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豫散记之十四:
一九九四年秋,我们经委下属企业一一市制革厂因与鹤壁一家企业建立联营关系,考查时因需要把关,受经委派遣和厂领导的盛情邀请,我奉命隨同前往考查。我们一行四人坐一辆上海轿车,沿京广高速到达安阳,在部队请战友带我们一同考查。办完业务后,在汤阴驻军某部政委付善明战友盛情挽留下,吃完晚饭后返回安阳营区。虽然此次在鹤壁呆的时间不长,但以往在部队工作时,由于驻地离鹤壁不远,每到十月份,我们就要到安林或鹤壁煤矿拉烤火煤,以备部队烤火之需。冬季野营拉练,我们有时也要围上鹤壁和汤阴转上一圈。因此,对鹤壁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鹤壁市是一座以煤炭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是我国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鹤壁在禹夏时属冀州之地。殷商时期,商王河亶甲定都相州(今安阳),后纣王迁都至朝歌(现淇县),鹤壁邻近国都,划为畿辅之地,周灭殷以后,把畿辅之地划为邶、虢(应为“鄘”),卫三个国家,鹤壁属邶国。战国初期,赵国曾在公元前四二五年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迁都到中牟(今鹤壁市南),公元前三八六年又迁都到邯郸。后被魏国所占,属魏国的荡阴。公元前二零五年(西汉高祖二年)设置荡阴县,即现在的汤阴县。公元二一二年(东汉建安十七年)属魏郡辖。后魏时撤销荡阴,并入邺县。公元五八六年(隋开皇六年),复设荡阴县,归汲郡辖。公元五九零年(隋开皇十年)并入安阳县。公元五九六年(隋开皇十六年)又在旧城西三十里故县村(现鹤壁市大胡东南约三公里)设县,改称荡源县。公元六二一年(唐武德四年)把荡源县迁回古荡阴城。公元六二七年(唐贞观元年)改称汤阴县。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经河南省政府命令,将汤阴县鹿楼区故县、柴厂以西的全部村庒及宜沟区庞村乡的七个村,共四十六个自然村划归鹤壁市管辖。公元一九六一年四月将汤阴县的石林公社又划归鹤壁市。鹤壁市文化大革命前为省辖市,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归安阳地区领导。公元一九七四年改为省、地双重领导,公元一九八五年初撤地并市后为省辖市至今。
鹤壁市地处太行山的东麓,近郊低山,大部是丘陵,地形复杂。市区建筑依据矿区分布,自然形成鹤壁集、中山、大胡、鹿楼四片。登高俯视,尤如长藤结瓜。大胡为全市中心。
鹤壁市内有火岗岭、马庄东岭、中山等大小山丘十余个。西部高山林立,海抜均在四百五十米以上,形成市区西部的天然屏障。
流经鹤壁的有淇河、汤河、羑河等三条较大的河流。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烦脑岭,经林县流入鹤壁,到浚县卫庄附近汇入卫河。汤河发源于牟山脚下,流经鹤壁大胡入汤河水库。羑河是汤河上游的一条支流。
鹤壁市的交通较为便利,汤鹤铁路与京广线连接。市区内有矿管铁路南北贯通,北与安林铁路支线连通,南与京广线上的浚县车站接轨。公路四通八达,主要有鹤汤、鹤安、鹤林、鹤浚等干线。
鹤壁市的名胜古迹主要有五处:辛村龙山文化遗址、古瓷窑遗址、小庄石窟、双塔寺和三圣古柏。下面逐一进行介绍:
辛村龙山文化遗址:新村是一个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也是西周贵族阶级卫康叔后裔的葬地。公元一九三一年,国民党中央研究院与河南地方政 府共同组成河南古迹研究会 ,先后进行了四次发掘工作。共发掘出一处龙山文化遗址和八十余座西周墓葬。其中有十一座大型公侯墓,六座中型公侯和侍从墓和五十四座小墓,计出土各种铜器、骨器、彩陶、兵器等古物一百三十四箱。公元一九三五年在开封龙亭展出。全国解放前夕,这批古物被国民党反动派刧往台湾。
小庄石窟:建于公元四五二年至四五三年(东魏兴和四年至武定元年),现已发现的有四十一窟,一百五十三个造像。
古瓷窑遗址:这处遗址遗物极为丰富,根据地层叠压和出土遗物判断,从唐末开始烧造,中经五代、北宋直至元初。公元一九六三年与公元一九六四年两次配合基建工程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这批文物参加了我国公元一九七三年在日本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
双塔寺:位于鹿楼弓家庄与盘石头村之间的淇河北岸断崖上,塔下淇水翻滾,塔上怪石耸立,风景颇为壮观。双塔建于元朝,清朝乾隆四十二年重修。塔后有佛爷洞。洞深二十八米,面积一百多平方米。双塔座落在洞前平台上。东塔高九层,西塔高七层,两塔相距二十米。
三圣古柏:位于石林镇东石林村的三圣庙中,高约五、六丈,粗约一丈二尺,据传已有一千多年。
鹤壁工业发达,人口集中。烧瓷、冶铁、采煤等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鹤壁古代采煤遗址甚多。据公元一九六零年对市区西部东头村一座宋、元时期古煤窑考察,当时这里在采煤 技术上己掌握了先由地面开凿竖井,依地下自然煤层的变化开拓巷道,运用跳格式的方法采煤。根据古煤窑开采规模判断,当时该 矿已拥有工人数百人,为宋、元时代较大的煤矿之一。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在这里采煤从未间断。公元一九一三年前后,又在鹤壁集西小寺湾开办煤矿,并建有通往汤阴的简便铁路。同期,还在崔村沟、风凰岭、孙圣沟、东窑头等地开办过煤矿。
由于煤矿的开采,带来烧瓷工业的发展。到目前已发现的唐、宋、明、清等古瓷窑遗址有三十多处。据历史资料记载,到清代以烧瓷为生者不啻数万家,可见规模之大。
煤炭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冶炼工业的兴起。鹤壁冶铁历史悠久。公元一九六零年在大胡东南鹿楼东侧,发现一处大型汉代冶铁遗址,面积近三万平方米,炼铁炉十三座,并发规了大量木炭、风管、未经烧炼的矿石和各种铁制生产工具和兵器。出土文物之丰富,在河南其他地方少见。
解放前,在地主、资本家和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榨下,煤矿工人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不顾工人死活,推行"以人换煤"的法西斯政策,工人生命毫无保障。
公元一九二二年八月,鹤壁兴记煤矿工人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成立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向资本家展开英勇斗争,迫使资本家答应了工会提出的"增加工资,减少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不准解雇工人"等条件,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解放后,煤矿工人成了矿区的主人。为了大量开采这里的煤炭资源,解放后不久国家就着手勘测普查。公元一九五二年开始建矿,一九五四年正式列入全国重点煤矿建设项目之一。其他工业,如机械制造、电子、化工、建材等也迅速发展起來。鹤壁现己成为一座以煤炭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游完后,用以下几句话來谈谈自己的感受:
太行东麓一煤城,鹤壁煤矿产黑金。煤业为主齐发展,工业发展煤先行!
历代矿工多辛苦,打下地狱十八层。如今矿工己翻身,扬眉吐气作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