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五卷 2010

 

   

 

文艺作品 - 卫国风云(42-50)
卫国风云(42-50)
 
作者:pyxspypjgj(濮阳市)  加入时间:2010-4-14 17:12:13

 

《卫国风云》之第四十二回 逐群臣 众怒难犯

小说 2010-04-13 09:34:41 阅读3 评论0 字号:

 

 

   驱逐了卫出公,孔悝就拥立太子蒯聩即位,是为卫后庄公,此为卫国的第29任国君。蒯聩即位后,立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姬疾为太子,人称太子疾,又提拔重用了一批人马,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诸大夫怕遭到蒯聩的打击报复,纷纷出奔避难。这年冬天,大夫公孟彄再次出奔齐国。公元前479年,后庄公改元。因他在外居住已久,对卫国诸大夫很有怨气,平时对文武大臣冷嘲热讽,埋怨他们没有及早迎他回国即位,打算诛杀一批朝廷大臣。他曾对司徒瞒成说过:“寡人居外久矣,子亦尝闻之乎?”瞒成听到这话,心中大为惊惧,下朝之后,就将这话告诉了同僚褚师比,两人密谋讨伐庄公蒯聩,见时机不成熟,计划也没有付诸实施。第二年春天,两人相约一同逃奔宋国。

  公元前479年春,后庄公蒯聩派大夫鄢武子去周王室向周敬王禀报:“蒯聩得罪于君父君母,逋逃于晋。晋以王室之故,不弃兄弟之好,置诸河上,今天遂人愿,获嗣守封地焉,特使下臣肸告于天子。”河上,是指戚邑,因位于黄河东岸而称之。肸,是鄢武子的名字。周敬王让单平公回复鄢武子说:“肸以嘉命来告余,请归卫致命叔父蒯聩,余贺尔成世,复尔君位,敬之哉!上天保佑,望尔谨慎为政,若不恭敬谨慎,天亦不佑,其时后悔莫及。”鄢武子从周室回到卫国,马不停蹄向后庄公复命。蒯聩听说自己得到了周室的承认,心中自是欣喜不已,就打算开始下一步行动。

  这年六月,孔悝在他的封邑平阳宴请后庄公蒯聩。宴会前,蒯聩带领其随从到孔氏家庙祭拜了孔氏祖先,并为孔氏家庙的祭鼎做了鼎铭,颂扬了孔氏先人的功德,同时还勉励孔悝要像其祖先一样效忠国家,忠于国君。孔悝用珠宝布帛重重酬谢了大家,后庄公和诸大夫尽皆笑纳,然后大家开始会宴。宴席上,孔悝向后庄公及其随从大夫频频敬酒,君臣畅饮尽欢而散,后庄公大醉而归。夜半,孔悝礼送后庄公至平阳东门外,趁着酒意,蒯聩向孔悝下达了驱逐他出境的命令。按说蒯聩复位孔悝母子是立了大功的,但他总觉得孔悝是卫出公的党羽,心里对他很不放心,总想逐之而后快,可又怕别人说他卸磨杀驴,今天就借着酒力把这事办了。孔悝知道蒯聩心胸狭窄,气量狭小,不能容物,因此也不敢怠慢,就连夜收拾了东西细软,并载其母伯姬于车上,出平阳城西门奔逃。仓促间忘了拾掇家庙中藏神主的石函,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大事,孔悝就让人坐副车回西圃家庙中去取,家臣得令而去。

  那边蒯聩带着从人连夜赶往国都帝丘。路上,子伯季子突然向后庄公请求追杀孔悝一行,醉意朦胧间,蒯聩表示赞同。子伯季子本是孔悝的家臣,蒯聩即位后被重用为大夫,此时他乘着酒意想立功讨好后庄公,以便谋取更高的职位。见蒯聩应允,子伯季子就带领从人勒马而返,追击孔悝母子,路上追上了取石函的副车,就杀了押送石函的人,夺了孔悝的副车继续追赶。这边,孔悝见副车久久没有回来,就吩咐家臣许公为返回去迎接,途中正好遇见了子伯季子,许公为见季子坐着自家的车子,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许公为轻蔑地对子伯季子说:“与不仁者争斗,没有不胜利的。”强令子伯季子用箭先射自己,这子伯季子正准备拉开架势与许公为争斗,没想到许公为让自己先射他,他更不搭话,就盘马弯弓一连向许公为射了三箭,也许是他心里发虚,射出的箭偏离许公为很远,一箭都没有射中。这许公为也不客气,就弯弓搭箭,一箭结果了他的性命,在自家的副车上找到了石函,然后驱车赶上了孔悝一行,随同孔悝母子出奔宋国。

  蒯聩的嬖人向太叔遗要酒喝,太叔遗没有给他,这嬖人就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恰好后庄公做了一个梦,让嬖人请卜者给自己解梦,嬖人终于找到了报复太叔遗的机会。她就与卜者密谋,诬陷报复太叔遗。卜者到了宫里,蒯聩向卜者叙说了自己的梦境,卜者假意思考了一番,然后对后庄公说:“君有大臣居西南隅,勿去,恐有害也。”太叔遗就住在帝丘城的西南方,听了卜者的话,蒯聩心里疑神疑鬼,看太叔遗哪里都不顺眼,没过几天,他就下令驱逐了太叔遗。太叔遗无奈,就逃往晋国而去。

  大臣们相继奔窜他国,蒯聩心里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的统治地位更加稳固了,就盘算起了自己的玉器宝贝。一日,他与浑良夫在宫内闲谈:“吾继先君之位,而未得宝器,如之奈何?”当时是在夜晚,浑良夫正替后庄公秉烛照明,他回答说:“亡君亦君之子也,何不召之而择嗣?亡君若归,宝器可得也。”不料这话被宫内的小竖子听到了,这竖子是太子疾的安插在后庄公身边的间细,他就将这话密报了太子疾。太子疾听到密报,也不怠慢,就用车载上一头公猪,带了五名贴身随从,急忙赶到了蒯聩居住的地方,乘机劫持了后庄公,强求蒯聩立自己为嗣子,逼迫他歃血立誓,不召亡君出公辄回国,且必杀浑良夫。蒯聩听罢面有难色,说道:“勿召辄易耳,与良夫有约,免其三死,奈何?”太子疾马上回答说:“请俟四罪,然后杀之。”蒯聩不得已就答应了。

  公元前478年春,蒯聩在藉田之圃建造了一座有虎形图案做装饰的木帐,木帐落成之日,就邀请大夫们前来饮酒。浑良夫应邀而来,他乘坐着两匹公马驾驭的车子,穿着紫色的狐皮大衣,袒露着狐皮黄裘,也不解下佩剑就坐下来饮酒。太子疾命令从人将他拉了下去。浑良夫质问太子疾说:“臣有何罪?”太子疾历数了他的罪状:“臣见君有常服,侍食必释剑。尔紫衣,一罪也;狐裘,二罪也;不释剑,三罪也。”浑良夫对着太子疾大喊大嚷:“有盟,免三死。”听了浑良夫的叫嚷,太子疾冷冷一笑,厉声说道:“亡君以子拒父,大逆不孝,而汝欲召之,非四罪乎?”浑良夫被问得哑口无言,一句也回答不上来,太子疾就喝令左右从人斩下了他的首级。浑良夫助纣为虐帮助蒯聩驱逐了国君,本来打算享一番荣华富贵,没成想到头来却落了个如此下场。后人作诗叹其曰:

  冠冕轩车自气派,紫衣狐裘谁不爱?

  安享其乐成一梦,藉圃纳下人头来。

  这年七月,蒯聩城北的寝宫内睡觉,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登上了昆吾台观景,忽然看见一厉鬼披头散发,面向北方,跳跃着高声叫噪:“登此昆吾之墟,绵绵生之瓜。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意思是卫国瓜瓞相继绵绵不绝,也有我浑良夫的功劳,我无辜啊!蒯聩心里疑惑,就亲自卜筮,令卜大夫胥弥赦占之。胥弥赦占卜后,对蒯聩说道:“公且放心,毋相害也。”蒯聩听胥弥赦这么说,心里非常高兴,就奖赏给了他一座城邑。胥弥赦出了朝门便对人说:“冤鬼化厉,身死国危,兆已见矣。”胥弥赦也顾不得接收蒯聩赏给的封邑,便逃亡宋国而去。胥弥赦逃奔后,蒯聩又让别人占卜,其繇辞曰:“有鱼赤尾,横流彷徨,邦邻大国,将其灭亡,闭门塞窦,乃踰后墙。”后来的发生事情果然应验,蒯聩被国人驱逐,踰北城墙出逃,被国人己氏杀掉。

  后庄公蒯聩生性多疑,对大臣们必欲除之而后快,即位之初,惊走了大夫公孟彄、瞒成、褚师比,接着又驱逐了孔悝母子和太叔遗,后来又杀掉了于己有功的浑良夫,诸侯大夫人人自危,惶恐不安,纷纷逃亡他国避难。于是,国内怨言四起,矛盾复杂交织,蒯聩执政的卫国政权危如累卵,而他自己还蒙在鼓里尚且不知。

《卫国风云》之第四十三回 抗虐待 百工起义

小说 2010-04-13 09:32:27 阅读6 评论0 字号:

 

这蒯聩也是一个得意忘形忘恩负义之徒,他能回国即位,晋人赵鞅是出了大力的,但他登基都一年多了,却迟迟没有去晋国朝拜晋侯,也没有拜见赵鞅。公元前478年3月,赵鞅派人来到卫国,使者对卫君蒯聩说:“君之在晋,赵鞅为主,今请君或太子来晋朝聘晋侯,以免鞅之罪孽,不然,晋侯将疑鞅指使焉。”蒯聩以君位不固国内未安为由推辞了,拒绝朝聘晋国。使者回去后,将蒯聩的话禀报给了上卿赵鞅,赵鞅闻言大怒。这年六月,赵鞅亲自率兵讨伐蒯聩,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卫地。

  蒯聩闻讯,急忙派人到齐国告急,请求齐侯发兵救援。齐大夫国观、陈瓘奉了齐侯之命率兵驰援卫国,在卫国西部边地与晋军列阵对峙。在初次的交战中,齐人俘获了晋军的前车挑战者。俘虏被押解到两位将军面前,陈瓘命令军士脱去俘虏的囚服,为俘虏换上晋军原来的衣服。国观对俘虏说道:“吾父国子实禀齐权,临战告我:无避晋师。吾岂敢违命?子何必挑战?归而告与简子。”说完就把俘虏放走了,并让俘虏将这话转告给赵鞅。赵鞅听了俘虏的禀报,然后带着自嘲的口吻说:“我卜伐卫,未卜与齐人战。”赵鞅也不想和齐人交战,于是就传令罢兵回国。

  同年冬十月,晋赵鞅再次率兵讨伐卫国。晋军一鼓作气攻破了帝丘城外郭,将要攻入内城时,卫人驱逐了国君蒯聩,并派人向晋军请平讲和。赵鞅就命令停止攻城,他对攻城的将士们说:“羊舌肸说过,乘其乱而得其国者将无后焉。晋军乃仁义之师,勿乘人之危,诸位暂时停止攻城。”于是晋军就停止了攻城。晋人答应了卫人讲和的请求,就立卫襄公之孙般师为卫国国君,然后撤军返国。这样,公子般师就成了卫国的第30任国君。这年十一月,蒯聩听到晋师撤退的消息,自鄄地返国复位,继续做他的国君。般师出奔流亡他乡,屈指算来,这般师只做了个把月的国君。

  蒯聩复位后,仍不思悔改,继续为非作歹,暴虐国民。一日,他登上城墙向北瞭望,看见不远处有一个不小的村落,就随口向从人问道:“那是何村?”随从回答说:“戎州。”蒯聩听罢,登时大怒,愤愤地说道:“此我姬姓之地,岂容戎人在此?”当即命令军士前去堕毁这个村落,戎州村民把恨他得咬牙切齿。还有一次,他站在北城墙上观景,看见戎州村己氏之妻的头发很漂亮,就命令属下强行剃下了人家的头发,为自己的夫人吕姜做了一个发髢,弄得己氏之妻无法出门见人,己氏夫妇恨之入骨。

  春秋末期,诸侯国的工商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地处中原的卫国尤其如此,工商业已有私营转变为官府经营。蒯聩奴役工匠,强迫他们干重体力活,还不让他们休息,工匠们疲惫不堪,忍无可忍,就组织起来攻打蒯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工起义。就在这个时候,蒯聩又想驱逐辅佐般师的卫大夫石圃,石圃就帮助工匠们攻打宫门。蒯聩紧闭宫门,派人向工匠讲和,工匠们坚决不答应。蒯聩没有办法,就爬上北城墙踰墙逃走,跳下城墙时摔折了腿。太子疾与公子青也踰墙追随蒯聩逃跑,戎州人愤而攻之,杀死了太子疾和公子青。蒯聩慌不择路,一瘸一拐地逃到了戎州村,恰好逃到了己氏家。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己氏抄起家伙就想杀掉他,蒯聩吓得面如死灰,连忙掏出自己身上佩戴的玉璧,陪着笑脸对己氏说道:“活我,我与汝璧。”己氏见蒯聩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就冷冷地回答他说:“杀汝,璧其何往?”说罢,就杀掉了蒯聩,夺走了他的玉璧,卜者的预言果然应验。

  蒯聩死后,卫人复立般师为君。齐人闻讯,派大夫陈恒率师伐卫,卫人打不过齐军,只得投降讲和。齐人就拥立公子起为卫国国君,然后拘执般师回到齐国,在临淄郊外的潞地修造了馆舍,让公子般师居住。公子起是卫灵公的庶子,这是卫国的第31任国君。

  公元前477年夏,卫大夫石圃驱逐了国君公子起,公子起仓皇出奔齐国。卫出公辄听到国内动乱的消息后,从齐国返回卫国重新做了国君。复位后,他就驱逐了大夫石圃,召回了石魋和太叔遗,并恢复了他们的职务。这卫出公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刚愎暴虐,喜怒无常,在二次执政期间,先夺了公子郢之子公孙弥牟的封邑,接着又削夺了灵公之孙司寇亥的权力,因愤怒将大夫公文要的车子掀入水池,三人心中俱愤愤不平。卫出公娶太叔疾的外甥夏戊的女儿为妻,夏女颇有姿色,很受卫出公宠爱。卫出公即位后,就立夏女为夫人。夫人有一个弟弟名叫夏期,从小在宫内长大,也备受卫出公的宠爱,被他任命为司徒,人称司徒期。后来夫人年老色衰,司徒期也因此备受冷落。

  卫出公亲昵小人,常与宫内优伶狎昵嬉戏。他厌恶大夫拳弥,就异想天开,让优伶与拳弥盟誓,以此来羞辱拳弥。卫出公曾在藉圃的灵台上宴请朝中诸大夫,老臣褚师比穿着袜子登台赴宴。卫出公大怒,褚师比连忙向他解释说:“臣有足疾,异于他人,若脱袜见之,君将呕哕,是以不敢去袜也。”卫出公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同僚也为褚师比讲情开脱,卫出公更加愤怒。吓得褚师比赶快离开了宴席,卫出公两手叉腰,盯着褚师比的背影恶恨恨说道:“寡人必断尔足。”褚师比听到这话后,就与司寇亥同乘一辆车子出逃,见离开国都帝丘很远了,才松了一口气,擦了擦头上的汗,说道:“今日幸免一死。”卫出公的喜怒无常和刚愎暴虐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卫出公复位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5年,中国的历史由春秋时期跨入了战国时代,中国社会也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与此同时,列国国内局势和诸侯势力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年后,南方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趁吴国出兵北伐之际,率军灭掉了吴国,太宰伯嚭被诛杀,吴王夫差自刎身亡。

  复位后的卫出公并没有接受他父亲蒯聩执政失败的教训,继续为非作歹,残酷地奴役工匠,迫使他们从事繁重的劳动,长久得不到休息,在宫内做工的铁工、木工、陶工和泥瓦工口出怨言,愤恨不已。公元前470年夏天,褚师比、司徒亥、公文要等人与工匠们共同举事,发动起义,他们手执刀斧、矛戈攻打卫宫。拳弥引人攻入卫出公之宫,工匠们攻入太子疾旧宫,呼噪叫喊攻打卫出公。

  卫大夫鄄子士请求卫出公发兵相拒,拳弥握住他的手说:“子为勇矣,若汝战死,谁将护君,不见先君之行乎?今君何不出奔他处,且君常在外矣,岂能不返?当今之难,众怒难犯。姑且待之以时日。”于是,鄄子士就准备扈从出公出奔。卫出公想逃往帝丘西南方的蒲邑,此时的蒲邑已被晋国攻占,拳弥说:“晋无信用,不可。”鄄士子想护送卫出公逃往东部的鄄地,拳弥又说:“齐晋争我,不可。”鄄地在卫国东部边境,春秋末期,齐晋两国为争夺鄄地,经常在这里发生战争。卫出公又想去东南方的鲁国泠地,拳弥说:“鲁小力弱,不足为助。”见走投无路,卫出公就决定出奔城鉏,以联越国并伺机复位。这时,拳弥继续恐吓卫出公说:“卫人恐怕要袭击我君了,请君速行,我自前面为君开道。”这年五月,卫出公车载珠宝逃往城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卫国风云》之第四十四回 识诡计 整饬边关

小说 2010-04-13 09:30:31 阅读4 评论0 字号:

 

 且说卫出公被国人逐出帝丘,他携带宫眷带珠宝和从人逃往卫邑城鉏,在城鉏他搜聚了朝内的散兵败将,又从乡间招募了一些兵勇,重新组建了一支军队,并把这支军队分为数队,创设了所谓的“支离阵法”,准备以祝史挥为内应攻打帝丘。国人听说这个消息后,害怕出公率领这支军队打过来遭到报复,心里非常恐惧。 

  大夫公文要知道祝史挥是卫出公的内线,就找到卫国权臣公孙弥牟说:“挥是出公的内线,请把他逐出帝丘。”公孙弥牟为难地说:“挥罪未彰,奈何逐之?”公文要说道:“彼好专权而胡作非为,不守法度。他如见君攻打帝丘,必为其先导。卫若逐之,彼必从南门而出,至君之住所。今越国新得诸侯,君必请越师相助。”公孙弥牟就采纳了公文要的建议,祝史挥上午还在朝堂,等他下朝回到家里时,公孙弥牟已经派人驱逐他离开国都了。祝史挥出城而去,在帝丘城外住了两天,想再次逃回帝丘,但没有得到机会。五天后,祝史挥就赶往城鉏投奔了卫出公,出公在城鉏附近的外里为他修造了馆舍让他居住,祝史挥从此得到了卫出公的宠爱。后来,他受卫出公的派遣到越国请兵,帮助出公回国复位。

  卫出公把祝史挥派往越国后,又同时派人到鲁国请兵,并将弓箭赠给了子贡,使者向子贡询问:“君能复国乎?”子贡稽首使礼接受了弓箭,然后回答说:“臣不知也。”最后,子贡又悄悄对使者说:“昔成公奔于陈,宁武子、孙庄子为宛濮之盟而君入。献公逃于齐,子鲜、子展为夷仪之盟而君入。今君再次逃亡,内不闻献公之亲,外不闻成公之卿,若内外得人,四方则随之归顺,今卫君内外不得其人,而国何有?”使者回来禀报出公,把子贡的这番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卫出公,出公听了嘿然不语,心里闷闷不乐。

  再说祝史挥到越国拜见了越王勾践,就将卫人驱逐国君的事向勾践禀报一番,并请求越王发兵帮助卫出公复位。这越王勾践新近破了吴国,又刚刚会过诸侯,正在踌躇满志欲称霸诸侯,听了祝史挥这一番话,当即就答应出兵伐卫,帮助卫出公归国复位。公元前469年5月,越王勾践就命令大夫皋如和舌庸率兵伐卫,沿途传檄鲁国和宋国共同出兵,鲁大夫叔孙舒与宋大夫乐筏各率本国兵马随同出征,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卫国,越人派使者先通告卫人,越国要纳出公复位。

  公孙弥牟闻讯后大惊失色,就想接纳卫出公回国复位。大夫公文要对他说道:“君愎而虐,若入国,必害于民,岂能睦于子?”公孙弥牟听了公文要说的这话,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就没有答应越国的请求。越将皋如就命令部下攻打卫国的外州,在民间大肆烧杀抢掠,卫人也发兵抵御越国的侵犯,但被越军打败了。越人还在城外掘了大夫褚师比的祖坟,并把褚师比父亲的尸骸挖出来在平庄焚烧,种种恶行不一而论。

  公孙弥牟无计可施,就派王孙齐悄悄潜入越国军营。王孙齐是卫大夫王孙贾的儿子,他向越人献上了觐见之礼后,就询问越军主帅皋如说:“子将灭卫乎?或欲纳卫君乎?”皋如回答说:“寡君之命无他,只纳卫君而已。”王孙齐就使礼告别,急忙赶回国都帝丘,把将皋如的话告诉了公孙弥牟。第二天,公孙弥牟再次召集群臣商议,他对卫国文武群臣说:“君以越伐卫,国将亡矣,请纳君入,诸位意下如何?”众臣纷纷说道:“勿纳。”公孙弥牟见大家都不同意出公回国,自己也很无奈,他又说道:“如我逃亡有益,请从北门出奔。”大夫们又说:“勿出。”战又战不过,大家又不主张逃跑,公孙弥牟好生为难。

  经过一番思考,公孙弥牟决定迎接卫出公复位。他就派人用重礼厚赂了越人,将帝丘郭门和城门全部打开迎接出公回国。在越军的护送下,卫出公来到了都城帝丘,见城门全部打开,城墙上士兵执矛握戈,戒备森严,卫出公吃了一惊,怕回国后遭到暗算,也不敢回国复位。越人见出公如此胆小怕事,知道他办不成大事,只得撤兵并将他带往越国。越人撤退前,公孙弥牟还将卫国的城鉏之地赠予了越国。卫出公随越师回到越国,卫国大臣就拥立悼公姬黔为国君,公子黔是卫灵公的庶子,这是卫国的第32位国君,公孙弥牟为相国,辅佐悼公处理政事。

  卫出公跟随着撤退的越军来到了越国,心中自然不是滋味,因为夫人夏姬的弟弟司徒期也参与了驱逐他的行动,卫出公愤愤地对人说道:“期则为此。”意思是这都是司徒期干的,就将对司徒期的怨怒迁于夫人夏姬,于是他就吩咐手下的人,凡是怨恨夫人的都可以向寻仇她。同年,司徒期奉命出使越国,并向越王勾践缴纳贡币,卫出公就命人围攻司徒期,并抢走了他的贡币。司徒期将这事禀报给了越王勾践,勾践命司徒期带人把贡币夺了回来。卫出公心里更加恼怒,就杀了太子以泄心头之恨,太子是夫人夏姬所生,是司徒期的外甥。两年后,卫出公卒于越国,做了异乡之鬼,公孙弥牟的预言不幸言中。公元前468年夏天,鲁哀公害怕三桓拥兵作乱,打算借越人之兵讨伐鲁国三桓。三桓就联手攻打鲁哀公,哀公先奔卫国,见卫国无力帮他复位,又出奔邹国,最后又逃往越国,最后卒于有山氏,鲁人就拥立鲁悼公为君。

  公元前465年,卫悼公病死,他的儿子敬公姬弗即位,这是卫国的第33位国君,公孙弥牟仍为相国辅佐卫敬公。晋赵鞅翦灭了范氏和中行氏之后,经过一个时期的复苏,国家又逐渐强盛起来,就加紧了对卫国的鲸吞蚕食。此时的晋国只剩下了智、韩、赵、魏四家强臣,而智伯独专晋国朝政。公元前459年,智伯派人送给卫敬公良马四匹,白璧一只,卫敬公非常高兴,就召集群臣设宴庆贺,诸大夫喜气洋洋都向敬公道贺,唯独相国公孙弥牟郁郁寡欢,面有忧色。敬公看他不高兴,就问他:“大国有礼于寡人,诸大夫皆喜,而子独有忧色,何也?”公孙弥牟回答说:“此乃无方之礼,无功之赏也。吾未礼于彼,而彼厚礼与我,必有缘故,不得不防。”敬公听公孙弥牟这么说,恍然大悟,如梦初醒,也觉得智伯的行为有点反常。于是就传令整修边关,重兵把守,加强了防卫。后来,晋智伯果然率兵伐卫,到了边关,见卫国防守严密,戒备森严,智伯感慨地说道:“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遂罢兵而返。

 见此计不成,智伯又生一计,过了不久,他让太子颜假装逃亡卫国,借卫人接纳太子颜入卫之机,晋兵好一拥而上涌入卫地。公孙弥牟再次识破了智伯的诡计,他对敬公说:“太子颜乃智伯之爱子,非有大罪而不能逃亡。今无罪而亡卫,必有缘故。然人亡而不受不祥也,宜严防其车徒之数。”卫敬公采纳了公孙弥牟的建议,就急忙派兵严守边关,同时告诫守关边吏说:“车过五乘,慎勿纳也。”智伯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取消了攻打卫国的计划。

  智伯,名瑶,晋荀砾之孙,技艺智巧过人,却贪残不仁,专权晋政期间,欲削弱韩赵魏三家之势,就假以晋侯之命,以讨伐越国为名,令三家各献地百里充作军资,三家怨愤不已,赵鞅就联合韩魏两家攻打智伯,公元前453年,三家翦灭了智氏,晋国仅剩韩赵魏三强,而此时的卫国却是更加衰弱了。

《卫国风云》之第四十五回 隐清溪 鬼谷授徒

小说 2010-04-13 09:28:37 阅读5 评论0 字号:

 

 卫国地处中原地带,故都朝歌乃殷商旧墟,南通郑许蔡楚,北达燕赵邢狄,东望齐鲁,西依晋秦,位置显赫,诸侯瞻目。都城朝歌西南方三十华里处,有一座山叫云梦山,山中奇峰对峙,层峦叠嶂,云蒸霞蔚,泉涌涧飞,螭怒虬盘,幻异万状,故有云梦仙境之称。云梦山自南天门向西南方向有一道五里峡谷,鳌背奇峰,岩壑凝翠,号曰鬼谷。五里鬼谷时而壁立万仞,时而瀑落九天,阴风习习,鬼气森森,峡谷中一道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这就是清溪。清溪之水在峡谷中弯弯曲曲,绵延而西,时而流水潺潺,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潜入地下,时而钻出地面,溪流时隐时现,神秘莫测。

  春秋末年,周安王年间,鬼谷子就在此地隐居办学,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卫缭等一批文人名士,他们在诸侯间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云梦山又有中国第一军校之称。作为军事家和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不但培养出了这些名垂青史的一批人物,还为我们留下了体现其思想体系的传世之作《鬼谷子》。正是有了鬼谷子以及他的这一些才华横溢的高徒,才使得云梦山闻名天下,充满了神秘。

  鬼谷子,姓王名禅,又名王栩,战国时期卫国人。其母王氏是当地大家闺秀,博学多才,性格开朗,因与家奴发生私情,怀孕之后被逐出家门,逃匿于云梦山中。王氏在云梦山食野果,饮清泉,艰难度日,在蝉鸣时节生下了鬼谷子,随母王姓,取名为蝉,这就是王蝉。后人为了尊敬他,将蝉易禅,史称王禅。王禅天赋聪慧,勤奋好学,十几岁就辞别母亲游学天下,系统地掌握了数学、兵学、游学和处世学等多门学问,他既有政治家的六韬三略,又擅长外交家的纵横之术,更兼有阴阳家的祖宗衣钵,预言家的江湖神算,达到了通天彻地人不能及的地步,所以世人称他是一位奇才。

  王禅曾任楚国宰相,后因看不惯诸侯间的厮杀攻伐,就隐居于云梦山鬼谷之中一面侍奉母亲,一面办学授徒,自号鬼谷子,从此鬼谷子之名就流传开来。鬼谷子教育观念先进,他因人施教,主张个性化发展。在他的五百弟子中,最有名气的就是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民间相传商鞅、李斯、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蒯通、黄石公、李牧、卫缭等人都先后向鬼谷子拜师学艺,后来,他们一个个都成了战国时期很了不起的人物,活跃在诸侯国的政治舞台。

  孙膑与庞涓曾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后来他俩都成了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庞涓在云梦山学习兵法三年,自以为学业已成,听说魏惠王重金招纳将相,就决定下山到魏国应聘。鬼谷子看出他的心思,让他到山上摘一朵花来,为他的前程占卜。当时是六月天气,庞涓只寻到了一支草花,他嫌花朵弱小,就把它丢弃在了山道上,再去寻找更好的花朵。找了半天,也没有找不出第二朵花来,只得重新捡回草花藏在衣袖里,他对鬼谷子说:“没有花。”鬼谷子看破了庞涓袖里藏的草花,对他说道:“此花叫马兜铃,一开十二朵,就是你得到荣华富贵的年份;花儿先被你抛弃,被鬼谷的阳光晒得已经枯萎了,鬼傍着委是魏,你必然出仕于魏国。你有欺人之心,要谨戒之。为师送你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卒。好自为之。”庞涓辞别师傅来到了魏国,由相国王错引见于魏惠王,正值庖丁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肴,惠王对庞涓的才华大加赞赏,就封他为兵马元帅之职,应验了鬼谷子遇羊而荣的预言。后来,庞涓在马陵中了孙膑的埋伏,死于马陵道中,也应验了遇马而卒的谶语。

 庞涓下山后不久,就邀请孙膑到魏国任职。孙膑就告别师傅下山,鬼谷子也让他去摘一朵花来。时值九月,山中更无他花,孙膑就把插在花瓶中的黄菊顺手递给了师傅,鬼谷子说:“此花久在瓶中,已经残缺,你有残疾之难;但它久经风寒,长期供人观赏,你一生并无大碍,终究要功成名就。我给你一个锦囊,危机时刻再打开它。”孙膑原来的名字叫孙宾,鬼谷子把他改为孙膑,预示了他的腿将有残疾。临下山时,鬼谷子又把孙武撰写的兵家秘笈——《孙子兵法》赠予了孙膑。孙武是孙膑的先人。孙膑下山后也来到了魏国,庞涓知道孙膑的才能高于自己,害怕孙膑将来取代自己的位置或到别国任职于自己做对,就把孙膑骗到魏国并使计加害于他,断了孙膑的两侧膝盖骨,将孙膑弄成了残废。危急时刻,孙膑想起了下山前师傅对他的嘱咐,就打开了锦囊,见上面写道:“诈疯癫。”于是他就装疯卖傻,躲过了监视和看守他的人,最后,随着齐国的使者回到了齐国,成就了一生的功名。

 苏秦和张仪跟随师父学习纵横稗阖之术,见孙、庞二位师兄都下了山,也执意要走。鬼谷子为二人预言道:“苏秦先吉后凶,张仪先凶后吉。我看出孙、庞二人,势不相容,有互为厮杀之苦;你二人应该互相推让,各成名誉,以融同学之情。”苏秦和张仪下山后,分别在赵国和秦国拜相,成为战国时期两颗最为耀眼的政治明星,同时又是最为出色的两大外交家。苏秦游说诸侯,联合六国共抗强秦,一人同时出任六国宰相,世界史上再无二人。苏秦居赵国相位,佩六国相印合纵抗秦,一时威风八面,但好景不长,其合纵策略顷刻瓦解,最后死于齐闵王的车裂极刑。张仪受苏秦的提携和指点,到秦国谋职,他凭着高超的智谋和辩术被秦国拜为宰相。苏秦死后,张仪就推行他的连横之术,瓦解了苏秦生前推行的合纵之术,使苏秦的合纵策略坦荡无存,最终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  

 鬼谷子招收徒弟,首先要让投师者从舍身台上跳下,舍身台是一个一丈多高的高台,用来测试他们的勇气和诚心。徒弟们学满下山时,还必须跳入丈余深的鬼谷墟中进行论对,如果能把听者说得感动落泪,就可以毕业下山。庞涓和孙膑在云梦山学习期间,鬼谷子经常领着他俩在演兵岭割草喂马,撒豆为兵,指树为伍,点石为人,教他们演兵布阵。鬼谷子教授茅蒙、徐福等人观天测地之术,在太阳洞教他们观天象、占星辰、卜风云,还教授他们炼丹和长生之术。后来茅蒙遁入西岳华山,远离尘世静心修炼,最后乘龙驾云白日升天成仙,最终修成正果。而徐福则带领三千童男童女,赴海上仙山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他来到日本平原广泽,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此后再也没有返回中国。现在日本国的和歌山县新宫市,还有徐福墓和徐福神社,每年11月28日是祭祀徐福的日子。

  鬼谷先生一生教了很多徒弟,除了以上人物外,据传商鞅、李斯、毛遂、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蒯通、黄石公、李牧、卫缭等都先后投奔于他的门下拜师学艺,后来一个个都成了了不起的人物。商鞅、李斯、甘茂、范雎、蔡泽先后任秦国丞相,司马错成为秦惠王时的秦国名将,卫缭则做了秦始皇帐下的猛将;毛遂投奔在赵国平原君门下,随平原君出使楚国时,说服了楚王发兵救赵,李牧投奔了赵国,被拜为元帅,成为赵国赫赫有名的战将;乐毅投奔了燕国,曾统帅五国军队连续攻克齐国70余城,成为一代名将;美男子邹忌后来被齐威王拜为相国;高阳酒徒郦食其、范阳蒯通都成为天下有名的说客。

 鬼谷子是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他是纵横家的鼻祖,兵家的先师,又是神秘莫测的世外高人。他超脱了世俗的束缚,认为人生的修养,应由奉天、达天之境界,进而达到制天、同天、统天的层次,由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出发,创造出了综合势、办、艺、技、奇、特、奥、妙各门学问的玄妙之术,实现了他大仁大义、大智大勇的理想报负,本之于首发而为术,实帝王之学,形成了集军事、心理、谋略、外交、经济、政治为一体的精深博厚、攻守兼备的纵横学派,从而在古代九流千家中独成一家。他的不朽著作《鬼谷子》,是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必学之书,他的谋略和思想,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乃至经贸、公关等各个领域,鬼谷子深深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景仰。

《卫国风云》之第四十六回 奔异国 吴起建功

小说 2010-04-13 09:22:08 阅读6 评论0 字号:

 

 公元前445年,卫敬公病卒,其子姬纠即位,是为卫昭公,卫国第34任国君。这一年,楚国消灭了杞国。公元前440年,卫国公子亹弑昭公自立,是为卫怀公,成为卫国的第35任国君。此时的晋国三晋渐渐强盛起来,晋侯晋幽公仅有绛邑和曲沃之地,反过来要向韩、赵、魏三强朝拜,国有大事还要向三家清时,而卫国则更加衰弱了,昔日的泱泱大国已沦为小侯,此时的卫国依附于晋国的赵鞅而存在,沦为赵国羽翼下的附庸。卫怀公为君11年,即公元前429年,卫国公子颓弑君践位,是为卫慎公,卫国的第36任国君,卫慎公是敬公的孙子。两年后,鲁大夫季孙在卫地楚丘会晤晋幽公,图谋救助晋国,但碍于三晋大夫势力的强大而作罢。

  这期间,诸侯间的攻伐厮杀一刻也没有停止。公元前418年,赵献侯赵浣攻占了卫国北部的地盘修筑了平邑,赵国的势力逼近了卫国都城帝丘,两年后赵献侯死去。为援救卫国,公元前415年,齐国公子居思奉命率师攻打赵国的邯郸,并一度包围了平邑,以遏制赵国势力的扩张。同年,赵国曾一度灭亡了滕国;公元前414年,楚国出兵消灭了郯国;公元前412年,齐大夫田蚡率兵与邯郸宰韩举又交战于平邑,韩举之师战败溃逃。公元前408年,周王诏命三晋讨伐齐国,三家兵马会师于卫国的首垣之地,即今之河南长垣县;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列于各诸侯国;公元前391年,韩、赵、魏三国在大梁联手重创了楚国军队,楚国自此一蹶不振;这一年,齐大夫田和将齐康公掳往海上,公元前384年,齐康公病死,姜氏绝祀,齐国政权被田氏掌握和控制。

  公元前387年,卫慎公病死,其子姬训袭位,是为卫声公,卫国的第37任国君。这一年,魏文侯病死。魏文侯死亡那天,中原地区刮起了沙尘暴,大风卷着沙尘从早起一直刮到深夜,好像在为文侯之死悼念致哀。公元前386年,赵国国都由中牟迁往邯郸。同年,周王室诏告天下,正式承认了齐国的田氏政权,册封田和主政的齐国位列于诸侯。这一年,卫人吴起从魏国逃奔到楚国,在楚国变法图强,开创了楚国复兴的新局面。

  吴起,卫国人,少时家富,累有千金。后游士不遂家道中落,被乡党讥笑,吴起大怒,杀死讥笑自己的乡党三十多人,被他的母亲责罚。吴起痛下决心,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手臂,跪下来对他的母亲发誓:“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吴母哭泣着让他留下,吴起站起来头也不回,径出东郭门而去,从此离开卫国,流落他乡。吴起先到了鲁国,从师于儒家大师曾参,他勤奋好学,日夜苦读,终于小有名气。齐大夫田居出使鲁国时曾与他交谈,吴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田居对他的勤奋和学识非常称道,他认为吴起将来一定会有一番成就,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吴起的母亲病故,吴起听说后,仰天三号,旋即收泪,竟不奔母丧,诵读诗书如故。曾参大怒,责怨吴起说:“不奔母丧,忘本之人也。”随即与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就放弃儒学,转而攻读兵法,研究用兵之道,三年学成,求仕于鲁国。鲁相国公仪休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就向鲁穆公推荐了他,鲁穆公就拜吴起为鲁国大夫。

  公元前412年,齐国发兵侵犯鲁国,公仪休就推荐了吴起,他向鲁穆公建议说:“欲却齐兵,非起不可。”穆公就想拜吴起为将抵御齐兵,但碍于吴起的妻子是齐国田氏之女,因此犹豫不决。吴起渴望功成名就,就毅然杀了自己的妻子以释君疑,杀妻求将一词即由此来。见吴起如此决绝,鲁穆公就拜吴起为将军,命他率领鲁军两万人与齐国作战。吴起率师到达前线后,并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向齐军主帅田和表示愿与齐军谈判。他先向对方示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怯弱的假象,用以麻痹齐军将士,以骄其志懈其备。齐将田和果然中计,全不把鲁军放在眼里。吴起就暗中调兵遣将,兵分三路,衔枚疾行,用精兵强将出其不意地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鲁军大获全胜。事后,田和感慨说道:“吴起用兵,孙武、穰苴之辈,吾不及也。若终为鲁用,必为齐患。”于是,就派人偷偷向吴起赠送美女二人,黄金千镒,并故意将这事泄露给鲁人。吴起的得势也引来了鲁国群臣的妒忌,一时间流言四起,嫉妒吴起才华的人就在鲁穆公面前恶意诋毁他,鲁穆公听信了这些谗言,就褫夺了吴起的爵位,并打算治他的罪。吴起闻讯,连夜离开鲁国逃奔魏国而去。

 吴起离开鲁国到了魏国,住在朋友翟璜家里,翟璜向魏文侯推荐了他。文侯问大臣李悝说:“吴起为人如何?”李克说:“吴起贪荣名而好色,但用兵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这样,魏文侯就拜吴起为将,命他率军居守西河地区,抗拒秦国和韩国。吴起先进行了兵制改革,规定青年入伍要严格考核,入伍者免一家徭役,并赐予田舍;在用人上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同时还根据士兵特点分类编队,发挥个人的特长,建立了一支常备军——魏武卒。

  吴起和最下层的士兵同衣共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同甘共苦。他爱护士兵,部下有长痈疽者,吴起用口吮其脓血,亲自调理药物进行医治,士卒皆愿效死,感其恩德如同父母。公元前409年,吴起率军攻取了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二邑。第二年,又攻占了秦之至郑,修筑了洛阴和合阳二邑,尽取秦国河西之地,魏文侯遂置西河郡,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役,辟土四面,拓地千里,使秦国不敢东视,韩赵宾从。公元前389年,魏秦发生了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魏武侯即位,吴起继续效力于魏国。魏武侯曾与吴起一起乘船顺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时,武侯看到西河地区山川壮丽,地势险要,不由自主地赞叹道:“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吴起见魏武侯有点忘乎所以,就不失时机地劝谏他说:“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湖,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洛,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施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东孟门,西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在其南,地势险要,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也。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听了非常高兴,连声称道他说得对。

 吴起任西河的守将,威信很高。魏相国死后,魏武侯就公开选拔相国,很多人都看好吴起,认为相国一职非他莫属。可是最后武侯却任命了田文。吴起很不高兴,他就向田文说:“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与起谁能?”田文说:“不如也。”吴起又说:“治百官,亲万民,使财力充裕,子与起孰能?”田文又回答说:“不如子。”吴起接着说:“守河西使秦军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与起孰能?”田文还是那样回答:“不如子。”吴起最后问道:“此三者,子皆出我下,而位在我上,何也?”田文听罢笑了笑,最后回答吴起说:“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于子乎?属于吾乎?”吴起沉吟不语,自知不如田文,于是就安守河西。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他自知威望和才能都不如吴起,就在武侯面前百般诬陷吴起,这武侯听信了他的谗言,就打算削弱吴起的权利。吴起听到这个消息后,怀着满腔的悲愤,一气之下,就辞去了魏国官职出奔楚国。

 时楚悼王主政楚国,平时他就听说吴起很有才能,于是就任命吴起为楚国相国。吴起认为楚地千里,带甲百万,完全可以称霸诸侯,于是就建议楚悼王破除纵横稗阖的游说,严明法令,撤去不必需的官吏,废除疏远的公族,把节省下的钱粮用以供养军士,加强军队建设。在经济上,奖励耕织,禁止游民,保证农业生产有足够的劳动力。在军事上,选军中精锐,朝夕训练,依据其才能发放俸禄。经过一番整治,楚国兵力大振,南平百越,北兼陈蔡,同时击退了韩、赵、魏的势力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诸侯尽皆惊骇。楚国贵族因自身利益受到侵害,都想谋害吴起。

  楚悼王死后,公族和大臣发生叛乱攻击吴起,吴起跑到宫内,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声哭泣,意欲使作乱者有所顾忌,但追杀吴起的楚贵族还是射杀了吴起,箭也射到了楚悼王的身体上,吴起和楚悼王的身体被箭射成了刺猬。事件平息后,太子即位,是为楚肃王,他派令尹诛杀了因射杀吴起而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坐连此案被诛灭九祖的达七十多家。

 吴起虽然死了,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吴子兵法》。这部著作区分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论述了政治与军事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军事思想。在战略上,强调知己知彼才能战胜敌人,同时还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吴子兵法》是吴起一生作战经验的教训和总结,是我国军事知识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卫国风云》之第四十七回 拜秦相 商鞅变法

小说 2010-04-13 09:19:09 阅读5 评论1 字号:

 

 公元前383年,赵国出兵自北而南侵犯卫国,攻占了卫国大片土地,在帝丘北面不到60华里的地方修筑了刚平邑,刚平邑直逼卫都帝丘。一时间,卫无郊野,国人刍牧薪采,莫敢窥视城门,卫国危如累卵。卫声公跣足而行,疾奔魏国告急,请求魏国发兵救援。魏武侯闻讯大怒,就身披铠甲,腰插宝剑,亲自率兵向赵国挑战。第二年,魏军开赴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城,邯郸城内一片混乱。卫声公也收拾残兵誓师出征,残破了刚平邑,堕毁了中牟城,凭借魏国之力重新收复了卫国失地。赵人大惧,就遣使具币向楚国求救,接到赵国的告急信息,楚国就发兵从背后攻打魏国以救赵国,魏人与楚兵战于州西。楚军出梁门,驻军舍林,饮马黄河,攻取了魏国河北之地,烧棘沟,堕黄城,迫使魏军从赵国撤军回援。

  公元前379年,赵国出兵攻打魏国,攻取了魏国的黄城,还同时入侵了卫地,大军威逼卫都帝丘。齐国田午发兵救援卫国,赵人见不能取胜,就撤兵还国。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翦灭了晋国,三家分晋,晋国灭亡。公元前372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卫国出兵攻伐齐国,攻占了齐国的薛陵之地。同年,赵相国大戊午率兵再次侵犯卫国,攻取了卫国的七十三座乡邑。公元前365年,赵国再次入侵卫国,攻占了卫国的东部重镇鄄邑。吴起投奔楚国后,魏国的西河地区不断受到秦国的侵扰,都城安邑的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公元前365年,魏国开始筹建东都大梁。公元前362年,卫声公病死,其子姬速袭位,是为卫成侯,卫国第38任国君。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卫人公孙鞅投奔秦国帮助秦孝公实施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公孙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国人,以国为姓故称卫鞅。卫鞅是卫国公族之后,人们又叫他公孙鞅。后因变法有功被秦国封于商地,后人称之为商鞅。商鞅少好刑名之学,受李悝和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他博闻强识,懂得很多治国安民的道理,见卫国国势衰微,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去了魏都安邑,做了魏国宰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非常欣赏公孙鞅的才干,就推荐他做了中庶子,每有大事必与公孙鞅计议,他的谋划无有不中。公叔痤因此很器重他,准备向魏惠王推荐他担任更高的职务。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中庶子卫鞅年少有才,胜痤十倍,可任用为相国。”魏惠王对此不以为然,听了公叔痤的话,嘿然不语。见惠王不答应,公叔痤又说:“王既不用,则必杀之,勿令出境。恐见于他国,必为魏害。”魏惠王很不以为然,觉得公叔痤的话是危言耸听,认为这是公叔痤病重昏愦中的糊涂话。公叔痤死后,他既没有重用公孙鞅,也没有杀掉他。

  公元前362年,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国中求贤,欲收复秦国西河地区的失地,便携带着李悝的《法经》来到了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他见到了秦孝公。孝公就向他询问治国大计,公孙鞅先与孝公谈论帝道,谈论未完,秦孝公已昏昏欲睡;接着他又与秦孝公谈论王道,孝公认为公孙鞅说的是迂阔之谈,就不予采用;接下来公孙鞅跟他谈论伯道,秦孝公听后喜形于色,连连称赞;最后,谈论到富国强兵之术,两人彼此问答切磋探讨,孝公三天三夜不知疲倦。秦孝公见公孙鞅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拜他为左庶长,并晓谕群臣国人:“今后国政,悉听左庶长施行,有违抗者,与逆旨同。”秦孝公的命令刚刚颁布,秦国众臣及国人议论纷纷,一片哗然。

 公元前359年,公孙鞅开始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秦国贵族的代表甘龙、杜挚反对变法,他们说道:“利不百倍不变法,功不十倍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公孙鞅心里早有准备,他针锋相对地驳斥这些王公大臣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秦国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秦孝公很赞成他的意见,鼎力支持公孙鞅的举动,遂将甘龙、杜挚贬为庶民,公孙鞅就开始在秦国实施变法。

  公元前356年和350年公孙鞅在秦国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是:迁都咸阳,向东扩展;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垦荒,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奖励军功,废除世袭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编订户籍,实行连坐之法;此外还有统一度量衡,改革戎狄旧的生活习俗等等。同时布告国人,政令一出,不问高低贵贱,一律遵守,有违令者,杀无赦。

  新法初立,公孙鞅怕国人不信任新法,为了取信于民,他就命人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之木,并布告百姓说,有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的奖赏。百姓对这事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这根木头。于是公孙鞅又布告国人说,能够移动此木的,给予五十金的奖赏。这时候,有个大胆的人就上前揭了告示,把这根木头从城南门搬到了北门,公孙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官府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以依赖的,从而推动了新法的施行。

  商鞅大规模的改革触及了王公大臣及旧贵族的利益,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但有秦孝公的大力支持,秦国的贵族大臣只得忍气吞声,不敢有过激的举动。这时侯,太子犯了法,许多人向公孙鞅求情,请求放过太子,公孙鞅对他们说道:“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于是,公孙鞅就刑罚了太傅公子虔与太师公孙贾,一个被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了字。这一来,那些反对新法的贵族和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变法日久,秦民大悦,一时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秦国越来越富强,连周天子都派使者送祭肉给秦孝公,并封他为方伯,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公元前340年,公孙鞅认为攻打魏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建议秦孝公出兵讨伐魏国。秦孝公任命他为大良造,率师五万攻打魏国。魏惠王也派公子卬率兵五万与秦师对峙于西河之地。公孙鞅用计大败魏军,俘获了魏将公子卬,拓地七百里,魏国不得不把河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公元前339年,魏国正式将都城由安邑迁往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此时,魏惠王十分后悔地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而卫鞅因功被秦孝公赐封商地十五邑,从此后人尊称他为商鞅。

 商鞅的变法为秦国统治者带来了利益,但新法太过严厉酷峻,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军功爵位制的实施,引起了秦国贵族对新法和商鞅的怨恨与仇视。秦国公族赵良曾劝说商鞅道:“子于秦积怨太深,宜归还十五都,灌园于鄙,莫贪商於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公。公子虔就诬告商鞅谋反,秦惠王下令逮捕了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想留宿客舍,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受连坐之罪,不敢让他留宿,作法自毙一词自此流传;商鞅又想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攻破魏师,生擒公子卬,拒绝他进入魏境。商鞅只得回到商邑,发商邑之兵北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商鞅作战失败,秦人杀商鞅于郑国渑池,死后又被处以车裂之刑,秦惠公还同时下令诛灭了商鞅九族。

 商鞅虽然死了,但他的新法未败。商鞅的变法使秦国率先完成了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给秦国统治者带来了巨大利益,奠定了秦国后来兼并诸侯的基础,但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改革家商鞅的评价并不算好。宋代王安石曾赋诗称赞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所幸的是,现代的大多数人已经认可了商鞅,称赞他是一个敢于触动旧势力打碎旧枷锁的英雄,这对死于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商鞅来说,也算是一种灵魂上的慰藉吧。

《卫国风云》之第四十八回 战马陵 庞涓自刎

小说 2010-04-13 09:15:49 阅读4 评论1 字号:

 

春秋进入战国以来,诸侯势力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魏文侯即位后,任用了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废除了世袭制,建立了比较清明的官僚体制;在经济上,废除了井田制,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农业发展;在军事上,加强了军队建设,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魏国综合国力由此大增。齐国一直是东方大国,齐威王即位后,任用邹忌为相,也积极改革吏治,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了军队建设,国势日渐壮大。赵国也起用了一批人才,积极向中原地区扩张,不断侵犯卫国、齐国和魏国,诸侯间的攻伐征战并没有停止。

  公元前357年,卫成侯、鲁恭侯、宋桓侯和郑僖侯到魏国朝聘魏惠王。为了摆脱魏国的控制,达到扩张势力兼并诸侯的目的,公元前356年,赵成侯在汶上和齐威王、宋桓侯结为同盟,同时又与燕文公在阿地会晤,加强了与诸侯间的联系。公元前355年,赵国倾邯郸之兵攻打卫国,攻取了卫国南部的漆城和富丘之地,并筑城驻扎了军队,直接威胁到了魏国的安全。公元前354年,赵国再次侵犯卫国,迫使卫国向赵国屈服称臣。卫国本来依附于魏国,赵国的行为招致了魏惠王极大的不满,魏惠王便借口保护自己的附庸卫国,任命庞涓为主将率兵侵入赵国,魏国军队包围并强行攻打赵都邯郸,邯郸城内一片混乱。赵敬候见局势危急,遂遣使向齐国请求救援。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爆发了。

  齐威王闻讯,遂召集文武大臣商议。丞相邹忌反对出兵救赵,齐将段干朋则主张救赵,他提议先派少量兵力南攻魏国襄陵,牵制和疲惫魏军,等魏军攻破邯郸,魏赵双方彼此消耗,乘魏军师劳兵疲之际,齐国再出兵正面的攻击。段干朋的这番谋划,完全符合齐国利益,齐威王欣然采纳。于是,齐国就以部分军队联合宋、卫之师南攻魏国的襄陵,主力则暂时不动,静观事态发展,然后伺机出动,以求一举击败强大的魏军。

  魏国的战略扩张,也引起了楚国的敌视,楚宣王便乘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邯郸、国内空虚之机,派将军景舍率师攻伐魏国的南部地区。魏国西边的秦国也不甘寂寞,先后发兵攻打魏国的少梁、安邑等战略要地。此时的魏国已处于四面作战的困难境地,但魏国实力十分雄厚,主将庞涓决心破赵,不为其他战场的局势所动摇,一直奋力攻打邯郸。经过了一年多的较量与相持,邯郸城旦夕可破,赵魏两国师劳兵疲,齐威王见出兵时机已经成熟,就任命田忌为齐军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齐师主力救援赵国。

  齐帅田忌打算率军直奔邯郸,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以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打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策略,建议田忌直捣魏都大梁,切断魏国的交通要道,攻击魏国防守空虚的地区,这样魏军必然回师自救,齐军可以一举而解赵国之围,又能使魏军疲奔于路途,便于伺机击败它。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这一作战建议,于是就统率齐军主力大踏步挺进魏国,直逼魏都大梁。都城大梁向庞涓告急,魏军就留下少量兵力驻守邯郸,主力则由庞涓率领回国救援大梁。这时候,齐军已布阵于卫国南部的桂陵地区,准备给回国的魏军以迎头痛击。

  两军在桂陵以北相遇,齐军让偏将袁达首先接战,战不数合就诈败而逃,庞涓挥师追到了桂陵,见齐军排下了颠倒八门阵。庞涓知道这是孙膑阵法,怀疑孙膑就在齐军中,心里非常害怕,但又不甘示弱,于是就麾军攻入阵中。庞涓率五千精兵闯入阵中,见四面八方旗帜纷纷转换,认不出休、生、死、伤诸门,左冲右突不得突围,只见遍地旌旗皆悬“孙”字,心中大为惊惧,遂自叹道:“吾中刖夫之计矣。”正在危难之际,幸有庞英、庞葱两军杀入,救了庞涓,杀出重围,魏国残兵败将狼狈逃窜,奔回国内。桂陵之战,魏军损兵折将,丧师两万,齐军高奏凯歌还师国内,赵人也收拾兵将夺回了都城邯郸。这就是围魏救赵的由来。

  公元前350年,周显王巡幸卫国,赐封卫国公子南享受侯爵待遇。四年之后,卫侯被周室由公爵贬为侯爵。公元前344年,魏侯惠文公自称为王。同年,魏惠王召集秦、韩、宋、卫、鲁等国诸侯会盟于逢泽。这次会盟是秦国商鞅游说魏王的结果,商鞅用尊魏为王的办法麻痹了魏惠王,然后再图谋齐、楚。于是,魏惠王就摆出天子的架势,试图以此抬高自己的地位,并在诸侯间发号施令,会盟后又率众前往周室朝见了周天子。魏惠王企图以逢泽之会确立魏国在列国间的霸权地位,但韩国等大国却抵制了这次会议。

  魏军虽在桂陵之战中失利,但并未就此一蹶不振,仍然具有可观的军事实力。公元前342年,魏国发兵攻打韩国。韩国遣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此事。齐威王征求孙膑的意见,孙膑主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建议向韩国表示齐国必定出兵相救,鼓励韩国竭力抗击魏国之兵。当韩国危亡与魏师疲劳之际,再发兵救援韩国,“尊名”与“重利”一举两得。他的这一计策为齐威王采纳。韩国得到了齐国的允诺,人心振奋,竭力抵抗,但五战皆败,只好再次向齐告急。齐威王抓住魏、韩皆疲的时机,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率领齐军直趋大梁,孙膑充任军师,居中调度。魏国眼见胜利在望之际,又是齐国从中作梗,耽误了魏国的好事,其恼怒愤懑自不必多说。魏国就决定暂时放弃攻打韩国,转而将兵锋指向齐军,决心给齐军一点教训。

  魏惠王待攻韩的魏军撤回后,即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先锋,率雄师十万,气势汹汹扑向齐军,企图同齐军主力决一雌雄,一举击败齐国军队。这时,齐军已进入了魏国的纵深地带,魏军尾随齐军而来。此时,孙膑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他利用敌人的麻痹轻敌心理,故意示弱诱敌,将魏军诱入齐军的埋伏圈,然后再出其不意予以打击。齐军与魏军刚一接触,就立即佯败撤退。为了诱使魏军进行追击,按照军师孙膑的部署,施展了“减灶”的高招,第一天挖了10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减少为5万灶,第三天又减少为3万灶,制造出了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经过3天的连续追击,庞涓见齐军连连退却避战,天天减灶,士卒大量逃跑,又不禁得意忘形起来,他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已经逃亡过半。于是,他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精锐骑兵,轻装急进,昼夜兼程追击齐军,恨不得立即擒拿刖夫孙膑,以雪桂陵战败的耻辱。

  孙膑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追到卫国东部的马陵地区。马陵一带道路狭窄,树木茂盛,地势险要,是一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孙膑决定在此设伏。他选择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侧,规定到夜里以火光为号,众军一齐放箭;同时又命令士卒砍伐树木,阻塞了马陵之道;还让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上面书写“庞涓死此树下”字样。不出孙膑的预料,庞涓的精锐骑兵果然在天黑时赶到了马陵,进入了齐军的伏击圈。庞涓见树木塞路,就命令士兵搬木开道,见路旁树上隐有字迹,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但见“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庞涓知道中了孙膑之计,就急令撤军,话还没有说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箭如骤雨,魏军大败溃乱。庞涓身受重伤,智穷力竭,见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死前他仰天长叹,悔恨地说道:“吾恨不早杀此刖夫,遂成竖子之名。”齐军则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前后歼敌10万余人,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马陵之战以魏军惨败而告终结

《卫国风云》之第四十九回 撑危局 苟延残喘

小说 2010-04-13 09:13:17 阅读5 评论0 字号:

 

卫成侯年间,秦昭王元年,秦国军队攻打卫国蒲邑,主将是秦国宗室名将樗里疾,秦孝公的庶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弟弟。蒲邑是卫国的重镇,战国时期,你争我夺,几易其手。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卫国朝野惊慌失措,一筹莫展。蒲城守将心中十分恐惧,卫国大夫胡衍受命出面与秦师媾和。胡衍对樗里疾说:“公之伐蒲,为秦乎?为魏乎?如为魏则可,为秦则无利也。卫所以为卫者,以有蒲之地也。今秦人伐蒲,卫必投靠于魏。魏亡西河之地,而不能复取,是魏弱也。今卫并与魏,魏必强矣。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以观公之事,若害秦而善魏,秦王必怨公。”樗里疾就问胡衍:“将之奈何?”胡衍就对他说:“公释蒲勿攻,臣请为君入戒蒲守,以德卫君。”樗里疾采纳了他的意见,就下令停止了对蒲邑的攻击。

  胡衍入城对蒲邑守将说:“樗里疾知蒲邑被围之窘境,其有言曰:吾必取蒲。今臣能使释蒲勿攻。”蒲邑守将再三拜谢,就酬谢胡衍黄金三百镒,并对胡衍说道:“秦兵果去,吾将请于卫君而厚待于子。”胡衍出城贿赂樗里疾三百金,樗里疾率军离去,又得到了惠顾卫国的好名声。胡衍也得金三百镒,同时又被卫君所倚重。后来,樗里疾与楚军共同攻打魏国的皮氏之地,魏国以公子入楚为质,楚国因而叛秦,樗里疾遂诈称将以土地献于楚国,让楚人放还魏太子,又秘密与魏国合兵攻楚,最后打败了楚军。

    公元前333年,卫成侯去世,其子即位,是为卫平侯,卫国的第39任国君。卫平侯,姓子南,名劲,他是卫灵公的玄孙,卫灵公之子姬郢的后代,姬郢字子南,他的后代就改从子南为氏,姬郢传子南弥牟,子南弥牟公孙弥牟,曾辅佐卫国几代国君。子南弥牟又传子南固,子南固再传子南劲,这就是卫平侯。公元前329年,公孙衍被秦国免去相国职务,返回家乡魏国,鬼谷子的高徒张仪则投奔了秦国,被秦惠王拜为相国。

     公元前325年,卫平侯去世,在位时间仅有8年,执政期间没有什么作为。卫平侯死后,其子卫嗣君即位,是为卫国的第40任国君。卫嗣君,又可称为卫成襄侯。卫嗣君应该说是一位有点政治权术的国君,他虽有治国之志,但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其时齐国攻其东,魏国伐其南,秦韩侵其西,赵国犯其北,四面相侵,国势日衰。到了公元前320年,独有濮阳一地,他干脆自行贬侯称君,此时的卫嗣君真可称得上孤家寡人了。

    公孙衍被秦王罢免了相国,回到了家乡魏国,魏襄王命他带兵攻打赵国的黄城。大军路过卫地时,公孙衍派人对卫嗣君说:“弊邑之师过大国之邻,曾无一介之使以存之乎?敢请其罪。今黄城将下矣,既已,将移兵而造大国之城下。”卫嗣君听了公孙衍的这一番恐吓,心里非常害怕,就束组三百镒,黄金三百镒,准备派人跟随使者到魏营中犒劳魏军。大夫南文子就劝阻他说:“公孙衍胜黄城,必不敢来;不胜,亦不敢来。胜黄城,则功大名美,必为同僚所忌。夫在中者恶临,非议其事。蒙大名,挟成功,坐御以待中之非议,公孙衍虽愚,必不为也。不胜黄城,必破心而走,率师归国恐不免于罪矣!彼安敢移兵攻卫而加重其不胜之罪哉?”后来,公孙衍打了胜仗,攻取了黄城,就急忙率师归国,果然没敢移师攻打卫国,南文子的预料非常准确。

    起初,魏人如耳到卫国游说,卫嗣君与他做了一番交谈,如耳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谈论过后,卫嗣君非常高兴,继而又独自长叹短吁,左右的文武大臣就问他:“如耳既有才学,公何不用之为卫相国呢?”卫嗣君对群臣说道:“夫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然而有百金之马而无千金之鹿者,何也?马为人用而鹿不为人用也。如耳,万乘之相也,外有大国之意,其心不在卫焉,其虽辩智,亦不为寡人用。我是以不相也。”众人嗟然,于是他就拜如耳为大夫,参与朝廷事物。

  卫嗣君年间,卫国囚犯胥靡逃亡魏国,嗣君愿以百金赎回他,但魏国人不同意。于是,嗣君就以左氏邑交换胥靡。群臣都劝谏他说:“以一都赎一胥靡,不可也。”嗣君回答说:“治无小,乱无大,教化寓于民,三里之城,足以为治;民无廉耻,虽有十左氏,将何以用之?”魏襄王听到这个消息,感慨地说:“卫君欲治国而不听之,不祥也。”于是,魏襄王就派车载胥靡献于嗣君。卫嗣君还经常派人查访官吏的公务活动。

  卫嗣君还算勤于政务,他经常派人到基层明察暗访,了解一线工作情况。一次,他派人察看一位县令的政务,见这位县令在倒腾褥子时,露出了褥子下的破席子,第二天,嗣君就送给他一张新席子,这位县长大吃一惊,感叹道:“君,神明也。”还有一次,他派人假扮商贾在通过关市,关吏故意刁难,假客商就用金子贿赂了关吏,关吏收受贿赂后放行。事后,嗣君召见了关吏,责问他是不是收了商贾的金子,这个人吓得半死,认定嗣君明察秋毫。嗣君很喜欢玩弄权术,他很看重大臣如耳,但为了不被他蒙蔽,就有意识地给另一位大臣薄疑提升官职,使他们两人互相牵制。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如此,他明明喜欢小妾泄姬,却故意把魏妃的地位抬得高高的来搞平衡。

    公元前308年,魏国伐卫,攻取了卫国两座城池,卫嗣君深为忧虑。大夫如耳对他说:“请罢魏兵,免成陵君可乎?”嗣君就对如耳说:“先生果能,孤请世世以卫事先生。”如耳就奉命来到了魏国,他先去拜见了魏国的成陵君,并对他说:“昔者魏伐赵,断羊肠,拔阏与,约斩赵,赵分而为二,所以不亡者,魏为从主也。今卫已迫亡,将西请事于秦。与其以秦释卫,不如以魏释卫,卫之德魏必终无穷。”成陵君听他说的有道理,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如耳又去拜见魏哀王,他对魏襄王说道:“臣有谒于卫国。卫故周室之别也,其称小国,然多宝器。今国迫于难而宝器不出者,其心以为攻卫释卫不以王为主,故宝器虽出,必不入于王也。臣窃料之,先言释卫者必受卫赂者也。”如耳刚刚离开,成陵君就入见魏襄王,把如耳对他讲的道理对魏襄王说了一遍。襄王听了这话,就怀疑成陵君接受了卫国的贿赂。于是,魏襄王就罢免了成陵君的兵权,免去了他的职务,并发誓终身不用成陵君。

    公元前283年,卫嗣君病重。病重期间,卫人富术对大夫殷顺且说:“你听我的话,去说服国君,要完全按照我的话去说,不增不也减,国君就一定会善待你。一个人,活着时的所作所为,与他将死时的心情不同。当初,国君在世间的所做所为,是极力贪恋美色和富贵豪华的物质享受;所信用的人是绁错、拏薄这类奸臣。群臣都认为国君不把国事放在心上,只知道贪恋美色和富贵豪华的物质享受。这样,必定没有与国君谈论国事的人。你对国君说:君王在天下的所作所为太错了。绁错在国内独断专行,拏薄则助纣为虐,从今以后,君王将无人继承了。”殷顺且按照富术的原话告诉了卫嗣君,卫嗣君听后幡然醒悟,就对殷顺且说:“好。”于是,就把相印交给了殷顺且,并对他说:“我死了,你就执政。”卫嗣君死后,殷顺且按照卫嗣君的遗命出任相国,辅佐卫嗣君的儿子公期,将绁错、拏薄一帮奸佞全部被罢免,逐出了朝廷。

     此时的卫国正如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漂浮的一叶孤舟,漫无方向,风雨飘摇,时刻都有倾覆的危险,卫国君臣虽勉力支撑残局,但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卫嗣君执政卫国长达42年,这期间的卫国除了不断受到大国侵扰、国土日削和爵位贬低外,国内似乎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天下倒发生了不少大事,诸侯国的势力格局又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卫嗣君死后,他的儿子公期即位,是为卫怀君,卫国的第41任国君。

《卫国风云》之第五十回 居奇货 不韦钓国

小说 2010-04-13 09:08:48 阅读2 评论1 字号: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祖籍阳翟即今之河南省禹州市,故里在阳翟城南大吕街。他家世代经商,往来于诸侯各国,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日积月累,家聚千金。公元前258年,吕不韦到赵国邯郸经商,结识了入质于赵国的秦国王孙异人,异人又叫子楚。吕不韦眼前一亮,自言自语地说道:“此奇货可居也。”于是他就回到家中与他的父亲计议,他问父亲吕翁:“农夫耕种,获利几何?”吕翁回答道:“十倍。”吕不韦又问:“商贾经商,获利几何?”吕翁又回答说:“获利百倍。”吕不韦接着又问道:“辅佐帝王,掌握山河,其利几何?”他的父亲不知道吕不韦葫芦里卖的是啥药,一时难以回答,最后才说:“何止千倍?”吕不韦就把结识公子异人和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他的父亲吕翁完全赞同他的打算,父子俩就决定做成这笔大买卖。

  当时,秦国不断攻打赵国,赵国痛恨秦国,赵国君臣对异人也不为礼,他的生活非常窘迫。吕不韦再次回到赵都邯郸,主动拜访了异人,席间他对异人说:“吾能光汝门庭,信乎?”异人大笑不止,然后回答说:“子先耀汝门庭,然后及我可也!”吕不韦一本正经,赶忙说道:“吾之门庭光耀,须在子之后。”异人不知道吕不韦所言何意,就拉他坐下来深谈。吕不韦就开始侃侃而谈:“秦王老矣,安国君所爱者华阳夫人也,而夫人无子。殿下兄弟二十余人,未有获秦王专宠者,你排行居中,尚未受秦王宠幸,若长年呆滞于赵地,即使昭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子安得立为太子?”异人听了吕不韦的这一番话,十分愁闷地对吕不韦说:“某岂敢望及此耶?但每言及故国,便心如刀刺,只恨无脱身之计尔。”吕不韦接着说道:“某家虽贫,愿以千金为殿下游说秦国,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救殿下还国,立汝为太子,何如?”异人听了这话,心中自是欣喜异常,他千恩万谢地对吕不韦说:“倘得富贵,与君共之。”于是,吕不韦就决定开始下一步行动。

  起初,秦国太子悼入质于魏国,后来因病死亡,尸体运回国内后葬在了芷阳,秦昭公就立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就是异人的父亲,但他妻妾成群,儿子就有二十多个,异人排行居中。安国君宠爱妃子华阳,就立了她做了正夫人,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异人的母亲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吕不韦就拿出五百金送给异人,供他日常生活和结交宾客使用;又拿出五百金购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去秦国游说。吕不韦到秦国后,预先探得消息,买通了华阳夫人的左右,先拜见了华阳的姐姐和弟弟阳泉君,让他姐弟俩先通禀信息。之后,他又去拜望了华阳夫人,并把带来的礼品献给了她,吕不韦顺便夸赞了异人的聪明贤能,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又说异人把夫人看成上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华阳夫人听了非常高兴。

  吕不韦乘机又让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以色侍人者,色衰则宠减。今夫人侍太子宠爱无比,然未有子焉,及此宜择诸子中贤孝者为子,百岁之后,所立子为王,始终不会失势。他日色衰而爱弛,悔无及矣!今异人贤孝,自知中男不得立,而自愿附于夫人,若诚拔之为适子,则夫人不世世有宠于秦王乎?”华阳夫人听了,认为这话很有道理,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了这个问题,并夸赞入赵为质的子楚很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纷纷称赞他。接下来就哭着向安国君求情说:“妾幸得填充后宫,不幸无子,君之诸子中唯有异人最贤,若得此子为嗣,妾身有托矣。”安国君答应了夫人的请求,就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还和夫人刻下了玉符。后来,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都送了好多礼物给子楚,并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子楚在诸侯中的名声越来越大。

  吕不韦回到赵国,在邯郸选了一位容貌漂亮能歌善舞的女子做侍妾,不久侍妾就怀了孕。一次吕不韦和子楚一起饮酒,子楚看到吕不韦的侍妾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当时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钱财,目的就是想借以钓取奇货,今不宜因小事坏了这桩大买卖,于是他就忍痛割爱答应了子楚的请求。侍妾跟随子楚后,隐瞒了自己怀孕的实情,十二个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曰政,子楚就立此女为夫人。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王龁围攻赵都邯郸,情况非常危急,赵人勃然大怒,就想杀死子楚以泄愤恨。子楚闻讯后,就和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金贿赂了守城的官吏,两人才得以脱身逃到了秦军大营,最后回到了秦国。赵人听说子楚逃走了,又想杀死他的夫人和儿子,子楚夫人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花了不少钱财才把赢政母子二人隐藏起来。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立华阳夫人后,子楚为太子。赵国为了讨好秦国,就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回到了秦国。

 安国君守孝一年,方即王位,加冕三天就突发疾病去世,谥号曰孝文王。孝文王去世,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华阳为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并加封他为文信侯,还赐与吕不韦食蓝田十二县,洛阳十万户。吕不韦的门下食客三千,一时富贵莫与比拟。安国君即位三年也突然死去,太子赢政继位为王,这就是后来的称帝的秦始皇,赢政尊赵姬为王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曰仲父。赵姬本是一个放荡的女人,时嬴政少不更事,太后总是隔三差五把吕不韦召入寝宫侍寝,不时与不韦幽来独往。其后嬴政年纪渐长,太后一直淫乱不止,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到自己身上,就寻找门客嫪毐作为自己的替身,太后试用过后也非常满意,不韦就将嫪毐进献入宫。后来,太后怀孕在身,恐怕别人知道了这件丑事,就迁到秦国的雍地居住。嫪毐也一直陪伴在太后身边,后来还生了两个儿子,秘密养在雍地。嫪毐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太后也不大管他,凡事也皆由嫪毐做主,一时嫪毐门下奴仆千人,威风无比。后来这消息传到了嬴政那里,他的心里很不舒坦,就决定制裁嫪毐。

  公元前238年,有人告发嫪毐不是宦官,常和太后淫乱私通,还生下了两个儿子,都把他们隐藏起来,还和太后密谋说“若是秦王死去,就立这儿子继位”。嬴政闻讯大怒,就命法官严查此事,结果事情牵连涉到了相国吕不韦。这年九月,嬴政把嫪毐家的三族人众全部杀死,又杀了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公元前237年10月,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齐人茅焦对嬴政晓以大义劝说嬴政,他才到雍地迎接太后回归咸阳,但把吕不韦逐出了京城,令他迁往洛阳的封地居住。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害怕他发动叛乱,就下旨给吕不韦说:“君有何功于秦,而封户十万?君何亲于秦,而号称仲父?秦给与君者厚矣!嫪毐之逆,由君始之,寡人不忍加诛,听君就国。而君不自悔祸,又与诸侯使者交通,非寡人所以宽君之意也。其与家属徙居蜀郡,以郫之一城,为君终老。”吕不韦见旨大怒,但想到自己已经遭到秦王的疑忌,害怕日后被杀,就饮鸩而亡。

  吕不韦不但是一位商人,还是一位思想家。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门下宾客云集,吕不韦就想在这方面与他们也争个高下。他认为强大的秦国没有文化流传是一件羞愧的事,因此,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福利待遇,一时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余人。吕不韦就命令他们将各自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然后,综合在一起就写成了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宏伟著作《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包罗万象,洋洋洒洒长达二十万余言。《吕氏春秋》成稿后,又经过了众多门客的校正、订阅,而后又将它刊布在咸阳城门旁边,供国人阅览,同时布告国人:“能增删一字者,赏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历。





 

 
     
卫国风云(42-50)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