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后的一位君主。“纣”是“残义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人对他的贬损评价。史书上记载的纣王的罪行有:沉溺酒色,奢糜腐化。残忍暴虐,荼毒四海。近代历史学家在考察了商纣王的70多条罪恶发生的次序之后,发现他的罪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越多。也就是说,是后人编造的。那么,为什么要有意地丑化商纣王呢?
原因之一:他的政敌别有用心的宣传
比如奢侈腐化,暴虐荒淫,镇压反叛,剪除异己,这是一切帝王的共性,并非商纣王独有。这些劣迹为什么表现在商纣王身上就那样骇人听闻,令人发指?应该说,是他的政敌在搞丑化和宣传。
原因之二:把罪恶之源引到女人身上
妲己本来是纣王剿灭苏部落的战利品,也是纣王的玩物。可是,武王伐纣后一千年的《列女传》把劣迹都归于妲己一人,这就是“女祸亡国论”。在商纣王的故事里掺和着妲己,既是小说家的调味品,也是封建文人为昏君开脱、愚弄人民的阴暗心理的表露。
原因之三:抹杀商纣王的历史功绩
据《史记》记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的才智足以对复杂的事情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他的气力足以徒手杀虎。他一手抓九条牛的尾巴,往后一拉,九条牛只有向后倒退。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
当时的东夷常向商朝发动进攻,掳去大量百姓作奴隶,对商朝是个威胁。纣王的父亲帝乙就和东夷大战一场,但没有取得胜利。纣王登基之后,铸造大量兵器,亲率大军出征东夷。东夷各部联合起来进行抵抗,但挡不住纣王的攻势。
纣王一方的箭镞是青铜制造的,精巧而锋利、射程远、杀伤力大。两军对阵时,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据说,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纣王身上。
摘自《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全记录》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全记录(上下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