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2009

探访淇县纣王殿村:追寻三千年前的军事基地
文史事件 - 探访淇县纣王殿村:追寻三千年前的军事基地
探访淇县纣王殿村:追寻三千年前的军事基地
 
作者:刘春有 陈志付 文∕图  加入时间:2009-10-28 11:18:10  淇河晨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史研究人员和旅游观光者对淇县黄洞乡纣王殿村这个地方产生了兴趣,他们翻山越岭来到这个尘封了几千年的小山村,毋庸置疑都是慕殷纣王之名而来。

  纣王殿村与殷纣王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10月16日和17日,记者随淇县文史专家岳武佐和其他几名文史爱好者一起来到纣王殿村,实地采访了马兵峪、步兵峪、铜炉沟、铁炉沟、南炉台、北炉台、皇姑沟及皇姑庵等殷商遗迹和遗址。

  “这些遗址和遗迹都和殷纣王有关系,当年殷纣王在这里一边打造兵器一边训练骑兵和步兵。”岳武佐说,纣王殿村是当年殷纣王的军事基地,殷纣王为统一中国,在这里进行了充分的备战工作,他的精锐部队就是由纣王殿村开赴东夷前线的。

纣王殿村唯一的出入口,真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铁炉沟遗址。

皇姑庵遗址。

皇姑庵遗址残碑。

村民收藏的铜箭头。

  ◆纣王殿与殷纣王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纣王殿这个村名也不例外。地处大山怀抱中的纣王殿村距殷商国都朝歌(今淇县县城)30余公里,这样一个山村不仅名为纣王殿,而且村庄南面名为马兵峪、步兵峪、铜炉沟、铁炉沟、南炉台、北炉台、皇姑沟等地方都与3000多年前的殷纣王有关。

  清顺治年间的《淇县志》中说:“纣王殿,在县西60里,遗址尚存。”

  在远离纣王都城朝歌的深山里怎么会有纣王殿?随行采访的岳武佐说,这个纣王殿可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离宫或别墅,更不是通常所说的帝王的宫殿,而是殷纣王操练兵马、制造兵器的指挥部。今天的纣王殿村则是当年殷商王朝的军事基地,殷纣王率兵出征东夷时部队就是从这里走上前线的。

  淇县的云梦山因鬼谷子隐居讲学并培养出了孙膑和庞涓等叱咤风云的军事人才,被誉为“战国军校”和“军校之母”,也有人称其为“中华第一古军校”。相比之下,历史更为悠久的纣王殿更有理由成为“军工之母”,说它是“中华第一军事基地”也是当之无愧的。

  自周朝以来,殷纣王的暴君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扎下了根,世人普遍认为他一无是处,是个头上生疮脚下流脓的坏人。另一方面,一直以来不断有人在为殷纣王鸣不平,从子贡、孟子直到毛泽东、郭沫若等人在评价殷纣王时都说他并非一无是处,而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郭沫若直言殷纣王“统一神州肇此人”。至今,几千年已经过去,在纣王殿村还流传着大量有关殷纣王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也在说明殷纣王是个很有才能的人。

  曾经有学者非常形象地说,历史往往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几千年来,殷纣王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试想,周武王和殷纣王一样都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武王率“仁师”伐纣要找到纣王“不义”之处,周朝取代商朝后也不会说前朝君主的好话,纣王死后背个“暴君”的骂名也是历史的必然。

  应当看到,殷纣王是个成就了宏图大业的一代君主,同时又是个亡国之君。《淇县志》中记载,殷纣王的父亲帝乙在位时殷商已经衰落,帝乙死后,其子帝辛即位,后世称其为殷纣王或纣王。殷纣王励精图治,立志重振殷邦。他不杀奴隶,不信鬼神,将俘获的奴隶用于发展农业生产,或进行操练后用于对敌战争。为了平定东夷,殷纣王以淇县西部山区为基地操练兵马、铸造兵器,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竹书纪年》中说殷纣王“聚众百万,左饮淇水竭,右饮洹水竭”。可是殷纣王没有料到,他通过浴血奋战将疆土拓展到江淮一带后却让周武王占了大便宜,周武王乘殷商都城朝歌军力空虚之机一举夺取朝歌,殷商王朝就此覆灭。

  根据纣王殿村及其周边地区的民间传说,当年殷纣王为了备战在纣王殿村建造了行宫,他在这里亲自指挥操练兵马和铸造兵器,纣王殿村的每一山每一泉、每一沟每一坡都与殷纣王有着历史渊源。

 

        ◆登临三县垴 一览众山小

  岳武佐说,来到纣王殿不上三县垴会留下遗憾。

  纣王殿村境内的三县垴海拔1019米,是淇县海拔最高的山峰,它位于淇县、卫辉和林州三地的交界处,也是三地的分水岭,因而得名三县垴,当地历来有“登上三县垴,一脚踏三县”的说法。

  登三县垴必须一路在悬崖峭壁上攀爬,没有探险家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是达不到目的的。想当年那“力格猛兽,倒拽九牛”的殷纣王少不了要“会当凌绝顶”,登三县垴对他来说应当如“走泥丸”一般。

  三县垴集清泉、瀑布、洞穴、奇峰、怪石、绝壁于一山,我们从纣王殿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登上了由淇县、卫辉和林州共同管辖的三县垴的峰巅。站在峰巅之上,山风阵阵,红叶纷飞。鸟瞰山沟里的纣王殿村,纣王沟、白马岭、马兵峪、步兵峪、铜炉沟、铁炉沟尽收眼底。刹那间,那种“会当凌绝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仿佛都具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英雄气概。

  望着眼前的景象,三千多年前纣王殿发生的那一幕幕不由得浮现在脑海:成千上万的殷商将士在一道道山谷中一边呐喊一边操练,一队队骑兵骑在马背上纵横驰骋;铜炉沟和铁炉沟里布满炉窑,炉台上火光熊熊、人声鼎沸,一派繁忙的景象中红彤彤的铁水和铜水变成了刀枪剑戟等各种兵器。运筹帷幄的殷纣王站在小寨岭上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纣王殿村寻觅殷纣王的足迹,追忆3000多年前的历史,不难看出殷纣王所具有的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正如毛泽东生前所说的那样:“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夷,把东夷和中原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山沟里的纣王军事基地

  纣王殿村位于淇县西部的大山深处,当年殷纣王选择在这里屯兵备战,即使在今天看来,他也确实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和军事家的才能。

  纣王殿村向东有一条新修通的盘山道,记者一行人乘车沿着这条盘山道来到村口时,只见南北两面高矗的绝壁将仅有四五米宽的路面夹在中间,地势极为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岳武佐说,群山环抱的纣王殿村四面全是高山,时至今日也只有村东这条盘山道作为通往外界的纽带,殷纣王选择山高谷深的地方屯兵备战,一是便于保守军事秘密,二是可以有效防止被俘虏过来的奴隶逃跑。如果殷纣王纯粹是个昏庸的暴君的话,那么他可以在京城皇宫里过着安逸的生活,而不必到条件艰苦的大山里和士兵们一起吃苦受累了。

  进入村里以后,不管遇见的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主动上前和我们打招呼,山民们的淳朴和热情令我们深受感动。向他们询问纣王殿这个村名的来历时,一些村民对我们说,从前殷纣王在这里住了12年,他一边指挥训练步兵和骑兵,一边带人造兵器,后来他率领大批人马离开纣王殿到东南前线打仗去了。因为殷纣王曾经在这里住过,这里后来就叫纣王殿。

  当问到殷纣王和他的人马当年住在村里什么地方时,村民们说,村南面有5条山沟,分别名为纣王沟、马兵峪、步兵峪、铜炉沟和铁炉沟,传说殷纣王就住在位于马兵峪和步兵峪之间的一个山包上。这个山包名为小寨岭,至今还保留着人工开凿、通往寨顶的石台阶。上世纪60年代之前小寨岭上还有一座古代建筑,后来彻底被毁坏掉了。“那座全部用石头建造的房子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纣王殿。”村民们告诉记者,今天的小寨岭上还保留着一个舂米用的古老的石臼和一些陶片。小寨岭东北边有白马岭和白马沟,相传殷纣王爱骑着白马在这里打猎。

  登上小寨岭眺望,马兵峪、步兵峪、铜炉沟和铁炉沟一览无余。马兵峪、步兵峪分别是殷纣王的骑兵和步兵驻扎的地方,铜炉沟和铁炉沟则是当年铸造兵器的地方。

  铁炉沟里至今还保留着南北相对的两块台地,人们叫它们南炉台和北炉台,上世纪60年代村民在南炉台和北炉台平整土地时挖出了残存的窑壁和大量红色的烧土。

  在村民刘录成家里,记者看到了一枚长约5厘米的铜箭头,这枚铜箭头是他几十年前从铜炉沟捡回来的。刘录成说,以前他还捡回来一块铜制的护心镜,后来不知放到什么地方找不到了。前些年村里家家户户都有铜箭头和铁箭头,有的还从山沟里挖出了成摞的坩埚,这些坩埚大小不一,大的像脸盆,小的像饭碗。箭头和坩埚在村民家里派不上用场,几乎都被当成废品卖了。

  纣王殿村的南山后面有一条皇姑沟,皇姑沟里有座古老的寺庙名为皇姑庵,皇姑庵附近有个山坡叫落脚坡。传说当年殷纣王长年在深山里备战,他的一个女儿思父心切,便离开皇宫跋山涉水来纣王殿找父亲。当她来到纣王殿的入山口时看到夹在两面绝壁中间的山道上挂满了蜘蛛网,蜘蛛网上面趴着大蜘蛛,这个皇姑以为路上挂着蜘蛛网说明这里平时没有人来往,前面的山沟里不会有她的父亲。于是她和侍女转而向南进入一条山沟往里走。走着走着,身边一面山坡上红红的酸枣吸引了她,她上去摘酸枣时酸枣枝上的倒钩刺挂住了她的衣裙。正当她要解开被挂住的衣裙时,不慎一脚踩空摔死在山坡下。事后,殷纣王为死去的女儿立庙以寄托哀思,后人称其为皇姑庵,她走过的这条山沟被称为皇姑沟,她摔下的这面山坡被称为落脚坡。

  记者在一位村民向导下沿着布满荆棘和乱石的皇姑沟来到皇姑庵,当年气势恢宏的庙宇已经在历次山洪中被摧毁,其遗址上残存的两对柱础和几通明清时期的碑刻上面的文字,说明从前皇姑庵的建筑规模非同寻常。碑文介绍,皇姑庵“建于太行峰顶,超出群表,泉声滚滚,岚气濛濛。”在一通落款为“大明成化五年暮春”的皇姑庵重修碑记上刻着当年河南卫辉府淇县文林郎、知县、将仕郎、县丞、迪功郎、主簿等众多官员的名字,说明了皇姑庵在当地的影响之大。

  传说总归是传说,但是传说中必然有历史的影子。殷纣王为了殷商的江山社稷长年驻守在深山里的军事基地,与将士们一起风餐露宿,他自己的女儿为此又断送了性命,这样的传说听起来着实令人感叹。

       淇河晨报 2009-10-28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老农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