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小山村
王俊智
一、老头老太在干啥
紧邻鹤城淇河的一个小山村,古时出了两件闻名中外的两桩大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一是隐居在此地的一代世界文学巨匠罗贯中在这里完成了中国四大中国古典名著的其中两大名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全传》,一是《白蛇传》中许仙的老家,白素贞的婆家就是这里。这个小山村就是许家沟。
许家沟村紧靠淇河,淇河之南属淇县,东南属浚县,东边是金山,北面和西南属汤阴,再西些属林县,建国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鹤城建市,许家沟归属之。
紧傍淇河的许家沟村,金山为邻,四面环山,峰峦秀拔,溪涧澄澈,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山前山后,“登高眺望”,只见“重峦叠嶂”,满山滴翠。群山环抱之中,“山凹里却有三四里方圆平旷”所在;葱茏郁郁的林木丛中,隐约闪现着多处草舍茅庐农房平棚。村中妪叟向隅,孩童玩耍,鸡犬之声相闻。村周,人们往来耕作,牛羊欢叫,村前淇水潺潺,千古亘流。山中时有“禽声上下”,山外少见“人迹往来”。真个是幽雅好去处,实乃“赛过桃源”。落日斜阳时,许家沟风光更加旖旎,但见“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盈月晴朗的夜晚,倚窗而坐,“窗外月光如昼”。此时观看风景,却“又是一番清致,云轻风静,月白溪清,水影山光,相映一室”。
那天,阴雨连绵,鹤城几个人前去探秘,俺随同前往。一进村,几个老头老婆正坐在一块古碑上,谈天论地话祖宗呢!
我们上前探身一看,原来上写有“盖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我浚邑西八角所,村名许家沟,……其地环山抱水,翠柏参天,时逢逐水戏渔舟,遥映淇泉之绿竹,诚天讫之胜境也”之碑句。老人们说,这些碑上描述的是和《忠义水浒全传》第九十回说的大名府浚县许家沟就是俺这儿一模一样。原来,早些年全国专家曾在这里论证过。这愈发引起了众人探秘的兴趣。
二、走进许家沟
许家沟原支书老郑,正在村头,一见我们前来,立马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又主动地带我们走进许家沟老村落,当起向导来。老郑说,许家沟老房门口上方的石额斗板,和周边村庄的不一样,外村的有字的多,如“劳动光荣”啦,“勤俭持家”啦,“勤能补拙”啦什么的,而他村的,就没有字,全是图案,特别是风格也和外村的不一样。
众人好奇,随他去看,结果不是大跌眼镜,而是大开眼界。真是如老郑所说,石额斗板上的石刻图案有的还是元代蒙古族风格的,有牛头,有羊头,还有的像是蒙古包上的镶边图案。有块石额斗板,上有花纹图案,老郑说,前几年,有专家考查论证了,说是里面暗嵌着罗贯中三个字,还有山西的专家也来了,他们也认可了。真的吗?老郑说,真的,报纸上也登了,你们可以查电脑。为什么呢?老郑说,罗贯中是俺村的人,参加过起义军,反过元,跟过张士诚,跟老朱不一个队伍。老郑又说,罗贯中原姓许,村边靠淇河,他借的宋代宋江梁山事,写的元末明初起义事,罗列故事,贯穿其中,怕遭政敌朱元璋的迫害,改姓他姥姥家的姓,就像周树人的笔名鲁迅,也是他姥姥家的姓。是吗?咋不是!俺这儿有这风俗。他写的《水浒传》的浒字,就有说头,你说水边许的浒字,不就是俺许家沟么!牵强不牵强?老郑说,俺村老辈人都是这么说的。他是怕后代人遭迫害呀!专门不让斗板上刻字的!
老郑的话说的很实在,可也把大家说的一愣一愣的,很多人从小念书,书上没写呀!后来有人说,不错,现在专家一直研究呢,连大中专教材这几年也跟过去不一样啦!后来,我们又走进许家大院,老许家的后人又嘣出来一句话,更是让众人耳目一新。
三、探秘老许家
许家大院在哪里?老郑说,许家沟的老村在以前都是人家姓许的,许家大院不止一个,好几个大院哩!有的还是九门相照呢!现在呢?许家的古房屋都破旧了,村子改造,老庄特意留了下来。有一部分卖给了姓郑的。姓郑的哪儿来的?姓郑的是姓许的外甥。早年间,姓许的闺女嫁到了较远外村,生养了几个孩子,不幸男人病亡,过去的年代女人拖带孩子不容易,女人的靠山是娘家,于是就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这村姓许的多还是姓郑的多?以前少,现在姓郑的多,户院也大。姓许的没过去多了,但这村还是人家姓许的最早创下的,要不为啥叫许家沟呢?前几年,有省外专家来过,发表文章说没姓许的,咋没有呢?人家几百口呢!以前支书和村长都是姓郑的,这不假,那是以前。实行村民自治自由选举,上任和现任村长都是姓许的。
我们随老郑来到许家大院门前,一颗老槐树很茂盛,槐树边有座两层古楼,门口上石额斗板的花卉图案引起了众人的注目。楼旁的古屋中间有门,被垒上堵住了,是九门相照的老样子。一边改的大门也有了好长的年代。走进大院,古朴的老院立马跳进众人的眼帘,尽管有上世纪新翻盖的房子,但仍能看得出是老院。有人没有!谁在家哩!老郑连不迭声地一喊,从屋里出来一个老人,一介绍,是老许头。一听说我们看看罗贯中的隐居地,憨憨的老许头很自豪,笑容满面,说起话来,还是掩饰不住一脸的得意春风。俺是他后人哩。说着说着,老许头话头一拐,许仕琳也是俺先人哩!有人说,那不是传说中许仙白娘子的状元儿子吗?可不是哩!他拜塔才救出了他的娘。拜了几拜,那塔就倒了。那塔不是杭州的雷峰塔吗?怎么在这里?不是哩,在俺这村东山那边不几里金山寺那儿才是哩。老郑从旁说,俺这儿是白娘子故事发源地,06年省里都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了,杭州是白娘子故事成型地。众人里有人说,不错,南宋都城南迁杭州,中原文化包括民间故事也带到了那里。老郑说,山西有人研究了,已经登在了台湾的中央日报上,他说冯梦龙写的原型也是俺这儿和俺这儿一带,冷泉知道不?冷泉庙会知道不?文章上面也有。
众人沉思。忽有人问,许仙故居在哪里?就在门外胡同头极拐弯处。大家前来就是探秘的,连忙告别老许头,呼啦一声就出来了。
四、千载却难逢
许家沟紧邻淇河,淇水之畔,松茂竹翠,柳绿鱼肥,旖旎的风光衬托着小山村格外古朴。
老郑边走边给我们拉闲话儿。老郑说,俺这淇河里有淇河鲫鱼,全国四大鲫鱼之首,双脊背的,以前是给皇帝的贡品哩。老郑的儿子闺女就在淇河边开着养鸭场,不小。那是淇河缠丝鸭蛋,老郑说,以前也是贡品哩。哦,淇河三珍吧?对,对!再一个是什么来着?那是冬凌草!不错,在这西山哩,可多啦。跑题了吧?有人提醒。没跑题。来淇河谁不说淇河三珍?俺这河里以前还有不少像长条条水蛇一样的青鱼哩。青鱼老百姓也把她弄神了。
哪——白娘子——有人点了题。白娘子啊,俺村的媳妇。那不是传说么?那是后来演变的。人家娘家就是咱当地人。哪里的?有人打破砂锅问到底?也许问这话的人想出难题,但并无恶意。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老郑说,俺告诉你,村西北几里地安乐洞村的。听老辈人说,人家几代祖传中医,到她这一代,爹娘无子,把祖传医药绝活儿传给了她,没少为老百姓瞧了病。当地老百姓很尊重她哩,把她当成了神,称她是白衣娘娘,后来神化了。她先前的男人死了,后嫁到俺村的。过去老百姓对先生很尊重。
谁是先生?这你都不知道?过去受老百姓尊重的先生有三个:教私学的称先生,算卦的称先生,瞧病的称先生。以前,农家孩子想出人头地考举人中状元离不了教私学的先生,科学不发达预测吉凶福寿离不了算卦的先生,头疼脑热跌打摔伤离不了瞧病的先生。农村哪,还是山区哩,恁说是不?
说话不及,来到了许仙白娘子故居门前,说白了,就是一座古老的房子,以前的石头垒的墙盖的房,门前一颗老槐树。这也在众人意料之中。老郑告诉我们说,院主人是个老太太。家院里有啥?千载难逢啊!众人就想进去看看。可真不巧,家里没人,大家吃了闭门羹。有人就说了,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了门前进不去。有人接了话头,白娘子千金面难买,许仙相公藏金娇,真是千载难逢哟。
后来的后来,在村头古庙东边见了那家主人的家人,以前也当过村支书,但他不在那儿住,早分家另过了,问他才知道,老太太串亲戚去了。太巧了吧。当时,老郑说,这样吧,我领你们上一家房顶上看看。走!大伙就随老郑去了。
五、青山遮不住
上房容易因有梯。但这梯现在却不是过去的木梯了,因在家院露天,为防日晒雨淋,许家沟村民们多改为用砖砌的了。我们踏着绕墙拐弯的砖梯上到了一家许家大院的房顶上。
农村村民老村的房顶,家家相连,一抬腿,就能迈过去。稍微宽一点的,后退一步,向前一纵,只要注意安全,除非是高楼,一般都能过得去。
站在房顶,眼界顿宽,虽然不是站在泰山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但也有心胸开阔之感,尤其在这阴霾天气时。
许家大院东靠高岸土壁,土壁岸崖间荆棘丛生。老郑介绍说,上面还住有人家哩。下面呢?岸根一排20多个土窑洞还要多,以前,俺的老辈儿人就在土窑洞生活哩。鸡鸭鹅咋办?马牛羊呢?猪猫狗呢?人还住窑洞哩,它能咋?没鸡窝咋繁蛋?嗨!窑洞前的土岸半腰上掏个洞,就行呗,只要人能够着就中。
站在房顶上,我们发现了许家沟还有座三层古楼,可我们分不清哪座是许仙白娘子的故居了,而老郑却看得清。西眺西山,但见上面隐隐约约有座亭子。老郑说,那是罗贯中纪念亭,上世纪鹤城政府修建的。亭子里有幢纪念碑,因题词鹤城人专门上了趟北京城,找李瑞环题词,太忙,抽不开身,著名的红学家冯其庸就题了。许家沟的村南就是淇河,通过河边茂密的杨柳,可看到对面有建筑物,像个村子。哪是什么村?那叫王滩。王滩?哦,王滩村。《水浒传》里的矮脚虎王英的原型就出自那个村,老郑说。众人听得怪新奇的。这有啥稀奇?老郑说,紧邻王滩的村子是朱家村,朱贵的原型也是那个村的。老郑旁边的村民也搭上了腔,庞万春的原型就是俺村东边庞村的,扈三娘的原型是紧邻庞村的扈堂村的,卢俊义的原型也是俺村东边卢营村的。书上说卢俊义是北京大名府的。大名府过去叫北京,俺这儿以前归大名府。本来众人就一愣一愣的,老郑和他的村邻这一说,大家更是惊诧不已。没等众人回过神来,老郑仍是不紧不慢的说道,恁都啥时有了空儿再顺淇河走走瞧瞧,西面不远淇河边有座白龙神庙,俺村老辈儿人说,那就是水浒上写得英雄小聚义的白龙庙。
众人就是来探秘的,听稀罕的,谁没事儿去添堵啊?说多了只嫌自己没知识,没学问。但真的都觉得长见识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小小山村,一代文豪啊;古屋石墙,乡间女郎中哟。文人骚客、才子佳人,短短千余年,瞬间弹指过,顿时烟灰灭,当时的青山遮不住他们才气和传奇,现在,虽说滚滚的淇河水又急急向东流去了,可今人还在怀古纪念着他们呢。众人长吁短叹,感慨不已。谁知这时,心里痒痒的几个人早已提前下了房,直奔罗贯中纪念亭去了。
六、原来老头老太想……
我们随老郑顺着淇河岸边向罗贯中纪念亭走去。老郑边走边说,俺这儿淇河叫响河,石头河,也叫大溪,淇河、淇水是官名。许家沟山岭沟壑河滩湾洼多着哩,像螃蟹沟,蝎子沟、羊眠沟、水泉沟啦,像刘家沟、兑臼沟、死人沟啦;像羊岭、天角岭,还有煎饼鏊、石棚涧啦,像黑山洼、银子洼啦,还有西河湾、金沙滩,鸭嘴滩啦,也有黑山、寨顶,帽儿山、柴山啦,等等。老郑说,俺许家沟老辈儿就说了,七十二沟哩。
同行的一位就说了,说罗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而复杂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他东奔西走,南北飘流啊。老郑说,罗贯中身处环境不咋的,他才归隐老家许家沟哩。他在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书中第九十回就写着俺村哩,不信恁都回去瞧瞧,许贯忠,大名府浚县地方,写的是真山、真水、真地方。
哪罗贯中(即许贯忠)的先祖是谁?俺村姓许的都说先祖是许由。上古时,相传老尧(即尧)要把头把交椅让给许由,许由逃到箕山(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下边种地;老尧又请许由去做官儿,许由跑到颍水河边洗耳朵。俺这儿的许家先祖很早以前迁到这淇河边安家落户了,所以村名就叫许家沟。
因为光顾听老郑介绍了,我们的脚步自然也就显得慢些,就见先去的几个人已经下了罗贯中纪念亭的台阶,朝我们这儿走过来了。知道多少台阶么?老郑说,五十三层,代表罗贯中五十三岁在俺这儿写成了《三国》和《水浒》。
如今发展情况呢?俺村紧邻几个矿,有活干,政策又好,时光好着哩!罗贯中和白娘子保护情况呢?嗨!俩老婆儿劲儿大着哩!
这时,天已不早。不料,司机师傅的头儿又打来电话,要他抓紧时间去接人,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来得及观览罗贯中纪念亭的人,觉得以后还会有机会的,为顾全大局,少数服从多数,只好恋恋不舍告别老郑。原来的几个老太太一见老郑腾出身子了,立马又把他拽了回去。顾不得同行者喊上车,我连忙三步并作两步跟上去抓拍了一张。回来上车的路上,还听着几个老太太在吆喝老郑:俺想保护弄不动,恁甭光管别人不管俺,抽个空儿,帮俺把老碑弄到庙里头!
山村许家沟,淳朴善良的好乡亲啊……
相关链接:许家沟风光(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