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魏武王曹操高陵。
此言一出,震惊全国!这一重大发现立刻在考古界和民间引起强烈反响,相关消息铺天盖地见诸媒体,西高穴村一时人潮涌动,一拨又一拨慕名前来的人群挤满了这个昔日宁静的村落。
针对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的严谨性和曹操高陵的真伪,学术界争论激烈。怀疑方认为,仅凭墓中出土的现有文物,不足以确认墓主身份,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发掘方坚称,结论是“科学和严谨的”,列举出六大依据加以反驳,言辞凿凿,不容置疑。而此前沉寂已久的几处“疑似曹操墓”,也开始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曹操家乡安徽亳州呼吁尽快发掘观音山“曹操墓”,与安阳一河相望的河北邯郸希望在“魏兴之地”古邺城遗址有新的发现,而位于我市石林乡境内的一处“魏王墓”,也因“曹操墓”的传说流传日久,引来众多关切的目光……
带着这些疑问,1月5日、6日,本报采访组赶赴安阳和我市石林,实地探访曹操高陵。
西高穴“曹操高陵”2号墓室
出土的画像石
证明墓主任身份的石枕
“邺之西岗”的惊天发现
新年刚过,一场寒潮席卷豫北平原,冷风打在脸上,生疼生疼。
已近日落,通往西高穴村一条笔直的田间小路上,一位中年男子驾驶摩托车在冷风中颠簸前行,车后坐着一位中年女子,全身裹得严严实实。
看到记者拍照,他们停下,打听前方不远处的曹操高陵发掘现场是否允许参观。他们住在市区,下班后跑了20多公里,就为看一眼曹操墓。男子的脸颊被刺骨的冷风吹得发紫,兴奋依然挂在脸上。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他们经过对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处汉代墓葬一年的抢救性发掘与研究,最终确认该墓为魏武帝曹操的陵墓。墓中出土文物250余件,被作为关键证据的,是6块刻有曹操谥号“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墓中一具被鉴定为年龄在60岁左右的男性骨骼,也被认为是曹操遗骸。此前,这位公元三世纪统一中国北方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诗人陵墓的确切地点,是一个持续了近1800年的谜。
这条惊世骇俗的消息迅速传开,各路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向来宁静的西高穴村一时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安阳人的反应或许更为强烈——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异常显赫的乱世枭雄,竟然在他们身边酣睡了一千多年,他们感到惊诧、兴奋、难以置信。
西高穴村位于安阳西北,离市区约20公里,北临漳河,距“魏兴之地”古邺城遗址近在咫尺。
公元220年正月,洛阳,戎马一生的曹操走到了生命尽头,这一年他66岁。
死前他叮嘱后人:“我死后,要葬在邺城以西靠近西门豹祠的山岗上,以后你们登上邺城铜雀台,向西望就能看到我的墓。后事要从简,要薄葬,用普通衣服装殓,墓穴里不要放金银珠宝。”曹操死后,他的遗骸被运到漳河岸边的邺城,于二月下葬。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周秦汉唐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冯晓宇教授告诉记者,曹操在遗嘱中还交代,墓地要选在地势较高、土质贫瘠、无法耕种的地方,墓上不堆土,不树碑。“曹操这么做,并不是担心后人盗墓,与他生前提倡薄葬有关。”冯晓宇说。有史料记载,唐朝皇帝曾经拜谒过曹操墓,这说明至少在唐代以前曹操墓地是公开的。后来,墓上地面标记很可能毁于漳河洪水,随着时间流逝,曹操长眠之地逐渐成谜,从宋代开始就不断有人发出“曹操墓何处寻”的感慨,但谜团始终未解开,而且谜团随着越搅越大,越搅越浑。
我省考古专家称,正是根据曹操遗嘱和文献记载,才取得了这一惊人发现。
根据考证,曹操遗嘱中的西门豹祠,就位于今天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发现曹操高陵的西高穴村在西门豹祠和古邺城遗址以西,与曹操遗嘱中划定的墓地方位吻合。此外,1998年,在距这座东汉大墓几百米处曾出土过一块后赵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的墓志,上面明确记载距魏武帝陵43步,与大墓位置也完全一致。
冯晓宇说,曹操是安徽亳州人,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许昌建都。但作为王侯,他生前主要政治活动区域集中在邺城,曹氏家庙也在邺城,因而安葬在这里是合乎情理的。
主攻汉代史研究的冯晓宇,去年曾经到西高穴村曹操高陵发掘现场进行过实地考察,他认为在西高穴村发现的这处墓葬,形制结构与曹操身份相符。“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最深处距离地表15米,表明墓主人的地位很高,与目前已知的汉魏王侯墓葬类似,符合曹操魏王的身份。”另一方面,曹操主张薄葬的遗嘱,也在墓葬中得到印证。“墓葬虽然规模不小,但墓室装饰简单,随葬品也都是一些日常使用的物品,并且没有发现封土,这与文献记载非常吻合。”
我省考古专家展示的最有力的证据,是6块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曹操生前被封为“魏公”,后晋爵为“魏王”,死后谥号“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上“魏武王”的铭文,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这些证据都指向了魏武王曹操。千年之谜真的就这样一朝破解了吗?
“真假曹操墓”引发争议狂潮
事实上,宣布发现曹操高陵伊始,质疑和争议便此起彼伏,未有间断。
有专家指出,安阳20年前就发现了这座东汉大墓,由于被盗严重,留存的直接证据很少,而且在墓中没有发现最具说服力的墓志和哀册,仅凭几件刻有“魏武王”铭文的普通器具就下定论,不够严肃,“在楚墓中曾经出土吴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践剑,难道就是夫差墓或勾践墓?”
另外,曹操死后所赐谥号“魏武王”,是在下葬前还是下葬后,也无从考证。如果在下葬后,那么有没有可能把墓打开,把刻有谥号的物品放进去?况且,这些表明墓主人身份的铭文,不是生前刻在器物上,而是死后刻在标签一类的石牌上。曹操生前为筹军饷盗过墓,他在遗嘱中要求薄葬,是有防盗墓的考虑的,他怎么会把随葬品一一列在标签上,以表明这些物品的价值呢?
有关“薄葬”一说,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曹操生前是享有“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皇帝礼制的政治家,也是文采斐然的文学家。中国是讲究礼制的国度,曹操再怎么主张“薄葬”,也不会废了礼制,而且很可能在自己的墓葬上越礼。这些,安阳曹操墓并没有体现,出土的物器如此简陋,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处帝王陵墓。
面对争议,甚至有专家提出,对墓中出土的疑似曹操遗骸进行DAN鉴定,通过与曹操后人或早年在山东发现的曹植遗骸进行比对,似乎最能说明问题。此言一出,一时间全国冒出众多争认先祖的“曹操后裔”,搞得沸沸扬扬,几近成为一场闹剧。
最具纷争的是河北省学者对曹操墓地位置提出看法。河北临漳、磁县与安阳县隔河相望,都距古邺城较近,又有和西门豹祠相关的遗迹。历史上,西门豹祠屡兴屡废,加之河道滚动、行政区划变动,作为曹操墓地坐标的西门豹祠,位置本身便具有了不确定性。河北学者认为,河北临漳在古邺城遗址附近,这里地势较高,与曹操遗嘱中“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的方位相符。曹操要求后人“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经过实地考证,这一带是登高西望的最好位置。此外,这里土质较差,难以耕种,也符合曹操所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
对于争论,冯晓宇表示,曹魏政权存在时间较短,目前全国疑似曹操墓不下10座,存在争议很正常。“安阳现有的发现只是阶段性成果,曹操墓不可能是一座孤墓,周围一定有墓群,相信在接下来的发掘中还会有新收获。”
说到这次考古发掘的意义,冯晓宇说了8个字:意义重大,振奋人心。
妖魔化的曹操与七十二疑冢
曹操是一位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
冯晓宇说,曹操文武双全,统一了中国北方,生活也极为简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学上都有卓越贡献,时人曾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唐太宗还曾把他与霍光相提并论。《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对曹操的历史贡献和政治地位也都有积极评价。宋代以后,曹操的形象逐渐被妖魔化,主要原因是在民间影响力很大的《三国演义》和各种戏剧作品中,曹操的形象被百般丑化,曹操被定格为奸佞之臣。随之,有关曹操墓的传说也逐渐多起来。曹操墓地位置主要有几种说法:邺城以西七十二疑冢;葬在漳河河底设机关暗道;葬在许昌城外、邺城铜雀台下、老家亳州等;其中尤以七十二疑冢流传最广。
冯晓宇认为,最早记述曹操疑冢的可能是北宋王安石的《将次相州》,头两句是“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范成大也写过《七十二冢》诗:“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闻说北人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作为曹操多疑、奸诈的旁证,“七十二疑冢”被广泛流传,不断出现在文人笔记、小说中。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传说加以渲染,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也收入了一篇《曹操冢》,并将地点从邺城扩大到许昌城外,位置从地下扩大到水底,点出曹操墓可能在“七十二疑冢”之外,更显示出其诡诈。随着这些作品的流传,曹操究竟葬何处,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关于“七十二疑冢”,冯晓宇认为这一说法是不存在的,“至少在唐代不存在,唐朝皇帝曾经拜祭过曹操墓,还有什么‘疑冢’说呢?”五代时期,兵荒马乱,盗墓多发,而曹操在民间的形象是“奸臣”、“枭雄”,于是民间就有传说曹操为自己造了很多疑冢,“安阳有很多连绵不断的古坟地,所以民间以讹传讹疑冢之说,宋明时期的文人又把这样的传闻写进笔记,一直流传下来。”
说到曹操墓发掘的意义,冯晓宇认为不仅证明“七十二疑冢”是千年大忽悠,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为研究魏晋帝王葬制和陵墓营造,提供了直接的考古例证,“可以说是21世纪初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曹操,这位功过任人评说的千古英雄,若灵魂有知身后的日子如此壮阔波澜,也颇不寂寞。
链 接
曹操墓为何称高陵
古帝王的名号主要有四种——谥号、庙号、年号、陵号。其中谥号与陵号的得名均是从《逸周书·谥法解》中得来,这些文字在中国古代的谥法中均有独特的含义。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布德执义曰穆等。“高”字一般用于赞美创业之君。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谥曹操为“武帝”,称其为创业之君,故称其陵号为高陵。因曹操生前未称帝,所以没有年号。
□策划/王金春 执行/晨报记者 黄乾/文 赵永强/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