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五卷 2010

 

   

 

文艺作品 - 卫国风云(24-32)
卫国风云(24-32)
 
作者:pyxspypjgj(濮阳市)  加入时间:2010-4-14 17:03:07

 

《卫国风云》之第二十四回 承父业 姬衎登基

小说 2010-04-13 10:48:32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征战不休,生民涂炭,诸侯烦怨。夹在两大国之间的宋国承受了更多的因战争带来的苦难,宋国人对这种无休止的战争非常厌恶,为达到罢兵息争的目的,宋国上卿华元就奔波于晋楚两国游说,竭力纠合晋楚两家罢兵讲和。当时,晋楚两国连年征战,国内百业凋敝,也想暂时休养生息,就接受了华元的建议。卫定公十年,即公元前579年5月,晋厉公派大夫士燮会楚公子罢、许偃于宋都西门外,两国歃血为盟。其盟曰:“晋楚不相加兵,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倘有害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胙国。”歃盟完毕,郑成公到晋国接受和约;这年夏天,晋厉公又邀请卫侯、鲁公等国诸侯到琐泽会盟,盟会上重申了晋楚和约。史称晋楚两国的这次西门之盟为第一次弭兵会议。

  这时,远在西方的秦国趁晋楚会盟之机,唆使白狄出兵侵犯了晋国边境。这年秋天,晋国返兵大败白狄于交刚。为了报复秦国的教唆和挑衅,公元前578年夏五月,晋厉公邀合卫侯、齐侯、宋公、鲁公、郑伯、曹伯、邾人、滕人等诸侯会晤于京师雒邑,诸侯朝觐了天子周简王,而后由周王监军大举伐秦,卫定公率师参加了这一次远征。诸侯联军攻打到了秦国的麻隧,即今之陕西泾阳,俘获了秦军将领成差;又渡过泾水,一直打到秦国的侯丽方才收兵。在这次讨秦战争中,曹国国君曹伯卒于军旅,为晋国的争霸事业壮烈捐躯。其时曹公子欣时到晋国恭迎国君曹伯的灵柩,公子负刍监国,负刍趁机杀害了太子而自立为君,是为曹成公。诸侯向晋厉公请求发兵攻打曹国,以讨负刍擅杀曹太子之罪,晋厉公推辞说:“兵将疲惫,且待他年。”诸侯心怀不平,各自撤兵回国。

  公元前577年春,卫定公前往晋国朝聘了晋厉公。时卫大夫孙林父已奔晋国居住了七年,晋厉公强要定公会见孙林父,卫定公坚辞不见,晋厉公只得作罢。同年夏天,卫定公动身返回卫国,晋厉公让大夫郤犨护送孙林父随同卫定公归国。郤犨向卫定公说明了此事,卫定公当场就想拒绝,夫人定姜劝谏他说:“林父乃先君宗卿之嗣,今又为大国所请,君虽恶之,不如宥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经过定姜的劝说,定公才答应让孙林父归国,并恢复他的官职与食邑。事情完毕后,卫定公宴请了郤犨,宴会上,郤犨态度傲慢,欣欣然面有德色。卫上卿宁殖私下里对卫定公说:“郤犨必亡。古之享食,观威仪,省祸福。诗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万福来求。今夫子言行孤傲,此取祸之道也。”后来,郤家果然为厉公所灭,宁殖的预言不幸言中。

  这年秋九月,卫定公病重,他知道自己的寿期就要到了,就吩咐大夫宁殖和孔成子立敬姒的儿子姬衎为太子,作为卫国的储君。这年十月,卫定公病死,享国12年。夫人定姜痛哭不已,可太子姬衎并不怎么悲戚,欣欣然还似有窃喜之意,夫人见状,就停止了哭泣,内心忧愁得喝不下水吃不下饭,她摇头叹息道:“是夫也,将不惟卫国之败,其必始于未亡之人。呜呼,吾君不使子鲜主社稷,是天祸卫国也!”子鲜,是卫太子姬衎的同母弟弟,卫国出名的贤者。卫国诸卿大夫闻听夫人之言无不惊惧,孙林父就将他的玉帛重器,从帝丘尽皆转移到了他的封地戚邑,还让自己的妻子居住于戚邑妥善保管,同时还竭力结交卫国诸大夫,以便将来发难时取得他们的支持,多灾多难的卫国又埋下了内乱的祸根。第二年春天,卫国发丧安葬了卫定公,国人拥立太子姬衎即位,是为卫献公,卫国的第24任国君。

  公元前576年春,晋厉公邀请卫侯、鲁公、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在卫国戚邑会盟,这是春秋时期诸侯在戚邑的第二次会盟。这次盟会的主题是履行诺言,讨伐曹成公,以正擅杀曹国太子之罪。盟会结束时,晋厉公命人拘执了曹成公,曹成公是一国诸侯,晋厉公也不敢自决,就派人把曹伯押解到了京师,交由周王发落。诸侯打算册立曹国子臧为曹君,子臧再三推辞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志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说罢这话,子藏就逃奔到了宋国。后来,曹成公自周归国,仍为曹国国君;子藏自宋国回国后,永不出仕。

  晋楚两国本有弭兵之盟,但晋国经常邀合诸侯东征西讨,在诸侯间的势力有愈来愈强的趋势,楚共王心里很不平衡,就率先背盟挑起了诸侯间的战争。公元前576年6月,楚国发兵侵犯了郑国暴隧之地,烧杀掳掠一番之后,又侵及了卫国的首止之地。郑国子罕也奉郑君之命率兵反击,攻取了楚国的新石之地。这年11月,晋士燮邀合卫孙林父、鲁叔孙侨如、齐高无咎、宋华元、郑公子鳅与吴子寿梦会盟于吴地钟离,今之安徽凤阳。这次会盟的主题是商议讨伐楚国的问题。楚国闻讯,大为惊惧。为了重修睦邻友好关系,公元前575年春,楚共王令公子成割汝阴之地赠与郑国,与郑国讲和。郑成公闻讯沾沾自喜,遂再次背叛晋国依附于楚国。

  晋厉公闻讯大怒,就令卫国先行出兵讨伐郑国,卫国军队奉命开赴郑地鸣雁,即今之河南杞县;晋厉公召集诸大夫计议,随后独留荀罂居守监国,自己亲自率领栾书、士燮、郤錡、荀偃、韩厥、郤至、魏錡、栾针等大将,发车徒600乘,浩浩荡荡杀奔郑国。郑成公一面积极备战,一面遣使星夜往楚求救。楚共王就拜公子侧为中军元帅,令尹公子婴齐为左军,右尹公子壬夫将右军,自统亲军两广之众,望北进发,日行百里,其疾如风,风尘仆仆,前来救援郑国。公元前575年5月,晋楚两军在鄢陵发生大战,楚师败绩,楚共王被射伤一只眼,司马公子侧兵败自杀。鄢陵大战结束了楚国称霸诸侯的历史,楚军自此一蹶不振,更兼国内内乱不断,又有吴国从背后掣肘,楚国从此丧失了称霸诸侯的精力和能力。

  郑成公被楚国援救郑国的精神深深打动,尽管楚国在鄢陵之战中惨败,郑国又处于晋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但郑伯始终不肯背楚降晋,表现出了郑国人的坚强气节。同年秋天,晋侯、卫侯、齐侯、宋公、邾人在沙随召集盟会,商议再度讨伐郑国的事宜。这年7月,诸侯之师驻扎在郑都西部,鲁国军队则驻扎于郑东督扬,不敢越过郑国境地。伐郑之后,诸侯联军迁师制田,一路向南攻打到了陈国,至于鸣鹿;随后又移师伐蔡,兵至颍上。郑子罕率军夜袭了联军大营,卫国、宋国和齐国的军队都遭受重创,诸侯联军溃败回国。鲁大夫叔孙侨如与夫人穆姜私通,还企图推翻鲁成公执政的鲁国政权,后因阴谋败露,被鲁国放逐国外;公元前575年冬天,叔孙侨如先出奔齐国,而后又投奔卫国,列于卫国卿士之间。

  公元前574年春正月,郑国大夫子泗率军侵犯晋国的虚邑和滑邑,卫国将领北宫括率师救援晋国,攻伐郑国至于郑地高氏,今之河南禹州。夏五月,郑以太子髡顽入楚为质,楚共王命令公子成和公子寅率师帮助郑人戍守郑国。晋厉公会同周卿尹武公、单襄公和卫献公、鲁成公、宋平公、齐灵公、曹成公及邾人共同讨伐郑国,大军自郑地戏童出发,一直攻打到了曲洧。这年6月26日,晋侯与诸侯同盟于郑国西部的柯陵,重温了两年前的戚邑之盟,并谋划再次讨伐郑国。同年冬天,在晋国的纠合下,诸侯再次出兵伐郑,大军包围了郑国国都。楚共王派公子申率师救援郑国,楚兵至于汝水,双方军队互有胜负。同年11月,诸侯还师,各归本国。

 

《卫国风云》之第二十五回 仰鼻息 盟战不休

小说 2010-04-13 10:46:27

 

 

 春秋中期,中原地区战事不断,主要是晋楚两大国争霸诸侯的结果。晋国为了削弱楚国的势力,除了威逼利诱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外,还极力结交远在东南方的吴国,从其侧后方掣肘楚国。公元前573年正月,晋人弑厉公迎立周子为君,是为晋悼公。这年夏天,郑国乘中原诸侯盟主晋国新君初立之机,悍然发兵侵犯了宋国,楚国也出兵相助。郑楚联军先攻克了宋地朝郏,接着又围攻宋邑城郜,继而连克幽丘、彭城二邑。彭城是宋国的东部重邑,楚人想把它作为向北扩展势力的重要据点,就指使叛逃于楚国的宋大夫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据守彭城,同时派车徒三百乘帮助五大夫戍守该邑,以阻断晋吴两国的联络的通道。

  宋国就派兵攻打彭城,但宋兵久围彭城而不克。楚国见宋人围攻彭城,再度出兵伐宋以解彭城之围,此时的宋国腹背受敌,危在旦夕。这年秋天,宋平公派大夫华元到晋告急;同年冬天,晋悼公派晋军主力东进救宋,晋楚两国军队相遇于宋地靡角之谷,楚军不战而退。同年12月,晋悼公、卫献公、宋平公、鲁仲孙蔑、齐崔杼和邾子六国诸侯会于鲁地虚朾,商议救援宋国的有关事宜。次年春天,晋侯命大夫栾黡率师会同卫、宋、鲁、曹、莒、邾、滕、薛八国虎狼之师围攻彭城,卫亚卿宁殖率师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迫于诸侯强大的军事压力,鱼石、向为人等五大夫被迫向联军投降,晋军将五大夫押往晋国,彭城复为宋国所有,楚人欲绝晋吴联络通道的图谋宣告破产。

  公元前572年5月,晋将韩厥、荀偃纠合鲁国仲孙蔑、齐国崔杼、曹人、邾人和杞人共同出兵讨伐郑国,诸侯兵马大败郑师于洧水之上,然后又一路攻打到郑国都城外郭。随后,晋师自郑国南下侵及了楚之焦、夷二地和楚之盟友陈国。晋悼公和卫献公则居于卫国戚邑作为后援。这年秋天,楚公子壬夫率兵救郑,侵犯了宋国的吕邑和留邑;郑将子然也遥相呼应,率军从宋国西部攻打宋国,攻取了宋国的犬丘之地。宋军极力抵抗,很好地配合了六国诸侯的军事行动。诸侯军队与楚郑军队互有斩伐,然后各自归国休整。是年冬天,卫国公子剽奉命出使了鲁国,两国重温了昔日的友好盟约,在以往旧好的基础上达成了新的盟约。

  公元前571年6月,晋国、宋国会同卫亚卿宁殖率师伐郑,郑人进行了英勇抵抗,三国军队见不能取胜,遂罢兵回国。同年7月,晋荀罂奉晋侯之命邀合卫孙林父、鲁仲孙蔑、宋华元及曹人、邾人会晤于卫国戚邑,商讨征伐郑国的事项,这是春秋时期诸侯在戚邑的第三次会盟。鲁国仲孙蔑提议城筑虎牢以逼郑国,晋大夫荀罂非常赞同,他说道:“善哉!滕、薛、小邾不来与会,皆因齐故。今之忧不惟郑,亦忧齐也。待吾复明吾君,再邀齐国;若不来会,可先伐齐;若来,可城虎牢,此子之功也。”荀罂回国向晋侯汇报了这个计划,晋悼公同意这么做。这年冬天,诸侯再次会于戚邑,齐崔杼、滕、薛、小邾都参加了盟会,这是诸侯在戚邑的第四次会盟。商议完毕,诸侯就地歃血会盟,然后就出兵城筑虎牢。郑人见状,被迫与晋国请成讲和。公元前570年正月,晋悼公与周单顷公邀合卫献公、鲁襄公、宋平公、郑僖公、莒子、邾子及齐世子光同盟于晋地鸡泽。楚人图谋侵伐陈国,陈成公为了寻求大国保护,就派大夫袁侨赶赴鸡泽参加盟会,晋侯将这一信息告诸于诸侯。是年秋天,齐叔孙豹与各诸侯大夫同陈国大夫袁侨歃血缔盟,晋国的势力更大了,晋国的霸业复兴又有了新的进展。

  公元前568年夏,吴王寿梦派大夫寿越出使晋国,向晋悼公解释了未能赴鸡泽之会的原因,并向晋侯表示了歉意,同时还向晋侯表明吴国愿意听从盟主号令,并和好各国诸侯。晋悼公非常高兴,就想再合诸侯之盟,于是,他就指使卫献公和鲁襄公先行与吴王会晤,议订诸侯会盟的日期。根据晋侯的指令,卫孙林父、鲁仲孙蔑先与吴使会唔于吴国善道,议定了诸侯会盟之期。这年9月,晋悼公邀请卫献公、鲁襄公、宋平公、陈哀公、郑僖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吴人、鄫人等14国诸侯大夫会盟于卫国戚邑,会议决定诸侯共同出兵戍守陈国。这是春秋时期诸侯在戚邑的第五次会盟。这年冬天,楚令尹子襄率兵攻伐陈国。冬十一月,晋悼公约会卫献公、鲁襄公、宋平公、郑僖公、曹成公、齐世子光等诸侯大夫,各国兵马聚于郑之城棣,伺机救援陈国。

  公元前566年秋,鲁大夫季孙宿奉命出使卫国,以回报鲁襄公初立时卫国对鲁国的友好访问。季孙宿向卫侯说明了鲁国推迟来访的原委,并代表鲁侯向卫侯致以歉意,同时表明鲁国是卫国的友好邻邦,对卫国并非怀有二心。是年九月,卫国孙林父回访鲁国,向鲁襄公表达了卫国对鲁国访问卫国的谢意,两国重温了孙良夫与鲁国签订的盟约。这本来是一次加强两国友谊的国事访问活动,但孙林父态度傲慢,登阶时不知谦让,与鲁襄公同步而行,这种行为是以臣犯君的不礼貌行为。鲁大夫叔孙穆子提醒孙林父稍慢一步,但孙林父非但不听,面容也毫无悛色。叔孙穆子评论孙林父时说道:“孙子必亡。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是年十一月,楚大夫子襄率师再度攻伐陈国。十二月,晋悼公邀会卫侯、陈侯、鲁公、宋公、曹伯、莒子、邾子发兵救援陈国。楚人谎称俘获了陈哀公的弟弟公子黄,陈哀公闻讯,急忙从盟会会场赶回国内,诸侯救援陈国的计划并未实施就率兵而各自返国。

  郑子驷指使盗贼夜弑郑僖公,郑国内乱,郑大夫孙击和孙恶出奔卫国避难。公元前565年5月,晋悼公约会郑简公、卫宁殖、鲁季孙宿、齐高厚、宋向戌及邾人于晋国邢丘。会上,晋国公布了各盟国须向晋国缴纳贡币的数目,强令各国照办,诸侯国虽有怨言也不敢发表。这年冬天,楚子襄率师伐郑,讨其侵犯蔡国之罪,郑人与楚讲和。公元前554年10月,晋悼公会合卫献公、鲁襄公、宋平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孝公、小邾子、齐世子光同伐郑国。卫北宫括、曹人、邾人从晋荀偃、韩起攻郑都西门,鲁季孙宿、齐崔杼、宋皇郧从晋荀罂、士匄攻郑都东门,滕人、薛人从晋栾餍、士鲂攻北门,杞人、小邾子从晋赵武、魏绛砍伐道路两旁的栗子树。诸侯军队将郑都团团包围,见诸侯军队势力强大,楚国又不能前来救援,郑国被迫向晋国请盟讲和,连年的东征西讨使得诸侯们对这种无休止的战争非常厌烦,诸侯都不想作战。这年11月,郑人与诸侯歃盟于郑国的戏地。

  公元前563年春,晋悼公邀请卫献公、鲁襄公、宋平公、曹成公、邾子、莒子、滕子、薛伯、杞孝公、齐世子光相会于吴地,以期与吴王寿梦会晤,商议诸侯共同抗击楚国的事宜。是年四月,诸侯与吴王会盟于吴地,达成了联合抗楚的协议。会后,晋大夫荀偃和士匄请求攻打妘姓小国偪阳,荀罂认为偪阳虽小但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如强攻不克,白白贻笑于诸侯。但晋荀偃固请,主将荀罂就下令攻打偪阳。在攻城战斗中,鲁大夫叔梁纥肩抗城门让攻城将士攻入城内。诸侯军队苦战月余,终于将偪阳城攻克,晋悼公将城池及其所属之地交与宋国管理。宋平公和卫献公各设宴款待了晋悼公,两人极尽奉承巴结之能事。此次战役中,鲁大夫叔梁纥、狄虒和秦堇父的勇猛气概为诸侯称道。

  同年六月,楚国子襄与郑国子耳联手伐宋,两国军队包围了宋国国都。卫献公奉命发兵救援宋国,驻军卫地襄牛。郑子展向主帅建议说:“必伐于卫,不然,既得罪晋国,又得罪楚国。”诸大夫皆以为然。于是,郑国就派郑皇耳率师伐卫。卫人占卜以卜吉凶,其兆大吉。孙林父将卜兆献与夫人定姜,肴辞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姜氏就对孙林父说:“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唯大夫图之。”卫国遂举兵反击,将士们同仇敌忾,疆场上奋勇效命,摇旗呐喊逐杀郑军,郑军大败溃退,卫国将领孙蒯俘获郑帅皇耳于宋地犬丘。孙蒯,卫上卿孙林父之子也。

 

《卫国风云》之第二十六回 怠政事 献公遭逐

小说 2010-04-13 10:39:02

 

公元前562年4月,郑大夫子展奉郑伯之命率军侵犯了宋国。晋悼公闻讯后,就纠合了卫献公、鲁襄公、宋平公、曹成公、齐世子光、莒子、邾子、薛伯、杞孝公、小邾子等诸侯再度讨伐郑国。齐世子光与宋大夫向戌统兵率先攻打到了郑都新密,屯兵于新密东门外;当天夜里,晋国的荀罂率师进攻到了新密西郊;卫国孙林父也率军侵占了郑国北部边疆。6月,诸侯军队在郑地北林会师,部队驻扎在郑国的向地。之后,联军挥师西进,驻跸于郑国琐地,接着又包围了都城新密,还耀武扬威阅兵于新密南门外。郑人害怕了,就向诸侯联军请成讲和,这年7月,郑人与诸侯盟于郑国亳地。

  楚国打不过晋国统帅下的诸侯联军,相国子襄就到秦国乞求借兵,秦伯也想逐鹿中原,在诸侯中扩张自己的势力,就派右大夫詹率师随从楚子襄进攻中原,两国兵马气势汹汹杀往郑国。郑伯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惊失色,亲自率领郑国卿大夫出城迎接楚秦之师,并主动向两国讲好乞和,同时还表示愿意出兵随同两国侵伐宋国。这年9月,在晋国的邀合下,诸侯悉师再次伐郑,郑人遂与楚绝,再次与晋国讲和。12月,郑大夫子展与晋侯相会于萧鱼,即今之河南许昌。郑人向晋国贿赂了战车百乘,甲兵具备;还有广车、屯车各十五乘,歌钟两架及配套的钟、磬等物,另送师触、师悝、师蠲三乐师,女乐十六人;还有针指女工三十人。晋侯一一拜受完毕,就下令释放郑国的俘虏,并以礼遣送他们回国,同时告诫各诸侯军队禁止在郑国继续侵掠。之后,十二国兵马同日班师回国。晋侯又遣使出访各诸侯国,感谢他们向来用兵的劳苦,诸侯大夫们都很高兴。自此以后,郑国专心臣事晋国。

  公元前559年春正月,吴国伐楚失败,就向晋国告急。晋大夫士匄纠合齐、鲁、卫、宋、郑等十二国诸侯大夫会吴人于向地,商议对付楚国的事宜,卫大夫北宫括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吴人请求诸侯发兵讨伐楚国,时值楚有国丧,晋国范士匄却指责吴国趁楚有国丧而伐之是不道德的行为,断然拒绝了吴国的请求,会议不欢而散。是年夏四月,晋侯邀合齐、宋、鲁、卫、郑等十三国诸侯出兵伐秦,卫国北宫括率军随同诸侯之师前往。秦景公听说讨伐秦国的诸侯军队就要到了,就在泾水的上游投放了毒药,鲁叔孙豹和莒国的部队先渡泾水,军士中有人因饮用泾水中毒死亡的,其他诸侯国的军队遂不敢渡河。郑公子蟜对卫将北宫括说:“既已从人,岂敢观望乎?”于是就传令部队继续渡河,郑卫两国军队随即渡过了泾水,诸侯之师才接着次第渡河。这次战役,最后以秦晋两国讲和而结束。就在此时,卫国发生了震惊诸侯的逐君事件。

  先前,卫献公居父丧而不悲戚,嫡母定姜屡屡规劝,献公没有听从定姜的劝告。卫献公即位之后,生活行为日益放纵,所亲者无非谗谄面谀之人,所喜者不过田猎鼓乐之事。卫定公在世时,其同母弟黑肩怙宠专政,黑肩的儿子公子剽颇有权术谋略。公子黑肩退位后,公子剽就袭了他老子的爵位。公子剽名秋,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见献公昏庸无道,都来与公子剽结交。孙林父还外结晋国权臣作为外援,同时将国中玉器宝货全部转移到封地戚邑,让他的妻子收藏保管,以备不时之虞。卫献公对他虽有疑心,但因其反叛形迹未彰,也隐忍不发不动声色,但心中对他已经有所戒备。

  公元前559年4月的一天,卫献公与大夫孙林父、宁殖约好共进午餐,两人便早早穿好朝服来到了朝堂外面,在门外等候献公的召见,可是从中午一直等到了日头偏西,仍不见献公派人传唤。两人就问守卫宫门的人,才知道献公正在苑囿内与寺人射猎游玩。两人就进去觐见卫献公,献公看见两人过来,也不摘掉皮冠,随手将弓箭挽在手臂上与两人搭话,这在当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孙林父和宁殖就向献公询问共进午宴的事儿,献公推说自己忘了,请二人改日再来。两人听罢含怒而返,孙林父气愤地对宁殖说:“主公耽于游猎,狎昵群小,不敬大臣,我等将来必不保矣。”宁殖听了点头称是。于是,两人就在私下里议论了拥立公子剽的事情。二人言后各别,孙林父返回戚邑,就秘密吩咐家臣虞公差和尹公佗等人整顿家丁,预谋反叛之计。而后,孙林父又派其子孙蒯赶赴帝丘,借朝见卫献公之机,秘密打探献公口气,期望得到确切的消息。

  孙蒯从戚邑来到帝丘朝见献公,卫献公设宴招待了孙蒯,席间让太师演奏《巧言》之章,太师认为在这种场合演奏这种乐曲不合适,就婉言推辞了。在一旁的师曹斥责太师说:“主公要歌之,何辞也!”师曹善于鼓琴,献公曾让师曹教其嬖妾,可这个嬖妾不堪教导,师曹一气之下就鞭笞了她。献公听说后勃然大怒,就令人将师曹鞭打了三百遭。师曹一直怀恨在心,就想借这个机会激怒孙林父,挑起宫廷事端,以解自己心头之恨,因此就强令太师演奏这支曲子。太师迫于君臣两人的压力,不得已演奏了这支曲子,师曹随着韵律唱道:“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位乱阶。”因孙林父居于黄河东畔,有叛乱的迹象,献公想借此讽喻孙林父,意在警示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听着太师和师曹两人的演唱,孙蒯心里忐忑不安,草草饮了数杯,就辞别卫献公赶忙返回了戚邑,把有关情况一一禀报给了孙林父。

  孙林父听了儿子孙蒯的汇报,随口说道:“君忌我深矣,若不先发制人,我等必死无疑。”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道:“大夫蘧伯玉,卫之贤人也,倘若得彼相助,大事偕矣。”蘧伯玉就是蘧瑗,卫国著名的贤人。于是,孙林父就秘密潜入帝丘,私下拜见了大夫蘧伯玉。他对蘧伯玉说道:“主公暴虐,子所知也。恐社稷倾覆,将之奈何?”蘧伯玉回答孙林父说:“人臣事君,可谏则谏,不纳谏则去之,其他非臣所能知也。”孙林父知道蘧伯玉不为所动,再多说也是无益,就匆匆告辞而去。蘧瑗料到孙林父迟早必然谋反,卫国又免不了一场内乱,就急忙收拾了东西,也不及告别国君和同僚,就急急投奔鲁国避难而去。

  孙林父回到戚邑后,聚徒众于丘宫,公开反叛献公。卫献公闻讯大惧,先后派遣大夫子蟜、子伯和子皮去丘宫与孙林父讲和,孙林父将献公派来的使者都杀掉了。卫大夫子展闻讯,先期逃亡到了齐国。卫献公又使人打探亚卿宁殖的态度,宁殖也在家秘密整顿家丁,策应孙林父的反叛。他又派人召大夫北宫括问计,北宫括却推病不出。护卫公孙丁对卫献公说:“事急矣!请主公速出奔,俟后再图复国。”卫献公就集宫眷家丁二百余人,开启东门而出,公孙丁携带弓矢扈从。逃到了鄄地,献公又派子行与孙林父讲和,孙林父又把子行给杀掉了。卫献公见与孙林父讲和无望,就趋奔齐国而去。孙林父听说卫献公要逃奔齐国,怕将来遭到献公的报复,就派儿子孙蒯和孙嘉引军追赶卫献公,在阿泽又与献公的护卫大杀了一阵,卫君的宫眷家丁多有逃散者,又被鄄人全部拿下。幸亏公孙丁善于射击,箭无虚发,凡中箭的追兵全部落马,孙林父的两个儿子也不敢继续追赶,就勒兵返回帝丘而去。

  返回途中,恰遇家丁头目虞公差和尹公佗率兵前来,言称奉了上卿之命,务必拘执卫献公回报。二子就对两人说道:“有一神箭手相随,将军谨提防之。”虞公差怀疑那神箭手是自己的师傅,疑虑地问道:“莫非吾师耶?”原来尹公佗学箭于虞公差,而虞公差的箭法又是跟公孙丁学的,两人听罢也不答话,就继续率人追赶卫献公。当时替献公驾御马车的人受伤了,公孙丁就一手执辔赶车,一手持弓保护着献公,听到追兵赶来,回头一望,见领头的是自己徒弟虞公差,自忖徒弟不至于伤害自己,就放慢了逃跑速度驾车缓行。虞公差赶上了献公一行,看见驾车的人果然是自己的老师,遂仰天长叹道:“若射,背师也;不射,又将被杀戮,射是合乎礼法的。”于是他就虚射两箭,全部射中了车轼,然后勒马而还。尹公佗见状,知道他碍于师徒之谊,手下留情,就对他说道:“子为师不肯射中,师恩为轻,主命是重。无功而返,何以复命?”说罢这话,更不答言,就盘马弯弓,一箭射去。公孙丁不慌不忙,看箭飞来,将手轻轻一挥把箭接住,反射一箭,箭穿尹公佗臂膀,尹公佗中箭后,吓得回马便逃。公孙丁再用来箭射去,尹公佗落马而亡。

  献公与嫡母定姜、生母敬姒和胞弟子鲜一同出奔,逃到了卫国东部边境,献公就命祭臣祝宗设坛向祖先祷告逃亡的事,并言自己无罪。定姜愤怒地对他说道:“何言无罪?舍大臣而与小人谋,罪一也;先君遗大卿佐汝而蔑之,罪二也;余以巾栉事先君,而汝视余如奴婢,罪三也。”献公听了,嘿然无语,就继续赶路。献公逃奔到了齐国,齐灵公把他们安置在莱地居住。不久,原随献公出奔的大夫右宰谷从齐国逃回,卫人想执而杀之。右宰谷辩解说:“余初不愿随公出奔,今日逃回,犹如狐裘而羔袖也。”意思是我就像一件华贵的狐裘大衣,只不过袖子上染了一点儿羊膻味儿,我还是一个好人,罪过不算大。卫人就赦免了他,没有追究他的罪过。

  卫献公出奔齐国后,孙林父和宁殖就拥立公子剽为君,是为卫殇公,卫国的第25任国君。殇公姬秋即了卫国君位,孙林父和宁殖辅之,并听命于诸侯。

 

《卫国风云》之第二十七回 定卫国 殇公附晋

小说 2010-04-13 10:32:13

 

卫国逐君事件在当时影响很大,这件事情犹如一石击水,在诸侯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各国诸侯大夫对此事非常关注。

  事件发生后,鲁襄公派大夫厚成叔到卫国慰问。厚成叔对卫大夫太叔仪说:“闻君不抚社稷,窜越他国之境,以同盟故,敢不来吊?有君不淑,有臣不敏,君不赦宥,臣不履职,増淫发泄,若之奈何?”太叔仪回答说:“群臣不佞,得罪于寡君。寡君不以刑而弃之,流亡他国。贵国不忘先君之好,辱吊厚恤群臣,敢拜君命之辱,重拜大贶。”太叔仪是卫文公的第三个儿子,姬姓,名仪,排行老三,故称叔仪,因他是卫国宫室后裔,故又加一太字,人称太叔仪,是卫国著名的贤哲人士。厚成叔归国向鲁襄公复命,下朝后私下对同僚臧纥说:“卫君必归。内有贤者太叔仪安抚,外有君之同母弟子鲜运营,安得不归国复位乎?”

  听说卫献公出奔后居住在齐国的莱地,鲁襄公又派臧纥到齐国吊问。卫献公举止粗鲁,言语无状。臧纥吊问献公回来对从人说:“卫侯不得入矣!其言如粪土也。亡而不悔,何以复国?”卫子展和子鲜听说后,就赶忙来到鲁使的住地拜见了鲁使臧纥,两人言谈举止,非常得体,说理讲法,通情达理,臧纥听了非常高兴。送走两人后,臧纥又高兴地对属下说:“卫君必能复国。外有子展与子鲜二人辅佐,譬如行车,前有挽者,后有推者,虽不欲入,不可得也。”意思就是即使国君昏庸无道,如果有贤臣辅佐,也照样可以归国复位。

  晋国对此事也议论纷纷,晋悼公向师旷问道:“卫人逐其君,不亦甚乎?”师旷直言不讳地回答晋悼公说:“或者其君太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若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不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一人肆于万民之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师旷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大师,后世将他奉为乐师的鼻祖。从他与晋悼公的这段对话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公开说明如果君主昏庸无道,国人可以推翻他,君权神授的宗教思想受到了强烈冲击。晋悼公听罢,嘿然不语。

  晋平公又向大夫荀偃问计,荀偃说道:“不如因而定之。卫国有君矣,若出兵伐之,未必能得志而勤诸侯。古人云:亡者侮之,乱者取之,推亡固存,国之道也。君其定卫以待时乎?”晋悼公就采纳了荀偃的建议。公元前559年冬,晋平公命士匄邀请卫孙林父、鲁季孙宿、宋华阅、郑公孙虿、莒人、邾人在卫国戚邑会盟,共同商议安定卫国的事情。这是春秋时期诸侯在戚邑的第六次会盟。晋国的行动无疑是在向诸侯表明:盟主已经认可了卫国的新政权。对晋国的提携和支持,卫殇公打心底里表示感谢,在处理与诸侯国外交关系上,就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那就是坚定不移地依附盟主晋国。

  公元前558年夏,齐国出兵侵犯鲁国北鄙。同年秋天,邾人侵犯鲁国南鄙。鲁侯就派人向晋国告急。这年冬天,晋悼公病卒。公元前557年春,晋平公即位,会中原十二国诸侯于晋之湨梁,卫殇公早早赶往湨梁参加会议会。盟会上,晋平公命令齐国和邾人归还他们侵伐鲁国的土地,并拘执了邾子和莒子,理由是他们经常派使者来往于齐楚两国,这是背叛盟主晋国的行为。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会后,晋平公在温地为诸侯举行了宴会,席间让诸侯大夫跳舞诵诗,要求舞步的节奏和诗歌的韵律必须一致。齐大夫高厚诵诗与舞步不相协调,晋大夫荀偃愤怒地站起来,高声大嗓地对高厚吼道:“诸侯有异志矣!”当场就威逼高厚与诸侯盟誓,高厚大惧,害怕遭到晋国的迫害,慌忙逃归了齐国。荀偃奉了晋侯之命与卫宁殖、鲁叔孙豹、宋向戌、郑公孙虿和小邾大夫歃血盟誓,誓约诸侯团结一心,服从盟主晋国的命令,共同讨伐不忠于盟主的国家。此时的晋国气焰熏天,嚣张之态已不可一世矣。

  公元前556年春,卫大夫孙蒯率人出外打猎到了曹国隧地,又饮马于曹地重丘,从井内汲水时将水罐打破了,重丘人关上门罹骂他:“亲逐尔君,尔父为厉。是之不忧,而何以田为?”孙蒯心里十分恼火,发誓要报仇雪恨。这年夏天,卫大夫石买和孙蒯率兵攻打曹国,攻取了曹国的重丘,曹人诉与晋侯,晋侯也隐忍不发。公元前555年夏,石买和孙蒯奉命出使晋国,晋平公以二人带兵攻打盟友曹国为由,执石买于长子,拘孙蒯于屯留,公然扣押了卫国来访的使臣,晋国的霸王气势可窥一斑。同年秋天,齐国再次侵犯鲁国北鄙,冬十月,晋平公命荀偃纠合宋、鲁、卫、郑等十一国诸侯之兵合力讨伐齐国,卫殇公率军参加了这次征伐活动。十一月,诸侯之师攻至齐国的平阴,齐师败绩。晋将州绰追击齐国溃军,射中了齐将殖绰,遂缚之;左右俘获了齐将郭最。之后,诸侯联军三路进发,会师于临淄城下,齐灵公就想弃城而逃。诸侯正欲攻城时,郑国忽然接到了国内的告急信,言楚国出兵伐郑,郑简公急忙率兵回国。诸侯打算回师救援郑国,晋国乐师师旷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有死声,楚必无功。”诸侯之师遂驻跸于开赴郑国的途中。后来,楚师果然离去,郑围遂解。

  公元前554年春正月,讨伐齐国的诸侯自沂水回国,各诸侯大夫盟于祝柯,其盟曰:“大毋侵小。”是年夏天,卫国遵照晋侯的指令,上卿孙林父率兵伐齐,晋将栾鲂率师助战。秋七月,晋范士匄率师再伐齐国,闻齐灵公病死,就撤军回国。军不伐丧,谓之礼也。这年冬天,卫大夫石买病死,其子石恶面不悲戚。卫卿孔成子议论说:“石恶忘本,必不保其宗族。”齐国归附了晋国,公元前553年夏6月,晋平公于澶渊会晤齐、鲁、卫、郑等十二国诸侯,卫殇公赴会。澶渊位于戚邑附近,原是卫国的土地,后来划归晋国。是年冬天,卫大夫宁殖病重,临终前招其子宁喜于病榻前,对他吩咐道:“吾得罪于君,悔而无及也。恶名载于诸侯之策,君入则掩之。汝若能迎君入国,则吾子也;若不能,吾宁做一饿鬼,亦不享汝祭祀。”宁喜许诺,宁殖遂卒。

  栾氏是晋国的望族,在晋国七世为卿相,栾黡娶了范士匄的儿女为妻,名字叫栾祁,栾祁生子栾盈。栾黡早早死去,其妻栾祈就与家臣私通,栾盈非常厌恶他们的不正当行为,就采取措施断绝了他们的来往。他的母栾祁异常恼怒,就向晋侯诬称栾盈谋反。公元前552年秋,晋平公下令剿灭了栾氏,栾盈逃奔到楚国,后又奔于齐国。这年冬天,晋平公在晋国的商任之地会晤齐、鲁、卫、郑等十二国诸侯,告诫各国诸侯不要收留栾盈。盟会上,卫殇公和齐庄公举止失态,傲慢无礼。鲁大夫叔向议论说:“ 二君必不免祸。会朝,礼之典范;礼,政之舆也;政,身之守也。怠礼失政,失政不立,乱之由也。”第二年冬十月,晋平公又在沙随与诸侯会晤,盟会上,晋平公重申各诸侯国不得收留栾盈,卫殇公和齐庄公都参加了盟会,此时栾盈已在齐国居住。

  齐庄公好勇喜胜,不甘人下,虽有澶渊之盟,但他深以平阴之败为耻辱,平日就广求勇士,特编一队,亲自率领,打算向晋国寻仇。及至栾盈逃奔齐国,庄公让他返回晋国作为反叛的内应。公元前550年秋,齐庄公兴兵伐卫,卫人固守城池,顽强抵抗。齐庄公见帝丘一时难以攻克,就从帝丘北门外挥师西进,转而攻伐晋国。攻取了晋邑朝歌之后,齐军又兵分两路,深入晋国腹地,后闻栾盈兵败而死,诸侯发兵救援晋国,齐庄公就传令撤军回国。公元前549年8月,晋平公邀会了鲁、宋、卫、郑等十二国诸侯于卫邑夷仪,准备攻打齐国以报齐国攻打晋国之仇。这时候,黄河泛滥成灾,平地水深一尺,遂罢兵归国。次年五月,晋平公自泮水渡过黄河,与上年的十二国诸侯再次相会于夷仪,共同商议攻讨齐国的事宜,以雪齐国攻取朝歌之恨。齐大夫崔杼诱杀了齐庄公,又派大夫隰鉏向晋国讲和,许诺将朝歌归还给晋国,并以祭器、乐器贿赂了晋平公,同时对各国诸侯也各有所贿。晋平公答应了齐国的请和要求,就传令诸侯军队班师回国。 

 

《卫国风云》之第二十八回 弑国君 献公复位

小说 2010-04-13 10:29:43

 

卫殇公赴商任盟会时,态度傲慢,举止失礼,惹得晋平公很不高兴,晋平公就萌发了废立之意,但碍于卫殇公还算听话,一时又找不到废掉殇公的借口,因此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公元前548年5月,晋平公再次在夷仪邀会诸侯商议伐齐的事宜。为了讨得晋人的欢心,齐崔杼杀掉了齐庄公,并向晋国和各国诸侯大行贿赂,同时派人向晋侯请成讲和。晋平公答应了齐人的要求,并派大夫魏舒和宛没到齐国迎接卫献公,让他暂时居住在卫地夷仪,并伺机纳献公回国复位。献公离开莱地时,还把他的一应家俱和粮食一起运到了夷仪,齐相国崔杼扣押了献公的妻子儿女作为人质,打算以此为价码换取卫国的五鹿之地。是年秋七月,由于齐国的臣服,晋平公就邀请卫侯、齐侯等11国诸侯同盟于曹地重丘。

  卫左相宁喜遵从父亲的遗言,许诺迎接献公归国复位,怎奈殇公屡次与诸侯会盟,国内安然,四境无衅,一时难寻机会。就在这时候,卫献公派公孙丁自夷仪偷偷潜入帝丘,向宁喜转达了献公的许诺:“若能遵汝父意,复纳寡人归国,卫之国政尽归于子,寡人但主祭祀而已。”宁喜听了这话,心中大喜,但又怕献公是一时好言相欺,归国后反悔,便想寻找一位贤人作证,就密书致与子鲜提出了他的顾虑。子鲜又将宁喜所虑告诉了卫献公,献公说:“寡人复国,全凭宁氏,倘能复位,必不相欺,吾弟必为寡人一行。”子鲜也怕卫献公归国反悔,让自己失信于宁喜,一时面有难色犹豫不决,献公又对他说:“寡人避居于外,犹无政也,若能返国,祭则寡人。如能延及子孙,吾愿足矣,岂可食言,以累吾弟。”子鲜口头上虽然答应了,但迟迟没有动身,其母敬姒强行命令子鲜为献公一行,子鲜只得秘密潜入帝丘,私会宁喜传献公所言,并对宁喜指天鸣誓说:“吾若负言,不食卫粟。”宁喜这才答应伺机让献公复国,子鲜离开帝丘返回夷仪向献公复命。

  宁喜将此事告诉了大夫蘧瑗。蘧瑗,字伯玉,卫国的贤人。蘧瑗闻得宁喜之言,立即捂上了耳朵,他对宁喜说道:“臣不闻君之出,何敢闻君之入?”遂再次出奔鲁国避难。宁喜又把这事告诉了大夫石恶和北宫遗,二人都表示赞同。他还把迎献公复位的事告诉了右宰谷,右宰谷变然作色,连声说道:“不可,不可!新君主政十二年,未有失德。今谋复故君,必废新君,汝父子得罪于两世,天下岂能容乎?”宁喜对右宰谷说道:“吾受先人遗命,断不可背诺。”听宁喜这样说,右宰谷知道他的主意已定,就向他建议道:“如此,待吾往见故君,观其言谈行止,然后再作定夺。”宁喜听取了他的意见,高兴地说:“善!”于是,右宰谷就动身前往夷仪,观察献公的言语行止和实际表现。

  右宰谷到达夷仪时,卫献公正在洗足,听说右宰谷来了,也来不及穿鞋就跣足而出,不胜之喜溢于言表,拱拱手对右宰谷说道:“子从左相处来,必有好音。”右宰谷答道:“臣从便道而来,左相不知也。”献公赶忙对右宰谷说:“子为寡人致语左相,速成其事,速成其事。”右宰谷郑重地对献公说:“为君者,因政在;若政不在,何以为君耶?”卫献公不以为然地说:“君者,受尊也,享荣名,锦衣玉食,乘高车,驾驷马,出则田猎游乐,入则妃姬侍奉,何以劳政?”右宰谷嘿然而退,复见子鲜备述了献公之言。子鲜为了替献公开脱,就对右宰谷说道:“君淹留在外日久,苦极望甘,故有如此言语。夫君者,敬礼大臣,录用贤能,节财而用之,恤民而使之,事必宽,言必信,然后享尊名。”右宰谷回到卫国,向宁喜汇报了卫献公的言行举止,最后对他说:“君在外淹留十二年,面无忧色,闻其言如粪土,其行不改旧也。”左相宁喜也不以为意,对右宰谷说:“吾恃子鲜在,又有先人遗命,敢不从乎?”右宰谷见宁喜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要迎接献公复位,自己也无可奈何,就对他说道:“必欲举事,姑待其时。”宁喜点头称是。

  卫大夫孙林父有三子:蒯、嘉、襄是也。当时,孙林父与长子孙蒯居于戚邑,孙嘉和孙襄居帝丘故宅,护卫殇公。公元前547年2月,卫殇公派孙嘉出使鲁国,都城帝丘仅有孙襄一人留守,宁喜认为这是发动叛乱的好时机。这时,恰逢献公派公孙丁潜入帝丘探问消息,宁喜就决定发动宫廷政变。六日,宁喜与右宰谷、公孙丁等人率领家丁攻进孙府,公孙丁搭弓射箭,孙襄中箭身亡。随后宁喜又率人攻入宫内,逼迫卫殇公饮鸩而亡,并杀死了太子角。太史书曰:“宁喜弑其君剽。”孙林父听说帝丘发生了政变,就盘踞在戚邑举兵反叛,并赶往晋国把卫国政变的事告诉了晋平公。消灭了孙襄和卫殇公,宁喜就把殇公的宫眷迁到宫外外,派人打扫宫室,准备好法驾,让右宰谷和公孙丁到夷仪迎接献公归国复位。献公归心似箭,不一日就从夷仪回到了国都帝丘。大夫迎于境者,献公执其手而言;迎于道者,在车上作揖表示感谢;迎于门者,仅点头示意而已。

  献公入了帝丘城,即拜谒宗庙,百官朝贺,唯独太叔仪称病不朝。起初,宁喜打算迎归献公时,太叔仪就明确表示反对,并对人说宁喜难免于祸,宁氏在卫九世为卿,一旦灭之,令人悲伤。见太叔仪不来朝贺,卫献公龙颜大怒,就派人对太叔仪说:“寡人淹滞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独子不在寡人。古人言:非所怨,勿怨。今寡人怨矣。”太叔仪回答说:“昔君之出,臣不能从,其罪一也;君在外,臣不能怀有二心,以通内外之言,其罪二也;及君求入,臣不能与闻大事,其罪三也。君以三罪责臣,敢辞其死乎?”说罢,就从近门而出就死,献公急忙派人阻止他。太叔仪见了献公,垂泪不止,向他求葬卫殇公,献公答应了,然后太叔仪才出班就列。献公就让宁喜独相卫国,凡事听其专决,加封食邑三千户。北宫遗、右宰谷、石恶、公孙免余等,俱增秩禄。公孙丁和殖绰有从亡之劳,公孙无地和公孙臣,其父有死难之节,俱进爵大夫。太叔仪、齐恶、孔羁、褚师申等一班旧臣官如旧职,又从鲁国召回蘧伯玉,复其旧位,朝中之事一应宁喜打点处理。

  孙嘉使鲁返卫,中途闻国内有变,就不回帝丘径趋戚邑。孙林父急忙到晋国乞兵帮助戍守戚邑,晋侯只派三百人相助,林父使其戍守戚邑东北的茅氏之地。卫献公派兵攻打戚邑东鄙,令殖绰率兵伐茅氏,杀掉了晋卒三百人。林父闻得卫侯攻打茅氏,就派孙蒯与雍鉏引兵救援。孙蒯探知晋卒已被杀尽,又知殖绰为齐国名将,颇有勇力,心中十分恐惧,遂不战而回。孙林父大怒,说道:“恶鬼尚能为厉,况人乎?一将尚且不能与之对阵,倘若卫兵大至,何以御之?汝可再往,如不能取胜,休来见我!”孙蒯闷闷不乐,就与雍鉏商议。雍鉏说道:“殖绰有万人不挡之勇,如要取胜,除非使用诱敌之计。”孙蒯对雍鉏说:“茅氏之西,有地圉村,村中有小土山,吾使人于山下挖一陷坑,茅草覆之。汝引百人与战,诱之于村口,吾于山上极力诟骂,彼必发怒上山擒吾,中吾计尔。”雍鉏领命依计而行,殖绰果然中计陷入大坑,孙嘉恐其勇而难制,就命令弓箭手射杀之,可怜一员骁将,于此死于非命。

  晋平公闻的卫人杀了晋卒,勃然大怒,就命正卿赵武纠合诸侯讨伐卫国。是年秋,赵武与鲁襄公、宋向戌、郑良宵、曹人盟于澶渊,誓师讨伐卫国,重新划分戚邑土地,并攻取了卫国西鄙懿氏六十邑归于孙氏。晋国兵临城下,卫献公大惧,就携上卿宁喜及北宫遗与晋平公相会于澶渊,面诉孙林父的逐君之罪。晋平公就地拘执了宁喜和北宫遗,还命晋臣女齐押解二人回到晋国;同时还拘拿了卫献公,把他交由主管刑狱的士弱氏囚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卫国风云》之第二十九回 亡宁氏 政权归君

小说 2010-04-13 10:22:02

 

且说晋平公拘执了卫献公,将他交给晋国主管刑狱的大夫监押起来。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大夫晏婴对齐景公说:“晋侯应卫臣孙林父之请,拘押卫侯,今后诸侯之强臣皆将得志矣。吾君何不如晋向晋侯求情,释放卫侯,寓居莱地之恩德,不可弃也。”齐景公采纳了晏婴的建议,就邀请郑简公一同赴晋为卫献公求情。晋平公虽然感其来意,但因为孙林父之言在先,晋平公兀自踌躇不已,难以许诺。晏婴对晋大夫羊舌肸说:“昔,晋文公误听卫元晅之言,而拘囚卫成公,周王恶其不顺,文公乃愧而释之。夫归于京师,尚且不可,况今乃诸侯囚诸侯,于理不通也。晋君名其德与诸侯,恤其患而补其阙,正其违而治其烦,此所以被诸侯拜服为盟主也。今为强臣而抑其君,其名不可居也。”羊舌肸又将晏婴的这番话说给了晋大夫赵武,两人一起向平公求情,晋平公才答应释放卫献公。这年十月,卫大夫右宰谷以女乐十二人献于晋侯,平公大悦,就释放卫献公与宁喜回国。宁喜归国后,脸上愈有德色,凡事自专,全不禀命,诸大夫议事竟要到宁府私第请命,献公只是拱手端坐而已。献公终于不能忍受“政由宁氏”这一诺言了,就下决心除掉宁喜。

  公元前546年夏,宋大夫向戌频繁出使晋楚两国,倡议召开第二次弭兵会议。当时,晋楚两国不堪劳军之苦,也想罢兵享数年安息之福,听罢向戌的建议和游说,两大国欣然乐从,就派遣使者往各属国议定会盟之期。使者来到卫国,宁喜也不禀报献公,竟擅自指派大夫石恶赴会。卫献公闻讯大怒,就将此事告诉了大夫公孙免余。公孙免余对献公说:“臣请以礼责之。”于是,公孙免余就径往宁府质问宁喜。宁喜怫然作色,对免余说道:“公先有许诺,子鲜亦有约在,吾今岂犹人之臣耶?”见宁喜不知改悔,公孙免余回来气愤愤地对献公说:“宁喜无礼甚矣,何不拘而杀之?”卫献公面有惭色,对公孙免余解释道:“若非宁氏,无以复国,约言政由宁氏,寡人唯主祭祀,如今安可背之?如若举事不果,徒留恶名而已,呜呼,如此而已。”公孙免余听罢这话,就对献公说:“感君知遇之恩,无以为报,臣请以家丁攻讨宁喜,事成则归于君,不谐则臣独当之,君权作不知可也。”卫献公答应了他。公孙免余就想回府去做准备,临行前卫献公又反复叮嘱道:“卿当谨慎行事,勿累于寡人也。”公孙免余遂告别献公回府而去。

  公孙免余回到自己的府第,召来宗弟公孙无地和公孙臣共谋其事,二人都表示赞同,并愿意担任前驱。也是这宁喜该死,这时候恰逢宁喜在府中安排春宴,派人邀请公孙无地和公孙臣赴宴,二人就率领家丁奔宁府而去,乘其不备全力攻打宁氏。哪知道宁府设有玄关,二人未及防备,误触机关而陷窟中,宁喜俘而杀之。公孙免余复率家丁继续攻打宁府,大夫右宰谷听说宁府有贼,急忙过来探问消息,宁氏方启大门,公孙免余率兵一拥而入,先将右宰谷斩于门下,宁府上下登时大乱。宁喜还不知就里,急忙问道:“贼人何在?姓甚名谁?”公孙免余朗然说道:“举国之人皆在,安问姓名乎?”宁喜见事不对头就惧而奔走,公孙免余穷追不舍,宁喜绕着廊柱转了三匝,身中两剑,死于柱下。大夫石恶将赴宋国的弭兵盟会,闻得宁喜被杀,匆忙来到宁府,抚其尸枕其股大哭,哭罢就用自己的衣服包裹了宁喜的尸体,他想殓葬了宁喜再走,又害怕不免于祸,就为自己开脱道:“今已受命赴盟。”说罢,也来不及收拾行囊,就急急离开卫国奔宋国而去。

  献公命人取来宁喜及右宰谷的尸体,并陈之于朝堂。子鲜听说宁喜被诛杀,就跣足奔于朝堂,抚宁喜之尸大哭,呼天长号者三,悲愤地说道:“逐君者出,入君者死,赏罚无章,何能勉人?君失其信,而国无刑,岂无难乎?宁喜之死,皆因于吾,今有何面目立于朝耶?”说罢,径出朝堂,用牛车载了妻小出奔晋国。献公急忙派人追阻之,子鲜坚决不回来。到了黄河东岸,献公又派大夫齐恶骑快马追上了他,齐恶向子鲜致以卫侯之意,务要子鲜回国履职。子鲜对齐恶说道:“欲吾还卫,除非宁喜复生方可。”齐恶还强劝不已,子鲜取来活雉一只,拔出佩剑而斩其首,指天而誓:“吾之妻儿老小,若再履卫地,食卫粟,犹如此鸡。”齐恶知道子鲜已经不可劝返,就回国向卫献公复命。子鲜渡过了黄河,先到了晋国的木门,过了一段时间,又辗转来到了邯郸隐居,与家人织履易粟而食,坐不面对卫国方向,终身不言卫字。

  齐恶回朝禀明献公,卫献公面有惭色,唏嘘不已,就命人收殓了宁喜和右宰谷二人的尸体,抬出城外安葬了事。为了表彰公孙免余翦灭宁氏的功老,卫献公打算让公孙免余做卫国的正卿,再赐土地六十邑。公孙免余推辞道:“臣望素轻,大夫太叔仪,乃国之宿臣,忠心不二,能理国之大事,请擢之为正卿。至于封邑,唯卿食地百邑,大夫仅数十邑而已。臣已有封地六十邑,为下者食上禄,礼之将崩矣。食邑过多,死将速矣,臣万不敢受。”公孙免余坚辞不受,献公坚持再赐给公孙免余六十邑,迫不得已,免余就领受了三十邑的封地。献公就擢拔太叔仪为正卿。太叔仪就位,帮助献公打理卫国朝事,自此以后卫国稍安。

  是年夏五月,晋、楚、宋、卫等十三国的诸侯大夫在宋国召开第二次弭兵大会,卫大夫石恶代表卫国参加了盟会。这次会议除了达成了罢兵息战的盟约外,楚国还提出了“晋楚之从,交相见也”的要求,就是说原来从属于晋楚的中小国家,今后要同时向晋楚两国朝贡,这无疑加重了这些国家的财政负担。郑国大夫子产提出了小国负担过重的问题,但晋楚两大国根本不予采纳,其它诸多中小国家的诸侯大夫多是敢怒而不敢言,在大国的淫威之下只得屈从。第二次弭兵大会是春秋历史的转折点,此后晋楚两国在中原的争霸战争基本结束,楚国转向了与吴国的局部争战;晋国与齐、鲁等诸侯国一样,国内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公室势力江河日下,卿大夫的势力日渐增长,奴隶制度正在逐步瓦解,向封建制过渡,社会性质在悄悄发生着质的变化。

  公元前545年夏,卫献公继续清剿宁氏党羽,大夫石恶大为恐惧,害怕遭到卫献公的报复,就出奔晋国避难。石恶是卫国名臣石碏的后裔,他出奔晋国后,献公启用了他的侄子石圃入朝供职,让他守卫国的石氏之祀。公元前554年夏,晋荀盈奉晋平公之命会晤各国诸侯大夫于杞国,命各诸侯国派人修筑杞国的都城,卫正卿太叔仪赴会。杞国是晋平公的姥娘舅家,诸国大夫都有怨言,太叔仪不满地说:“劳诸侯为其舅筑城,晋侯甚矣。”意思是劳驾诸侯为他的舅父修筑城廓,晋侯做的太过分了。各国对这事虽有异议,但又不得不派人来为杞国修筑都城。

  这年夏天,吴国大夫季札奉吴王之命出使诸侯各国,以求息兵安民,通好诸侯。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在诸侯中素有贤名,当时在吴国秉政。季札先出访了鲁国,议完国事后,他向鲁襄公请求以观周礼。鲁襄公就让乐工为他演奏,乐工先歌《周南》、《召南》,再歌《邶风》、《鄘风》和《卫风》,季札听罢,沉吟良久,感慨不已,由衷地赞叹道:“美哉渊乎!忧而不困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这年六月,季札访问到了卫国。正赶上卫献公病卒,卫国正在国丧中,季札在卫国拜见了蘧瑗、史狗、史鱼、公子荆、公子发、公子朝等诸卿大夫,并与他们彻夜交谈,大臣们都彬彬有礼,季札大喜,不禁说道:“卫多君子,无忧患也。”意思就是卫侯有这么多贤人君子辅佐,卫国就不会有忧患发生。

  访问了卫国,季札就从帝丘出发访问晋国,途中路过戚邑。当时天色已晚,季札就打算在这里就宿。忽然听到有钟声传来,他感到很奇怪,说道:“异哉,吾闻之矣。变而无德,必加于戮。获罪于君,惧犹不足,而又何乐焉?夫子在此,犹如燕之巢于帷幕。君在殡中,可以乐乎?”说罢,随即离开戚邑而不住宿。孙林父听到了季札的这段议论,终生再也不听琴瑟。这就是“燕巢帷幕,危在旦夕”的来历。

 

《卫国风云》之第三十回 聘楚国 襄公受教

小说 2010-04-13 10:13:40

 

 公元前544年6月,卫献公病死。这年9月,卫人安葬了卫献公,就拥立了献公的儿子姬恶为国君,这就是卫襄公,卫国的第26任国君。公元前543年5月,宋共公的夫人伯姬所居的宫殿失火。这年十月,晋大夫赵武奉命与卫北宫佗、鲁叔孙豹、齐公孙虿、宋向戌、郑罕虎及小邾大夫会于澶渊,商议救助宋国的事情,盟会达成了援助宋国的协议,可后来诸侯并没有兑现诺言。后人在评论这次盟会时说,澶渊之会,不信也。

  公元前542年12月,为履行宋国蒙门之盟约,卫襄公去楚国朝拜,并向楚国缴纳贡币,卫大夫北宫佗陪同前往。途中路过郑国北林,郑大夫印段奉命到北林慰问卫襄公君臣,印段用正儿八经的聘问之礼和慰劳之辞拜会了卫襄公。卫襄公很受感动,北宫佗也奉卫侯之命到郑都新密回拜了郑伯,郑大夫子羽陪同前往,大夫冯简子与子太叔以大礼出城迎接。完事后,北宫佗对卫襄公说:“郑人有礼节,数世之福也。其后无大国可讨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礼之于政,犹热欲濯也,濯以救热,何患之有?”意思就是说礼仪在政事中正像用水洗澡一样,可以洗去因天气带来的炎热,像郑国这么有礼仪的国家,可以用礼仪消除因其他疏忽带来的麻烦,郑国不会有什么祸患。卫襄公觉得北宫佗的话很有道理,对郑国的礼仪赞叹了许久。

  卫襄公到楚国拜见了楚王,缴纳了贡币。北宫佗见楚令尹公子围仪表威严,俨然一副君主的模样,就对卫襄公说:“令尹貌似君矣,将有他志焉。虽获其志,不能终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令尹将不免于祸患。”襄公感到很奇怪,就问北宫佗:“何以知之?”北宫佗回答说:“诗曰:敬慎威仪,惟民之则。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民所不则,以在民上,不可以终。”意思就是老百姓不愿意让不受尊重的人高居上位,他就不可能善终。襄公又问:“何为威仪?”北宫佗回答道:“有威可畏谓之威,有仪可象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其族宜其家。《周书》数文王之德: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言畏而爱之也。昔纣囚文王,诸侯从之于囚,纣惧而归之,可谓爱之。文王伐崇,再驾而降为臣,蛮夷率服,可谓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诵而歌之,可谓则之。文王之行,至今为法,可谓象之。此可谓之有威仪也。”北宫佗对卫襄公说了这么多话,意在告诫襄公,作为一国之君,一言一行都要为人师表,为国人做出表率,让人们既畏惧又崇敬。襄公听了这一段长篇大论,长久沉默,沉吟不语。

  公元前541年正月,楚国公子围去郑国娶回妻子,就邀会诸侯大夫到郑国虢地会晤,一是为他捧场助威,二为了寻回宋国蒙门之约,卫大夫齐恶参加了这次盟会。三月,诸国大夫在虢地会盟。当时,公子围使用了君王用的饰品和器物,车驾前后各有两名卫兵扈从,仪仗也非常威风,诸国大夫对此议论纷纷,说公子围将来必有祸患。卫大夫齐恶评论说:“苟或知之,虽忧何害?”意思是说事先知道有忧患但提前做了防备,就是有忧患又会有什么危害呢?虢地盟会结束后,郑大夫子羽和子皮对各国大夫的议论作了评价,他们认为鲁叔孙豹和宋向戌说得很好,而齐、卫、陈三国大夫就恐怕难免于灾难。卫大夫齐恶虽有忧患感,但没有认识到它的危害,灾祸就必然会降临到他们头上。

  公元前540年春,晋平公派遣正卿韩起出使鲁、齐、卫三国。韩起从齐国回来时访问了卫国,卫襄公在宫中设宴招待了他。酒席间,大夫北宫佗朗诵了诗歌《淇奥》,这是赞美卫武公功德的一首诗,北宫佗的用意是用武公来比喻韩起;韩起听罢很受感动,也马上吟哦了《木瓜》一诗作为回报,意思是他将要厚报卫献公给他的恩惠。公元前538年夏天,楚王在申地大会诸侯,卫襄公以身体患病为托辞没有赴会,鲁、曹、邾三国诸侯也没有赴会。公元前536年夏天,宋国发生了内讧,宋国国君派兵攻打华氏,宋大夫华合比出奔卫国避难。

  公元前535年夏四月初一日,卫国和鲁国都看到了日食。晋平公向大夫伯瑕询问:“谁将承受日食之祸?”古人很迷信,认为发生日食是上天要降祸于人的征兆。伯瑕回答说:“卫、鲁皆受祸,卫祸大而鲁小。”平公感到不可思议,接着就问伯瑕:“何故?”伯瑕回答说:“日食由卫至鲁,故卫灾大于鲁。大者咎其卫君,鲁将上卿。”晋平公还是不理解,又问伯瑕说:“诗曰:彼日而食,于何不臧。何也?”大夫伯瑕就接着向平公解释道:“不善理政之谓也。国无政,不为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平公听罢这番话,深以为然。后来的发生的事情被伯瑕不幸言中,这年八月,卫襄公果然病死;同年十一月,鲁国季孙宿卒于张本。

  卫襄公死后,晋国没有派人前往吊唁。晋国大夫们对士鞅说:“卫人事晋最睦,晋不礼焉,庇其贼人而取其土地,故诸侯贰。诗曰:鹡鸰在原,兄弟急难。诗又曰: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兄弟不睦,有丧不吊,何况远人,谁敢归之?今不礼于卫君之嗣,卫必叛我,是自绝于诸侯也。”士鞅又把这番言辞告诉了韩起,当时韩起主政晋国。韩起听罢,觉得大夫们说的有道理,就采纳了晋大夫和士鞅的建议,就派士鞅去卫国吊唁卫襄公,并把过去侵占卫国的戚邑及懿氏的土地归还给了卫国。卫大夫齐恶到周朝向周景王报丧,并请景王颁布诰文。周景王就派郕简公到卫国吊唁卫襄公,并发文追命襄公说:“叔父升天,在我先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亚圉?”高圉、亚圉都是周王室的先人,殷商时代著名的贤哲人士。周景王对死去的卫襄公给了很大的面子。

  卫襄公的夫人姜氏没有儿子,他宠爱的一个侍妾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絷,足部有疾患,不能正常行走。宠妾还为襄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元。当初,这个宠妾怀孕时,假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卫先君康叔对她说:“汝将生子,将有卫国,取名曰元。”她把这番话告诉了大夫孔成子,孔成子又把这番话告诉了卫襄公,卫襄公高兴地说:“天意!取名曰元。”此时的卫国朝廷,正为立谁为君发生着一场争议。就在这一天,相国孔成子也说做了一个梦,梦见康叔对他说:“立元,余使孔羁之孙圉和史苟相之。”大夫史朝也梦见康叔对自己说:“余将命尔子苟与孔烝鉏之曾孙圉相元。”史朝见到了孔成子,就把自己的梦境告诉了孔成子,孔成子感到很惊奇,两人嘀嘀咕咕说了不少私房话,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就决定拥立姬元为国君。

  孔成子就用《周易》占卜这事,卜曰:“元尚享卫国,主其社稷。”遇《屯》卦,卜又说:“余尚立絷,尚克嘉之。”遇《屯》卦至《比》卦,孔成子让史朝观看卦辞,史朝不耐烦地说:“元享,又何疑焉?”孔成子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元非长子也。”史朝回答说:“康叔名之,可谓长矣。孟非其人也,将不列于宗,不可谓长。康叔命之,二卦告之,筮袭于梦,武王所用,不从何为?弱足者居,侯主社稷,临祭祀,奉民人,事鬼神,从会朝,又焉得居?各以所利,不以可乎?”于是,孔成子就决定立姬元嗣位,是为卫灵公,卫国的第27任国君。冬十二月,卫人安葬了卫襄公。

 

《卫国风云》之第三十一回 闻妙音 卫制新声

小说 2010-04-13 10:11:30

 

春秋末期,诸侯间兴起了一股奢靡之风。楚灵王在章华台修筑了章华宫,明廊曲槛,高峻巍峨,极其壮观。晋平公听说后,也在曲沃汾水旁建造了虒祁宫,规模虽然没有章华宫广大,但其精美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公元前534年夏,虒祁宫落成,晋平公也遣使布告诸侯前来庆贺。卫灵公接到邀请后,就动身前往晋国,一来为庆贺虒祁宫竣工,二来是去朝拜晋平公,以通两国之好。

 卫灵公让卜者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就带领从人向晋国进发。灵公君臣离开帝丘不久,来到了濮水之畔一个叫濮上的地方,这里土地平沃,气候温和,道路两侧是一望无际的桑园,青年男女聚会其间,载歌载舞,一边劳动,一边对歌,相约馈赠,其乐融融。卫灵公很喜欢音乐,就停下车来侧耳细听,只听得一女声唱道:“炎炎夏日到桑间啰,妹妹采桑好养蚕啰。”歌声还未歇落,又听见一男声传来:“妹妹未到出嫁时啰,现在养蚕为哪般啰。”灵公听惯了宫廷内的莺声燕语,从没有听过如此纯真率直的歌曲,灵公听得发呆,听到动情之处不禁手舞足蹈,自己也跟着音律低声应和。

  卫灵公一行在濮上耽误了时间,看看天色不早,夜晚就宿于濮水附近的驿舍。夜半,忽然听到有鼓琴之声,灵公就披衣而坐,依枕细听,其音甚微,泠泠可辨,是向来未曾听见过的新音。灵公就询问随从音从何来,大家都说没有听到。卫灵公平素就喜爱音乐,国内有一位叫师涓的乐师,善制新声,灵公很喜欢他,出入走动常让他随从左右。灵公就派人把他召了过来,吩咐他说:“吾闻鼓琴之声,问左右之人,皆不闻焉。其状似鬼神,子为吾听而写之。”师涓应诺,就端坐援琴,边听边记。最后,师涓对灵公说:“臣能识其大略矣。须更一宿,臣能写之。”灵公一行就在驿舍又住了一个晚上,夜半,乐声又复响起,师涓就听而习之,尽得此曲之妙,遂依韵制作新曲。

  离开濮上,灵公一行晓行夜宿,不久就到了晋国,拜见了晋平公。朝贺完毕,平公就在虒祁宫设宴款待各国诸侯大夫。席间,晋平公对卫灵公说:“素闻卫有师涓者,善为新声,今偕来否?”灵公回答说:“现在台下。”平公就让卫侯把师涓召来,让他坐在晋乐师师旷旁边,让他演奏新作的濮上之声。师涓抚琴而奏,才奏数声,平公连声称赞,还没有演奏完,师旷急忙用手按住琴弦阻止了他,师旷说道:“此曲谓之《清商》,乃师延所作。昔为纣王作靡靡之音,商纣听而忘倦。及至武王伐纣,师延援琴东去,自投于濮水而死,有好音者过此,其声则出,师涓途中所闻之声,必出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则国削。”卫灵公心里暗暗吃惊。晋平公不以为然,对师旷说道:“寡人所好者,唯其新声也,使涓为寡人终之,吾愿闻也。”于是,师涓就重整琴弦,接着为平公演奏此曲,那音调抑扬顿挫,凄凄切切,如诉如泣,如哀似怨。晋平公听罢,乐得手舞足蹈,大为开怀。

  听了师涓了演奏,晋平公向师旷问道:“音无此悲乎?”师旷回答说:“有,《清徵》是也。”平公又问:“可得闻乎?”师旷说:“君德义薄,不可听也。”晋平公说:“寡人酷嗜新声,子勿辞也,寡人愿闻之。”迫不得已,师旷就抚琴演奏起来。演奏第一遍时,有玄鸟、白鹤各十六只聚集在虒祁宫廊门;演奏第二遍时,鹤、鸟飞鸣向前,在台阶之下列队序立;演奏第三遍时,玄鸟、白鹤引颈而鸣,张翼而舞。平公大喜,鼓掌而立,走过来亲自为师旷斟了一杯酒,表示对他的奖掖。返回座位后,平公又问师旷:“音有无此最悲乎?”师旷说:“有,不如《清角》。昔黄帝大合鬼神时而奏之,今君德义薄,不足听之,听之将败。若奏此曲,鬼神毕至,有祸无福。”晋平公对师旷说道:“寡人老矣,诚一听之,虽死无恨。”师旷再三推辞,平公强令演奏,师旷无奈,只得抱琴而奏。演奏一遍,白云从西北方而起;再奏一遍,狂风骤发,撕裂帷幕,屋瓦乱飞;演奏第三遍,雷光闪电,暴雨倾盆,台下平地积水数尺。左右随从尽皆奔窜,晋平公大惊,吓得与灵公伏倒在廊屋之间。过了好久,风息雨止,从人才渐渐集合在一起,扶起平公下台而去。这一年,晋国大旱,赤地千里,椒麦不收,民不聊生。晋平公经过了这一番惊吓,一病不起,汤药无效,百医无策,不到三年便一命呜呼!晋平公死后,他的儿子姬夷即位,是为晋昭公。

  卫灵公回国后,对楚王和晋侯的生活非常羡慕,也想建造一座豪华宫殿,奈国内财力不足,就在国都帝丘建了一个重华台,高十数丈,方数十丈,巍巍峨峨,堪与章华台媲美。灵公经常坐在重华台上,沐浴着和煦的暖风,带侍御随从数百人,罗衣翩翩,珠照日月,令师涓等一班乐师抚琴演奏濮上新声,靡靡之音,悠哉悠哉,不亦乐乎。国人对灵公的行为指指点点,摇头叹息,大夫孔圉对灵公说:“昔桀纣行此而亡,今君宠妾无乃盛欤,吾君欲效之耶?”灵公听到此言,马上警觉,就采纳了孔圉的谏言,改掉了吃喝玩乐的坏习惯,遣散乐师数人,释放宫女百人,老百姓非常高兴。此后卫国四境无衅,国无内乱,卫侯又平安度过了好几年。

  这年三月,陈国发生了内乱,楚灵王出兵消灭了陈国,并让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居守,时人把他称为陈公。翌年春,卫赵黡、宋华亥、鲁叔弓与郑游吉到陈地会晤了公子弃疾。公元前532年正月,有妖星出现于婺星,郑国值星官裨灶对相国子产说:“七月三日,晋侯将死。”这年七月三日,晋平公果然死亡。诸侯或派大夫或亲临晋国吊唁晋平公,卫北宫喜赴晋吊唁,并求见新君,晋大夫羊舌肸以新君在丧服中为由拒绝了诸侯大夫的请求。公元前531年4月,楚公子弃疾率师讨伐蔡国。消息传到了晋国,大夫荀吴对主政晋国的韩起说:“晋国既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作为盟主而不恤亡国,将有何用?”上卿韩起认为荀吴说的很有道理,就在这年秋天,韩起邀请齐国弱、鲁叔孙婼、卫北宫括等八国诸侯大夫会晤于卫国厥慭之地,商议出兵援救陈国的事宜,卫北宫佗出席了这次会议。众诸侯大夫闻听此言,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敢于应承。

  周朝单成公本来要参加晋韩起召集的厥慭诸侯大会,但因为行程延误耽误了会盟之期。于是就在厥慭会盟不久,单成公以王命与晋韩起及诸大夫会晤于卫国戚邑。这次会议上单成公表现不佳,目光呆滞,精神萎靡,说话少气无力,语言也不条理。晋大夫羊舌肸说:“单子将死矣。”这年十二月,单成公果然死亡。这是春秋时期诸侯在戚邑的第七次会盟,也是最后一次会盟。因为诸侯吊唁晋平公时未拜见晋昭公,公元前530年夏,卫灵公与齐景公、郑定公到晋国拜会了晋昭公,以加强与盟主晋国之间的友谊。

  鲁国侵犯莒地,莒子诉与晋国,晋昭公就想出兵讨伐鲁国。公元前529年7月,晋国调集诸侯军队在邾地进行军事演习,调动了战车千乘。当时,晋军驻扎在卫地,羊舌肸之弟羊舌鲋代理司马,向卫国索取财物,卫国没有理他,于是他就纵容士兵乱砍乱伐,在乡间大肆抢劫。卫灵公派大夫屠伯向羊舌肸求情,并送了精美的羹汤和一箱锦缎,屠伯央求羊舌肸说:“诸侯事晋未有二心,卫又在晋之翼下,更不敢有二志,今晋人在卫地乱砍乱伐,请加制止。”羊舌肸知道自己的弟弟很贪婪,但他却没有办法制止,因此只接受了羹汤,退回了锦缎,并对屠伯说道:“晋之羊舌鲋贪婪之徒,将缎以卫君之名与他,禁令有焉。”屠伯听从了羊舌肸的建议,就将锦缎送给了羊舌鲋。羊舌鲋接受了卫大夫屠伯送来的锦缎,果然下令阻止了晋人乱砍乱伐的行为。这年八月,周大臣刘子、晋昭公与诸侯会于平丘,卫灵公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晋国制定了各诸侯国向晋国进贡的数目,郑相国子产认为小国负担过重,向晋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晋国并没有采纳。鲁国国君昭公没有参加这次盟会,羊舌鲋就假公济私,寻衅于鲁国,擅自逮捕了鲁国上卿季平子,导致了晋鲁两国关系的恶化。

  公元前525年冬,有彗星出于大辰,光芒四射,长长的尾巴向西延伸到银河。鲁大夫梓慎说:“天下必有火灾,宋、卫、陈、郑四国当之。宋,大辰之虚也;陈,太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第二年夏五月,大火星在黄昏时出现。七日,刮起了大风;九日,风刮得更厉害了;十四日,风力更大,这一天宋、卫、陈、郑四国都发生了火灾,各国诸侯都采取了一系列是为救火措施,同时还祷告水神、火神于都城四门,并登记了受灾房屋和人口数量,减免赋税,发放救灾物资,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统治阶级对他的臣民终于发了一回善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苦难。

 

 

《卫国风云》之第三十二回 起内讧 齐豹作乱

小说 2010-04-13 10:08:55

 

 卫灵公的哥哥公孟絷很讨厌司寇齐豹,平时对齐豹冷眼相向,有时还恶言相加。齐豹是卫大夫齐恶的儿子,齐恶告老退职后,儿子齐豹嗣位,后来又晋升为司寇之职。公孟絷先革了齐豹的司寇官职,接着又篪夺了他的封地鄄邑,齐豹从此怀恨在心。公孟絷还厌烦大夫北宫喜、褚师圃,不时对他们冷嘲热讽,还发誓迟早要收拾他们,因此两人对公孟絷也愤愤不平。卫襄公死后,他的夫人宣姜耐不住寂寞,就与公子朝私通,两人打得火热。宣姜是卫灵公的嫡母,公子朝害怕丑事败露丢了性命,心里非常恐惧,就企图发动叛乱。四人一拍即合,就于公元前522年秋密谋作乱。

  当时宗鲁做公孟絷的护卫,是齐豹把他推荐给公孟絷的。变乱前夕,齐豹找到了宗鲁并对他说:“公孟之不善,子所知也。勿与乘,吾将杀之。”公孟是公孟絷的别称。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知道公孟絷不是善良之辈,不要再做他的护卫了,我将要杀掉他。宗鲁听齐豹这样说,坚定地摇了摇头,对齐豹说道:“吾由子事公孟,子假吾名焉,故不吾远也。虽其不善,吾亦知之,抑以利故,不能去,是吾过也。今闻难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将死之矣。以周事子,而归死于公孟,其可也。”宗鲁的意思是:我是你推荐给公孟絷做护卫的,现在我不能离开他独自逃走。我也知道他不善良,但我不能因为利害关系而抛弃他。当初是你用美言夸荐了我,现在我闻难而逃,不也是玷污了你吗?你干你的事,我替你保密,我宁愿回到公孟絷身边死难,这样做不可以吗?这宗鲁也是仁义道德的受害者,他知道齐豹公孟絷不是善良之辈,却不肯临阵脱逃背叛他,又知道齐豹要发动叛乱而不揭发他,最后自己也丢了性命。见没说动宗鲁,也没有其它办法,只好怏怏离去。

  这年六月,齐豹等人发动了叛乱。当时卫灵公在下邑平寿,不在都城帝丘。公孟絷对齐豹等人的叛乱阴谋毫无察觉,要带人在都城郭门外举行祭祀活动。齐豹就命人在城门外设下帷幕,里面伏有甲兵;让祝蛙用车载满柴草堵住外郭大门,车内藏有茅戈刀剑等兵器;同时派出一辆车随同公孟絷出城活动,监视公孟絷的行动,使华齐为公孟絷驾车,还让宗鲁做他的护卫。公孟絷的车辆行驶到了闳中,齐豹用戈去袭击公孟絷,宗鲁就用自己的后背保护他,胳臂也被齐豹砍断了,公孟絷的肩膀被齐豹击中,倒在了车中。齐豹将公孟絷和宗鲁二人,还有他的随从都全部杀掉了。

  卫灵公听说都城发生了叛乱,就急忙乘车从平寿赶了回来,车辆从阅门驶入帝丘城内,到府库将玉器宝物装上车就匆匆出奔。庆比为灵公驾车,南楚做他的护卫,让华寅乘坐副车。走到灵公的宫邸时,又载上了夫人南子等人。褚师子申在大街十字路口遇见了灵公,也跟从灵公一行出奔。路上,经过齐豹的家门口时,用车盖遮挡住车的空当处,命华寅肉袒御敌。齐豹张弓搭箭来射灵公,误中南楚之背,灵公逃出城去。华寅赶忙关闭了城门,自己逾墙而出追随灵公。灵公一行逃到卫邑死鸟,才算安歇下来。析朱鉏乘着夜色从城墙的下水道里钻出来,徒步而行追赶灵公一行,到死鸟才撵上了他们。

  齐侯派公孙青出使卫国,出访的队伍已经出发了,听说卫国发生了叛乱,就打发人回来请示齐侯,到卫国后应该朝聘谁。齐侯回答来人说:“卫侯在境内,则朝聘卫君。”于是,公孙青就带领从人束装就道,到卫国死鸟邑朝聘卫灵公,请求灵公允许自己按照礼节行朝聘大礼。卫灵公竭力推辞,对他说道:“亡人不佞,失守社稷,窜越于草莽,使吾子无处朝聘,令子有辱使命。”公孙青说:“寡君命下臣:恭敬朝拜卫侯。臣不敢有二也。”灵公说:“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社稷,则有宗祧在。”卫侯要会见公孙青了,公孙青却没有聘问的礼物,他不敢以客人的身份拜见灵公,就把自己的良马作为朝见之礼送给了卫灵公。卫灵公很高兴,就用这匹马驾驭自己的车子。公孙青打算为灵公担任警戒,卫灵公说:“亡人之忧,不可以及吾子;草莽之中,不足以辱使者。敢辞之。”公孙青说:“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若不获外役,是不有寡君也。臣惧不免于戾,请以除死。”公孙青就亲自执铎,终夜与灵公的卫士守在一起,保卫着灵公的安全。

  齐豹的家宰渠子奉命去召北宫喜,北宫喜的家宰不报与主人,与人谋谋杀死了渠子,并带人攻打叛臣齐豹,消灭了齐氏家族,郑大夫子羽的评论得到了应验。六月底,卫灵公入国,与北宫喜盟于彭水之上。同年秋七月初一日,灵公又与国人盟誓。八月辛亥,公子朝、褚师圃、子玉霄、子高鲂出奔晋国避难。公子朝先逃奔到了晋国,又从晋国逃到了宋国,后来被卫灵公召回国内任职。闰八月戊辰,卫人杀死了宣姜。灵公赐北宫喜为贞子,赐析朱鉏为成子,并把齐氏的墓地封给两人。灵公向派人向齐侯报告平安时,夸荐公孙青忠心耿耿,懂得礼节。齐侯听了这话非常高兴,在饮宴时,向齐国诸大夫夸耀说:“公孙青知礼,皆赖诸位之教也。”就命人为诸大夫斟酒以示奖赏,诸大夫高高兴兴,一饮而尽。

  孔子的弟子琴张与宗鲁是好朋友,听说宗鲁死于卫国内乱,就打算去卫国吊唁他。孔子阻止他说:“齐豹盗也,孟絷贼也,汝何吊焉?君子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疚于回,不以回待人,不盖不义,不犯非礼。”这段话的意思是:齐豹和公孟絷都不是好人。君子不食坏人的俸禄,也不默许坏人做坏事,不以自己的私利而助纣为虐,不以邪恶待人,不掩盖不义的行为,自己也不做违法的事。这些宗鲁都没做到,他还算是君子吗?你不用去吊唁他。琴张听从了孔子的劝告,就没有前往卫国吊唁宗鲁。

  公元前521年,宋国望族华氏作乱。卫大夫公子朝随同诸侯大夫率师救援宋国,大败华氏乱党。第二年春天,华氏族人出奔楚国避难。公元前520年4月,周景王驾崩,周悼王嗣位。6月,周室王子朝作乱,率兵攻打大臣刘子和单子,刘子逃奔平畴;单子奔晋国请兵。晋国出兵攻打王子朝,并将周悼王送至王城。十一月,周悼王薨,周敬王即位,双方战争仍在继续。后来,王室军队兵败,周敬王出奔。公元前517年夏,晋大夫赵鞅会诸侯大夫于晋地黄父,商讨安定王室的事宜,卫大夫北宫喜参加了会议。会上,赵鞅令各国大夫为敬王运送粮食,并派兵共同戍守王室,同时议定次年将纳周敬王入王都雒邑。

  第二年冬天,在晋国和诸侯的帮助下,周敬王入国都成周,乱党王子朝等人携带周朝典籍奔逃楚国。公元前517年,鲁国也发生了内乱,季孙氏与叔孙氏合兵攻打鲁昭公,昭公出奔齐国,后来避居于鄄邑。公元前515年秋,晋大夫士鞅会宋、鲁、卫等六国诸侯大夫于扈地,盟会决定派兵戍守王室,还商讨帮助鲁昭公复位等事项。卫大夫北宫喜极力主张先讨伐鲁国,帮助昭公归国复位,但晋士鞅收受了鲁国季氏贿赂,竭力反对帮助昭公复国,讨伐鲁国的事就搁了下来。后来,鲁昭公老死在晋国乾侯之地。

  公元前510年8月,周敬王派使者到晋国,请求晋侯纠合诸侯修筑成周城池,王命说:“天降祸于周,使我兄弟并有乱心,晋伯不得安宁,于今十年,使诸侯勤戍五年,余无一日敢忘之。今伯父如赐大惠,复文侯、文公之伯业,修成周之城池,驰周室之忧患,使余无征怨于诸侯百姓,皆赖伯父之力也,唯伯父图之。”敬王言辞谦恭至极。当时,大夫魏舒主政晋国,这年十一月,晋侯令魏舒和韩不信到京师成周,召集诸侯大夫在狄泉开会,以寻平丘之盟,且令诸侯修筑周室城池。魏舒南面而坐,发号施令。看到魏舒这种作派,卫大夫彪傒感慨说道:“魏子必有大灾。居卿位而南面命令诸侯,失其责也。”诸侯筑城期间,魏舒委托韩不信全权监工,自己却带从人到很远的地方去狩猎,结果燃起了森林大火,死在了晋国的宁地。





 

 
     
卫国风云(24-32)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