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五卷 2010

 

   

 

文艺作品 - 卫国风云(6-14)
卫国风云(6-14)
 
作者:pyxspypjgj  加入时间:2010-4-14 16:52:42

 

《卫国风云》之第六回 乱天伦 烝母霸媳

 

小说 2010-04-13 11:40:40

 
 回过头来咱说点卫宣公的家务事。这宣公姬晋是卫庄公与侍妾戴妫生的第二个儿子,他生活淫纵,极不检点,当公子时就与其父庄公的爱妾夷姜眉来眼去,后来两人勾搭成奸,生下一子寄养在民间,取名急子。州吁弑兄即位后,姬晋见大事不好,就逃奔到邢国避难,在邢国娶了邢女为妻。卫宣公回国即位后,邢妃失宠,只有夷姜一个人得幸,两人如鱼得水,你恩我爱,如胶似漆,形同夫妇,夷姜又连续为宣公生下了两个儿子,一曰公子黔牟,一曰公子顽。后来,公子黔牟和公子顽的两个儿子都先后即位,这是后话。宣公宠爱夷姜,就册立他们的私生子急子为太子,让右公子职做急子的师傅。太子16岁时,右公子职为他选聘了齐僖公的长女为妻,只待来前举办成婚大礼。

 使者返回卫国后,向卫宣公汇报了为太子聘妻的的经过,并夸赞了齐国公主姜氏的美丽。宣公闻得齐女有绝世之美,心里贪念着姜氏的美色,就暗暗生下了据为己有的念头。于是,他就在国内选调高工名匠,大兴土木,在淇河之滨修筑了新台,朱栏画栋,重宫复室,极其华丽。先以出使宋国为由支使走了太子,然后先下手为强,赶忙派人到齐国迎娶齐女姜氏,娶回来后也不回宫,径直载往新台,这样身为父亲的宣公就堂而皇之地笑纳了自己的儿媳,国人将齐女称为宣姜。时人作《新台》诗讥讽卫宣公: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籧篨,是鸡胸的意思;戚施,是驼背的意思,二者当时又是癞蛤蟆的称谓,用来比喻卫宣公面貌丑陋和行为不检点。此诗是说姜氏本想求得佳配,却不料嫁了一个又老又丑的癞蛤蟆。这齐僖公的两个女儿,长女宣姜淫于自己的公公,次女文姜淫于自己的兄长,天理人伦至此乱矣。后人赋诗讽刺道:“春秋妖冶推二姜,致使齐卫紊纲常;天生尤物乱人国,不及无盐佐伯王。”这宣公自从纳了儿媳宣姜,又把夷姜抛在了一边,日夜到新台寻欢作乐,三年里两人竟一连生了两个儿子,长曰公子姬寿,次曰公子姬朔。太子自宋国归国后,就到淇滨新台向父亲宣公复命,宣公令太子以庶母之礼晋见了宣姜,急子也全无嫉妒怨恨之意,如是两下相安无事。

 子因母贵,这宣公就将往日对急子的宠爱之情,都转移到了姬寿和姬朔兄弟俩身上,心中渐生废立之意,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后将卫国江山传于寿朔兄弟,只是碍于太子温柔敬慎毫无失德而未露其意。那姬朔天生狡猾,仗着母亲得宠,就阴蓄死士,图谋不轨。不惟多嫌太子,就连同胞哥哥姬寿,也一样看做眼中钉肉中刺,只是事有轻重缓急,觉得先除掉太子要紧,姬寿的事只好先往后放放再说。因此,他就经常无中生有地拿谎话来撩拨母亲宣姜,他常对宣姜说:“眼下,母亲年轻貌美,父亲虽将我们母子另眼看待,但太子在先,他为兄长,我们为弟,异日传位,蔑不得长幼之序。夷姜被你夺了宠爱,也怀恨在心。若急子异日为君,彼必为国母,我们母子将无安心之地矣。”这宣姜本为太子所聘,但此时既然随了卫宣公,又生子得势,也觉得太子十分碍眼,于是就与姬朔合谋,每每在宣公面前造些谣言谗毁急子。

 公子姬寿是宣姜的长子,左公子泄辅之。姬寿天性孝友,为人温敦厚道,与太子虽非一母所生,但如同胞一般亲爱。一天,姬寿为太子设宴贺寿,急子与姬寿交谈非常亲密。姬朔也在场,但两人很少和他搭话,姬朔甚觉无趣,饮了数杯就提前告辞。回到宫中又向宣姜狠狠地告了急子一状,他添油加醋地对宣姜说:“儿子好心为太子祝寿,哪料太子竟让儿呼他为父亲,儿子不从,他便挥拳来打,他言道母亲本是他的妻子,今如同借贷一般,暂时借与父亲使用,等父亲百年之后,少不得连同卫国江山一起还与太子。”宣姜听到这话,心里自然不大受用,就哭哭啼啼把这番话哭诉给了卫宣公,又添加了一些太子想对她非礼的言语。

 卫宣公对这话也是半信半疑,少不得将夷姜召来训斥一通,令她对太子严加管教。这夷姜满腹怨气正无处诉说,今又无端受到宣公的责怪,一时想不开,竟然投缳而死。太子思念母亲,又怕父亲责怪,明面上不敢有悲戚之色,就常在暗地里哭泣。夷姜死后,宣姜母子更加恣意谗毁急子,谎言太子心怀怨恨,欲杀他们母子二人报仇云云,日夜撺掇宣公除掉太子。卫宣公踌躇不决,但耐不住宣姜母子二人天天聒噪,最后下定决心要废掉太子。但碍于太子无过,除之无由,只有假手他人,杀之于荒郊野外,方可掩人耳目,堵塞众人之口。于是,他们便等待着除掉急子的机会。

 恰好齐僖公要讨伐纪国,派使者前来卫国请兵助阵。宣公认为这是除掉太子的大好机会,遂与姬朔密谋,假令急子去齐国商量会兵之期,让他手持白旄,又提前派人埋伏在路上,伺机干掉急子。莘野是卫国去齐国的必经之路,舟行至此,必然登陆。姬朔就安排自己蓄养的死士假装盗贼,秘密埋伏在莘野,一旦遇见手持白旄的人就立刻杀掉,以白旄作为信物,回来复命领赏。姬朔这边吩咐已定,就回来告诉母亲,宣姜心里自是十分欢喜。

 姬寿见姬朔与母亲鬼鬼祟祟,形迹可疑,就小心留意,当他得知姬朔与母亲密谋杀害太子的诡计后,知道父子二人计议已定,自己再去劝谏卫宣公也是徒劳无益,就急忙前往告诉太子,劝他另投他国,别做良图。太子本是忠厚之人,此刻无计可施,他无奈地对姬寿说道:“父命难违,逆之不孝。世间岂有无父之国耶?”姬寿苦劝不听,太子遂束装就道,舍陆登舟,与姬寿挥一挥手,准备前往齐国而去。姬寿泪流满面,哭泣着说道:“兄长真仁义之人也!兄长既死,我何忍践其太子之位?莫若代兄一死,倘能感化父君,倒也能留名万古。”于是,姬寿就携酒登舟,戚戚然对太子说道:“兄长慢走,待弟为兄长饯行。”说罢,就斟满一杯酒,奉樽递给急子,眼泪刚好落在酒中,姬寿连忙说道:“酒已污矣,待弟换过再饮不迟。”太子接过酒樽,一饮而尽,然后说道:“正欲饮我弟之情也。”两人泪眼相对,彼此劝酬不已,急子酒量不大,不一会儿,就大醉而卧于舟中。

   姬寿就取了急子的白旄先行,留下一信与太子说:“弟已代行,兄长速避。”姬寿急行到了莘野,就弃舟登陆,果然遇到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假强盗。强盗看见有手持白旄的人来了,一阵唿哨响起,贼人蜂拥而至,公子寿挺身喝道:“吾乃卫侯长子,奉命出使齐国,汝等何人,敢来邀截?”贼人更不答话,也不问清红皂白,急忙上来刺杀姬寿,公子姬寿也不辩解,就引颈受死而亡。这边,太子酒醒以后,看见了兄弟姬寿的书信,知道弟弟已经代替自己去了莘野,不觉堕泪大哭道:“我当速行,不然恐误杀我弟矣。”就命令从人奋力划船追赶姬寿。到了莘野,贼人尚未散去,太子对贼人说:“我真急子,此我弟也,何故杀之?”众贼方知刚才杀错了人,更不多说,又上来将急子杀掉了,纳太子之首置于函中,回卫国复命领赏不提。时人作《二子乘舟》以讥讽卫宣公:

  二子乘舟去出游, 随波飘荡影悠悠。

  每一想起弟兄俩, 心头涌出无限愁。

  二子乘舟去远方, 随波飘荡影全光。

 每一想起弟兄俩, 愿无差驰和祸殃。

 两位公子遇难的消息传到国内,卫国舆论沸沸扬扬。卫宣公听到这个消息,吓得面如土色,又是羞愧,又是心痛公子寿,痛定思悲,泪如雨下,连声叹道:“宣姜误我,宣姜误我!”一面派人安葬两位公子,一面传令缉拿杀害两公子的凶手。可是,有姬朔从中作梗、庇护,凶手哪里能拿得到呢!宣公又惊又气又愧,睁眼闭眼都见夷姜、急子和姬寿在眼前哭哭啼啼,遂忧郁成疾一病不起,发病半个月便一命呜呼,时公元前700年11月18日。

  卫宣公死后,公子姬朔如愿以偿,终于登上了卫国君位,是为卫惠公,卫国第16任国君。惠公的庶兄公子姬顽心中不服,害怕在国内遭到姬朔的迫害,就连夜逃奔齐国避难去了。

《卫国风云》之第七回 穷黩武 姬朔弄兵

小说 2010-04-13 11:38:43

 

周平王迁都雒邑后,中国的历史就进入了春秋时期,周王室直接控制和管理的地盘仅剩下雒邑周围的王畿之地,大小还不如一个中等诸侯国,王室对诸侯国的号召力和控制力大大减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一些诸侯国的势力在不断增长,象郑国、楚国、晋国等比较强大的诸侯国根本就不买周王室的帐,他们一连几年都不来觐见周王,也不向周王室纳贡,还不断挑起诸侯国间的战争,周王朝也拿他们没办法,地处中原地带的卫国更是被动地卷入了一场场你攻我伐的不义战争,连年征战,疲奔于命,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社会秩序在急剧动荡。

 公元前700年,卫宣公病死,卫惠公姬朔即位。次年2月,齐僖公要讨伐纪国,向卫、燕、宋三国请兵助战。当时卫国尚未安葬卫宣公,按礼说不宜兴兵打仗,但卫惠公怕得罪了齐国,迫不得已派出车徒200乘随齐军讨伐纪国。纪国位于齐国以东、莱国以南,在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的今寿光市。初封疆域大小不亚于齐国和鲁国,国都在纪城,国君为姜姓。西周时期,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姜昂,据说是纪侯向周夷王进了谗言的缘故,齐纪两国因而结仇,齐国一直想伺机吞并纪国,报仇只不过是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已,兼并纪国才是齐国真正的目的。纪国一直选择与鲁国结好,借齐、鲁两强国之间的矛盾而保存自己。鲁国也力图通过保存纪国,遏制齐国的战略扩张。三国之间这种关系从公元前8世纪,一直持续到纪国灭亡。

 四国兵马来讨伐的消息传到纪国,纪侯就命令国人深沟壁垒,坚守城池,并派人向鲁国和郑国告急,请求派兵保护。鲁桓公接到纪国的告急讯息后,立即率大队人马前来救援,正好遇到了燕兵,鲁桓公就对燕君说:“口血未干,君侯肯背盟乎?”燕国刚刚和鲁国结盟,知道自己理亏,遂不战而逃。卫师无大将,被鲁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两国军队败逃后,鲁桓公见到了齐僖公,对他说道:“纪乃敝邑姻亲,寡人躬请赦之。”齐僖公没有答应,两国军队就摆开阵势开始交战,正在相持不下时,郑国兵马恰好赶到,对齐军发起了进攻,杀得齐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齐僖公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宋国军队最后赶来,立营未稳便被鲁郑联军杀得七零八落。齐僖公又惊又气,回国后不久便一命呜呼。

  公元前699年,宋庄公邀合齐、卫、蔡、陈四国共同出兵讨伐郑国。事情的起因是:公元前701年,郑国公子突欲谋作乱,曾向宋庄公许诺,如果宋庄公能帮他入国为君,即位后将酬谢给宋襄公很多东西。宋庄公贪图郑国的贿赂,就率兵奉公子突回国即位,是为郑厉公,郑昭公被迫出奔卫国避难。郑厉公即位后,宋庄公就派人向他索取贿赂,但郑厉公并未完全兑现许诺的数目。宋庄公大怒,就用郑国所贿赂的金玉宝物,分别贿赂齐、卫、蔡、陈四国诸侯,请求四国发兵与宋国共同伐郑。这年12月,宋、齐、卫、蔡四国军队攻入郑地,在都城东郊大肆掳掠,用火攻破了都城的渠门,入及郑国大逵,毁坏了郑国的祖庙,尽取其椽运归宋国,并用这些木料修筑了城门,以示对郑国的侮辱,郑、宋两国由此结下了怨仇,在以后岁月里不断发生你攻我伐的战争。

 公元前697年6月,郑国再度发生内乱,郑厉公为国人所逼被迫出奔至栎邑,郑人到卫国迎接郑昭公归国复位。卫惠公发车徒护送昭公回国,郑昭公复位后却未向卫国修礼答谢,卫惠公由此怨恨郑昭公,并滋生了报复的欲望。出奔后的郑厉公居于郑国边地栎城,一面增修城池,大修甲兵,伺机攻袭郑国;一面央求鲁国出兵,又谢罪于宋国,向宋庄公许诺,复位之后补齐前赂未纳之数。宋庄公闻得此言,贪心再起,再次萌发了纳郑厉公回郑复位的念头,真是一个无耻的贪婪之徒。公元前697年11月,宋庄公纠合鲁、卫、陈三国之兵再次伐郑,因郑国顽强抵抗,三国兵马不胜而还。

 公元前696年正月,宋、鲁两国不甘心伐郑战争的失败,邀请卫、蔡两国诸侯在曹地会晤共谋伐郑。同年4月,按照约定宋、鲁、卫、蔡四国出兵再次讨伐郑国,卫惠公离开卫国,亲自带兵前往伐郑,讵料国内变生内乱。卫国人对卫惠公姬朔谋杀太子和公子寿心怀不满,趁惠公离国伐郑之际,公子泄、公子职就与卫国大夫宁跪谋立新君。这年11月,这些人诈称卫惠公伐郑兵败身死,撺掇急子和公子寿的一班旧人及一些朝中大臣,迎立公子黔牟为君,是为卫国的第17任国君。黔牟是故太子急子的弟弟,卫宣公与夷姜的第二个儿子。黔牟即位后,就大肆宣扬姬朔构陷二兄、致使宣公郁愤而死的罪行,重新为太子和公子寿发丧,并遣使向周王禀告拥立新君之事,周王发布文告册立黔牟为卫国国君并赐婚黔牟。卫人又移宣姜居于别宫,奉养月供不缺。再说宋、鲁、卫、蔡四国讨伐郑国,郑国大夫祭足引兵迎至大陵,与将军傅瑕随机应变合力抗拒四国联军,四国联军见不能取胜,不得已撤军回国。归国途中,惠公姬朔听说国内发生了叛乱,国人已拥立公子黔牟为君,料得自己难以回国,就直接出奔齐国避难。

 齐国是惠公姬朔母亲宣姜的故土,当时齐襄公诸儿执政齐国。诸儿就是与其姐姐文姜私通的那位主儿,是宣姜的弟弟,卫侯姬朔的舅父。姬朔来到齐国,齐襄公厚其馆饩,从优接待了他,并许以日后帮他复国。姬朔也随即向舅父襄公表态:“如归国之日,内府宝玉,尽做酬仪。”于是,惠公姬朔就在齐国定居下来。在姬朔的怂恿和乞求下,齐国诸大夫向齐襄公请问伐卫之期,时齐襄公正向周王朝求婚,就回答大夫们说:“黔牟乃周王之婿,寡人方图婚于周,此事姑且迟之。”于是,襄公答应帮助惠公回国复位的事就搁了下来,这一搁就是8年,姬朔焦急地等待了8年。

 早在四年前,卫公子姬顽就避难于齐国,昭伯姬顽是卫宣公与夷姜第三个儿子,卫侯姬朔的异母兄长。襄公知道自己姐姐的名声不太好,害怕卫国人杀了她,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先派公孙无亏送姬顽回国,并私下嘱咐无亏让姬顽娶宣姜为妻,一来可以保全宣姜的性命,二来也为外甥姬朔复位创造有利条件。公孙无亏就奉命携了姬顽来到了卫国,先与卫国新君黔牟相见。无亏就将齐襄公的意思告诉了卫君黔牟并卫国大臣和宣姜,那宣姜倒也乐意。卫国君臣素恶宣姜僭越中宫,正想贬低她的名号,一听这事无不乐从。可公子姬顽念及父子天伦,恐怕惹人耻笑,坚决不从。

 见昭伯不肯答应,公孙无亏就与右公子职商议,定下了一个计策,请姬顽赴宴饮酒,席间令女乐劝酒,把姬顽灌了个烂醉,然后扶入别宫与宣姜同居,姬顽在醉中稀里糊涂地成就了好事。这姬顽酒醉醒来后,见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后悔莫及,就与宣姜结成了夫妻,后来两人还生育了两男三女。长男公子姬申,次男公子姬毁,后来两公子都先后即位;三个女儿分别嫁与齐桓公、宋桓公和许穆公,分别称为长卫姬、宋桓夫人和许穆夫人。三姐妹中许穆夫人最为出名,是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诗歌《墙有茨》讽刺了卫国宫室的这种淫乱行为,诗云: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史臣又有诗叹曰:

  子妇如何攘作妻,子烝庶母报非迟。

  夷姜生子宣姜继,家法源流未足奇。

  此诗是说卫宣公昔日为太子时就私通其父庄公之妾夷姜而生急子,他即位后,母子两人继续乱伦,生下公子黔牟和公子姬顽,今其子昭伯姬顽又娶了宣公的爱妾为妻,生下了两男三女,家法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而不息也。

《卫国风云》之第八回 救卫国 子突死难

小说 2010-04-13 11:36:40

 

 公元前696年冬天,北狄首领瞍瞒率部攻打齐国,齐国军民奋起抵抗,齐公子成父俘获了长狄首领荣如,狄军败退。卫国也应邀参加了这次战争,卫人俘虏了荣如的弟弟简如。公元前695年秋季,宋国邀请卫国出兵讨伐邾国,以报复邾国参与郑国发起的讨宋之役。公元前691年春天,鲁大夫公子溺配合齐军攻打了卫国,以泄卫国驱逐卫惠公之愤。

 公元前690年,齐襄公亲自率兵讨伐纪国,攻取了纪国三城之地。纪侯自料敌不过齐军,就将城池、妻子等一应事务统统交与其弟赢季,自己大哭一场,拜别宗庙,夜半出城而去,不知所终。纪君逃亡后,赢季出城投降,将纪国土地、户籍、人口、宝器等尽皆纳入齐国。消灭了纪国,齐襄公率军凯旋而归。归国途中,齐姜亲往道路迎接弟弟襄公,两人在禚地彼此酬酢了一番,又留恋欢宿了一场,兄妹二人极尽欢娱。襄公心满意足,然后率领本部人马,浩浩荡荡自禚地回国。卫侯姬朔出城迎接并祝贺齐襄公讨伐纪国的胜利,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向襄公提出了回国复位的问题。襄公就遣使约会了宋、鲁、陈、蔡四国国君,至期就传檄四国一齐起兵讨伐卫国,共同纳卫侯姬朔归国复位。其檄曰:

 天降不幸,卫国罹难。逆臣泄、职,作威作福,擅行废立,卫君出奔,寓居敝邑,凡七年矣。每思此事,孤夜不安枕,奈疆场多事,不能即时诛讨。今幸少暇,愿与诸侯共讨叛逆,至期卫地取齐,幸赖诸君奋力。

 公元前689年冬,齐襄公发车徒500乘,携了卫侯姬朔先期到了卫国边境,等候四国兵马前来。随后,宋闵公捷、鲁庄公同、陈宣公杵臼、蔡哀侯献舞四国之君各引兵赶来,四国兵马与齐师会合于卫地。史学家把这次战役称为“五国伐卫”。五国国君经过短暂的晤面商议,就指挥大军挺进卫国纵深腹地,直逼卫都朝歌城下。一时间,卫国境内旌旗猎猎,鼓角争鸣,强敌压境。卫君黔牟看到五国兵马强盛,一面派兵坚守城池,一面召来公子泄、职商议对策,又急遣大夫宁跪奔往周室告急,祈求天子发兵救援卫国。

 周庄王接到卫国的告急文书,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庄王向群臣问道:“谁能为我救卫者?”满朝王公大臣面面相觑,未有良策。周公忌父、西虢公伯一起说道:“今王室衰微,号令不行。昔我朝伐郑损威,先王受箭,至今已历两世矣,尚未雪耻。今齐侯纠合四国兵马,以纳君为名,讨伐卫国,兵强名顺,岂可与敌?”诸位大臣寂然无声,不发一语。忽见左班最下一人挺身而出,朗声说道:“二位差矣,黔牟立国,乃秉先王之命。既立黔牟,理当废掉姬朔。况卫君黔牟乃我朝之婿,今受诸侯讨伐来求我朝,理当发兵救之,以彰显我王威武。四国但只强耳,安得名顺?二公不以王命为顺,而以纳诸侯为顺,此诚突所不解也。若听任齐侯诛杀卫君,从此是非将颠倒矣,王室威严何在?诸位有何面目立于朝廷为卿士哉?”一番言辞,慷慨激昂,说得众大臣哑口无言,无人能辩。众人视之,原来说话的是周王室的下士子突。

 这一番言辞说得周公忌父和西虢公伯老羞成怒,脸上是青一阵红一阵,两人又不好当场发作,于是就老了面皮,隐忍而言,耐着性子向子突询问道:“倘出兵救卫,抵御五国之敌,汝能担当其任乎?”子突也不怯场,当着周庄王和文武大臣的面,慷慨陈词,朗然说道:“率兵打仗本司马之职,臣位卑才劣,诚非其人,倘若朝中无人,臣虽卑微,若吾王有令,敢不疆场效命乎?”大夫富辰对庄王说:“突言甚壮,可令之一往,亦使天下知我王室有人。”于是周庄王就决定出兵救援卫国,同时吩咐周、虢二公为子突准备兵马粮草,择日出兵救卫。

 且说这周、虢二公被子突在朝上驳了面皮,就嫉恨在心,又怕他救援卫国侥幸立功,在朝中的地位超过自己,两人便在暗地里给子突使绊脚,只发给子突戎车200乘,出征士卒也挑选老弱病残者。子突也不推诿,一面让宁跪回国向卫君报信,一面祭告宗庙择日起兵。这子突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从朝廷领了兵符,也顾不得周师兵微将寡,就匆匆选了一个日子,于公元前688年春季,拜别了周王,率领王师风尘仆仆赶往卫国救难。

 当时,齐、宋、鲁、陈、蔡五国的兵马已攻打到了卫都朝歌城下,五国军队攻城甚急,公子泄、公子职昼夜率兵巡逻,一刻也不敢懈怠,日夜盼望着周王派兵前来搭救,宁跪则日夜守候在卫君身边,寸步不离。那子突率兵赶往卫国,安营扎寨尚未完毕,五国联军就发起攻击,鼓角呐喊,大杀一场,可怜子突兵微将寡,怎抵挡得五国虎狼之师?所带的200乘车徒,如汤泼雪,顿时被联军歼灭。子突仰天长叹,说道:“吾奉王命而战,今身虽死而不失忠义之鬼矣!”于是就单枪匹马,奋力搏击,击杀联军数十人,最后身受重创,力尽筋疲,自刎而亡,后人赋诗赞子突曰:

  孤身弱旅投群狼,拼得性命博一场。

  见义勇为真英雄,岂以胜负论短长!

  卫国守城军士本来就心胆俱怯,听说王师兵败,就一哄而散,各自奔窜逃命。齐国军士首先登城,四国虎狼之兵紧随其后,撞开城门,卫侯姬朔遂带人涌入城内。卫大夫宁跪知道自己力不能敌,大哭了一场,跪别了卫国宗庙,然后出奔秦国逃难而去。泄、职二公子奉了卫君黔牟出走,正好遇到鲁国兵马,两人奋力抵抗,然兵力不能制敌,三人遂被鲁军所擒。鲁庄公将三人绳捆索绑交与卫侯姬朔,姬朔也不敢自专,又将卫国君臣三人转献于齐襄公。齐襄公说道:“黔牟乃周王之婿,于齐国有连襟之谊,今赦之不诛,放归于周。泄、职二逆,乃为首恶,斩首号令。”于是,就喝令刀斧手将泄、职二人斩讫,并将二人首级悬于城门之上,以儆效尤。黔牟被释放后,急急奔周室而去,在位凡八年。

  诸事完毕,卫惠公姬朔就命人击鼓鸣钟,遍召群臣,重新就了君位,其时惠公朔奔逃齐国已经八年了。即位大礼已过,姬朔就命人打开府库之门,尽出所藏金钱宝玉,重重地厚赂了舅父襄公。齐襄公收了外甥的重礼,心情自然不错,着实把惠公夸赞了一番。最后,襄公又煞有介事地对卫惠公说:“鲁侯擒得三公子,其功不在小也,宜劳其军。”卫侯姬朔倒也听话,就尊舅父襄公之意,以赂齐之半的金钱宝物贿赂了鲁庄公,鲁侯也欣然笑纳。襄公又让惠公另出金玉宝器,分别赠了与宋、陈、蔡国三君。五国诸侯见状,皆大欢喜,喝了庆功酒后,各自高奏凯歌,引领了本国兵马得胜回国不提。这年冬天,齐国交还了在伐卫战争间俘获的卫国战俘,还向卫国退回了部分财物和宝器,卫惠公就派人到鲁地接收,对齐国的宽容大度自然又是一番千恩万谢。

 公元前682年,宋国发生了内乱。9月,宋大夫猛获逃奔卫国避难,宋国欲解押猛获归国治罪,遂派使者向卫国交涉此事。卫惠公姬朔爱惜猛获的勇武,不想把他交给宋国,想留他在卫国效力。大夫石祁子劝谏道:“卫宋旧交,今得一夫而失一国,非良谋也。”石祁子是卫国贤臣石碏的后人。卫惠公采纳了石祁子的建议,遂将猛获交给宋使带回,宋人押解猛获回国,归而醢之。公元前681年,主政齐国的齐桓公召集诸侯,主持了北杏之盟;10月,又与鲁国盟于柯地。公元前680年春,卫人宁戚投奔齐国,齐桓公认为宁戚是个人才,就连夜拜宁戚为齐国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时人称宁戚为蜡光大夫。这年冬天,齐、鲁、宋、卫、郑五国首脑又会晤于卫国鄄地,不用歃血,揖让而散,诸侯大悦。公元前679年春,齐国奉王命再次约会诸侯于鄄地,齐、宋、卫、郑、陈五国国君歃血为盟,推举齐国为诸侯盟主,齐国始称霸焉。

 两年前,齐国曾出兵讨伐郑国,纳郑厉公突归国复位,迫使郑国倒向齐国。但郑厉公摄于楚国的淫威,不得已背叛了齐国而臣事楚国,齐桓公对此耿耿于怀。为了进一步控制郑国,巩固齐国在诸侯间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78年夏,齐国决定给郑国一点教训,于是就照会宋、卫两国共同出兵讨伐郑国。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郑国不得不向齐国低头,再次请求结盟讲和,齐、宋、卫三国兵马撤退回国。9月,郑厉公在国内治乱,诛杀了公子阏,刑刖了大夫强鉏,公父定叔逃奔卫国避难,定叔乃共叔段之孙也。

 公元前675年9月,郑人派使者到卫国迎接定叔回国,使者向卫侯姬朔请求道:“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当年10月,卫惠公派人把公父定叔送回郑国。这年12月,齐桓公再次大合诸侯,邀请鲁、宋、卫、郑、陈、许、滑、腾等八国诸侯在幽地会盟。从此,齐国在诸侯间的霸主地位更加巩固了。

《卫国风云》之第九回 离家乡 宁戚仕齐

小说 2010-04-13 11:33:58

 

 

公元前681年春,齐桓公邀会宋国、陈国、蔡国和邾国会盟于北杏,商讨如何平定宋国内乱的问题,史称这次会盟为北杏之盟。10月,齐桓公、鲁庄公会盟于齐之柯地,鲁大夫曹沫在盟坛上劫持了齐桓公,迫使齐国归还了侵占鲁国的土地。诸侯听说齐鲁盟柯之事,都钦佩齐桓公是一个讲信义的人。于是卫、曹二国先后派人来齐国谢罪请盟。公元前680年春,宋国背叛了北杏之盟,齐桓公传檄陈人、曹人共同出兵讨伐宋国,相国管仲携爱妾婧率军先行。

  管仲率军出都城临淄南门,大约走了三十多里,来到了峱山脚之下,见一村野农夫,身穿短褐单衣,头戴破笠,打着赤脚在山下放牛。这人目无旁人,敲打着牛角放声而歌,高声唱道:“浩浩乎白水。”管仲听后,茫然不解其意,就向爱妾婧询问。婧回答说:“妾闻古有《白水》之诗云:浩浩白水,鲦鲦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此人殆欲仕也。”管仲就命令御人停下车来,派人将那人召了过来。那野夫随使者来见管仲,不慌不忙,长揖而不拜。管仲就问他姓甚名谁,那人回答说:“卫之野人也,姓宁名戚。慕相君好贤礼士,不惮跋涉至此。无由自达,为村人牧牛耳。”管仲就考问他的学识,宁戚应对如流。管仲感叹地说:“豪杰辱于泥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吾君大军在后,不日当过于此。吾当作书与汝,子持之以谒吾君,必当重用。”管仲当即向齐桓公写了一封推荐信,交给宁戚收好,嘱咐他等待齐桓公来到时,就把信交给他,两人就此别过。

  管仲走后,宁戚就在峱山之下一边放牛,一边等待齐桓公的到来。三日后,齐桓公的大军来到了峱山脚下,宁戚仍像先前那样短褐单衣,破笠赤脚,站立在道路旁边,全不畏避。齐桓公乘坐的舆车快要到了,宁戚就敲起牛角大声唱道:“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听到歌声,感到很奇怪,就命令从人将宁戚带到自己的舆车前面,问他姓名居处。宁戚据实回答说:“姓宁名戚。”桓公又问:“汝牧夫而已,何得讥刺时政?”宁戚辩解说:“臣乃小人,安敢讥刺朝政?”齐桓公指责他说:“当今天子在上,寡人率诸侯宾服于下,百姓乐业,草木沾春,舜日尧天,不过如此。汝谓不逢尧舜,又曰长夜不旦,非讥刺朝政而何耶?”宁戚听罢,仰天大笑,接着便侃侃而谈道:“臣虽村夫,不睹先王之政。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今值周室纪纲不振,教化不行于世,而曰舜日尧天,诚小人所不解也。且又闻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今明公一举而宋国背会,再举而鲁国劫盟,用兵不息,民劳财敝,而曰‘百姓乐业,草木沾春’,又小人所未解也。小人又闻尧弃其子丹朱,而让天下于舜,舜又避于南河,百姓趋而奉之,不得已即帝位。今君弑兄得国,假天子以令诸侯,小人又不知于唐虞揖让何如也!”齐桓公听罢这话,变然作色,勃然大怒,喝道:“匹夫出言不逊!”就喝令左右拉下去斩之。

  左右随即绑缚宁戚而去,就要行刑杀头了,宁戚镇定自若,颜色不变,了无惧意,仰天长叹道:“桀杀龙逢,纣杀比干,今宁戚与之为三矣!”大夫隰朋听了这话,就喝令刀斧手刀下留人,他急忙禀报桓公说:“此人见势不趋,见威不惕,非寻常牧夫也。君其赦之!”桓公念头一转,想想也有道理,怒气顿消,就下令给宁戚松绑,并对宁戚说:“寡人聊以试子,子诚佳士也。”宁戚活动了一下筋骨,就从怀中拿出了管仲的推荐信。桓公接过拆而观之,只见管仲写道:“臣奉命出师,行至峱山,得卫人宁戚。此人非牧竖者流,乃当世有用之才,君宜留以自辅。若弃之使见用于邻国,则齐悔无及矣!”看罢管仲的举荐信,桓公对宁戚说:“子既有仲父之书,何不早呈寡人?”宁戚回答说:“臣闻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君如恶直好谀,以怒色加臣,臣宁就此死之,必不出相国之书矣。”桓公听罢非常高兴,认为宁戚是个人才,就命令后车载上宁戚,让他随军前行。 

  这天晚上,齐军下寨宿营,齐桓公命令从人点起火把,又急忙让内侍寻找朝服衣冠。寺人头目竖刁向桓公问道:“君索衣冠,为爵宁戚乎?”齐桓公回答说:“然也。”竖刁就对桓公说:“卫去齐国不远,何不使人访之?若其人果贤,爵之未晚也。”齐桓公对他说:“此人廓达之才,不拘小节,恐其在卫或有细过。假若访得其过,爵之则不光,弃之则可惜!”遂力排众议,就在灯烛之下,拜宁戚为大夫,让他与管仲同参齐国朝政。宁戚改换衣冠,谢恩而出。髯翁有诗曰:

  短褐单衣牧竖穷,不逢尧舜遇桓公。

  自从叩角歌声歇,无复飞熊入梦中。

  桓公大军开赴宋国地界,陈宣公杵臼、曹庄公射姑先期到达,周王室单子的兵马也随后赶到。大家相见,各叙礼仪,然后开始商议攻打宋国的策略,宁戚向桓公建议道:“明公奉天子之命,纠合诸侯,以威胜之,不如以德胜之。依臣愚见,暂且不必进兵。臣虽不才,请掉以三寸之舌,前去游说宋桓公行成讲和。”齐桓公听后大悦,就传令大军在宋国边界安营扎寨,先让宁戚入宋国游说宋桓公。宁戚领命,乘坐一辆小车,带了随从数人,径直赶至睢阳来见宋桓公。宋桓公接到了门人禀报,就向大夫戴叔皮询问道:“宁戚乃何许人也?”戴叔皮回答说:“臣闻此人乃牧牛村夫,齐侯新拔之于位。必其口才过人,此来乃使其游说也。”宋桓公又问:“何以待之?”戴叔皮回答说:“主公召入,勿以礼待之,观其动静。若开口不当,臣请以引绅为号,君便令武士擒而囚之。则齐侯之计沮矣。”宋桓公点头称是,就吩咐武士伏于宫殿两厢伺候。

 宁戚宽衣大带,昂然跨入宋国宫殿,见到宋桓公长揖不拜。宋桓公端坐大殿也不回礼,见宋桓公如此怠慢自己,宁戚就仰面而长叹道:“危哉乎,宋国也!”宋桓公听罢,骇然问道:“孤位备上公,忝为诸侯之首,危从何来?”宁戚就反问道:“明公自比与周公孰贤?”宋桓公回答说:“周公圣人也,孤焉敢比之?”宁戚就对宋桓公说:“周公在周室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犹且吐哺握发,以纳天下贤士。明公以亡国之余,处群雄角力之秋,继两世弑逆之后,即使效法周公,卑躬下士,犹恐士之不至。今公妄自矜大,简贤慢客,虽有忠言,安能至明公之前乎?不危何待?”宋桓公听后愕然,急忙离坐而起,对宁戚施礼说道:“孤嗣位日浅,未闻君子之训,先生幸勿罪也!”

  此时,戴叔皮就在旁边看坐,见宋桓公被宁戚的话打动,就连连举其衣服的带绅。宋桓公看见了,也全然不顾,向宁戚问道:“先生此来,何以教我?”宁戚回答宋桓公说:“天子失权,诸侯星散,君臣无等,篡弑日闻。齐侯不忍天下之乱,恭承王命,以主夏盟。明公亦列名于盟会,以定位也。若又背之,犹不定也。今天子赫然震怒,特遣王臣单子,驱率诸侯,以讨于宋。明公既叛王命于前,又抗王师于后,不待变兵,臣已卜胜负之有在矣。”宋桓公又向宁戚问道:“先生之见如何?”宁戚接着对宋桓公说:“以臣愚计,勿惜一束之贽,与齐会盟。上不失臣周之礼,下可结盟主之欢,兵甲不动,宋国安于泰山。”宋桓公幡然醒悟,说道:“孤一时失计,不终会好。今齐国方加兵于我,安肯受吾之贽?”宁戚哈哈大笑,说道:“齐侯宽仁大度,不录人过,不念旧恶。如鲁不赴会,一盟于柯,遂举侵田而返之。况明公在会之人,焉有不纳之理?”宋公又问宁戚:“将何为贽?”宁戚对宋桓公说:“齐侯以礼睦邻,厚往薄来。即束脯可贽,岂必倾府库之藏哉?”

 宋桓公听了非常高兴,就打点了聘问礼币,立即派遣使者跟随宁戚到齐营向齐桓公请成讲和,大夫戴叔皮满面羞惭而退。齐桓公答应了宋国的讲和请求,诸侯军队遂撤师回国。自此,宁戚在齐国得到了齐桓公的重用。

《卫国风云》之第十回 抗王师 卫朔伐周

小说 2010-04-13 11:31:55

且说周平王东迁雒邑后,在位51年而崩,公元前720年,传位于其孙姬林,是为周桓王。桓王崩又传位于其子庄王,庄王崩又传位于子僖王。周僖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诸侯。僖王在位五年而崩,又传位于其子姬阆,是为周惠王。

  起初,庄王嬖幸侍妾姚姬,是谓王姚,王姚生了儿子子颓,庄王非常宠爱他,就让大夫蔿国做他的师傅。子颓很喜欢养牛,曾在京师养了几百头牛,并亲自调料喂养,饲以五谷,披以文绣,称之为文兽。每当出行时,子颓及其奴仆随从都骑牛而行,出游队伍浩浩荡荡,路上践踏无忌,百姓对他们的行为愤恨不已,但敢怒而不敢言。暗地里,子颓又与大夫蒍国、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结为死党,时人称他们为五大夫。这伙人朋比为奸,无恶不作,僖王在位时,因宠爱公子子颓,对他们的恶行未加禁止。惠王即位后,子颓依仗着他是惠王的叔父,更加骄横无忌,飞扬跋扈,还不时给惠王一点颜色看看。文武大臣和国人背后对他们议论纷纷,只是当面隐忍不言。

  惠王对他们的行为非常恼怒,即位后就开始裁抑其党,削弱子颓一伙人的势力。先夺了子禽、祝跪、詹父的田产充为公产,又夺了蒍国和边伯靠近王宫的菜圃、府舍以广王室苑囿,接着又革了膳夫石速的俸禄。惠王的这些举动激怒了五大夫蒍国这一伙人,公元前675年秋,五大夫就奉子颓为君,率人攻打王宫和惠王,幸有周公忌父与召伯廖等一班旧臣奋力抗拒,子颓一伙的阴谋才没有得逞。蒍国一伙见不能取胜,就奉了子颓奔往苏国温地。温地在今河南省温县,是周武王时期司寇苏忿生的采邑。到了东周时期,苏门后人苏子背叛了周室而依附狄人,与周王室素有嫌隙。今见子颓来温避难,苏子料自己无能为力,就与子颓奔往邻近的卫国,请求卫惠公出兵纳子颓归周为王。

  这卫侯姬朔素恶周室册立黔牟做卫国国君,又对周王容纳出奔的黔牟一事耿耿于怀,今值五大夫作乱,又适子颓来卫国请兵,卫惠公也不与大臣商量,就满口答应帮助子颓归周为王。于是,姬朔一面整顿兵马,一面联络南燕,两家约好出兵伐周,共同拥立子颓为王。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卫惠公姬朔就率领卫、燕两国兵马,杀气腾腾直奔成周而来。仓促之间,周公忌父来不及召集诸侯前来勤王,他所率领的王师又抵挡不住卫燕两国军队凌厉的进攻,就与召伯廖保护着周惠王出奔到郑国鄢地。这年冬天,卫惠公姬朔与五大夫共立子颓为周王。子颓即位后乐而忘忧,大行歌舞以享功臣五大夫,并把姬朔好好地表扬了一顿。卫惠公在京师恣意享受了一番,然后得意洋洋返回卫国。以后又过了几年太平时光,公元前669年5月12日,卫惠公姬朔死去。这年六月初一日,日有食之。卫惠公死后,他的儿子姬赤即位,是为卫懿公,这是卫国的第18任国君。

  且说郑厉公立国于齐楚两大国之间,不辱即危,十分难受,回想起先祖三世在周室为卿的风光,时刻盘算着恢复象先祖那样在周朝的政治地位,以抬高自己在诸侯中的身价。周惠王出奔鄢地的消息传来后,大夫叔詹对郑厉公说:“五大夫及卫朔立子颓为王,周室人心不服,君若兴兵纳王,万世之功也。”郑厉公听了这话,高兴地对叔詹说:“善哉!子颓懦弱,无能为也。所恃者唯卫、燕之众耳,今卫、燕撤师回国,五大夫乃掌中之物耳。寡人将遣使以理喻之,如能悔而反正,胜似用兵多矣。”于是,郑厉公就一面派人到鄢地慰问惠王,一面修书致与子颓。书曰:

  突闻以臣犯君,是为不忠;以弟奸兄,谓之不顺。不忠不顺,天将殃之。王子误听奸臣之计,放逐其君,若能悔悟,奉迎天子,束身归罪,不失富贵。如若不然,尚可退居一隅,比于蕃服,犹可谢天下之口。唯王子速图之。

 子颓得了郑厉公的书信,犹豫良久,未得主意,就与五大夫商议。五大夫不愿失去已经得到的荣华富贵,就对子颓说:“骑虎者势不能下,岂有屈万乘之尊,而复退居臣位者?王不可听之。”受五大夫的蛊惑,子颓不但没有听从厉公的劝告,反而驱逐了郑国派来的使者。使者回到郑国向厉公禀报,厉公也不发怒,自己亲到鄢地朝拜惠王,并迎接惠王暂幸栎邑。郑厉公曾在栎邑居住了17年,宫室及一应设施齐整如故,正适合周惠王暂时居住。郑厉公把惠王一行奉迎到栎邑后,又具币遣使通于西虢公,与西虢公密谋共纳惠王归周复位。

 公元前674年春,郑厉公约会西虢公,同起义兵讨伐子颓,帮助惠王回国复位。厉公领兵攻打南门,虢公率军攻打北门,两边兵马攻城甚急。大夫蒍国慌忙叩宫门来见子颓,恰逢子颓正忙着饲养他的爱牛,没工夫接见他。蒍国就假传王命,令边伯、子禽等人率兵登陴守御。周人素来厌恶子颓、蔿国这一伙人,听到周惠王归国的消息,欢声雷动,争着献城门迎接惠王入城,郑虢联军遂一拥而入。蒍国正准备起草国书,使人前往卫国请求发兵救援,国书还没写好,就听见朝堂上传来钟鼓之声,小竖匆忙来报:“旧王已入城坐朝矣!”蒍国见大势已去,遂自刎身亡。子禽、祝跪二人死于乱军之中,边伯和詹父被周人绑缚献功。子颓与石速骑着心爱的文牛出西门奔逃,怎奈牛体肥硕,一步三摇,行动迟缓,连牛带人全被郑国的追兵捕获,子颓、石速与边伯、詹父被一同斩首。周惠王归周复位,重新行过即位大礼。后人赋诗叹子颓曰:

  挟宠横行意未休,私交乘衅起奸谋。

  一年南面成何事?只合关门去饲牛。

 惠王复位后,就将虎牢以东的土地赏给了郑厉公,把酒泉之邑赏给了西虢公,酒泉即今河南渑池境内的城池,经过一番安顿,周王室朝内才开始安定下来。周惠王对卫朔伐周拥立子颓之事耿耿不能释怀,公元前666年,周惠王遣召伯廖出使齐国,赐齐桓公为方伯,修太公之职,得专征伐权,并命令桓公会合诸侯以王室的名义攻打卫国,讨伐卫朔对抗王师援立子颓的罪行。其檄曰:

  卫朔抗王师援立子颓,助逆犯顺,罪恶滔天,朕念之十年,耿耿不能释怀。迄今天讨未彰,朕夜不安枕,嘱尔会合诸侯,克日起兵,以正卫朔之罪,烦伯舅为朕图之,天下幸甚。

  这齐桓公得了周王之令,仗着自己的实力强劲,也不照会各诸侯国,亲自出马率兵讨伐卫国。此时卫惠公已撒手归天,其子懿公袭了君位,卫懿公闻听齐师伐卫,也不问青红皂白,就组织兵马出城抵抗。齐军斗志旺盛,卫军不能抵挡,一触即溃,潮水般地退回都城朝歌。齐桓公驱军直迫朝歌城下,对卫懿公宣扬王命,数其罪状。卫懿公知道卫国难挡齐军,惶惶不得安宁,他对齐桓公说道:“此乃先君之过,寡人安知其事耶?”就派遣太子开方出城向桓公求和,并载金帛五车贿赂齐军,乞求桓公免罪。齐桓公也不是真心治罪卫国,见卫君派人讲和,又送来这么多犒劳之物,就对众人说道:“先人之罪,不及子孙。今遵王命,讨伐卫罪,彼君知过,不加它伐。苟遵王命,寡人何多求于卫耶?”于是,就收了贿赂,命令诸军停止攻城,稍事休整就撤军回国。后人有诗说惠公曰:

  卫朔泄愤动刀枪,妄自兴兵伐周王。

  岂料自己身死后,子孙无端遭祸殃。

 这卫太子开方也是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之流,见齐国兵马强盛,就对齐桓公说道:“愿仕于齐。”桓公问他:“子为卫侯长子,依序汝当立储,安肯舍南面之尊,屈就北面而事寡人耶?”开方赶紧回答说:“君乃天下贤人,倘得执鞭坠镫,胜做国君甚矣。”齐桓公信以为真,以为开方真心效忠自己,于是就拜开方为齐大夫,与竖刁、易牙同列于朝廷,参与齐国国事,时人谓之齐国三贵。开姓即肇始于卫太子开方。开方又向桓公夸荐了卫侯少女的美貌,桓公就向懿公遣使纳币求为侍妾,卫懿公接到齐桓公的求婚,哪里敢推辞,急忙把少卫姬送到了齐国,齐桓公悦而纳之。起初,卫惠公曾将卫女送给了齐桓公做侍妾,称长卫姬;今之卫姬谓之少卫姬,是长卫姬的妹妹,后来,姊妹二人俱有宠于桓公,还分别为桓公生了两位公子,一曰公子无亏,一曰公子元,两人先后即齐国君位。

《卫国风云》之第十一回 玩仙鹤 懿公失国 

 小说 2010-04-13 11:29:53 

周王室曾有过一位喜欢养牛的子颓,这不,卫国又出了一位好鹤的主儿,这人就是卫懿公姬赤,卫国的第18任国君。卫懿公自嗣位以来,般乐怠傲,不理朝政,偏偏嗜好玩鹤,凡是前来献鹤的都有重赏。于是,远近的弋人就百方罗致仙鹤前来进献。于是乎,卫国的宫廷苑囿里处处有鹤,那真是群鹤争鸣,百鹤起舞,宫廷简直就是一个鹤的世界。懿公所蓄养的鹤都有品位俸禄,上品者享受大夫级的俸禄,乘坐轩车;下品者享受卿士级的俸禄,乘坐饰车。养鹤的人自然也吃朝廷俸禄。卫懿公出游的时候,也让鹤跟随他分班从幸,命以大轩载于车前,号称鹤将军。懿公喜欢养鹤,就厚敛重赋于百姓充作鹤粮,而民有饥饿冻馁却全不抚恤。卫国人对惠公谋杀急子和姬寿本来就心怀不满,现在又看到他的后人这样不体恤民情,国人对卫懿公无不口出怨言,怒目而视,时刻都想推翻他的统治,另选贤君治国。

  当时大夫石祁子与宁速同秉国政,二人忠厚耿直,都是卫国的贤臣。两人屡次劝谏懿公改邪归正,要他体恤民情,打理朝事,懿公总是听不进去。公子姬毁是昭伯姬顽与宣姜的第二个儿子,按辈分与懿公是堂兄弟,也是卫国出名的贤人君子。他也经常劝懿公停止养鹤,勤于政务,卫懿公也不搭理他。见懿公不听劝谏,他知道这样下去早晚要亡国,就借故投奔齐国避难去了。齐桓公接纳了公子毁,又把宗族之女嫁给了他,姬毁就这样在齐国定居下来。

  那时候,卫国北方居住着一个叫做獯鬻的少数民族,时人称之为北狄。北狄的首领瞍瞒控兵数万,常怀扫荡中原之野心。公元前660年冬天,瞍瞒听说齐国攻伐了邻国山戎,勃然大怒,就率领骑兵两万攻打齐国的友好邻邦邢国。大军开到邢地,瞍瞒就命令属下残破其国,堕毁其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后来听说齐国发兵救援邢国,瞍瞒就命令属下移兵向南攻打卫国。当时,懿公正打算载鹤出游,接到狄人进攻的谍报,大惊失色,即令国人敛兵授甲抗击狄兵。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逃离京城,隐藏于荒郊村野,不肯从军打仗。懿公就命令司徒拘擒百姓数百人,讯问他们逃避从军打仗的原因,众人齐声回答说:“鹤将军足以打仗御狄,焉用我辈出征打仗?”卫懿公听了这话,如梦初醒,脸上是青一阵红一阵,他惭愧地对大家说:“寡人知罪矣。”于是,他就顺从民意,驱散了他的鹤兵鹤将。哪料那些鹤久经宫廷豢养,享受惯了宫廷安逸的生活,虽经宫人驱赶,却盘桓在宫庭苑囿久久不肯离去,卫懿公心里又惊又愧。石祁子和宁速两大夫又亲自跑到街市上,向国人遍述懿公的悔过之意,老百姓才开始向一块儿靠拢聚集。

  当时,狄人已经进攻到了卫国的荥泽,战事谍报一夕三至,卫国君臣也跟着这谍报一夕三惊。大夫石祁子建议向齐国请兵救援,懿公摇了摇头,叹息道:“昔齐师奉王命伐我,兵马虽退,我并未修聘致谢,齐人安肯救我?不如背水一战,一决存亡胜负。”大夫宁速向卫懿公请战说:“我君居都守国,臣请率师御狄。”懿公对他们摆了摆手,说道:“孤不亲行,恐人不用心。国事全委二卿,寡人若不胜狄,恐不能归矣。”此时的卫懿公颇有一种视死如归的劲头。于是,懿公就让石祁子代理国政,又令宁速专力守御都城朝歌。石祁子和宁速二人接受了命令,与卫懿公洒泪作别。这懿公在临死之前,倒也爷们儿似的勇武了一回。安排完毕,懿公就大集车徒,命渠孔为大将,于伯为副将,黄夷为先锋,孔婴齐为后队,自己亲自率兵,一路开往前线荥泽,前去抵御狄人的入侵。

  行军途中,士卒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们作怨歌唱道:“鹤食禄,民力耕,鹤乘轩,民操兵。狄锋厉兮不可撄,欲战兮九死而一生!鹤今何在兮?而我瞿瞿为此行!”大夫渠孔也不体恤士卒的疾苦,用法太过严厉,致使士兵口生怨言,人心更加涣散。懿公看到这种情况,心情非常沉重,心中闷闷不乐。部队开到荥泽,看见有狄兵千余人,队伍松松垮垮,全无秩序。渠孔也不做调查研究,就贸然下令击鼓进攻,狄人一战即溃,卫兵则紧追不舍。这时候,猛听得一阵唿哨响起,胡骑从四面八方将包围了卫军,并将卫国军队截作三处,使之首尾不能相顾,秩序登时大乱。原来方才是狄人的诱敌深入之计。卫人原本就无心恋战,今见狄人攻势强劲,纷纷弃了兵马车仗,四下里奔窜逃命,狄兵把懿公围得水泄不通。渠孔见大事不好,就对卫懿公说道:“请君拔下大旗,变易服装,逃命去吧。”这时候的卫懿公倒也大义凛然,他坚定地对渠孔说道:“孤宁一死,以谢百姓耳。”卫国的前军和后军都被打败了,先锋黄夷战死在疆场,后队孔婴齐自刎而死,副将于伯中箭坠车而亡,大将渠孔也被狄兵杀害,卫懿公被狄人的乱刀砍为肉泥,卫国军队一触即溃,全军覆没。一代国君竟死的如此凄惨。

  卫国太史礼孔、华龙滑被狄人俘获,狄人想杀掉他们,二人知道胡人迷信鬼神,就欺骗他们说:“我们主管祭祀,得先回城告诉鬼神。不然的话,鬼神是不会保护你们的。”瞍瞒信以为真,就释放了他们,好让他们回城通禀于鬼神。二人脱离了鬼门关,就匆匆忙忙奔回了朝歌,时大夫宁速正戎装巡城,见二人单车而来,心中大吃一惊,赶忙问道:“主公何在?”二人回答说:“已全军覆没矣!狄兵强盛,宜避其锋,不可坐以待毙。”宁速就想打开城门迎他们进来,礼孔说道:“与主俱出,不与主入,臣子忠义何在?吾事君于地下矣!”礼孔说罢,拔剑自刎而亡。后人有诗叹曰:

  无道昏君何情肠,怎不驱鹤上战场?

  卫地从来多君子,今人思来泪茫茫。

  宁速开了城门,放华龙滑入城,与石祁子商议后,就引了懿公的宫眷及公子姬申,连夜出城东奔,太史华龙滑抱了卫国的典籍随后紧跟。国人闻得卫侯兵败身亡的消息,也拖男带女,扶老携幼,跟随着二大夫逃命而去。狄人乘胜追击,长驱直入,百姓奔走落后者,悉被狄人杀戮。一时间,卫国上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哀声撼地,哭声震天。石祁子保护宫眷前头先行,宁速领兵断后,且战且退,快到黄河的时候,幸得宋桓公派兵前来营救,卫国君臣星夜渡过黄河。狄人攻入卫国都城朝歌,将卫国府库及民间财物抢掠一空,然后又堕毁城郭,满载财物,撤兵回国。卫国自康叔得国到被迫迁都漕邑,在商都朝歌作国都凡382年,昔日繁华的都市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卫人国破家亡,令人扼腕叹息。

  卫国臣民在宋人的帮助下渡过黄河,到了黄河东岸的漕邑,清点遗民人数,仅存730人,就从共、滕二邑十抽其三共得四千余人,与卫国的遗民凑够了五千之数,就在漕邑草创庐舍,拥立公子姬申为君,是为卫戴公,这是卫国的第19任国君。姬申是昭伯姬顽与宣姜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戴公的身体本来就不很结实,经过了这一番折腾,病情突然加重,即位后没过多久就一病不起,最后,药石无效,趁着卫懿公还没走多远,也追随懿公驾鹤西游了。国不可一日无君,经大臣们商议,派大夫宁速奔齐国迎公子毁回国即位。

  且说卫大夫弘演,先奉命出使陈国,比及返回国内时,已是国破家亡。闻得卫侯死于荥泽,就带了从人渡过黄河,去寻觅懿公的尸首。一路上,望见卫人尸骸暴露,血肉狼藉,心中万分伤感。弘演与从人赶往荥泽,见大旗倒在荒泽旁边,一折臂小内侍卧倒在地上,见卫人来到,就指着一堆模糊的血肉说:“此即主公也。吾亲见主公被杀,奈臂伤痛甚,不能行走,乃卧守于此,只等国人为主收尸。”弘演见懿公的尸首已零落不全,唯有一肝保存完好,就大哭了一场,对着这肝脏行过君臣之礼,念念叨叨向肝复命,报告了出使陈国的情况。复命完毕,弘演吩咐从人说:“吾将以身为棺安葬主公。死后埋我于树下,待有新君,方可告之。”弘演说罢,就拔剑自剖其腹,又哆哆嗦嗦把懿公的肝脏塞进自己的腹中,须臾之间倒地而绝。从人就按照他的吩咐埋葬了他,然后用车载了小内侍渡过河去,到漕邑察听新君的消息。

  再说卫大夫宁速赶往齐国,迎公子毁回国嗣位。齐桓公赠与公子毁良马一乘,祭服五车,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只,又以鱼轩兼美锦三十匹赠与公子夫人;还派公子无亏率车三百乘,甲士3000人,护送姬毁归国即位,并帮助卫国防守漕邑;同时还带去了建造府舍用的大批门材。公子无亏是长卫姬的儿子,卫国是他的姥娘舅家,齐桓公派他来,就是想让他替卫国尽心尽力。公子毁到了漕邑,弘演的从人和折臂内侍就登门求见,向他备述了弘演为懿公剖腹纳肝的感人事迹。公子毁及群臣听罢,个个唏嘘不已,他就遣使具棺,命人前往荥泽为懿公收尸,而后又为懿公和戴公发丧戴孝。还追封了大夫弘演,录用他的儿子在朝廷公干,以表彰他对朝廷的无限忠诚。此时已是公元前660年12月。

 

《卫国风云》之第十二回 吊卫侯 巾帼赋诗

小说 2010-04-13 11:27:44

 

春秋时期的卫国处于黄河下游地区,黄河从太行山东麓向北流去,把卫国分为东西两部分,都城朝歌位于黄河西岸,太行山东麓。那时候的卫国,各地沟渠纵横,山丘林木苍翠,田野禾谷茂盛,河岸稻肥水美,村庄炊烟袅袅,鸡犬之声可闻,一派祥和景象。那个年代,诸侯林立,弱肉强食,卫国不断受到大国的讨伐和侵扰,还接二连三地卷入诸侯间的不义战争,连年的征战使得卫国的国力大减。自卫武公之后的历代国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国内还不断发生争权夺利的斗争和内乱,昔日的泱泱大国正逐步走向衰落。虽然如此,卫国在当时仍然算一个中等诸侯国。

  卫宣姜就是在那个时候下嫁给昭伯姬顽的。两人结婚后,生下了公子申和公子毁,还生了长卫姬、宋桓夫人和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是他们的第三个女儿,时人称她为季姬。公元前690年,季姬生于卫国都城朝歌,长大后嫁给了许国穆公,人们叫她许穆夫人。季姬天真烂漫,聪明伶俐,不但模样漂亮,而且还有远大的志向。她不仅读书习文,还经常骑马练箭,强身修武,也常常到清清的淇水边垂钓嬉戏。卫国地处中原,经常受到大国的讨伐和欺负,少女时代的季姬就深深为祖国的安危担忧,期盼着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幻想着长大后能为保家卫国尽一份力量。

  一天,时为宋桓公夫人的姐姐伯姬归宁省亲,季姬陪她在淇河边漫游垂钓,两人在闲谈中提及了女人的婚姻大事,宋桓夫人就问她有没有中意人选。季姬忧郁地对姐姐伯姬说道:“女子婚姻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何能自专?弊邑现已由大国衰落到了弱小侯国,四面有大国威胁,北面有戎狄侵扰;如今君主荒怠朝政,卫国危在旦夕。我宁愿嫁与齐桓公那样的君主,倘若国家有难,即可疆场效力。”宋桓公夫人被她的爱国热情所打动,连连称赞她的志向。从此,季姬的名声便在诸侯中传了开来。

 季姬长得貌美多姿,名声又好,许、齐、秦等异姓诸侯纷纷派使者前来求亲。当时诸侯国之间的通婚联姻是一种政治行为,带有强烈的亲善和结盟的性质。季姬从祖国的利益考虑,认为许国贫而弱小,离卫国又远,一旦卫国受到攻击,许国根本没有力量前来救援。齐国强大,又是卫国的近邻,希望自己能嫁到齐国,当卫国遇到危难时,能够及时得到齐国的救助。但是一个弱女子又怎样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呢?许国用重金贿赂了卫国宠臣渠孔,又投卫懿公所好,献上了两只仙鹤。于是,卫懿公便允诺了许国的求婚,就这样季姬嫁到了许国,做了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嫁给许穆公后,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关切着自己的祖国。她知道自己的堂兄卫懿公荒淫腐化,不问朝政,也不懂得体恤民情。听说还像过去一样整天养鹤,并让鹤乘坐大夫的车子,以致国人怨声载道,还经常受到外国侵犯和欺辱。每念及此,许穆夫人便心如刀搅,忧愤不已。卫国的内忧外患,勾起了她的无限情思,她为排遣胸中的郁闷,常常吟诗解忧,抒发胸怀,既留恋自己在卫国的快乐生活,又时刻为祖国的安危担忧。夜幕降临,许穆夫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感慨赋诗,写下了诗篇《竹竿》,记录了她在卫国时期的快乐生活和眼下的忧愁与苦闷心情。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公元前660年冬,狄人侵犯卫国,卫懿公好鹤亡国,自己也殒命沙场。卫国国破君亡的噩耗传到许国,许穆夫人痛彻肺腑,悲痛欲绝,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祖国,跃马疆场报仇雪耻,抗敌复国。她立即上朝请求出兵援救卫国,她悲戚地对许国国君说道:“卫乃妾身家邦,今受狄人侵犯,国破君亡,请我君速速出兵救助,妾将永远铭记在心。”当时许穆公已经亡故,许国国君是胆小怕事的许僖公,他害怕引火烧身,不敢出兵救援卫国,断然拒绝了夫人的请求。面对祖国的巨大灾难,许穆夫人不甘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她怀着一腔悲愤,决定驾车驱驰漕邑,归唁卫侯,与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共赴国难,但遭到了许国君臣的强烈反对。许穆夫人据理力争,愤怒地驳斥道:“卫国灭亡,狄势益涨,狄若攻许,易如反掌。”她的铮铮之言,把许国君臣驳得哑口无言。许穆夫人不顾许国君臣的强烈反对和无理拦阻,率领当初随嫁到许国的仆从,风尘仆仆赶往自己的祖国。归国途中,许穆夫人挥笔赋诗,写下了诗歌《泉水》,表达了她对祖国和亲人的无限眷恋。诗曰: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许穆夫人抵达卫国漕邑后,与逃亡到那里的卫国宫眷、臣民及刚被拥立的国君卫戴公相见。她先卸下车上装载的物品救济难民,接着就与卫国君臣商议复国之策。他们从共、滕两邑招来百姓四千余人,一边安家谋生,一边整军习武,进行训练。还建议卫戴公邀控于大邦,向齐国遣使求援。就在这个时候,被许穆夫人的果敢行为吓得不知所措的许国大臣接踵而来,对她大加抱怨指责,有的责怪她一时冲动考虑不慎,有的嘲笑她的行动徒劳无益,有的指责她抛头露面有失体面,企图把她拦截到许国去。但许穆夫人坚信自己的行动是无可指责的,她决不反悔。面对许国的大臣的陋识与无礼行为,她怒不可遏,愤怒地斥责道:“即使你们都说我不好,说我渡过济水返回卫国不对,也绝不能让我改变初衷;比起你们那些愚蠢的主张,我的眼光要远大得多,我思念祖国的心是永远禁锢不住的。”她怒火万丈,悲愤赋诗,写下了那不朽的诗篇《载驰》,反映了她拯救祖国和恢复家邦的坚强决心与信心。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樨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许穆夫人到达卫国后不久,卫戴公就病重而亡,她建议卫大夫宁速赶快去齐国迎接公子毁回国即位,并向齐国请求求援,同时让宁速带去了自己的诗作《载驰》。齐桓公被许穆夫人的爱国热情所感动,当即派自己的儿子无亏率兵三千、战车三百,前往卫国戍守漕邑,帮助卫国抵御狄兵,收复卫国失地。同时还赠与了大批救援物资,帮助卫国重建家园。在许穆夫人和卫国诸臣的辅助下,卫文公勤于政务,励精图治,卫国很快就出现了中兴局面,恢复了在诸侯国中的应有地位,卫国又在风云跌宕春秋战国时代延续了四百多年。许穆夫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极大尊敬和钦佩,被后人誉为我国最早的爱国女诗人。

 

 

《卫国风云》之第十三回 勤政务 文公中兴

小说 2010-04-13 11:24:47

 

 这一回咱们说说文公中兴的事儿。前面我们说过,公元前660年冬,狄人攻打卫国,懿公好鹤亡国,卫人立公子申为君,是为卫戴公,哪料这戴公身体孱弱,即位数天就撒手归天。卫人根据许穆夫人的建议,派大夫宁速到齐国迎回了公子毁归国即位,是为卫文公,卫国第20任国君。

  这文公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连年的攻伐征战和狄人入侵,使得卫国经济全面崩溃,当时的情景那真叫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幸而得到了宋、齐两国鼎力相助,文公就一面为懿公和戴公发丧,一面草创房舍,安顿臣民百姓。文公初立时,仅有车徒三十乘,还寄宿在民间,时光非常凄凉。卫文公就和百姓一样,布衣帛冠,粗食菜羹,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他勤于政务,务材训农,通商惠工,轻赋平罪,早起晚歇,抚恤百姓,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处理完朝事,便亲自下田劳作,与民同甘共苦,时人称道其贤。文公励精图治,不数年卫国就兵强马壮,战车由30乘发展到300乘,农工商贸、教育文化全面复兴,蚕桑业尤其兴盛,成为河北巨邦,历史上把文公执政的时期称为文公中兴。后来,孔子周游卫国,看到卫国的富庶时,还有“庶哉,再造之功不可泯也”的赞叹。随着经济的好转与事业的全面复兴,卫国君臣居住安然,百姓安居乐业,朝野上下欣欣然飘飘然,他们忘记了过去战争带来的苦难,忘记了国破家亡的耻辱和伤痛,留下了“卫国忘亡”的千年笑柄。

  且说齐公子无亏帮助卫君草创了房舍,见卫国上下初安,就留下了带领的三千士卒,协助文公戍守漕邑,以防狄人再次入侵,自己则辞别了文公返回齐国。无亏见过父亲齐桓公,向他汇报了卫国复国得情况,并言及了弘演纳肝之事。齐桓公听罢,感慨不已,不禁说道:“真想不到啊,无道昏君,也有如此忠臣,卫国不会灭亡啊!”这时候,相国管仲向桓公建议说:“留戍劳民,不如择地筑城,方为一劳永逸之策。”桓公深以为然,于是,他就想纠合诸侯帮助卫国修筑城池。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接到了邢国遣人告急的报告:“邢国遭狄兵侵伐,势不能支,伏望救援!”于是,桓公就纠合宋、曹两国的兵马,会同齐国的军队前往救援。

  大军开赴到邢国,齐桓公接受了管仲的建议,大军驻跸聂北,按兵不动,约及两月,邢人力竭,溃围而出。桓公才命令三国军队大举进兵,狄人早就抢掠了一番,闻听齐国出兵来救邢国,就传令撤军回国,临走时还放了一把火,将邢国都城烧了个干干净净。邢国国人大都逃到了夷仪,桓公就命令三国军队各具版筑器材,帮助邢人构筑夷仪城,今之山东省聊城市西北,使邢侯叔颜及邢人居住下来。邢国君臣和国人如归故国,欢祝之声彻耳,把亡国之耻抛到了九霄云外。呜呼,邢迁如归、卫国忘亡,如出一辙耳。

  筑城既毕,宋、曹两国兵马就想辞别齐侯归国,桓公不同意,又命令三国人马移兵向卫,凡畚箕锸锄之属,尽随身携带,前往卫国帮助修筑城邑。卫文公听到这个消息,就远远出城迎接,他布衣帛冠不改丧服。齐桓公看到文公如此穿戴,感叹良久,就令三国之兵俱往楚丘,帮助卫国兴工筑城,又派人从齐国运来建筑材料,为卫国重立朝庙,史官将此事谓之“封卫”。城池构筑完毕,文公就把国都由漕邑迁往楚丘,今河南滑县白云观。这事发生在公元前658年,卫文公被齐国的再造之恩深深感动,就感慨赋诗《木瓜》曰: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不知道卫文公是觉得作一首诗不过瘾,还是觉得作诗远比筑城更省劲,接着又摇头晃脑来了一首《定之方中》,将筹建国都楚丘的过程叙述了一遍,不知道是在吹嘘自己,还是还是歌颂齐桓公的功绩,诗云: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诗的首章写了卫国在楚丘营建宫室,建造宅邸,测量日星定方位的过程;第二章又追叙了卜筑楚丘的全过程;第三章写自己躬劝农桑,崇尚实际,不做表面文章,才使得卫国由弱变强。由此可见卫文公当时踌躇满志的远大抱负和洋洋自得的喜悦心情。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相互攻伐战乱频仍的年代,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征尘和血腥,卫国的太平日子没过多久,一场场不义战争又接踵而来。

  周平王东迁雒邑后,南方的楚国逐渐强大起来,不但经常侵扰周边的小国,还不断侵入中原抢劫掠夺,耀武扬威,称王称霸。公元前655年冬,楚国国君楚成王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国君伯见抵挡不住,就急忙向盟主齐国请求发兵救援。齐桓公闻讯,义不容辞,就借口楚国不向周王朝纳贡,于公元前656年正月,传檄鲁、宋、卫、郑、陈、许、曹八国诸侯共同发兵前往伐楚,诸侯联军首先攻伐了楚国的盟友蔡国,接下来再攻打楚国。那蔡侯怎见过如此阵势,就连夜携带了宫眷,打开城门匆忙逃奔楚国而去。蔡侯出奔,百姓无主,国人即时四下溃散,诸侯兵马浩浩荡荡杀奔楚界而来。楚成王害怕打不过诸侯联军,就派遣大夫屈完向桓公求和。桓公见楚国服软,就答应了楚国的罢兵请求,楚大夫屈完就与诸侯在楚地召陵歃血会盟,八国联军方才退兵。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周惠王先娶齐女姜氏为妻,生子姬郑,立为太子。姜氏死后,惠王又立陈妫为后,生下了儿子姬带,两人都有宠于惠王。在陈妫的日夜撺掇和央求下,周惠王想废掉姬郑而立公子带为太子。周太子姬郑是齐国的外甥,齐桓公为了巩固周太子在周室及诸侯间的地位,就在公元前655年夏天,邀请了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在卫地首止会盟,并构筑了宫馆,邀请太子郑参加盟会,意在尊崇太子姬郑,抬高他在周王室和诸侯间的地位,并约定到秋天在首止举行盟誓仪式。周惠王非常清楚齐桓公的用意,就在暗地里指使郑伯背判齐国倒向楚国,让楚国和郑国合力拥立公子带为太子。郑伯接到了周惠王的指示,就从首止的诸侯盟会上撤回到国内。这年秋天,在齐桓公的纠合下,除了郑国之外的其它七国诸侯在首止歃血会盟,周太子姬郑参加了盟会。在齐桓公的主持下,诸侯誓约共翼王储,背盟者神明殛之。歃盟完毕,太子降阶揖谢诸侯,诸侯对太子降拜稽首。太子回国时,诸侯又发车徒护送太子,齐桓公和卫文公亲自把太子送出卫境。首止会盟后,齐桓公对郑伯的背盟耿耿于怀,就寻找机会报复郑国。

  公元前654年夏季,齐桓公约宋、鲁、陈、卫、曹六国诸侯出兵攻打郑国,讨伐郑国的背盟之罪,大军包围了郑国的都城新密。楚国闻讯,出兵伐许以救郑国。诸侯之兵遂离郑救许,楚兵听说联军救援许国就撤军回国。次年春,齐桓公率师再度讨伐郑国。郑国背齐向楚是因大夫申侯蛊惑而致,见齐人出兵来伐,郑人就杀了申侯谢罪于齐国,并向桓公讲和定盟。公元前652年冬天,周惠王病亡,周世子姬郑为了保证自己顺利登基,星夜遣人报与桓公。齐桓公又大合齐、宋、鲁、卫、郑、陈、曹、许八国诸侯于卫国洮地,郑文公亲来参加歃血会盟;会后,诸侯又带兵开赴雒邑,共同拥立世子郑嗣位,是为周襄王。为彰显诸侯特别是齐桓公的拥戴之功,公元前651年夏天,周襄王命太宰周公孔赴齐国赐胙于桓公;同年9月,齐桓公邀请宋、卫、陈、郑、许、曹会盟于齐地葵丘,从此以后,诸侯之间尽释前嫌,言归于好。第二年春天,狄人出兵灭掉了温国,苏子逃奔到卫国避难。

  公元前648年春,齐桓公再次纠合诸侯聚集卫国,帮助卫国修筑楚丘城池,防御狄人对卫国的不断侵袭。公元前647年,齐、鲁、宋、卫、陈、郑、许、曹八国诸侯会晤于卫国咸地,今河南省濮阳县咸城,这次会盟是因为淮夷扰乱杞国的缘故,同时还商量怎样安定周王室的问题。这年秋天,齐国派大夫仲孙湫领兵守卫周朝,防御戎人的侵袭。公元前646年8月5日,卫国的沙鹿崩塌,卫文公命人占卜,卜曰晋国将有变。公元前645年春3月,齐、鲁、宋、卫、陈、郑、许、曹八国会盟于齐地牡丘,再寻葵丘之盟约,并谋求救援徐国。当时,楚人攻伐徐国,诸侯畏惧楚兵的攻势凌厉,不敢与之交锋,所率兵马移驻卫国匡地以待楚兵。

  公元前644年12月,齐、鲁、宋、卫、陈、邢、曹七国诸侯会盟于淮地,今江苏省盱眙县。这次会盟是商议援救曾国,并打算向东用兵攻打淮夷。同年,晋国公子重耳逃难路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接待,重耳一行乞食于卫地五鹿,乡间农人却递给他们几块土坷垃,以示调戏,埋下了以后晋国讨伐卫国的祸根。公元前643年,管仲、齐桓公相继去世,齐国五子争国,国内登时大乱,从此齐国的霸主地位开始走向衰落。

 

《卫国风云》之第十四回 兴师旅 伐狄灭邢

小说 2010-04-13 11:22:33

 

搁过卫国的事儿暂且不表,咱先说点晋国的事。

晋国,姬姓,是周武王次子叔虞的封国。叔虞也是一代明君,在主政晋国期间,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给晋国百姓谋取了福祉。晋人为纪念他,修建了唐叔虞祠,即今之太原晋祠。叔虞死后传位于晋侯,晋侯死后传位于武侯,武侯死后传位于成侯,成侯死后传位于厉侯,厉侯死后传位于靖侯,靖侯死后传位于僖侯,僖侯死后传位于献侯,献侯死后传位于穆侯。穆侯死后,他的弟弟殇叔驱太子自立为君,三年后,太子姬仇率徒攻袭殇叔而立,是为晋文侯。文侯十年,周平王东迁雒邑。文侯死后传位于昭侯,昭侯死后传位于孝侯,孝侯死后传位于鄂侯,鄂侯死后传位于哀侯。哀侯被陉廷掳走,晋人立其子为君,是为小子侯。小子侯被曲沃武公诱杀,周桓王立缗为晋侯。晋缗侯二十八年,齐桓公始称霸诸侯;同年曲沃武公攻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贿赂周僖王,僖王就任命武公为晋国国君。武公死后传位于子诡诸,是为晋献公。自叔虞得国传至晋献公,凡19世矣。

  晋献公伐骊戎,得美人骊姬,生子奚齐,两人俱有宠于献公。晋献公遂生废立之意,逼杀了太子申,又驱逐了诸公子。公子重耳开始时出奔到晋国蒲地,听说父亲献公派人来追杀自己,又急忙奔往狄国。居狄国十二年,晋献公驱兵讨伐狄人,重耳又急忙率领从人奔往齐国。公元前644年,重耳逃进了卫国境内,一行人来到了卫都楚丘,就打算入城混口饭吃,关人马上报与了卫文公。大夫宁速建议迎接重耳一行入城,并以礼相待。卫文公不听宁速的劝告,他对宁速说道:“寡人立国,不曾借得晋人半臂之力。卫晋两国虽为同姓,然未通盟好,况重耳乃逃亡之人,无关轻重。若迎入城,宴饮赠馈,徒靡费钱物,不如逐之。”于是就命令门吏将他们赶走,重耳的从人建议剽掠卫国村落,以报复卫文公的无礼,重耳制止了他们,就带领从人绕城而去。

  当天早上,他们没有吃到早饭,就饿着肚子忍饥而行,中午时分,赶到了卫地五鹿。众人饿的头晕眼花,筋疲力竭,见一伙农人聚集在田垄上吃饭,重耳就命狐偃向农夫讨口饭吃。农夫们不但不给他们食物,还恶作剧似的递给他们几块土坷垃,并调戏他们说:“呶,拿去。”重耳闻言登时大怒,就想鞭打那些农人,狐偃赶忙制止了他,并对他说道:“得食易,得土难。此乃上天假野人之手赠君以国土,此得国之兆也。”重耳听狐偃这么一说,就急忙下车拜而受之。一行人离开五鹿,继续忍饥东行,又走了十多里,众人饥渴难耐,疲惫至极,实在走不动了,就困坐于一棵树下,从人介子推割股以啖重耳。后来,他们终于逃到了齐国,在那里居住了七年,重耳还在齐国讨了老婆。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重耳又先后投奔曹、宋、郑、楚等诸侯国,最后,从秦国返回晋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位诸侯霸主。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死,尚未发丧,大夫雍巫就与竖刁密谋,欲拥立公子无亏为君,无亏是长卫姬的儿子。密谋完毕,雍竖二人遂率兵袭击世子昭,世子昭出奔宋国避难。公子元、公子潘和公子商人闻得公子无亏与太子争国,各率家丁占据宫殿。几个兄弟分兵把守一方,欲平分国土,瓜分齐国,齐国顿时大乱。世子昭到宋国见了宋襄公,就哭拜于地,向宋襄公哭诉了雍、竖二人作乱的经过。宋襄公受过齐桓公生前之托,曾许诺辅助世子昭,听了世子昭的哭诉,就答应帮他复国。次年春三月,宋襄公亲合卫、曹、邾三国之师讨伐齐国,奉世子昭归国即位。齐国人对雍竖二人心怀不满,今见太子回国,就起兵杀了竖刁、无亏以谢宋国,雍巫见大事不好,就急忙出奔鲁国逃命而去,公子元投奔卫国避难,齐人遂迎立世子昭为君,是为齐孝公。

  公元前642年冬季,邢人、狄人为援救盟友齐国,联合出兵讨伐卫国,大军包围了卫邑菟圃并猛烈攻打。卫文公召集叔父兄弟及诸位大臣商议,在会上他对大家说:“谁能击退邢狄,平息骚乱,保卫国家安全,寡人将以国让之。”众人都说自己没那份能力,纷纷劝说文公亲自率兵御敌,抗击邢狄的侵略,同时还表示愿意听从君侯的号令,跟随他前往御敌,誓死保卫国家的安全。于是,卫文公就大选车徒,誓师訾娄,率师北伐。卫国将士奋勇争先,誓报亡国之仇。邢狄军队抵挡不住卫人的反攻,狼狈逃窜,奔回国内。

  公元前641年秋天,卫国遭遇了百年大旱。大夫宁速向文公建议道:“昔周武王时,周室大饥,克纣而年丰。今邢君无道,诸侯无伯,或许是天命卫国讨伐邢人。”文公听从了宁速的意见,就兴师讨伐邢国,以报邢人伐菟圃之围。一番烧杀掳掠之后,卫师返回国内后,凑巧天降了大雨,卫国的旱情遂解。公元前636年冬,卫文公想再次攻打邢国,大夫礼至对文公说:“攻城而不得守,邢国不可得也。臣请与昆弟往邢,以作内应。”文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就派礼至和他的弟弟到了邢国,邢君拜礼至为大夫。翌年春,文公兴师讨伐邢国。二礼随邢国子巡察夷仪防务,两人就趁机掖挟了邢国子,将邢国子挟持到城外杀掉,卫国军队攻入邢国都城夷仪,灭掉了邢国,并把夷仪纳入了卫国版图。同年4月,卫文公死去,享国25年,他的儿子姬郑即位,是为卫成公,卫国第21任国君。

  公元前635年12月,卫成公姬郑与鲁僖公在卫国洮地会盟,修卫文公时期卫鲁两国的旧好,并与莒国结为同盟,其盟曰:“互不侵犯对方国土,遇到诸侯讨伐,三国出兵互相援救。”公元前634年正月初九日,卫大夫宁速与鲁僖公、莒兹丕公在莒国的向地再次会晤,再续洮地之盟。同年夏天,齐孝公出兵侵扰了鲁国北疆边地,卫成公派兵攻伐齐国西部边地,迫使齐兵从鲁国撤军。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纠合陈、蔡、郑、许四国诸侯出兵伐宋,五国军队包围了宋国的缗邑。宋成公遣使到晋国告急,乞求发兵救援。晋文公召集大臣商议,大夫先轸说:“当今诸侯,唯楚强横,侵扰中原,生事不已,此天援我,报施救患,取威定霸,在此一举。”狐偃向晋文公建议道:“楚人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兴师讨伐曹卫,楚必救之,宋国之围自解矣。”晋文公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公元前632年春正月,晋文公率师出征,准备先攻打曹国,并伺机与楚军一战,以取得霸主地位,称霸诸侯。大军途径卫国时,晋文公派使者向卫侯借道,同时还征师于卫国,随同晋军配合作战,这是一个一石两鸟的主意。晋使到了卫国,卫大夫元晅向卫成公建议说:“初,晋君出亡过卫,先君未尝加礼,今晋人来假道,必许之。如若不然,晋人将先伐卫而后伐曹矣。”卫成公听了很不以为然,既没有答应借道晋国,也没有答应出兵助战,并把晋国派来的使者驱逐出境。晋文公听罢大怒,于是,就命令晋师绕道南行,悄悄渡过黄河,大军直捣卫国五鹿。

  晋军到了五鹿之野,晋文公不禁感叹道:“此介子推割股之处也。”说话间不觉潸然泪下,众人见了也唏嘘不已。晋兵开到卫地五鹿,先轸命令军士多带旗帜,凡所过山林和高阜之处,全部悬插旌旗,务要透出林梢,意在虚张声势。五鹿的百姓不提防晋军猝然来到,纷纷登高瞭望,但见旌旗漫山遍野,不知晋军兵马到底来的多少,人人吓得惊恐不安,个个唬的面如土灰,城内城外居民争相逃窜。先轸的兵马到了五鹿城,但见城池无人守御,不费吹灰之力便得了五鹿之地,先轸不禁大喜过望。晋文公听了先轸攻占五鹿的消息,喜形于色,对狐偃说道:“昔言得土,今日验矣。”晋兵在五鹿稍作休整,留下老将郤步扬率兵屯守五鹿。同年2月,晋军开拔移营,又攻陷了卫国的敛盂之地,与五鹿之兵形成犄角之势,对卫国都城楚丘构成了严重威胁。齐孝公闻得晋国出兵讨伐卫国的消息后,害怕晋军移兵攻打齐国,急来敛盂与晋文公会晤,两国首脑秘密计议,缔结了友好盟约。





 

 
     
卫国风云(6-14)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