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评论探讨 - 太行奇梦——云梦山游记
太行奇梦——云梦山游记
 
作者:千里阳光  加入时间:2011-10-14 14:32:26

   雄伟的太行山在这儿做了一个奇梦,梦中几位高人从这儿出世,便将天下搅了个天翻地覆。那几位高人分别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纵横家孙膑、庞涓、苏秦、张仪。

而太行做梦的地方,便在河南省淇县朝歌古城西十五公里之云梦山间。相传这里是战国时代世外高人鬼谷仙师王禅老祖的隐居之地。王禅老祖在此教徒授艺,仅仅动用了其高深学说中的人道部分,便调教出了这么几位高徒,纵横世间,建立了不世功业,足见其本人层次是多么高明了。

而今,那天下纷争的时代已经远去,但王禅老祖的强大场能依然在云梦山间氤氲着,吸引着后世之人的目光与脚步。人们纷纷称这里为“中华第一古军校”。于是,到云梦山访古寻幽之人便络绎不绝了……

秋日,在寒露节气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与友人游览了云梦山风景区——

一、南天门抒怀

 

啊,那是云端,那是崖顶,那是三十三天之上,神秘的玉皇大帝治理天地的殿阁。天地全神从此而出,下于尘世,造福万民;天地全神再从此而入,上入天庭,朝奏上苍。

啊,这是天宫,这是玉阙,这是亿万万生命的凝视,高贵的上帝发号施令的地方。助美扬善的圣旨从此颁下,普润万物,无量功德;惩恶罚罪的诏令从此发出,正本清源,无上天德。

         我来了,带着普惠三界的大愿,在此向天地宣誓:愿以此身心,传法于三界,众生脱苦海,同登极乐国。云气缭绕,那高远的苍穹也听懂了我的祈祷,为我加持着能量。南天门,这至高无上的观景台,观尽多少人世沧桑,天地开合呀。南天门,这清净心魂的观景台,阅尽多少人间悲欢,天地劫运哪。南天门,这独立自性的明镜台,又照尽了多少正大邪僻,善恶功过呀。

        南天门,你不是高高在上的无情物,你化落人间,独立云梦山东山之巅,任由有缘众生攀登着你的门庭,嬉戏于你的门下,在你的广场上感受着天地的浩大与自身的卑微。其实,真正看透者,会感觉天地其实很小,如芥子一样,可捏于指间,握于掌心。而人身其实很大,如大道一样,可以包容天地,气吞宇宙。

        于是,一个得了正法传承之人,便可俯瞰山川河流,平视日月星辰了。那些在你的门楣下穿梭不停的神仙们,无一不是得道高人。人一旦得了道,也就成了仙了。你降落于人间,可是在告诉人们,人人都有成仙得道的机会?对,睁开自己的慧眼,现出自己的本性,点燃自己的智慧吧。人人都能为玉皇,人人都可为佛祖,人人都可掌天堂。

        南天门,你听到这样的心声了吗?人间虽然正当污浊不堪,可依然有无限向善向美的心灵在出污泥而不染。清净自身者,必为人世范;德润自身者,必为自身主。能主宰自己者,不就是大解脱吗?我愿众生得大清净、大自在、大圆满。

        南天门,请你把我的心声上达天听吧,我对我的话充满了自信。我不是狂妄自大者,那样只会给自身带来无穷堕力,直至堕入阿鼻地狱;我不是诳语妄言者,那样只会给自己造下无限业力,直至身负须弥山。我言出必行,行之必果;我勇猛精进,永不停歇;我孜孜以求,求理求德;我无怨无悔,一路高歌。

        南天门,让日月星辰聚集过来吧,排好队列,我们把乾坤再次安排,把颠倒的世界校正过来;南天门,让光电声能汇聚在一起吧,我们把它投入八卦炉中,炼成金丹,赐予世人,共证菩提;南天门,再让法界诸神佛也一同集合,我们把天地之间紧急的形势共同分析,拿出对策,共度马上就要到来的无量大劫,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南天门,你从天庭降落凡尘,一定是带来了救世的大任吧?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吧,来拯救这众生依恋的三界!

 

太行奇梦·云梦大草原即景——云梦山游记(二)(2011-10-06 21:26:35)

 二、云梦大草原即景

 

 

山顶怎么会有草原呢?山顶就是山顶呀。可是,山顶还真和草原合为一体了。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云梦山顶大草原。

啊,这里离天空是那么近,尽管天上有着薄薄的阴云,可那想要和天空亲近的草儿呀,都尽力生长出了苗条的身姿,努力向上生发着。它可不管云儿是否够高兴,只要把自己心中的情意表达。

秋风瑟瑟,秋草离离。

随着山势的起伏,一色的秋黄在天底下铺开,向四周蔓延,覆盖了整个山顶。那无拘无束的草儿哟,在阳光雨露的润泽下,将生机铺满了这个世界。尽管天气转凉,草色渐黄。可是,这黄却是内蕴丰富的色调呀。春也经过了,那是草儿们竞相出世,打量世界的季节;夏也经过了,那是草儿们竞相肥美,装点世界的季节;秋天来了,这更是草儿们展示自身心路历程留下成熟与美丽的季节。

你看那黄,有一丝孱弱吗?没有。有的只是生命的自信与豁达。在生之将尽的季节,草儿们反而以前所未有的壮观统一了这广阔的山顶,在天幕之下,为大山披上了一层黄绿相间的风衣。于是,这件风衣便随风起伏起来,形成了一波一波的草浪。伏下去,再站起来,宛如身姿优美的舞娘,尽情变换着整齐的姿势;又如激情洋溢的小伙,燃烧着火一般的炽热。

于是,那云儿都被感动了,洒下了一滴滴晶莹的眼泪,向草儿们回报以柔情与依恋。于是,那草儿便更加卖力了,它们和秋风嬉戏着,应和着,沙沙的音韵便一阵阵地响起,犹如天籁,犹如直浸人心的节律,让人心生无期缠绵。

是谁,在草原上搭起了蒙古包,还组织起了“观草节”。好一个“观草”,在秋风瑟瑟的日子里,我们来仔细品味一下那离离的秋草吧。它们身上有岁月的痕迹,有季节的特征;更有穿越时空的特质,能把你带到那辽阔的塞外去体验少数民族多彩的风情。有马儿在草原长嘶,它在期待着你轻盈的翻跨与充满兴奋的吆喝——“驾”,蹄如风,声踏踏,便醉了心儿,迷了风儿,飞了魂儿……

大草原东边缘,便是十里云梦断崖了。断崖之下,就是宽广的平原。云梦山与华北平原是那么明显地界分着。高崖巍巍,刀劈斧削,下望一眼,都会令人心惊胆战。可是,一回头,便是温柔乡了。草儿,柔美的草儿,给疲累的现代人,铺出了一个心灵回归自然的天堂。那就在这草丛中打几个滚吧,让草儿们为你清除倦怠,点燃激情。

传说王禅老祖曾在此点草成兵,排军布阵,教演军机,调教出了孙膑、苏秦等杰出的弟子。那么,各位朋友,你从这离离原上草的枯荣中,可曾读出了人生的“军机”吗?若是能读得出来,你也便是“人杰”了……

 

     

 

太行奇梦·创意山道品文化——云梦山游记(三) (2011-10-07 12:01:14)

 

 

 

三、创意山道品文化

“孔明布下空城计,苏秦能说六国平。刘郎要斩亲生子,宗保不舍穆桂英。”这一条谜底为成语的“诗歌谜”,是我在云梦山南天门景区通往云梦大草原的石径上记录下来的。我们所行的那条山道就在云梦山东山的“十里断崖”边缘上。人行石道之上,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一边是万丈悬崖,一边是开阔的莽莽群山。一边让人俯视万里平原,一边让人尽品开阔的山顶,的确是意味无穷了。然而,长长的山道,就这样走下去,也难免会乏味起来。

突然,脚下每隔一段距离就出现一块块平面光滑的特制青石来,上面还刻着一条条谜语。那谜语还都与云梦山名人、古城朝歌名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有关,极有文化韵味。难度不大也不小,说难度不小,是十之八九猜不准;说难度不大,偶尔也能猜上一个来。但凡能猜出一个来时,便会喜不自禁了。比如:徐福渡海,玄奘取经。(打一成语)我当即便猜作是“东奔西走”。山道上两位美女正好听见了,稍作了一下思索,便认同了我的答案,直夸我猜得准。听着美女的赞叹,我禁不住又挺了挺腰板。常说“女为悦己者容”,我那时倒感觉是“男为夸己者美”了。那感觉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

当然,每隔十来米山路便有的道道谜语大多数是猜不出谜底的。比如,有一谜语曰:瞒天过海。(打一现代武器)我们便都猜作是“导弹”。结果在每十个谜语之后,路面上便公布一次答案的石板上,偏说那武器是“潜水艇”。以至于哪个有道理,诸君不妨自己揣摩一下了。

就这样,百十条谜语刻于石径之上,便一下子让这石径更有了另一种起伏——文化的起伏。中国文字的奇妙、中国语言的神奇、中国民俗文化的趣味,便让你在这起伏的山道上,走得是趣味盎然了。那么,到底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诗歌谜”的谜底是什么,您不妨亲自到云梦山去找找答案。结果一定会让你拍手叫好的。

在云梦大草原“观草”之后,就要顺山间小道下行至水帘洞景区了。大草原景区在山顶,水帘洞景区在山底盆地,中间的山道便是必经之路了。凭心而论,太行山石加上太行草木,本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了。可是,狭长而曲折的山道一侧,又被人别出心裁地刻上了“三十六计”的名称、原出处、释文和相关古代战例。这样,在这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军校”的景区之间,一条颇具“军事文化味”的“三十六计文化步道”便诞生了。

“美人计”、“连环计”、“反间计”、“李代桃僵”、“偷梁换柱”、“抛砖引玉”、“借尸还魂”……这中国历史上有关军事计谋之大成的论述,就在山路之侧铺排了开来。品品山石,亲亲草木,听听山鸟,再读读文字,不知不觉间便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见闻。而一路下山或上山的劳累、酸软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其间乐趣,非亲历者不足以体味。

当然,也有只顾赶路,不顾观景之人。不知道他们来景区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磨鞋底”吗?匆匆走过,不但美景顾不上赏,美文也顾不上品了,还一个劲地喊累。怎么能不累呢?不会赏景之人,永远只会感到一个字——累。看看现代社会之人,哪一个不是如此呢?

到云梦山去吧,它会给你无限情趣!

               

太行奇梦·水帘洞内访高人——云梦山游记(四) (2011-10-07 13:15:25)

四、水帘洞内访高人

沿“三十六计文化步道”在山道上下行,到三十六计讲完后,云梦山景区的核心景区——水帘洞景区便出现在眼前。这里,已经到了“九龙聚首”的山间平地上了。因为盆地周围,群山环拱,剑绣峰、桃园峰、龙王峰、玉帝峰等几个云梦主峰的山脊和山谷交汇于此,并形成了此山环水抱之盆地。

虽说是平地,但没有多大面积。若要有活动空间的话,平地上便不能建造庙殿了。于是,南山、北山、东山,各各依了山势建殿筑阁,更有那天然的大小洞穴可以趁势。于是,北山之上的上圣庙、云峰寺,南山之上的鬼谷洞、孙膑洞等建筑便错落有致地在山间排列了开来。这里灵气俱足,场能宏大,香火旺盛,香客众多,是云梦山景区的“行政中心”。当年的“清净军校”,变成了如今的“旅游胜地”。

当然,若是要追根溯源的话,这里香火旺盛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鬼谷子曾隐居在此地的鬼谷洞了。鬼谷洞又称水帘洞,位于盆地南山的半山腰。攀石阶,过牌坊,再上石阶,方能见到水帘洞洞口。洞前有平台,洞口东侧的高台上塑有王禅老祖的汉白玉像。只见老祖微微颔首,慈眉善目,素衣飘飘,手握天书,正在微笑着看着一个个前来拜谒的游人呢。

再看那水帘洞,洞高10米,口窄内宽,最宽处约6米,如包含了天地真气与日月精华一样,正在静静地等待着游人的参悟。还未进洞,便见一道清泉从洞内流了出来,真不愧为水帘洞呀。这道泉名曰“仙泉”,与另一道东山脚下的“龙泉”为云梦山主要泉源,两泉在盆地底部合一后流出盆地,成为了盆地西部“五里鬼谷”的一道“清溪”,滋润着大山的灵魂。洞口一侧上方刻着“水帘洞”三个大字,还竖题着“鬼谷先生隐处”六个小字,为明代摩崖石刻。

走进洞内,寒凉舒适。明亮的灯光,把这天然的溶洞内部映照得晶莹剔透。洞深有80多米,走不了几步,便可清晰地看到洞底有两道深深的车辙,相传是鬼谷子经常乘牛车从此出入留下的痕迹。因正处于旺水期,洞内仙泉井溢出的水阻挡了我们的脚步。我们只好折步返回,走出了洞口。回头,只见洞口西侧上方岩壁上还镌刻着八个大字:天开道眼,地透玄心。

是呀,正因为这“道眼”、“玄心”的滋养,才在这灵异之地孕育出了一位旷世高人——王禅老祖。他天生奇才,又天缘深厚,得到了三卷无字天书指导,便具有了隐形藏体之术,混天移地之法。他还能投胎换骨,超脱生死;又能撒豆成兵,斩草为马;并能揣摩情意,纵横捭阖。可以说,他的学说遍及天地各个层次,社会各个行业。诸如天上人间、治国安邦、仕途经济、天文地理、星命术数、丹药养生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至今,他留下的《鬼谷子(十四篇)》还是中华经典瑰宝,放射着耀眼异彩。

尽管他不出世,但他的几位徒弟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仙道家茅濛、毛遂徐福等,都曾在此随鬼谷子学习过。

拜谒过水帘洞后,我们便下台阶,沿山道,过映瑞门,经将坛、兵坛,走出了“中华第一古军校”景区的古朴大门。开始了“五里鬼谷”的探奇之旅。

 太行奇梦·天坑溶洞透玄机——云梦山游记(五)(2011-10-08 09:22:58)

 

 五、天坑溶洞透玄机

出水帘洞景区大门向西,下数十级台阶,就进入了一处清净景点——五里鬼谷。

五里鬼谷是一道峡谷,峡谷狭长幽静,又与喧闹的水帘洞景区有所不同了。两岸青山相对,一条清溪潺潺,别有一番洞天。五里鬼谷中段,峭壁之上,半山腰中,竟凭空出现一直径50多米、高达100多米的天坑来。天坑内底部出土了大量旧石器、新石器、炭灰、烧骨,表明这里曾是先祖人类居住的地方。

天坑内洞壁石刻有始祖伏羲先天八卦太极图、天人合一宝葫芦图、女性生殖石刻、天文历法图案,虽然年代已历万年,但当年石器刻下的痕迹经过解读之后,依然迸发出了文明的光芒来,这光芒现今仍然在照耀着人类的行程。于是,在天坑洞底正中一堆五彩土上,塑造起了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神像。盘桓在这“天坑大厅”之内,面对着石壁上那神秘的天然中华龙石刻,再看看土层下面挖出的犀牛化石,我们都如痴如醉了。我们都好像穿透了时空一样,回到了久远的古代,真正体会到了混沌初开、文明肇始的动人景象。

老祖先在半山腰中是怎样生活的呢?特别是怎样取水呢?我们的疑惑在洞壁一侧发现的一处地下溶洞内得到了解答。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鱼贯而入,先踏着台阶下降了近20米后,便顺着弯弯曲曲的洞势向前走去。洞高近三米,长有五六百米。哇,行走不多远,洞底正中便现出一硕大的石笋来,它下粗上细,粗径有半米,细径有一二十厘米,高达两米多,几乎要直抵洞顶了,因之命名为“定海神针”。真是“定海神针”哪,这么大的石笋,还是很罕见的。

在灯光的映射之下,洞内处处显得晶莹剔透,像水晶宫一样。造型各异的石笋不断出现:仙人指路,那三根手指似是握起了两根,剩下一根直指苍天;千年等待,上下两段石笋在洞壁上生长着,看看就要合到一块了,却被考证还得千年的光阴才能碰头;不过,也有激动人心的场景,那“千年一吻”的石柱上,一对情人已经紧紧拥抱在了一起,在热吻中沉入了爱河,全然不顾时光的流逝了;还有更让人叫绝的呢,我把那处景观叫“万年雄风”,那如男根一般高高挺起的石笋,让任何成年人看了都会热血沸腾的。还有龟背溶岩、象鼻溶岩,真是栩栩如生,造化天成啊。一条五六百米长的溶洞,竟然蕴含了这么多的玄机,真令人大开眼界,不忍离去了。

洞就 五六百米长吗?不,“尽头”还有向下的通道,据考证直通一条地下暗河,河上还能行船呢。静静站立洞之“尽头”,仿佛能听到涛声传来。只是要目睹暗河芳容,却只能在想象之中了。当初,在此居住的原始人祖们,就是提着小葫芦,打着火把来此暗河打水以供生活使用的。抬头看洞顶,黑乎乎的火熏痕迹,就证明了这一点。

走出洞去,再看看大洞石壁上的先祖智慧的石刻,真有恍若隔世之感。这真是:

      高山峡谷蕴绝密,天坑溶洞透玄机。

         先祖智慧今犹在,自然造化真神奇。  





 

 
     
太行奇梦——云梦山游记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