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五卷 2010

 

   

 

文化新闻 - 鹤壁:新区 新城 新生活
鹤壁:新区 新城 新生活
——城市建设让新区宜居宜业
作者:靖桂宇 岳珂  加入时间:2010-6-21 17:39:23

2010-6-21 8:24:47 来源:大河鹤壁网 作者:靖桂宇 岳珂

美丽的鹤壁新区处处花木浓郁,鸟鸣婉转。漫步新区,您可感受到新区的生态、宜居、宜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图为风光秀丽的新区华夏南路街景。

“一想到这里将来就像滨海城市一样漂亮,我就抑制不住地兴奋,高楼、淇水、诗苑、湿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工程,每一片景色都让我很憧憬,每天我都会来这边转转、看看。”家住新区福田二区的郭先生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每次沿淇河边散步,他都要朝新区南部片区的施工现场多看几眼。能够见证繁华城区的成长,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新区南部产业综合服务功能区:鹤壁的城市名片

塔吊林立,焊花飞溅,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在新区南部片区,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这里正在迅速崛起一个综合服务功能区。

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强力支撑,服务业的发展又需要一个良性运转的平台。2009年3月,涵盖金融、商务、会展、游乐等功能的产业综合服务功能区规划建设全面展开。作为我市构建新型城市骨架的核心工程,产业综合服务功能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突出生态型、文化型。在布局上,产业综合服务功能区主要包括面积1.3平方公里的淇河;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的淇水诗苑、淇水乐园、淇水生态园,以及1.2平方公里的现代服务业商务核心区,在核心区内规划了10大标志性建筑:金融大厦、莲鹤大厦、观景大厦、光明大厦、帆旗大厦、镁大厦、龙门大厦、玉大厦、冬凌草大厦和会展中心。

把综合服务功能区建成全省一流的综合服务功能区,让鹤壁的形象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让综合服务功能区成为鹤壁的城市名片和投资环境的形象代表,这是所有建设者心中一致的目标。

为加快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2008年底,淇滨区专门成立了城市南部建设管理办公室,推进综合服务功能区的规划建设。今年4月,按照市委、市政府打好六大攻坚战的部署,淇滨区又成立了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攻坚战指挥部,增加力量,全力服务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4月30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9+1”工程重点项目帮建服务工作小组,与攻坚战指挥部合署办公,共同推进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按照“政府规划、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通过强力招商引资,10大建筑相继签约。市体育馆主体已完工,市艺术中心主体框架施工正在进行,产业综合服务功能区“9+1”标志性建筑9座已开工建设。

“建设产业综合服务功能区,不是规划建设些高楼大厦摆在那里,而是发挥这些大楼的作用,让它们为企业发展搭建起金融、服务、科研的平台,把产业做起来,使这里成为最具活力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展区域,成为城市名片,代表鹤壁未来形象。”淇滨区城市南部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苏志军对记者说。

一河五园:生态城市建设的大手笔

“快点走呀,我们马上就到淇河湿地公园了。”每到周末,热爱户外运动的市民们总会三三两两地结伴沿淇河游玩。“这边空气好啊,风景也漂亮,没事儿了就想过来转转。这两年水面越来越宽了,鸟也多了。

大家都喜欢来淇河边玩,聊聊天、打打牌什么的。”市民马瑞几乎每周都要和朋友去淇河边小聚一次。

穿城而过的淇河,是一条诗河、史河、文化河,也始终是鹤壁人的骄傲。为此,鹤壁市委、市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恢复生态,适度开发、服务群众”的方针,在淇河新区段长约15公里的河道及其两岸规划建设了淇水诗苑、淇水乐园、淇河森林公园、淇河湿地公园、淇河植物园等主题公园,这些公园被称为“一河五园”。

“一河五园”的建设,将使淇河重现“成片的树林、成片的竹林、成片的湿地、成群的飞禽”这样一种自然、和谐、生态的原始风貌,使淇河成为一条风景优美、自然和谐的生态河,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鹤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0年1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淇河生态保护利用开发规划》(2010~2012)正式出台,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将淇河打造成为殷商文化旅游区中的一个亮点,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观光带上的一颗明珠。在规划中,生态保护将贯穿淇河盘石头水库至新小河口全长83公里的河段。

“‘一河五园’的建设标志着鹤壁生态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生态建设,广大群众必将从中永远受益!”在采访中,一位干部由衷地说。

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城区

乔、灌、花、草、藤复层种植的绿化模式美化了人们的视野;通讯光缆、高低压电线入地净化了天空;道路、绿地、广场上的槐花灯、瀑布灯、喷泉灯,建筑物上的泛光灯、轮廓灯、霓虹灯,使新区的夜晚流光溢彩。    

“没想到鹤壁这么漂亮,建筑设计新颖别致,城市绿化更具特色。”6月18日来鹤壁探亲的余燕连连感叹。余燕的感叹让表弟张晓建颇感自豪:“2007年我们买车的时候,新区的私家车还不多,现在可是越来越多了。”

张晓建说出了很多鹤壁人的心声。近两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新区,建成面积越来越大,服务业项目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

为使新区的发展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鹤壁实际,2008年,市委、市政府又按照“城乡统筹,全域规划,构建单元组合型大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思路,组织修编了《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把新区与老区以工业生态走廊相连接,新区与淇县以鹤淇一体化产业带相连接,由南到北呈带状分布。

6月19日早上6时,佳和花园的段女士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小区对面的怡乐园,和几个老伙伴一起开始了晨练。搬到新区这10多年,段女士早已习惯了在这里打太极拳、散步。在怡乐园,花木浓郁,鸟鸣婉转,空气清新。

生态、宜居、宜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大多数住在新区和到过新区的人对新区的评价。

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目的就是使两者实现相互促进,让城市化为工业发展提供载体,让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城市建设提供支撑。这将促使我市由宜居城市向宜业城市发展。

“在新区南部片区,淇水大道、朝歌路、鹤淇大道一期工程已竣工通车,鹤辉高速、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开工建设。这些道路建成后,我市境内的道路可形成十字架交通网络,对加快我市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局长闫恩杰说。

像管自己家一样管理城市

“现在道路从水泥路面变成沥青路面,骑车感觉舒适多了。要是新区的道路都变成这样的路面,出门就更舒服了。”6月19日,在新区新世纪广场附近散步的李华一家三口议论着,6月11日开始的道路“白变黑”改造,使新区的道路通行更方便更畅通。

鹤壁新区从建设到现在,坚持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区内交通、供水、供热、供电、供气、市政等公用设施完备。城市绿化“一街一景、一路一貌”,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平方米。2006年3月,我市新区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加快新区发展,理顺管理体制,2008年9月,市委、市政府对淇滨区、开发区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将淇滨区的金山、东杨两个工业园区划转开发区,淇滨区在原有职能基础上全面负责新区的城市建设与管理。

淇滨区副区长李丹军说:“城市建设和管理者就像一个城市的大管家,我们以城市道路为界线,将新区分为31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均由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分包。专门协调解决新区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新区城市管理工作搭建了全区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管理平台。”在这种管理机制下,华夏南路、新世纪广场等20处主要公共绿地及道路节点增植碧桃3200棵,栽植荷花、睡莲1.7万余棵;完成新增和改造完善绿地面积13.7万余平方米,其中新增绿地面积7.2万平方米等,整个新区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芳草铺地、乔灌遮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一街一景、一路一貌的城市景观。

城市框架拉大了,管理水平就要提升一个档次。如何让城市管理体现人性化?淇滨区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建成并运行了城市管理数字化地理信息平台,实行了城市绿化、环卫、市政等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督导协调城管、环卫、市政、园林、灯光等职能部门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使问题发现率达到95%以上,及时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体制改革使城中村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在王升屯村实现村改居后,2009年年底,淇滨区全面启动了崔庄、桃园等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了小辛庄(68户)、郭小屯村(268户)和崔庄村(194户)群众的拆迁安置工作。

“在小区里住得安全,吃水、用电、卫生等全都与城里一样,家里能干活的也都找到了工作,城中村改造让我们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刚搬入新区黄山小区的62岁老人王文合高兴地对记者说。王文合所说的“原来的村子”是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崔庄村。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从农村一步跨进城市,看似一个简单的身份变更,却蕴涵了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大道理。(鹤壁日报记者 靖桂宇 岳珂)

大河鹤壁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时政





 

 
     
鹤壁:新区 新城 新生活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