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五卷 2010

 

   

 

评论探讨 - 鬼谷子哲学思想源流
鬼谷子哲学思想源流
 
作者:云梦山人  加入时间:2010-3-13 10:30:26

        鬼谷子不仅是纵横家,同时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不同诸家,极具特色。可以说,他是在摒弃诸家之短、兼采诸家之长后,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哲学体系。
              一
      鬼谷子的哲学有多个源头,其主流是老子,支流为法家、儒家。
      鬼谷子哲学之正源,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著有《道德经》一书。他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一方面指的是物质实体,一方面指的是物质世界变化的客观规律。在老子之前,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天”。天是人事的最高决定者。老子的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的革命。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鬼谷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将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鬼谷子》一书只有5000个字,讲道的达20余处。例如,《捭阖》篇云:“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查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可见,在鬼谷子看来,道是物质世界变化之规律,也是人类认识世界之途径。他主张根据万事万物在发展变化中显现之个性,适时加以控制和利用,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老子是中国古代自发的辩证法大师,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之伟大命题。“阴、阳”,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阳,代表积极、进展、刚进等阳性特征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等阴性特征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鬼谷子接受了这一命题,并巧妙地运用在捭阖术中。
      鬼谷子把“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命题准确地运用到了游说之实践中,鬼谷子的门生苏秦、张仪之成功,证明了鬼谷子学说之有效。
      老子哲学之另一特点,是强调“无为”。鬼谷子也承认“无为”之合理性,说“无为而贵智”。但他主张“无为”,是要求人们顺应事物发展之客观规律,不要试图改变规律。而不是像老子那样,力主消极、出世、反对知识、提倡愚昧。相反,鬼谷子崇尚智慧、提倡雄辩,极力主张入世。他说:一旦朝廷送来起用的诏命,就应欣然接受并立即赴任。抵达朝廷后,仔细揣摩君主的心理,根据不同的时势、情态,进言献策,争取得到君主的信任,确立自己在君主心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才干,进而掌握大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他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做到“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他主张的,实际是“有为”,他说:“圣人常为,无不为”。鬼谷子是隐士,做到了“无为”。但他强烈要求其弟子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成为大有作为的人才。怪不得他的门生中出了苏秦、张仪这两个风云人物。
      鬼谷子哲学之正源虽是老子,但是和老子也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对老子学说不足处的弥补和改造,是一种进步。
            二
      鬼谷子哲学思想的支流之一,是法家。
      法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形成于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商鞅、慎倒、韩非。法家虽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但其全部理论是典型的专制主义。法家主张君主对臣下加强监视,实行重刑迫害****,使之动辄得咎,人人自危。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就是使用阴谋权术。可以说,法家奠定了个人独裁之哲学基础。
      鬼谷子在法家启发下,也很重视权术。在中国哲学史上,公开宣扬权术的只有法家和鬼谷子。鬼谷子总结出的权术中,既有“以阳德之者”,也有“以阴贼之者”。他说:“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鬼谷子虽然重视权术,却与法家不同。法家绝对尊君,权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手段。鬼谷子崇尚个人功利,认为臣下可以用权术对付君主。鬼谷子的弟子张仪入楚后,将楚怀王玩弄于股掌之上,骗取了信任,被任命为相之后,拆散齐楚联盟,使楚国吃了大亏,就是臣下用权术对付君主之一个例子。
      鬼谷子的思想是对法家学说的纠偏。
           三
      鬼谷子哲学思想之另一支流,是儒家。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的伟大思想家孔子和战国时的孟子。学说的内容,有“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礼乐”,尚“仁义”,行“忠恕”、“中庸”之道,在政治上主张“德治”、“仁政”,重视礼乐教化。儒家和法家一样,主张尊君,但反对独裁。
      鬼谷子的思想中,有儒家成分。例如,崇尚“道德”,提倡“仁义”、“礼乐”、“忠信”。他还要求弟子们研习《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借以提高文化素质,认为只有这样做才会成为称职的纵横人才。但鬼谷子和儒家不同,孔子“罕言利”,孟子反对“言利”,但鬼谷子将人际关系间的利益关系放在首位。“利”,是鬼谷子学说的起点和终点。
      鬼谷子对君主的态度和儒家不同。儒家主张尊君。孔子曰:“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正是由于孔门强调“君臣之义”,所以后来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鬼谷子却反对愚忠于某一君主。他说:“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钳,故归之不疑也”。可见,他主张在多位君主中反复选择,最后确定辅佐对象。他甚至主张当国家大乱时,如果尚可挽救政权,就挽救,否则就将其推翻取而代之。这种思想是原始的民本思想,十分难能可贵。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孔孟之徒看来,《鬼谷子》是“异端邪说”,所以一直受到诋毁。
      综上所述,鬼谷子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具有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他的思想虽来源于老子、法家、儒家,但经过大胆改革,从而具有原始的民本思想。他的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颗闪烁着奇异光彩的明珠。
      引文来源  --铜川日报-- 文化旅游文章
      网易博客:养生斋





 

 
     
鬼谷子哲学思想源流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