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淇河文化――淇水滺滺
2011-01-23 16:29
公元前540万世纪到公元前60万世纪,是恐龙生活的时代,然后归于混沌亘古,成了地球上的又一次开天辟地。公元前44000世纪到1万世纪,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的祖先。公元前2万世纪到公元前17498世纪,古猿进入能人阶段。公元前17998世纪到公元前约2000世纪,直立人诞生了。公元前2000世纪到公元前1000世纪,有了早期智人。大约在公元前1000世纪,出现了晚期智人,人类的脑子变的聪明起来,终于拉开了原始人类的序幕。
公元前26世纪到公元前22世纪,是五帝时期。公元前2198年以前,只能算作中国历史的远古传说。甲骨文字的出土,解开了古文字的一些秘密。仓颉是五帝之中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他仰观天象、俯察鸟兽虫鱼之迹,总结远古各部落的刻划符号首创文字,从而结束了远古先民结绳纪事的历史,后人尊之为造字圣人。
公元前2197年至公元前1122年,夏商才算有些模糊的事迹,且区域仅限黄河流域。但从考古发现,在目前华夏的版土上,当时可不是只有夏王朝的存在,说夏是国或朝,其实应是一个大部落,当时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应该并存着许多部落,无非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黄河流域的夏部落成了主导。如今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差异,无不带着远古各部落遗留的痕迹。随着夏商在黄河流域的兴起,为了维护夏商的统治,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发展到周朝,比其它部落早熟,由于后来历代统治者的认同与重视,其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先秦古籍《山海经》说:“淇水出沮洳山。”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说:“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山西省东南部古长治北有百谷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持,中间山形似壶,因而得名壶关。淇水源头位于壶关,西与长治市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陵川县接壤。古淇水自壶关东来,经太行山中河南省林州市东南、辉县市西北,冲波逆折,砯崖转石,倾澜渀荡,势同雷转,故有响河之称。
远古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华北平原下陷,内陆与海洋连接,滔滔海水直接太行山东麓。淇水自太行山中流出,直奔大海。由于分布在华北西部和北部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涌入大海,经过漫长的岁月,才有了华北平原,平原上尚未填平的区域,就形成了古大陆泽。冰消期后的11000-10000年前,大河自多石峡贯通抵达河源,从此现代黄河出现。远古淇水很有可能是出了太行而向北流,然后绕过火龙岗高地而东,至濮阳汇入大河。
《水经注》说:“淇水又东出山,分为二水,水会立石堰,遏水以沃白沟,左为菀水,右则淇水。自元甫城东南,迳朝歌县北。《竹书纪年》,晋定公二十八年,淇绝于旧卫,即此也。淇水又东,右合泉源水。水有二源,一水出朝歌城西北,东南流。”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使得淇水自然向东偏南改道,就地势而自然向西南流去,绕过火龙岗高地北折,汇入远古淇水河道。淇水曲折流至今汲县东北浚县淇门镇南入大河,已经是郦道元生活的南北朝时代了。
公元204年的建安九年,曹操欲攻打邺城,为了运粮草,在淇门附近淇水口用大枋木筑堰,集淇水入淇河古道白沟,以通漕运。当时清水出河內修武县之北黑山北流,至王莽时期,大河自濮阳以东改道由今山东省入海,清水河自馆陶西北漫溢而向东北流去,从此脱离了黄河母亲的怀抱。也就是说,公元9-20年的汉代王莽新朝以前,豫北地区属于大河流域,之后除沁河以西,整个豫北加上冀南、鲁西一部分便属于海河流域了。
淇水合同从太行山中流出的数条河流汇聚到周朝时候的卫国境内,形成了卫水,卫水唱着忧伤的歌声离开了大河母亲,沿着当年大河母亲走过的古道,向着北方蜿蜒流去,自成大河以外的一条水系。北去的卫水被称为清水河,隋唐时期改称永济渠,宋代又称御河。明代有人认为,御河流经的地方多在春秋时的卫国,所以改称御河为卫河,卫河就这样问世了。而淇水始终没有改变名字,至今依然叫做淇河。
6000年前,母系氏族晚期已有先民在古淇河流域定居繁衍,淇河岸边,留下了分属仰韶、龙山和殷商三层文化叠压的大赉店遗址,留下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花窝文化。淇河两岸原野广袤,水清山峻,地灵物化,人杰毓秀,孕育了《诗经》诸多篇章,历代无数文人雅士游览吟咏淇河,唐诗、宋词、元至明清的诗文有数百首之多,中华文学史上除了长江、黄河,没有哪一条河流能像淇河这样被历代文人垂青颂咏,使得淇水成了诗之河、爱之河、史之河、音乐河、文化河,生态河。
淇河流域有殷商文化、礼乐文化、农耕文化,有周文王观景台、许穆夫人垂钓处、朝歌、崔莺莺墓、罗贯中隐居处,汉魏以后的古遗存、古石窟、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数不胜数。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比比皆是,有白龙庙飞瀑、许沟温泉、天然太极图、枋头城、淇门风雪避、淇县朝阳悬空寺、中原大漠风光、鬼谷云梦、鹿台、钜桥、火山地幔窗口、金山嘉佑禅寺、寒坡洞、战国古长城遗址、古代天然监狱青岩绝等等。
古淇河流域,周朝时是卫国的版土,大禹曾在大伾山一带治理水患,周武王曾在童山指挥牧野大战,秦始皇东巡经路经,在白寺山祭祀西岳立无字巨碑,刘秀去河北经大伾山筑青坛祭告天地,黎阳古城曾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流域内有大伾山、浮丘山、善化山、大石佛、千佛寺石窟、天宁寺、碧霞宫、灵山寺、桑村庙等等。淇水问世,千古悠悠,每一个日出日落,淇河两岸都在创造着自己历史的辉煌,谱写着淇河文化的华章。
2011-01-23 16:31
《尚书·周书·武成》记载:牧野之战周克商后,周武王“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西汉经学家、孔子十一代孙孔安国注《尚书》遇此句时说:“施舍已债,救乏周无,所谓‘周有大赉’,天下皆悦仁服德。”此处的“赉”就是赐予,给予。
周武王伐纣,纣王与周武王大战于牧野,也就是今新乡辖区内,最终纣王大败,这就是牧野之战。纣王牧野大败以后登上鹿台,穿上自己的宝玉衣,举火自焚而死。牧野大战使一个延续555年的殷商王朝灭亡,又使一个将要延续800年的周王朝诞生。牧野大战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成语,如:小心翼翼、天作之合、黄钺白旄、白鱼入舟、赤鸟流屋、叩马阻谏、不食周粟、爱屋及乌、助纣为孽、百夫致师、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等等。叹纣王:
凤鸾宝帐葬殷商,牧野悲声纣命亡。
曲曲远山魂离去,翩翩舞袖在他乡。
梨花带雨春凋谢,芍药笼烟散大荒。
但得妖娆千古恨,取回长乐两茫茫。
鹿台遗址位于浚县巨桥乡刘寨村北二里处,西、南两面滨临淇河。鹿台是纣王藏宝的地方,遗址是一处仰韶、龙山、商、周、战国、战国至两汉时期叠压起来的古文化遗址。曾出土有细泥红陶片、黑色陶片、灰色陶片,器形有杯、缸、鬲、豆、瓮、盘等,此外还有骨针、骨簪、铜镜、钩镶、耒形币等等。鹿台是公元前约11世纪纣王二年开始修筑的,历时三十七年而成。台高千尺,其大三里。但遗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忆鹿台:
土堆千尺筑高山,淇水河边纣王欢。
牧野战争兵惨败,自焚台顶殷云烟。
纣王在朝歌境内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抢夺盘剥来的粮食堆积起来。钜桥位于浚县境内,有钜桥镇,原属浚县管辖,现已归鹤壁市淇滨区所辖。
鹿台和钜桥距大赉店村不远,周武王当年“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所举行的盛大仪式,应该是在大赉店村这个地方,大赉店曾叫过“大仁村”,大赉店村名应该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纪念。
由此可见,大赉店村历史悠久。大赉店村曾是浚县大赉店乡政府所在地,如今已是鹤壁市新区。鹤壁市新区就坐落在大赉于四海,广布恩德,使天下皆悦仁服德的地方,这说明鹤壁市有着厚重的历史,良好的文化根基。赞一首:
淇水汤汤北岸边,渊源文化数千年。
莫说大赉施仁政,且看今朝谱新篇。
1932年春,考古人员在大赉店村南,西滨淇河,发现一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也就是大赉店遗址,与花窝遗址隔河相望。大赉店遗址为商代、龙山、仰韶三层文化叠压起来的遗址,曾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范文澜、郭沫若曾在其著作中引述过大赉店遗址。1963年,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赉店遗址南北长600米,东西宽4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遗址西南端是悬崖壁立,分别高出地面约10~5米,东西两面地势平坦缓落。遗址中部有三条贯穿南北的自然沟壑将遗址分为东、中、西三个台地,文化层厚2到6米。共分为三层:上层陶片多饰粗绳纹,器形厚重;中层发现圆形袋状窖穴及穴居遗迹,出土陶器和石、骨、蚌器等。陶器多泥质和夹砂灰陶、饰篮纹、绳纹、方格纹,器形有鼎、罐、鬲、豆、杯、筒状器;下层发现半地穴式房基,出土彩陶片及鼎、小口尖底瓶、红陶钵等。分属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遗存。
由于大赉店遗址对殷商、龙山、仰韶三叠层文化的发现,从而确立了这三种文化的时代序列,解决了我国考古学上至关重要的问题。正是由于对这三叠层文化遗址的发掘,从而在考古学上确定了龙山文化早于小屯文化而晚于仰韶文化,这是中国对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一个极重要的转折点,也成为中国学者驳斥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分期错误的又一力证。因此说,大赉店遗址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处重要遗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学和考古学价值。
与大赉店遗址隔着淇河相望的是花窝遗址,花窝遗址是一处远早于殷商晚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早期遗址。该遗址于1979年3月发现,同年夏天,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开发试掘,清理灰坑4个,出土器物具有独特的风格。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次这,有铲、斧、凿、磨棒,并有少量尖状器、刮削等细石器;陶器为手制,火候较低,质松易碎,均为红陶,陶质分泥质和夹砂两种,文饰有压印纹、划纹、锥刻纹、蓖点纹等。器形有小口双耳、三足器等。
花窝遗址是迄今发现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七千年以上,对填补仰韶文化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历史空白和探索仰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花窝遗址在面貌上具有新郑裴李岗和邯郸磁山文化类型,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为研究裴李岗和磁山文化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花窝顾名思义是一个土地肥沃、景色秀丽的所在。相传三千多年前,黄飞虎镇守淇水关,也就是今天的高村桥,他把淇水关西北二千米许的一块风水宝地,辟为他的私人花园,还招慕了许多种花名匠为他种植花草。这个花园集各种名贵花卉于一园,经过花匠的精心培植,一年四季鲜花盛开,馨香扑鼻,姹紫斗艳。每当黄飞虎心情愉快时,便携家小来这里赏花观景,一玩就是一天,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也到这里扰忧解愁,消磨时光,很快这里的花卉名扬全国,人们把这个花园叫做花窝。
黄飞虎有一个女儿,她从小就生活在淇河岸边,常在花窝侍弄花卉。黄飞虎命归后,被封为五岳之首,成了东岳泰山大齐仁圣大帝,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总管人间吉凶祸福。他的女儿也就成了圣帝之女,被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成为道教供奉之神。明代初期,宋真宗对碧霞元君又有加封,加封的全名是“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普济护国庇民碧霞元君”,并诰天下各地建行宫奉祀。
浚县浮丘山上的碧霞宫,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说是明嘉靖十九年,进士蒋虹泉任浚县知县,到任三年,儿子病了三年,有人让他向碧霞元君祈祷许愿,结果他的儿子十天后病就好了。为此,蒋虹泉大捐奉资,并令百姓捐款助资,大兴土木,历时二十一年,终于建起了碧霞宫。竣工之时,蒋虹泉已经是河南布政使,后升为云南都御使。但愿是碧霞元君暗地帮助了他,学着《红楼梦》中曲子唱上一段:
做官的要为民请命,勤政爱民正大廉明;
富贵的要崇德积善,慈悲为怀济困帮穷;
有恩的要人过留名,感恩戴德不忘今生;
无情的是兽类投生,教化众生逢时唤醒。
欠命的是恶孽人间,到头来定要以命顶;
欠债的因渊源不同,无故拖欠债要还清。
善恶还报应分明,红尘恶人把根除净。
善良怜悯可长生,魑魅魍魉岂容侥幸!
看破的恶念烟云,魂迷的枉送了性命。
2011-01-24 14:34
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各个部落之间相互争夺地域、人口、财富,部落间战争不断,最终相互兼并同化,而兼并与同化总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发展。东南方向天然物产相对丰富,维持生存相对容易,他们没有必要发动兼并与同化的战争。穷则多思变,安逸少进取,看看自秦汉以来朝代的更替,多是如此。
商已使用文字,河南安阳商都遗址发现了大批甲骨文,证明汉字在商代已经基本定型,包含音、形、义三要素。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文字也为文学提供了基本条件。大赉店遗址群也发现了卜骨。信仰鬼神,崇拜祖先亡魂,是人类最原始的意识形态。商文化因势利导,把人类原始的意识形态用于维护统治,成为初始的王朝意识形态。殷纣时期,把都城建在鹤壁的朝歌。
周朝源自泾、渭流域,后沿黄河向东发展,武王伐纣取代了商朝。西周定都镐京,因外族袭扰至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被分作春秋与战国时代,一般把春秋与战国之交看作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史学家范文澜老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定的是公元前403年。
在周文化中,祖先亡魂的神力大为逊色,老天爷成了最高的主宰。老天爷不参与人间的活动,而是高高在上,监察人间,统治者授命于天,天命的授受取决于统治者的德行。天被抽象化,成为正义的和真理的化身。神力的减弱,周文化基本摆脱了原始宗教的力量,开始用政治手段和道德意识管理社会。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周礼经孔子及后世儒家的的发展,礼与德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逐渐巩固,与统治者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的武力争夺,最终导致中华的大统一。原本独立于中原联盟之外的吴、越、楚,春秋时代,也加入了各国间的武力竞争,从而介入了民族大融合,民族的大融合必然是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文化已经不再是完全由官府掌握。春秋中叶,出现了第一个由孔子创立的私人传授学派儒学,各家各派相继竞相涌现,士这个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了,在当年剧烈竞争的政治舞台上,用独立的立场百家争鸣,讨论哲学、政治、伦理、经济、军事、文艺等多领域的问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第一次步入了辉煌时代。
先秦时期,我国文学处在萌芽状态,文学同其他多种艺术形态混在一起,文学概念还没有独立形成,还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们。依照达尔文的观点,应该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后来有人指出达尔文的观点存在许多疑点,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于是关于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科技界、宗教界、神话传说,众说纷纭。至于文学的产生,如果说全部来源于人类的劳动,可能不够科学和全面,有些文学作品与劳动并没有什么关联。
秦汉实现了华夏一统,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开始融合,但《诗经》与《楚辞》,已然是华夏历史上两种不同文学的典范。《诗经》被用于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学的政治性与道德性;《楚辞》被用于效仿使用美丽的语言,抒发奔放自由的情感。
人类的征程艰辛悲壮,古代生产力低下,知识贫乏,自然界灾害不断,为了生存,相互间必须你争我夺,相互残杀流血,人类习惯于把一些不人性的行为看作理所当然,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无不如此。
自先秦开始,个人被群体压得抬不起头来,孔子继承周之理念,创立封建统治理论,成了历朝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社会准则,孔子的儒家政治思想就是一种扬群体压个人的思想。直到屈原时代,楚文化在注重群体的前提下开始适当重视个人。
那个时代个人总是处于群体的从属地位,克制自我,不能让个人喧宾夺主,是那个时代的文学特色,《诗经》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自《史记》之后,直到元明时期才有戏曲小说问世,就是那个时代压制个人的结果。其对诗歌也有影响,抒情诗虽很发达,但早期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不多,只有曹操、李白和杜甫的作品带有明显的个人特点。
时代在前进,文学也在随着时代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还会倒退、扭曲,但终归是前进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认识自然,懂得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懂得了群体的凝聚才能维持人类生存,懂得了对个人权利、自由、欲望、尊严等的尊重,懂得了不能再一味地以群体利益压抑或取代个人利益的重要性。汉赋出现了,大赋渲染享乐的生活,小赋沉溺于个人哀乐的抒情,魏、晋、南朝的文学作品,唐诗宋词,个人情感更为多姿多彩,元明时期的戏曲小说,更加展示个人的欲望世界,文学越来越体现出人性。
文学作品的体裁也在不断丰富,同一体裁的门类也在增多。人的审美意识总是随着时代、地域、阶层、生存空间等等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此时此地认为美的文学作品,他时他地可能认为不美,文学形式也就顺应着审美意识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性的进步,文学形式的演进也经历了三个关键时期:魏晋南朝、元明和五四时期。
先秦是我国文学的自发时期,一些作者因感情上受到触发或震动,需要倾泻,一些为了祭祀等实用目的而写。汉代是我国文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过渡期,司马相如、司马迁的文学作品是文学从自发向自觉过渡的产物。从建安到梁代,文学在形式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文学观念强调个人感情,注重艺术享受与承认享乐。
文学演进过程中,儒学渐渐为人们所轻视,从东汉末到魏晋,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得到思想解放,形成了学术活跃的新局面。
2011-01-24 14:36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历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意思是说,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篇,孔子把重复的都删掉了,只选取了合乎义的用于礼仪教化,《诗》最早的篇章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其次是叙述殷、周两代的兴盛,直到周幽王、周厉王的政治缺失,而开头的则是叙述男女夫妇关系和感情的诗篇。所以,《关雎》作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作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作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作为《颂》的第一篇。留下的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一一进行演奏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
由此段记述不难发现,孔子编篡的《诗经》把殷纣时段给越过去了,成了空缺。殷纣时期不会没有诗歌,最大的可能是被孔子全部删除了,这可以从古代留下的成语典故中寻求答案。我们来看郑卫之声、靡靡之音、弟子掩目、墨子回车这几个成语:
郑卫之声中的郑卫是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鹤壁的朝歌就是卫国的都城。儒家认为春秋战国时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其音淫靡,有别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吕氏春秋·季夏纪》中说:“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所以,春秋战国时郑国、卫国诗歌一定是孔子删除的主要对象。
靡靡之音中的靡靡是指柔弱,萎靡不振。靡靡之音就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近义词为亡国之音。《韩非子·十过》说:“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殷本纪》说:“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传说殷末纣王的乐师延为纣王作曲,纣王听而倦。周武王伐纣时,乐师延抢琴出城东走,后投濮水而死,从此水中常有音乐声靡靡传出。
而真正成为靡靡之音的是后来的公元前534年,由春秋时期卫国第28代国君,也是著名的昏君之一卫灵公夜宿濮上听到的,然后由乐师涓援琴临摹得来,最后师旷评语说:“此为亡国之音,不可听。夜有鬼神之声,世间必有冤情。”这分明是周朝嫁祸于纣王,拿昏君卫灵公说纣王的事情。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出生,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卫灵公公元前534年至公元前493年在位。卫灵公在楚丘也就是今天的濮阳执政时期,孔子年龄在17到49岁,当时卫齐是友好邻邦,嫁祸于纣王的思想观念深深影响着孔子。所以,殷纣时段的诗歌一定是孔子删除的主要对象。
弟子掩目现在是用于挖苦那些迂腐文人故作姿态、形而上学、假装正经的伪君子丑态。相传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路、宰予出游,路过朝歌,天色已晚,本应在此打尖住店,颜回听说这里是朝歌,于是忙命令师弟催马驱车快跑,并让人们用手捂住眼睛。因为他们认为朝歌曾是纣王的都城,是块不祥之地,不可目视。宰予隐忍不住,偷偷看了淇河岸边正男女的歌舞。子路发觉宰予偷看,一脚把他从车上踹了下去,其实子路一定也偷看了,不看怎么知道宰予偷看?颜回故做姿态,真是丑态百出,迂腐头顶,不可救药!弟子能够如此,可见孔子教化,也可以推知孔子对朝歌文化的态度。所以,春秋战国时卫国诗歌一定是孔子删除的主要对象。
墨子回车现在是用来讽刺那些迂腐文人缺乏文采、故作姿态、不懂装懂的丑态。郦道元的《水经注·淇水》里有墨子回车的记述,说是宋国大夫、大思想家墨翟,也就是墨子,带着学生到各国游说,经过卫国时,听说前方来到朝歌,他大惊失色说这是新声靡乐之地,其地不祥,于是掉转车头而去。墨翟在朝歌的问题上显得过于迂腐、痴呆,就是说纣王无道,朝歌淇水岸边的民间歌舞又有何罪?唐代诗人胡曾赋诗对墨子进行了嘲笑和鞭挞,诗的名字叫《咏史诗·朝歌》:
长嗟墨翟少风流,急管繁弦似寇仇。
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墨子生活在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鲁国人,在孔子之后。齐鲁卫三足鼎立,思想观念相互影响渗透着,可见当时的周朝是怎样做纣王文章的,由上述的郑卫之声、靡靡之音、弟子掩目、墨子回车,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孔子也是人,他生活在那个时代,深受着时代背景的影响,孔子编篡《诗经》,不删除记述朝歌、淇河,以及与纣王有关联的诗歌才叫怪事!
于是,纣王扩土开疆,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诗经》中找不到痕迹,几乎完全被周以来的史家所抹煞了。都认为华夏神州的统一始自秦始皇,其实是始自纣王,功垂千古。他废除了奴隶殉葬制,解放了奴隶。他征服了东夷,免除了东夷对殷造成的祸患。他使殷人南下,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武王伐纣获胜,建立了周朝,可谓雀占鸠巢,就像是杨广开挖的大运河被大唐乃至后世享用。纣王开发沿海,尊重妇女,打破了思想禁锢,打破家天下的用人制度,用人开始重视才能,发展农业生产。
纣王身死国亡,纣王有错有罪,但殷商亡国非纣王一人所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纣王自高自大,刚愎自用,后期暴虐。但也不可否认周朝抓住了机遇,不可否认殷商内部出了个卖国集团。纣王不该心慈手软,对反对派太姑息,对三仁没有镇压,才使微子可里通外国,与周签订卖国盟约。纣王不该轻信西周,周文王与纣王的反对派勾勾搭搭,成了一颗定时炸弹,经过武王微子精心策划,这颗炸弹终于在牧野炸响。
对此,我聊发感慨,假借卫女身份唱上几句:
古诗三千孔子不存,古老淇河澎湃激昂。
淇河文化影我卫女,为水击伤诗篇断档。
曾经朝歌繁华淇奥,卫国首都河凭城贵。
傩舞民间卫地歌乡,刚柔且和民歌淇水。
粗犷激昂委婉隽永,风韵独具如痴如醉。
郑卫之音决非乱世,圣人封杀今已难追。
张扬自由男女情爱,感情奔放音绕景美。
追求爱情千年如斯,桑园美景淇河岸边。
采桑笑声传出竹园,种桑养蚕淇奥千年。
云谁之思卫女红翠,桑园舞台爱情诗篇。
送我淇上燕燕于归,舟中之约乐在桑间。
卫女幽会春日吟咏,深婉恋情桑中朝歌。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唱和。
秋以为期良媒姻缘,遭遇婚变弃妇为何?
卫女悲愤恩断义绝,二三其德氓遭谴责。
太行巍峨淇水蜿蜒,亘古奔流波恶冲氓。
卫女淇上遥望碧空,淇水汤汤女也不爽。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恩怨忘却不思其伤。
群山茫茫无心远眺,路途漫漫何处家乡?
2011-01-25 23:4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有诗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有诗40篇。《风》是相对于王畿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孔子编篡《诗经》,虽然删除了今天属于鹤壁辖区内关于朝歌、淇河,以及与纣王有关联的诗歌,但《诗经》里与淇水卫地有关联的诗歌依然占据很大成分,其中直接关联的有43篇。其中:《大雅》1篇,《国风·卫风》10篇,《国风·邶风》19篇,《国风·鄘风·》10篇,《国风·王风》3篇。
“邶”原来是周初的封国。朱熹《诗集传》说:“武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以封诸侯。”后来卫国尽得邶、鄘之地。所以《诗经》中的《邶风》、《鄘风》实际上都是《卫风》。
《诗经·小雅》的内容为:宴请宾客通用乐歌,祭祖祀神的乐歌,君王出征、战争,徭役之苦,臣民怨恨西周王室赋税和劳役繁重,赞美君王,诲、刺君王,弃妇诗篇,描写宫室宏伟壮丽,歌咏放牧生活,怨天忧人抒发悲愤,借自然天象说人间之事,上层同僚间的政治绝交诗,描写遭受谗人诬蔑陷害无比愤恨,感时伤乱者唱出的自我排遣之歌,大夫悔仕於乱世,皆咏亲迎之事,为谗佞者画像,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不敢朝见的诗等。虽然看不出与淇水卫地有无联系,但其中必有与淇水卫地有关系的诗歌,《诗经·大雅》也是如此。其中《大雅·抑》就是卫武王在朝歌所写。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商颂》原有12篇,被孔子删为5篇,内容是殷商后代祭祀先祖的颂歌,成诗年代一说成于商代,一说成于东周宋时。由甲骨文字研究,前说最有可能。因此,被删除的《商颂》,很有可能与朝歌、淇水卫地有关。
有以上叙述可知,如果扣除《周颂》31篇,《诗经》中与淇水卫地有关联诗篇,仅直接关联的就占15.7%,是十五国所占平均数6.7%的2.3倍,假若把有关联的诗篇都统计出来,所占的比例更高。这充分说明,卫国地处中原,是周代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卫国的劳动人民又特别爱歌唱,所以收在《诗经》中的歌曲尽管事先被大量删除,依然比其他各地的诗歌多,且其中约有一半涉及到爱情和婚姻内容。因此,后世以儒家为首的人们就认定是郑卫之声、靡靡之音、桑间濮上之音,并常常加以歪曲和曲解。
与淇水卫地直接有关联的43篇是:
1、《大雅·抑》 卫武公在95岁时所作。平王在位时,卫武公已是八九十岁的老者,当他看到周室衰微,一代不如一代,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卫武公身在淇水岸边朝歌城中,心装天下大事,诗中透着卫武公的深情,可谓真心的劝谏。
2、《国风·卫风·淇奥》 《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由卫武公所写的《抑》可知,卫武公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淇奥》描写了淇河两岸的美丽风光。
3、《国风·卫风·考槃》 《孔丛子?记义》说:“吾于《考槃》,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诗中有些字眼很容易让人猜为孤独之士隐居于山野,于是大都认为是描写隐士隐居生活。人们把孔子的话理解反了,本诗是一首深奥的哲理诗。
4、《国风·卫风·硕人》 这是一首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歌。《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5、《国风·卫风·氓》 此诗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少女的家、淇河、顿丘,按常理是不会太远的,恋爱中的少男少女执子之手,步行款款,送别二三里已是情深意厚。少男少女应该是今天大赉店附近的人,《氓》应该是大赉店的情歌绝唱。
6、《国风·卫风·竹竿》 许穆夫人所写,写出了身在异国的她,是多么地留恋自己少女时代的生活,留恋故乡淇奥山水,她很是思念养育自己的父母,思念自己的淇奥故土,《竹竿》是她对故国家园的梦绕魂牵。
7、《国风·卫风·芃兰》 众说纷纭,其一为刺。《毛诗序》说:“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元刘玉汝《诗缵绪》说:“愚意卫人之赋此,毋亦叹卫国小学之教不讲欤?”明丰坊《诗说》说:“刺霍叔也,以童僭成人之服,比其不度德量力,而助武庚作乱。”明季本《诗说解颐》说:“世俗父兄不能教童子习幼仪,而躐等以骛高远也,故诗人作诗以刺之。”其二是美惠公。其三是恋歌。应为恋歌。
8、《国风·卫风·河广》 应是侨居卫国的宋人写的思乡曲。其中的河应该不是大河,而应该是淇河,因为一苇小舟就能轻易渡过,一只小船都容不下,在说淇河就在眼前,大河却在远方。
9、《国风·卫风·伯兮》 一首抒情短诗,通过抒情自我倾诉,塑造了一个感情真挚的思妇形象。
10、《国风·卫风·有狐》 《毛诗序》说:“《有狐》,刺时也。卫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有人说此诗是妇人以夫从役于外,而忧其无衣之作。有人认为是怨女旷夫的相求之诗。也有人认为是女子喜欢一位男子,而这个男子却又太穷,描写得就是这样的一个矛盾,真正的涵义是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
11、《国风·卫风·木瓜》 从字面上看,写的是两个人之间礼物的相互赠送,实质上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是在写一个男子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定同心之约。
12、《国风·邶风·柏舟》 《毛诗序》说:“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鲁诗认为是卫宣夫人所作。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女子所作。诗的内容像是女子自伤遭遇不偶,有苦无处诉说。
13、《国风·邶风·绿衣》 丈夫对故妻的怀念,睹物思人,情意难忘。悼亡也属于在今天已经过时了的古典情怀。
14、《国风·邶风·燕燕》 最早的一种说法是庄姜送别某个妾室。辛弃疾有诗:“看燕燕,送归妾”, 一个女人不可能挥泪送别曾与自己争宠的人,此诗应是古人美化庄姜而作。
15、《国风·邶风·日月》 此诗作者为卫庄姜,所指责的男子为卫庄公。鲁诗则认为是卫宣公夫人宣姜为让自己的儿子寿继位而欲杀太子伋,寿为救伋而死,后人感伤而作。《毛诗序》说:“《日月》,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困穷之诗也。”朱熹《诗集传》说:“庄姜不见答于庄公,故呼日月而诉之。言日月之照临下土久矣,今乃有如是之人,而不以古道相处,是其心志回惑,亦何能有定哉?”今人一般认为这是弃妇怨丈夫变心的诗。
16、《国风·邶风·终风》 女子斥责男子的诗。
17、《国风·邶风·击鼓》 这首诗是写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孙子仲是当时卫国的元帅。
18、《国风·邶风·凯风》 《毛诗序》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朱熹《诗集传》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后人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则比较通达。这应该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作自责的诗。
19、《国风·邶风·雄雉》 《毛诗序》说:“《雄雉》,刺卫宣公也。淫乱不恤国事,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国人患之,而作是诗。”说刺卫宣公,诗中并没有提及。而“丈夫久役、男女怨旷”说明了此诗为妇人思念远役的丈夫。
20、《国风·邶风·匏有苦叶》 众说纷纭:有说是刺卫宣公,有说是刺淫乱,有说贤者不遏时而作,还有的说是一篇讽世座右铭等等。
21、《国风·邶风·谷风》 是首弃妇诗。
22、《国风·邶风·式微》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缺乏史实佐证。此时应该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出的怨声。
23、《国风·邶风·旄丘》 众说不一,臣责君较为一致,可能主旨以责卫说较切合诗意。
24、《国风·邶风·简兮》 旧说认为是讽刺卫君不能任贤授能、使贤者居于伶官的诗。有人认为是描写舞女辛酸的诗歌。有人考定诗中舞者为庄姜,因此认为是讽谕卫庄公沉湎声色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卫国宫廷女子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
25、《国风·邶风·泉水》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思归故土所作,是她对故国家园的梦绕魂牵。
26、《国风·邶风·北门》 这是一篇位卑任重,处境困穷,无处诉说的小官吏埋怨公事繁忙、生活困难的怨诗。《毛诗序》说:“《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朱熹《诗集传》说:“卫之贤者处乱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门而赋以自比。又叹其贫窭,人莫知之,而归之于天也。”
27、《国风·邶风·北风》 刺虐诗,反应卫国一般贵族不堪其苦,纷纷携持逃亡的诗。
28、《国风·邶风·静女》 《诗经》中最生动活泼的一篇,似一幕儿女约会的表演剧。但旧说认为是卫国国君和夫人道德有问题,于是写了此篇,以歌颂贞静之女贞洁守礼的美德,借以讽刺和鞭策卫国国君和夫人。“五四”时期大文学家们有过热烈讨论,认为“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把静解释为“贞静”是牵强附会,胡说八道。
29、《国风·邶风·新台》 刺卫宣公筑新台强占儿媳的丑事。
30、《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卫宣公听信庶子朔与齐姜母子的谗言,设计要杀害公子及。朔有一个亲兄弟叫公子寿,他与公子及的关系极好,得知此事后告知公子及,公子及却不听其劝告准备毅然赴死,公子寿不忍,将公子及灌醉后代其外出。公子及醒来驾船追赶,但追上公子寿的小船时,公子寿已被杀死。公子及悲痛万分,告知杀手真相,也求速死。杀手将二人首级送给卫宣公,卫宣公看后悲伤过度而死。是为此而作。
31、《国风·鄘风·柏舟》 一说认为是仁臣所作,一说认为是女子所作,鲁诗认为是卫宣夫人所作。从诗的内容看,是在写女子自伤遭遇不偶,有苦无处诉说。
32、《国风·鄘风·墙有茨》 与《新台》相承接,《毛诗序》说:“《墙有茨》,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特作此诗以“疾之”。
33、《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古今各家多从《毛诗序》之说,以为是刺宣姜之作。朱熹认为服饰仪容之美乃是反衬宣姜人品行为之丑。在这点上今天的学者又多从朱熹之说。
34、《国风·鄘风·桑中》 这是一首情诗。有人认为是在暴露世族贵族男女淫乱成风之作,有人认为是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毛诗序》说:“《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但也有人认为全诗轻快活泼,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炽烈爱情,并无讽刺之意,更谈不上是贵族男女淫乱后的无耻自白。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桑中》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这种文化人类学的解释,是很中肯的。《桑中》是在述说朝歌故事,这就是被孔子不齿的郑卫之音。
35、《国风·鄘风·鹑之奔奔》 卫国人民讽刺卫宣公,以为鸟兽之不如。
36、《国风·鄘风·定之方中》 为卫文公歌功颂德的诗。卫懿公当道时,荒淫腐败,好鹤失国,民心离散。卫遗民不足千人渡过黄河,齐、宋援卫,立戴公,庐居于漕邑暂栖。不久戴公死,立卫文公。齐桓公发兵助卫复国。漕邑不宜建都,齐桓公率诸侯助卫迁都楚丘。卫文公受命于危亡之际,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卫国日渐强盛。邢与狄合兵再次攻卫,卫文公率兵击退敌军,次年又讨伐邢国,其国力与卫懿公时不可同日而语。卫文公不乏文治武功,称得上是卫国的中兴之君,《定之方中》对他进行颂扬可谓相人得宜。
37、《国风·鄘风·蝃蝀》 写青年男女之间有了私情后的状况,借用“莫之敢指”来说明这些事情,旁人是不好说三道四、公开议论。要求女子在未出嫁之前,还是洁身自好、本分一点比较好,中国的传统观念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改变的。虽然结婚后的命运没有人能说清楚,如果一旦出现这样的劣痕,大多情况下不会被人同情,反而都会认为是自作自受。
38、《国风·鄘风·相鼠》 统治阶级用虚伪礼节欺骗人民,口喊仁义道德,实际寡廉鲜耻。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毛诗序》认为是刺在位者无礼仪。
39、《国风·鄘风·干旄》 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毛诗序》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朱熹《诗集传》的“卫大夫访贤说”和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三种。卫大夫访贤说比较可取,因“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男恋女情之说认为是写一个男性贵族青年乘车赶马去见他的情人,但不如卫大夫访贤说证据较充足一些,但称贤者以姝又似乎不通。
40、《国风·鄘风·载驰》 许穆夫人所写,她可是淇奥的一位才女,她少女时代就深为自己的国家安危担忧,总想着如何为卫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她是卫宣公儿子姬顽的女儿,卫国君主卫懿公的堂妹。我们所处的时代,诸侯各国之间的通婚联姻,可是一种国家政治行为,许穆夫人不比我们这些民间自由婚姻,那也是她无尽的悲哀。齐国很是强大,又是卫国的邻邦,许穆夫人原是想要嫁给齐国的,为的是卫国一旦危难,便能得到齐国的救助。谁知许国重礼打动了许穆夫人的爹娘,于是也就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卫国遭到北狄的入侵,许穆夫人终于冲破许国的各种阻力,渡济水返回卫国奔赴国难,她为拯救自己的祖国不顾个人安危,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矢志不移。最后在齐国的帮助下,终于复兴卫国。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满着她对故乡卫国强烈的爱,震撼我这悲伤的心扉,堪夸绝世红颜敢。
41、《国风·王风·黍离》 一首流浪者之歌,也许就是在朝歌所写。
42、《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卫武公所写,他目睹平王施政不当,讽刺平王使‘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致使各国民间怨声载道。
43、《国风·王风·扬之水》 卫武公所写,他目睹平王施政不当,讽刺平王使申、甫、许国几多旷夫怨女。
好一似天地清洗降甘霖,落了个淇水汤汤碧绿真清明!
2011-01-28 16:24
千古淇水,悠悠东去,淇奥曾经的信誓旦旦,抱定要白头偕老的她,听着氓一往情深的山誓海盟,然而爱的誓言就像淇奥曾经繁茂鲜嫩的桑叶,经寒霜苦打,已是满目萧瑟,随着凄凉的秋风凋谢漫卷,零落成泥。如果时空倒转,如果她能够,定让她鞭挞那个二三其德,变了心的氓!为了淇奥未来,也为芸芸众生,我要为她写下她的悔恨和悲哀,将氓钉在淇河岸边的耻辱柱上!
朝歌郊外,淇河蜿蜒东去,翠竹两岸,桑林茂密,她与氓相识在淇奥。农家小伙子氓总是笑眯眯的表情,抱着绸布说是要到朝歌集市来卖布换丝。后来她才知道,氓哪里是要卖布换丝呀,原来是喜欢上了她,故意找借口,总是在想着法儿与她接近。氓每次看到她,远远的便开始唱歌:
牙白唇红齿瓠犀,光滑脖颈似蝤蛴。
肌肤粉黛凝脂气,巧手纤纤如嫩荑。
浅浅酒窝两面颊,弯弯柳叶娥眉细。
秋波倩影芬芳女,淇奥牵魂目盼兮。
她终于被氓的歌声所感动,氓惠然肯来,她也就开始投桃报李,他们二人在淇水岸边载笑载言,载歌载舞。淇奥月光如水,景色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淇奥翠竹摇曳,桑林之中隐现着她的燕婉身影。时光过得真快,她爱氓,她与氓携手同行,有过几多桑中之约,中冓之言,柏舟之誓。氓甜言蜜语,信誓旦旦,氓对她曾经说:“我欲与君长相厮守,天长地久,长命无绝衰。直到太行山无棱,淇河水涸竭,冬雷滚滚,盛夏飞雪,天地相合,地老天荒,乃敢与君绝。”
泣涕如雨感人肺腑的山誓海盟,悠悠我思的少女情怀,激动的她向氓敞开了爱的心扉,她义无反顾,要爱心中所爱,决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氓千年万古,她开始盼望燕燕于归的那一天。想着氓几次送她涉渡淇水,她送氓几次到氓的村口,她总在等待着之子于归的佳期。夜来枕边感到寂静和空虚的时候,他们的爱情延续已经满一年了。
就在那年秋天,淇竹依然翠绿,桑叶有绿有黄,秋日里的淇水东流碧玉,火红的淇奥秋风舞动着她的羽衣霓裳,芦花漫天卷起,野菊弥漫着芳香。一行白鹭,一群野鸭,仙鹤飞来飞去,鸟儿枝头唱鸣,游人荡舟赋诗,淇奥秋景如画。她身着拖地的玉洁婚纱,胸前戴着一枝淇奥花窝培植的玫瑰,翩跹起舞,之子于归,歌于淇奥如诗如画的秋风之中,父老乡亲,还有她的爹娘和兄弟姐妹,送她到淇水岸边。
她登上对岸,登上高高的火龙山岗,想着她就要成为氓的新娘,想着从此她就要离开生她养她的大赉村庄,她回头远遥,盼着能够望穿秋水,能够看到她别离的梦中大赉。我对着云遮雾岚的茫茫太行群山,心中掠过一丝悲凉,她哭了,暗自泣泪涟涟,恋恋不忍离去。氓欢笑着让人搬上她的嫁妆,氓把她抱上娶她的车子,也许是抬她的花轿吧,她蒙着红盖头,又是哀伤又是欢喜,悲喜交加,像是身处幻梦之中。一路唢呐吹奏,锣鼓喧天,终于把她送进花烛洞房。
幸福婚姻已经伴她度过了三个春秋,桑树繁茂仍未凋零,树的嫩叶新鲜深绿,鸟儿欢歌在枝叶茂盛的桑林里,贪吃着甜蜜成熟的桑葚。鸟儿呀,你们可不要忘乎所以,不要不顾一切地贪吃那甜蜜的桑葚!淇奥的姐妹们啊,当你们欲要执子之手的时候,可要慎之又慎,可不要像她这样轻易就相信了氓,氓让她开始懊悔,懊悔在三年之后的日日夜夜!
桑叶经风剑霜刀渐已凋落,又枯又黄的桑叶一任凄风苦雨,随淇奥秋风漫卷,霜天的枝头纷纷飘落。事情就那么蹊跷,氓竟然以同样的方式爱上了别的女子,当她发现的时候,她的枕边再无氓的鼾声,花烛洞房里的欢声笑语已成往昔,凄清空荡房子里的夜晚,只有她独自对着烛光流泪。她作为氓的妻子,三年来吃苦贫穷,她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她愿与氓同甘共苦,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不因贫穷艰难而改变她的所爱,她依然深深爱着氓。
淇水汤汤依然东流,流不尽她的泪水,流不尽她的悲哀苦愁,她站在淇水岸边回忆着爱的曾经。她作为氓的妻子,立志要做一位孝敬公婆的儿媳,要做一位贤妻良母。她有什么过失啊?是氓坏了良心,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把往日的海誓山盟忘的一干二净,把过去的信誓旦旦权作儿戏。二三其德的氓非要把她抛弃,氓要赶她离开,要让她独自涉渡淇水回到大赉。无情的淇水啊,打湿了她的车幔,打湿了她的衣裳,打碎了她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击碎了她的一颗心,击毁了她曾经拥有坚信不疑的爱情。
依然是淇奥的秋天,秋雨里的淇竹泪儿滴滴,秋霜里的桑叶凋零飘飞,秋日里的淇水默默东逝,萧瑟的淇奥秋风舞动着她的破衣烂衫,芦花漫天卷起,野菊花抗不过就要到来的严冬,枯萎死去。一行白鹭无力的鸣叫着远去,一群野鸭依偎在寒风阵阵的淇奥水面,仙鹤不再飞来飞去,鸟儿无声地落在光秃的枝桠上,没有了游人荡舟赋诗,淇奥秋景凄凉的让人落泪。她衣不遮体,首如飞蓬,枯草卷起搞得她蓬头垢面,一脸的愁苦和茫然,带着覆水难收的终生懊悔,像是众叛亲离的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孤独地面对衰草遮蔽着的一座坟墓,想象着她就是墓中的孤魂野鬼,眼中多少血和泪恨,观着这淇奥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不知以后她将如何了此残生?
面对着这秋的凄凉和空虚,回想三年之前,当初并不是这样,那时她常常含着期待,期待着携手同行,期待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时间她常常站立淇水岸边,起舞歌唱:
朵朵枝头艳丽花,桃林似火晚红霞。姑娘淇奥芙蓉面,喜气洋洋盼着他。
朵朵枝头艳丽花,累累硕果满枝桠。姑娘出嫁婴儿育,耕读诗书岸上家。 朵朵枝头艳丽花,绿水青山是我家。姑娘贤惠玲珑貌,巧手勤劳个个夸。
她太天真了,说什么同心同德,永不相忘,同心协力,用自己的勤劳双手,总能建起自己向往的幸福家庭,多么的愚不可及啊!是谁又在淇奥歌唱?歌声远远的被淇奥秋风吹来:
问人间情为何物,不能生死身许。天长地久双飞鸟,恩爱三年寒暑。欢乐尽,遭弃苦,就中更有痴心女。曾经话语,忘海誓山盟,桑中月下,怨女向何去。
悲淇奥,满目苍茫绝路,荒烟依向谁诉?千夫所指说无德,厌旧喜新人恶。天也怒,君不见,贤妻泪洒云天暮。哭声不住,劝世上诸君,莫抛结发,携手共甘苦。
她期待着氓的回心转意,在久待的焦躁中,回首遥望着淇奥对岸,希望能有一个曾经爱她的身影向她走来。做为氓的妻子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她忙里忙外不得空闲,每一个日升日落,她都是起早睡晚,没有一天偷过懒。虽然忙碌,虽然贫寒,能够这样安定地生活,她已经知足了,她觉得苦中有乐,她还是幸福的。谁知氓却偷偷地爱上别人,对她突然露出了残暴与狰狞,氓要将她抛弃,要把她扫地出门,逼她回归娘家。氓带着冷嘲热讽,骂她不知羞耻,侮辱她的人格与尊严,是她自己瞎了眼睛,是她看错了人,她应该无声地吞下这颗苦果,她已经默默无语,只有血和泪恨!
汤汤东逝的淇河之水啊,秋风中摇曳的淇竹啊,漫天霜雪中飘零的枯黄桑叶啊,请把她一颗破碎的心带去吧,把她带往天涯海角,给她起一座香丘,让她的魂灵离恨归去,化作亘古洪荒,永永远远!曾经的桑中笑声,曾经的激情拥抱,曾经淇奥的花前月下,曾经的海誓山盟,都让这一切随着淇奥的秋风而去吧!
她站在秋的淇奥岸边,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氓决不会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不会再来了!
2011-01-28 16:27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有一则故事,都像《淇奥伤逝》一节那样写,千古淇河文化仅“诗经文化”就是一本厚厚的书,凭我一人之力毕生也难以成就。我还要写诗经文化以外的淇河文化,只好选与淇河卫地有直接关联的《诗经》中几首,根据自己的理解,掺杂一些现代理念,按律诗形式写成几首新诗:
1、《诗经·大雅·抑》译文
律己律人
言行仪表重修身,品德优良高尚人。古语有言说得好,贤君智圣有时昏。平民难免时常错,不有高瞻误假真。智圣位高不远望,芸芸尘世定寒心。
国有贤能国盛强,四方归训得安康。修身重德做贤圣,域外诸侯结友邦。安邦治国有大计,唯才唯德用贤良。君子楷模威仪树,众志成城万古长。
诸侯征战起群雄,社稷遭灾坏朝纲。败坏德行国引祸,酒色荒淫怨声声。唯知淫乐业荒废,继往开来化做空。忘却先人创业路,不知法治枉称明。
皇天不肯佑根基,国运涛涛如泉流。相望君臣空悔恨,河水东逝命归西。治国继业需勤政,正气民间万众齐。居安忧患常备战,用以平定诸蛮夷。
黎民安乐太平生,法度求恒谨慎行。应急时常防祸事,言谈举止要从容。民生心系万民敬,功德流芳千古名。白玉有瑕尚可磨,人身污渍永难清。
胡言乱语甚唐突,真假难分装马虎。话语既出莫反悔,布恩施德奸诈无。推心置腹君臣爱,悼死抚生百姓福。子子孙孙传伟业,年年岁岁庆欢呼。
待客心诚笑脸迎,和颜悦色敬宾朋。三思谨慎少过失,无愧人神贤圣明。莫道不知身暗处,人人头顶有神灵。世间作恶遭天谴,造孽凡尘必被惩。
修身明德养情操,仪表端庄人品高。举止言行求完美,有礼彬彬君子貌。光明磊落心慈善,高尚情怀名远飘。以怨报恩无道德,投桃报李有情操。
坚柔木质作弦琴,琴瑟丝弦调妙音。恭顺温良人品好,立德根基固根深。古来贤圣听相告,明智身行自认真。错把好言劝愚蠢,好言枉费落伤心。
青春年少气方刚,好歹难分自逞强。身教言传多苦口,耳提面命用心良。无知年幼情方可,已做人君难久长。知错必纠贤哲圣,情知早慧却荒唐。
苍茫造化有神明,可叹人人志不同。气恼糊涂难礼遇,心烦意乱放悲声。痴情一片良言劝,冷落良言竟不听。反唇讥讽失礼数,骂声老迈自多情。
幼稚无知年少王,不听古训目空狂。诚心谋略任听用,用我良谋国必强。祸起萧墙天降罪,家亡国破枉悲伤。只凭邪恶德沦丧,社稷黎民遭祸殃。
2、《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文
淇河碧水淇竹青,竹影明月岸边生。文采风流君子美,淇奥春秋共月明。修身养性如切磋,玉器精雕细打磨。威武庄严仪表端,正大光明形磊落。君子淇竹无何求,颂德歌功千古留。淇奥波清眏夜月,夜月长空照楼头。淇河两岸歌君子,月色朝歌竹相比。竹青君子竞芳菲,但见淇河碧流水。冰清玉洁性情柔,毓秀钟灵品自优。从容举止真君子,气度非凡天地收。太行淇奥月天外,月照淇河美文采。处事泰然心淡定,虚怀若谷良德才。胸襟宽广厚柔温,倜傥洒脱文采君。谈笑风生尤博学,心慈德善广施恩。昨夜桑中泣落花,可怜遭弃泪无家。淇水流春梦欲尽,秋风淇奥卷庵塌。秋月沉沉秋雨雾,雨打风欺魂断路。不知千古几人冤,月落情怀向谁诉。
3、《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文
歌唱庄姜
齐国有女倾朝歌,衣锦轻纱姿秀色。齐侯爱女淇奥来,嫁卫新娘人未识。齐国太子称阿妹,一朝伴在君主侧。邢侯恭敬喊小姨,譚公姐丈情亲切。春荑嫩手纤纤细,皮肤白皙洗凝脂。光滑脖颈蝤蛴丽,齿白唇红牙整齐。云鬓娥眉柔倩腰,嫣然一笑更多娇。秋波婉转摄人魄,多少男子醉魂飘。英姿飒爽如朝霞,春游车停看郊野。马车良骏天河魂,天河骏马驾祥云。红绸妆成绳系马,彩车缓驶淇园春。朝歌文武皆回避,退朝勿扰君夫妇。碧水淇奥白茫茫,入海东流浩荡荡。鲫鱼淇奥任欢游,戏水鱼儿碧水翔。竹青水影鱼攀竹,两岸歌声起四方。姑娘陪嫁倩丽容,男子随从貌堂堂。
4、《诗经·国风·卫风·竹竿》译文
思念故乡
竹竿细长做鱼竿,垂钓淇奥碧水边。少女时代多回忆,远嫁许国路途远。
泉水潺潺流于左,淇水汤汤在右边。燕燕于归离父母,燕婉姿柔天涯远。
淇水滚滚流于右,泉水涓涓在左边。齿如瓠犀嫣然笑,佩玉傩舞别淇园。
淇水东逝情悠悠,桧木作浆松舟船。一叶扁舟游淇奥,宣泄心中多幽怨。
5、《诗经·国风·卫风·河广》译文
乡思
谁言淇水广无边,一苇扁舟对岸连。谁道宋国千里外,步行咫尺到城前。谁言淇水宽无边,一叶扁舟两岸连。谁道宋国千里外,清晨抬腿到城前。
6、《诗经·国风·邶风·柏舟》译文
舟中伤怀
柏舟淇奥荡悠悠,任水漂流天尽头。耿耿情怀不寐夜,满怀伤逝涌心头。一杯举起向天诉,不如淇奥坐船头。
我心不似镜亮明,难比淇河水影清。小弟长兄我也有,谁知兄弟枉依凭。一腔哀怨想倾诉,怒目出言拒绝听。
我心不是太行石,雕凿成圆被滚踢。我亦非如席草软,任人翻卷任人欺。威仪娴雅庄姜女,岂可贪生泪暗滴。
忧伤缕缕意悄悄,鼠辈谗言夺命刀。淇奥善良民古朴,小人奸邪未曾消。静心细想扪心问,以手拍膺醒悟了。
淇河日月照长空,鬼影阴风角落中。心事茫茫生厌恶,淇水荡涤濯归清。静心细想扪心问,欲想高飞万不能。
7、《诗经·国风·邶风·绿衣》译文
悼亡妻
绿衣黄里乱尊卑,阵阵忧伤魂欲归。贱辈君前风月弄,正宫冷遇泪空飞。绿丝缕缕思成缕,宫阙楼头伤逝悲。淇奥秋风萧瑟景,西风落叶化尘灰。
8、《诗经·国风·邶风·燕燕》译文
远嫁淇奥
燕子翻飞翔碧天,凌空淇奥水蓝蓝。庄姜远嫁行郊野,瞻望孤单泣泪涟。
燕子凌空破雾岚,穿飞似箭白云间。庄姜远嫁茫茫路,身影孤单泣泪咽。
燕子穿梭翠竹间,叫声婉转柳如烟。庄姜远嫁来淇奥,倍感孤单泪眼观。
戴妫诚信姐妹间,宽广心胸品行端。温柔良善人贤惠,常与庄姜谨慎谈。
9、《诗经·国风·邶风·日月》译文
庄姜怨
旭日霞光淇奥红,长空月照太行峰。朝歌冷遇庄姜怨,丧德无良忘旧情。养育深恩感父母,别离远嫁泪悲声。盼穿秋水春回暖,消解忧伤醉梦中。
10、《诗经·国风·邶风·凯风》译文
南来春风
南来万物绿春风,酸枣苗芽嫩叶生。嫩小幼苗长茁壮,母亲养育感恩情。凯风吹送越南北,苗长成才满树红。慈母盼儿能大器,枝头黄鸟似哀鸣。
11、《诗经·国风·邶风·泉水》译文
梦绕魂牵
泉水潺潺碧细流,流归淇水浪击舟。情牵故土梦悠悠。淇奥家乡思旧事,儿时少女爱多愁。居安远虑为国谋。
泲地归来可住留,举杯祢水有追求。悲伤出嫁久魂游。别离父母兄弟远,天涯姐妹泪空流。千山万水是情愁。
漫漫归途路逗留,杯杯美酒醉心头。请将车轴满涂油。车轿南行出嫁怨,马车北返恋乡愁。归途不远卫都楼。
想我肥泉故土流,常思碧水意难收。朝歌城阙唱楼头。情愫悠悠魂梦里,驱车疾驶我出游。飞驰宣泄我心愁。
12、《诗经·国风·邶风·北风》译文
逃亡
淇奥北风雪夜,朝歌寒彻严冬。出逃避祸任飘零,携手风中身影。
远遁他兮心碎,别离故土伤情。淇河东逝雁长空,雪舞冰封凄冷。
13、《诗经·国风·邶风·新台》译文
虞美人
新台碧水春淇奥,嬿婉身姿好。儿媳昨夜配爹公,一夜醉魂风月几多情。
新台亭榭朝歌在,淫荡儿媳爱。艳葩红翠泪楼头,儿子痛心疾首恨难休。
14、《诗经·国风·邶风·二人舟中》译文
追魂
二人舟中淇水游,两岸风光满眼收。想起当年兄弟俩,愁思无限涌心头。二人破浪泛舟影,碧水粼粼东际流。淇奥曾经伤恨逝,开来万代祝千秋。
15、《诗经·国风·鄘风·桑中》译文
淇奥桑中
采桑淇奥女芬芳,水碧山岚沫邑旁。好似云中仙影美,相思倩丽是孟姜。桑中约会令魂醉,祠庙声言日月长。欢爱情深永携手,别离淇水有余香。
金黄麦浪夏收忙,沫邑田园风送香。心上人儿红翠影,相思孟弋丽端庄。桑中约会令魂醉,祠庙声言日月长。欢爱情深永携手,别离淇水有余香。
蔓菁当采那边行,沫邑东边卫地忙。思念翠红无限雅,孟庸美丽世无双。桑中约会令魂醉,祠庙声言日月长。欢爱情深永携手,别离淇水有余香。
16、《诗经·国风·鄘风·鹑之奔奔》译文
鸟兽不如
鹌鹑哺育紧相随,喜鹊成双比翼飞。无德人君行不端,枉称兄长乱伦悲。
成双喜鹊紧相随,连理鹌鹑比翼飞。不贞少妇女无德,枉称知音骨化灰。
17、《诗经·国风·鄘风·相鼠》译文
鼠类
老鼠充人假画皮,充人恶鼠少威仪。充人恶鼠威仪少,恶孽雷轰鬼夜啼。鼠辈狰狞白齿龇,充人廉耻尽丢失。充人廉耻丢失尽,恶孽魂归地狱时。枉化人形有四肢,充人不懂礼稀奇。充人不懂何为礼,淇奥魂归鬼影西。
18、《诗经·国风·鄘风·载驰》译文
驰援故国
载驰载驱归心似箭,吊唁卫侯快马加鞭。驱马悠悠路途遥遥,抵达漕邑望我淇园。许国来人追赶跋涉,阻在归途我心愁怨。
反对异议劝我回返,故国旦夕勇往赴难。见死不救尔等无德,还我山河故国情牵。反对异议劝我折回,心切志坚渡河驰援。见死不救尔等无德,奔赴国难故国情牵。
登高望远山丘冈峦,采得百草医治伤感。女子善怀情牵故土,保家卫国各怀心愿。许国来人责难挡道,狂妄幼稚天怒人怨。
田园旷野载驰载驱,麦绿花黄大好河山。战国烟云谁主沉浮,凭谁相助凭谁救援?许国来人妄称君子,不救卫国反倒生怨。瞻前顾后不予相助,只好亲往战场相见。
19、《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译文
牵挂
日暮西山望远方,烟云一片雾凄凉。夕阳坠落鸡回舍,又见牛羊归宿忙。徭役夫君音信绝,风声夜雨泣哀伤。风吹雨打枕边泪,魂梦夫君还故乡。
服役夫君在远方,不知何日返家乡。一年过后又新岁,度日如年苦久长。窝内鸡栖木上卧,牛羊放牧下山梁。征夫徭役知何处,冷暖无人出手帮。
20、《诗经·国风·王风·扬之水》译文
思念
溪水流湍急速奔,难冲扎绑捆柴薪。天崖望尽心中爱,故里申国盼断魂。
溪水激扬有响声,湍流成捆草难冲。远方思念心牵挂,守盼归来甫地城。
溪水流湍有响声,柳枝成捆水难冲。相思遥远心牵挂,守盼归来许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