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五卷 2010

 

   

 

文史资料 - 淇河(简介)
淇河(简介)
 
作者:蓠落媣尘  加入时间:2010-4-26 15:45:17

发表于 2010-04-18 00:59:19 

    淇河是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流,两岸富饶沃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我们的先人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淇河,古称淇水,俗名山河、石河、响河、清水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方脑岭棋子山,流经辉县、林州、淇滨区、淇县、浚县,至淇门以西的新小河口注入卫河,全长165公里,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市境内总长度为77.5公里,流域面积288平方公里,属海河水系。淇河原为黄河支流,属黄河水系,古淇河并非在今新小河口处注入卫河,而是继续南流至浚县申店(古宿胥口处),折向东北流,经官庄后,流经同山、白祀山、枉人山之东,至瓮城(雍榆城遗址)及蒋村(顿丘县故城遗址),再往前行注入古黄河,这段古河道古称“白沟”,又称淇河下游故道或“宿胥故渎”。公元前494年,即晋定公十八年,因黄河改道,淇河南注,申店以下淇河故道因之断流。东汉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率军北进邺城、冀州,进而远征乌桓(东北、内蒙一带),从淇门、枋城改道向北,遏淇水入白沟(今卫河),成为卫河支流之一。淇河的最大流量历史上记载是在1892年,达到7080立方米/秒。另外,淇河流量1917年达到6550立方米/秒、1929年达到4900立方米/秒,据辛村水文站测量,淇河流量在1963年达到5590立方米/秒。

    一、淇河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

    淇河有着深厚而久远的文化根基,光辉灿烂的淇河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资源。

    (一)淇河是一条史河。淇河流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发现有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生活的遗址。距今7000多年的花窝遗址,面积为平方米,是迄今发现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期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在豫北地区是首次发观,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6000多年的刘庄仰韶文化时期遗址,面积12.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为0.6至1.2米,出土有陶器及其残片,并发现有灰坑;距今5000多年的辛村龙山文化时期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为0.5至1.7米,出土有陶器、磨制石器、兽骨、鹿角、蚌器等文物。淇河流域有历史闻名的三朝古都。《括地志》记载,商朝时期,商帝武丁在沬邑(今淇县)定都,后迁于北蒙(今安阳市小屯),帝武乙又迁都于沬邑,历四世至纣,即帝武乙、(帝太丁、帝乙、帝辛。帝辛(即殷纣王),将都城沬邑改为朝歌。西周灭商后,封纣王子武庚于朝歌,设“三监”,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废“三监”,封康叔于卫,定都于朝歌。淇河以北的中牟,西依牟山,东出平原,是春秋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赵国之都,历经赵献侯、烈侯、敬侯三君共39年,国力达到鼎盛。 

    纣王墓、妲己墓、比干摘心台等景点以及辛村西周卫国贵族墓地遗址和残存的赵国古长城证明了淇河流域是我国殷商、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文化遗存地。淇河流域殷周以后的历史人文遗迹也较为丰富,有1处国家级、24处省级、150多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狮跑泉战国货币窖藏、鹿楼战国与汉代冶铁遗址、鹤壁集唐代至元代古瓷窑(民窑)遗址、宋代采煤遗址、 罗贯中隐居的许家沟村、金山嘉祐禅寺、青岩绝彩绘石窟等。

    (二)淇河是一条诗河。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产生于春秋时期,描写淇河及淇河流域的有39篇,其中,《泉水》、《桑中》、《淇奥》《氓》、《竹竿》、《有狐》等6首直接描写淇河。有的描写淇河水清流澄澈,烟波浩淼;有的描绘淇河两岸竹木繁茂,风光秀丽:“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出生于朝歌)写下的思念淇河和家乡的美丽诗篇:“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我国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文天祥等都作有咏及淇河的诗词。鹤壁市政协编辑的《淇河古诗三百首》中有李白的“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王维的“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杜甫的“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苏轼的“惟有长身六君子,猗猗犹得似淇园”。《诗经》和这些著名诗人的巨大影响,使淇河成为一条充满亲和力和想象力的诗河,淇河也因此具有了中国诗河的独特魅力。

    (三)淇河是一条文化河。淇河文化源佣流长,中国四大名著中都曾提到淇河。《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回中,贾政的门客在为大观园中一景提匾时用了“淇水遗风”。《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中,曹操因作战需要,“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然后进兵”。《西游记》第六十五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中,有诗:“淇澳园中乐圣王,渭川千亩任分扬。”因罗贯中晚年隐居许家沟完成了《水浒传》的创作,《水浒传》中更是有多处对淇河及其沿岸场景的描写。

    1.名人文化影响广泛。千年流淌的淇河造就了诸多历史名人,他们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巨匠罗贯中晚年曾在淇河北岸庞村镇许家沟村隐居,完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创作,为丰富中国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许家沟修建了罗贯中纪念亭,并立碑记载其在此隐居并著书立说这段历史,还拟在该村依山傍水的地方建设罗贯中晚年起居室、文史馆,展示罗贯中生平、著作及有关文献资料,使来此的游客对罗贯中的生平和元末明初的政治、经济生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出生在淇河之畔的许穆夫人(卫懿公之妹),自幼酷爱学习,能歌善诗,有勇有谋,远嫁许国,得知卫国国破君亡,毅然驾长车奔赴国难,辅助卫文公复兴了卫国。

    儒商端木子贡是春秋卫国黎阳(今浚县)人,子贡资助并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关心政治,扶弱助贫,尊师重道,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佼佼者,也是“十哲”之一。战国改革家商鞅(卫国人),先为魏相,后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之交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曾居住黑山,授徒传道。志士荆轲,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淇县)人,任职燕国为上卿,后谋刺秦始皇,未成被杀,卫国淇人将其葬于朝歌城南,荆轲衣冠冢尚存。

    隋唐著名文学家谢偃,卫县(今浚县卫贤)人,善文赋,肯直谏,深受唐太宗赏识。与萧德言等撰《括地志》550卷,为唐代地理名著。《全唐文》收其赋12篇,《全唐诗》收其诗4首。

    明朝大将王越,浚县人,官至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兼太子太傅。他镇守边关20余年,身经百战,胸有伟略,屡立战功受奖,使河套地区久无边患;为政清廉,恪尽职守,光明磊落,周恤贫穷,饮誉乡里,作诗词文赋数百篇,后人辑有《王襄敏公集》。王越文武双全,出将入相,一生坎坷,被弹劾多次,仍忠君爱国,始终如一,被世人称颂。《明史》中有他的传记。

    2.宗教文化积淀深厚。佛教寺庙金山嘉祐禅寺,位于庞村镇西北部的淇河北岸、黑山南侧,建于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元代重修,有碑刻记载该寺明代有僧众五百、禅林千亩。经过近年重修,现有卧佛殿、大雄宝殿、陪殿等建筑。该寺有两绝,一绝是蒙汉圣旨碑,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颁布圣旨对金山寺重加保护,碑文用蒙汉两种文字刻成,全国少见。原碑已被毁,残块现存于金山寺,拓片存于我市博物馆。另一绝是“三步两眼井”,两眼井相距一步之遥,一眼井水苦涩,一眼井水甘甜,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奇观进行过报道。

    青岩绝彩绘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上峪乡南山村青岩绝石壁东侧,下有淇水流过,洞高1.87米,宽3.4米,进深3.6米,后壁雕释伽牟尼坐像,坐像高1.1米,洞内现存大小石佛雕像630余尊,大小佛像均着黑红、浅蓝、浅绿等色,在石窟造像中尤为罕见。从风格上看,此窟是北魏后期的作品。由于历史原因,雕像多有毁坏。石窟内有石供桌,为明弘治七年(1494年)造。该石窟于1986年12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玄天洞石塔(俗称双塔寺),位于大河涧乡弓家庄西淇河北岸,依山傍水,地势险要。石塔坐东面西,为九级重檐平面四角楼阁式建筑,高约12米。每层每壁都砌有横向排列的小佛龛,转角处均刻有姿态各异的力士像。据记载,石塔始建于元代,时称“天塔”。明正德七年至九年重修,名为“玲珑宝塔”。因附近另有一塔,当地群众称为“姑嫂塔”,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上峪乡白龙庙村淇河南岸的白龙庙,曾被清乾隆和光绪皇帝御赐匾额“威惠都龙庙”,在古时是方圆百里官员、百姓祈天降雨之所。传说罗贯中多次到这里游览,并以此地为原型创作出《水浒全传》部分章节,如第四十四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中,就有详细描述白龙庙的文字。白龙庙前的古戏台,具有罕见的文物价值。一是此戏台的四根柱子是石质柱子,而非通常的木柱;二是石柱上刻有与《诗经》内容有关的两副楹联:“世物(务)总空何必以虚为实,人情无定不妨借假作真”。“盍往观乎 父老闲来消白昼;亦既见止 儿童归去话黄昏”。这曾让前来考察的戏剧史专家姚小鸥博士惊喜万分,称其尚属全国首见。

    3.兵学文化引人入胜。商朝大将黄飞虎曾镇守淇水关(今淇县高村桥一带),护卫商都朝歌;东汉末年(公元185年),博陵张牛角、常山褚飞燕等以黑山为据点,领导农民起义,号称“黑山军”,十几年间纵横河南、河北、山西一带,攻州取郡,声势浩大。据《资治通鉴》记载,义军所到之处,“郡县莫能制,朝廷不能讨”,给封建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袁绍设计消灭了黑山起义军。目前淇滨区拟筹建黑山农民起义遗址展览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交战,曹军沿淇河向西,袁绍渡河追之,被曹军击败。

    还有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的白莲教起义,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的农民起义,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七年(公元1861——1868年)的捻军(系太平天国时期一北方农民起义军)活动

    大河涧乡窑洞村北三山坡现存的春秋战国时期赵长城遗址,依山势自北向南,建于山顶,全长2.5公里,目前 保存完整的有1.3公里,为土石结构,由城墙、掩体、指挥所、战壕四部分组成。有关专家研究了该长城的结构特点及建筑石头的风化程度,断定该长城修建于公元前425——前386年。赵长城是我国北部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年代最长、功能较为齐全的古长城,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4.通俗文学文化丰富多彩。淇河及其流域流传着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故事。通俗文学是淇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质朴的感情、口语化的特点,诉说了淇河两岸社会的变迁、历史的沿革和人民的愿望追求。如提起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故事,人们会联想到杭州西湖的石桥、夕照峰上的雷峰塔以及镇江的金山寺。但是,据史学家新的探源考证,白蛇传的故事起源于北宋时期,发源地就在今鹤壁的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中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犊子套黄牛,游息黑山中。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这一故事后来衍化为“白蛇闹许仙”的故事,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相传,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一位许姓老人从猛禽口中救生。白蛇为报答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的金山寺香火冷落。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十分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这个故事随着金人南侵,宋室南迁,中原人南流时传到南方,后经历代文人改编,逐渐成为今天的《白蛇传》。还有相传文王被囚禁汤阴羑里之前,曾羁押于南山青岩绝,终日怀揽太极,为创造千古灿烂的易经文化奠定了基础。现天然太极图旁的青岩绝上留有文王观图台。

    二、淇河水秀山奇,生态资源丰富
    淇河及其流域(鹤壁段)上游大部分属于山岭地段,下游进入平原,淇河曲折穿行其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形成了许多奇丽的景观。在我国大部分河流被严重污染的情况下,淇河大部分河段的水质达到国家II类水质标准,是我国最清洁的河流之一,有许多自然生态资源可供开发。

    1.天然太极图。天然太极图位于上峪乡南山村淇河段,占地100万平方米,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天然太极图。天然太极图纵横坎离,定位乾坤,蔚然天成,秀丽淇水呈反S型环绕阴阳二鱼,阴鱼昂首向西,甩尾东北,阳鱼仰面向东,摆尾东北,青岩裸露捧拥圆地,阳鱼沃土成田,松柏翠滴,贵在万石一土,河水倒流,民间相传俗语“倒流水,断头山,不藏贵人藏金砖”。天然太极图的最佳观看位置是在青岩绝上。目前,上山台阶、景区绿化已进行完毕,景区界定工作正在进行中。

    2.火山地幔。位于上峪乡东北5公里处的火山地幔口,是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古火山口,被称为“中华奇观”。“地幔”物质是地壳与地核之间2900公里厚的固体圈层,一般距地表70~80公里,不易为人们所见,但此地幔窗口却将地球深处的奥秘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钱(前),恰如一座天然的地幔物质博物馆,是吸引游客和专家、学生来此探奇、考察、实习的理想之地。

    3.山水奇景。白龙庙景区的白龙洞,上至绝顶,下探淇水,曲折深邃,且洞中有洞,洞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洞宽处豁然开朗,可纳百人;130米的拦河大坝使此处淇河形成了15万平方米的宽阔水面,每逢雨季来临,奔腾汹涌的河水越坝而过,形成了飞珠溅玉的瀑布,极为壮观。七里沟旅游区成为市民放松身心、感受农家生活、回归自然的好去处。目前,景区山门和停车场建设经批准后即可开工建设。淇河大峡谷,位于盘石头水库到桑园12公里长的河段,这里是悠悠淇河的一个缩影。峡谷内河床宽10-100米,河谷深15-60米,两岸峭壁陡立,树木参天;河水清秀,欢畅流淌;奇山秀峰,傍河而居;绿宝石般的河水,在阳光下泛起层层波纹,是淇河自然风光保存完好、河水清澈、在最枯季节仍能自然流淌的河段。淇河大峡谷是一个回归自然情怀、忘却城市喧闹的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淇河竹林古代十分有名。在收有诗词300多首的《淇河古诗三百首》一书中,吟及淇河竹子的诗就有117首,占40%,还不包括有些诗词吟及竹子别名,如笋、筠、龙孙、琅玕、此君等。淇河岸边有一村名叫竹园,史载汉寇恂在这一带伐淇园之竹造矢百万,支援刘秀北伐燕国,可见淇河岸产竹之盛。由于西汉、东汉两次大砍伐,到金军占领中原之后,滥伐淇河两岸林木烧炭,使竹林遭到毁灭,直到完全消失。淇河旅游开发,如能在淇河沿岸大量种植淇竹,则会重现历史上“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美好景观,为淇河旅游增色。

    4.盘石头水库(仙鹤湖)。盘石头水库是国家在淇河上建设的大Ⅱ型水库,2007年截流蓄水。根据旅游需要,有人建议将水库更名为仙鹤湖。盘石头水库建成后总库容6.08亿立方米,是豫北最大的水库,蓄水后的水库整体形象像一条舞动的游龙,水库坝体附近湖面开阔,上游两岸峭壁陡立,峡谷幽深。位于大坝附近的鸡冠山、悬崖峭壁林立的寨子沟、四面环水的湖心岛、凸出湖心的龙舍半岛、半月岛是水库的主要风景

    5.动植物种类丰富,“淇河三珍”独具特色。淇河流域有兽类10种,鸟类21种,水生、两栖类19种,昆虫75种,植物千余种。如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二级保护动物灰鹤,以及野鸭、野獾、鸬鹚等。”淇河三珍“声名远播。淇河鲫鱼是淇河特产名鱼。中华四大名鲫,淇鲫为首,依次为洞庭鲫、太湖鲫、六合鲫。在古代,淇河鲫鱼曾作为贡品,曾有“以食其鱼,唯有淇鲫”(疑为杜撰的诗句——网站管理者注)的佳句。淇河鲫鱼体色略显金黄,腹色银白,胸、尾、鳍透明,鱼背宽厚,体型丰满,俗称“双背鲫”,肉嫩味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氨基酸成分多而全,特别是谷氨酸含量较高。20世纪80年代,省政府将淇河鲫鱼列为河南省四大珍贵稀有水生动物之一。缠丝鸭蛋也是淇河特产之一,其外形与普通鸭蛋并无区别,但蛋黄奇特,是被一层层薄膜裹着的橘红色圆形流体,煮熟后呈现有不同的色环,一层发红,一层发黄,红黄相间直至核心,故名“缠丝鸭蛋”。其独特之处与淇河许家沟段水质、水草、河泥的化学成分有关。许家沟附近有一温泉,泉水甘甜,含多种稀有元素,如锶、镧、锆、铈、锰、锌等,从而改变了鸭子食物中的化学成分。缠丝蛋蛋黄中含稀有元素量较高,属高蛋白、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丰富的产品,为历代皇家贡品。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庆祝巴拿马酝河开航万国商品赛会上,缠丝蛋荣获金奖,被誉为世界少有的珍品。淇河三珍之一的冬凌草,又名冰凌草,是具有多种功效的药用植物,经国内医药专家鉴定,淇河冬凌草中冬凌甲素、冬凌乙素的含量居全国冬凌草类之首,有独特的抗菌消炎和多种保健作用,是很有开发前景的经济作物。

    6.淇滨乐园。淇滨乐园位于107国道淇河桥两侧,因天赉渠拦河坝的阻挡,形成了开阔的水面,地理位置优越。淇滨乐园总体规划是围绕一个“水”字,突出一个“乐”字,强调一个“特”字,规划面积13万平方米,初步分成五大区域,即休闲娱乐区、综合娱乐区、水上娱乐区、度假娱乐区、配套服务区。我市有关部门很早就把淇滨乐园的规划建设纳入了城市新区建设规划当中,目前淇滨乐园已起步建设,将会成为城市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淇河(简介)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