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评论探讨 - 一部构思奇特的鸿篇巨制
一部构思奇特的鸿篇巨制
 
作者:张海峰  加入时间:2011-11-8 0:30:37

——读秋雨的长篇小说《淇水春秋》

张海峰

  说明:1文字来源:张海峰QQ空间:504332484

  2.作者系河南省气象科研所高级工程师,中国气象局《气象知识》杂志编委,河南省作协会员。

 

  走出了禁锢,现在真正到了文学园地百花盛开的时代。网络文学的出现,更使这块园地万紫千红。

  一口气读完好友秋雨(原名李冰)出版的长篇小说《淇水春秋》,首先涌入脑海的,就是开篇的两句话。之所以要提到网络,是因为这部书先是以《淇奥梦》的名字在网络上走红,受到读者追捧后,继而被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我对此书的出版感到由衷的激动。

  我和秋雨都是喝淇河的乳汁长大的,我在淇河的中游,秋雨在淇河的下游。有了这层渊源,骨子里便多了一种由衷的亲近感。在近30年的交往中,我们无话不谈。他是个天资聪颖、博闻强记的人,郑州气象学校毕业后,又到北京农业大学进修。为了继续深造,考上了河南大学数学系。那段时间,他对数学钻研得如火入魔,往往通宵不眠,同陈景润的弟子、河南大学著名数学家周教授一道攻克数学难关。深奥的数学习题演算草稿,扔得满地都是。再后来,又考上了该校法律专业的研究生。

  去年突然收到一个网址,打开来是一个文学网站,连载有秋雨的小说《淇奥梦》。小说很有魅力,一读进去就难以回头,难怪那么多热心的读者坐在电脑屏幕前如痴如醉。我这才知道他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并深为他渊博的古文知识和小说的巧妙构思所折服。一个数学底蕴厚实、献身气象科研的中层领导干部,不知不觉中又摆弄起文学来,这让人感觉非常新鲜。

  一次我和同事布亚林、严雪去周口采访,候车时闲聊起我省气象系统的文学创作来,历数近年来在报刊上不断露面的几位新秀,我顺便谈到了李冰。小布说:没见他发表过文字作品呀!我说,奇就奇在这里,没准他会一鸣惊人。  一、悠久的淇河文化

  这话被我言中了。今年9月,李冰50万字的大作在河南大学出版社问世,成为事前连一点迹象也没有,猛然间从文坛里冲出来的一匹‘黑马’。

 

  《淇水春秋》中的故事全部围绕淇河展开,扑入眼帘的全是淇河的风采,这让生在淇河岸边的人读来分外亲切。即使对淇河不熟悉的人读来,也能加深对淇河的认识和热爱。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中,大小河流纵横密布,淇河实在算不上一条大河。《林州市志》载:“淇河发源于辉县市南寨村附近,在辉县市要子街村入林州。”这是按照近代的河水流量对淇河河道划分的。经过地壳的多次变迁,河流改道,淇河的源头几成疑案。但实际上,它的悠久历史,足能让众多河流折服。

  据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淇水出沮洳山。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更进一步证明: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经考证,这里是与辉县、林州接壤的山西省壶关大峡谷。该处位于太行山深处,峰峦叠嶂,山势险峻。古淇水自壶关东来,一路冲波逆折,倾澜渀荡。入豫后经新乡的辉县、安阳的林州和鹤壁的淇县和浚县,在浚县淇门入卫河。淇河水清澈见底,纯净甘甜,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河流。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加之各地拦河蓄水,其上游基本成为潜流。自林州市临淇镇与五龙镇接壤处,始有潜流钻出地面,但流量不大,仅为一条在宽阔河床里肆意流荡的小溪。只等雨季到来,才显露出她汹涌澎湃的风采。

  就是这样一条河流,其下游的淇县(朝歌),居然成为殷商末期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千百年来,淇河哺育过众多历史人物,家喻户晓的大禹卫国第十一代君卫武公,华夏第一位女诗人卫庄姜,华夏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战国时期谋略家鬼谷子,义士荆轲,黑山军首领张燕,初唐诗僧王梵志,唐代诗人王维、韩愈、高适,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明末文豪罗贯中等都曾在此出生或驻足。

  从淇门沿淇河溯流而上,有丰富的文化遗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商代、龙山、仰韶三层文化叠压遗址花窝、大赉店黄飞虎镇守过的淇水关,西周辛村墓地,黑山农民起义军遗址,罗贯中晚年隐居处,淇河天然太极图,青岩石窟,白蛇洞、白龙潭、白龙庙,鸡冠山、隋唐双塔寺、盘石头水库千佛洞等景点都具有较高的研究、观赏价值。

  淇河不仅是一条清洁的河,更是一条古老而美丽诗河、史河。早在7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形成了独具风骚的淇河文化。淇河水流经太行山脉后,“水影山光,胜过桃源”,享有“北国漓江”之美称。古往今来,吟诵淇河的诗词多达1万余首。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近50首描写淇河风光的诗篇。“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南乡子》也有一首佚名作者留下的词章:“淇水千古流,一河诗赋唱九州。润泽阎浮八千里,忱酬!荫庇昆黄到永久。卫武修篁幽,六七贤圣居宸楼。神勇荆轲疏大义,风流!骄子荟萃写春秋。”这些美妙的诗词佳作,无不令人神往。除此之外,鹤壁的许家沟还是凄美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发源地,浚县是孔尚任《桃花庵》故事发生地。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淇河中的天然太极图,自2001年春发现后,立即引起轰动。太极图坐落在太行山东麓、鹤壁市郊区上峪乡,占地100万平方米。淇水流经此地,与山脉相绕,形成两幅自然、原始、壮美、神似的太极图腾。该图左携殷墟(今安阳),右扶朝歌(今淇县),纵恒坎离,定位乾坤。阴鱼昂首向西,甩尾东北,阳鱼仰面向东,摆尾西南,阴阳二鱼隔河遥相呼应,淇水呈反S形从两鱼间穿过。阴鱼岩石裸露,目里一方圆地;阳鱼土地肥沃,眼中松柏翠滴。淇水幽柔含情,怀抱阴府,背负阳宫。太阴朝阳含露,太阳拜月藏风。在太极图上,还发现被埋在泥土里的一块清代石碑,上刻有“天市锁钥”四个大字,其意是说这里是人与上天沟通的钥匙。

  这说明,对“太极图腾”这一地貌的认识不是现在才产生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杨晓国研究员于1996年发表在《学术论丛》上的一篇论述围棋起源的文章中有一理论观点,认为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演绎“太极”应有其地理坐标,应该就在太行山淇河头到殷墟、朝歌一带。这一地域不仅反映了“其卜”的中心位置,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王权中心之所在,为研究《易经》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如此看来,秋雨撰写《淇水春秋》,便有了宏大的历史背景。

  二、巧妙的切入方式

  淇河的悠久文化是需要挖掘的,淇河的深奥内涵是需要揭示的,淇河的优美风光是需要推介的,淇河孕育的人文精神是需要颂扬的。但面对如此大的主题,如何宏观把握,如何找准切入点,对于洋洋洒洒50万言的长篇小说来说,着实不易。

  秋雨是有办法的,他采用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把全书分成了10140回,每章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叙述一段相对独立的故事。

  第一章:月中归来

  第二章:百年情缘

  第三章:情愫淇奥

  第四章:淇水遐想

  第五章:黎阳春秋

  第六章:梦里蚁国

  第七章:梦幻淇奥

  第八章:聊谈云梦

  第九章:千古哀怨

      第十章:瞻斐淇竹

  这样梳理一下,读者可以看得更清楚。

  切入点选得更巧妙,采用主人公常云梦做梦的方式。这样看来,原书名《淇奥梦》倒是很贴切的。大概觉得大部分人对“淇奥”内涵知之者甚少,怕读者费解才改成了现名。

  出版社即将对《淇水春秋》再版,作者将其压缩成了10120回,增删了部分内容,重写了淇竹文化、淇河诗文化、淇河文化、淇奥今古等有关内容,并借鉴古典小说风格,对各章回字数进行了平衡。虽尚未见到再版的新书,但想来一定会更加精致、耐看,更加适合读者的阅读口味。

  无疑,常云梦是一位才华横溢、满腹锦纶的现代青年。只有以梦的形式切入,整篇故事才便于展开。读完此书你会发现,这个梦做得无拘无束,海阔天空,宇宙万物,尽在其间。但细细想来,这个梦却并不荒唐,并不突兀。章与章的交替,平稳自然;回与回的衔接,水到渠成。

  用梦来做切入点,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形式了。梦是没有禁锢、没有约束、没有界限、没有障碍、没有时空的。梦可短可长,短者稍纵即逝,连一点影子也留不下;长者时空交错,无边无际,有的梦能做一辈子。但梦是可以有思想、有灵魂、有暗示、有追求的,是可以穿越历史、链接古今、同今人携手、同古人对话的。有了这个前提,你会觉得此书耳目一新,中外文学之林中,这样的写作方式可谓独具匠心。这种小说体是什么?不是现代小说,不是古代小说,不是神鬼小说,不是科幻小说,如果硬要找一种文体去表达,那么,用玄幻小说界定则比较合适。

  在第一章常云梦所做的“淇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的梦中,就有了这样离奇的场景:主席台前排坐着市领导,还有市政协原主席,大河大学原校长……第二排就坐的全穿着古戏装,他们是:汉武帝刘彻、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南朝梁元帝萧绎、唐玄宗李隆基、清雍正皇帝胤禛……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哑然失笑,这是谁跟谁呀?是的,看似一点儿不搭界,但内中却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越是这样,才越会诱惑你看下去,这就是玄幻小说的魅力。

  接下来,在“淇奥咏竹曲水流觞大型文艺演出”中,你所疑虑的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原来,这些古人都是将要陆续登场的演员,古人和现代人同时出现在戏剧舞台上,用时空的交错,巧妙地达到了颂扬淇河文化的目的。

  作者将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环套一环,上一故事尚未结束,新故事就引出来了——“奔月的嫦娥回来了”。故事设置了这样的悬念:我国的神舟探月飞船离开地球的时候是7个人,回来的时候成了8个人。多出来的一个人是谁呀?令人大为好奇。原来,宇航员秦淇园一行在月亮环形山附近发现了一个洞穴,洞口用透明物封闭着,里面生活着一位女性,20多岁的样子,穿戴全是明朝年间的服饰,会说汉语,会写繁体汉字,还深通诗词歌赋。这样,就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月中嫦娥的回归作了铺垫。

  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嫦娥的男友、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故事情节同样曲折离奇:国家地球科学考察队西去新疆,考察一年四季白雪皑皑的天山雪峰时,发现一具穿着明朝服装的尸体,他们用现代化医学手段使尸体复活,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吴承恩。他是怎么来到雪山,又怎么遇难的,书中自有交代。

  通过嫦娥和吴承恩,书中的故事情节一层层展开,使猎奇的读者大开眼界。

  三、厚重的知识积淀

  与我们常见的其他小说不同的是,《淇水春秋》引用了大量的古诗古词古赋。这些古诗古词古赋有的是原文,有的是作者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撰写的,不管是原文引用,还是应需撰写,在作者笔下全都运用自如,令文章妙笔生花。读到浓情处,你简直就弄不清哪些是引用的原文,哪些是作者所撰写。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诗词更是中国文化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诗词是讲究韵律的,她是人类语言的升华,也是人类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精粹,随着历史和人类的文明发展而不断沉淀,代表着中国人的聪明智慧,闪耀着中国文明的璀璨光芒,是传承给后世的不朽财富。几千年来,这些古诗古词古赋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诗歌是利于传播的,在文字尚不普及的时代,口语化的诗歌却能代代相传。就像长期生活在云南境内的白族,至今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不影响白族姑娘能歌善舞。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格萨尔》,就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该诗用口语相传,历史悠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

  由于这种特点,在中国的文学长廊中,诗歌便最早产生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其次才有了散文(赋实际上是散文的一种)。在很长的历史进程中,诗和散文作为文体的主干,支撑着中国文学辉煌的殿堂。散文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比诗歌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意蕴也更复杂、多样,并能承载更多的内容,抒发更丰富的感情。很长一段时期,诗和散文就像两艘巨舰,航行在中国古文学的河流中,记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探索、追求的艰难历程。

  流行于现在的小说起步较晚,明清开始流行,但她一经出现,便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牢牢地扎根于文学土壤中。可以说,诗歌、散文和小说,从此便成为各国文学的基石。随着文学发展的繁荣昌盛,各种文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出现,但是,她们的基础,却均是建立在诗歌、散文和小说之上的。

  现在,精通古诗词的人越来越少了,能够自如撰写古诗词的人更成了凤毛翎角。因为撰写古诗词有一定难度,讲究意境、对仗、比兴和形式上的平仄韵律。在普及语言文字的今天,这种复杂的形式便无形中成了普通人不好逾越的障碍。你想啊,仅仅几十年时间,歌曲都从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美民歌过渡到口语化的直白的流行曲,谁还愿意再费诺大的精力去研究古诗文那些复杂的条条框框。别感觉失落,这是历史使然。

  但是,古诗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却是没人能够否认的,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不还在背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吗!在撰写散文时,引用几段古诗词,会令我们的文章大为增色。

  在秋雨的《淇水春秋》中,引用或自撰的古诗文不是一段两段,而是为数众多。随手打开书卷,那优美的文体便扑入眼帘。但这些文体并不是无缘无故来增加篇幅的,而是故事发展情节的需要。有时候,他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条条框框,而会突然推陈出新,写出一首充满现代气息的歌词来。你听:

              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

              是那登月的飞船飞船,

              是那登月的朋友,

              是那人间的温暖,

              是那梦中的神仙,神仙。

              哥哥呀依然,妹妹呀笑颜,笑颜。

              常常地思念,缠绵地依恋,依恋。

 

              啊——啊——啊——

              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

              是那万里的有缘有缘,

              是那多年的等盼,           

是那无尽的思念,

              是那梦中的魂牵,魂牵。

              哥哥呀依然,妹妹呀笑颜,笑颜,

              回首那当年的缠绵,

              深深地把你,把你呀爱恋,爱恋。

              啊——啊——啊——

  读者一定会想,秋雨平素有很繁忙的工作,何以会掌握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呢?

  我和秋雨好朋友多年,对他研究古文、古诗、古词早有了解。

  早年,我购买过一本《屈原离骚》,李冰见到后如获至宝。没多久,长达3000多字、190余行生涩难懂的屈原代表作《离骚》,便在李冰口中熟读能诵。从这里便能看出李冰钟情古文、博闻强记的天分。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有不少古诗古词,我们学现代文的读都读不懂,而在他的笔下,运用娴熟,就像记在心里一样,需要什么,信手就可以拈来。

  有了这个前提,李冰便在他的书中用古赋、古诗、古词构筑了一道美丽的雅致的风景,令读者读来感觉异样的清新。

  这里,我也想就本书在古诗词的引用上谈点看法。在小说中将古诗词适度引用,能为文章增色,但应掌握一个度。我的感觉是,《淇水春秋》引用的古诗词的确太多了,有的章节,几乎为古诗词充满,这样就消弱了故事的可读性。比如在“淇奥咏竹曲水流觞大型文艺演出”中,陆续出场的历史名人喝酒吟诗,可以适当压缩一下,对出场人物多一些描绘,使之形象更加丰满。而引用的古诗、古词、古赋,选精粹的附上几段即可。特别是第五十二回,160多行文字,仅诗词就占了130行,用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篇幅。第二十九回150余行文字,诗文占了80多行,达一半以上。由于这些诗词大部分生涩难懂,无疑中给读者欣赏设置了障碍,估计会有不少读者阅读此书时会跳过这几行。

  但瑕不掩瑜,这只不过是书中一些小小的缺憾,对整部书的严谨性构不成大的伤害。

  四、理性的布局结构

  我们说《淇水春秋》是一部厚重的书,因为她包罗万象,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纵览并熟练运用了古今大量的诗词歌赋,还包括了抽象的天文知识、浩繁的地理知识、河流湖泊的变迁、新疆火焰山和坎儿井的来历、地球大气知识、人工增雨和人工影响气候知识、中国文学的发展、繁简字知识、书法知识、《西游记》的版本演变、对二十四孝的解读、八卦知识、考古知识、敦煌莫高窟壁画知识、昆虫知识、人与生物的生存奥秘等等。走进书中,就犹如进入了一座知识的大观园,会使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但细细读来,又觉得章法有序,杂而不乱。有纵写的,有横写的,有直叙的,有倒叙的,有插入的,有补遗的,有实写的,有虚写的,宇宙人间,海阔天空,现实世界,古往今来。真难想象,秋雨的大脑中,何以会容纳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

  我虽生长在淇河边,亲近着淇河,挚爱着淇河;走出淇河后,思念着淇河,牵挂着淇河;对淇河的变迁,时刻关注着,无时无刻不记忆着,并视淇河为自己的母亲河。但说句内心话,我对淇河知识实在知之甚少。

  淇河是容忍的。从古到今,淇河流域发生过多少次惊心动魄的洪荒巨变,沧海桑田,山崩地裂,流域改道。她像忍辱负重的老人,不惊不乍,悠悠流淌。

  淇河是宽厚的。千万年来,淇河流域多少次金戈铁马,你死我活,王朝兴衰,人事更迭,她的躯体,经过了多少次野蛮的践踏,依然不躁不怒,悠悠流淌。

  淇河是无私的。时间交替,日出日落,在漫长的岁月里,淇河营造了这里秀美的山川,丰饶的土壤,她的一代代子民们,在这里生存、生活、创造、收获。

  感谢秋雨,这一切,都载入了他的书中。

  不但如此,秋雨还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对历史上许多被扭曲的事件,敢于借主人公之口,秉笔直书。

  3000多年前,在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发生了一场重大战争——牧野之战(史称武王伐纣),以商朝的亡国而告终。由于史料的残缺和“胜者王侯败者贼”的观念影响,长期谬误流传。从那以后,帝辛(史称殷纣王)便成了罪恶的代名词,在一代代文人笔下,把他说得大恶不赦,罪行累累。

  但是,有良知的史学家是不会被历史的烟尘蒙蔽的,他们拨开迷雾,还了帝辛一个本来面目。

  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个君主,建都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 帝辛自幼聪敏过人,《荀子·非相篇》说他“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记》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毛泽东在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也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

  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对俘获的大批俘虏又消化不了,造成负担。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乘机对商朝发起进攻。牧野之战,大批俘虏倒戈,周兵攻进朝歌。帝辛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焚于火而死”。商亡。帝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滨,今墓尚存。

  通过郭信玲的36集电视剧《封神榜》和陈浩民的39集电视剧《封神榜》,人们这才知道,毫不起眼的豫北河流——淇河,其流域还曾发生过如此重大的历史变迁。

  还有,曾经搅动战国风云,培养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著名历史人物的谋略家鬼谷子,居然就是当地人;鬼谷子的讲学之地淇县云梦山,被后人尊为中国第一古军校,他自己也被戴上了纵横家鼻祖的光环

  但是,秋雨没有人云亦云。他的《淇水春秋》创作是理性的,不曾因淇河流域发生的某些震撼事件和当事人的重大影响,而在笔下无原则地刻意褒扬和奉承,而是本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去描述,去揭示,去展露。

  这一切,读者自然能从书中看出来。

  秋雨的创作是没有止境的,《淇水春秋》的出版,仅是他文学生涯辉煌的开端。愿他在文学的河流中勇往直前,为我们奉献出更好的精神食粮。

                                  2011114于鑫苑居




 

 
     
一部构思奇特的鸿篇巨制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