘独立,疑肋生双翅。

石雕兮安坐,时光兮荏苒。感大禹之伟业,吊大河之遗踪。笑知县求道于西麓,羡今人参佛于山南。惜伾山晓月不再,悲龙洞雾岚消失。步云路歌思乡之曲,依岩峦读丹丘之文。八卦楼风铃叮当,柏涛声与之相和,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鸟瞰黎阳今昔之巨变,万千感怀心中之情愫。

蹉跎岁月,转瞬百年,哀人生之弹指,叹大伾之千古。坤仪云霄,矗立神州,阅尽天地之春秋,历经世间之风雨。黄河东去,卫水南来,高阁览胜兮寥廓峥嵘,月吟星语兮三别四壶。千秋禹迹,蓬莱凭看,晓披烟蓦之青峦,日绕峰头之佛顶。眼观苍茫,肩随玉女,伴同窗以神游,聊理想于山中。春风拂煦,绿染枝头,回首往昔之岁月,展望未来之征途。

乾坤玄幻,天地冷暖。风生云起之苍穹,雨落雪飞;绿黄红翠之伾山,雾漫霜侵。历酷暑之盛夏,经寒冷之严冬;春夏秋冬更替,迎和煦之阳春;四季冷暖交错,送凋零之清秋。时太平盛世,时战火连绵,凄风苦雨几经兵燹,岿然屹立未曾溃崩。悠悠春秋之久远,漫漫岁月之绵长。朦朦如仍处仙境之中,乐而忘返;恍惚似羽化苍茫之上,人间芬芳。逝者如斯,犹如人生也。人生悲欢,旅途曲折,上下而求索,继往而开来。

“我来读自己写的《淇园绿竹赋》。”常云梦朗读:

辛卯四月,时过立夏。回望淇奥千古,忆起《诗》中《卫风》。淇水烟翠于故土,绿竹猗猗于淇园;本固性直而有斐,虚心抱节而傲寒。两岸绿玉,青梢凌云;朝歌如画,淇水如诗。探求古淇河之流经,追溯《水经注》之遗迹。拓展弥新,追忆武公之风采;继往开来,回首淇竹之文化。绿染太行,烟雨淇奥,涛接泉水,胜概朝歌。魂遥家乡,水碧山岚毓秀;忆起鹤壁,淇水诗苑钟灵。淇园与翠竹共绿,诗苑伴淇水同春。明月竹影,芬芳淇水之滨;微风寒翠,清香岸边醉人。

花窝出圣贤,恩泽千秋,两岸人杰扬道德;天赉环诗苑,孕育万代,一方地灵讲文明。淇竹青青,淇水滺滺,历经仰韶龙山之文化,目睹商周更替之风云。持节凌云,扎根沃土,伴太行碧水东流,共淇奥明月春秋。虽无牡丹富丽,但却虚心文雅;虽无松柏伟岸,但却高风亮节;虽无桃李娇艳,但却朴实无华。汤汤淇水万年,瞻斐君子之影;淡淡墨香千古,诗诵卫地之魂。

帝辛功罪于朝歌,商周开战于牧野。武王胜而帝辛败,周朝兴而殷商亡;殷鉴不远惊来者,纣都朝歌劝后人。风吹淇竹而呜咽,东逝淇水而悲流;离魂飘渺,命终大荒,朝代兴衰千古事,人物魂归身后评。哀生命短暂之须臾,叹理想转瞬而成空。已过千年,时代更新,太行峰翠亭台之远望,犹见朝歌鸟鸣伴鹤舞。登崛起高楼凭栏任观赏,听千载淇奥星语共月吟。

平复三监之乱,始有康叔卫国。春夏秋冬,风雨朝歌,霜染桑红,雪飞竹青。发布《康诰》,寄托周公殷殷之深情;清正廉明,告诫少弟谆谆之教诲。求殷之贤者,问殷之所兴;人无于水监,而当于民监;以至于万年,惟子孙保民。治理社稷之正道,开创历史之先河;先贤思想之光辉,普照后世之尘寰。

物换景移,淇竹依然;乾坤旋转,卫国传代。康伯考伯嗣伯,疌伯靖伯贞伯,顷侯釐侯共伯,始有武公问世。修身明德淇竹绿,武公品德世风清;五十五年重仪表,九十五岁仍勤政;自责君臣常共勉,百采众谏养情操。《诗经》风雅有遗篇,淇奥追思颂歌声。《抑》开亘古宏篇,到此依依莫不远怀武公先哲;《诗》可修身明德,请君品品方知古训皆是正途。淇水诗苑林间漫步,推敲平仄赏风雅;岸边碑廊画里沉吟,咀嚼蕴含歌太平。

瞻彼《淇奥》,颂武公道德华夏竹文化之源始;览此《硕人》,歌卫女情柔鹤壁诗赞美之开初。庄姜云鬓娥眉朝歌影,齐国远嫁梦断淇河月。试问苍茫大地,谁绘太极淇河美长卷?可记当年少女,一苇淇奥手持钓鱼竿?《竹竿》、《泉水》相思故国家园,《载驰》爱国情洒字里行间。《麦秀歌》、《箕子操》、《宁戚扣角》,曾经淇水忧千古;不知愁,尽贪欢,好鹤失国,终有江山改朱颜。诗歌原本三千,因何唯见风雅颂?卫风岂止十首,不知何篇萎靡音?淇奥秋雨,淇园烟翠,淇竹傲寒更青绿;卫风春风,卫地情怀,卫女争艳尤芬芳。

太行雾岚美,淇水烟雨翠;取来淇水品香茗,窗外太行赏画屏。淇水滺滺,《诗经》多华章记述,竹文化成就雏形;淇奥伤逝,汉武取淇竹为楗,寇恂伐寒玉治矢。北宋靖康之耻,金人淇园造孽;北都旧产无淇竹,见说淇奥多芦苇。一自武公身去后,猗猗绿竹向谁吟?民俗方言,古庙会忆起《干旄》;运河怀古,思乡曲难忘《河广》。淇河落日殷商到汉朝歌沉寂,卫地萧瑟汉到晋竹林聚七贤。南朝隋唐文人诗淇,卫地苦难五代十国;淇河文化北宋复兴,梦回淇奥南宋金元;淇卫杰胜朱明归汉,清代诗歌又咏当年。两三竿淇奥竹,园中君子文采虚心抱节而摇翠;千万叠太行石,亭外巾帼芳雅倩姿情愫而飘香。




 

 
     
瞻斐诗话(21—25)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