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3

“五岩山上孙思邈”系列三 龙虎相伴孙思邈
景点掠窥 - 域内景点 - “五岩山上孙思邈”系列三 龙虎相伴孙思邈
“五岩山上孙思邈”系列三 龙虎相伴孙思邈
 
作者:大河报记者 盛 夏  加入时间:2008-9-13 21:57:17  

  

这间坐落在石堆上的房屋就是有名的黄龙庙

        孙思邈成名于生前,活着已成传奇。
  他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被称为“圣童”。20岁左右,打下了坚实的医药学基础。这一时期,他的医名已从民间流传到朝廷。隋文帝曾征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唐高宗都曾拜他为官,都被他辞谢不受。
  但他与皇室贵族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医患关系,《全唐文·卷四》中唐太宗甚至用“降龙伏虎,拯危救急。巍巍堂堂,百代之师”的夸张言辞称赞他。史书与民间,都有他们两人交往的记载或传说。
  唐贞观年间(约公元627年~649年),孙思邈东游太行,多年“晦迹韬藏”于五岩山,采药行医,研习医学著作。在此期间,他与相州安阳县尉崔科结下了深厚友谊。
  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孙思邈从崔科那儿听闻唐太宗患眼疾的消息,两人商议,为唐太宗进呈眼药。两人联合上书的《进眼药表》中说:“按其本草主治处世之方,此乃补肾安神,久服则搜风明目,补暖除邪,但依此方修合药饵,克日管愈,不问老少男女,服无妨。原验实为至奇办物精专,伏惟陛下永施。”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唐太宗召见孙思邈,并授予官职,孙思邈固辞不受,旋即还山。《旧唐书》记载,“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之爵位,固辞不受。”
  公元652年前后,70多岁的孙思邈行医多年,他感到,应该给后人整理一下自己几十年来的行医心得了,便动笔写下了三十卷本的综合性临床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此著作共30卷,总计233门,含方论5300余首,创分证列方的编写体例。
  全书总结了古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收集了东汉以来至唐代的许多医论、医方、用药、针灸等成果,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还记载了他自己的临床经验和采集的民间验方,对后世医药学发展有巨大贡献。鹤壁市文史专家刘炳强先生认为,这本巨著是在五岩山“晦迹韬藏”时完成的。
  不可否认的是,全国有不止一个地方会站出来,争这个“巨著创作地”。鉴于史书无载,各种说法,都是聊备一说而已。
  但五岩山一带却流传着大量孙思邈的民间传说以及多个由此诞生的地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成为“药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甚至唐太宗说的“降龙伏虎”都能一一找到对应故事,“令人惊叹民间传说惊人的准确”。
  故事中的孙思邈,神乎仙乎!这个孙圣爷,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什么样呢?
  五岩山中曾伏虎
  五岩山药王谷第一级台地上,有百虎栏,望柱上雕刻着一百只形态各异的石雕老虎,栏板上则雕刻着各种草药图案。药王与兽王的牵系,又显示出什么呢?“一是五岩山长期是虎狼出没之地,虎和人的关系比较亲密。二是虎头上有王字,是兽中之王,孙思邈是药王,骑虎行医,更符合老百姓的想象。”刘炳强先生说。
  五岩山百姓传说,孙思邈养了一头小毛驴作代步工具,这毛驴很通人性,一天,孙思邈对毛驴说:“你到山上跑一趟,把半山坳放着的那捆药材衔回来吧。”
  小毛驴不紧不慢地出去了。过了几个时辰,只听大门一声响,孙思邈以为毛驴回来了,连忙开门,“呼”的一声,闯进一只斑斓大老虎。孙思邈大吃一惊,却惊见老虎活像一只摇尾乞怜的大山猫,四爪慢慢伸开趴下来,昂起头,张大嘴,孙思邈上前一看,原来老虎喉咙里卡着一块大骨头,他顾不得害怕,赶快拿药钳子帮老虎取出骨头,老虎立马舒服多了。但它卧在地上,就是不肯离去。
  孙思邈拿着骨头仔细瞅,发现是块驴骨头,问老虎:“我那毛驴没回来,是不是你吃了?”老虎点点头。原来孙思邈的毛驴衔药材回来时,正碰见这只饿虎觅食,老虎扑倒毛驴连骨头带肉直往肚里吞,不想一块驴骨头卡在喉咙里,它知道吃的是药王的毛驴,为了活命,还是硬着头皮上门来向孙思邈求救了。
  老虎卧在地上一直掉泪,就是不走。孙思邈见状说:“你要不愿走,咱俩就搁伙计,做个伴吧。”老虎点点头,摆摆尾巴,站了起来。从此这只老虎就留在孙思邈跟前,孙思邈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孙思邈累了,它就驮着他,比毛驴还听使唤。
  黄龙庙村智降龙
  2008年8月16日,记者赶到五岩山下的黄龙庙村寻找黄龙庙,这是因孙思邈而修的庙宇。
  黄龙庙村是个古朴的小山村,村口三岔路口处有一堆磊落大石,大石之上一座小庙孤零零地矗立着。进了庙门,庙荒神无,蒿草一人多深,上香的石供台内积满雨水长出荒草。与庙相对的戏台,也只剩了一个石砌高台,倒是台边上残留的对联意味深长:一生梦幻俱是流水行云,百年戏局无非春花秋月。
  庙内有两通石碑,一为清顺治年间所立,一为清嘉庆年间所立,两通石碑记载的是两次重修黄龙庙之事。嘉庆石碑大概是讲,这儿原有“龙神庙三楹,神像尊严制度雄壮”,“历年久远风雨损伤”,且“庙前献艺无所”,村民“春祈秋报成为不便”,重修龙神庙“并建戏楼三间”,“以补前人所欲为而未为也”。至于顺治石碑,所讲主要是重塑龙神塑像事。
  两碑俱未交代,此地为何会有龙神庙。倒是村中老人讲得明白,说这庙早得很了。
  戏台边石墙的阴凉地里,村里几个老人娓娓给我讲道:唐朝时,村里有个黄龙王,它头上生了个脑后疽,哪儿都治不好,痛得整天翻腾打滚。一天,黄龙王又出去找郎中看病,正碰上孙圣爷,孙圣爷把它领到孙圣沟,把疮打开一看,全是脏东西,他把脏东西挖出来,又把后脑勺对住缝好,给治好了。自兹之后,黄龙王成了孙圣爷的随从,一直陪伴着他。后来老百姓就给它立了庙祭祀,保佑这方百姓风调雨顺。
  清乾隆《汤阴县志》还记载了另一个孙圣爷和龙的故事,说在鹤壁县西有个村子,相传孙圣爷曾住在那儿。有一年大旱,数月无雨,农夫成群结队到龙洞里祈祷,许愿得雨祭拜龙王。果然下了大雨,大家欣喜若狂。孙思邈劝告大家,说:“这是病龙雨,怎么能哺育万物呢?”大家闻闻雨水,果然腥臭难闻。
  过了不几天,一个背上生疮的龙王,变成白发老翁找孙圣爷求治,对孙圣爷说:“如果先生给我治好病,我一定报答。”孙圣爷治好了他,过了不几天,龙王降下甘霖解除了旱情。更神奇的是,村里一块大石上裂开一个口子,成了一口井,水清澈甘甜,人们称之为龙井。村名也跟着改成了龙井村。
  “龙井遗迹清代犹存,近代虽已消失,村名保留至今。”刘炳强先生说。
  五岩山的孙圣爷,有了一龙一虎作贴身护卫,这规格够高。他也有了资本,可以和皇帝斗心眼儿了,这就有了撵池和孙圣沟的传说。
  龙虎相助斗皇室
  据说唐太宗某次饮茶,他戴的朝天冠上雕有九龙朝岳,影子投在动荡茶盅里,活像九条小龙游动。当时太宗口干舌燥一饮而尽,喝下后疑心开了:“茶盅里有九条小龙,被我一口吞下,这可如何是好?”他越想越疑,得了忧郁症。
  于是皇室贴出求医皇榜,皇榜下到河南彰德府汤阴县,孙圣爷正在那里行医,见了皇榜,特意带了一节竹筒,打通一头,捉了九条蜥蜴,装入竹筒。之后带着一龙一虎,直奔长安而来。
  他骑着老虎很快到了长安,治病时要求太宗“清场”,之后扶起太宗,说:“陛下的病,是误饮九龙所致。现在我拍你后背,拍一下你把嘴张一张,待把九龙吐出,病自然就好了。”太宗惊愕,认为说准了自己病根,就一一听从。
  孙圣爷把太宗扶好,左手袖藏竹筒,手触筒塞,放在太宗胸前,右手对准太宗后背,轻轻一掌拍下去,太宗忙把嘴一张,孙圣爷左手把塞子一拔,“嗖”地蹿出一条蜥蜴,太宗久病,两眼昏花,只当吐出一条小龙。太宗把口张了九张,竹筒内跑出九条蜥蜴。孙圣爷把九条蜥蜴尽数收入竹筒,对太宗说:“九龙尽出,病根已除。”
  太宗病好后,对孙圣爷进行封赏。孙圣爷说:“我经常在民间为百姓看病,就给我一件你穿过的破袍子御寒吧。”李世民心想,怎么好送神医一件破袍子呢?脱下身上的龙袍给了他。
  孙思邈走后,一位大臣猛然想起,穿上龙袍岂不意味着成了皇帝?他急忙上奏李世民,李世民一听,对啊,是这么个理,连忙带人去撵。
  李世民带着大家伙儿,撵呀撵呀,一口气撵到汤阴县西边一条山沟里的池塘边,向一个老汉问路,老汉说,此地名为撵池,李世民听说,仰天长叹:“晚了晚了。撵池者,撵人来迟也。我们来到此地,正合天意,龙袍怎么能追回呢?”
  另据传说,撵孙思邈的人,不是唐太宗,而是他手下大将尉迟敬德,五岩山有多处民间壁画,画的这段故事,又叫“敬德赶袍”。
  自此后,撵池旁边的村子,就易名为孙圣沟。“孙圣沟离五岩山不过七八里地,一直建有祭祀孙思邈的孙圣庙,‘文化大革命’时才被拆除。”刘炳强先生说。
  孙圣沟家家善酿酱醋,都会用酱醋治些小毛病。老百姓讲,这都是孙圣爷教的。
  相传孙思邈当年住在孙圣沟,看到这儿没酱没醋,老百姓体质不好易生病,就返回陕西耀县老家学造正宗酱醋,教给孙圣沟的老百姓。大家吃了酱醋,体质就好了。孙思邈想,酱醋都是粮食造的好东西,能不能用来治病呢?
  有一年夏天,孙圣爷正在汤河边洗药,山后来了个后生王锁,说喉咙痛口舌生疮,孙圣爷把自酿的好醋让他含一大口在嘴里,含一会儿再咽。还真神,王锁马上感觉好多了。
  还有一次,几个人被疯狗咬伤了,孙圣爷把他们带到孙圣沟,用自酿豆酱清给他们擦涂,每天三四次,涂了三四天,这些人回去后都好了。
  “孙思邈在写《千金要方》时,回顾了自己学造酱醋以及用酱醋治病的经验,他还录入了用酱醋治疗20余种疾病的验方,让后人世代享用。”刘炳强先生说。
  孙圣爷给李世民治病的故事,还有另外一种版本,孙圣爷医好李世民后,朝中一个大臣看透了他的把戏,照样捉了九条蜥蜴给皇帝演了一遍。李世民一看,坏了,原来孙思邈在骗我。便决定把他杀了。
  孙思邈上了刑场,他的龙侍卫变成白胡子老汉,跑去对李世民说:“可以把孙思邈的九条龙放到大海里,如果是真龙,到大海里就会显出龙头。如果是假龙,往里一放,就像雨点一样没影了。”
  大家便到了海边,大臣的九条蜥蜴往水里一放,没了影子。孙思邈的九条蜥蜴往水里一放,只听得大海“哗”的一声巨响,出现了一条巨龙,掀起滔天巨浪。李世民拉过孙思邈的手说:“孙先生,你真中呀!”
  五岩山一带的民间传说,就这样严丝合缝地给李世民的赞颂之词“降龙伏虎”做了注脚。
  la来源:http://www.dahe.cn 大河报 A35 厚重河南 2008年09月12日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持人:姚慧明  谭文忠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5000447号