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第6卷

 

   

 

文史资料 - 千古淇河文化(三)
千古淇河文化(三)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1-1-30 18:49:32

千古淇河文化――云梦鬼谷

2011-01-30 10:17

        鹤壁市淇县境内太行山中有一处云梦仙境,只见群峰拱翠,山起云浮,飞瀑流泉,鬼斧神工。两千四百多年前,有一位姓王名禅,亦名王诩的先哲,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鼻祖,在这里研究军事、外交,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卫缭等一批出将入相的战国风云人物。后人将他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书,书名就叫《鬼谷子》,《鬼谷子》记载:“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云梦仙境遂被誉为“中华第一军校”。

秋雨为家乡能有这样的先哲而自豪,为先哲的聪明智慧而叹服,游过云梦山中,感慨万千,信笔写道:

巍巍太行峰峦叠嶂,气象万千云蒸霞蔚。云梦山中幽谷仙境,泉水潺潺山岚雾霭。鬼谷潜研纵横之术,兵家雄才云梦高飞。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战国云烟人人有为。摩崖题记碑刻尤在,兵书传世不朽国粹。

明《淇县志》记载:“云梦山乃鬼谷先生仙栖之处。”“世传鬼谷子隐处。” “云梦山,原名青岩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上有景龙观,东南有水帘洞,洞中出泉,澄莹可鉴。”“水帘洞在县西南三十里景龙观,世传鬼谷子修道处。”清《淇县志》记载:“青岩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崇山列嶂,邃壑清幽,宛如画图。”《河南通志》记载:“青岩表仙境之胜。”

 明代所立碑文:“虽齐鲁燕赵三晋之民,慕其威灵,跻跻跄跄,俯首于祠下者,日以万计。”“天开玄窍授明贤,地涌灵泉在里边。万古水干帘不卷,有谁读易绝韦编。”水帘洞口有清代石刻楹联:出水帘跨扶青牛,执拐杖驾起祥云。孙膑洞口有清代石刻楹联:道讲刑名勋垂渤海,胸罗兵甲气镇风云。

2006年6月,云梦山系列摩崖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0月,云梦山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命名为“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基地”。1994年12月,云梦山被国防大学命名为“中国古代军事教学基地”。2002年9月,云梦山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国防教育基地”。

鬼谷子通过细心观察相生相克自然万物,了解其生消内在关键,便可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势,窥知他人内心世界,掌握未来命运。他似乎能读懂天书,晓知自然人寰,前事通达,后事先知,似神非神,介于人间天上。《鬼谷子》开篇就说:纵观古往今来的历史,圣人就在天地间,成为凡尘众生的先导。

《鬼谷子》第一节为‘捭阖’,也就是‘开阖’,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

第二节是‘反应’,就是对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第三节是‘内楗’,讲的是进策之术,楗就是竖插在门闩上使闩拨不开的木棍,也是堵塞决水口所下的竹木草石,《史记·河渠书》记载,汉武帝塞瓠子决河‘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

第四节是‘抵戏’,讲的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为禁漏之术。抵就是用力对撑着、顶撞、代替、到达,有挤、推、排斥、抵触、抵赖、抵抗、触犯、抵偿、诋毁、相当、碰、支撑、投掷、欺诈、盗换、抨击、指责等意思;戏就是玩耍、嘲弄,但此处却指是罅隙,裂缝。

第五节是‘飞箝’,飞在这里是褒扬激励,箝就是挟制,所谓飞箝就是以激励、褒扬的言语去收服人心,使对方为我所用,故此节成为探意之术,也是一种特务手段。

第六节是‘忤合’,此节称万全之计术。忤就是忤逆,有不屈服于权贵、触犯人、与人不合、抵触而生怨、违逆、反对、违逆心意、违抗怠慢、触犯、直言犯上等意思;合与忤相反,就是不违背,有闭、聚集、应该、总共之意,合是自然的、全面的,包括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等,合也是华夏古乐谱的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乐曲简谱的‘5’。

第七节是‘揣’,称猜疑之术。 揣就是猜想、推测、估量,有测量、量度、估量、估计、估摸、猜度、猜测、琢磨之意。

第八节是‘摩’,称悄取之术。摩就是研究,仔细琢磨,进行估量推测,也有擦、蹭、接触、摸、抚之意。

第九节是‘权’,就是权益之术。权就是权衡利弊,权也是职责范围内可支配和指挥的力量,也有暂且、姑且、变通、不依常规、衡量、估计、有利的形势等意思。

第十节是‘谋’,就是谋计之术。谋就是计划、计策、主意、设法寻求、商议等。

第十一节是‘决’,就是决策之术。

第十二节是‘符言’,符是自先秦时期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信物,上面多刻有文字。符言就是传达给君王的格言,是君王治国理政必须具备的修养之术,有:主位术、主明术、主听术、主赏术、主问术、主因术、主周术、主参术、主名术,这些随着时代的更替,多已不再适用。

第十三节是‘转丸’,转就是循环变化,丸指的是金丹,道家有炼得九转金丹之说,这里的转丸是说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第十四节是‘却乱’,却就是却避、退避、避免,有退却、却走、退走、却还、退还、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却立等意思;乱就是没有秩序、乱套、紊乱、凌乱、混淆,有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乱世、政乱等意思,也指古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把乱字用在此处,也有这个意思,称为‘乱曰’。

看过《鬼谷子》,我对圣人有了新的理解。所谓圣人,就是能够窥知他人心中所想,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超前预测能力,具有超乎常人的应对谋略。新时代的圣人,应该是智慧而贤良,虚怀若谷,卓而不傲,英勇无畏,张弛有度,刚柔并济,应对自然,平易近人,以人为本。圣人不一定就是个什么头头,头头不一定就是圣人。

《鬼谷子》一书是后人依据鬼谷子言论整理而成,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主要讲的是谋略。《鬼谷子》的精髓就是“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孙子兵法》侧重于军事上的总体战略,《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专于战术问题。

鬼谷贤圣不愧为谋略家和教育家的称号。但《鬼谷子》一书崇拜者甚少,历代众说不一。因书中权谋策略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很不和谐,《鬼谷子》研究的是眼下现实的生存取胜之道,好听的说法叫谋略,不好听的说法就是诡道、阴谋、阴谋诡计,多数情况下是不讲道义的,“兵者,诡道也。”但《鬼谷子》又是最务实的,本应是军事不可或缺的理论,但人心不古的的当下,《鬼谷子》似乎要比其它诸子百家更具有生命力。《鬼谷子》被君子所用利国利民,若被小人所用,则坑国害民。

《鬼谷子》将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称为“阳”,归入“始”,就是新生系列的,属于“善”的一面,于是对其使用“善”的谋略;把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称为“阴”,归入“终”,就是没落系列的,属于“恶”的一面,于是对其使用“恶”的谋略。其阴阳之说承袭《易经》、《道德经》之衣钵,但又自立门户,较之《易》、《道》粗略多了,很不严密完备。其阴阳说似乎很是道义,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利己害他的思想体系,用于对敌无可非议。《鬼谷子》从根本上就混淆了是非,春秋无义战,到底哪一方是正义之师?可谓阴里有阳,阳里含阴,始也是终,终也是始,按照朴素的辩证法似乎也不大合格,比起《道德经》里的辩证法相差甚远。所以说,《鬼谷子》是在混淆是非、不分好坏基础之上立论的谋略,因此多是阴谋诡计。

就像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谁用了为谁服务。《鬼谷子》也是这样,好人用了起好作用,坏人用了起坏作用,其本身并不带有什么阶级性。

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李耳在函谷关所著的《道德经》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老子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太上老君。《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让人回归自然的设想,不宣扬美、贵等,主张人就是自然人,充满了人生哲理,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汉代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

《道德经》终归是黄老之术,透着归隐山林的消极情绪,最终被《论语》所取代,成了“半本论语治天下”。《论语》可治国,但《鬼谷子》并不能安邦,鬼谷子的门徒将鬼谷子的“阴谋诡计”进行了扬弃,经过拓展创新,变成了“阳谋”,出现了《孙膑兵法》,从而才成了用于安邦的军事理论。《鬼谷子》的“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谋之于阴成之于阳”,“口乃心之门户”,“反出反复反忤”等理论,为历代安邦也曾作出过贡献,但也为新的时代种下了祸根,使得某些人们很得要领,把《鬼谷子》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而是用其力保乌沙,坑国害民,利己害人。个别人利用《鬼谷子》之术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投机专营,伤天害理,坑国害民,可谓费尽心机,丧尽天良。《鬼谷子》如果广在人间传播,就现在人的这种德行,恐怕地球会吃不消的!

可以聊云梦,可以说鬼谷文化,但不能宣扬鬼谷之术。但有人总在诡辩,说什么鬼谷之术是研究和谐的,可以用来经商。如果谈经商,还是多介绍一下儒商端木子贡为好,他的故里也在鹤壁市。历朝历代只是打仗的时候用《鬼谷子》谋略,而在民间谁也不去也不敢宣扬,进入新时代,竟然冒出来了胆大包天的人物,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思来想去,我写下这么一段评语:

今人言鬼谷术乃和平之哲学,应以广播之,目今可赖其术以构建和谐之社会。嗟乎!鬼谷术特“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耳,其所谓和平哲学,原是以不择手段而求取,故以鬼命名焉。其用于兵家外交,社稷上层,行其诡道也。夫鬼谷和平哲学之说,欲广播民间,实乃引导众生奸诈,令假冒伪劣猖獗,利己害他,何来构建和谐和平?人心不古,魑魅魔舞也!悲哉!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欲要军事外交谋略生搬硬套于民间,似乎鬼谷术放之四海而皆准,真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

云梦山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可以宣扬鬼谷先生的聪明智慧,但《鬼谷子》一书要与鬼谷先生区别开来,《鬼谷子》一书不可在民间宣扬。军事文化应是国家层面的,有一些属于红线和禁区,不要让人看了有像看曹丕《黎阳作》其三那样的感觉。言重了,希望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脑子清醒些。此节收笔之前,唱上一段:

云梦洞中车辙儿尘掩,沉睡了千年又写新篇。

禁漏谋计巧思话抵戏,仙居陋隐洞底讲飞箝。

忤合篇揣摩篇鬼谷术,权谋败于孙膑叹庞涓。

讲决篇讲符言多计谋,又转丸又却乱纵横谈。

《鬼谷子》后人成就,自战国直杀得天昏地暗。

新朝兴旧朝败百姓苦,鬼谷术为朝廷做出贡献。

新时代鬼谷当为国家民族,谁曾想对外计多用民间。

说什么商海里可发挥作用,难道说坑蒙假冒无人嫌?

更可恨赃官活用鬼谷之术,不廉不洁闹得万民声怨!

鬼谷子不愧淇河边历史名人,纵横术只可用外交之间。

所谓纵横术多是阴谋诡计,岂能用于和谐民间今天?

军事学术上层建筑应研究,和谐社会百姓之间应少谈。

 

 

千古淇河文化――浮丘妥圣

2011-01-30 15:18 

浮丘山位于浚县城南侧,儿时我总叫此山为南山。自卫河西边遥看黎阳古城,城南的山势酷似浮于河面上破浪的一只舟船,于是就叫成了浮丘山。浮丘山海拔高度为101米,大伾山海拔高度为高135米,浚县城海拔高度为58.2米,各位不难算出浮丘与大伾相对于浚县城的高度。浮丘山东歭伾峰,南毗旷野,西环卫水,北负古城,坐落面积为150万平方米。地理位置处在北纬35.64度,东经114.51度。

浮丘山东侧有一条青石砌成的登山盘路,原来的青石盘路尽头是用青石筑成的上下六层十八级石阶,过了石阶,成了用砖石铺成的小盘山路,两旁古柏成行,苍翠挺拔,小盘山路通往碧霞宫。如今成了斜坡路,石阶的尽头成了行政机关。

华北平原原本是茫茫水域,由于众多河流携带泥沙,经过漫长的岁月,才有了华北大平原。浚县境内有火龙岗、童山、善化、白祀、浮丘、大伾、紫金、凤凰等山峰,其中紫金山、凤凰山就是被慢慢埋进地下的,并不是山自己下陷。如今虽然没了河流携带泥沙,但我们处在西风急流里,大风每年从黄土高原带过来的泥土也不可小觑,千百年后山的相对高度还会降低,甚至没入地下,紫金山、凤凰山那时间连影子也不会看到。

通往山顶碧霞宫的小盘山路左侧有一处庄严肃穆的院落,上题:“浚县烈士陵园”。大门两侧的红墙上写着:“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进入陵园,迎面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纪念亭,亭柱上铭刻有烈士们生前的豪言壮语,还有赞歌和挽联。亭子中间竖着一块巨碑,碑的正面是“永垂不朽”四个大字,背面刻携着烈士们生前的壮烈事迹。亭的后面是烈士纪念台,台后是烈士墓,墓内安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共有七十多座。墓的四周青松苍翠,绿竹繁茂,小草青青。据说这座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1975年又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

抗日战争时期,浚县人民不怕流血牺牲,不屈不饶,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浚县党组织曾护送刘少奇、吕正操、邓小平、肖劲光等安全过境。日本投降后,浚县城经历了两次解放。1945年8月23日凌晨,冀鲁豫分区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包围了县城,经过一天攻击战,敌人出逃,浚县城第一次解放。1946年9月中旬,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浚县城沦陷。1947年4月18日,刘邓大军大兵压境,浚县城第二次解放。解放战争期间,浚县人民武装与敌先后进行过无数次战斗,浚县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教育子孙后代珍惜幸福的生活,永远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这些英烈们!

浮舟山上的碧霞宫,就是碧霞元君的行宫,是一处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隐约于苍松翠柏之中,古香古色,清静幽雅,庭院深深。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即1542年,后又经清代顺治、康熙、嘉庆、咸丰、同治、光绪等年间扩建、重建,建在浮丘山南端的最高峰,坐北面南,以南北轴线为中心,两廊对称,前后三个院落,殿宇八十余间,总占地面积11160平方米,是一处宏大的道教宫观。

山门外对面是一座遏云楼,俗称古戏楼,戏楼古朴高大,楼前是宽阔的场地,戏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向北,与碧霞宫山门相对,建在一个高3米的平台上,分前台、后台,后台是硬山顶,前台是四梁八柱,卷棚顶。石柱上刻有对联:

山水簇仙居,迎壁榭丹台,一阙清音天半绕;香花酬众愿,看酒旗歌扇,千秋盛会里中传。

瘟岂妄加于人,唯作孽者不可追;神祗行所无事,常为善者自获安。

对联写出了碧霞宫的地理环境和古庙会的盛况,很是得体中的。我也给来上一联:

生旦净末千古兴亡胜负可家可国可天下,美丑善恶万年离合悲欢能文能武能鬼神。

向北走过戏楼前的广场,前面是二级月台,高3.2米,宽56米,长26米,十七级踏跺可以上下,据说是1985年修建的。再向前是一级月台,台上有山门,山门三间,上有月台。月台建有石坊,石坊两侧各有一尊石狮,石狮姿态雄健。

山门为中柱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顶上有九道脊,正脊一道垂脊四条,戗脊四条,前后共九条。琉璃瓦盖顶,正脊两端鸱尾吞脊,戗脊上有飞鱼、海马、四绝神。据说四绝神是庞涓、韩信、周瑜、罗成四将。两扇朱红大门各镶嵌有九行八十一个铜泡,大门两侧各有小门,小门上同样各有铜泡,分为九行共六十三个。大门上悬一匾额,上写“碧霞宫”。山门下两根石柱上有对联:

浮山妥圣灵, 峰连伾峙, 两道青螺扬峻德;卫水环神刹,涛接淇泉,一泓白练漾神功。

庙貌巍峨,遍群伦,降祥锡福,不但育婴保赤;山门壮丽,合寰宇,崇德极功,岂惟踵事增华。

进了碧霞宫山门,左侧有巽宫楼,右侧有乾宫楼,两厢四帅殿,钟鼓二楼左右相对。四帅殿有对联:

列位震方,偕巽风以宣示正教;班居东面,借艮山而禁绝旁门。

承坤顺于西,扶起极乐世界;秉乾行于北,永护清净法门。

庙貌维新,表神功之滋大;法坛永护,翊圣德以弥尊。

宣煦育之慈祥,功存保赤;赞生灵之赫濯,威镇锄奸。

院内有长方形莲池,池上架石劵桥一座,一条通道直至二门,三个二门各建一座门楼。中间门楼为庑殿顶,四面有坡,向四角伸出四条脊,顶上一道五脊六兽,门呈如意斗拱,为清康熙四十二年,即1703年重修。门楼顶棚全用木架堆成,结构复杂,形式奇绝。门楼内外各嵌一个匾额,前面匾额书“伊尔多福”,背面匾额书“群生系命”,中门两侧是四值符殿。二门上有对联:

恩遍寰区,以坤厚博大之德,位岱宗而钟灵毓秀;泽普生民,本慈宁恺悌之怀,居浮巅而保世佑人。

有感斯通,凡子庶群黎共沐恩泽于泰岱;诚无不应,俾遐方异域威仰声灵于浮丘。

镇灵岳於泰峰,恩垂东隅;移发驾于浮麓,德沛中天。

德合牖民,顺天行以布化;功隆保赤,赞坤元而资生。

走过拱桥,越过莲池,进入二门来到中院,院落内古柏苍翠,碑碣林立,两廊各七间,中间五间为阎罗殿,听说原来有十殿阎罗,有阴司报应塑像,甚是恐怖。东廊南梢是三曹官,北梢是罗祖。西廊南梢是包公庙,北梢是财神。紧接两廊,又各建有三间配殿,东为子孙殿,西为眼光殿。两殿对联:

德主广生,佐以寒暑灾祥之均调,而厥生不害;功能造化,登诸安全仁寿之善地,而其化弥光。

本天地之大德以成能,生生不息;运阴阳之枢机而育物,日日常新。

大殿就在高台之上,是碧霞宫的主体,地面青石砌成,殿前甬道斜坡上铺着云龙石,为御道,云龙石雕有二龙戏珠。云龙石测有石阶,可通上下。大殿由卷棚歇山顶拜殿和悬山顶加回廊式后殿组合建成,均有琉璃瓦覆顶,四周回廊。歇山顶没有正脊,呈滚圆形顶,每面有垂脊两道。悬山顶两山向外悬出一厦,正脊一条,五脊六兽四条。拜殿的五间明间和两次间各开四扇通楣条棂格扇门,两梢间是木雕透棂窗,精雕有花卉鸟兽图案。左窗嵌有“灵镇东岱”,右窗嵌有“光映西池”。檐下绘有二十四孝图、子路问津、河马负图和女娲补天等画。

后殿内正脊当中装有一个铜宝瓶,又叫风磨铜宝葫芦,高2,5米,围长3米,年久不朽,金光闪烁。大殿内雕梁画栋,三座砖雕莲花台,台上各有木雕神橱一座,木橱透雕龙、凤、花卉,橱内各塑有一尊女神,中间一尊是碧霞元君,是碧霞宫的主宰。金冠黄袍之中,三位女神端坐如圭,中间的碧霞元君宽厚,左侧的珮霞元君仁慈,右侧的紫霞元君爽直。

大殿画有八仙壁画。出得大殿回望,云龙石前一座八棱铁香亭,香烟缭绕。绕过大殿向后再去,走过琼宫妥圣门,便是碧霞宫最后一个院落,院内有三座高楼,中间的叫寝宫楼,气势巍峨。楼分上下两层,都有彩色琉璃瓦砌成的花纹厦顶,四周飞檐挑角,凌空峭峻,楼脊正中安置有麒麟宝瓶,挑角飞檐上都有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飞鱼、海马等饰物。楼每层三间,四周都有走廊,可以绕行,所以又叫转角楼。两座陪楼各三间,均是两层,上下都有走廊。登楼远遥,一片红墙黄瓦,绿树遮掩的建筑群尽收眼底。

出了碧霞宫后门,就是千佛洞石窟,一个凸起的小山头,小巧壁峭,南北有10米,东西有5米,小山头的西侧石壁上开凿有千佛洞石窟。石窟大小两个,大窟位于南端,洞口之上刻有“佛国”二字,并有六个外文。洞内雕凿有966个大小石佛。北端的较小,洞内石壁四周雕有120个石佛。多为唐代雕凿,估计与则天皇帝信佛有关,有宋代、明代年间的题记,可惜长期风化侵蚀,多已损坏。

站在石窟向北遥望,那里就是浮舟山的后山,后山就是尼姑庵的所在。当年,那里有一片桃林,尼姑庵原叫桃花庵,就在桃林之中,《桃花扇》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这里。庵中一个尼姑爱上一个后生,然后私下生子,然后偷偷送人,然后那个孩子状元及第,最后鬼使神差地叫他们母子相认。真个是:

桃花庵外唱黄莺,花艳浮丘露带红。缘遇林中影燕婉,春风染尽起恋情。

歌声飘处日西斜,剩有余香满眼空。月下桃花中冓语,于归心醉笑出声。

桃花情恋自浮丘,莺酣燕嬾起怨愁。无数亭台无数草,红绡香断望楼头。

浮丘山上也是道佛同在,大伾山上的佛道分作东西,浮丘山上的道佛分作南北。只是此山上的佛教在大唐以后没有什么发展,而道家文化却在明朝初年抓住了发展机遇。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崇拜多神,讲的是无为而治,人就是自然人,最终愿望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佛教是外来的,起初属于教育,讲的是觉己、觉人、觉他,最高理想是进入极乐世界,也就是涅槃。道家的典籍是老子的《道德经》,佛教的是佛法三藏,也就是经藏、律藏和论藏,佛道追求的终极是相反的。可惜二者都没有被历代帝王用于治理天下,帝王们独尊儒术,把孔子奉为万世师表,而用道家炼丹之术祈求自己的长生不老,用佛教教育芸芸众生。

 我把碧霞宫的《二十四孝图》简要做个介绍:

孝感动天 说的是远古帝王舜,其父与继母及异母弟弟多次加害于他,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当年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戏彩娱亲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自己年过七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岁。笑口常开,自得其乐,乐己乐人。人不可泯灭童心,童心可以使自己青春永驻,童心利己利人。陷逆境应自强,处涸辙当尤欢。

鹿乳奉亲 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为父母治眼疾。

百里负米 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但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说是后来子路富贵,常常怀念双亲,孔子赞扬说:“子路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啊!”

啮指痛心 说的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真是母子连心啊!曾参学识渊博,他曾提出过“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看了上面几幅图画,我要说上几句:如今不孝儿孙有增无减,为了钱财良心丧尽。钱之为贵,犹如神之魂,亲如手足。看似薄纸,无德而尊,无势而威,上可通天,下可入地,危可转安,死可转生,贱可变贵。是故为钱大动干戈,六亲不认,爹娘抛弃,绝亲情。纷争非钱不能,怨仇非钱不解,官职非钱不升,名誉非钱不荣,狐朋非钱不交,钱可神通万能。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怎奈物欲横流,凡今之人,唯钱而已。

芦衣顺母 有一出戏叫《鞭打苇毛英》,说的就是“芦衣顺母”。孔子的弟子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牛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欲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生儿子。

我还要说几句;为之感动!古人能做到的事情,今人未必能够做到。人之初,性本善,人生原本是一张白纸,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后天的熏陶决定着白纸的颜色。善者是大彻大悟,恶者是不通人生真谛;善者人魂之转世,恶者兽类之投生。人的生命与宇宙相比,短若毫秒,善者从流,恶者无道。后世子孙享先辈善者之福,受先辈恶者之罪,恶者不虑自己子孙,他人何干!

埋儿奉母 这个晋代隆虑郭巨迂腐透顶!老幼皆是宝贵的生命,岂能为老害幼,能下得了手?真是兽类不如!如果是处在今天,我第一个请求枪决郭巨!时代不同,观念不同,标准不同,封建帝王要巩固自己的统治,总要搞出些愚民把戏,将芸芸众生玩于股掌之上。

卖身葬父 严凤英、王少肪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就是说的“卖身葬父”。东汉千乘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又亡,董永卖身葬父,行至槐荫遇一女子,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从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怀橘遗亲 三国吴县华亭六岁的陆绩,随父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袁术笑他,他却说母亲喜欢吃橘子,要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很是惊奇。据说陆绩成年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卧冰求鲤 虽说神话,却也是大度宽怀,不记父母怨恨,以情感化继母。琅琊王祥生母早丧,继母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扼虎救父 晋朝十四岁的杨香,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父子连心,杨香当歌!

乳姑不怠 唐代博陵崔山南,其曾祖母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曾祖母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曾祖母病重时召集全家人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曾祖母所嘱孝敬祖母。羊羔跪乳,乌鸦返哺,人间也有“乳姑不怠”。人间自有真情,世间还是好人居多。

涤亲溺器 北宋分宁黄庭坚,他虽身居高位,但却侍奉母亲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看看如今,个别寡廉少耻之人少有得势,少有几个臭钱,就不可一世,呼东唤西,除了吃饭自己不得不张口动嘴,当然也有动手动脚的时候,但自己的“溺器”他自己是不会去动的,更何况父母的了。新时代的公仆,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士大夫。

弃官寻母 宋代天长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精神可嘉,但扔掉工作不可取。人生是吃穿住行,人生是喜怒哀乐,人生是相互地搀扶,人生是代代传承。新时代要有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家庭、父母、儿女,事业,工作,政绩等等,都要相互兼顾,相辅相成,这才是人生。

余下的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恣蚊饱血、哭竹生笋、尝粪忧心等等多是些封建糟粕,教人愚孝,使人迂腐,全是些愚弄众生的垃圾,就不介绍了。堂上二老就是佛啊!虽说其中不乏封建宗法礼仪,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中也有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精神,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赋予新时代的内容,教化芸芸众生。为人不孝,何言尽忠,何言报国,何言为天下黎民苍生?若大一个国家如果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社会自然也会平安和谐,也必然会很少出现祸国殃民的社会败类。
 

千古淇河文化――歌我故乡

2011-01-30 18:07

 

一、鹤壁新区序

西出太行,南临淇水,商周故地,鹤壁新区,襟京广而控壶台,伴京珠而引鹤濮。淇河文化,新石器溯源之始;卫水文明,夏商周故地之初。鄘卫人文,毓秀钟灵,仙鹤飞落离坤峭壁,古佛守望震巽大伾。淇河汤汤,卫水北去,云梦山中军校鼻祖,大伾山上佛道鸿儒。大禹锁蛟,黎川归海;武王伐纣,烟云遍野。永昌枋头,古道要塞;鹿台千尺,阅尽兴衰。大河东去,卫水独立;千年淇卫,崛起新区。

坝首登高,远瞩气肃。淇水碧而新区岚,轻纱潦而山河美。水环流于八卦,龙横卧于太行;望东方之新区,似璀璨之龙珠。西近层峦而叠翠,东恋平原之浚泉;南面朝歌之纣都,北对羑里之古城。马踏龙雀,鹤飞雁鸣;紫气东来,青螺黎阳。坎艮凭眺,恣长城之内外;倚槛流目,穷嵩岳之中原。西绝峰巅,览太行之巍巍;震对苍茫,观海若之万里。新区携旧城俊采,淇滨共鹤山峥嵘。高临寥廓,半在青冥;不胜佳境,歌舞开襟。

云霞万道,红日东方。春风吹隐秀开泰,淇水欢崛起新区。布局蓝图,吸取古今风采;高楼错落,造型万象多姿。华灯街市,一派朝气蓬勃;湖光山色,彰显时代风貌。风美雨新,市容整洁;花香四溢,绿荫芬芳。闻号角催征,时不我待求发展;听战鼓震天,昂首奋进争朝夕。噫吁兮!今逢盛世,春满华夏,美景良辰,感慨万千。同心同德,鞠躬精粹各业之所望;悠悠我思,发展弥新时代之所期。考察遗址,淇水文明之求索;丰绩可碑,淇滨奉献之新貌。

碧水东流,明月当空,同学聚会,盛宴淇滨。秋雨一介书生,幼年别离故土。虽浪迹云游,却情系家乡。思今日太行高瞻望海若,念往昔伾岚佛顶观天吴。梦中卫河北去之茫茫,几曾淇水东逝之悠悠。呜呼!今归桑梓,醉言作序,情难制控,遥想追思。临别赠言,敢竭鄙诚,话长纸短,就此停笔。

二、大伾山赋

庚寅阳春,麦青柳绿,余与同窗登大伾以解胸襟。柏涛迎客,忆童年之时,恋故乡之美。攀葛扶栏,拾阶而上,观西麓道教之文化,览东麓佛家之古迹。高瞻远瞩,满眼物华。山灵毓秀,春光明媚。东眺泰岱,西望太行,寄情怀于山水之中,托心愿于天地之间。远遥嵩岳南北,极目长城内外,朦胧人间之天上,苍茫大地之锦绣。漫漫兮层云飞度,沉醉于山巅;飘飘兮丹丘独立,疑肋生双翅。

大佛兮禅坐,时光兮荏苒。感大禹之伟业,吊大河之遗踪。笑知县求道于西麓,羡今人参佛于山南。惜伾山晓月不再,悲龙洞雾岚消失。步云路歌思乡之曲,依岩峦读丹丘之文。八卦楼风铃叮当,柏涛声与之相和,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鸟瞰黎阳今昔之巨变,万千感怀心中之情愫。

蹉跎岁月,转瞬百年,哀人生之弹指,叹大伾之千古。坤仪云霄,矗立神州,阅尽天地之春秋,历经世间之风雨。黄河东去,卫水南来,高阁览胜兮寥廓峥嵘,月吟星语兮三别四壶。千秋禹迹,蓬莱凭看,晓披烟蓦之青峦,日绕峰头之佛顶。眼观苍茫,肩随玉女,伴同窗以神游,聊理想于山中。春风拂煦,绿染枝头,回首往昔之岁月,展望未来之征途。

乾坤玄幻,天地冷暖。风生云起之苍穹,雨落雪飞;绿黄红翠之伾山,雾漫霜侵。历酷暑之盛夏,经寒冷之严冬;春夏秋冬更替,迎和煦之阳春;四季冷暖交错,送凋零之清秋。时太平盛世,时战火连绵,凄风苦雨几经兵燹,岿然屹立未曾溃崩。悠悠春秋之久远,漫漫岁月之绵长。朦朦如仍处仙境之中,乐而忘返;恍惚似羽化苍茫之上,人间芬芳。逝者如斯,犹如人生也。人生悲欢,旅途曲折,上下而求索,继往而开来。

三、黎阳赋

豫北平原之上,新鹤安濮之间,乃浚县黎阳城也。城襟两山而带一河,南枕浮丘东依大伾。大伾山孤峰突起,浮丘山西南静卧。太极阁伾顶云端,碧霞宫丘顶南望。黄河当年,卫水南来,阅尽人间沧桑,历经三千春秋。追思鸿蒙开天,共工怒撞不周。天河水泻人间,浚地诸峰飘渺。苍海水接太行,灵长尚处幼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始有华北平原。万千幻化,沧海桑田,皇帝东徙,逐鹿中原。大川九曲绕秦岭,伏牛太行难阻拦,华北洪水横流,顿成泽国汪洋。神禹开凿龙门,治水伾峰锁蛟,疏浚九河归海,终有黎川东去。五帝夏商,扩地开疆,历经千年,奠定华夏,感尧舜之圣德,恶桀纣之无道。武王伐纣,战于牧野,悲一代昏君鹿台引火自焚,痛五百余载殷商烟灭灰飞。周朝诞生,百废待兴,殷商旧地,分封三国,卫国震方兮紧临黎川建都,康叔封地兮始有黎阳城郭。

定王年间,大川东移,太行东麓兮水聚卫地,卫水茫茫兮成就清河。大川古道,清河北去,六百春秋兮流过岁月,秦皇汉武兮卫水昼夜。王莽新朝,黄巾起义,大川怒涛兮横过齐鲁改道,卫水哀伤兮别离母亲怀抱。清河怨恨,泪洒黎阳,古城迁址兮浮丘山巅,伾山北麓兮化作湖泊。后汉三国,晋南北朝,置州置郡,近六百年,雾绕伾山兮大佛问世,清河改道兮水环浮丘。曹丕《黎阳作》赋诗抒怀五首,庚信谢灵运情洒黎阳津。墨客名人兮八方聚来,丹丘壁崖兮今有遗踪。隋挖运河,唐修永济,清水改作御河,更添黎阳景色。王维遥望浚黎阳,楼眺岑参思故乡。贾岛姚合曾酒醉,浚郊韩愈避兵荒。李隆基白马诗寄,张九龄黎津别伤。浚地名扬传外域,几曾争渡隐遐方。

明代洪武,古城再徙,正德嘉靖,两筑城池。御河更名,始称卫河,引卫环城,古城如画。墙围九里,高三丈五,基厚六丈,城头雉堞。震兑离坎,四方城门,巽乾坤艮,城上角楼。门外石桥,桥首石坊,城门券拱兮上筑高楼,城坚壮丽兮商贾云集。城中街市通四方,文治阁位居中心,高五丈四,阁下车水马龙,阁上两层回廊。登阁极目,黎阳尽收,山灵毓秀,春光明媚,东望澶云丹流东壁之长春,西瞻行翠清环黎水之叠翠;高瞻远瞩,山河多姿,凭栏远眺,满眼物华,南控黄流碧泻西山之长青,北迎紫极黛护伾岚之仙云。东眺泰岱,西望太行,寄情怀于山水之中,托心愿于天地之间。远遥嵩岳南北,极目长城内外,朦胧人间之天上,苍茫大地之锦绣。飘飘兮魂灵欲仙,疑肋生双翅;漫漫兮层云飞度,沉醉于黎阳城阙。

伾山晓月望中天,龙洞秋云吐雾烟。玉女瑶池留倩影,岁寒双秀在浮山。云溪桥下燕歌语,善化峰头奇景观。晚照童山碑影西,淇门风雪古今传。大佛禅坐兮依稀当年,时光荏苒兮景移物换。太极宫风铃叮当,柏涛声与之相和,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坤仪云霄,矗立神州,高阁览胜兮寥廓峥嵘,月吟星语兮三别四壶。千秋禹迹,蓬莱凭看,晓披烟蓦之青峦,日绕峰头之佛顶。惜伾山晓月不再,悲龙洞雾岚消失,步云路歌思乡之曲,依岩峦读丹丘之文。感大禹之伟业,吊大河之遗踪,笑知县求道于伾山西麓,羡今人参佛于大伾山南。乾坤玄幻,天地冷暖。风生云起之苍穹,雨落雪飞;绿黄红翠之伾山,雾漫霜侵。历酷暑之盛夏,经寒冷之严冬;春夏秋冬更替,迎和煦之阳春;四季冷暖交错,送凋零之清秋。时太平盛世,时战火连绵,凄风苦雨几经兵燹,黎阳岿然继往开来。悠悠春秋之久远,漫漫岁月之绵长,逝者如斯,犹如人生也。鸟瞰黎阳今昔之巨变,万千感怀心中之情愫。蹉跎岁月,转瞬百年,哀人生弹指,叹大伾千古。朦朦如仍处仙境之中,乐而忘返;恍惚似羽化苍茫之上,黎阳芬芳。人生悲欢,旅途曲折,回首往昔之岁月,展望未来之征途。

四、咏新区

鹤壁新区临太行,高楼拔地欲飞翔。层峦雾绕西山翠,淇水汤汤绿柳杨。

汽笛一声南北去,景移物换两茫茫。从兹挥手今离别,醉梦魂游我故乡。

五、咏浚县二十韵

襟山带卫水,古宅城壮丽。叠翠控黄流,长青瞻卫淇。

东方望澶云,拱北迎紫极。阁高遥倚栏,佳景流目视。

城下环碧水,丹丘绕东壁。紫黛护伾岚,浮丘卫河倚。

黎川今沃野,绮丽纱舞霓。八卦阁天吴,大佛眺千里。

西坡道观院,东麓僧佛寺。晨钟又暮鼓,柏涛寻禹迹。

峥嵘广寥廓,欲把道佛觅。峰顶望碧霞,浮山妥圣地。

钟灵化毓秀,浚泉流依稀。古来多传承,黎阳凯风起。

韵清曲高歌,拓展新世纪。改革三十年,新姿回首忆。

阡陌夹玉米,高产无可比。人杰程相文,忘我研科技。

雨新滋故土,风美拂浚地。河山换新貌,名城诉今昔。

六、五言·大伾山

孤峰慑九重,拔地逼苍穹。大川留遗迹,丹丘伴古城。

山门寥廓处,动腿步峥嵘。柏涛怀神禹,千仞壁崖倾。

吕祖修仙道,神游静卧梦。山南听道语,恍若问佛僧。

海若石佛望,天吴紫气生。龙吟云洞起,灵润雾岚峰。

太极宫远眺,苍茫满目青。欲穷黎阳景,绝顶上楼宫。

七、鹧鸪天·大禹

千古苍茫浪涌天,飞流滚滚景奇观。先人治水求和谐,大禹魂留浚县山。听怒吼,叹腾翻。中华万里数千年。黎阳后裔今儿女,卫水河边代代传。

八、七律·大石佛

依山仪态挺双肩,足踏荷莲镇大川。曲肘手心无畏印,善跏趺坐目平观。

颈长肉领额白毫,五彩袈裟披在肩。半在青冥望海若,孤峰俯眺看人寰。

九、七律·纣王

凤鸾宝帐葬殷商,牧野悲声纣命亡。曲曲远山魂离去,翩翩舞袖在他乡。

梨花带雨春凋谢,芍药笼烟散大荒。但得妖娆千古恨,取回长乐两茫茫。

十、五言·文治阁

高阁闹市中,鸟瞰故黎城。跃上凭栏望,依约在碧空。

青螺流恣目,陌上眺飘红。浚县峥嵘景,开襟气肃清。

十一、天仙子·碧霞宫

卫水簇仙香火盛,一阙清音天界听。浮山妥圣德千秋,虔诚请,恩泽送,碧榭丹台三母敬。

暮鼓晨钟山隐影,古刹水环仙雾动。山河壮丽貌巍峨,青螺顶,苍柏挺,毓秀钟灵一美景。

十二、五言·太极宫

丹丘平地峙,太极拔峰姿。道阁晴空外,天冥看似低。

凭栏黎浚景,紫气绕人衣。气肃开怀处,风铃妙可及。

十三、七绝·古遗址

淇水汤汤两岸边,渊源文化数千年。

悠悠岁月成千古,且看今朝换人间。

十四、七绝·大赉店遗址

淇水汤汤北岸边,渊源文化数千年。

莫说武王施仁政,且看今朝谱新篇。

十五、七绝·鹿台

土堆千尺筑高山,淇水河边纣王欢。

牧野战争兵惨败,自焚台顶殷云烟。

十六、念奴娇·枋头城遗址

卫河千载,北流去,多少往昔回顾。把酒诉说黎浚地,忆起当年人物。淇水西来,三国古道,征战黄河渡。通途南北,一时城阙高筑。

遥想东晋当年,移民跋涉,函谷悲万户。烽火连天思故里,百姓无家愤怒。西征回归,子承父志,踏上长安路。曾永昌县,枋头汲郡公住。

十七、七绝·恩荣坊

孟楠奉赐蔑贫寒,认定贫寒不大官。

穷苦赫瀛心立志,荣登坊建孟坊端。

十八、七律·浚县八景

伾山晓月望中天,龙洞秋云吐雾烟。

玉女瑶池留倩影,岁寒双秀在浮山。

云溪桥下燕歌语,善化峰头奇景观。

晚照童山碑影西,淇门风雪古今传。

十九、南乡子·陇西尹公浮图

天宝大唐年,极乐西归尹涅槃。浮图高僧圆寂住,归途,觉悟曾经苦是福。

浚县北西边,佛塔七层雕图龛。生死轮回来去路,虚无,佛界冥间话鬼途。

二十、如梦令·淇门风扫雪

淇卫身边流过,佛塔千年沉默。大雪北风吹,躲避塔身飞落。求索,求索。地理特殊成果。

二十一、五言·赞缇萦

杰女汉名医,芳龄救父难。须眉巾帼敬,恨隔古今怜。

老父无男子,缧中命惨寒。西行风雨冷,诣阙上书冤。

获救离京城,黎阳父疾顽。人生多命苦,葬父大伾山。

感佩芬芳女,魂留起雾岚。今生灵转世,倩影故乡仙。

二十二、五言·子贡墓

家乡出瑚琏,桑梓耀光环。倍守恩师墓,忠君孝道全。

聪灵才济世,执政贾商专。细细观论语,悠悠忆圣贤。

二十三、七绝·颜良墓

将勇无谋帅少才,北方半壁命悲哀。

青龙偃月亭侯举,头落魂飞战未开。

二十四、七绝·李密墓

有功遭斩骂苍天,武德谁知万古冤。

瓦岗故人情念旧,葬埋骸骨大伾边。

二十五、浪淘沙·卫水北去

豫北大河迁,卫水依恋。从今两地恨苍天。告别母亲寻古道,渤海贪欢。

回首泪涟涟,离了平川。伤怀北去怨人间。故土梦中归去也,岁岁年年。

二十六、西河鼓词·卫河洪涝

河古道,弯弯总向东绕。风云怒卷电雷鸣,漫天雨暴。北流远去水天边,泽国一片浩淼。

聚民力,战洪涝,挖宽展直灾消。河边绿柳水中影,鱼上树梢。月夜远方布谷声,黎明鸟惊知了。

莺歌燕舞黎阳好。凯风吹、山河欢笑。开引浚泉济卫水,故乡良田五谷创新高。祝愿家乡我祈祷。

二十七、水调歌头·卫河

卫水北流去,起始自何年?悠悠千古回首,过往化云烟。魂梦清河源始,漕运隋唐永济,岁月逝人间。百舸远帆影,举目望天边。

水将竭,河欲灭,独凭栏。一时洒泪,激起情愫倍心寒。流过春秋千载,阅尽人间千古,化作臭熏天。济卫迫眉睫,两岸万民牵。

二十八、鹧鸪天·故乡母亲河

春去秋来卫水边,儿时岸上我家园。辛勤播种求收获,心事一怀绿麦田。思故土,望伾山。卫河北去在心间。浪涛拍打茫茫雾,秋雨风霜漫漫岚。

二十九、五言·烈士陵园

鞠躬拜墓茔,悼念吊魂灵。烈士捐躯死,英雄化永生。

黎阳鲜血染,浚地艳阳红。步入新时代,开来要奋争。

 

 

 





 

 
     
千古淇河文化(三)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