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2009

鹤壁:诗意陶“淇”居
评论探讨 - 鹤壁:诗意陶“淇”居
鹤壁:诗意陶“淇”居
 
作者:河南日报记者 李传金  加入时间:2009-10-21 17:51:16 
  仙鹤栖于峭壁,淇水清清。历史的厚重与诗意的活泼,清泠泠地呈现在深读鹤壁的观者面前

  鹤壁概况
  鹤壁市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位于河南省北部,总面积2150平方公里。人口144万。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开采及畜牧业发达。2007年GDP280亿元,人均收入19444元。
  一半峭立的山峰与起伏的丘陵,一半风吹草低的平原,特别的地貌特质,给予鹤壁丰厚的资源,也决定了鹤壁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段不同寻常的道路。
  2008年,鹤壁市站在50年发展新的起点上。设市于50年前的鹤壁,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小而特,小而美”成为鹤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动概述。
  因煤而立的鹤壁,曾经因煤而兴,鹤壁成为全国知名的煤炭生产地区之一。依赖资源开采的鹤壁城市,也不得不三次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而迁移。然而,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让鹤壁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单一资源,经济发展如何突破束缚,实现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转型?以循环经济发展为新的突破点,走资源开采与食品工业并重,拉长产业链条,成为鹤壁经济发展新的战略抉择。
  令人欣慰的是,食品工业已代替煤炭开采,成为鹤壁经济成功转型的最新标志。这并没有让鹤壁人满足,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节点上,鹤壁人又谋划了发展大工业、构建大城市的宏伟思路。

  从峭壁走向平原
  阅读鹤壁市30年经济发展,最为人们赏心悦目的是,位于淇滨新区的鹤壁市新城。
  绿树掩映下的鹤壁新貌,给人以天蓝、水清、草绿、花红、城新、人美的印象,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实现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城市建筑理念。身临其境,让人感觉鹤壁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非虚名。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最为直观形象的表达。
  鹤壁新城的建设,是鹤壁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最为直接的成就。鹤壁市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赵小玲陪同记者游览鹤壁新城,她发自内心地赞美鹤壁的城市建设。
  这一建设成就花费了鹤壁人10多年的努力。1992年,鹤壁市作出了搬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战略选择,从现在的山城区搬到了淇滨新区。淇滨区,位于淇河之滨,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为鹤壁的城市建设预留了想象空间。
  据了解,鹤壁市之所以进行城市搬迁,正是因为随着鹤壁煤炭的大量开采,城市周围成为塌陷区,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鹤山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强介绍,1957年,鹤壁市在区政府往北不远处山陵之下的鹤壁集设立,那时,鹤壁市的设立,正是因为大规模开采煤炭,随着矿区的扩展,到了1959年,市区搬到了山城区,煤矿也由当时的一个,扩展到现在的10个。
  仙鹤展翅于峭壁,现在依然翱翔于鹤壁蓝天。循着鹤壁城市搬迁的足迹,人们也看到了这个城市产业转型的轨迹。
  鹤壁作为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这既是荣光,也是局限。从辉煌时的年开采煤炭上千万吨、从业人员10余万人、占据鹤壁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到2007年,煤炭开采量下滑,工业产值比重仅占到全部工业的一成多一点。煤炭开采衰退已成事实。
  采访鹤壁,一路追问,鹤壁离开煤炭,出路在哪里?

  循环经济迈步
  追寻的答案,记者在鹤壁维恩克镁基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恩克)找到了。维恩克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其产品高电位铸造镁合金牺牲阳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维恩克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其发展模式正代表着鹤壁工业的发展方向。维恩克负责人带领记者参观了其新近上马的新工艺。这一工艺水准完全达到了环保要求。而维恩克的发展历程,正是不断改造生产工艺以及逐步拉长自身产业链,始终走在全国镁加工生产的最前沿。其对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降耗的成功实践,让投资商看到了维恩克的持续发展潜力。
  北京清华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创投)参股维恩克,成为清华创投的备选企业之一,做好了登陆将来推出的创业板的准备。
  维恩克只是鹤壁作为全国金属镁生产精加工出口基地的一个代表。目前,鹤壁共有金属镁及相关企业36家,其10亿吨金属镁原料白云岩储量,成为鹤壁发展镁工业的最大保障。
  金属镁的循环产业,只是鹤壁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根链条。眼下,煤炭、电力、水泥、食品加工等循环产业链,也已具雏形。这是鹤壁实施由“资源—产品——废物污染”的传统粗放经济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模式转型迈出的实质性步伐。
  对煤炭探明储量达16.9亿吨的鹤壁,探索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沿着“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链条延伸,拉长煤炭产业链条,正在实施之中。
  在中原煤业化工集团,新近上马了60万吨的甲醇项目,以及“煤矸石——电力——建材”、“煤层气——电力”、“矿井水——电厂发电循环水”等生产链,使煤炭开采伴生的废弃物得到再利用。
  在水泥生产中,鹤壁开发“水泥余热——发电”、“粉煤灰、废渣——水泥”等综合利用产业链,全市水泥行业年消化粉煤灰和废渣50万吨。
  生态农业产业链上,鹤壁更是形成了以永达、大用等为龙头的“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污水和废物回收利用”产业链。
  近两年,鹤壁市重点推进了总投资70亿元的48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已经建成项目26个。由此,鹤壁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获此殊荣的河南省仅鹤壁一家。
  来自2006年的数据,鹤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5.3%,实现利润增长123.7%。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1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0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6%。
  生态鹤壁已渐露峥嵘。眼下,鹤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2%,淇河水质保持在国家Ⅰ、Ⅱ类标准。

  文化鹤壁的希冀
  到鹤壁,主人招待客人,总会点上三道菜:淇河鲫鱼、缠丝鸭蛋、无核枣。这被誉为淇河三珍的美味,传说为历代贡品。
  漫步淇河岸,只见水流舒缓,水清见底,游人如织,水鸟翩跹,垂钓者众。淇河成为鹤壁最美的去处。
  淇河不仅是风景,它孕育了鹤壁的食品加工产业。在淇河一侧的淇县,成为河南省最为发达的食品加工业区域之一。永达、大用等肉食品加工生产商,其规模与产能、品质等各项指标,不仅走在河南的前列,而且成为全国知名的出口加工基地之一,也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
  而淇河更是文化河。“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首《诗经·卫风·竹竿》正是描写着淇河岸边的爱情故事。
  这仅是《诗经》中39首描述淇河风情的一首。鹤壁市市政府政研室副主任牛元福介绍,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崇山峻岭中的淇河,穿过鹤壁汇入卫水。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骚客的青睐,留下了700多篇(远远不止——本网站编者)吟咏淇河风光的诗作。
  千古淇河不仅成了诗河、史河,更是一条人文河。这里有古文化的遗址,成为殷商文化的发源地,也留下了历史名人的逡巡之迹,比如罗贯中隐居处、周文王观景台、许穆夫人垂钓处等等。
  据介绍,鹤壁市成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诗经淇河,生态鹤壁”的旅游文化产业的理念已经提出。沉醉于“小而美、小而富”阴柔之美中的鹤壁人,也开始了自己的文化裂变。据介绍,新一届市委班子成立后,经过充分调研,提出了“发展大工业,构建大城市”的战略部署。
  这一战略规划,需要文化转型先行。鹤壁人的思想意识不能再停留在先前的“小”思维中打转转。
  记者在采访中,正碰上鹤壁市为发展大工业迈出的第一步,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他们把淇滨区的东杨、金山两个工业区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形成发展大工业的轮廓。
  然而,作为仅有140多万人口的鹤壁来说,欲说一个“大”字,并非易事。这考量着决策者的智慧与实力。

  专家点评
  从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到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鹤壁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得益于鹤壁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成功转型。它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为“有退有进、搬迁发展”。在经济上,鹤壁市不再依赖单一的煤炭资源,而是利用现有的资源,拉长产业链条,同时大力发展食品工业,走上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在城市建设上,突破了山区地理环境的限制,由山城变成现在的淇滨平原新城,实现了鹤壁市的成功转型。鹤壁市是河南省唯一的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出现了“中原煤化”“维恩克镁基材料”“永达食业”“大用食品”等知名企业,形成了资源产业链和生态农业产业链两大支柱产业。
  鹤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鹤壁浚县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浚县庙会可以理解为中国农民的狂欢节。目前淇河还只是在静静地流淌,浚县还在农民的自我亢奋中沉默。因此,鹤壁市在打造循环经济产业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打历史文化这张牌,就成为营销鹤壁、宣传鹤壁、传播鹤壁的关键所在。为鹤壁今后发展的思想之魂。
  (点评专家:九鼎德盛张保盈李文君)
        来源:大河网  首页 > 河南日报电子版 > 七日财富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老农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