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评论探讨 - 扯谈扯淡碑
扯谈扯淡碑
 
作者:扯谈斋主  加入时间:2011-10-26 23:09:52

 

搏友老松给我留言曰:看你的名字,想起了去年在淇县看到的一通石碑,上写两个大字:扯淡,觉得还挺巧合的。我回话索碑文,告知在其所撰《扯淡碑》里图文俱备。忙打开松兄搏客,查阅该文,果然图文并茂,阅后得到极大的满足。

从碑石正面照片看,按我的理解,碑文可有正文闲文之分。正文为:“泰极仙翁脱骨处。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碑文要刻在碑石上,碑石要竖在陵墓前,碑文的格式也就有其独特性,首先要于醒目位置标明墓的主人是谁,再述其行藏。标明主人的这句话可看作是碑文的标题,通常就用 “某某之墓”。此碑直言“脱骨处”,仅凭这点,就能看出所墓葬者和立碑者都是与众不同的超凡脱俗之人。这种“超凡脱俗”,自然包含“看破红尘”、“玩世不恭”等等意思。这些意思的延伸,就引出了 再不来了扯淡等闲文。

从排列形式看,正文竖刻,闲文横刻。正文自然占据主要位置,其中等同于碑文标题的“泰极仙翁脱骨处”大字居中,碑文内容小字刻于左右。闲文则如书画作品的“闲章”,“钤”在“起手”等醒目之处。据松兄介绍,石碑背面,还有三行行草铭文,中间大字为善最乐,右侧小字是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侧小字是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应灵自然间。这自然也属闲文吧。
   
松兄在《扯淡碑》里对碑文作了解读,大意为:墓主人是北京人,姓水木即沐,于明末甲申年间来云梦山出家修道,自诩“四空门人”,号称“泰极仙翁”。此翁生前未曾对人吐露实际年龄,死后也就无从考证。只是有人说他活了十二纪,古代12年为一纪,也就活了144岁。如此高寿老人,在此寿终正寝,因此,清朝一位号称“琴棋书画抱病老人”者,为其立下此碑。至于葬者“泰极仙翁”的人生经历,则“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何以“不敢再赘”?这自然会使人联想到与甲申年间的政局风云有关。这也就使得通篇碑文“含糊其词,欲言又止,藏头露尾,扑朔迷离”。我认为松兄的解读是顺理成章的。

松兄还援引了墓主人为“沐怀古”的说法:沐怀古是明朝一个忠臣,因受奸臣陷害,全家问斩,仆人念其忠,替其死。沐乔装道人,担两棵松树逃出北京,栖身淇县北下关祖师庙。因思念亲人和仆人。建造了一座八角楼,常登楼向北远眺,以示安慰。年复一年,老之将至,因感报国无门,临死之前提笔写下扯淡二字,并写下前面所写的碑文。此说肯定与碑石原存放在祖师庙有关。但松兄仍然持否定观点,认为“从碑文大小字笔迹来看,整通碑文更像出自一人之手”,以及立碑者为清代的“琴棋书画抱病老人”,故“此说严重存疑

我看此说可以否定,但理由却不在于“碑文大小字笔迹”之异和立碑者为清代的 琴棋书画抱病老人。首先,碑文的撰写与镌刻是两码事,刻在石碑上的碑文,因时空等等条件限制,通常大都不可能是撰写者的笔迹。笔迹不同,只能说明不是同一书写者。其次,虽然一般来说碑文是由立碑者撰写或主持撰写,但也不绝对如此。何况像“扯淡”这样“片言只语”的“闲文”,更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钟爱之语。总之,不能因为墓主人不是立碑者而断定碑文非其所撰,更不能因此而否定碑石上的“片言只语”皆非墓主之属。我之认为可以否定沐怀古为墓主人,有如下两个理由:一是此人为奸巨陷害,与甲申风云无甚关系。二是此翁之痛,痛在对朝廷“效忠无门”。他虽然住在祖师庙,但毕竟不是修行者,不会真的 “无所谓”,更不可能 “看破红尘”。

再就是有人说再不来了扯淡是“泰极仙翁”生前所写。据此认为墓主人大彻大悟,用“不较真”, 无所谓的态度处事为人。我认为这种推测倒是甚合情理。按我理解,再不来了更像是修行者对人世说的一声“拜拜”;而扯淡则分明是对世道的冷漠。而认为再不来了扯淡有可能是“泰极仙翁”生前所写,同样要说明这么一个道理,即碑石上的文词章句,并非都必定撰自立碑者之手。

这样,松兄存在的“琴棋书画抱病老人”为什么既要为“泰极仙翁”立碑,又要写上扯淡再不来了的费解,也就变得较易理解了。按我的理解,“泰极仙翁”和“琴棋书画抱病老人”或为同道,或为师徒,总之有着特殊的关系。后者为前者立碑,在亲自撰写或主持撰写碑文正文的同时,为了更深刻地反映前者的人生态度,将其留下的“片言只语”刻在碑上,这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扯谈扯淡碑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